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一# 导语】高中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需要不断的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4 (5).jpg

1.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篇一


  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丝织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丝织工具有花楼机。

  (2)冶金技术:

  ①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就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②冶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在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世界。

  (3)制瓷业: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

2.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篇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

  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篇三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4.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篇四


  (1)汉代

  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②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后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时期

  ①内容:唐朝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②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4)宋代

  ①设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②后来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

  ①设中书省,是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②元朝后期,宰相权势增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5.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篇五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6.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篇六


  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削弱了宰相权力、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