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中国名著读后感 > 远大前程的读后感【精彩6篇】

远大前程的读后感【精彩6篇】

契合伴侣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远大前程的读后感【精彩6篇】

微信扫码分享

远大前程读后感3000字 篇一

前天刚刚读完英国大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远大前程》,颇有感受,故在此费一些笔墨,浅显地写一篇读后感。

就题目而言,“远大前程”这个名字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令人误以为该小说是一篇励志小说。在开始阅读小说之前,我也以为小说写的是出身贫寒的主人公奋发努力,从而获得远大前程并最后取得事业成功的故事。在阅读该小说之后,才发现我的推测和实际的小说内容大相径庭。《远大前程》实际上讲述的是出身穷苦的主人公皮普(Pip)小时候意外获得一笔神秘财产,从而离家开始了他的“远大前程”,到后来“远大前程”又彻底破灭的故事。其实,皮普的“远大前程”无非就是指原本长大只能当铁匠的他,能有机会去伦敦做一个“绅士”或“上等人”。而这样的一个远大的“前程”,在小说的后部则被冷酷的现实所击碎。所以说,作者以“远大前程”来命名这部作品,事实上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讽刺。

《远大前程》用朴实流畅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了皮普富有戏剧色彩的一生。天真善良、爱憎分明的皮普从小父母双亡,和脾气暴躁的姐姐住在一起。他的姐夫乔(Joe)是一个善良的铁匠,对皮普的关爱无微不至。小时的皮普被镇上一位富有的老小姐郝维辛(Havisham)雇为她的养女艾斯苔拉(Estella)的玩伴。皮普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漂亮而又冷漠高贵的艾斯苔拉,从此励志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修养,做一个配得上艾斯苔拉的“上等人”。正在这时,郝维辛小姐的律师找到了皮普,说有一个神秘的人给了皮普一大笔财产,让他成为一个绅士,但作为条件皮普不得打听任何有关神秘人的消息。皮普欣然接受了这笔财产,来到了伦敦,开始了跻身上流的生活。但艾斯苔拉的若即若离和她最后对皮普的抛弃以及神秘人的现身改变了这一切。神秘人其实是皮普小时救助过的一个逃犯,而非皮普一直想象的郝维辛小姐。由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刚开始皮普对逃犯充满了厌恶。但皮普逐渐被逃犯的纯真善良所打动,决定帮助被通缉的他逃出国外。然而,逃脱计划被逃犯旧时的仇人所获,逃犯被警察抓获,皮普的财产也被充公。前程和理想就此破灭的皮普后来到了国外打工,十几年后又回到了乔的身边,并偶遇同样饱经沧桑的艾斯苔拉。二人最后的结局文中虽没有交待,但可推测二人结了婚,在皮普儿时的乡村和乔一起快乐地生活着。

本篇小说的特色和精彩之处并不在于华丽的辞藻或深刻的道理,而是在于对主人公性格转变的细腻描写。文中,周围环境对皮普心理的影响无处不在。小时单纯的皮普根本没有想过要跻身上流,只是想当一个好铁匠。但自从第一次见到艾斯苔拉之后,他的心里就有了微妙的变化。由于社会地位的巨大差距,他第一次嫌自己的鞋子太破,说话的方式不“正规”,并第一次责问乔为什么没有教他“正规”的说话方式。到了伦敦以后,皮普更是来了一个180°的大转弯。他开始穿着华丽,肆意挥霍从律师那里得到的神秘人给予的钱财,最终欠了一大笔债;他加入了一个只有“绅士”才能加入的愚蠢俱乐部,并和一个粗俗残忍的乡绅为了艾斯苔拉争风吃醋;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开始厌恶起乔来,认为乔穿着土里土气,举止不合乎“礼仪”,与他接触会有损自己“上层人”的形象;他甚至多次回去拜访郝维辛小姐,却从来没有去过邻近的乔家。当皮普的恩人出现以后,皮普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对他的恩人充满感激,而是嫌弃他太脏,以及他的出现打断了自己“幸福”的生活。此时的皮普已经虚荣自私到了极点,和以前的皮普判若两人。但皮普的内心深处还是善良的。皮普后来被逃犯的坎坷身世和他的无私所打动,帮助他逃跑;财产充公后,一无所有的皮普面对细心照料自己的乔,心中又充满了内疚和感激,从而回归了人性之美。

贯穿《远大前程》的一个哲学思想就是不同的环境会造就人的不同性格。皮普之所以想当一个“上等人”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后来他对乔的冷漠甚至厌恶也都是由周边环境所引起的。小说从这一点告诉人们,人心很容易受世俗的影响而沦丧,因此拥有一颗高尚纯洁的心灵比拥有财富和地位更加难能可贵。小说中的英国社会处于19世纪,而此时的社会财富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迅速膨胀。工业资本的出现增大了财富对人的诱惑,也拉大了社会,尤其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贫富差距。毫无疑问,狄更斯笔下的这种社会处处透漏着悲观的气息:粗俗残忍、不学无术的恶棍可以通过继承和剥削得到财富成为“上等人”,而善良朴实的乔,劳碌一生也只能在简陋的乡村做铁匠;相信纯真爱情的郝维辛小姐掉入结婚陷阱,钱财被一卷而空;四处诈骗、恶贯满盈的骗子可以利用法律的漏洞屡次逍遥法外,而心地善良的逃犯却因没受过教育屡次为人所迫,遭到陷害,最后病死狱中。作者用这样的种种事例,批判了社会的不公和黑暗。而作为当时工业社会财富和资本象征的伦敦,在狄更斯笔下更是灰暗、拥挤、肮脏的。狭窄的街道,落满煤渣的旅馆,灰暗的天空,肮脏的监狱,无不代表着工业社会的黑暗与罪恶。相反,乔和幼时皮普所住的乡下,在作者笔下虽然简陋,却向来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小说中的乡村和憨厚的乔,代表着人心灵的纯真善良,而在结尾处皮普的回归,也寄托着作者对于人心的美好愿望。

《远大前程》并不是一篇教育性很强的小说,作者也没有试图通过这篇小说呈现给读者什么大道理,但这篇小说依然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经济迅猛发展中的中国,其社会和作者笔下的英国社会相比,虽然不同,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巨大;社会财富迅速积累从而引发拜金浪潮等等。而在现实生活中,幻想“远大前程”的“皮普”们无处不在,甚至有时就是我们自己。在金钱的诱惑下,许多人都梦想着能一夜暴富或一夜成名,从而跻身社会的“上层”。然而在争取着看似锦绣的“远大前程”之时,有多少人丢掉了心中原有的那份纯真和善良?又有多少人会为了自己的“前程”而去同流合污,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当见过了“世面”、获得了成功、成为一个“上等人”之后,我们是否会嫌弃“土里土气”的“乡巴佬”,哪怕对方曾经有恩于自己?我们又是否会因为怕有损自己颜面而不愿再回到自己破旧简陋的故乡?在目前的中国,有些人或许会认为有了财富,自然也就会有了一切,因为钱是万能的。但读过《远大前程》后我们可以发现,富有时的皮普过的却并不幸福:他无法获得艾斯苔拉对他的真爱;他整日为了尽早成为一个真正的“绅士”而参加各种无聊的活动,心灵却因缺少了乔对他的关爱而渐渐空虚。《远大前程》告诉我们,金钱买不来爱情,也买不来幸福。丧失财产之后一无所有的皮普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重拾了他那颗纯真善良的心,回到了简陋的乡下,过上了简单幸福的生活。比金钱和“远大前程”更为宝贵的,是一颗单纯善良的心,而且拜金潮愈是凶猛,这颗心愈是能体现出人性的美好。它或许不能给人们带来灯红酒绿的生活或崇高的社会地位,但它能使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而人性的光辉,恰恰是生活中最为珍贵的财富。

《远大前程》读后感 篇二

狄更斯笔下的人物神态各异,憎恶分明,生动感人,呼之欲出。

在《远大前程》中,人物性格特色的具体表现有:

1、人物本质的确定化。如小说中勾画的郝薇香小姐就应当属于坏女人的典型。她从小娇生惯养,在结婚当天被新郎欺骗以后,就再也没有迈出家门,从此“向天下的男人复仇”似乎成了她生命的全部,自我也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老怪物;

2、人物的明晰性。在狄更斯的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代表了某一类人,反映了某一类人的共性。如贾格斯的形象就充分反映了当时伦敦社会的律师形象;

3、深厚的人性内涵。狄更斯十分善于挖掘人物身上隐含的人性因素,并经过它们来反映人性中某些普遍性的倾向和规律的东西。乔大嫂在遭受歹徒袭击、瘫痪在床以后性情变得温和,临死前还依恋地拉着乔并请求他的原谅;对于郝薇香小姐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

“她刚才一向没有正视我,此刻才第一次转过面孔来望着我;使我大为吃惊的是她这时跪在了我面前,对着我举起合着的双手,这简直使我惊骇万分。…眼看这一位生满白发、面孔枯瘦的老人竟然跪在我的脚下,这使我全身颤抖起来。我请求她站起来,伸开双臂去扶她;可是她只是抓住我的一只她能够抓得着的手,并且把她的头倚在我的手腕上,悲伤地哭了起来。从前我从来没有见她流过一滴眼泪;此刻我无言地俯身看着她,心中暗想,让她痛哭,哭去她深藏在心中的痛苦,也许对她倒有益处。她此刻已不跪在地上,而是跌坐在地上。“哦!”她绝望地叫道,“我竟做出这种事来了!我怎样做出这种事来了!”

这样的描述对于人性的揭示给读者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

《远大前程》读后感想与心得 篇三

《品三国》顾名思义是易教师对三国的见解,易教师以近代视角,以故事说历史,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十分形象的为读者重现了三国时尔虞我诈、战火纷飞的场景。而品这本书,使我对历史的好奇又一发不可收拾的萌发了出来。

易教师在这本书中花了不少的笔墨来阐述他对曹操的认识和看法。曹操,无疑是三国中最让人难读懂的人,由他的性格就能看出,两种相对反面的性格能集于一身,但又不会觉得矛盾。

我对于曹操的认识,最开始似乎是林俊杰的《曹操》中那个“一心要那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薄”的曹操,然后便是电视剧中那个阴险狡诈的小人。然而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和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我们总是学不会从两面来评价一个人。

而在这本书中,虽然很多人都说易教师是在“扬曹抑诸葛”,但我并不认同,先不说这只是易教师个人的看法,而事实上,他并没有说诸葛孔明如何如何不好,如何如何不如曹操,他只是在文字中更多的表现了对曹操的一丝偏爱。而他也是从两面来评价曹操的,而不是只说了曹操的好。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后骂名最多,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而我想说的是,曹操是奸臣没错,但他也的的确确是个英雄。

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一家之言品三国。

我合上书,望着窗外的绿树浓荫,我想,我的人生,也该由我自我来品。你说呢?

《远大前程》读后感想与心得 篇四

_岁时,曾经读过一本书——《蓝色的海豚岛》,书中一句话令我难忘:“现在的独生子女啊,家家都养着宠着,真不知以后能否自已生活”。读了这本书后,我又思考起这个问题。

这本书介绍了一位印第安少女卡拉娜的故事。在人们离开岛屿时,她为了等弟弟留了下来,开始了为期十八年的艰苦生涯。在这期间,她制作过武器,杀死、驯服过野狗,杀死过大章鱼……她在岛上经历过海啸、地震的考验,杀死了前来侵犯的野狗!她才十二岁!

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章《建造我的新居所》。这一章节主要写了卡拉娜历经千辛万苦建造房子。“我要把这些肋骨一根挨一根竖在那里”。要知道,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要把一些比自己还高的鲸鱼肋骨竖起来,这得用多长的时间、多长的气力来完成啊!一个十二岁的城市孩子就会半途而废,而卡拉娜却竖起了,这又得有多强的毅力、多大的勇气啊!读到这里,我对卡拉娜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这段话使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都十一岁了,衣服理得一塌糊涂,连短裤袜子都要妈妈替我“代劳”,剥个毛豆、做个作业都嫌累,更别说搬肋骨、造房子这些体力活了,相比卡拉娜,我自惭形秽。

但我也有优秀的地方,比如早上起床,我不会赖床,通常爸爸妈妈一提醒,我便会爬起来,在时间上给他们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当东西多时,我通常会帮爸妈拎些东西,给他们减少一些体力上的负担。

现在,“独生子女能否独立面对社会”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造成这话题点击率频频上升的原因不仅有孩子的因素,也有家长的因素。希望未来我们能携手共进,让这个话题成为历史!

《远大前程》读后感 篇五

最近,我一直在阅读另一本外国名著《远大前程》,尽管我才刚开始读不久,这本书已经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远大前程》又译《孤星血泪》,是英国作家狄更斯晚年写成的教育小说,主角孤儿皮普以自传式手法,叙述从7岁开始的三个人生阶段,此小说贯彻了狄更斯文以载道的风格,透过书中孤儿皮普的跌宕起落,表达他对生命和人性的看法。

我还读过狄更斯所写的《雾都孤儿》,仔细比较,发现两部小说不乏共同点——都是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生物”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由此可见狄更斯的确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且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故事从1812年圣诞节前夕开始,父母双亡的小孤儿皮普,从小由严厉凶狠的姐姐抚养长大,他和憨厚的铁匠姐夫乔经常受到姐姐的殴打。有一天,皮普在父母的坟墓前遇到一个逃犯,那逃犯吓唬他威胁他,让皮普为他弄来食物和锉子,善良恐惧的皮普照做了,但不久,那个逃犯就在和另一个逃犯搏斗的过程中被警察再次逮捕。

虽然故事似乎才刚刚开始,但当时社会的阴暗,阶级的不平等,皮普悲惨的遭遇和恐惧的心理,已经在字里行间流露了出来,皮普的姐姐霸道蛮横,不讲道理,在外人面前却很要面子;村子里的人都见风使舵,瞧不起皮普;逃犯则仗势欺人……只有乔和皮普心地善良,互相关心,为他人着想。但仔细想想,大家都是可怜人,谁不是为世态所迫,生活所逼呢?

《远大前程》中还有许多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等待我去探索,我会继续读下去,从中得到更多启发!

我读论语: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

远大前程读后感 篇六

都说狄更斯的作品,是英国每个孩子必读的成长书,因此在假期里,我便选了这本书来充实自己。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青年幻想追求虚幻和渺茫的“远大前程”,最后幻想破灭的故事。小说生动地描写了由于对金钱和上流社会生活的追求,原本天真善良的主人公匹普逐渐变得虚荣、忘恩负义,而“恩人”的出现使他不得不重新面对现实,在一系列的变故中,他最终回归人性之美;在皮普从一个怀有浅薄热望的男孩到成为一个真正有深度、有内涵的绅士的过程中,狄更斯深入地探索了人性的善恶变化。

我之所以格外喜欢这部书,首先是因为狄更斯的作品非常的贴近我们的生活,他不是故意虚构惊心动魄的情节和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来吸引读者眼球,而是把朴实的现实社会生活作为自己取材的对象,又竭力从中挖掘其中的内涵,因此虽取材朴实,但读来却让人感到回肠荡气,深受震撼。喜欢这部书的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这本书的情节发展,在我看来,是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的。我们都曾经历过青春期,都曾做过一些虚无飘渺的远大的梦想,可是,当梦想有一天真的照进现实,我们又该如何把握住自己呢,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没有像别的作品那样说教意味浓厚,让主人公一开始就把持得住自己,按照一个好孩子的标准发展下去,而且非常现实的,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的自私、虚荣等等缺点如实的反映了出来,因此在读这本书时,我们依稀像在照镜子,他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自满、虚荣是多么的面目可憎,从而时刻警醒着远离这些缺点。其实这种教育力量,远比枯燥的说教来得更有力、更有效。

我想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为自己定下将来的目标,并想在社会上体现自己的价值,正如歌中所唱的:小小的天有着大大的梦想。而如何达成这些梦想呢?是靠一味的空想,还是靠他人的施舍,我认为,要想达到我们的目标,不管是大是小,成败与否,其实都取决于自己,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远大前程的读后感》,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金笔头网的价值所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远大前程的读后感【精彩6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duhougan/zgmz/16855443181485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