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中国名著读后感 >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4篇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4篇

漫游诗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4篇

微信扫码分享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金笔头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居里夫人传读后感》,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居里夫人传记读后感 篇一

居里夫人发明了钋和镭,为人类的化学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居里夫人在一八六七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在他一岁时他母亲就得了肺结核,在当时是一种很难治的病,结果她母亲在他十一岁时也就是1878年去世了,在母亲去世不久,居里夫人的大姐素希雅,也患上了肺结核也去世了,居里夫人幼年丧失了两位亲人。这时,居里夫人转学去了公立学校,在公立学校他受到了沙皇的迫害,只能学习俄语。

终于他在7,8后在24岁时他到了法国巴黎去求学,1893年26岁他考取了物理学学士的位置,27岁时岁时考取了数学学士的位置,28岁时和皮埃尔·居里结婚,30岁时大女儿出生了,1898年居里夫妇在7月和12月分别发明了钋和镭,居里夫人在36岁时和丈夫皮埃尔一起获得诺贝尔奖,37岁时,居里夫人的第二个女儿出世了,居里夫人在做实验时听见了自己的丈夫生命垂危,立刻放下模具,去医院找皮埃尔,去时才得知她丈夫的头骨已经被马车压成16块,有5块分别插入大脑和小脑,44岁时他又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世人无不称赞。

居里夫人在1934年因长期触摸高辐射的化学物质,患白血病离开了人世,一颗科学巨星就这样坠落了!!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二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惟一一个不为盛名而颠倒是非的人。”

在寒假中,我有幸“认识”了这位伟大而励志的人物,她就是居里夫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可谓是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她的一生中充满了奇异的经历。她容貌秀丽,但却出身贫寒,但她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与毅力谱写了史无前例的科学篇章,对人类作出了不可想象的巨大贡献,但从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笔下得知,居里夫人并不把自己看作“著名科学家”,也不把这些事情告诉女儿们,可见她对名利的轻视。

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矿渣中提练出镭,居里夫人整整奋斗了45个月的艰苦劳动。每天都不停止地搅拌,穿着沾满灰尘的工作服,烟熏得眼泪直流,而且是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实验室里。作为一个妇女,着是一个多么繁重,多么艰难的劳动!她既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又是普通的工人,还是家庭主妇,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不看好她的那些人给以沉重的打击!

在我心中,居里夫人最耀眼闪亮的是勇气和毅力。居里夫人的一生可谓是充满崎岖与坎坷,但她就只是靠这两个词才会成功。她在永恒的奉献中度过了后半生,这件事不得不然人佩服。但令人极惋惜的是她完成历史交给她的任务后就辞世了,把这科学的重任托付给了未来,托付给了这世界。

爱因斯坦激动而又满怀尊敬地说: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在近 600 字的悼词中,爱因斯坦只用了 30 多个字谈到居里夫人的科学功绩,其他都用来赞扬她的品德力量。由此可见,居里夫人不仅以她卓越的科学贡献荣获两次诺贝尔奖,为世界留下彪炳的功勋,而且,她那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浩然正气,归真返璞、贫贱不移的一片丹心,更是后世永远无法忘怀的高风亮节的楷模,激励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在科学探索的荆棘之途中,前仆后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玛丽·居里——我最钦佩的女性。他在书中记载的一切将成为我生活的楷模,她的名言将成为我的左右箴言!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三

《居里夫人传》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比埃尔—居里的事迹,着重描述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终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的奖金,奖章的情景以及罗列他所得的名誉头衔,是一本很翔实的个人纪录。

在书中,我们能够看到居里夫人从来没有浪费时光,仅有严谨的生活;没有享乐的懒散,仅有英勇的奋斗;没有奸诈的人和事,仅有和谐的空气;没有丑恶的画面,仅有纯洁的灵魂———这是一本最精彩的历史人物传记。

读《居里夫人传》有感 篇四

学生时代我就知道,世界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科学家,她叫玛丽·居里,后人称之为居里夫人。她发现了化学元素镭和铀。带着对她的敬佩,今年我给女儿买了《居里夫人》这本书,认真阅读了关于她的传记。

玛丽·居里,原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她是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伟大科学家。一次是诺贝尔化学奖,另一次是诺贝尔物理学奖。

居里夫人的一生充满了奇异的经历。

我忘不了她的童年生活:她自幼就有着过人的天资,加上适宜的家庭背景,塑造了一个具有令人羡慕优秀的她。可是,命运不愿成全这个小女孩:她的祖国被侵占,受着外族沙皇统治。她的童年充满了忧患,这也渐渐形成了他理想的初衷。她拼命教书攒钱帮助姐姐,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愿望。终于有一天凑成了可以入学的几百法郎——终于能自己去巴黎大学求学。

进入了巴黎大学,她一刻也不停歇的求学。她租了一间简陋的阁楼,那里几乎什么也没有家具都成了奢侈品。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她为探索她热爱的科学,忘记了多年来的艰辛,忘记了多次倒在书桌前,忘记了她那日益憔悴的、苍白的面孔。

她邂逅了皮埃尔·居里,她的生活从此变化了,变得更加充满激情!她的丈夫同样是位忠于科学研究的“梦想家”。他们有了共同语言,他们的结合是两颗高尚心灵的碰撞,这碰撞摩擦出耀眼的科学成就。八年屋棚下,她与丈夫搞放射学研究。皮埃尔死后,她又忍住哀恸,努力工作,勇敢生活。她既挑起一个当母亲的责任,又不忘她的科学使命。晚年的她,比原来更加艰苦!亲人们一个个要么远在他乡,要么哀伤离去,她孤单地做着工作,终于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虽然我不懂元素是什么,但通过阅读这本书,却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镭,居里夫人要将矿渣一锅一锅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搅拌;一瓶瓶地倒进倒出、一丁点一丁点地结晶。她每天穿着沾满灰尘和酸液染渍的工作服,站在大锅旁,烟熏火燎,眼睛流泪,喉咙刺痒……就这样,她整整奋斗了45个月,1300多天,这是多么繁重的劳动,需要何等坚韧不拔的毅力啊!在1920年,居里夫妇发现了一种人们还不知道的物质,那就是镭,他们同时获得了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奖,在1920年,居里夫人又发现X射线对医疗工作上的作用,在战争年代,她到处进行疗伤,为人类的医疗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由于居里夫人十分“亲密”的接触了镭和X射线,在1934的时候不幸去世。

读了《居里夫人传》让我收获了累累硕果,懂得了不少道理,也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居里夫人传读后感》,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4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duhougan/zgmz/16858620371652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