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中国名著读后感 >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优秀7篇】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优秀7篇】

甜味剂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优秀7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金笔头网为大伙儿带来的7篇《守望的距离读后感》,可以帮助到您,就是金笔头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守望的距离作文 篇一

说实话,这本书在我翻开的第一眼就被画上不适合自己的标签,他太深,太远,也太超然,。正如历代英豪观天下大势,尽管朝代更替,王朝覆灭都是不可逆转,甚至说,你、我、他都是推动时局的一双手,但是,总会有一些脱离此行列的人,亦或是他们也并未超然世外,只是他们相对于大多数人更平静、淡漠地观读一段历史的兴华浮沉,换个说法,他们懂得随遇而安。他们不拘于朝代的更替,时事的变换,只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让自己活得肆意,活得潇洒。尽管史书上鲜少有他们的留名,但你不可以否认他们也许曾经存在。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史书不能反映出整个时代的每个人。

人们说喜极而泣,物极必反,并不无道理,只是这本书却在超然世外的事实上带来了平静,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心态。如同一个垂暮的老者,他们清楚自己的生平,在死前的时间,他们会以第三者的身份再度重温自己的一生,不管是对还是错,亦或是无奈还是坚决,都是他们曾经的抉择,不管现今如何,都没有办法改变,甚至再来一次,他们明知是错却始终会做出错的选择。

那么,作者是否是属于上述行列的人呢?

如果你仔细阅读,就可以知道,他正是一种淡漠人世浮华的人,或许也并不是淡漠,只是更平静的评价事实,感受生活。他完全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描绘所见所感,尽管是第一人陈的叙述,却总是带着一股超然世外,一分无奈和三分不经意。当然,再仔细的话,你还能发现一丝期盼,虽然并不显山露水,却真实存在于每篇散文。

再说书名,“守望的距离”是这本书的书名,“守望”和“距离”两个词不禁让人垂头深思,作者为什么用那么悲伤名字来命名?书中不乏对生活的喜爱,从“人生就是一个从一而终的女人,你不妨尽自己的力量打扮她,引导她,但是,不管她最终成个什么样子,你好歹得爱她。”就显而易见。由此看来,尽管书名符合本书的部分基调,却终归是太片面,磨灭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爱的期盼。不过,反过来,换个角度想,“守望的距离”这个名字所表达的意思,又是否正是我们在字面上所理解的被磨灭的部分?换句话,它是否是运用了反语,表达的是否是对美好生活和爱的等待呢?

我们每个人都在守望、等待着自己的爱,期盼着被爱,在这等待的时间里,很多人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素放弃等待,草草过完一生,书中说真正相爱的两个人相遇不易,走到一起更难,但是真的如此吗?我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却也并不悲观,事实上,我是个讨厌悲观消极,却又无法让自己变得乐观的人。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通病,只是并不刻意地改变它,甚至说,并不经意于发现它。

我总以为,书中关于爱的定义太过模糊,关于男女两性之间婚姻关系的评价太过悲观。对作者的认为来说,我感觉不到丝毫作为人的情、欲。又或者说,作者原本的七情六欲早已被烦躁平淡的生活磨灭。只是,不管如何,作者的这种悲观是我所不能接受的,我喜欢平淡宁静的生活,也喜欢热热闹闹的生活,这是一个矛盾的思维,却也并不是没有可能,一个人终归会有些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在我认为,所谓的矛盾,只是相对于两个人思维的偏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正是如此。把每个人的思维比作两条比邻的线,即使他们始终靠的很近,却终归没有交集,始终存在着不同。

我想,我会期待着爱,等着被爱,不管是亲人之间的爱,还是朋友之间的爱,又或者是离我还比较远的男女之爱,我都会期待着。慢慢地,我想我会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会如何去爱。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 篇二

鲁迅曾经谈到一种情况:呼唤革命的作家在革命到来时反而沉寂了。我们可以补充一种类似的情况:呼唤自由的作家在自由到来时也可能会沉寂。仅仅在政治层面上思考和写作的作家,其作品的动机和效果均系于那个高度政治化的环境,一旦政治淡化(自由正意味着政治淡化),他们的写作生命就结束了。他们的优势在于敢写不允许写的东西,既然什么都允许写,他们还有什么可写的呢?

我终归相信,探究存在之谜还是可以用多种方式的,不必是小说;用小说探究存在之谜还是可以有多种写法的,不必如昆德拉。但是,我同时也相信昆德拉的话:"没有发现过去始终未知的一部分存在的小说是不道德的。"不但小说,而且一切精神创作,唯有对人生基本境况作出了新的揭示,才称得上伟大。

昆德拉之所以要重提小说的使命问题,是因为他看到了现代人的深刻的精神危机,这个危机可以用海德格尔的一句名言来概括,就是“存在的被遗忘”。

存在是如何被遗忘的昆德拉说:“处在一个真正的缩减的旋涡中,胡塞尔所讲的‘生活世界’在旋涡中宿命般地黯淡,存在坠入遗忘。”

缩减仿佛是一种宿命。我们刚刚告别生活中一切领域缩减为政治的时代,一个新的缩减旋涡又更加有力地罩住了我们。在这个旋涡中,爱情缩减为性,友谊缩减为交际和公共关系,读书和思考缩减为看电视,大自然缩减为豪华宾馆里的室内风景,对土地的依恋缩减为旅游业,真正的精神冒险缩减为假冒险的游乐设施。要之,一切精神价值都缩减成了实用价值,永恒的怀念和追求缩减成了当下的官能享受。当我看到孩子们不再玩沙和泥土,而是玩电子游戏机,不再知道白雪公主,而是津津乐道卡通片里的机器人的时候,我心中明白一个真正可怕的过程正在地球上悄悄进行。我也懂得了昆德拉说这话的沉痛:“明天当自然从地球上消失的时候,谁会发现呢?……末日并不是世界末日的爆炸,也许没有什么比末日更为平静的了。”我知道他绝非危言耸听,因为和自然一起消失的还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整个心灵生活。上帝之死不足以造成末日,真正的世界末日是在人不图自救、不复寻求生命意义的那一天到来的。

可悲的是,包括小说在内的现代文化也卷入了这个缩减的旋涡,甚至为之推波助澜。文化缩减成了大众传播媒介,人们不复孕育和创造,只求在公众面前频繁亮相。小说家不甘心于默默无闻地在存在的某个未知领域里勘探,而是把眼睛盯着市场,揣摩和迎合大众心理,用广告手段提高知名度,热衷于挤进影星、歌星、体育明星的行列,和他们一起成为电视和小报上的新闻人物。如同昆德拉所说,小说不再是作品,而成了一种动作,一个没有未来的当下事件。他建议比自己的作品聪明的小说家改行,事实上他们已经改行了——他们如今是电视制片人,文化经纪人,大腕,款爷。

正是面对他称之为"媚俗"的时代精神,昆德拉举起了他的堂吉诃德之剑,要用小说来对抗世界性的平庸化潮流,唤回对被遗忘的存在的记忆。12下一页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 篇三

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满足自己就是幸福,有人认为金钱荣誉就是幸福,有人认为与别人做比较就是幸福,我说:知足便是幸福。

多数人看见别人幸福,感到自己不幸福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嫉妒。

在人类心理中,也许没有比嫉妒更奇怪的感情了,它及其普遍,几乎是所有人共有的一种本能。为了害怕孤独,人会选择痛苦,博取别人的垂怜,悲伤理直气壮地成为要求被爱,被体谅,被细心治疗的筹码。嫉妒别人的快乐,永远活在别人的影子下,这样的人与自己较劲,自己折磨自己,只会使自己更加痛苦。

相反,“能经天磨是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嫉贤妒能的实质是嫉名妒利,一辈子怀才不遇的倒霉蛋是不会有人去嫉妒的,“它们必欲找出他身上不如己的弱点,以证明他受之并非完全无愧,这样的弱点总能找到,因为我们怎会承认别人在一方面都胜于己呢?”

但是,伟大的成功者却不易嫉妒,因为他找不到值得他竞争的对手。那我们是不是也该提升自己,不屑去嫉妒别人呢?

真正的精神强者必是宽容的,嫉妒是弱者的品质,在生活中,如果你学会了知足,你便拥有了幸福。现在你知足了吗?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 篇四

还有十天,我来雅园就整整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成长了!发展了!还记得在上学期雅园举办的“精神家园”里。林华老师就和我们交流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读哪些书籍。她当时举了5类书籍,其中有有一类书籍就是哲学书籍。读哲学可以使人富有智慧。在雅园总是提倡快乐,清新,智慧的生活和工作。而多读一读哲学方面的书籍就更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快乐,清新,智慧的生活和工作。这不在假期里,我们雅园的自主发展菜单里就要求我们读一读周国平老师的《守望的距离》或者是《经典的理由》。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终于在新教育书店旁边的书店里找到了它。当时我捧着它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守望的距离》我终于找到了!

当我在阳台上阅读第一章——存在之谜的自我二重奏的那部分时,作者仿佛把我带到了他的哲学世界里在他的哲学世界里他向讲述,分析,了他的哲学理念。仿佛我也在和作者一起思考,讨论,品味人生的奥妙和宇宙的玄机。当我读完一半时,我觉得虽然作者非常喜欢哲学,而且他又能沟通过散文的方式将它哲学观点和对生活的追求告诉人们。能够读到这本书,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和幸运,我想不仅仅是我很多人都会在这本书里收获智慧和超然吧!

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通过读这本《守望的距离》后,我的感悟和收获吧!

1、人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这短暂的生命有时过于拥挤的。

我从中的感悟;是啊!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每一天都会过于拥挤。就像这学期我在雅园里度过的每一天一样,每一天我都觉得似乎特别漫长,在经历了单元考试,半期考试,期末考试甚至是马上又要开学了。到现在我回想起去年开学的时候。似乎一切的一切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而95个小时后我又将坐在雅园的学术厅里开始下半学年的工作。

2、哲学给人带来的不仅只是快乐,更有痛苦。

我从中的感悟;我们学习哲学为了是更好的把哲学的理念运用到生活当中,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幸福和充实。而在柏拉图的哲学理想当中,哲学王既无恒产,又无妻室,全身心的沉浸在哲理的探究中。

我认为,我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职责是让我的学生幸福快乐的度过每一天。所以奉献,责任,谦让成了我的职业本能。而万事不可过头。像第欧根尼,他不要居室,学动物睡在街头,从地上捡起食物。我认为只要哲学在你心中即可,就像中国的一句古话。心中有佛便是信佛。怪不得苏格拉底说;“我从你外衣里的破洞可以看穿你的虚荣心”。

在世界上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矛与盾。都有两面性。所以每一个人都必须把握好度,否则可能好事变坏事。

3、我曾经嘲笑廉价的人情味,如今,连人情味也变得昂贵而罕见了。试问,不花钱你可能买到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丁点儿恻隐之心?

我从中的感悟;也许作为一名教师,就像校长说的那样。我们的学生以后一定会比我们优秀,这是必然的!

在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每一位雅园老师的谆谆教导,在雅园的六年每一位老师都会真诚的去关爱他每一个学生,一个微笑,一个鼓励。都会给孩子们增加无穷的自信!让他们成长,让他们在每天在雅园的天堂里自由的飞翔!

也许在当今的社会上,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如今,连人情味也变得昂贵而罕见了。但是在雅园你会发现每一个团队,每一个班级,甚至是每一名孩子都会做到这一切。作为老师我们懂得关爱,懂得奉献!更懂得去珍惜!

4、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

我从中的感悟;全世界有近70亿人,她们来自世界上的各个地方,说着各种语言,在饮食,文化,宗教。都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只有一点我们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是人,都是社会人,都是这个地球的人,在我看来每一个人都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把个人放在这70亿里面我们简直就太渺小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对于世界,对于生活我们不奢望能够凭借着我们个人的力量去改变他,当然,我们不可能去改变世界。也不要去妄想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我们自己。比如;在工作上;确定目标;脚踏实地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从中获得经验。慢慢地使自己的能力有了提高。就像哲学里面讲得一样,人的前进都是波浪式的。意思就是每一个人走在这条路上都会经历很多坎坎坷坷。但是只要你战胜了困难你一定会继续前进。而哲学里面把他称作螺旋式上升。当你成功时。你就会发现你站的更高了,甚至是脱胎换骨的变化。在哲学里这叫做量变到质变。

一本好书不在于你只读完一遍,而这本《守望的距离》我还会上反复的阅读。反复的去体会和感悟。我相信在以后的阅读中我还会收获更多的智慧!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 篇五

这本书之所以我给了低分,是因为只有前几章还是让我比较触动的,后面的文章之所以不好,多数是给我一种读书笔记照搬观点的感觉,同时那些作者自己的感想也像读者一类的文摘书上那种没有多少营养的随感文差不多。

那就说一些前面让我觉得很有感触的东西吧。

最开始说到孤独。

其实孤独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话题因为一旦一个人开始思考,那么他就必须面对死亡面对孤独。人与人实际上无法完全的交流和合为一体的。就像是村上春树所说的,人就是一座孤岛。只能在自己的岛上远望,却并不能脱离自己得到去与别人结合。

如何去面对这样一种只有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如何去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去追求一种自己的灵与肉的结合。灵魂属于天上,却被肉体拉扯堕入凡间,如何去与自己的肉体妥协,在凡间的同时从不忘了天上的一切真善美,是追寻的过程中要仔细去回答的。

关于婚姻。

只有不断有新的出现的才是好的婚姻。爱情不能够死,只有不断地去有新的刺激,新的追求新的一切,才能维持爱情,维持婚姻。这似乎是周国平想要表达的观点。

其实在我自己的婚姻观里,我也觉得不能够相互太熟悉以至于一切都可以被推测和预期。总要给对方留有幻想和惊喜。谁都有责任去给自己的伴侣不无聊的生活。这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或许会很难吧。但我以后会试着努力看看。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无奈的生活在世界上。

离真理很远,不停地犯错误,不停地自救,不停地成长变化。要去面对寂寞孤独和死亡,要去选择一个分岔路,而另一条路却再也没有机会去尝试了。

生命只有一次,这短暂又珍贵的机会。如何才能过好,谁都会胆怯吧,手上拿着唯一的筹码要如何去抉择。

只能听从自己的心了吧,或许这才是唯一的路。

守望的距离 篇六

有时,距离很短,纵是千丈,也只不过是咫尺;有时,距离很长,纵是寸厘,却相隔很远。

守望长长,是一个又远又近的距离。

你站在了大山的巅峰,站出了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高度。你离我们很远,一山之遥;你离我们很近,心系相连。你握紧了手中的钢枪,你握住了人生的信念与刚强。军帽和一身橄榄绿,让你挺起了高傲的脊梁。那庄严的国徽,让你明白了使命的重量。寒风呼啸,昼夜更替,你挪了挪位置,目光依旧炯然,在你的眼神中,罪恶的脚步止住了前进的欲望。然而,在你的目光中,却闪烁出临别时恋人飘飞的衣袂,那守望的眼神;父母那佝偻的身躯,那不断挥舞的手臂,那模糊的双眸……大雪纷飞,你已站在了神圣灵魂的高度。四季更替中,你守望着一个和平的世界……

我们相聚一山之遥,是守望把我们从遥远变为咫尺。

你的身后是沉默的黑板。你的面前是明亮的双眸。以一种虔诚的态度,立于三尺讲台,执三寸粉笔抒万丈豪情。面对双双迷惑渴求的眼睛,你用心灵把他们送过了一个又一个分叉口。生前事,身后名。日复一日,你固守黑板的黑,粉笔的白,孤灯的黄。岁月,染白了你的黑发;时间,压弯了你的身躯;岁月的匆匆在一张年轻的脸上印上一重又一重的烙印,你不语,你播种着春天的希望,你坚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春天到了,希望凝于指尖,春的气息,嫣嫣冒出……你守望着桃李芬芳的世界……

守望长长,缩短了神圣与平凡的距离。

酷暑当头,农民伯伯们赤着脚走在一望无垠的田埂上……朝阳已缓缓升起。稻叶正青,手起锄落,那坚实的锄头耕种的是绿的希望,刹那间,已融入了一个绿的世界……你赤着脚蹲坐在那田缝间,从污浊不堪的口袋里掏出半截旱烟,烟缕袅袅……你笑了,怀揣着沉甸甸的希望……你守望着一个五谷丰登的世界……

守望长长,缩短了我们与耕者间的距离……

伴随着第一声的啼哭,我们已呱呱坠地,那稚嫩的双手还正在挥舞,笨拙的双脚正在前蹬……夜已深,屋中依旧明亮,一盏明灯在屋顶上摇晃,摇摆的老爷椅正吱吱哑哑的响个不停,一位腰已佝偻的妇人,正低头用颤巍巍的手缝补着那一件校服,寒风袭袭,但她依旧温暖如故,她微笑着,桌上摆着三好学生的证书……她用针线缝补了亲情,粘和了母爱与深情,缝补了岁月与思念……她守望着一个爱的世界……短短几缕针线,缩短了爱的距离。

守望长长,增进爱的长度,缩短心的距离……

日出日落之间,我们是一群虔诚的守望者,不管前方道路是否依旧,我们的脚步仍踏向远方;不管路途是否遥远,纵是天涯海角,不过是一瞬之间,不过是咫尺之远。

因为,我们用守望将天涯变成为咫尺。

因为,我们用守望将咫尺延伸成远方。

守望的距离作文 篇七

早上一向不爱打扮的我对着镜子捯饬自己,站在身后的年级长取笑道:“中了,孩子去参加个体育考,你激动个啥?”作为两个娃娃的妈妈,昨天一晚上醒了四次,早上满脸倦容,可今天这么重要,我必须精神起来,这其中的意味深长,我就是不告诉他。哼!我还不会告诉他,今天我穿了类似旗袍开了叉的超长运动卫衣,运动中旗开得胜,这其中的寓意,我也不会告诉他。哼!

大巴车在马路上飞驰,我们坐的车一旦超越前方的同伴,你们就会欢喜雀跃,仿佛那风驰电掣就是属于你们的青春速度。对面的洒水车把水雾喷洒向空中,然后以更细更小更绵密的雨雾飘洒过来,落在车窗上,窗外的世界瞬间模糊,可爱的你们一阵惊呼,像发现了新大陆。你们调侃着县城的每一棵树,每一寸泥土,那考前的紧张气息,让人丝毫看不出。

终于到达清华园,你们曾经征战过的地方,一个月前,你们曾经在这里参加实验考试。年轻的你们一下车便叽叽喳喳,我有点羡慕,你们对外面的世界永远那么好奇。一进校门,你们的目光便飞到体育场,其他学校的学生正在考试。于是空气中有了紧张的气息,体育场外刹那间安静。上厕所、系鞋带、补充葡萄糖最后一次整装待发。我拿着一大把眼镜,包里塞着你们的水杯,重重的,好像是整个世界。穿上考试马甲后的张雨直言讳:“老师,我还想去厕所。”没等到我回答他又自言自语的安慰自己。我想,拍照片吧,还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果不其然,一看到镜头,张雨就又露出一个孩子的调皮。

你们一个个的走进考场,我们只能隔着围栏守望。跳绳、实心球、立定跳,同行老师的目光绵延成长长的丝线,丝线的另一端牢牢的缠绕在你们的跳跃起伏中。有学生开始长跑了,老师们的眼睛突然间就不够用了,于是兵分几路,有老师守在在入口一遍又一遍的嘱咐交代,有老师在跑道外面的围栏外喊加油,有老师站在终点等你们归来你们的物理老师站在跑道外喊加油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原来硕大操场的另一端她的儿子正在跳绳,我很奇怪她怎么能看清,隔着那么长长的距离,“唉呀,掉了一下!”这揪心的一分钟内儿子掉了三下,可是那边一结束,她又加入为长跑学生们呐喊的队伍中。历史老师的嗓门尤其的大,喊的又激动,旁边卖面包、汽水的小贩取笑道:“你咋不去替他们考。”一脑补因痛风而行走不便的马老师替你们跑的情形,我们禁不住的笑了起来。马老师也不介意我们的取笑,那神情分明在说:“你们才是今天的主角。”张校长也在一旁指导我们啦啦队,别喊快点,喊加油。如果有可能我们真想越过那围栏,跑到你们的身边。

回来的大巴上,你们一路高歌,什么《平凡之路》,什么《狂浪》,一有人起头,立马有人应和,然后一路歌唱,青春飞扬。我不忍心打断,给爱唱的喉咙加把锁是多么的残酷。我坐在最最前排,累的要死,真心佩服年轻的你们,不管成绩好坏,你们能那么昂扬地再次站起。

体育考试回来,年级长嗓子哑了。听说回来那天中午你们没有作业,听说你们在班里美美的睡了一觉,听说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又少了一天。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所谓师生一场,又何尝不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目送,你们站在初中的尽头,用你们的背影告诉我们不必追,不必追。

以上内容就是金笔头网为您提供的7篇《守望的距离读后感》,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