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假日作文 > 其它节日 > 荆棘鸟读后感精彩9篇

荆棘鸟读后感精彩9篇

薄凉之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荆棘鸟读后感精彩9篇

微信扫码分享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9篇《荆棘鸟读后感》,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荆棘鸟》读后感 篇一

刚借到书的时候,满是兴奋,除了书名,我一无所知。喜欢这种感觉,一个崭新的世界,我一无所知,所有的理解都将来源我的阅读,不受他人影响,只有自己。

开头一幕便是女主4岁时的生活情形,这设计实在巧妙,估计作者考虑到孩子4岁前的记忆大都是模糊的。但儿童时代总有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事,就像梅吉一直记得她的洋娃娃。书中梅吉对洋娃娃的执着可以让人一窥儿童的世界,那些事在旁人眼中也许不可理解,但在孩子的世界自有一套法则,那是举足轻重的

梅吉虽小,但向往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本性。比如,她中意一套美丽的茶具,尽管这是与她的身份不符的。其实与其说她喜爱那套茶具,不如说,她向往的是那种与茶具相配的生活。自己的家庭也不错,但生命中总有更好的东西值得追求。孩子的童心需要呵护,她的哥哥弗兰克就是这样做的。虽然弗兰克因矮而自卑,希望获得那种父亲不了解的自尊,厌倦终日打铁的生活,身心痛苦,但渴望做出一番事业。有些鸟儿注定是不会待在笼子里的,它们的每一根羽毛都闪耀这自由的光芒。这个青年值得佩服,在逃去当兵被抓回后,有过失落绝望,但当机会再次来临时,义无反顾地冲了出去,真正做到了顺从我心。命运就是如此巧合,成就他的,也是毁了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梅吉有这样的哥哥真是幸运,有人陪伴,有人安慰,这才是真正的“慈父”。但是,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父亲有时间和耐心去听四五岁孩子说他自己的想法呢。

小说最出彩的部分就是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这种描写细腻动人,不落俗套,让人读起来身临其境,欲罢不能。梅吉9岁时遇到28岁的拉尔夫,她从来没有这样幸福过,也从来没有这样不幸过。梅吉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没有抱负,也没受过教育,她所期望的就是一个丈夫,孩子,自己的家和来自某个人的一点点爱。就连拉尔夫自己也说,哪怕他一生中将自己的感情仅仅表达一次也好。“所有的快乐我与你分享,所有的苦痛我比你先尝,有什么不好”,字字泣血,道不尽的无奈、伤感,不仅是年龄,更是身份让他们不能在一起。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件幸运的事,但是时间你可真残酷!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些不愿放弃的东西,即使这些东西使我们痛不欲生。但我们终究是我们,就是如此就像古老传说里的那胸前带着荆棘的鸟,泣血而啼,歌尽而死。有些事,有些人,明知行不通,我们还是要做,仍然固执地编织荆棘丛,折磨自己。纵使我们有自知之明,也不愿改变或放弃。唯一能做的就是爱我所爱,尽力追求。

读《荆棘鸟》有感 篇二

我曾听说过《荆棘鸟》这个名字,也意识到它绝不是一本讲鸟类的书。但万万没有想到这是一部如此伟大与成功的作品。又大胆地涉足了许多作家所不敢于或不善于书写的内容,以及一些我闻所未闻的生活。

这是一部包含对禁欲与命运的讨论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或新大陆生活的爱情故事。

本书主要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爱情故事。但在主线之外又有着几条线索,包括拉尔夫主教的升迁之路,德罗海达的繁荣与衰落,二战在多个战场进行,一个不知名的纳粹兵士在战后渐渐成为政界重要人物等。

荆棘鸟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命运,被刺穿身体,被驱感着,唱着歌死去。在我看来,荆刺鸟为唱歌献身,为唱歌而盲目,而人类呢?人类为爱情盲目。

就如同自然规律,没有人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可是,两个世界的人,就算遇到了,心动了,又如何?

但是,当我们把荆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可命运就是这样,它认定的事,又有谁能改变呢?梅吉尽管自己明白,可她还是不顾一切地得到了戴恩,可她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戴恩死了,拉夫尔死了,最后的最后,年迈的的她只能独自生活,拥有建材,却无人陪伴。如果能放弃,放弃对拉夫尔的爱,事情也不会发展成这样,相比之下,梅吉的母亲是纯美的。

可是喜欢一个人,那是说放弃,就能放弃的呢?

就像白蛇和许仙,他明明白白的知道,人妖殊途,可是,她依然选择了感情,别人看来白蛇很傻太过于痴情,可是在我看来,她是勇敢的,如果荆棘鸟不把胸膛扎棘刺,那它就不叫荆棘鸟了。

你看紫霞和至尊宝,凄美的爱情故事不止濡湿了多少痴情者的泪,每一个爱到极致的故事,都有一道无法攀越的屏障,因为爱到极致,所以无所畏惧,无所畏惧所以爱到极致。

看透了人生的规则与伎俩,我们依然这么做,我们依然把荆棘扎进胸膛。

《荆棘鸟》读后感 篇三

《荆棘鸟》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之所以经典,也许是因为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从两人(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的悲剧。

首先说拉尔夫,他是一个教士,忠于上帝的教士,又是一个男人,一个有着一切需求的男人。男人的外在和内在的一切美好在他身上,都彰显得淋漓尽致,甚至是让世人包括上帝都嫉妒发狂。他为了的理想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但是当遇到梅吉时,这种情绪慢慢的复舒,甚至有了违背上帝的想法。他寻找一切时机和梅吉呆在一起,但是目睹了梅吉身体成熟的变化,他的情感日益膨胀,而又拼命压制着,就这样在矛盾和痛苦中与上帝挣扎着。

随着佛罗海达的最大受益人玛丽。卡森的去世,一纸遗嘱就彻底得把拉尔夫拉到所谓的上帝身边了。拉尔夫无法,也不能估量玛丽的财产和权利到底能覆盖多么广,所以曾经向玛丽求婚,向一个孀居多年的老女人求婚,求婚未成,所以没有财团的支持,红衣主教的梦想也是遥遥无期。但是玛丽窥视到拉尔夫喜欢,并爱着梅吉,深深的刺痛了她,所以用最后的遗嘱强行把拉尔夫控制着,因为她了解一个男人的需要,权利事业永远至上的。

拉尔夫如愿以偿了,去罗马,去梵蒂冈从事着他伟大的事业。但是事情远没有结束,矛盾和痛苦的延续,由于他还是个男人,是个有感情的男人,所以一生被牵制着,我想直到他临终的那一刻,才被上帝所接纳和宽恕。拉尔夫是教士,是男人,是美男子,是光明的化身,还是伪君子,各人各自评说吧。

《荆棘鸟》读后感 篇四

有这么一种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以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 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刺上,在那荒蛮的柳条之间放 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 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 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麦卡洛笔下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感情 历程正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爱交织在命运里,梅吉和她的母亲一样逃不 脱命运的束缚,选择了同样的方式去爱。她和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 情让人觉得是荆棘鸟最动听的歌唱,久久不能忘怀,但最终还是曲终人散。

我不相信命运,但我却坚信爱可以超越一切改变一切。我不欣赏主人公对 命运的妥协,但却感动于他们对爱情的执着。

忠实温雅的帕迪, 始终以含蓄的方式爱着 "从 天上掉下来"的妻子;外表冷漠的菲奥娜,一生未 走出早年遭受爱的背叛的阴影; 暴烈而备受苦恼折 磨的弗兰克,在监狱里埋葬了出人头地的梦想;温 柔内向而倔强坚强的梅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 的拉尔夫神父;骄横张狂,满腹尖酸的玛丽夫人;还有温和的戴恩和古怪的朱丝 婷……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极富个性的人物,谱写了《荆棘鸟》爱与命运 的交响曲。

很少有一部作品让我读了以后感觉那么深刻,特别是关于荆棘鸟的传说。 当荆刺刺进鸟儿胸膛的那一刹那,我也感觉到莫名的心痛。鲁迅说过:悲剧就是 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可是我不知道荆棘鸟的人生算不算是一种悲剧。

小说的结尾这样写到: 鸟儿胸前带着荆刺, " 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 她被不知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 生命耗尽……但是,当我们把荆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 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么做。我们依然把荆刺扎进胸膛。 "

这就是《荆棘鸟》的故事……

《荆棘鸟》读后感 篇五

用生命交换结局的灿烂。有一首叫《刺鸟》歌中唱道:就像刺鸟的宿命悲剧却勇敢。

两个人彼此深爱着对方,梅吉与拉尔夫的爱其实就是一场宿命的悲剧。却因为身份,因为宗教信仰而无法相守。爱的盲目吗?应该不是两个人认识了那么多年,梅吉还是一个小姑娘时,就认识了拉尔夫,就喜欢向拉尔夫倾诉心事。梅吉的生命里,拉尔夫亦兄亦父亦友,最可信赖的人。初到澳洲的那些日子里,正是拉尔夫带她融入了这个新世界,开始了一段新生活。抛开拉尔夫那些潜藏的野心不谈,拉尔夫身上,其实有着太多的闪光点,比如高大英俊,比如优雅和蔼,这些特质和梅吉的哥哥不同,更不同于剪羊毛出身的父亲,所以,情窦初开的梅吉怎么可能不去爱这个优雅的男子呢?虽然明知这个男子是属于宗教世界,不能和自己有未来的但爱情一旦来了谁能躲得开,谁又能放得下呢?

拉尔夫对于梅吉的爱也是发自真心的看着梅吉从小姑娘一天天长大,同样。听惯了梅吉的倾诉,那种爱怜纠结在岁月的流逝里,已经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他虽然献身宗教,野心勃勃,却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爱情来临时,情不自禁,深陷其中。只是爱也像世间大部分男人的爱一样,要面临野心和前途的考验,要进行艰难的取舍。

可以坚决地奔赴前程,以为他可以舍掉爱情。但再高的神职,再大的荣誉带来的都只是瞬间的满足,终究忘不掉梅吉,与梅吉分分合合。

为了这份爱,而梅吉呢。甚至嫁给了仅仅相貌酷似拉尔夫的卢克,以为她爱卢克,但不过是自己骗自己。当拉尔夫再一次出现在身边时,才确信,卢克不过是拉尔夫的一个影子。心里,从来就只有拉尔夫一人。

注定是一个悲剧,可是与教会争夺爱人。随着拉尔夫地位的逐渐提高,不可能离开宗教世界,所以梅吉便只能象以前一样,继续在世俗的世界里守望自己的爱情,而这种守望,几乎不可能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天。

让她孕育了一个与拉尔夫的孩子,好在麦特劳克岛那段难得的快乐时光。也算是一段爱情最美好的纪念。戴恩遗传了拉尔夫的样貌,让梅吉也有了情感寄托,可是戴恩也遗传了拉尔夫对宗教的热爱,也想当一名教士。这对梅吉来说,实在命运不怀好意的捉弄。这一生,梅吉先是与宗教世界争夺自己的爱人,结果看着拉尔夫成为红衣主教,一步步远离自己,现在又要与宗教世界争夺自己的儿子。

有一句话特别让人伤感,写给拉尔夫的信中。说“偷了什么,就还回来。这是一个爱得多么艰难的女子啊,好不容易从上帝那里,偷到一段与拉尔夫共处的时光,却不曾料到这段快乐要通过戴恩收回去,拉尔夫与戴恩相处融洽,大家都在期待父子团圆的情节发生时,戴恩却在一次游泳时溺水身亡。

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谁都不怨恨,梅吉说。不能对此有片刻的追悔。确实,真心地爱过,并且在爱情发生时,就已经料到会困难重重,会不断接受打击和挑战,这样的人,勇敢而坚定的不会在伤痛和波折面前后悔的

爱上了辩机和尚。辩机不是一般的俗世男子,由此我想到中国历史上一段同样惊世骇俗的爱情。唐太宗的掌上明珠高阳公主。身为佛门中人,唐代高僧玄奘的得意门生,曾以优美的文笔撰写了大唐西域记》但就是这样一个潜心向佛、才学俱佳的年轻浮屠,却与高阳纠缠在尘世的儿女情长里,挣扎在爱和佛学的矛盾里,一次次为爱妥协。爱也是一场宿命的悲剧,辩机被腰斩于刑场,而高阳从此用沉沦麻醉自己。

相爱不能相守,世俗难以冲破。多深切的爱,就会带来多深重的伤。

无论是梅吉,所以从这一点上说。还是高阳,都称得上是一个勇敢的女人。爱里伤痕累累,却爱得无怨无悔。让人相信,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就像小说结尾所写的那样:鸟儿胸前带着荆棘,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但是当我把棘刺扎进胸膛时,知道的明明白白的然而,却依然要这样做,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荆棘鸟小说读后感1000字 篇六

传说在南半球有一种鸟,它的歌声比世界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好动听,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种荆棘树,落在长满荆棘的树枝上,让荆棘刺进自己的肉体,才能够歌唱。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了寻找荆棘树的旅程,直到如愿以偿,找到那种长满如针一样锋利荆棘的荆棘树。这个时候,它就落下来,而且要选择最尖、最锋利、扎进肉体最长的荆棘。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看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着。所有人和鸟儿都在向荆棘鸟致以最后的敬意,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有用深痛巨创才能换取。

梅吉,她的生活大都是带着伤痛的。因为家庭的贫苦她不得不过早的承受更多的艰辛,因为穷,她在学校里受到了修女更多的呵斥甚至鞭打,从她出生的那天起,疼痛已像荆棘般扎进了她的生命里。

但她最大的痛苦却还是她的情。拉尔夫是优秀的,无论是品质还是容貌都是无可挑剔的出众,那人,也同样的爱着她,他们之间没有任何阻拦,只除了一条——他是个教士。

“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爱上一个不能爱的人”,对梅吉来说爱上拉尔夫的确是不幸的。但能说她是爱错了吗?在她随家人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后是他迎接的他们,是他给了她父亲般的慈爱,兄长似的关怀,他带她参加集市,他教她骑马,他关心在意着她的任何一个不快和烦恼。但他是教士,他们永远不能结婚。他离开了,她嫁人了。任何艰难她都忍受了下来,她没有想过离开,虽然她的丈夫对她是这样的苛刻,但她还是以特有的坚韧坚持了下来。

拉尔夫回来了,那天堂般的生活改变了一切。梅吉离开了她的丈夫,带着她终于从拉尔夫那里得到的孩子回到了德罗海达。那段时光对梅吉来说是幸福的,她一直渴望做一个母亲。这个拉尔夫的孩子,是那样的高大、健美、优雅、善良,她是拼命地爱着这个孩子,甚至比爱拉尔夫更爱,但就是这样的孩子却走上了同他父亲一样的路——做一个教士。

她千方百计从上帝那里偷来的东西又回到了上帝手中,但不幸未在此处结束,她的儿子死了,在他终于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学院生活而利用假期在希腊度假时为了救人而被海水吞没了。这时的梅吉已经年近中年,但她再一次忍受了这种痛苦,冷静而理智的处理着事情,在为了找回儿子的尸体时她不得不对拉尔夫说出曾经要发誓要永远保密的事情——那个孩子,也同时是你的。

荆棘鸟最后的歌声是美丽的,但那歌声是在最痛苦的时候唱出的,一边忍受着疼痛一边唱着使上帝微笑的歌,歌声真的那样引人吗?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这样:如果你不能忍受,那么你就无法生存,而在你忍受的同时生活也继续了下来。

《荆棘鸟》读后感 篇七

很多年前我还很年轻时看过《荆棘鸟》的小说,当时很感动,到现在记忆已有些模糊。这两天在百度贴吧看了一下,勾起多年前的回忆,又在网上重温了小说,只是记得我以前看的和现在网上的可能翻译的版本不一样,风格有些不同,看来我还是更喜欢老版本些。后来又在网上翻看了83年由美国拍的电视剧,感动得一踏糊涂,也许,年轻时拥有爱情不懂爱情,真正懂得爱时人又老了。

理查德张伯伦演的拉尔夫神父深深感动了我,他就是我心中的拉尔夫,优雅的举止,挺拔的身材,深情忧郁的眼神,马背上矫健的身姿,舞会上优美的舞姿,对梅吉无尽的爱,从她10岁到50多岁,从自己28岁到70多岁,就是在他最后70多岁死在梅吉的怀里的时候,我还是一样地爱他,爱他对梅吉的爱。网上有些人觉得理查德演拉尔夫时已经48岁了,太老了,我一点都不觉得,相反,我在网上也搜到了他年轻时演的《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王子,太浮了些,拉尔夫是稳重优雅的,成熟内敛的,他就是当时的他。后来又看到理查德晚年承认自己是同性恋,我的感觉是太浪费了,太伤心了,就像张国荣,为什么美好的男人都是同性恋呢,难道我们女人不可爱吗?

言归正传,还是讲拉尔夫和梅吉吧。我相信,每个男人和女人,尽管痛苦一生,煎熬一世,只要能拥有拉尔夫或梅吉的爱。我们没有孤独一生,我们平凡快乐,是因为我们没有遇到那个人,或者遇到了,他并不爱你,或你不爱他。真正的爱是痛苦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当我们回忆人生,会发现人生中最幸福的瞬间,也就是心灵最痛苦的划痕。爱得深,痛得深,也是幸福。拉尔夫和梅吉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他们彼此都爱着自己最爱的人,也被最爱的人爱着,尽管不能结合在一起,那又怎样呢,相爱的一天,胜过无爱的一世。

《荆棘鸟》读后感 篇八

《荆棘鸟》的畅销不衰证明了它的确是一部富有魅力的小说。这魅力首先来自它的主题:爱和命运。它讲述的是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史。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于半个世纪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考琳·麦卡洛试图通过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感情历程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考琳·麦卡洛的开卷语是这么写的:在南半球有一种鸟,它的歌声比世界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好动听,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种荆棘树,落在长满荆棘的树枝上,让荆棘刺进自己的肉体,才能够歌唱。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了寻找荆棘树的旅程,直到如愿以偿,找到那种长满如针一样锋利荆棘的荆棘树。这个时候,它就落下来,而且要选择最尖、最锋利、扎进肉体最长的荆棘。它的身体被锋利的荆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难忍,生命就要奄奄一息了,它开始了让所有会歌唱的鸟自惭形秽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莺,在它的歌声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荆棘鸟的血流尽了,一去最美妙的歌声也戛然而止。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着。所有听到歌声的人和鸟儿都在向荆棘鸟致最后的敬意,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用深痛巨创换取的最美好的东西。

荆棘鸟一边忍受着疼痛一边唱着,使上帝微笑的歌,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这样:假如你不如忍受,那么你就无法生存,而在你忍受的同时生活也继续残酷了下来。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是非常值得的。最幸福的时候,也是痛苦将至的时候。

梅吉就是这只荆棘鸟,为了这段美丽的感情,承受一生的痛苦。虽然从上帝那里偷来的戴恩带给她希望,可最终上帝还是将他召了回去。直到这时候,梅吉才残忍地将秘密向拉尔夫和盘托出。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从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结局。

在中国,《梁祝》、《白蛇传》、《孟姜女》、《孔雀东南飞》……许多经典的爱情故事之所以经典往往都因为它是个悲剧,注定的命运让人刻骨铭心。我想起《铜官窑瓷器题诗》里这么说: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在我心里这就是中国古典对于澳大利亚爱情故事的最好的诠释。

读《荆棘鸟》有感 篇九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

最初买下这本书是因为觉得作者麦凯洛的这段题记很凄美,花了五个昼夜读完了这本五十万字的长篇家世小说,颇有荡气回肠之感,这时的我才渐渐品出那个荆棘鸟传说所背负的复杂的命运和情感。

克利里家族在20世纪早期来到广袤的澳大利亚德罗海达牧场谋生,小说的时间跨越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麦凯洛在这广阔的大背景下,记叙了从1915年到1969年间发生的故事。然而故事的核心还是帕迪?克利里的女儿梅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不可能实现的爱情。小说有关爱和命运的主题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为这个故事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以及出版30年来不衰的魅力。

“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作者通过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情感经历揭示了这个道理。主人公梅吉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人生,一个天真稚嫩的小女孩被时光洗刷得两鬓斑白,没有什么可以弥补时间和青春的流逝。她曾得到过所希翼的全部,也曾陷入无尽的黑暗。她是一个有血有肉,极尽真实的普通人,我时常想起故事最后梅吉的话:“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对此有片刻追悔。”

即使身处现实世界,我们每个人亦是如此,所追求的美好的东西,就犹如那最长最尖的荆棘,当我们把荆棘刺向胸膛,我们很清楚那种将至的撕心的疼痛,但倔强的我们依然会奋不顾身的这样做。因为短暂的一生中,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青春,应该怎样理解?我们应当如何度过?初中时代好友就问过我这样的问题,当时的我答不上来。后来看了《死亡诗社》这部影片,片中的基廷老师告诉我要“seizetheday”,青春就要充满激情,放飞思想。而《荆棘鸟》又给了我答案: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即使受伤,也不要留遗憾。再大一些,生命也同样。当然,这样的想法对、错或偏激见仁见智,当现在的我看过了一些人和事,我发觉童年、青春是世界特别赐予我们每个人为了未来的不再错而容许犯错的时间,因此我们不必为自己犯的所有错而买单,不必束缚起自己的内心,当情感和理智相碰撞,不必每次都屈服。当我们经受了足够的磨炼,走过一些弯路之后,终有一天能够唱出生命的最美乐章。

上面内容就是金笔头网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荆棘鸟读后感》,能够帮助到您,是金笔头网最开心的事情。

荆棘鸟读后感精彩9篇相关文章:

小说荆棘鸟读后感10篇

小说荆棘鸟读后感10篇

荆棘鸟读后感(精彩8篇)

荆棘鸟读书笔记10篇

荆棘鸟读后感精彩9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荆棘鸟读后感精彩9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jiarizuowen/qita/16859608091698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