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整理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金笔头网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整理》,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

【篇一】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整理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幼稚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恨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3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归去来兮辞》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以”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辨清楚这些“以”到底是介词还是连词,对以后的学习和做题也是大有裨益的。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及“以”在句中的词性和含义(作用)。

  1、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

  2、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介词,往)

  4、引壶觞以自酌(介词,表承接)

  5、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

  6、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7、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

  8、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

  9、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几点规律:

  1、“以”作介词时,后边往往跟着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且它常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常常作后置的状语。

  2、“以”作连词时,表关联作用,也就是说,它有连接前后项的作用,而前后项或者是动词,或者是形容词,很少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便是,也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的。更为重要的是,“以”作连词时,作用相当于“而”。也就是说,用作连词的“以”可以用“而”替换。

  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词还是连词,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看“以”后边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是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而且是不是作状语的(在文言中“以”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换。如果能,它就是连词;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词。上例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问征夫以前路”“农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又都是作状语的(其中后两句是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换,因而判定它们都是介词。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连接的都是形容词或动词,又都能用“而”替换,所以是连词无疑。

【篇二】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整理

  一、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五、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七、文言翻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

【篇三】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整理

  1.词语

  悼(dào)词肤(fū)浅衷(zhōng)心

  嫉(jí)恨诽谤(fěibàng)

  诅咒(zǔzhòu)给(jǐ)予答复

  诬(wū)蔑

  2、成语

  豁然开朗:明白,通达。

  坚忍不拔:坚持而不动摇。

  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繁芜丛杂:繁多杂乱。

  不可估量:不可估计。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3、文学常识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整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