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三年级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三年级# 导语】《三袋麦子》主要讲了土地爷爷分别送给小猪、小牛、小猴一袋麦子。小猪收到麦子迫不及待地几天就吃完了。小牛留着慢慢吃,第二年还剩半袋。小猴把麦子全种下地,第二年收获了好多麦子。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原文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袋麦子。

  小猪看着金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看望小猪、小牛和小猴。

  他先到小猪家,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吃的东西。”说着,不由得舔了舔嘴唇。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

  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小牛家。小牛告诉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老人点点头。

  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谈起去年的那袋麦子,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里堆得满满的。小猴自豪地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谢谢你!”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文章写了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语言通俗,情节简单,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和小动物鲜明的个性要引导学生仔细感悟体味。教学中,我设计了“读”、“比”、“演”、“议”四个环节进行扎实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读

  1、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2、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自学。

  (2)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指名分节读课文,边读边交流字词的自学情况。

  4、自读。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

  5、赛一赛,看谁读得。

  二、比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描述三个小动物不同处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爷爷对小动物们的不同态度的句子,进行比较。

  1、比一比,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以后,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

  (小猪只看到麦子的颜色“黄灿灿”,他想到了吃;小牛只看到麦子的颗粒很“饱满”,他想“保存起来慢慢吃”;小猴觉得这是“上等的麦种”,想到了“种”)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小猴想得全面、长远,我又设计了三个问题:

  ①怎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颜色黄灿灿,颗粒很饱满等)

  ②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了什么?(a、看得很仔细,比小猪、小牛全面;b、有丰富的劳动经验)

  ③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想呢?(从中体会小猴能认真动脑,考虑问题周到、长远)

  2、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猪迅速做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麦子好好地“保存”起来,“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经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大丰收)

  通过比较,不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清清楚楚,孰优孰劣也一目了然。

  3、比一比,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

  (扣住“哈哈大笑”、“夸奖”、“兴奋”三个词,体会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一个比一个满意)

  三、演

  在充分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采用表演这一教学方法,既是对课文语言文字的重新整合、加工,又是有创意的运用表达。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定好角色,认真熟悉课文,谈谈自己打算怎样来表演。教师指导:要注意小动物和土地爷爷当时的语言、表情,有些台词和动作要展开想像,自己设计。表演时,要进入角色,演出每个小动物的个性。

  第二步:表演。先小组内演练,教师巡回指导,再选几组好的上台表演。

  第三步:评价。师生共同点评。要求从表情、动作、台词、配合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选出“小组”和“演员”。

  四、议

  此时,学生对课文已透彻理解,引导学生感悟三个小动物的个性已是水到渠成了。

  1、思考:在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请说出理由。

  2、同桌二人说说议议:

  3、班内交流;

  开始,大家只看到小猴的优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看到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都很惹人喜欢。小猪:憨厚可爱,性格率直,而且是个出色的点心师(能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勤劳节俭,做事有打算,还是个很好的保管员(经常把麦子搬出去透风、晒太阳)。小猴:聪明能干,观察仔细,爱动脑筋。至此,三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已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4、拓展延伸。

  议一议,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三袋麦子》是西师版小语第五册中的一篇童话,通俗易懂但又含义深刻。主要讲了土地爷爷分别送给小猪、小牛、小猴一袋麦子。小猪收到麦子迫不及待地几天就吃完了;小牛留着慢慢吃,第二年还剩半袋;小猴把麦子全种下地,第二年收获了好多麦子。在教学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1、指导学生精读,让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种的人物,把文章读得有滋有味。如学生在阅读小猪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喜欢吃白面馒头和烙饼啦!”这句话时,我说,想着你们平时开心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把小猪开心的样子读出来!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开心!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训练学生的默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如让学生说说土地爷爷对三个小动物的反应与评价有什么不同?说说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应该是不难的。小猴、小牛、小猪三种不同的处理办法,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或人生态度),显得都有些不近情理。所以在教学种,我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种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在回答如果自己对麦子的处理方式时,有的说:“我想麦子可以吃一半,种一半,这样既可以先吃到,还可以收获许多麦子!”有的说:“我想邀请小猪和小牛一起种,让他们也有吃不完的麦子!”有的说:“我想收获很多麦子以后,我会把麦子作为礼物送给其他的人,让别人也有机会去享受播种和收获的喜悦!”……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精彩的发言!学生能主动对三种小动物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整合,取长补短,互相渗透,补充创新,相得益彰。

  3、让学生演课本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把文中描述性的语言转化为人物对话,不仅是对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内化的过程,也是口语交际的训练,是即兴口语表达的锻炼,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表演让学生的能力从多方面得到提高,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轻轻松松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质。

  当然,在堂上也有很多不足,就像教研室黎主任所说的,板书有些多,既有黑板的板书,也有多媒体的板书。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如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完全可以利用已经写好的黑板粉笔板书进行回顾、概括,而不需要多媒体再把课文三个画面呈现了一遍。我们总希望能够尽善尽美地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呈现给学生,结果却显得有些重复啰嗦。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提高课堂效率,设计要简约有效,真正做到不搞花架子,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