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

【#高二# 导语】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金笔头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_,动词)

  ③履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2.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3.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

  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

  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4.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宇

  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②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异义

  ①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②一介书生(一介:一个。“介”量词。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句意:一个书生。)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等,动词,同于,与……相同。)

  ④盛筵难再(再:第二次。今相当于“又”。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今无此意。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⑦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⑨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⑩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②上出重宵,下临无地“上”“下”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①一言均赋“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②目吴会于云间“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③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现出紫色

  ④梓泽丘墟“丘墟”,成为荒丘废墟

  3.名词作意动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

  ①四美具,二难并“美”“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美”指俊杰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

  ②腾蛟起凤腾,使……腾空;起,使……起飞

  ③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

  ④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屈

  ⑤窜梁鸿于海曲窜,使……逃匿

  四、一词多义

  1.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名词,死、死亡。

  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副词,最。

  2.胜:

  ①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③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动词,超过。

  ⑥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形容词,尽、完。

  3.穷:

  ①响穷彭蠢之滨动词,尽。

  ②穷睇眄于中天动词,尽。

  ③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④岂效穷途之哭动词,走到尽头。

  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形容词,困厄。

  4.舍:

  ①舍簪笏于百龄动词,舍弃。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名词,客舍、住所。

  ③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战》)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④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毅之战》)动词,释放、放弃。

  5.临:

  ①临别赠言副词,将要。

  ②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

  ③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劝学》)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

5.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1、通假字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

  2、古今异义

  一介书生古义:量词,个今义:介绍,介于

  千里逢迎古义:迎接今义:奉承、拍马*

  时维九月古义:在今义:常作“维护”、“维持”之义。

  俨骖騑于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今义:走上路程。

  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没有钱,穷困。

  所赖君子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今义:看机会,看形式。

  阮籍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肆无忌惮。

  盛筵难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谁悲失路之人古义:同情今义:悲伤。

  3、一词多义

  故: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故:旧。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

  (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地。

  (4)、既克,公问其故故:原因。

  尽:

  (1)、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

  (2)、潦水尽而寒潭清尽:没,干。

  (3)、则智者尽其谋尽:全部用出。

  (4)、聊乘化以归尽尽:完,尽头。

  属: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是。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属:在。

  即:

  (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即:依附。

  (2)、胡天八月即飞雪即:就

  (3)、且壮士之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即:则。

6.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1、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

  2、外,指自己一房以外的亲族,古代一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3、五尺,汉代的五尺,相当于现在的三市尺多

  4、太守,是郡的行政长官

  5、孝廉,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用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6、刺史,是州的行政长官,这里指益州刺史

  7、秀才,本指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文中指优秀人才,与科举"秀才"含义不同。

  8、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9、XX,即太子XX,太子的侍从官,掌图籍,祭奠先圣先师,讲。太子出行则为先驱。

  10、伏惟,俯伏思量。故事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11、朗署:朗官的衙署

  12、牧,古代称洲的长官。伯,长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2016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高二年级生物优秀教案

高二年级生物寒假作业

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高二年级语文学习方法归纳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复习知识点

高二年级关于美丽的春天日记:温暖

高二年级我的理想作文800字【三篇】

高二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高二年级上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er/18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