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五年级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调研卷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调研卷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调研卷

微信扫码分享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1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chán jiǎ yǐn bì chù shenɡ jiǎo jiàn
  jù jué qiáo liánɡ xuán yá háo mài
  ( )
  (二)下面三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分)
  A、情同手足   忘年至交   心地善良   万古常青
  B、悲欢离合   高风亮节   不其而然   肝胆相照
  C、亲密无间   休戚与共   推心置腹   依依惜别
  (三)写出四个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并任选一个造句。(5分)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写句子。(1+1+1+2+3分)
  1、一家新开张的商店在广告里表示:欢迎新老顾客光临。(修改病句)
  提示:既是新开张的商店,怎么会有新老顾客呢?
  2、蟋蟀使用的工具非常柔弱,我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改为反问句)
  
  3、这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4、仿写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重重叠叠的山峰,有的像身背草篓的采药老人,有的像手捧鲜花的妙龄少女,有的像摩天大楼,有的像中世纪城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小兔子、冰雪消融、千钧一发、森林、漫不经心”五个词语写一段话。要求正确、流利、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五)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根据要求默写古诗。(1+1+1+1+2分)
  1、捐躯赴国难, 。
  2、不饱食以终日, 。
  3、 ,病树前头万木春。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
  5、从《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三首古诗中任选一首默写。写上作者及朝代。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1分)
  1、结合自身经历说说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2、用自己的语言讲讲什么叫“将心比心” 。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读了《此地无银三百两》后受到的启发: 。
  二、阅读理解与感悟。(34分)
  (一)阅读课内语段《鲸》,完成练习。(19分)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    );一类是齿鲸,有(    )。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1、把短文第三自然段内容补充完整。(2分)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反义词。(4分)
  宽敞(反义词)――        安全(反义词)――
  判断(近义词)――        适应(近义词)――
  3、短文是从鲸的_____、_____、_____和生长四个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其中介绍鲸的生长特点主要讲了三个方面:一是_____,二是_____,三是_____。(6分)
  4、短文第一段介绍鲸非常大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好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经验的渔民是如何根据水柱的形状对鲸的种类和大小作出判断的呢?(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鲸是鱼吗?运用所学知识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外语段,完成练习。(15分)
  一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tì)。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70岁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měnɡ)。
  1、填出文中所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文中的主要人物。(3分)
  时间:______;地点:______;主要人物:_______。
  2、用文中的词语填空。(3分)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一个词语填空)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
  3、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老王怎样的心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用什么写法来表现的?(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上文,你受到什么教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35分)
  (一)口语交际。(5分)
  有人说:“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请结合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瀑布的葬礼》等课文的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作文。(30分)
  题目:我能行!
  开头:“我能行!”这句话常常挂在我的嘴边,几乎成了我的口头禅。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我总是对自己说:“我能行!”
  要求:①根据开头确定中心,选择自己在学习或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事,续写作文。②先把开头抄下来再续写,叙事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400字左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调研卷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