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中国名著读后感 > 围城读后感(优秀3篇)

围城读后感(优秀3篇)

旧城已冷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围城读后感(优秀3篇)

微信扫码分享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作品中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金笔头网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围城读后感》,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围城读后感1300字 篇一

“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钱钟书

“名著”两个字,托现代语文教育无孔不入的福,已经写作“名著”,读作“无聊”。

多有趣的小说一旦“功德圆满”成为名著,都像被裹胸缠足,活活把麻辣鸡包装成容嬷嬷——大名鼎鼎,可再也没有谁有兴趣脱它的衣服去看内容。

最开始对《围城》感兴趣,是因为朋友分手后提到了烟吻。

她哭着说钱钟书骗人,说她试过了那样根本点不起来烟。

至于一只烟究竟能不能点燃另一只烟这件事我倒是不太想知道。但是看完书后我觉得如果钱钟书生活在现代,可能会成为《吐槽大会》热门嘉宾,尤其在犀利的男女话题这方面,他可比杨笠敢说多了。她像真理,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

他用方鸿渐和赵辛楣的视角评价女人,又通过他们的心理剖析男人。

然后谈婚姻,谈求而不得,谈鸡毛蒜皮。

他能把人逗得哈哈大笑,但是字里行间似乎总是悲观,极尽讽刺世道,百态,和总是跃跃欲试去犯贱的人心。

而且男人女人,嘲讽得一视同仁,极端男权女权来了也挑不出错——毕竟作者针对的是所有人类,调笑得从来不分敌我。

方鸿渐是所谓的男主角,他资质平平但运气好,借着未来岳父的光出国留学,日夜努力玩乐,终于不负所望,没能拿到毕业证,这几年彻底白玩,身体力行地做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外国的一片云彩”。

只要肯思考,办法总比问题多。面对着投资以后期待回报(方鸿渐镀金的学位证)的岳父,鸿渐脑筋一转,花钱买了个假学位回来忽悠人……回来应急。

此前他一直嫌未婚妻丑,不愿娶又不能自主。进退两难之际,未婚妻善解人意的在他回国之前自己死了。

这下好了,既能花(未来)岳父的钱,还免于娶他那东施无盐一样的女儿,还能免费住在他家,挑剔一下他给自己找的这份工作。

实打实做到了软饭硬吃。

他是个一无是处的草包吗?不,他诡异的非常有魅力,鲍小姐,苏小姐,唐小姐,孙小姐,眼瞎的女生各个都或多或少地喜欢他。

作者私心不想把唐小姐嫁给他,最后不幸地便宜了孙小姐,赢得名为方鸿渐的结婚礼包。

赵辛楣这样的真·有才学抱负的前同情(同时喜欢一个女生的情敌,类似词语包括“同学”“同事”),愿意和他做朋友,并且每次看他们俩说话就像看一场脱口秀或者一场相声表演,聊天吐槽刻薄幽默,像是离散多年的半条毒舌终于等到了另一半。

浅薄归纳的话,鸿渐长得帅,有点小聪明,不烦人,即使他毫无用处。

他像冰,阳光下闪闪发亮,路过的人惊讶于那瞬间的美,没看到最后地面上融化的那滩泥水痕迹。

他像十块钱的钻石,漂亮但廉价。

他像所有初看美好而内里总有破落的事物。

他像“人”,像作者说的,他真的在写这一类“人”。

无能又不全是,不思进取,又不满现状;自尊心有时极强,有时候无影无踪;有观点,又总是自以为是;对朋友不错,但是需要日日夜夜的长时间相处的爱人,才能发现这个人有多么不是东西。

偶尔又是个东西。

有时候觉得方鸿渐真实的烦人,作者用他们把所有时而冒出不甚光彩的龌龊念头都抖在阳光下。

方鸿渐的,苏文纨的,赵辛楣的,孙柔嘉的,你的我的他的。

杨绛说钱钟书“痴”,但大家都能看出来,其实在变着法夸他可爱。

事实上他拥有爱情,但他说婚姻像围城。

再仔细想想,“围城”这个比喻适用面太广,有什么不像围城呢?

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大抵人性如此。

PS:像白云喜欢赵忠祥那样,我十分喜欢赵辛楣

围城读后感 篇二

读了《围城》这本书,印像最深刻的就是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了。方鸿渐这个人,在钱钟书的笔下似乎是一个除了会点舞文弄墨、却有百般缺点、一无是处的人。他的文凭是买来的,志大才疏、胸无点墨、性格软弱又好强要面子。在和朋友的交往中,表现出假装清高、不通人情世故,有时还很虚伪。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给了我深深的印像。他做事小心、对爱情执着,有时候往往透着一些可爱。

在学业上,出国留学的他居然没有取得文凭,他居然花钱买张假的,这里就体现出他的可爱来。既然作假,国内又很难被查出,自己却还是担惊受怕,怕被发现。好像是一个偷吃了蜂蜜的孩子,怕被母亲发现。

在爱情上,方鸿渐也透出他的可爱来。他同时和三个女性交往,既爱这个,又喜欢那个。后来结婚后,居然发出谈恋爱无用的感慨。事业上,方鸿渐是不得志的。处处是别人的棋子,可是方鸿渐却无奈接受,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却没有放弃,表现出坚持的可爱来。

看《围城》这本书的过程中,里面的幽默、讽刺的用语给了我欢乐;看完后,对主人公方鸿渐的悲剧有深深的感慨。

《围城》的读后感 篇三

结尾戛然而止,余音未绝。此刻是错愕,是疲累,是惶恐——因为觉着没有读懂。“千人眼中有千个哈姆雷特”,姑且硬着头皮写上一点儿,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阅读文学作品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加深自我认知的过程”,如同在黑暗中打着手电摸索前路,自己的身影行迹也同时被照亮。方鸿渐,一个实在算不得讨人喜欢的男主角,却足够真实——直叫人窥到内心深处那个最不愿承认的懦弱寡断、自卑无用的自己。“你不讨厌,但全无用处”,经方鸿渐唯一好友赵辛楣之口揭示的这一判词残酷而精准,这又是多少人在真实生活中的尴尬处境,与人为善,庸碌无为。

生而为人,无时不刻处在一张关系网之中。这网无声无形,震荡多变,上面布满相知相熟之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能够牵制你的思想,制约你的行为,影响你的情感,时常扰的你昏沉压抑,茫然无措,只觉两眼一抹黑,在四面八方的角力中被推搡着移动,是为“围城”。

这书加剧了我的恐婚情绪。人与人之间经由相处所产生的自然吸引力,是一种心之所向的美好本能,本无可厚非,却往往因初衷、心境、需求、时机等因素的不同而无法得到有效匹配,化作一腔烦恼,痛定思痛,舍与不舍,徒增满心遗憾。这样的契合真的太难了。

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围城读后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围城读后感(优秀3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duhougan/zgmz/1685900677167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