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二年级 > 小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三篇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三篇

微信扫码分享

【#二年级# 导语】说课就是教师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之前一般要事先写出说课稿。从性质来看,说课具有说理性、科研型、工具性和交流性等特点。说课主要由说课者、说课内容、说课方法和听评者四个基本要素组成。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赠汪伦》说课稿

  今天说课的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5课《赠汪伦》这首古诗,该课文教学用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及地位

  《赠汪伦》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是训练二年级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感情的极好作品;这首诗是唐诗中的,它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诗歌教学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突破生字词,理解古诗的大意。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想象情景,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情。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感情,有感情朗。

  二、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谈话法、朗读感悟法等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众所周知,读是理解感悟的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我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诗人情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因此我有目的的安排三个层次读,达到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理解感悟”,“精读课文,情感内化”,这样逐层递进地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中蕴涵着朋友之间美好真挚的友情。

  三、说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教给学生整体理解诗歌的方法,我采取多种形式和步骤,反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初读总体把握诗意——细读具体理解诗情——精读全面体会感情”三个步骤,边读边想,品诗中字词,悟诗人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全面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抽查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古诗《回乡偶书》

  (这样既可以巩固旧知,又可以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新课中来。)

  2、提问:有谁学过或读过李白的诗?

  (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李白的诗,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自由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然后齐读,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诗中写谁送别谁?

  (从整体上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第1、2句诗,并提问:从“忽闻”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从这两句诗中同学们知道汪伦是怎么送李白的吗?

  (2)齐读三四句诗,并理解诗人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的作用及体验诗句“夸张”的写法。

  (3)再齐读一遍古诗。

  (细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思想。)

  4、精读课文,情感内化

  师生合作探究学习,想象情景,根据诗句描写的景物,说说此画面。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李白与汪伦的比桃花潭水还更深的深厚友情,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打下基础。)

  (三)读背感悟,体会感情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思想。

  (教师范读可以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可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2、在学习全诗和范读的基础上,再加以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熟读古诗,然后背诵古诗

  (让学生在诵读和背诵中反复感悟李白与汪伦的真挚友情。)

  (四)古诗新唱,升华感情

  欣赏并学唱儿歌《赠汪伦》,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升华感情。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收集其他古人离别诗句。

  (引导学生查找、搜寻、扩展相关材料,积累语言,拓展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水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情更深

  (板书的内容是诗歌加上“水深情更深”简洁明了,将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使学生便于理解李白与汪伦之间真挚而深厚的友情。)


【篇二】


  一、说教材

  《线段、射线、直线》这节课的知识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教材中,《线段、射线、直线》是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的初步认识,也是学生在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园的认识与观察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之上出现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探索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以进一步学习掌握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数学方法。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后面图形的平移、角的认识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教材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兴趣取向,文化知识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进而得出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再由概念去探索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这样的安排既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又充分结合到了学生在此学习年龄阶段的兴趣爱好。

  本节课的重点是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性质,难点是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制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线的概念和性质

  (2)能正确运用各种线的性质,根据生活实际来列举各种实例

  (3)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动脑、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相互讨论的团队精神

  (3)通过图形的完美性,培养学生品格的完美性

  二、说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讨论观察——总结归纳——运用”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动脑思考、讨论、分小组列举出几个关于线的实例,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各种线的概念。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出线段、射线、直线的各个性质定理,最后以课堂练习来巩固各种线的特点,并通过教室实物的描述来加深对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室通过提问、观察、思考、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状态。而教师在其中应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重点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为出发点,着重指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在小组讨论中通过互相学习,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1、相关知识回顾

  先出示开始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以及园时的图片,问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当初是怎么认识的,加以提问的形式复习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等相关知识的抽象认识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正方形的边长出发,告诉学生,正方形的每一条边长都属于线段。

  再由课件出示稿演示斑马线图形,引导学生像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园那样,从实物中抽象,分离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变化则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际列举出更多的同一类型的实例,从而得出结论。

  2、新课讲解

  通过以上的复习引导,以及学习思维提示,引导学生们发现,继而引出课题“线段、射线、直线”

  (1)各种线的特征

  在学生将线段、射线、直线认识完,引导学生说出线段的渐进过程,并在此利用课件形象演示出各种图列的延伸演变的变化过程。和学生一起将线段的特征归纳总结。

  线段的性质:一、线段有两个端点;二、线段不能向两头延伸。告知学生这样归纳总结线段特征之后,让学生们相互交流、讨论,接下来的射线、直线将会有什么特征呢?

  给予学生一定时间总结,一起得出结论,

  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可以往一个方向无限延伸;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双向无限延伸。

  在总结完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完之后,问学生,这些都属于线,那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但是又不是一样的,你们知道他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不同吗?通过对联系与区别的对比,接下来就教同学们怎么去读,并更好的记住他们呢?

  (2)各种线的读法

  通过课件的图形演示,先请学生讨论自己的读法,总结归纳,然后引导学生们正确读出各种线的读法及读出各种线时注意的事项:1、线段由两端点读出,与端点的顺序无关,2、射线从起点开始有顺序的读起,不能反向读出,3、直线可以自选两点读出,与取点顺序无关。

  (3)最后带着同学们一起将线段、射线、直线的图示法画出来。

  3、例题讲解(由课件显示)

  给学生讲解课本的试一试,(课后图例可见后页的课本附录)

  例一:可以画几条直线?

  用一个图钉把一张硬纸条钉在木板上,硬纸条可以转动吗?过一点可以画出多少条直线?

  (2)用两个图钉把一张硬纸条钉在木板上,硬纸条可以转动吗?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

  例1:从老虎山到狐狸洞有多少条道路,那条最短?(见附录课本图例)

  此题是文字论述以及知识理拓展题,先由学生分组相互探索,共同研究出问题的求解解释,对同学的求解论述部分写在黑板上,再由其他同学加以补充,以便得出更充分更加符合逻辑的结果,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

  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得出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知识。

  4、课堂练习

  第一部分由课本的试一试中的练习,让学生用自己手中有限的材料去表示各种线,来解决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对各种线的性质的进一步理解,并考察掌握情况。

  第二部分由课本的看一看、量一量题目,通过这些题目的直接观察来提高学生手眼并用的综合素质。

  5、课堂小结(由课件演示)

  此环节通过数学软件(几何画板)的现场作图,画出各种线的动态效果,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它们的本质,启发学生努力学习以丰富的知识系统充实自己,让自己更加完美。

  6、欣赏实际生活中各种线存在的领域(课件显示)

  寻找一些实际生活中关于各种线的完美图片,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生活中线的美丽。

  7、课外作业

  安排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生活中关于各种线的物品,在课外本上自己举例。


【篇三】


  一、说教材:

  《认识线段》,在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的长短,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这一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但二年级学生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点拨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基于这些我采用了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教法;倡导自主合作、自我探究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我用一幅《猫和老鼠》的图片引入,初步感知线在生活中的问题,也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新授部分:

  全课程分为:分一分,找一找,画一画几个环节。

  (1)分一分:

  请学生观察老师在大屏幕上给出不同的线,要求:请你给他们分一分,小组合作,在此环节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生会有以下几种分法:一是,直直的,弯弯的。二是,有两个点的,有一个点的,两边没有点的。三是,有点的,没有点的。再次出示3条线段,让学生观察比较,这3条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出线段的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通过学生对比观察,比较,会对线段的特征掌握的很好。

  (2)找一找:

  我让小组讨论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摸一摸、指一指。学生发现直尺、黑板、课本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生活中有线段,平面图形中也藏有线段。找一找这些图形有几条线段围成的?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多边形,能很快说出线段的条数,这即是在旧知识上的拓展,也是新知识的巩固。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中,相领两条线段的交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找一找是让学生从身边事物着手寻找线段,发现生活中的线段,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的特点。

  (3)画一画:

  在画之前和学生讨论画线段的工具,有的选择直尺,有的选择文具盒,有的选择书本等,经过对比,学生发现的画线段的工具-直尺。请学生自己尝试着画线段。在画的过程中说说怎样才能把线段画好。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工具,自己画,而不是老师给定工具,示范画,将给与式、模仿式转变成自我探究式,将课堂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总结:最后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介绍下线段,从而巩固对线段的认识。 小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三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三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