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三年级 > 小学三年级语文《花是种给别人看的》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花是种给别人看的》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花是种给别人看的》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三年级# 导语】《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我国教育家、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而又富有深刻内涵的短文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花是种给别人看的》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花是种给别人看的》原文

  爱美大概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了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也不例外。

  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深切感到吃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背影。我问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道:“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种的花。

  许多年后,我又来到德国,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堵满了鲜花。一个朋友问道:“离开德国这样久,你发现这儿有什么变化吗?”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

  在德国,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我觉得这种做法颇耐人寻味。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方式认识生字。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读懂课文,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理解有关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句子内在含义。

  教学难点

  明白真正的美来源于真正无私的爱。

  教学准备

  教师:1、生字、词卡片;

  2、准备几幅花卉图画;

  3、了解作者季羡林生平及美好行为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质疑

  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花儿是美好的象征,人们爱用五颜六色的花装点生活,也爱亲手种花,领略那份独特的花香花色。德国人也不例外,不过他们种花是给别人看的。(板书课题: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花要种给别人看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两种不同符号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再把它们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识记生字情况。(全班读,或开火车读等)

  3、抽学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精读第1~3段,感受德国人爱花的美好情怀。

  ①默读课文,德国人是怎样种花的?他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分别用“”和“”画出来。

  ②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联系课文和实际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③对比朗读写种花人在自家养花和街上看花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丽景象。

  ④老师把准备好的花卉图画发给坐在中间的同学,朝同一方向(左边和右边)高高举起,让看到正面的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⑤师小结:德国的种花人就和举画的同学一样,虽然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背影,但是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花儿美丽的笑脸。德国的种花人用自己的勤劳和爱心创造了美,并把美的东西与人分享,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情怀啊!与此同时,他们自己也收获到了美,这才是美的真谛。

  ⑥齐读第2、3段,读出自己的感情。

  2、抓住中心句,学习第4、5段。

  (1)自由读课文,谈谈“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这句话的意思。(提示:“变化”包括哪些变化?没有变的是什么?)

  (2)“美丽的东西很多”,这里“美丽的东西”有哪些?(建筑;公园、服饰,人们美的心灵、美的情怀)

  (3)作者说这种做法“耐人寻味”,你“寻味”到了什么?德国种花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感受“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这种美好情怀。

  四、补充拓展,指导积累

  1、老师讲讲作者季羡林的作品与人品的小故事。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背一背。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我国教育家、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而又富有深刻内涵的短文。课文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引导学生懂得“分享与奉献”的精神。全文运用简单的描述,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语言朴实,感情充沛。作者先首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在本课教学中,我把目标定为三个方面:

  1、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

  3、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句子的内在含义,感受花美人更美,懂得分享和奉献。

  在设计课时,我利用图片展示德国的民族风情,让学生们通过直观的形象,整体地感知德国街道上花团锦簇的情景。并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赞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提出问题,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作者在德国看到这种奇丽景色时的感受,让学生找出德国人的做法有何与众不同,从而理解“分享与奉献带给人的快乐”,并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做总结。

  但遗憾的是有部分学生依然不能把心放入课文当中,理解只是凸显在课文的表层,并未真正的深入课文。在朗读时间的把握上也略显拖沓。故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尽力弥补不足,使课堂教学更加尽善尽美。

  另外,指导朗读和评价做得不够好。在一段课文的朗读上只有两三个同学朗读和评价了,没有让更多的同学去朗读,这也是时间没有掌握好,后来还多了几分钟的直接原因。学生朗读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应该多找一些同学去读,读出他们的感受,以提高学生整体的朗读水平。
小学三年级语文《花是种给别人看的》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三年级语文《花是种给别人看的》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