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九年级《儒林外史》读后感700字精彩4篇

九年级《儒林外史》读后感700字精彩4篇

温柔眷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九年级《儒林外史》读后感700字精彩4篇

微信扫码分享

读完《儒林外史》,想必你有不少收获,那就可以来写一写《儒林外史》初三读后感800字了。《儒林外史》这本书中描述的人物形象十分的生动。有爱才如命的严监生、有打秋风的张乡绅等等。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儒林外史》初三读后感800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金笔头网为您精心整理了4篇《九年级《儒林外史》读后感700字》,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儒林外史》读后感700字 篇一

我以前很少看小说,总觉得小说无非就是以情节取胜,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我想我也会写出跌宕起伏的悬念的。我自己还就是很喜爱优美的风花雪月,对于天马行空的感伤也有兴趣。这次就是闲来无聊翻了一下《儒林外史》,就有一种儒林外没有史的感觉。

对于吴敬梓的这部大作,历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我也有一点自己的观点。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有一点累的感觉,他跟别的小说不一样,要十分用心的去看,要不然过了几章之后你就会发现里面的故事已经就是物就是人非了,对于这点我很纠结,正因我同时有两点观点了。

我一开始就觉得这有点流水账的感觉,一个人就写一个小故事,很像一个短篇小说集,而不就是长篇小说。这个人的故事说完了,就找个借口,比如说乘船遇到故人,回家遇到新知,紧之后那个人就会从下个故事中完全的小事,蒸发的干干净净,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但就是这些人的关联会在下个或者下下个故事中被运用,这就会让人没办法理解啦。但就是,这么多小故事组成的这本书,说明作者的人生阅历十分丰富,在展现芸芸众生相时的资料也就是很齐全的,

小说在一开始就讲王冕的故事,作者从那里入手,就是有很大的深意的。透过在后面的各位书生故事的阅读,与王冕的一生比较就会显示出作者的讽刺。王冕一生受尽磨难,勤奋苦读,才造就他的博学多才,却终生不入仕途。与其他的书生诸如严监生,范进之类构成鲜明的比较。虽然他们有的夜很苦读,但大多数就是那些市井无赖制备,就就是换了一身衣服摇身一变就成了秀才,却还就是总写鸡鸣狗盗,偷鸡摸狗的勾当,作者并没有过多的写书生们之间的政治斗争来显示他们之间的勾心斗角,确实透过一些小事,或者就是一些搞笑的事情来解释他们的小丑形象的,讽刺学校过十分明显。

读了这本书,我能够说只学到了一点,就就是换个角度来写东西,任何事物都有机棉,如果就死站在一个角度就永远不会有那种横看成岭侧成峰感受。

《儒林外史》读后感700字 篇二

不久前,我看了《儒林外史》这部书。看完以后,我的感触很深。

《儒林外史》就是清代小说,共有五十六回,就是吴敬梓写的。小说的后半部就是作者在三十六岁(1736)托病辞去征辟以后陆续写成的。

《儒林外史》展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士大夫的种种心态,进儿讽刺了士人的丑恶灵魂,深刻揭露了整个封建制度的腐朽糜烂,不堪救药。吴敬梓以他的生花妙笔,描绘出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多彩的风格画卷。

吴敬梓在小说中写到的范进,周进、牛布衣、马二先生、匡超人、杜少卿的命运,并非别人的问题,而就是他看到了历史的凝滞。正就是借助于对科举的内心体验,因此他才极为容易地道破举业至上主义和八服制艺的种种病态。作者所写的社会俗相,不仅仅就是作为一种文化心理的思考,同时,更多的就是作了宏观性的哲学思辨,就是灵魂站立起来之后对还未站起来的灵魂的调侃。因此我们也看到了吴敬梓的小说的一个鲜明特征思想大于性格。

在《儒林外史》第一回写的就是: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在争名夺利的元朝末年,诸暨县出了一个嵌崎磊落的人,此人七岁时,父亲便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母亲做些针线活,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他为了报答母亲,发奋、用功的念书。之后,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此人便就是:王冕。

王冕自幼好学勤奋,但只因家境贫穷,读不起书。他的母亲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儿子啊,不就是我有心要耽误你,只就是你父亲早早去世了,我一个寡妇人家,社么都不会。如今年岁不好,柴火又贵。我们只能靠我做些针线活勉强糊口,实在就是没钱供你念书啊!如今没办法,只能让你到隔壁去放牛,每月能够赚几钱银子,还有现成饭能够吃,明日你就去吧!”王冕知道家里的难处,便答应了。

第一天,王冕便来到秦家放牛,秦老爷对母子俩十分客气,而且之后十分照顾王冕。这让他们十分感动。

王冕在休学后,并没有放下读书。他经常在有空时拿自己的工钱去书贩那里买两本旧书看看。

儒林外史读后感 篇三

《儒林外史》是一本批判古代官吏封建腐朽、贪污腐败的书籍,它生动的描绘了一副贫民被官吏欺压、官吏又竭力 讨好上有贵族的图画。

在这本书里面,有几个人物令我感触很深,而首当其冲的人物就是范进。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几乎一生都在科举中度过,但考试从未中过一次举人。而当一位官员路过,打听到范进的故事时,他因可怜他而又给了范进一次科举的机会,而那时的范进已经年过六十。万万没想到的是,终于在这一次科考中他中了举人,他绿色作文网也因此喜极而疯。这个故事不仅仅反映了范进表面作为读书人因中举喜极而疯,实则是官场封建的可悲,更在侧面讽刺了当朝时期作为读书人考科举的不易与读书人因科举制度腐败、官员贪污腐败、收人贿赂而难以翻身的绝望。正所谓“字中无一官,但字字不离官”之绝妙,因此,它也是整篇儒林外史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

而儒林千万人,还有一人值得一提——王冕。他的身世和范进一样,可经历却和范进大有不同:王冕自幼便是勤学苦练绘画。在儿时给邻居家的人放牛的时候,他便在牛背上作画题词,而长大了后更是有高官上门前来购买他所作之画。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在金钱、财富面前堕落,反而他更加的勉励自己,勤学苦练,颇有成就。在他的一生中,他从来没有因为科举考试失利而自我放弃,也没有因为高官厚禄的利诱而迷失自我,反而,他成为了儒林的一股清流:即便是朝廷行文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也统统拒绝,随后隐居在了会稽山。书中更有可悲可笑之处:王冕未曾做过一日官,但人皆称其为“王参军”。这难道不是对明清时期官员阿谀奉承行为最贴切的描绘么?

在这本书中,作者吴敬梓几乎很少真正写到“官”一字,可一但读者仔细品味全文,便能发现字字都离不开作者对于当时官场腐败、官吏贪污、朝廷无能的批判与讽刺,属乃文章精妙之所在。

儒林外史读后感 篇四

《儒林外史》是清朝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小说。作者吴敬梓,用辛辣的口吻与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一个个经典的人物与故事。他们或善或恶、或贪财或清廉、或狡猾或忠厚、或忘恩负义或知恩图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他们人人,都怎一个“俗世奇人”得了。

在《儒林外史》中,有监生、贡生、地主,豪强、官吏,街役。林林总总,说是文学界的《清明上河图》,工农界的《天工开物》,都不为过。而在这些形色色的人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杜少卿和匡超人了。

杜少卿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人物。他是一个秀才,也有几分家底,生活富足。他与迟衡山,虞博士等人,时常一起吃酒,作诗,谈论古今是非,名人志士。他被高老先生称为“杜家败类”,但他也学业精通。他坐拥万把银两,花钱如流水却从不追求名利金钱,真是一个不折不的“奇人”!或许,在书中一些人物眼里,杜少卿此人满分作文网很傻,但是,这样的举动在我眼里,却是十分高尚的表现。

相比之下,臣超人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败类。为了钱,他充当枪手,巴结极贵;为了权利,他背信弃义,无所不为。匡超人的无耻行为,揭露和讽刺了清朝科举制度的腐败:学子十年寒窗,比不上权贵手中一盘盘雪花银。即如此,要科举何用?

作者创作这部作品时,内心的想法清晰无比,就是要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他也是科举的受害者,本已高中,却被轻描淡写一句“此人太怪”而不被赏识,他内心的痛苦,谁知?谁晓?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骨到了清朝,在统治阶级的刻意打压和腐烂的官场中越来越淡,及至被磨灭,我对此无比痛心。同时,清朝文人读书的目地也已不再单纯,就是孔孟在世,也无力回天,当然,在这段黑暗的历史中,也有一些有志文人用自己的前途为代价,洁身自好,成为了这不堪回首的历史篇章中,一颗颗灿烂的流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九年级《儒林外史》读后感700字》,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九年级《儒林外史》读后感700字精彩4篇相关文章:

九年级《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500字8篇

初中 九年级《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

九年级《水浒传》读后感700字

九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

九年级《儒林外史》读后感700字精彩4篇

九年级《童年》读后感700字7篇

九年级《城南旧事》读后感800字三篇

九年级《感恩的心》读后感600字范文:感恩老师

有关九年级《这才是青春》范本(八篇)

初中九年级《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范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九年级《儒林外史》读后感700字精彩4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chuzhongzuowen/chusan/16859877581708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