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练习

高二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练习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二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练习

微信扫码分享

一、选择题
1.竹筒西汉时东方朔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后来这种情况得到极大改变,主要是得益于()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
2.假如老师让你到图书馆查阅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你应该找哪个朝代()
A.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3.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四大发明中的()
A.印刷术、造纸术B.火药、指南针
C.指南针、造纸术D.火药、印刷术
4.下列关于火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在冶金实践中广泛使用木炭
B.至迟在唐代,人们就认识到了火药的特性
C.最早在南宋时期,由于频繁的战争,人们开始把火药用于军事战争中
D.明代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是当时最先进的火药武器
5.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于世界
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6.(2009•山东滨州)造纸术发明于汉代,751年开始西传,1276年从中亚传至那不勒斯,1576年传至莫斯科。导致这一先进技术传播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不发达
B.道路阻隔,交通不便
C.西方国家统治者拒斥
D.中国不愿意把先进技术传播给西方国家
7.北宋的《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说明()
A.北宋航海技术落后
B.指南针已经被应用在航海中
C.指南针传播到国外
D.指南针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8.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退
D.经济停滞倒退
二、非选择题
9.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列举从1世纪到18世纪由中国传到欧洲等地的重要发明,就有26项之多。
请回答:
(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
(2)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如何?
(3)从我国古代社会科技文化成就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秦汉时期及以前竹木简牍和丝织品是主要的书写材料,造纸术发明后,纸逐渐成为书写的主要材料。
2.B解析: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即有利于反封建,最突出的是军事斗争所需——火药;“水手之友”与航海有关,是指南针。
4.C解析:在唐末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
5.D解析:仔细阅读材料,韦尔斯意在表明古代中国人在“文明”方面的陶醉,因此D项最合适。应注意体会材料的深意。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一、选择题
1.从殷商时代起,汉字演变发展的脉络为()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篆书—金文—隶书—楷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
D.甲骨文—篆书—金文—隶书—楷书
2.(2009•广东文基卷)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ABCD
3.下列关于行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B.开始盛行于隋朝
C.兼具飞洒活泼与工整清晰的特点
D.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4.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是()
A.追求抒情写意
B.描绘自然风景
C.以社会风俗为题
D.讲究布局构图
5.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A.工笔画B.帛画
C.文人画D.社会风俗画
6.下列是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这种画风继承了中国画的哪种风格()
A.战国帛画人物肖像画风格
B.秦汉工笔重彩
C.隋唐山水画的风格
D.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的写意画7.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B.理学兴盛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8.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会谈之余两人均唱了几段自己喜爱的国粹艺术——京剧。这一段佳话说明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具有()
A.相同的心理素质B.共同的文化传统
C.相同的经济基础D.共同的生活习俗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图画
图一墨梅图卷(元代)图二江城送别图(明代)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中国文人画的哪些特点?
(2)图二反映了中国山水画的哪些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从题材、表现技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指出中国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案:1.A解析:本题比较基础,需要学生注意汉字演变的过程。
2.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秦朝官方文字”和图片字体。信息告诉学生秦朝官方字体是小篆,D项符合题意。
3.B解析: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
4.A解析:追求抒情写意是文人画的特点。
5.C解析:题干中涉及的“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是文人画的特点。
6.D解析:本题运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为材料进行命题,比较新颖,根据所学知识较易判断。
7.C解析:年画、剪纸画等民间艺术的发展属于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的产物,因此与C项一致。
8.B解析:文化范围比较广,其中包括京剧。
9.(1)追求抒情写意风格,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重视诗意。
(2)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讲究布局构图,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在创作上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往往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3)在题材方面,形成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在艺术风格上,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一、选择题
1.被称为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源头的作品是()
A.《诗经》与《离骚》B.《诗经》与楚辞
C.唐诗与宋词D.《诗经》与唐诗
2.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首词反映出作者的词风特点是()
A.风格气象万千,语言平实而精练
B.思想感情豪迈奔放,景物雄浑壮观
C.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D.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4.苏轼、辛弃疾都是宋诗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但苏词刚健豪放,宋词悲壮激昂,出现这一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立场不同B.政治立场不同
C.个人性格不同D.社会变迁
5.与元杂剧兴盛有着密切关系的最重要因素是宋元时期()
A.城市经济的繁荣B.农业生产的恢复
C.民族融合的加强D.社会生活的动荡
6.《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种创作风格反映了该作品属于()
A.爱国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7.明清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这主要是指()
A.古典小说蓬勃发展
B.传统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C.科学、文学、教育、艺术等在古代都占有重要地位
D.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材料二“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白居易《新乐府•红线毯》
请回答:
(1)简述诗歌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比较说明李白与白居易诗歌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答案:1.A解析: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作品的源头应分别是《诗经》与《离骚》。本题为知识识记题目。
2.B解析:魏晋书法的形成是士人群体对汉末社会危机深刻反省的结果。
9.解析:(1)诗歌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课本内容即可;(2)李白、白居易诗歌风格迥然不同,是由其社会背景决定的,需要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去考虑。
答案:(1)先秦:春秋时期出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内容广泛,具有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战国时期:屈原创造出“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利用南方民歌形式。汉代:乐府诗流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朴实自然,语言通俗易懂。魏晋南北朝:诗歌完成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的诗歌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富有生气;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南北朝时期民歌大为盛行,南方民歌短小清新,缠绵婉转,北方民歌慷慨爽朗,形式多样。
(2)李白诗歌想象丰富,韵调清新激越,风格雄奇豪迈,语言明快生动,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白居易采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讽刺、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朽、贪婪。原因:李白生活在唐朝全盛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衰落时期,统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二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练习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