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最新的穹顶之下观后感【优秀5篇】

最新的穹顶之下观后感【优秀5篇】

旧城已冷 点赞 分享
最新的穹顶之下观后感【优秀5篇】

微信扫码分享

《穹顶之下》延续了柴静作品一以贯之的审视、追问和投入: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而在冰冷、赤裸的事实之外,不再有无谓的指责与旁逸斜出的缠绕,令人印象深刻。金笔头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最新的穹顶之下观后感》,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穹顶之下的观后感 篇一

很多年前,读柴静写的《看见》就非常喜欢她,喜欢她平静地,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不邀功、不煽情、不做作、不把读者当傻瓜。沉寂一年之后,她带着《穹顶之下》再次回归荧屏。

她说之所以自费百万拍摄这部纪录片源于她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她的女儿还未出生就被诊断出患有良性肿瘤,病因就是雾霾。但我们都知道,雾霾不属于她个人,空气不可以私有化。她用一己之力探究涉及整个国人的问题,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我觉得她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她是敢站出来澄清事实真相,采访全国人大、环保部、中石化等权力部门,并真正告诉所有仍深受雾霾侵害的国人怎么做的第一人。

在片中,她用大量数据告诉我们,我们的能源有问题。石油和煤炭都存在问题。怎么办呢,第一要靠管理,第二要靠管理,第三还是要靠管理。需要全国人大立法,要给环保部相应的执法权,以便不再出现片中加油站老板反问官员,“你有义务,但是没有权力”的尴尬局面。需要更多非石油系统的人参与制定汽油和柴油的使用标准。需要减少劣质的褐煤使用量,煤炭在燃烧之前先要经过洗煤的程序之后才会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对人身体的危害。

片子很火爆,点击已经超过8000万次,甚至有分析人士专门根据这个片子的播放次数来推断各大视频网站目前的排名状况,还有些人开始分析如何打造一场《穹顶之下》式的成功营销方式。关注度和影响力足够之后,期待在两会后相关部门能够针对雾霾这件事情有所作为,有所反馈。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二

最近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很火,我看了完整的片子:从中我们知道了很多我们应该知道而不知道的知识,知道后为自己生活在这样毒恶的环境中而感到恐惧。非常佩服柴静这个女人,之前都有拜读过她的《看见》这本书,通过她的媒体人的视角看待问题,很客观、真实!

这部片子引起的反响很强烈,因为内容已经触及到某些的人和团体的利益,但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权益,所以骂声不断,赞许声更是不绝于耳。在我们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这样的声音应该多些。

试想每一位公民(包括政府人员和企业自身、个人)都有良知,我们的环境至于如此?!反观我们的社会,其实最大的问题还 是“钱”的问题、发展的问题,现在的很多人(包括我们在此评论的人)会为了钱而不择手段,环境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大家的问题,可谁又会放弃自己利益去改善环境呢?答案在当前是否定的,所以解决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才是根本。

当前,本届政府已经颁布了深化改革的意见,不光人民群众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我想政府应该不傻。或许柴静的《穹顶之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会对能源的深化改革起到助推作用,我们也更希望看到政府、企业和那些的专家们更正面、更负责的回应!

最后,还 是感谢那些有良知的公众人,也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公众人物做出更多的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也包括我们每一位人,美好环境,人人有责!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三

这几天,网上有一段很火的视频,是“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我看过整段视频,讲的是柴静为了说明现在城市pm2.5的严重性, 用了一年的时间,去各地明查暗访,做各种实验调查,亲身参与并经历实验场景,查找法律法规,并采访专业人员,用大量的事实、图像、数字、视频来还原我们生活的真实空间。事实是中国的pm2.5比世界上其它国家pm2.5的总数还要多,中国的很多城市一年中有175天到200天都在雾霾中度过。原来的天空,湛蓝湛蓝,像透明的镜子那样明净,厚厚的白云,一团团的如棉花,一阵阵的如波涛,挂在天这边,缀在天那边,把天空装饰得如画一般。而现在的大部分城市是铅灰色的天空,掠过了一片黑云,大地像是被扣上了一个大大的锅盖。雾霾中含有很多的有毒有害的致癌颗粒,人们在这样的空气质量中呼吸着,生活着,工作着,任凭这些有害的物质吞噬着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健康,我们不能再这样坐以毙了。

我爱生我养我的这片黄土,我爱我们美丽的家园,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解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共建美好家园!

第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在身边发现过破坏环境的人呢?如果有,你阻止过吗?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这些破坏环境的人污染了我们生活的家园,会让家园变得肮脏,所以我们一旦遇见这种场景,决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走上前去提醒和制止他,告诉他我们要保护区环境,才有可能守住我们美好的家园。

第二个问题:你对环保都了解多少?是一无所知,还是了若指掌?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只有自己明白了环保的重要,不能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恶劣,才能有开始保护的念头,才能守住洁净、安全的家园。所以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五公里以内近距离出门骑车或步行可以减少汽车排放的污染,还要叮嘱爸爸不要在任意场合随便抽烟,多做一些环保工作。

一阵风吹过,飞来的塑料袋,我们将它拾起;看到别人吐痰,加快你的步伐,对他进行礼劝;看到一张纸屑,只需弯一弯腰,伸伸手;这就是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很喜欢柴静调查最后所说的话:我们有责任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也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不停旋转的地球,让我们有着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它是我们的家园,我凝视着它,就像凝视着你;我守护着它,就像守护着你。

穹顶之下的观后感 篇四

2015年2月28日,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柴静在采访中表示,孩子生病使空气污染成为她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在一年的调查中,柴静作为一位母亲而不是调查记者,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大众最初熟识柴静,是因为非典疫情的爆发时,她瘦弱的身躯里蕴藏着的惊人的力量。从彼时的年少成名到不久前的赴美产子,柴静向来不缺少话题性,如今为了孩子的“私人恩怨”而拍摄关于雾霾的纪录片,更是惊呆了一众看客。在震惊的同时,雾霾之于柴静或者柴静之于雾霾的关系,却不似尚为媒体人那时的明朗和清晰,庄严却又多了一丝悲壮,而这也不仅仅是柴静一个人的战争。

雾霾,对于这个东西我们一点也不陌生,无论你在何时何地,始终摆脱不了雾霾的笼罩,雾霾也不再是教科书里的说教,自然环境的恶化所带来的伤害也不是简单的柴静一个家庭在承受。也许有人会说,柴静之所以选择拍摄宣传片是为了自己的“私人恩怨”,但是作为一名曾经的职业媒体人,将柴静的行为称之为伟大或许过于夸张和不切实际,但是也绝不是为满足自己的私人需求那么简单,无论是曾经的记者身份还是现在母亲的烙印,都无法掩盖其追求真理的社会责任。

在网络世界里,我们生产着创造着各种信息,享受着各种各样的服务,我们不断向大自然和社会索取,被纷繁复杂的社会所麻痹,睁着双眼却看不到真相,张开双耳却听不到声音,迈开步伐却未曾前进一分,每个人都在喧嚣,每个人都在说话,却没有人在听。以前我们会说向沙漠进军,向太空漫步,现在却被雾霾打的措手不及,难道我们未曾发现它吗?不是的,每个人都看见了,可怕的是都当做并未发生,我们不缺少随声附和阿谀奉承,恰恰缺少的就是赤裸裸的较真精神。

面对复杂多变的雾霾污染,也许柴静一个宣传片起不了什么决定作用,但是无论是作为一个前媒体人还是一个母亲的身份,柴静的努力和成果也不在于一个宣传片的“成败”与否,而在于一种执着的斗争精神。人类与环境污染的战争历程中,柴静作为一个人类个体也从来都不是主流,但历史也正是由一个个人类的个体所创造的。雾霾的治理不是个人所能左右,但此时个人的影响却超过了环保部门,这是不是也值得有些人深思呢?

社会共识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却体现在一朝一夕的细节上,正如环境治理不在个人却离不开每个人一样,而穹顶之下的柴静也不应该是一个人在战斗。

穹顶之下的观后感 篇五

2015年2月28日下午,从央视离职后一直沉寂的柴静通过各大网络视频网站发布了一个长达104分钟的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一石激起千层浪,该片引起国人对中国环保话题的各种讨论。

环保问题在我国已经不是第一天提出的需要重视的问题了,但一位记者关于雾霾的调查得到国人如此热烈的反响尚属首次。除了这场演讲本身精彩绝伦之外,更能说明的问题是:在环保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作为普通大众,在我国环保改善的问题上,我认同柴静的观点:我们不能仅仅去等待国家建立一个强大完善的体系,我们需要依靠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意志去参与环保事业,守护我们的家园!

说起环保,很多人觉得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知该从何做起,其实环保就在我们身边。比如节能减排,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能做到。比如当我们离开房间10分钟以上,当我们在白天看见公共区域的灯还亮着,那么请您随手关灯!还有,当我们能开风扇的时候,请不要开空调;当我们离开办公室1个小时以上时,请关电脑。在三月里你热衷于参加各种抽奖促销活动的时候,不妨和你的家人一起参加3月29日的“地球一小时”停电活动。因为每节约1度电,就减少了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

说到环保,不能不说到节约。我倡议能循环利用的一定要循环利用。生活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很多,包括水、纸张、塑料制品、电池、衣服等。至于如何循环利用各类资源不必用过多文字去赘述,方法很多,践行才重要。值得高兴的是,我在公司看到了实实在在践行循环节约理念的行为。例如,为了提高纸张有效使用率,公司很多部门的做法是专门在打印室设置打印纸张回收处,只要是单面使用过并完好的纸张,都将回收到回收箱,科室同事自觉使用回收纸打印内部文件。有一次财务的同事提醒我,日常费用报销的打印单只需要用半张A4纸,剩下半张纸可以裁下来作下一次打印报销单使用。大家不要小看这一张纸的节约。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煤、水。生产1吨纸需要木材0.875吨、煤0.5吨、水375吨,造成35%的水污染。浪费纸就意味着资源浪费。纸张需要木材来造,就要砍伐木材,毁坏森林,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而节约纸张就可以保护森林、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减少支出、节约资源。

“一个人知道了自己做的一点点事情,可以让事情本身变得更好,他心里面就能够变得踏实了。”确实,哪怕只是因为自己随手把水龙头关紧而避免多浪费了一滴水,但只要做了,心里就会很踏实,就会很高兴。因为我们在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在努力。

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更希望你与我同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最新的穹顶之下观后感》,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最新的穹顶之下观后感【优秀5篇】相关文章:

最新的穹顶之下观后感【优秀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新的穹顶之下观后感【优秀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