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中国名著读后感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篇】

无风无月 点赞 分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篇】

微信扫码分享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金笔头网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篇一

难道做自己想做的事,住在令你感到幸福的地方,过着内心安宁平和的日子就一败涂地了吗?当个出色的医生,年收入一万英镑,娶个如花似玉的娇妻,就是成功的人生吗?我想这要取决于你如何理解生活的意义,对社会要做哪些贡献,以及你对自己的要求。

艺术最吸引人之处莫过于艺术家独特的个性。有了这个,其他的无数缺点我都乐意原谅。

把艺术仅仅看做是一门匠人才能通晓的手艺是个可笑的误解——艺术乃是情感的流露,而情感所诉诸的语言世人皆知。不过,有一点我是赞同的,即缺失实际的绘画技巧知识的评论家,很难对作品真正的价值发表出什么真知灼见。

一个人每天都应当做两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对灵魂大有好处。

钟摆摇过来又荡过去,时间的循环无止无休。

那些荡气回肠的话语在说的人看来是独领风骚,事实上却早已是陈词滥调,就连口吻都是大同小异的。

我想,曾经的我们总是羞于流露情感,因害怕遭人嘲笑而不敢过分张扬。

他们的生活就像一曲田园牧歌,美得独一无二。

美是世界上最曼妙最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必须经历灵魂的折磨才能从纷繁世界中将它采撷出来。

蒙受苦难可以提升人的品格,此话有假;能使人高贵的有时是幸福,大多数的苦难只会使人心胸狭小,报复心强。

现在无法忍受的悲伤,我希望终有一天会被时间抚平,遗忘具有一种慈悲的力量,会帮他重新拾起生活的重担。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篇二

作者塑造了一位圣人,借助他人的描述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

从平凡到超凡,十全十美来描述他是不合适的,他缺失人性,没有感情,甚至有些冷血;但他为了心中的月亮,不为感情、地位、虚名所困。

追寻自己的内心,用自己的内心感受心灵的故乡,最终在一座孤岛上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在这里,他竭尽所能,用绘画表现心中的月亮,那是一种对美的极致追求,是一种对美的本源的刻画,荒诞而又震撼。最终他做到了,触摸到了心中的月亮。

从个人层面讲,斯特里克兰实现了超凡,完成了自己的追求;从社会层面讲,斯特里克兰推动了绘画史的发展;从朋友家庭的层面讲,斯特里克兰不是一个好丈夫、好朋友。正因为如此,反而真实。

读到中途,仿佛自己就是斯特里克兰,即欣喜又恐惧。欣喜自己有时候会出现同样的感觉,那是看到了浓雾后月亮的欣喜;同时也很恐惧,恐惧到最后人性是否会慢慢的缺失。或许艺术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能深挖我们内心最原始而又想逃避的冲动,磨去了种种掩饰,使我们能正面自己的内心,至于最终的选择,全靠个人。

月亮好,还是便士好,只有自己明白。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篇三

因为读书会群里朋友的推荐,让我很想去了解一下书中的故事,书的名字也让人充满好奇。

书上写着,“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其实,当你看完整本书的时候发现,全书好像没有一处提到六便士,但又时时刻刻在透露着关于“六便士”的问题。

月亮高高在上,虚无缥缈,六便士看似很不起眼,却很实在,两者差距很大,但都不可或缺。在生活中,我们埋头奔波忙碌的同时仍需抬头仰望月亮,不忘追求梦想,只有这样生活才更有意义,而大部分人也为了六便士的生活选择忙碌着。大多数读完这本书的人,都会在读后把感悟上升到理想这样的高度,如同这本书名背后的含义: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的皎洁则象征着理想与崇高,终究是少数人的专利。

想想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包括我们自己,常常被俗事缠身,被纷扰侵害,生来就开始忙碌,忙着长大,忙着工作,忙着交友,忙着遇见爱人……到死才会开始安宁。为名为利,为世俗的眼光,却很少为了自己那份热爱。总是会说有遗憾,总是不满意自己现有的生活,总是会抱怨身边人身边事,但很多人还是选择随波逐流,极少人会冲破束缚追逐那份想要。之后,那些少数人成了疯子。

在那些大多数人眼中,他们是笨蛋,为了不可实现的假想放弃原本安逸的生活,他们是怪人,走了一条没有光亮的路。但为了一番热爱变成疯子又有何不可?敢于追求自己的想要有什么错?并没有后悔过,所以才能在死神降临时是带着圆满的心情而闭目。也许有些人生来就与常人不同,他们肩负着神秘使命,他们可以超脱世间一切束缚,有个东西一直在指引他们。其实那是真实的活着。我们该有所包容,因为这条路对他们来说很艰难,但又知足。反而我羡慕这些人。这才是真实的活着。试问,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如此率性的活着呢?所以我们很难像主人公那样对自己的人生是没有遗憾的。

生活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我们在享受这个世界的同时,也背负了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责任,所以在有了六便士的基础之上,尽量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才是现实的。为了心中所爱放弃所有,也许我们还是缺乏勇气的,更何况像主人公那样的对绘画如痴如醉的执着以及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系列问题,估计也是我们无法面对的。

一句话,做自己吧!适合的借鉴,不适合的就放下,不必纠结。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篇四

尘归尘,土归土。

在《月亮与六便士》里没有找到的答案,都在尘土里。

由此我对艺术心生敬畏,对艺术家心生悲悯。他们的人生有那么多的不同,而平凡的生活必然是大同小异才真实可靠。

不恰当的说,伟大在于另类。正如书中所说:也许艺术是性本能的体现。

我们会再一次发现,凡是真实的伟大的,都无从评判。

查尔斯斯朱兰在而立之年毅然决然的开始了“走自己的路”,没有任何绘画基础却在求安稳的年纪推倒了自己命运之碑重新艰苦卓绝的琢磨一遍,最后在大火中新碑被烧成白屏,仿佛他从来没有来过。

他在四十岁前循规蹈矩尽责任,四十岁以后没心没肺追逐梦想。人的一辈子,都是分两段的吧,一段是社会想要的,一段是自己想要的。很显然,自己想要的与社会想要的格格不入,所以路走得异常艰辛。在世时其价值几乎无人看中,离世后又一次印证了艺术的时间价值定律。其实对于“查尔斯斯朱兰”们来说,创造了什么及其价值都不重要,那份追逐的勇气和过程更性感。

这本书前三章类似梭罗的《瓦尔登湖》前三分之一的写法,一开始是交代书的逻辑背景,与细节比较疏离,看着有些晦涩难懂。幸好译者是个性情中人,保留了外国名著的“粗俗”特色,读起来更真实入情。

查尔斯斯朱兰所呈现给我们的勇气、毅力自己对人生价值的宗教般的信仰与践行,是本书的核心财富。如今世界及其纷繁复杂,机会很多险恶也很多,在选择这个命题里,人生的意义被哲学和心理学再一次清晰的描述和呈现出来。究竟要怎么活才不算碌碌无为了无生趣,究竟要做一个怎么样的人才配活着,究竟要追求什么的价值和意义才不虚人生走的这一遭!在这些根本性的宏大命题里,“半路出家”或许是一种选择。

我愿意相信,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更愿意相信,所有的“异样”都是绘画“素材”的积累。我们不是一定要特立独行,但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可以特立独行得奋不顾身。

至于艺术和爱之间是否真的不能共存,我想查尔斯斯朱兰的人生艺术历程并不足以验证清楚。当在《我们仨》里看到杨绛先生说钱钟书先生就像个小孩除了做学问什么都不会时,我确认了所有选择必然有些巨大的牺牲,机会成本一直都在。

谋生和追求始终是矛盾统一的。

最后我想说,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伟大,我们的梦想所追求的可能不过是一把火的幻生幻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理解和宽容是我们对生命最好的成全。所以我们不必过多的谈理想,不能以身体为代价去拼搏,只管赶路,莫问前程。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篇五

我们老祖宗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月亮和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就是这样一位心有猛虎的人物,他被梦想的烈火紧紧包围,炽热的火焰将他的胸膛里那颗跳动的心脏吞噬,将他推入黑暗无边的牢笼中,他被理想鞭笞得体无完肤,他需要一个摆脱束缚喷薄欲望的出口,绘画成为他释放天性的完美利器。

四十多岁这个年纪,很尴尬。上有老下有小,钱财不多不少。斯特里克兰就在这样一个年纪下,开始了放弃一切追寻梦想的道路。他给妻子孩子留下聊以生存的钱,只身一人在巴黎绘画,饥一顿饱一顿,衣衫褴褛,形如乞丐。比起温暖温饱的家来说,这种放肆的生活反而助长了他嚣张跋扈的气焰和自私自利的性格。画得画就放置在阁楼上,不去推销也不售卖,捉襟见肘的时候借助朋友的帮忙,穷困潦倒得厉害。后来,从巴黎辗转到了塔希提的时候,他的人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娶了土著人爱塔为妻,安心作画,终于在临终前完成了他最满意的画作。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猛虎——高高在上如月亮般的梦想,谁都希望自己梦想成功的一天。心中涌动着无可言喻的力量,它在不断升起、冲突、翻腾,如那个朗朗如光的月亮看似近在眼前,实际远在天边,伸手触碰不到。梦想在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一个缺口,有人在里面看到了天堂,有人将它直接丢弃,并不是所有人能够得到这股神奇的力量。

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在“我”的叙述中,描绘了两对追逐梦想的人儿,一对是斯特里克兰和斯特罗夫,另一对是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斯特罗夫也是一位画家,从小的时候绘画有点儿天赋,并且自学成才画作得过奖,他后来被送到专业绘画学校进行学习过。但是这样一位人儿却逐渐迷失了自我的绘画才能,随波逐流在茫茫的世俗中了。可是,他却有一颗古道热肠的心,和一双发现千里马的眼睛。在他看来,斯特里克兰是个天才,是个不可多得的千里马。他尽心尽力,甚至贴钱贴妻子地去辅助斯特里克兰,即使被骂得狗血淋头,也仍然坚持去帮助他。斯特里克兰最后的成功一半必须归功于斯特罗夫,虽然这有些讽刺和好笑。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高更和梵高,两个赤城热爱绘画的天才,彼此渗透,彼此仇恨。

“我”在搜寻过世三年后斯特里克兰的故事,里面穿插了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的故事。亚伯拉罕医学界里的天才,在外科手术中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好手,并且已经成功晋级为主任。他却意外地将唾手可得的荣耀丢弃在一边,独身去了亚历山大港。这个机会就留给了卡迈克尔,他获得了所有的一切——职位、财富、荣耀。当问亚伯拉罕后悔吗,他说他完全没有后悔,他别无所求,他的生活很完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上帝送给他得以天下的荣耀,他喜欢的是归于平静的生活,他爱上的是趋于平衡的内心力量。

每个人对于梦想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斯特里克兰穷尽一生,只是为了完成心目中最完美的`画卷。亚伯拉罕希望得到平静的生活。他俩都是成功的,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一个舍弃了温饱安全的家庭,一个放弃了飞黄腾达的机会。

借助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的故事,毛姆问出了很多人内心渴望已久的话,“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太多人说毛姆根据画家高更的人生创造了这部流传百世的巨作《月亮和六便士》,但我觉得里面包含着毛姆本人想要倾诉和喷薄的话语。在他的人生轨迹中,刚开始的写作生涯郁郁不得志,评论界认为他的作品不够冷静深刻。他辗转到写戏剧后,火热程度一发不可收拾。这才完美地延续了他的文学梦。若不是戏剧拯救了他,想必他会从熠熠生辉的天才“堕落”到郁郁寡欢的俗人中。

实现梦想的道路曲折又坎坷,可是那些层层叠叠的人影在路上忙忙碌碌地行走着。头顶上的月亮大得仿佛能够踮起脚尖就能够触碰。有人急急行使,忘了周围的风景。有人走了一半,开始走回头路。有人沐浴在朗朗月光下,先捡起脚边的六便士,再抬头看看那颗又大又漂亮的月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如何写《月亮与六便士》心得体会(9篇)

2023年《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分享 《月亮与六便士》 读后感(3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篇】

最新《月亮与六便士》阅读感想(精选4篇)

名著《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优秀3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优秀7篇)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语录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分享精选(三篇)

2023年《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00字(1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