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假日作文 > 其它节日 > 《西游记》读后感优秀作文800字精选7篇

《西游记》读后感优秀作文800字精选7篇

元气怼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西游记》读后感优秀作文800字精选7篇

微信扫码分享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7篇《《西游记》读后感优秀作文800字》,如果能帮助到您,金笔头网将不胜荣幸。

《西游记》读后感700字 篇一

这个寒假,我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原著。《西游记》主要讲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后和唐僧师徒一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去的正经,修成正果的故事。书中的每个小故事总是那么精彩,引人入胜,以至于把我吸引住,都忘记了玩耍娱乐了。

在唐僧师徒中,我最喜欢孙悟空了。我最为羡慕的是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他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还会七十二变。如果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用这些本领帮助别人,就像孙悟空一样保护唐僧西行。孙悟空把本事用在了降妖除魔、保护师父、求取震惊上了。他难道不是一位好英雄么?我喜欢孙悟空那勇往直前、坚强不屈、积极乐观的精神,无论与到什么妖魔鬼怪,他都勇敢面对、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把妖怪们耍的团团转,遇到困难都虚心请教。最后成了斗战胜佛。

白龙马是一位憨厚老实、任劳任怨的小白龙。无论猪八戒好吃懒做,把一切一切的行李搬在白龙马身上,它也不埋怨、不生气,为唐僧做好坐骑,安心的保护这唐僧。当上了八部天龙。

猪八戒原本是皇帝的天河水神,天蓬元帅。因蟠桃会上调戏了仙娥,被贬下凡间。他好吃懒做、爱占便宜、嫉妒心强、好女色心,但是他的水性好,在帮助孙悟空驯服沙和尚时立了不小的功劳。

沙和尚天上的卷帘大将,因不小心打碎了玉皇大帝最喜爱的琉璃盏,被贬下了流沙河。他任劳任怨、忠于职守、善良踏实、顾权大局,但他不懂变懂、好坏不分、缺少主见。他也和白龙马一样挑着行李,不做任何抱怨。

唐僧,他前世原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他不听说法,轻慢如来的的大教,故贬他的真灵,转身东土。他意志坚定、心地善良、勇往直前、一心向佛,但他人要不辩、是非不分、固执迂腐、懦弱无能。虽然他一见到可怕强大的妖怪,就吓得魂不守舍,但他依然记得在东土发下“绝不往后返回一步”的誓言,依然坚定的走下去。

读了《西游记》使我改变了很多,使我多了许多良好的品质,我都知道,这都得感谢唐僧师徒一行人呢!

西游记读后感 篇二

《西游记》这本书如今早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它,如今早就不知有多少电视剧是把它作为剧本。我也从这本名著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坚持才会成功。

《西游记》主要讲的是孙悟空学到本领后,大闹天宫却以失败告终,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做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又收了猪八戒和沙僧为徒弟,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带回大唐。

我读了之后深有感受,师徒四人的坚持、毅力震撼了我。他们一路上遇到的困难是如此的多,然而他们当中却没有一个人退缩,而是坚持地把西游之路走完。途中的妖魔鬼怪是多么的狡猾、奸诈,然而他们师徒四人却用他们坚定的心一次次地化险为夷,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我觉得坚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不具备坚持,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就算一个人再怎么优秀,他如果不能坚持下去,成功也不会眷顾他的。在生活当中,遇到失败是件正常的事,因为失败人人都有,但是如果能够坚持下去,一次次地挑战,那么总会有一天会迎来成功的。

我不禁回忆起了一件往事,那是我刚学乒乓球的时候,我在家里练习,结果一次都没打中,我生气地把球拍一扔,不练了。爸爸看见后,慢慢地走过来,对我说:“怎么了?就因为打不中就不练了?失败是常有之事,但你要坚持下去啊,不能就这样的放弃。哈伦德·山德士曾经经历了1009次的失败,可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取得了成功;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可是他们依然坚持下去,最后修成正果,取回真经。”我听完后,重新站起来,拿起球拍,继续练习,一次次的坚持使我的球技有了很大的进步,球技也很不错。

坚持,这个珍贵的品质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就得努力地去培养这个珍贵的品质,我想,《西游记》之所以能够被列入四大名著,其主要原因应该是它教给人们许多的道理。坚持,就是我从这本伟大的书中感悟到的。

《西游记》这本书,让读者们读了一遍还想读,就算是经过了百年,也在国人们的心中留下了重要的位置,而且更是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一本,这其中必然有它的道理,因为这本书是真的“良品”,值得一读,如果还没看过,那就尽快去买吧!

《西游记》读后感 篇三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的确,书是人类的挚友,我们的世界缺失不了书,我想向大家介绍一本书。相信大家对《西游记》这本书并不陌生吧?它很有名哦!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西游记》这本书时,是在十岁的时候。那时我的妈妈心血来潮,给我买了《四大名著》,而叛逆的我只翻了一点《西游记》就扔在一旁。文中的猪八戒肥头大耳、贪财好色,令我十分厌恶,所以看了一点就扔了。

第二次接触时是在我12岁的时候,我们学了冰心奶奶的一篇文章《忆读书》。文中提到了《西游记》,我看到冰心奶奶对它的评价很高,也好像很有趣,就又从书柜里翻出了《西游记》,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西游记》讲的是一只猴子从石头里蹦了出来,取名孙悟空后被派去和唐僧一起取真经,中途又遇到了沙和尚、猪八戒,并成了他俩的大师兄的故事。让我深深折服的是,他们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还依旧取得了真经。不仅如此,猪八戒也改掉了坏习惯,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和尚。

这本书不仅令我折服,而且文中的妖魔鬼怪,凡人神仙都是活灵活现,性格各异,令人痴迷。其实,在整部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并不是受人爱戴、拥有72变的孙悟空,而是无私奉献的沙僧。因为他默默无闻地保护着师傅,虽说他的武功并没有大师兄高强,但他任劳任怨,不哼一声,他的精神令我深深敬佩!让我不觉联想到宇航员,他们努力在太空为中国迈出一个个新的步伐,一直默默无闻,淡泊名利……

我对《西游记》这本书的感情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它给我的启发,将如烙印一般刻在我心里!我也对作者吴承恩充满了敬佩,因为他笔下的世界是那么生动,吸引人。

经典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篇四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

有一次,白骨夫人一心想吃唐僧肉,但又害怕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本相,于是三次分别变化为村姑、老妇、和老翁,打动唐僧的怜悯之心。唐僧果真上了白骨精变化攻心的当,但三次均被孙悟空识破,金箍棒打“死”。唐僧认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决心赶走悟空。一纸贬书在手,悟空热泪双流。唐僧想起往日师徒之情,也不免伤心落泪······

当然,我也从中学到了一些道理,那是一次数学家庭作业,我做着题目。这是,我碰到了难题,想了半天都没做出来,我心想:算了吧,明天早上去问同学。就在这时,我眼睛的余光扫到了《西游记》上,不禁又想:不是以前也说过,要像里面的人物一样不怕困难吗?于是,我再次拿起笔,奋笔疾书了起来······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何况《西游记》是一本人人知晓的名著,我们更应该去读它,欣赏它。

《西游记》读后感 篇五

《西游记》这本名著非常有趣生动,尤其是那唐僧师徒四人形象刻画颇为鲜明。

先说一下这大师兄孙悟空吧。孙悟空出生于一块石头,胆子比天都大,闯天庭,闹地府,把他们弄得狼狈不堪。由于危害天庭众神,玉帝只好派如来把他制住,后被唐僧相救,完成西天取经的任务。

再说一下这二师兄猪八戒吧,猪八戒贪财好色,但也不缺善心。由于贪财好色,好几次被妖怪抓住了。

接着说一下这三师弟沙僧吧。那叫个忠厚老实,师傅、师兄的吩咐他一定会做到。而且有他在也可以减轻师傅师兄的负担——帮他们挑担。

最后再说一说这师傅唐僧吧。唐僧的性格很明显,那便是他的善良之心,即使是妖怪来伤害他,也不会伤害妖怪。

读了《西游记》这本名著,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取得真经,他就成了我心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西游记》这本书太有趣了。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 篇六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故事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一行来到一座山中,不巧的是,这正是那白骨精的领地。

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先变成一个村姑,被识破之后,又变了一个老太太来寻女儿,又被识破后又是故技重施逃了。

唐僧是肉眼凡胎,哪里像悟空那样火眼金睛?认为悟空无辜伤害人的性命,要赶走他。悟空苦苦哀求,唐僧无奈,只好留下了他。白骨精怎会罢休?又变做老头来寻妻女,终于又被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善恶不分,索性赶走了悟空。

那么,白骨精是善?还是恶?悟空是去?还是留?

第一个问题答案应该是很明显的,可唐僧为何不明?我想应该是他身上的仁慈蒙住了他的眼睛。如果唐僧身上能多一分悟空的果断、明察秋毫,能少一分盲目的仁慈,白骨精也不至于“三戏唐三藏”了,同样,如果悟空能少一分急躁,多一个心眼,唐僧也不会如此善恶不明。

去?留?这似乎是一个大问题。到底是不计前嫌继续与唐僧取经,还是一气之下回花果山,继续当自己的美猴王?我想,如果我是悟空,我也会走。

虽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谁能忍受一个无知之人三番五次的猜疑与责备?再说了,悟空并不是人,而是一只猴子,一只自由自在的自然之子,其实去西天取经只是一个幌子,只是为了去掉头上的钳制自己自由的紧箍而已,被气急了还是会走的!

当然,悟空一定不会是这样的。但是,我认为,悟空并不是那么完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像在第十四回中,唐僧把悟空救出,后遇到贼人拦路抢劫,按道理来说教训一下也就罢了,可那悟空野性大发,竟打死了人!这不正是他的过错吗?

那么,唐僧也并不是那么愚钝。因为他有一颗慈悲的心。从小,他没有父母,长至十六七岁才找到了母亲,也许就是因为这一段幼年时的不幸经历,才造就了唐僧慈悲为怀的性情。

还是那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无论他如何优秀,总是有一些缺憾。人无完人,金无足金啊!那么反推过来,一个人,有缺点也一定有优点。

唉,善?恶?去?留?看来,这是个问题,也只有通过吴承恩讲述的故事,给我们释然的解答,当然这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

西游记读后感 (通用14 篇七

乌鸡国救王降妖的故事没有太多曲折的情节,也没有什么激烈的打斗。值得我们关注的,一是故事中出现的大量的诗歌,或嵌药名,或镶数字,或用比喻,显得妙趣横生;一是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唐僧显得既有些迂腐,有又些精明;孙悟空既聪明,又会被人整治;猪八戒既有些拙笨,又有些狡黠,还能治治孙悟空。不过,无论人物如何变化,但作者又巧妙地为他们设置了一个度,让他们的这些表现显得合情合理。

唐僧在猪八戒的撺掇下念《紧箍咒》,看上去显得迂腐可笑,但也是救人心切,虽然有些显得不近人情,不过我们读起来还是觉得能够理解。这与他其它几次,因为妖精迷惑、悟空打死强盗而念咒的形象不可同日而语。猪八戒虽然撺掇师傅念咒治孙悟空,也是为了报复孙悟空骗他半夜去井里捞宝贝,不过他是以救人为名,所以也显得不是太令人讨厌。孙悟空在故事中的形象最为高大,为惩治势利眼的僧官,他以铁棒威慑;为弄清真相,他亲赴国都察看,并定下巧计点醒太子;为救活国王,他上天宫求丹;为惩治妖精,他定下巧计,甚至能忍受《紧箍咒》的折磨。不过,他也被猪八戒设计,被整治了一番,只能用阳间的法子来救国王。这段经历,让孙悟空也显得有些无能,在师傅的《紧箍咒》下,也只能唯唯诺诺。不过,这同样是在救人的前提之下,所以我们在读这段的时候,同样也觉得自然亲切,而不会觉得孙悟空无能。其实,不仅是唐僧师徒,即使是化身国王的妖道,虽然害了国王,但治国有方,并且也保住了国王嫔妃的清白,所以被菩萨救走,也并不让人遗憾。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尽管让各人的品格有了多种变换,但始终坚守着一条底线,所以虽然人物的形象有着不同的变化,但最终都让我们觉得合乎情理。

相比而言,宝林寺的僧官就显得低劣了。他是听说过唐僧取经的事迹的,也知道他是从大唐来的名僧,但一见到唐僧风尘仆仆的样子,不像个“名人”,就让他别处去投宿;可遇到孙悟空凶恶的样子,先是让烧火道士去顶缸,之后又召集全寺僧人迎接,甚至在唐僧离开时还要吹吹打打地相送,那副势利的嘴脸可以说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还自吹自擂,称自己接济那些无处安身的游方僧人,结果这些僧人胡闹,侵占寺产,才让他不再接济同辈。但当全寺僧人出来迎接唐僧时,依然是有富有穷,极穷的僧人只能以一匹布裹身,足见这位僧官所言的虚假既然外来的僧人都能巧取豪夺,本寺的僧人怎么能连遮体之衣都没有呢?所以,无论我们从什么角度来看这位僧官,他的形象都不会令人觉得合理。其实,他也没有干什么特大的坏事,只是他的行为过了“度”不仅不诚信,而且不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神话小说,但所表现的依然是我们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孙悟空在皈依佛门之后,一开始也显得野性难驯,于是作者特地为他设置了一个《紧箍咒》,让他时时受到约束,不能肆意妄为。其间,孙悟空虽然也几次被唐僧逐走,但始终心念师傅,最终还是成就了正果。猪八戒虽然在取经途中,几次要想分行李散伙,也曾起过贪念,可是最终还是走上了正途,同样成就了正果。作者在创作时,始终就在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人物的个性可以多变,但是遵守的正道不能变。儒家经典《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其意思就是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而表现出来以后都能符合常理,就叫做“和”,而“中和”就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的道德规范。在书中,取经的师徒四人虽然个性各异,表现各异,但其取经前行的心是坚定的,其行为也从来没有超出过道德规范,这就是儒家所说的“中和”之道。其实,我们的行为处世,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也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但道德的规范是不能违反的,底线是不能越过的,这是行为最主要的规范,也是我们评价别人最基本的原则。

在《西游记》这回故事中,人由生而死,由死而生走了圈,但做事之度却没有逾越,这才是我们最应值得关注之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西游记》读后感优秀作文800字》,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西游记》读后感优秀作文800字精选7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jiarizuowen/qita/16855938521508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