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假日作文 > 春节作文 > 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精选5篇】

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精选5篇】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精选5篇】

微信扫码分享

【#节日作文# 导语】中秋来临喜盈盈,万家相聚乐融融,锣鼓礼炮轰隆隆,红歌劲舞情深深,鲜花美酒甜蜜蜜,月饼甜糕香浓浓,信息祝福传频频:吉祥如意事事顺,幸福好运连连到。《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


  1、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2、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3、凭阑笑语问姮娥,时缺时圆意若何。底事生成蟾皎洁,谁人种得桂婆娑。霓裳旧曲曾传否,玉兎灵丹肻与么。不信氷轮髙几许,清光能得遍山河。


  4、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5、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6、醉中休问,明月明年,人在何处。


  7、皓月光辉玉宇,华灯亮彻琼楼,金风爽馥好清秋,更有佳茗美酒。满满情怀寄赠,浓浓祝愿回收,吉祥如意任君留,快乐安康永久!


  8、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9、明月静静夜凄凉,游子在外却难回,看着她家齐欢笑,泪流满面有谁知。


  10、问明月明年,共谁同看。


2.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


  中秋节的优美诗句


  1、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3、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4、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5、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6、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7、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8、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9、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0、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


  中秋节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4.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


  中秋节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有人则认为,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 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个月中间的一天。


  《周礼》中出现过中秋这个词,但它指的不是中秋节,而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汉代有“秋节”,时间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唐朝的类书里有四时十二节令的记载,也没有中秋节,但唐诗中已出现了“中秋月”.“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第一次对中秋节作了明确记载的是南宋人吴自收,他在《梦梁录》一书中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临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书里还描写了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赏月逛夜市的盛况。


5.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


  中秋节祝福语


  1、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人虽不至,心向往之。衷心祝愿您和家人团圆美满,幸福安康!


  2、今秋又是月圆时,清风只影度中秋,思念佳人千里外,明月传情表我心。祝你中秋节快乐,人月两圆!


  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送你一个月饼,无限的思念和祝福尽在其中,中秋节愉快!


  4、风柔雨润花好月圆,幸福生活好甜!冬去春来似水如烟,一年中秋在眼前!流年不复返,人生须尽欢。中秋快乐!


  5、天上最美是圆月,人间最美中秋节。秋水长天共一色,花好月圆思切切。中秋来临之际,愿君幸福无忧烦恼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精选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