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中国名著读后感 > 《满江红》读后感9篇

《满江红》读后感9篇

甜到心口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满江红》读后感9篇

微信扫码分享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金笔头网为您带来了9篇《《满江红》读后感》,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满江红》观后感 篇一

一看到影片名,就知道这是一部关于岳武穆题材的电影。但当我看到主演是几个喜剧演员的时候,就先入为主地觉得这大概是一部插科打诨式的诙谐剧,配不上这么严肃的题材。本来我是不愿意看的,但由于最近该剧的热度挺大的,出于好奇就去影院看了一遍。看完我就觉得应当为之前轻率的先入为主的看法道歉:虽然影片主演有喜剧演员,而且有演员表演时偶尔流露出与人物角色稍不相符的滑稽,但并不影响该剧的严肃性。而且与之前许多国内主旋律影视作品偏重渲染感情不同,该剧更偏重从人性的角度去刻画和表述——这着实令我惊喜。我觉得这表示文艺创作者对于历史和人内心世界认知水平整体提高(格局打开了)。同时也相信这种提高会在今后的文化繁荣中全面地表现出来。

关于电影的详情这里就不再多讲了,还没看过的朋友,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亲身体验一下,真的很难得,前些年这样的电影或许很难上映。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对相关历史的了解,讲一些影片带给我的思考。

在两宋交际的历史环境下,岳武穆冤死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当时以及后来的主战派似乎都没对岳武穆有太多的提及。很可能岳家军都算不上主力部队,岳武穆只是军事素养和战斗能力比较突出且一心想收复故土的普通将领。当时的岳武穆像极了现代职场有能力、有理想但却不会搞关系的打工人。再看看秦桧那边,我们不以恶意去揣测秦桧的为人,假设他只是单纯地想迎合新帝想法、巩固自己权势,有这样的想法作为文官也无可厚非,算不上罪恶。这是否意味着秦桧就可以被原谅了呢?非也!看看秦桧是怎么弄死岳武穆的吧:道义上,岳武穆是忠君爱国的,对于当时的还活着的“宋君”都是忠的,道义上没有诛杀武穆的把柄;法理上,作为一个军人,岳武穆军纪严肃“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粮”未曾犯民,而且数取大捷,战绩斐然,断无诛杀的理由。金牌召回岳家军的时候,估计就是在给岳武穆下套:如果不回,就以抗命论斩。但这种构陷没有成功,如果能构陷成功,做成铁案的话,也不可能有后来的昭雪,岳飞就真的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秦桧从道义和法理上没法诛杀岳武穆,但“技术”上做到了:先是冤狱关押,接着毒杀,最后冷处理,极少人知道岳武穆死亡的真相(这一点很像最近热度很高的小胡同学)。反正人都死了,还能咋的,毕竟相岳飞这样的将领多的是。可能秦桧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件多么恶劣的事,顶多是说出“莫须有”的时候昧了一下良心。但我们穿过历史,从当下回望这件事,可以说秦桧害死岳武穆,与希腊人绞死苏格拉底、犹大出卖耶稣的性质是一样一样的,极其恶劣。因为这个事件中岳武穆是无罪的,甚至是卓越地履行了一个军人的职责、彰显了职业的荣誉,秦桧之流就是为了集团私利,加害了一个完全无罪的人。秦桧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后世不断有人效仿。这个恶因造成的恶果在以后将近千年的历史中慢慢地突显出来——如果说澶渊之盟是中华民族沦为“韭菜民族”的。开端的话,岳武穆之死就锁定了中华民族在接下来将近千年的历史中成为“韭菜民族”的命运。因为这时开始,作为社会基础和精神支柱的“士”阶层开始内卷,精于算小账,士人眼里没有了宇宙、没有了天下、没有了家国,好一点的还有家族,更多的眼里只有私利,格局越来越小。危难之时,愿意挺身而出的人开始变得张前顾后、犹豫不决。人们变得谨小慎微,鲜少有人愿意主动思考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因为害怕被陷害、害怕被出卖。普通人开始变得势利,慢慢地人们不再相信道义,唯利是图,拼命地巴结专营以获取利益,道德仁义被当做幌子,坚信道德而不能获利的人被视为傻瓜,有骨气有血性的人被视作异类,受到打压,自上而下,人们开始变得甘于平庸、沉默,互相算计互相排挤,苟且度日。民族之伤,已经伤及灵魂。中华民族再没有了往昔的精神和气魄,创造力和科技水平也肉眼可见的速度落后。

秦桧的恶在于为民族种下了一个恶因,开启了民族的噩运。有人会说如此大的历史责任让秦桧一个人承担,是不是太重了?不重!历史是讲因果的,有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倘若秦桧活着的时候,对于害死岳飞痛哭忏悔并真诚地愿意付出生命代价作为救赎的话,或许就不会被后人记恨,被做成跪像供世人打骂。但秦桧并没有忏悔,他逃过了现世的报应得以安享晚年,却逃不过后世报应:每当民族危亡之际,秦桧都会被拿出来鞭挞,供人们提振抵御外侮的士气,发泄发泄内卷压力带来的恶气,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跪下的秦桧像断不可能站起来的。死去的秦桧没机会站起来了,活着的“秦桧们”还是有机会站起来的,看他们如何取舍吧。

历史是讲因果的,往往历史的真相越模糊,因果越清晰。看不到因果就看不透人心,看不透人心就参不透天地!

影片中的反派总是以对手的软处对拿捏,逼人就范,而且总能得手——人生在世谁没有个牵挂呀,有牵挂就有软处,这一点未免对人性之恶感到绝望和无解。其实反过来想想,有牵挂正说明人有爱他胜于爱自己生命的寄托,爱他利他的种子使突破自私成为可能,这也算是人性善的萤火之光吧。很欣慰!

《满江红》观后感 篇二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看完《满江红》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再一次感慨信仰的力量。

岳飞深陷囹圄直至身死,遗志犹存,“精忠报国”亦存。

电影里面直至最后阶段才揭露了整个事件的最终目的,不是刺杀秦桧,是要回岳飞的遗书,证明岳飞的清白,澄清事实。张大他们筹划多年,以命设局,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推动一环又一环,十分壮烈。

《满江红》这首词一出,真的泪目,一个铁骨英雄面对诬陷仍心系国事的无奈与愤懑。

是啊,细数历史上的`奇迹,都是信仰带来的能量。近有新中国成立以来飞速的发展,远有秦陈胜、吴广农民起义,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满江红》读后感 篇三

言归正传,关于《满江红》,我觉得相对于《月老》和《药王》来说,它算是一篇比较简短的故事了。脑海中整个画面就定格在一幕对话里,简单中透着复杂和神秘,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索更多的东西。花生哥的故事风格,永远是让人猜不到结局,哪怕是一条直线,都能在最顺畅的时候突然转弯,猝不及防,这样的精彩和刺激,真是别有一番趣味。

我在读第一遍的时候,主要是好奇剧情发展,忽略了很多细节。读完故事,还不太理解寓意。必须再读一遍,才能有新的感触和收获。起初我想,只通过两个坏人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对话,能发展什么剧情呢,未免也太过寡淡无味了吧,后来,随着对话的深入,小偷和杀手身份的揭秘,故 www.niubb.net 事宏大的背景就慢慢呈现在眼前,一环扣一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紧密相连,真是小故事中透着大智慧啊。

两个坏事做尽的恶人,在生死关头,究竟能不能彼此信任,合力逃出生天呢?虽然我也希望恶有恶报,在没看到最后的时候,内心还是期待着他们可以成功自救,毕竟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出于同情心,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逃脱,哪怕是逃走以后再被追杀也好,可我万万没想到,他们只知道争个你死我活,终是错失良机,坠入地狱,真是可怜可恨又可悲啊。

第二遍再读,特意去找关于手指的伏笔,果然有这样一个细节,杀手看到小偷的手指时,心中一震,原来在那一刻,他就已经决定食言了,也是小偷欺骗他在先,埋下了怀疑和仇恨的种子。他暗算小偷的决定,也是断了自己的活路。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对人设防,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用在此处或许不太恰当,应该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机关算尽,反而会害了自己性命。

神秘的红面具象征着正义和光明,而那一片恐怖的沼泽地,则寓意着邪恶与黑暗,红与黑的鲜明对比,善与恶的生死较量,格外让人觉得醒目和震撼。陷入泥潭深渊,就像是上天对恶人的审判,是病入膏肓的以毒攻毒,是我们手机里的清除缓存,更是在洗涤人们落满尘埃的心灵。

那一根针便是压垮一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谁都没有被稻草压死,却死在了自我怀疑和暗算对方的后果里。故事终究是故事,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需要依靠团队才能获得成功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做到彼此信任,配合默契呢?关键时刻,能否对人坦诚相待,利用各自的长处,达到共赢呢?这也是非常考验人性的,值得每个人深思。

细细品读他们的对话,就像一个人在对着镜子观照自己。看着镜子里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自己,我们回顾过去,走过了怎样艰难的路,做过了多少错事,又留下了怎样的遗憾。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如此,要记得做好生命中的断舍离,摒弃一切多余的东西,然后轻装前行。

人生在世,一辈子那么长,只有在真正面临死亡的时候,才发觉金钱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连命都没了,那么,再多的钱,都是废纸一张,再多的美食美酒美女,也无福消受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的人生哲理,简单又深刻,经典永不褪色。也是告诫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人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故事到最后,是善恶到头终有报,所有的坏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江湖故事里可以惩恶扬善,替天行道,而今法治社会,自然是一切坏人坏事都应该受到法律制裁,这样,社会才能安定,生活才能安稳。我们一定要多行善事,为自己,也为家人,积攒福德,愿天下太平,人心向善,也愿你我一世长安。

《满江红》观后感 篇四

一封密信,一套套阴谋诡计,一层层揭开奸相秦桧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一阙遗词,一处处玄机暗藏,一步步图穷匕首见,彰显岳元帅浩气长存和追随者以张大为代表的岳家军身份卑贱却心胸高洁、不畏强暴、以死殉节的英雄本色。

相比《活着》甚至《千里走单骑》,《满江红》不能算好,比起《十面埋伏》甚至《长城》还可以。情节跌宕起伏甚至扣人心弦也掩盖不了老旧甚至俗套的思想底色,比如“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政治评判往往沦为道德评价。

秦桧是一心只为攫取权力不惜混淆黑白、伤天害理、陷害忠良的奸臣,以为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以为安全了。深深忧虑徽、钦二宗归来后自己居以何处甚至无立锥之地的宋高宗,力主与金求和、不惜自毁长城,只是不能明说。秦桧洞察皇帝心思,为虎作伥,力推和金之策,不惜杀害朝廷柱石、抗金名将亦是强劲有力的`政敌——岳飞。他是皇帝的白手套,借机剪除政敌。宋高宗是杀害忠良荼毒岳飞的罪魁祸首,秦桧是见机行事、助纣为虐的奸臣。

《满江红》观后感 篇五

正月初三晚八点刚刚看完《满江红》回来,这部电影上座很高,全场没有空座。看后感觉这部电影很好,很让人感动!演员的阵容也强很大。

电影主要表达的是,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哪怕一个小兵,一个马夫,一个艺伎,都会起来反抗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为赶走侵略者,他们不惜肝脑涂地,以死报国。这也是《满江红》最大的现实意义所在。

剧情的最大特点是:你永远不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能紧紧揪着你的心,演员演技最好的我认为雷佳音。他把秦桧的奸诈歹毒而又不堪一击的枯朽表演得淋漓尽致,一个眼神,一句台词,一声轻咳,一个走姿,都把秦桧塑造得惟妙惟肖,演出了他骨子里的`东西。

沈腾扮演的小兵张大是这部电影的主角。演艺也不错,但是我觉得不如雷佳音演艺好。

总之这部电影很好值得看看!

满江红观后感 篇六

昨天妈妈带我去看电影,问我想不想看《满江红》。我不太清楚《满江红》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什么,只是听说沈腾主演后,就爽快的答应了。我猜沈腾主演的电影肯定都是喜剧。

影片开头先介绍电影的背景。说是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四年,秦桧率兵与金国会谈,但前夜金国使者却死在宰相之地,密信也不翼而飞。于是秦桧派小兵张大,与亲兵营副统领孙均在一个时辰内调查出此事。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有些不太能理解张大他们的动机。他们是怎么在那么早的时候,就知道秦桧与金兵有勾结,是个无耻的卖国贼?他们揭穿他是为了正义吗?或者说是为了大宋的百姓?

而被卷进悬疑案中的歌姬瑶琴,也是那么早就加入了张大的布局吗?那张大又是怎么知道金国使臣一定会选择瑶琴的呢?

这一连串的问题,使我有些摸不着头脑。我本来还想提出更多的问题,可是越想脑子里就越乱,电影里的人际关系也越来越乱。我只觉得秦桧这个卖国贼实在是太过分了,因为张大他们为了让岳飞的满江红流传下去,纷纷牺牲了。

这时我忽然想起电影中张大在背后的刺字“精忠报国”。他应该是岳飞的后人,继续让秦桧这个卖国贼坐在宰相的位置上,宰相府里的人都要听他指配,而且大宋的人民也会因为他这个卖国贼而流离失所。看着秦桧把自己的国家献出去,每个爱国者心里肯定都不好受。

我现在总算大致明白了,张大他们就像是一个爱国者集团,而秦桧就像是卖国贼集团的老板。爱国者集团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被外族占领,于是出面阻止了秦桧,并且让大英雄岳飞的满江红一直流传下去。

我觉得张大他们虽然很普通,但他们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理想也十分远大。他们做出的牺牲都是值得的,让卖国贼集团的老板露出了马脚,还了岳飞一个清白!

满江红观后感 篇七

《满江红》票房首日2.3亿多,国师张艺谋显示了他卓越的执导能力。

看完心中有说不完的感慨,《满江红》带给我的惊喜远远高于期待值与预期值。

一,本以为是满屏的爱国英雄电影,结果意外收获的是搞笑、悬疑。

带有河南豫剧地域风情的配乐,每段剧情的推进、画面的转场,都是靠在邸宅的巷道内疾走而来完成。

片中整体色彩呈现灰暗色,既代表了南宋当时的政治氛围,也象征着故事中主人公压抑的'心情,即使有阳光的地方,光线也很惨白,像是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但片名《满江红》却是绚丽的红色,既代表中华之魂,也代表人们心中的希望。

二,演员真的很不错,全员演技在线。

1、这部电影的雷佳音封袖了,雷佳音的病娇秦桧演的真好!替身慷慨激昂背满江红绝对是电影学院教材啊。

2、好的喜剧演员一定也是个好演员,果不其然,沈腾叔叔可以封帝了。

3、张译一如既往的好,这几年他的表演像是被祖师爷附体,登峰造极。张译虽然演奸臣,却有点。李白杜甫的清秀。

4、易烊千玺饰演的孙均非常厉害,从开始的办案捉凶,到被迫入局深入其中,再到最后内心的豪情壮志完全爆发出来,结尾处的吟诗呐喊让我浑身发麻,那是孙均这个人物最高光的时刻。敬佩他不畏牺牲的勇气,但也心疼他常年藏在心中的委屈与不甘。

三,正能量满满,小人物也有大情怀。

故事中的小兵张大、更夫老丁、车夫刘喜、卖艺女子瑶琴等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普通得一如平凡的你我,但正是这些小人物也有家国情怀,也有正义感,为了《满江红》重出江湖,不惜以自己之命设局。而最终,他们做到了。这些小人物身上的情怀也极具感染力。

《满江红》读后感 篇八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宋朝著名爱国将领岳飞填写的《满江红》。这首词激情澎湃,充分展示了岳飞“精忠报国”的美好思想。

宋徽宗崇宁二年,就是公元1103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夜,在相州一家普通岳姓的农户中,岳飞诞生了。后来成为了宋朝著名的爱国将领。少年岳飞体力过人。未成年就拉得开300斤的弓箭,能引发1000斤左右的腰弩。未满20岁就有了一身高超武艺。20岁加入了北宋军队。32岁升到了节度使,和当时名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齐名。后来因战功卓着,成为了一代名将。但当代皇帝无能,听信秦桧禅言毒死了岳飞,宋朝也因此加速了灭亡。

我最喜欢《满江红》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话表达了岳飞的雄心壮志。他要收回大宋江山,但皇帝的昏庸,没能让他完成理想。

我很佩服岳飞,他有雄心壮志,他精忠报国。我要学习岳飞,将来我也要成一代名人,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

云鹏同学平时非常喜欢阅读历史故事书。这篇文章就是该同学阅读了岳飞的故事后写成的。文章语言精炼,文字通顺,对历史人物特点的描写详略得当。

《满江红》读后感 篇九

题记:轻轻地捧起一本好书,贪婪地闻着它芬芳的墨香,你会真切地觉得读书真是一件赏心悦事。

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岳母刺字的故事,那时的岳飞在我心中是一个忠孝双全的英雄;暑假里和爸爸一起吟诵《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时我眼前浮现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岳飞。今天一口气读完《岳飞传》,合上书卷,掩面沉思。岳飞这位千古流传的英雄豪杰仿佛跃然纸上,尽展着他的拳脚武略。脑海中好似播放着纪录片一般,一幕又一幕:从“呱呱坠地——英雄初长成——精忠报国——奸人所迫害”,岳飞那坎坷崎岖而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记忆犹新。

小时候的岳飞,孝敬母亲,小小年纪却有报国之志。“精忠报国”四个字不仅刻在他的背上,更刻在他的心上他不忘师恩,对师傅父亲般尊重。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一心报国,为国出力,誓死抗金,立下了赫赫战功。忠孝气节在岳飞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戎马一生的岳飞,战斗在抗金最前线。他以光复中原为己任,以收复失地为目标。他统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骁勇善战,为官的岳飞廉洁正直,不谋私利,他曾说:“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保家爱国的精神在岳飞的行动中发扬光大。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句耳熟能详的对联饱含了无数后人对岳飞的赞叹钦佩之情。直至现在,西湖边那座岳飞墓中,岳飞仍是头顶红缨帽,身披钢铁战袍,手持佩剑,神情肃穆地坐在大堂之中,眼神直视前方,仿佛在从容不迫地做着即将来临的战事指挥,又仿佛在凝神思索着国家大事。他那经久的装扮,就仿佛是他对国家不息的热忱,对人民无尽的热爱,对收复失地不屈的信念。他那铮铮铁骨、深明大义都带给了后人感动与赞叹。

我羡慕岳飞的用兵如神,佩服岳飞的英勇顽强,更被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所感动。新时代的我要续写《满江红》的激情,传承岳飞的壮志。“父母恩,尚未报;祖国业,犹待兴!凭勤奋学遍百科全书。天文地理礼仪义,数学科技古今史,待从头创造新家园,向世界!”

小作者以题记凸显作者内心的情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起到先声夺人、情感铺垫的作用。开篇以小时候妈妈讲的故事,暑假里和爸爸吟诵《满江红》开头,有着浓浓的生活味。接着描述岳飞戎马一生、为奸人所害的经过,有着深刻反思和积极传承之意,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上面内容就是金笔头网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满江红》读后感》,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满江红》读后感9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duhougan/zgmz/1685792556161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