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必修四语文知识点整理

高三必修四语文知识点整理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必修四语文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金笔头网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必修四语文知识点整理》,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
4 (5).jpg

1.高三必修四语文知识点整理


  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③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④乃

  (1)见犯乃死,重负国(乃:副词,才)

  (2)恐汉袭之,乃曰(乃:副词,于是、就)

2.高三必修四语文知识点整理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差不多。)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幸蒙其赏赐。(赏赐:古义:照顾。今义:奖赏物品。)

  5.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

  6.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8.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9.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10.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2.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3.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4.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5.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17.来时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今义:指灾祸)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后一年。)

3.高三必修四语文知识点整理


  特殊句式:

  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何者?严大国之以修敬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被动句:

  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表被动)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表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表被动)

  使不辱于诸侯(“于”字表被动)

  c.倒装句:

  宾语前置:

  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

  状语后置:

  拜送书于庭(于庭拜送书)

  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

  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

  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

  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

  君幸于赵王。(君于赵王幸)

  得罪于大王(于大王得罪)

  d.省略句

  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秦王会(于)渑池。

  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宁许(之)以负秦曲。

4.高三必修四语文知识点整理


  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名词。“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直:通“值”;价钱,代价。名词。“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通“值”;价钱。名词。“昂其直,居为奇货。”

  直:通“值”;价值,引申为公正的待遇。“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直:通“值”;值得。动词。史进道:“直什么?”

  直:通“值”;价值,动词。玉盘珍羞直万钱。”

  指:同“旨”;旨趣。名词。“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质:通“贽”;见面礼。名词。“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陼:同“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朝发枉陼兮,夕辰阳。”

  属:同“嘱”;嘱托、托付。动词。“属予作文以记之。”

  住:通“驻”;动词“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转:通“啭”;鸟宛转地叫。动词。“蝉则千转不穷。”

  椎:通“锤”;兵器。例句中前一个“椎”为名词,后一个活用为状语。“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坐:同“座”;座位。名词。“直上载公于上坐。”

5.高三必修四语文知识点整理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6.高三必修四语文知识点整理


  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短歌行》)

  6.百年光阴,如驹过隙。(选自《增广贤文》)

  7.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杜甫)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高三必修四语文知识点整理

高三必修四语文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2014高三必修同步地理练习题嘉峪关市

高三必修同步生物练习题本质

高三必修英语知识点备考

高三必修二物理复习知识点

高三必修语文知识点:文言文常考必考通假字

高三必修同步物理练习力学单位制

高三必修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

高三必修地理知识点:能源题

高三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复习

高三必修二政治知识点总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必修四语文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