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 > 初一 > 初一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

初一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初一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务农桑,筑称室,初定家邦;创文字,造舟车,走出洪荒;……巍巍先祖功德,绵绵万世流芳。”孙中山先生的这篇祭文是写给传说中的( )
A.炎帝   B.蚩尤   C.黄帝   D.禹
3、下列章回中不可能出现相对应的成语典故的一项是( )
A.先轸诡谋激子玉,晋楚城濮大交兵——退避三舍
B.质平原秦王索魏齐,败长平白起坑赵卒——纸上谈兵
C.孙膑佯狂脱祸,庞涓兵败桂陵——围魏救赵
D.马陵道万弩射庞涓,咸阳市五牛分商鞅——卧薪尝胆
4.齐桓公称霸的有利条件有:① 齐国是东方大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③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大自己势力(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5.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统一之后的货币是( )
A.   B.    C.    D.
6、“说秦君卫鞅变法,辞鬼谷孙膑下山”此目录中的“秦君”和“卫鞅”分别指的是( )
A.秦始皇、李斯   B.秦孝公、李斯  C.秦始皇、商鞅  D.秦孝公、商鞅
7.2008年12月, 《海峡都市报》报道:在福州罗汉山出土的西周墓葬群中,发现青铜锛.青铜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8.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9.右边农作物,最早是由中国种植的是( )①稻;②黍;③麦;④粟;⑤豆。
A. ①② B.①③ C.④⑤ D.①④
10.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面和最南面的分别是( )
A.齐、秦 B.秦、燕 C.齐、楚 D.秦、楚
11.“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的制度由来已久,这种制度开始于(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期 D.秦朝
12.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 )
A.奖励生产 B.推行县制 C.承认土地私有 D.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13、 “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就是个农业大国”。仔细观察下面图片,分析说明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起重要作用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 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 B. 大型机械化耕作农具
C. 铁制农具和牛耕 D. 磨制石器和青铜农具
1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秦王”在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下列史实与此不符的是( )
A. 统一度量衡 B.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C. 废除丞相 D. 建立皇帝制度
15.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
A.战国时期  B.汉武帝时  C.汉高祖时期  D.秦始皇时期
16.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建立和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而采取的共同做法有( )
①加强中央集权 ②加强地思想的控制 ③派兵北击凶奴 ④加强与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
A.大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18.右图是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今天我国的哪一地区在古代完全属于西域地区?( )
A.西藏地区 B.新疆地区
C.内蒙古地区 D.东北地区
19.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治的历史事件是( )
A. 张骞首次出使西域 B.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东汉派班超经营西域
20.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司母戊鼎制作想象图
二、读图题(21题8分,22题8分,23题4分,24题7分,共27分)
21、看右上图答题。请回答:司母戊鼎制作于 朝代?(2分)此时另一精品代表作是 ?(2分) 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是 和 ?(4分)
22右下图是战国时期 国在 主持下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 ?
其作用是 ?(8分)
23、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2分)
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2分)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24.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示意图应反映皇帝、中央政权、地方政权的地位及相互关系)(7分)
三、简答题(25题8分)
25.读右图:“揭竿而起,斩木为兵”指的是哪一件事?(2分)此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有何意义?(4分)
四、材料分析题(26题1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⑴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谁?其称霸得益于在哪些方面做出的努力?(6分)
⑵请说出两条“卫鞅”进行变法的内容。“卫鞅”的变法带来怎样的影响?(9分)
五、综合探究题:( 27题1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1)、材料一中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2分)
(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得分BCDBCDACDDCDCCBABBCA
二、读图题(21题8分,22题8分,23题4分,24题6分,共26 分)
21、商 四羊方尊 祭祀 战争
22、秦 李冰 都江堰 既灌溉又防洪
23、长安 A
24、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三、简答题(25题8分)
(略)见课本
四、材料分析题(26题15分,)
26.(1)齐桓公。(2分)。努力: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4分)
(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建立县制。(任选两条,4分)。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五、综合探究题:(27题10分)
27.(1)圆形方孔铜钱;小篆;
(2) “焚书坑儒” ;郡县制;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括号内的内容可写可不写)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一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