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三年级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及练习题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及练习题

微信扫码分享

【#三年级# 导语】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这些能力和培养,将使人终身受益。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及练习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四、思维训练

  1、下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板书设计:

  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实践感知中理解了面积的意义,认识了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并初步建立了这些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2.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有顺序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探索规律。
  2、方法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中事物搭配规律和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归纳出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会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今天有许多位老师来到了我们教室和大家一起上课,我想用握手的方式对他们表示欢迎,谁愿意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握手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2、揭示课题。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中有序的、不重复、不遗漏的思考办法来学习新课——“搭配中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笑笑的生日
  1、穿衣搭配: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一条休闲裤,如何搭配出一套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
  2、早餐搭配:
  饮料:牛奶豆浆
  早点:面包油条
  饮料和早点各选一份,有几种搭配办法?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一小组交流。
  汇报。板书搭配方法,强调有序搭配。启发说出不同的方法。
  3、去动物园的路线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汇报,再次强调有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4、照相的搭配。
  5、找搭配的规律。
  6、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1、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2、猜电话号码。
  四、总结

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2页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

  教具准备

  皮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3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4。(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1)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测量结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3)学生讨论由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推理过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请学生说一说推算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个条件在哪儿?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学生把测量后所列算式写在黑板上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8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4.小学三年级数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由5个千,6个百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三千零二十八写作()。
  2、□2÷4,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应填(),要使商是一位数,□里可填()。
  3、在()里填上“>”、“<”、或“=”。
  4930()4069  6×128()125×65  900克()59千克  96÷2÷4()96÷8
  4、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冬瓜重约6()
  一个鸡蛋约重60()
  一个铅球重4()
  小明身高约155()
  5、一个数除以8,余数是(),4×345的积是()位数。
  6、48名同学去滨江森林公园野营,每5人一个帐篷,一共需()个帐篷。
  7、一个正方形的周长16厘米,那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8、256÷5的商是()位数,位是()位。
  9、用2个边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周长是()厘米。
  10、明明带13元钱去买书,每本书4元钱,他最多能买()个本,还剩()元钱。
  二、判断题。
  1、120×5的积末尾只有一个0。()
  2、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4倍。()
  3、200÷4商的末尾有两个0。()
  4、把一个苹果分成5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
  5、正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5.小学三年级数学练习题

  一、我会算。

  1、直接写得数。

  300×5=  810÷9=  96÷3=  88÷2=

  420×2=  380×0×25=  240÷6=  18×3=

  2、用竖式计算,带※号的验算。

  282×7=  160×6=  403×8=

  ※657÷3=  ※736÷6=

  3、估一估,算一算。

  102×4≈  396÷2≈  495×6≈  604÷3≈

  4、脱式计算。

  76+24×53  76-96÷8  (47+25)×4

  86-26×34  53÷3+94  (258-123)×7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学校买了13个足球,买的篮球比足球的5倍多8个。买了多少个篮球?

  2、水果店里有梨5筐,苹果比梨多25筐。苹果的筐数是梨的多少倍?

  3、三年级二班教室图书角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3层,平均每层能放20本书,一共能放多少本书?

  4、有一根铁丝,用它可以围成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5、把94个橙子装到盒子里,每个盒子装8个,想一想,需要准备多少个盒子呢?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及练习题相关文章:

外研版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范文

小学三年级寒假周记300字(五篇)

旅行小学三年级作文

小学三年级中秋节手抄报文字

小学三年级端午节作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健康教学计划范文

小学三年级写人作文300字(三篇)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90道

小学三年级美术工作总结(十五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及练习题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xiaoxue/sannianji/150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