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假日作文 > 其它节日 > 观于丹讲座观后感(精选10篇)

观于丹讲座观后感(精选10篇)

挑衅炫耀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观于丹讲座观后感(精选10篇)

微信扫码分享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金笔头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10篇《观于丹讲座观后感》,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于丹讲座观后感 篇一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往往有着迷茫,有着烦恼,有着忧愁,这时,我们往往需要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出困惑的迷雾。我观看了《于丹老师讲座》,感触颇深。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绝不能忘记孝。孝心是万德之本,古人云,“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从古代至今,成千上万人都在遵从百善孝为先的理论:汉文帝刘恒,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以孝着称,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晋代郭巨因家境困苦,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成长的道路中社会是必经之路,而社会之中,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环。二加人才是仁,师生。朋友。夫妻。子女……现代的社会关系,大多是由两人组成,但是目前无数的青少年正在被人际关系所束缚,无数孩子没有朋友,不知怎样与同学交流,,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的成长,应该放在人群之中,自然之中,社会之中而不该是在电脑与书桌旁,成长不是填鸭式的接受前辈的教育与理念而是应该经过自己的总结与努力。

成长,是每个人必经的道路,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同一条布满荆棘的的道路,而信心如同一把利剑,帮我们披荆斩棘。人生的路并不笔直,但自信可以伴着我们,飞跃一条条不平坦的沟壑,跨越一个个深深的坑洞走向成功的康庄大道。青春只有一次,一个人想要写下无悔的青春,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就要对自己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自信,可以说是英雄人物诞生的孵化器,一个个略带征服性的自信造就了一批批传奇式人物。然而,自信不仅仅造就英雄,也成为平常人人生的必需,缺乏自信的人生,我相信必是不完整的人生。请记住:一定要充满自信,因为人生需要自信,自信让人成功。

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她教我们应怎样做人,以后我们应在生活中不断的提高自己。

于丹讲座观后感 篇二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全校教师观看了《于丹<论语>心得》。这使我对这位三千年前的圣人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

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下面我就从其中的一个点“理想之道”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论语中说道有多么远的这种理想,其实它一切都在一个朴素的起点上。我们要相信思想的力量是这个世界上最巨大的力量之一,也就是说,孔子经常所说的那种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一个人总在想着自己的衣食,这是不足以担当一个君子一个士的资格。所以其实什么是真正的理想,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个起点,给我们储备一点心灵快乐的资源,其实当我们回到论语,真正解读了侍坐篇,看到了吾与点也这句喟叹,知道了这样一位万世师表的圣人心中对于那种沐乎沂水,风乎舞亐,在暮春时节咏而归,快乐回来的生活方式心存向往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种阐述跟庄子所说的独与天地共往来是如出一辙的,也就是说所有古圣先贤首先是站在个人的价值坐标系上,了解了自己心灵的愿望,然后才会有宏图大志,走到这个世界上有所建树。我们都想要一生建立一个大的坐标,对于前方的远景让我们找到一个起点,让我们从自知之明去建立心灵的智慧;让我们从论语里面,也做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跨越这个千古的沧桑,在今天看一看他那种淡定的容颜,想一想他让我们去到自然中的这种鼓励,在我们每一天,真正忙碌的间隙里面哪怕说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不至于让自己象那样一个人格分裂的演员那样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其实在今天这么一个后工业文明的社会里,如果能够调整这样一套坐标系统,我想论语会从千古之前传递出来一种温柔的思想的力量,它传递出来一种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励了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关照,它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

于丹教授一直崇尚的学习是把外界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内涵,从而表现于行动中。所以我相信观看《于丹<论语>心得》只是第一步,看完之后自己内涵行动的提升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

于丹讲座观后感 篇三

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感恩教育》之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感触很多。

于丹老师谈到了“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了“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的一生。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浊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学生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于丹讲座观后感 篇四

我看了于丹老师教育讲座,受益匪浅。人要懂得孝顺,还要仁爱。对于于丹老师的讲座,我知道爸爸妈妈与子女之间关系和人在社会、在生活中,所需要的准则。

我知道了,人从小到大,都要建立两两关系。多在人群中学习、娱乐,而不是信赖于网络,老在家里上网,不出去与同伴玩耍、交流,孩子要多动手,相信只要动手做,没有不成功的。要信赖于用双手实现梦想,实现未来。人从小要建立两两关系,多与同伴们在一起,不要老呆在家里。要与同伴互帮互助,经常聚在一起聊天、玩耍。

其次,做家长的,不要娇惯孩子。于丹老师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从小有一个孩子,天天与大树玩耍。有一天,孩子愁眉苦脸,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了?怎么不高兴了?”孩子说:“别的同学都有玩具,各式各样。我也想要。”大树慈祥地说:“孩子,你别担心。你可以把我的果子全摘了,去卖钱。买你想要的东西。”孩子摘了全部的果子,买了想要的东西。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孩子仍旧愁眉苦脸。大树问:“你怎么了?”孩子说:“我的同伴们都出去,去世界各地了,而我却没有。”大树说:“孩子,你可以把我的树根做成独木舟,去世界各地漂泊。”孩子把树根做成独木舟。孩子后来回来了,游玩了世界各地后,坐在大树旁,与大树一同看每天美丽的日出了。这个故事告诉我,这个大树就是爸爸妈妈,而这个小孩子就是我们孩子。孩子要什么,爸爸妈妈就给什么,使孩子享受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待遇,而不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取回报。

而且,爸爸妈妈的教育与孩子的成长也有关系,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鼓励。在人格中学会爱、学会尊敬。这样一个孩子,不论在社会、在生活中,都有一个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着他的到来。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下,舒展个人的生命。这才是最完美的。

做人首先要孝,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父亲或妈妈生病的情况下,送一杯温水、一杯热茶。足以表达女儿的孝心。其实,帮妈妈拿东西、洗几次衣袜,就表现出来。不用做得那么重大,只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会非同寻常。

于丹老师讲座点燃了我心灵的空间。让我懂得、理解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懂得做人如何孝、顺。所以,人在这个世界上,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不能低头,要舒展个人的生命,才是最完美的。

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非常感谢于丹老师的精彩演讲。

观看于丹讲座的精选观后感作文 篇五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于丹讲座观后感 篇六

上午,我陪儿子一起观看了湖北电视台播出的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感恩教育》的内容很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于丹老师的讲解很透彻,除了给了孩子教育外,更给我们家长带来了启示。

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节目中讲到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孝心和爱心,如何培养孩子们自立、自强、自信,提到了我们家庭教育的问题,“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懂得,这个社会不只父母疼爱他,还有许多人关心他,要使别人关心自己,首先自己要关心别人,给人以爱心。在家庭“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伟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自小给予孩子同情心和伶悯心的情感,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仁爱之情首先要做的事情。孩子最初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的反映,所以,父母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苦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孩子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比如,公共汽车上,家长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经常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善待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朋友,然后才能慢慢引导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身上出现问题,你的批评教育才能让孩子认可和改正,还有,你想让孩子变的怎么样,你就常把他说成什么样,慢慢发现,孩子真的会变,再者,孩子平时学习你的行为,就会变得很有爱心和责任心。随着孩子的长大,还要逐步扩大教育内容,教育孩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事业,热爱人生…… 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仁慈博大的爱心、人道主义的道德,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就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让我们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和培养孩子的爱心和集体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家长都把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个世界一定会越来越美好的!

于丹讲座观后感 篇七

于丹老师认为“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其实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寻一种生命的快乐和尊严。现在的大学生,专业知识是有的,但他们人格的缺陷,却在大学里是无法弥补的。好的老师和家长终身有益的一件事情就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自己完成、发现生命的过程,在逆境中完成自己的修复……但这过程是多么的漫长和艰辛啊,自已的孩子在这日新月异、变化万千的花花世界里怎样才能拥有一个朴素、健康的人格,这才是最令我们这些家长们头痛的事情。

养儿一百,长忧九十九,作为父母的我们,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正是这一点,就令绝大多数家长们千方百计去帮自己的孩子报读各式各样的培训班,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不惜花费昂贵的金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家长们给孩子的是过高的期望,过多的关心,过分的呵护。但我们所付出的一切,所做的一切,真的是孩子们想要的吗?我孩子已经读高二了,回顾孩子的成长经历,我还算是一个开明的家长,记得小学阶段,别的孩子周末报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忙得不亦乐乎时,我尊重孩子的选择,没有强迫他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让他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童年。

听了于丹老师娓娓动听的小故事后,顿时令我醒悟,令我茅塞顿开。是啊,现在的独生子女实在太娇生惯养了,我们一味的只给予他们最好的物质享受,生怕他们会受半点伤害,惯养到他们一味只会索取,而半点不会付出。我们做父母的却在以自己的方式去保护孩子,溺爱孩子,没有真真正正思考自己的爱是不是孩子希望得到的。我们做家长的,现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真真正正的醒悟,真真正正的学会放手。每天在我上下班的路上,常常碰到一些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们接送孩子,给孩子们背书包,甚至是六年级的学生。每次我问他们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背时,他们的回答竟然是一致的:“孩子还小,书包太重,会影响他们的发育。”家长们,你们事事都替孩子做了,然而你们有没有想过,在你们的呵护、溺爱下,孩子又怎么能学会独立,拥有健全的人格?孩子不仅仅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宝贝,更是一个在思想意识上脱离我们的、独立的——人。

放手吧!放手让他们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放手让他们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放手让他们学会如何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放手让他们学会独立,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会在逆境中磨练出坚强的意志,使他们养成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孩子的价值空间也会因人而异”这就是于丹老师给我们的领悟。各位家长们,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学会真真正正的放手吧!

于丹讲座观后感 篇八

教育是做家长永恒不变的话题,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更是每个家长的心愿。昨天看了于丹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讲座很受启发,于丹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百善孝为先,小孩子要懂得感恩;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状态,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性格;在这个世界上知识固然重要,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悟性,这些值得我们做家长的细细体会和领悟。

现在的生活条件很好,独生子女家庭居多,每个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王子、小公主,父母、爷爷奶奶都伺候着,吃穿不愁,想要什么买什么。

久而久之小孩子便认为这样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有一天达不到他的要求便不高兴了,有的甚至还向父母恶语相向。我认为家长对待孩子一定不能溺爱,这样不是爱他而是害了他。我经常在家跟范智炫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爸爸妈妈的责任是做好自己的工作,你的责任是学好知识长本领,而且学习是为自己,老师和家长现在都是在帮助你,老师严格要求将知识传授给你们,应当尊重老师,家长辛苦挣钱供你吃喝,你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长分担。

责任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望。有一次小范看到爷爷后背上有一道伤口自己都不知道,悄悄地拿创口贴为爷爷贴上,把爷爷感动了好久。现在小范会主动帮我拎东西、按摩,帮助奶奶洗菜、端菜,每当这时我都觉得平时的教育很有作用,感觉很欣慰。

于丹老师说好的家教会形成好的家风,有了好的家风才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每个家长应该告诉小孩子的道理。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每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要先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平时的言行举止不恰当给了孩子影响。

有一次在送孩子上学的途中,看到前面一位家长将吃完早点擦手的纸随手扔在地上,我想他家的孩子肯定也不会有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很多学长认为孩子还小,等到他长大了自然就会明白,或者说这些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学校老师也会教的,殊不知这些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掉。

昨天作业完成得早,小范主动要求和我下下棋,第一局输了要改规则,我不同意竟然哭起了鼻子。

我没有理他,等他哭好了再次要求我下棋时我跟他说不,他瞪着红肿的眼睛愤怒地问我为什么,我说是因为你遇到失败不是总结经验教训而是逃避耍赖,这样不是男子汉所为,而且规则是在赛前制定好的,不能随意地修改,即使要修改也要在下一局而不是在下的过程中。

我说你自己好好反省一下这样做对不对,过了好半天他凑到我耳边跟我说:“对不起,我们再来下一盘吧,这次我一定会赢你”,看我同意后马上又破涕为笑了,我想下次他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知道怎样面对了吧。

教育是一门学问,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慢慢摸索,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吧!

于丹讲座观后感 篇九

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感恩教育》之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感触很多。

于丹老师谈到了“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了“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的一生。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浊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学生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于丹讲座观后感 篇十

于丹教授说,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了我们的不朽,我们的墓志铭。

什么是生活?说的通俗点,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追求理想,享受情调,努力过着自己理想中的日子。若只是为生存而活的话,抛弃了理想,放弃了朋友,埋没的亲情,忘却了情怀,那自问和那些茹毛饮血的禽兽有什么区别呢?

观看于丹教授的讲座,让我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种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年代,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充斥着各种诱惑困扰,不是想要的太多,而是看清的太少。激烈的竞争不仅提升着每个人的`能力,同时还改变着大家的心态。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家国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无数先哲们的智慧告诉我们,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要学会自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弱势,而后慢慢地去学习,去完善。待到机会来时,才能厚积薄发,展翅鹏飞。当理想得到放飞,价值达到升华,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宽恕自己,学会放弃,坦然与淡定地面对这个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遗憾。宽恕他人,更需要一种无畏的胸怀。这时,你会发现,身边充满了真诚、热情和信赖。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只要我们从中寻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终身享用。

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观于丹讲座观后感》,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观于丹讲座观后感(精选10篇)相关文章:

观于丹讲座观后感(精选10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优秀心得650字_观于丹讲座有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观于丹讲座观后感(精选10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jiarizuowen/qita/1686010908171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