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中国名著读后感 > 《孔融让梨》读后感【优秀7篇】

《孔融让梨》读后感【优秀7篇】

安乐窝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孔融让梨》读后感【优秀7篇】

微信扫码分享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内容是金笔头网为您带来的7篇《《孔融让梨》读后感》,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读《孔融让梨》有感 篇一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孔融让梨》讲了,一天孔融的爸爸买来了一些梨子,孔融的妈妈就把梨子拿去洗了洗,然后放到篮子里端出来放在桌子上,孔融的哥哥姐姐们一拥而上,纷纷都抢大的梨子,而孔融却先让哥哥姐姐拿,然后才到篮子里面跳了一个最小的,父亲见了就问:“你不拿大的,偏偏拿了一个又小又廋的梨子呢?”孔融说:“我最小,所以应该拿小的,哥哥姐姐们比我大,理所应当拿大的了。而且他们是我的长辈,我应该要让着他们才是呀。”孔融的哥哥姐姐们听了孔融的回答,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在生活中,我也曾经像孔融的哥哥姐姐一样。就拿上个星期三来说吧,我的大伯来我家,他买了好多的橙子,叫我们吃,我就先拿了一个大大的,再拿了一个小的,大的我自己先拿着,小的给了妹妹,我说:“我比你大应该拿大的,你比我小应该拿小的。然后我就拿着橙子喜滋滋的走进厨房切橙子了。

读完《孔融让梨》的故事,我才羞愧地低下了头,我一定要向孔融学习,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二

孔融让梨的故事内容:孔融很小的时候,不仅表现出了聪明的天分,而且很懂得谦让。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给他们带来了一盘梨。父亲就叫孔融把这些梨分了。孔融把梨子一个一个地分好,到最后只留给自己一个最小的。父亲觉得很惊讶,就为他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下大的,而是给自己小的。孔融很有礼貌地回答说,他自己的年纪小,应该吃小的。父亲听了十分高兴。于是又问:“弟弟比你小,为什么得到大的?”孔融回答说他弟弟比他小,所以应该要爱护小的,给他吃大的梨。这个让梨的故事很快就传遍了周边的地方,很快就成了一个教育儿女的好例子。

谦让是中国人的美好品德。大家互相谦让才不会发生争执,这个世界才是和谐美好的。如果为了一些事情,而争执不下,那么世界就会变得混乱。谦让的反义词之一是自私。一个自私的人不仅不懂得去谦让,而且还会对一些事情耿耿于怀。人世间的战争就是从这里变来的。因为自私,很多人只是想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利益。有些人,就是因为一些小小的利益,而什么都不顾。自私的人,不会顾上父母、兄弟姐妹以及朋友的感情。为了利益他们宁愿不要感情。这个世界因为他们就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如果大家都不自私,懂得处处让人,那么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的'。小小的孔融尚且知道这些道理,我们活在信息发达、物质丰富的今天就更应该懂得要谦让了。

孔融让梨的启示作文 篇三

我诵读过很多中华国学经典,印象最深的是出自《三字经》里的一句话,“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意思是说:“汉代人孔融,四岁就知道要把大的梨给哥哥吃,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这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

有一次,妈妈在水果店里买回了三个梨,让我挑一个,另两个给姐姐和妈妈吃。我沉思片刻选哪个好呢?我决定把最小的留给自己,把那两个大的分给姐姐和妈妈吃。妈妈笑着说:“真乖。”我说:“孔融四岁就能让梨,我都八岁了,我觉得孔融比我乖一百倍,我还要多多学习。”妈妈听了,笑的更甜了。

读了《三字经》我感悟深刻,不知不觉书中人的言行举止已刻在我心中了。

读《孔融让梨》有感 篇四

大家一定都读过孔融让梨这篇文章吧,下面我来说说我的读后感吧。

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四岁的孩子在和哥哥们分梨时,哥哥们都抢大梨吃,只有孔融他拿了一个最小的梨,说大梨应给比我大的哥哥吃,小孩应该吃小梨。当时他父亲就表扬了他,说他哥哥还没他懂事呢,他哥哥们愧疚的低下了头,那个小孩就是孔融,是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

这个故事告诉我要尊老敬长要懂得谦让,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爱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

读《孔融让梨》有感 篇五

中国是礼谊之邦。有很多的文化传承千年万年。都传承到现在我们也在传承这种精神。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让人敬佩不已。中华文字千变万化。听过一个故事吗?《孔融让梨》孔融三岁把梨让给他的长辈。我们也应该学习那种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和。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孝顺父母。不该让父母伤心难过,考一个好成绩才对起父母的恩情。诚实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守则。

做人真的要诚实守信,这样才有人和你玩,才会有人和你成为好朋友。守信是和好朋友建立友情的上一层。如果我们和别人约好了干什么就不能反悔。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和尊敬。守时也很重要工作的时候很重要,约好了开会,迟到了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会很不好。节约用水人人有则。节约是我们提出的现主意。现在有很多地方都在干旱,还很严重,所以我们应该节约,淘米的水可以洗碗,浇树。面膜用完以后可以增加木器的光滑有光泽。这样可以节约很多东西。俗话说的好“勤劳的人是最美丽的”。像我们学生早上不要睡懒觉,早早起来晨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有助于身体发育,早上和晚上的记忆力都很好。我们可早点起来背书会背得更快,更熟练。周未不要天天不是睡觉就是看电视,看完就玩电脑,应该多帮父母干家务,这才是一个好孩子。

我们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孩子。这样才是全优的好孩子。我们应该学会守信、守时、节约、和勤劳,这才是一个好孩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你说对吗?

读《孔融让梨》有感 篇六

我总觉得弟子规这本书非常好,但没想到的是里面的故事更好。尤其是《孔融让梨》这篇文章。

孔融,东汉时人,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孔融小时候很聪明,很懂事。有一次,孔融的父亲买了许多梨,特意挑了一个大的给孔融吃,孔融摇摇头,却挑了一个最小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那个大的就给哥哥吃吧!”父亲连连点头称赞孔融,这让我们也赞叹不已。就因为这点,我才喜欢《孔融让梨》的,孔融的优良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最大的有感就是向孔融学习,学习他那懂事、让梨、好学习的精神。

读《孔融让梨》有感 篇七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径直往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他拉住,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孔融让梨》读后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孔融让梨》读后感【优秀7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duhougan/zgmz/1685907102167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