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中国名著读后感 > 推荐《秋天的怀念》读后感如何写

推荐《秋天的怀念》读后感如何写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推荐《秋天的怀念》读后感如何写

微信扫码分享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秋天的怀念》读后感如何写一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课文以秋雨为线索,抓住秋天的特点,写了秋雨到来后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众多的景物巧妙串连,呈现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文章描写具体生动,用词精确,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前四个自然段分述秋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总结;前四个自然段的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又是这一段的总启。针对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去感受秋雨的美妙神奇。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学会模仿课文里的重点句、段写话。

本课教学我以学生的亲身感受和教师准备的一些秋天的画面诱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运用画面和配乐朗诵,把孩子们带到秋天的雨中,体验秋天的美好,从而缩短了学生与书本的距离。采用多种方式朗诵,让学生结合获得的生活体验,进行阅读感受。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调动孩子观察秋天,了解秋天的积极性,从而上升到热爱秋天,赞美秋天。

说教法:为了有效地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导激情,以读悟情,以写抒情”的教法,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用情感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力求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品词析句法”和“朗读感悟法”进行学习,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用‘读占鳌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语文教学中读的作用。课文词章优美,抓住‘读’,以读代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形成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课开始,从谈天气开始,让学生联系生活,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此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迫不及待的进入下阶段的学习。缩短了学生与书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让学生简单了解本文结构上的特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课标要求“要注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因为这篇课文结构较简单,前面四段结构相同,都是以开头的第一句话作为总起句来进行叙述的,最后一段进行总结,所以适合进行结构方面的初步训练。

(三)品读课文,理解体验。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看画面,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美在哪些地方,美得很实在,然后再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秋天的美,再抓住一些重点句、段让学生品味秋天的景色美和语言美。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如:在美读“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个句子时,我抓住表现动态的词语“扇哪扇哪”,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其中的轻柔美与动感美,进而读出其中的韵味。

在此环节中,我还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学生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本段的文眼“五彩缤纷”一词的含义,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继而用美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我又充分发挥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的天性,力争在品读文本中营造一种优美、神往的课堂氛围;还要求学生结合当地的秋色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让学生品出秋天的美,美得并不空洞。这样既抓语言文字训练又使学生在品读中受到美的熏陶,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我课件出示一首小诗: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你看,它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闻,它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你听,它吹起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让大家发现,这六句话连在一起就是一首小诗,一首赞美秋雨的小诗,它包含了无限的情趣和韵味,全班齐读。多么有趣的小诗啊,更有趣的是小诗里的这些句子都藏在文中各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里,同学们,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后我们要善于在我们学过的文本中寻找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教育学家第斯多慧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结课前,我布置了仿写小诗的小练笔,设计小练笔既是充分挖掘文本资源,趁热打铁,内化语言,又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引领学生走向实践,去学习和运用语言,实现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我努力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的支点,引领学生从语言出发,走向人文,再回归语言,学生经历了一个由感知、体验、积累、运用的过程,我想文中所渲染的人文精神将会深深地扎根于每个孩子的心田。

推荐《秋天的怀念》读后感如何写二

《秋天的雨》是统编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三篇课文,整组课文都涉及到与秋天相关的文章,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到古诗、散文。自由诗等。《秋天的雨》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的散文,在作者笔下趣中见美,美中更见趣,这样交相辉映,给人带来阅读的享受。文章以散文的形式描述秋天的雨。超多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华丽活泼。课文以秋天的雨为线索呈现的场景繁多,资料丰富,句式多变,但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课文的文字和插图很自然的融合在一齐,课题上方纷纷飘落的黄叶,预示着秋天正紧步走来;下方是一片开满各色花朵的山野,一条小路越过花丛,穿出田野通向远方,远处密密的树林看不到尽头......花、树、田野配合着文中优美的词句,能让学生对秋天产生无限的遐想,能够更好的帮忙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

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秋天的到来写起,依次描述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准备过冬的情景,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本文总的特点就是美,异常适合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所以,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思路,力求让学生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理解美,感悟美,创造美,从而学会欣赏美。一节课下来,总体感觉是喜忧参半,有做的尚好的,但问题依然存在。

一、把握整体

导入后,透多媒体的范读,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一次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文本,为本节课的教学做铺垫。紧之后引导学生将每个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找出来组成一首优美的小诗,继而以钥匙为线索展开教学。为了突破重点,我抓住“五彩缤纷、频频点头”等关键词来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中遵循学生的个性体验,并没严格按照课文中句子的排列顺序来指导学生朗读,而是根据学生的爱好选取性的进行朗读指导,努力做到以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对句子的朗读指导并没有过多要求,只是用了一个动作,一张图片,让学生对整个句子所描述的景物既有了形的感知,又有了情的体验,学生透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真正感受到秋雨的颜色美。

二、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结合单元训练的重点对本文的重点句式进行了朗读指导,能仿照课文第二段的句子,说几句话,使课堂气氛浓烈。

三、结合教参教学提议用心设计教学环节

根据文本特点,并结合教学参考书,我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上精美的课件、新颖的板书设计尽力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感受。所以整堂课学生充满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参入度较高,大都能用心主动的深入文本,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秋天的美丽。

学生读书的时候,在朗读的指导上体现的不够,指导朗读太少,学生朗读缺乏感情,没有把喜爱之情读够。还有就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做得还不够扎实。。异常是学生在仿照第二自然段仿说几句话中,发现学生还存在一些困难,而在教学中我也是一带而过,没有花费一些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寻找方法,多请教他人,争取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努力做得更好些,从而上好每一堂课。

推荐《秋天的怀念》读后感如何写三

本次教学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课《秋天的雨》的第二课时,围绕三个教学目标展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读懂课文资料,感受秋天的完美。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比如“五彩缤纷”、“你挤我碰”、“频频”。

一、教学环节清晰,层次突出。

从引入到结束,循序渐进,有张有弛,过渡语的衔接也十分自然。由课文开头引入,最终又升华回到课文开头,真正让学生去感受和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要把秋雨比做成一把钥匙。对课文的第二段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和分析,其余段落虽是略讲,但也突出了重点。在教学2、3、4自然段的时候,在每个段落的最终都像学生渗透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规范句式去感受句子的美。

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优美句子的时候,我首先给了学生一个这样的句式“我喜欢这个句子,因为它……,让我感受到……。刚刚进入三年级,学生在感受句子的美这方面比较薄弱,经过这样的句式训练,不仅仅规范了学生的回答,并且也有利于学生学会表达对句子的感受。

三、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去理解文中的词语。

在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时候,不仅仅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是指颜色多的意思,并且引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体会五彩缤纷还指颜色十分鲜艳绚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问学生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能够理解,有学生答到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看到的彩虹也是五彩缤纷的。最终还渗透了找近义词的方法,五彩缤纷的近义词能够是五光十色、五颜六色、绚丽多彩。在理解“频频”的时候,先让学生做动作理解,然后再用“连连”来换词进行理解。在理解“你挤我碰”时也让学生经过同桌做动作来理解。

四、以学生为主体

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由学生练习、想象和交流。

一、朗读指导训练不够

可能自我本身在朗读方面比较薄弱,所以未能指导学生读出句子应有的感情。大部分时候都在齐读,没有给学生更多的个人朗读的机会,也就没有让学生读出他们的个体情感。未来在这方面,自我还要不断提升。

二、句式仿写造成思维局限

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个句式进行仿写的时候,我担心学生可能说不出来,所以我提前自我先举了一个例子,造成后面有好几个学生都是照着我说秋雨把紫色给了葡萄,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其实在那里,多做一个引导就行了,先让学生想秋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打开学生思路之后再让学生进行仿写,可能效果会更好。

三、“你挤我碰”的理解方式不够恰当

在让学生理解“你挤我碰”的时候,我仅仅是让同桌做一做这个动作,而这个词语是期望让学生体会到树上的果子很多,如果仅仅让同桌做动作,学生很难想到这个词语是为了突出树上结的果子多。能够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你挤我碰,人多的时候,进一步引导学生说那里写橘子、柿子你挤我碰,其实是想告诉我们树上的果子异常多。

总的来说,这一次在课堂上感觉不仅仅学生学有所获,作为教师,我感觉也教有所长。

推荐《秋天的怀念》读后感如何写四

喜静看匹练秋光,倒泻半湖明月。——张炎《疏影·咏荷叶》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吴文英《浣溪沙·秋情》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王沂孙《齐天乐·蝉》

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吴文英《瑞鹤仙·秋感》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吴文英《望江南·三月暮》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蔡挺《喜迁莺·霜天秋晓》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蔡挺《喜迁莺·霜天秋晓》

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帘外寒挂澹月,向日秋千地。——吴文英《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

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周紫芝《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推荐《秋天的怀念》读后感如何写五

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3、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4、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5、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欧阳修《秋怀》

6、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適《送魏八》

7、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9、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10、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11、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王沂孙《扫花游·秋声》

12、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李百药《秋晚登古城》

1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14、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15、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6、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18、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19、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秋日》

20、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2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2、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汪遵《咏北海》

23、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2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5、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26、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27、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28、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怨》

29、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李觏《秋晚悲怀》

30、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李觏《秋晚悲怀》

31、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王国维《满庭芳·水抱孤城》

32、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

3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34、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35、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6、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厉鹗《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37、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3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9、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40、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41、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4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44、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45、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6、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47、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48、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9、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0、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5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2、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5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54、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55、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56、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57、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5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9、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60、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61、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62、帘外寒挂澹月,向日秋千地。——吴文英《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

63、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64、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陈允平《唐多令·秋暮有感》

65、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6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7、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晏几道《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

68、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69、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70、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71、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尹鹗《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7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7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7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75、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袁宏道《感事·湘山晴色远微微》

76、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77、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8、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79、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80、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8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82、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8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4、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8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86、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姜夔《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8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88、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89、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90、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推荐《秋天的怀念》读后感如何写六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感悟语言的优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4.在故事情境中体会到做错事要勇敢地面对解决。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1.教学重点:品读第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五彩缤纷”。

2.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教师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

2.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好“轻轻地,轻轻地”。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2.课件出示三个段首句,指名朗读。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3.指名朗读2——4自然段。

4. 小结,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语句的生动形象,读出秋天的色彩美。

1.朗读段首句。

2.创设意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指导朗读本段优美的语句。教师重点点拨以下几处。

①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想象句中描写的画面,读出凉爽的感觉。相机教学多音字“扇”字。

②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秋天的意境。

梳理课文脉络,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美,体会言语的生动形象。

创设情境,表现“你挤我碰”和“争”的情趣,再有感情地朗读本句。

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教师指导朗读,创设想象空间,激活想象,让学生看到更多的菊花的色彩。相机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3.借助小泡泡,理解“五彩缤纷”的含义。

4.词语扩展训练。

5.回顾本段,课件出示本段描写颜色的词语,学生认读并积累。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用词的形象传神,读出被香味“勾住”的感觉。

1.指名朗读本段,让老师从你的朗读中闻到香味。

2.指导读好“香香的”“甜甜的”。

3.引导学生体验并读出被香味“勾住”的感觉。

4.拓展,你还能闻到哪些水果的香味。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读出语段中蕴涵的积极情感。

1.自读本段,思考: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你们听到了什么?(冬天快要来了)

2.树林里的小动物,植物听到了这个消息,它们都在忙什么呢?指名几个学生合作朗读本段。

四、回顾全文,指导书写,拓展提升。

1.教师梳理课文内容,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导书写生字:“扇”“爽”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书写后师生共同订正。

3.秋天的大门打开啦,让我们去看看吧,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呢?

4.我们读一读课文的第2.3.4自然段,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每一个自然段都只讲了一个方面,而且每个自然段都有一句话直接写出来了,你可以去找一找、想一想。

5.反馈:第2自然段(指名读)你真棒!能用一个词概括吗?(颜色)第3自然段(指名读)是呀,就是这一句。用一个词说就是(气味)第4自然段(指名读)找对句子啦!这句讲秋雨吹起小喇叭,发出的(声音)

6.小朋友,我们发现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了这一段的主要意思,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总起句。总起句能让我们更轻松地读懂整段话喔!

7.现在你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吧。看着板书,课文就是从颜色、气味、声音三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8.课末总结。

9.拓展,发展学生语言

《秋天的雨》的反思东乡县北港小学罗锦红伴着绵绵秋雨,我和学生走入快乐课堂,一起欣赏了《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是人教版第三组课文中的第三篇课文,整组课文都涉及到古诗,叙事文,诗歌,散文等许多与秋天相关的文章。《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文章用美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图画。

通过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在教学之前便给它定位为:让学生欣赏文章语言的韵味,感受秋天绚丽多彩的美。重点放在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来感受和想象秋天的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美读”就是有表情地吟诵课文,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从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教材美,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这就告诉我们美读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做到读者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这种美感,只有加强朗读,品味语言来感知。为使学生“喜欢阅读”,我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教学伊始,我首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美。在指导第二自然段的阅读中,我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再通过课件再现情境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让他们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在指导第四自然段的阅读时,通过表演读的方法,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最后,配乐朗读全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能够达到“美读”的目的。

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读、表演读、带着体验读,自由读、个人读、引读、集体读,配乐读,变抽象为具象,读出秋天的美。

推荐《秋天的怀念》读后感如何写七

当校园的树叶开始泛黄时,当校园的风扇不再转动时,当校园的人们换上长袖时,我知道,最爱的秋天,她来了。

过着每天近似于被格式化的上学生活,看着每个人黑白灰的色调,着实是少了点什么。趁着下午的空闲时间,我拿起照相机,伴着我最爱的《秋意浓》,决定去发现校园秋天的美景。

刚刚下过雨,太阳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拨开乌云了。小径上的水反射着太阳光,金光闪闪的,又倒映着小径两旁树的影像。我低下头,弯腰,拍下了这水中倒影。

继续走着,奇特的路边园艺吸引了我的注意。它的叶子是红心黄边的,上面有许多水珠,星星点点地散布在叶尖。忍不住地用手轻轻一触,它便像个顽皮的小孩躲到了丛中。整个形状是个圆形的,旁边还有很多一样的园艺。我往后退了几步,拍下了这些令我不得不佩服园艺工人技术的作品。

一直听说科教楼后的小花园景色不错,所以径直地走向那里。身临其境后,觉得有一种“湖南师大”的浓郁的文艺气息,是个很适合创作的地方的地方。小花园其实不是小花园,因为我只看到许多三叶草或诸如此类的植物。由于是秋天,石桌两旁的两棵石榴树上结了一些小石榴,在微微泛黄的绿植里显得格外显眼。这里静得只剩下我的相机的快门声。

最能体现秋天美景的,还是科教楼门前的那棵枫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被霜打得红得似火的枫叶,仿佛点燃了这沉寂的季节。风一吹,偶尔落下几片,像画一样,诗意的美。落叶归根,从下看,干似乎不太起眼,但它却不能倒下,只是默默地矗立在那里。记录后,我坐在树下,仰头,被树叶挡住的太阳只能透过缝隙温暖我。

校园不止是书声和知识,还有等待我们但我们尚未发觉的美景,特别在秋天这个令人遐想无限的季节。在天天去到的地方,会给你秋天之中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惬意和浪漫。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推荐《秋天的怀念》读后感如何写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duhougan/zgmz/16849611871240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