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考 > 高考记叙文怎么写?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及范文

高考记叙文怎么写?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及范文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考记叙文怎么写?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及范文

微信扫码分享

【#高考# 导语】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写好记叙文,可以看看记叙文写作技巧,灵活运用。以下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及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材料选择取舍】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取新鲜、典型的材料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主题确定后,就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决定材料的取舍和选择。
  对于我们这些三点一线的学生来说,常常为材料而苦恼。其实不然,罗丹:“生活中去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对于我们来说,生活是万花筒,是百科全书。生活中的许多闪光点,都具有典型性,都是典型的事例。生活有三大块组成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这三方面的生活都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然而作文不是材料的堆积,因此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取舍和选择。
  选用材料的标准:
  一.材料要以真实为基础 《一点启示》中我们看到胡编乱造的文章是不感人的。作文写的感情真挚动人,材料就要感人。作文的材料不是原始的再现,而是指经过提炼,比现实生活更加鲜明,更加强烈,更加集中。比如事情的完整性、材料的理想性人物典型性等方面,要适当的进行加工。我们可将几个人的事情加在一个人身上,几个人的品质加在一个人身上。来深化人物和主题。
  二.选材要围绕中心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选材的依据。材料是为中心服务,是中心的依托,因此所选的材料能充分的为中心服务。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作文题目本身已揭示中心思想。例如《记一个尊纪的人》《一件助人为乐的事》《一个美丽的地方》《个刻苦学习的同学》等看例文1
  三.选材要典型 指的是所选的材料是有代表性的。因为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以一当十、以个别反映一般,从而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质。例文2 《这事发生在我班》选取了李玲同学为灾区捐献300元。一人就捐出了占全班三分之二多,可谓突出、意义重大的事例。当然我可写平时吝啬的人捐出很多钱,这也是典型。学习上,平时不坑一声的人,突然在这堂课上发言了这也是典型……
  四.选材要新颖而生动 李渔说:“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新奇总是和美好相联系的。“嚼人家嚼过的没有味道。”写文章力求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指所选用的材料是新鲜的甚至是具有独创性。它包括材料角度要新鲜、内容要新鲜。
  如何使材料新颖、典型
  (一) 弃旧图新法或旧瓶装新酒 老材料换新颜即不是人云亦云之类。 有些材料,看来不新鲜,有点旧。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换种说法,换一个背景,换一种情节,换一个场面,赋予时代精神就显得新鲜。例如我要歌颂一人,人们多正面歌颂,我呢就侧面歌颂,或我采用误会法。将旧材料联系当今实际,融入新颖、有特色的内容,使文章产生时代气息。〈校园新貌〉〈校园奇事〉
  (二) 以真取胜法 此法包括感情要真、主题要真、材料要真三方面。《我说感动的一件事》《学之间》《生之间》《的苦恼与欢乐》
  (三) 联想扩展法 借助联想和想象,超越时空的界限,扩展取材、选材的领域。思路扩展了内容也就丰富了。联想扩展有三种形式:相似联想,即看到看到谷粒就想到珍珠,看到草,看到默默无闻的人;相关联想,即睹物思人。看到礼物想起了一位同学;对比联想,即把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放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进行对比。围绕题目分散开来去想:想一件件有关的事或景,想一个个有关的人或物,想一个个有关的情与理。由一物想到另一物,由一事想到其他事,可以沟通相关、相反的事物或情理,发展生活素材,丰富文章的内容。
  (四) 同类移植造林法 同类移植,是指将他人或其他地方发生的事,半到另外的人或一定场合上。如〈我和我的老师〉。这个题目,我们设定:你围绕要写的中心,只有一件事和要写的这位老师有关,而另两则材料是“我”现实生活中与别的老师经历的事,可以将后两件事移植到本文我和老师身上,这样,内容会丰富,中心会更突出。
  (五) 以小见*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量的思想。”一滴水可折射整个世界,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镜头,往往闪发着耀眼的思想光芒。我们要勤于观察、善于发掘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却是有价值的题材,善于捕捉灵感,不让蕴涵着深意的小镜头在指缝间溜走。正如作家王愿坚所说:“应当在深入生活中,认真观察,分析研究,力求看的和想的深一些,透过表面的生活现象,开掘出生活的内涵,得到蕴涵在生活里的哲理,看到生活的诗。”
  平时可多阅读小小说,可有利我们在这方面的培养。小镜头的选择要能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为推动情节服务,为表现主题服务。
  例文: 阳光下的日子
  我打开了门。
  门外站着一个小小的男孩。
  怀里抱一大抱白色的桃花。
  他沉稳的把一浅兰色的旧手帕递给我:“还给你手帕。”
  ——我一下想起黄昏时,我带他到处玩。他的头磕破了,我赶忙掏出一块浅黄带橘红色点的手帕,盖住他额头上的那朵“红花”——
  我一副自然的样子,眼睛却往桃花上溜。
  “你送给我的吗?”
  “哦,是的。”
  “太谢谢了。”
  他两手握住,胳膊很努力,很虔诚,很严肃的向上伸。我抬手取了。
  “我走了。”他走了。
  阳光从后面的大窗户泻出来,无数金色的灰尘熙熙攘攘的沉浮——一个小小的男孩从阳光中穿过,径直下楼去。
  小小的身影,小小的衣裳,小小的男孩,小小的手帕。
  送了我一大抱绽开的白桃花。
  ——手帕给了他一个长大的机会。
  那一瞬间,我这么想。
  同步训练
  〈我的爸爸(或妈妈)〉思路探究:古老而无法穷尽的命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从小到大,每天都沐浴着父母的爱意。而每位父母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充满爱的目光去发现父母的爱,体验父母的爱。
  〈变〉与小街的变迁〉时代的变迁,往往融会在细小的部分的变化。小街虽小,但麻雀虽小,五脏具全。小街是整个社会的缩影。选择我身边熟悉的事物,看他们的巨大的变化,来讴歌新生活。

【叙事联想思维】
  当我们看到远处的街灯,就会想起天上闪烁的星星;当我们孤独走夜路时,看见远处屋里的灯光,使我们想起了家的温馨;当我们偶然翻出自己小时侯的照片,不由得就勾起对自己小时侯一些事的回忆,勾起你对儿时伙伴的思念;当你看到春去秋来,一年四季在更替,不由得使你想起时间的飞逝,生命的短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实现。这种由一个事物的观念,想到另一些与之相关事物的观念的心理过程就是联想。
  联想是人脑常进行的思维活动之一,它首先需要具有一个引起展开联想的依据,这个依据可以是具体的事物,或者也可以是某段文字,某段音乐,或是某一偶然的场景。它是联想这个思维活动的“一端”。由此而想到的相关事物,或是其他的东西,就是思维活动的“另一端”,在这两端之间,还有有一个“联系点”或是纽带。
  运用联想要合理、自然,关键在于准确而巧妙的捕捉联系点。即指两事物之间具有相近、相似、相关、相对、相反,或者是相通的关系。找到了 合适、恰当的联系点。联想的依据和联想物才能被和谐的联结的起来,结为一体,运用到文章中,才能自然、生动。反之则会勉强的凑合,适得其反,损害文章的表现力。(看例文《热带鱼》)
  从思维方法分析,有横向思维联想,就是依据某一事物或材料,通过横向思维联结到相关或相近、相似事物的心理活动;逆向思维联想,是根据某一问题或材料的一个方面,联想到它的相反面的心理过程;发散思维联想,就是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根据依据的事物或材料,从多个角度或多个侧面去思考,联想与之相关事物的联想。(例文《背影》)
  例 以大海为中心分别从相近、相似、相关、相反角度展开联想
  展开联想的思维方法:
  (一) 追忆联想
  当你在翻看某一本旧书,无意中发现了一片红叶,他使你想起了小时一次秋游,那满山的红叶,同学们欢快的笑脸都在你脑海中浮现;可能翻到一枚书签,想起了老师对你的尊尊教导。这种通过对过去经历的生活、见闻和已知材料的回顾,而产生联想,就叫做追忆联想。
  追忆不是简单的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简单再现,通常人们为了能清楚的回忆起某件容易遗忘的事物会有意识的建立某些印象鲜明的联系或努力挖掘该事物的种种内在联系。这样在进行回忆时,就能迅速的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找到所需要的内容。
  在文章中,追忆联想最常见的表现方式是由物生想(或睹物思人),如“我在日记本里,珍藏着一片火红的枫叶。每当我打开日记本时,首先就是这片红得灼人的枫叶跃入眼帘,仿佛又把我带进了那片充满了鸟鸣声的森林……”;有的就是直接叙述的方式,如:“我们的故事,可是在阳光灿烂的季节里。
  联想而生的线索就成为文章的叙述或抒情的线索。线索有时显示,有时隐匿。
  例文《枫叶,这片火红的枫叶》
  训练题目:以“礼物”展开追忆联想
  (二) 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就是由相似特点的事物引发联想的心理活动。相似包括外形的相似,也包涵其内在的神韵的相类似。“那攀缘在栅栏上的牵牛花分明是一支支小铜号,挺立在月光里,吹奏着一支静夜曲……”由牵牛花联想到小喇叭,这是取其形似。“在现实生活中,我常看到那些像书叶一样极为普通极为平凡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默默无闻的工作,毫无保留的奉献;他们要求于人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里有落叶联想到北方的抗日军民,这是取其神似
  相似联想建立在观察思维能力和比较思维能力的基础上。面对世间万物,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事物之间总有某种相似。
  相似联想思维的过程:先仔细观察事物,然后发现其特点,接着变打开记忆的仓库,搜寻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最后反复比较,找出最贴切的一个。抓住合适的相似点是相似联想的关键。
  例文《生命》
  训练题目 1以中秋之夜,一家人赏月为话题展开相似联想。
  2 从某一种游戏展开联想
  (三) 相近联想
  这种联想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在空间或时间接近的基础上产生的联想的心理过程。
  “人们在赞美花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根,没有根的奉献,能有花的艳丽,果的芳香吗?”由众人的爱花,到默默无闻的根,这里运用了对同一事物空间的想近联想。或者常见的还有看见穿皮袄的,想到是冬天。这是一种时间上相接近的联想。在作文中往由这件事,想起过去他的表现,这也是相近联想。
  相近,就是指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由时空上的接近才能引起联想。
  例文分析《绿》
  训练题目:以回忆儿时的快乐时间为线,展开对童年一件事的叙述。
  (四) 因果联想
  客观事物之间常常具有一种因果关系,人们由因想到果,或者由果想到因的心理活动,就叫做因果联想。古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都是运用了因果联系。
  因果思维包括一是事物内部具有可能变化的因素的内因;另是外部有促进事物变化的条件的外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说明了因果联想思维内因是变化的主要动力,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如在作文中,我们歌颂某人的优良品质时,我们就想到这些品质形成的原因,在表达中就会去叙述成因。
  训练题目:《当站在领奖台时》展开因果联想
  (五) 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由客观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形成的联想。比如:由和平想到战争,繁荣想到荒凉。诗文中运用对比联想的好作品随处可见如《再经胡城县》: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对比思维从思维训练的角度来讲,对比联想的所谓实质是逆向思维。对比联想的展开思路由两种,一是从依据物,由正向反展开对比联想,一是由反向正展开联想,还有一种就是从正、反两方面同时展开联想,形成对比。
  例文以《变》为题展开对比联想。
  (六) 延展联想
  宋朝时有个12岁的小姑娘,能读善写,非常有才华。一次有人捡到一枚破铜钱,上有依稀可辩的“开元”(唐玄宗年号)二字,便以此为题要这位姑娘作诗,目的是想试一试他的学问和智慧究竟如何。女孩接过铜钱,仔细端详了一番,略加思索吟道: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一、二两句从钱与月的相似联想开拓思路,又从的形态延展联想,想的“清光未破时”一句。从钱的作用一再延展到不合理社会里金钱万能的现象。
  延展联想的特点就是以一件东西、一件事情、一个人物为中心,依据它们有关联的关系,一步步扩展、伸长,已表现事物或人物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情况。
  训练题目:以《雨中》为题,以“雨中”为特定环境展开联想
  想象思维
  写作文除了借助于直接观察,有时也依靠判断、推理,甚至还要借助于想象去开拓思路,利用脑海中留存的表象去构成新的形象。想象的作用很神秘。伏尔泰说:“想象是每个有感觉的人都能切身体会到的一种能力,是在脑子里拟想出可以感觉到的事物的能力。
  如例文〈我和雪〉的结尾运用了想象力,把自己变成了雪花儿,这雪花又融进了泥土,孕育出鲜花。这具有诗情画意的想象,渗透着作者对比方、雪的故乡,对雪,怀有的“特殊的情感“,这种爱雪之情是和爱故乡、大地并且乐为之献身的感情融合在一起的。
  想象思维根据想象产生的原因,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指无一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到某些没有看见过的东西。比如我们在漆黑的夜路上行走,路旁摇曳的小树,想到那是某种妖魔鬼怪。想象时如果还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则叫有意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一) 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已感知的材料,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再造性想象的形象和事物,是曾经存在或是现在还继续存在的,但想象者本人却没有实际遇到过。比如看到大海的图画,你就会勾画出大海的壮观的情景。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于“落花与秋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训练题目 :如果你只有三天的时间,那么在这三天的时间中你最想做的的是什么。以〈假如我只有三天〉为题展开想象。
  当地球上最后的一个人呆在家中的时候,外面响起了敲门声。请据此展开想象,敲门者是谁呢?
  〈小桔灯〉一文中记叙的事情已经过去10多年了,假设文中的小姑娘今天已将近50岁了,她父母还健在,而你有幸被邀请到和他们全家见面,请你把自己同她家三口团聚时的情景进行合理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二) 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材料,在头脑中能独立创造出全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按照想象者的创造意愿在头脑中塑造形象目标,他以创造思维为基础,把抽象的概念幻化成生动形象,把无生命之物体赋予人的思想性格,把人间的生活演化成天堂、地狱的故事,把短暂的瞬间延伸为漫长的过程。

【范文一:时光流痕】
  最后一次了心灵寄托的因素,在时光的流程里,那未曾触摸到的曙光,已不再给我机会。失去的信念就是将它遗忘,然后最后一次再纵容自己的天真,在那悠长的岁月里,让沧桑铺满年轻的脸颊,然后生命的流逝就是通向更远的未来。
  有时我不得不再这样想,很多事情就是要在岁月里带上了痕迹才知道,风会随处留下影子,人也会一样。不知道是我太伤感还是事情本来就是这样,很多事情一开始是没有那么绝对的,回想我当时那一脸决绝,现在显得是那么可笑。
  我很想一直任性着不去想自己的错,然后自欺欺人的告诉自己我没有错,错的只是事情而已。这种幼稚的行为我想是谁都会嘲笑我一番了吧!因为就连我自己也会不自觉的先笑了起来。为什么?非要等事情变成回忆之后,才在记忆里悔过。难道那就是所谓的成长吗?因为有成长所以才会有时间的沧桑,才有对与错的选择吗?
  我,不想这样,但我不可以。我一直在追求的只是秋天里的一阵风,明明知道它是我无法追逐得到的身影,却还是傻傻的去满山遍野的寻找,也许我真的很傻,但有谁知道那是我的一切呢?即使是傻,我也愿意。其实我们都一样,一样为了心中的某种执念一直在犯错,可是我们并没有错,只是事情错了不是吗?但不可否认我们在一直逃避,逃避我们本该的轨迹。
  在不同的时间里我们度过了一段又一段不同的时光,然后在时间的流痕里我们留下了许多不同的故事,在故事里我们可以任意去选择自己的角色。

【范文二:命运】
  心儿不堪的童年,不为人知的过去,导致了她冷漠的性格。心儿姓云,本来可以说天生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现代式公主。爸爸是一个房地产的老总,年轻有为,高大帅气。心儿从出生起就像是有恋父情节似的,一看到自己的爸比就不停流口水,花痴的傻笑。妈妈,是个美女医生,高挑有型的173模特身材,可惜心儿是个女孩,不然可能就对妈妈犯花痴了吧。心儿一家其实吧应该是幸福的,家里充满欢笑,和谐,温馨的。然而,不幸总会可恶的为难这个幸福的家庭。1998年,心儿一家坐上飞机去加拿大渡假的那一天,天空突然变暗,乌云遮蔽了天空,龙卷风如黑旋风席卷整个天空。心儿太小,什么也不懂,还呵呵的傻笑着,天真的大眼睛比任何一个成年人都要镇定。飞机上的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窒息弥漫每个人的心脏,死亡的气息越来越近,近到咫尺。每个人都恐惧的一言不发,都想着自己有多少东西还没享受过玩过,都没有对死亡有准备。贪生怕死似乎是每个人的本能一般,但命运的左右终将成为定局。
  心儿成为了这次灾难的幸存者,她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
  夜晚的风轻柔的吹,拂面而来的是属于夜的清凉和舒爽。时光就在弹指间挥洒而去。它是无形的,我们捉不住它,就这样眼睁睁看它离自己越来越远,没有影子不留一点痕迹。时光荏苒,来去匆匆,流水般无痕。心儿当然在那场坠机之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没了欢笑和快乐,她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孤儿,她的执拗,倔强使她成为了外表冷漠内心孤独无助的女孩。然而,她也许是上天的宠儿,因为在我看来正应了“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般,他是个出色优秀的女孩,她有超强的忍耐力和超强的意志力。孤儿院的小朋友再怎么愚弄她,她照样一言不发,自己安静的在自己的安静角落静静享受对她来说还算公平的夜晚的艳蓝天空,在她幼小的心里有多大的阴影和委屈又有谁知道呢?她虽是不折不扣的灰姑娘,但却是骨子里不折不扣的女王,她本来可爱的公主脸也因长期没有笑容给予而略显沧桑与不羁。哪怕她只是一个7岁的小女孩儿而已。
  她突然感到有几分寒意,不自觉的瑟缩了起来,顺着凉风却传来一个温暖的声音:“可爱的小妹妹你在这里作甚嘞?要不要哥哥陪你玩啊?”小男孩如羽翼般的墨黑睫毛覆盖下来,修长的手指轻轻地宠溺似得抚摸着心儿飘逸的长发,真是个帅气的小朋友。心儿头一次看到这么好看的男生,不自觉的第一次绽出了笑颜。心儿笑起来真是美得摄人,就像是一朵有香气的蝴蝶,又像是一朵欲绽的花朵将在月光中脱颖。
  男孩告诉心儿,他叫凌静,心儿忽地咯咯笑着“呵呵呵呵呵,咯咯咯……”“你笑甚嘞?”凌静仰头做了个疑问的表情,帅气的甩了甩额前的刘海,饶有兴趣地点了点的心儿可爱的小鼻子,说:“你原来会笑啊,还这么可爱。说说,你笑的什么?”心儿脸红扑扑的凑到凌静的耳畔吐着小舌头柔柔的害羞的说:“你的名字‘凌静’好像女孩的名字哦,咯咯……."”去你的,哼哼……"凌静轻敲了心儿的小脑袋。心儿抬起头对上凌静充满星星的眼睛,一股不知道是什东西酥溜窜过身体般,这预示的又将是什么呢?

【范文三:一季梨花一生】
  暮春又至,清明节也随之而来。
  又踏上了那条久违的道路,说不出是熟悉还是陌生,在外求学的我多少年没有再次踏上这条归乡的路?曾经弯曲的道路如今已变得笔直畅通,曾经的泥泞如今也变得整洁。道路两旁的树木也彰显宁静,在清明节的凄清氛围里增添了份肃穆。
  故乡早已不是曾经的破旧,如今,红瓦白墙的三层小楼也比比皆是,在清明节的宁静氛围里也显得格外淡雅。相比之下,一个杂草横生的院子,两间破烂不堪的房屋显得格格不入。
  那便是曾祖母生前居住的老屋,幼时的我经常嬉戏玩耍的老屋,曾祖母去世后,屋子便没人居住了,也无人清理,更显凄清。木门上挂了把铁锁,那把铁锁在风寒日露中早已锈迹斑斑,正如曾祖母的一生,饱经沧桑。木门前枣树下的石凳,依旧光滑,但却布满灰尘,曾祖母辞世后,便再没有人记起当年的石凳,它早被人们淡忘了,但此时我见到它,却是那么亲切,就如失散多年的老友重又相逢。眼光迷离中,我仿若又看到我那年迈的曾祖母手持蒲扇,端坐在石凳上翘首而盼,等我归来。老屋的陈设是怎样的我早已记不起了,但曾经的点点滴滴却历历在目。
  曾祖母生于乱世,从未受过教育,但我却知道,她是非常渴望知识的,当我坐在门前的石凳上朗读刚刚认识的汉字时,曾祖母便会停止手中的忙碌,认真听着,仿佛那些汉字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符。听着听着,她会跟着我的朗读时不时张张嘴,但又不会出声,待我读完,她总是喃喃地说:“娃子,你以后要好好学习,多认识字,多做文化,有了文化才能做很多事情,我就没文化,一辈子没本事,你要向你曾祖父学习,你曾祖父就有文化,会写很多字……”,曾祖父走的很早,可每当曾祖母提起他时,便会露出灿若桃花的笑,她眼中的柔情使我动容。两位老人没有“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誓言,也没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然他们却有曾经平凡的生活与细微的关怀。
  曾祖母是极爱我的。曾祖母的脚很小,他喜欢光脚走在乡间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我也总是学她的样子,光着小脚一路跟着她。这时,曾祖母就会像变戏法似的从兜里拿出一颗糖或者几块饼干,喜滋滋的看我吃完,然后作为奖励给我讲故事。不,她讲的不是故事,她讲的是她亲眼目睹的事情,是她曾经的记忆。记忆中曾祖母是非常厌恶战争的,她深知战争带来的后患,很多战士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战争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说起这战争,我仿若看到了曾祖母眼中的泪水,因为曾祖父也是牺牲在冲锋的路上。透过曾祖母的泪水,我仿佛学到了更多。
  暮春的风又起了,幽幽梨花香迎面而来,沁人心脾。老院的墙低矮,不及我的身高。我一仰头,便看到了院内的一树梨花,在轻风的轻抚下悠悠洒洒。那便是曾祖母一生都至爱的梨花,如雪般纯洁无瑕,八年前,曾祖母就是在梨花飘落的时节离去的,带着一脸安详。此时,梨花烂漫如旧,却再也无人观赏。
  我想,梨花的阵阵清香,一年复一年的开放,也许就是曾祖母对我隽永的叮嘱和温馨的陪伴吧!我站在纷纷飘落的梨花中静默回溯,眼前总浮现曾祖母那张饱经沧桑却又无比慈祥的面庞,此时,清明时节,我才明白,曾祖母早在我心中扎根,我会用一生铭记我的曾祖母,我的亲人。
  一季梨花开,一生情谊深。唯愿曾祖母在另一个世界观花开如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考记叙文怎么写?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及范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