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阅读 > 文章阅读 > 哲理文章 > 精选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八篇)

精选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八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精选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八篇)

微信扫码分享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一

关键词: 学术论文撰写方法 写作步骤

一、引言

学术论文是指在科学领域里表达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是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领域中的某些问题和现象进行科学探求的书面成果,它有可读性、独创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学术性等特性。在当今学术氛围不断活跃的知识经济时代,学术论文的撰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如何通过“努力钻研,广泛阅读,勤于分析”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观,用辩证的观点来探讨学术问题,从而写出理想的学术论文。

二、学术论文的整体构思

(一)选题

写学术论文,选题很关键。题为文眼,定好题目方可下笔,选题、立题是写作中的重头戏。

1.以“新颖”立题

创新是论文的生命线,选题要注意选时效性强、有创新的题材,言他人所未言,示读者所未知,即使是研究内容相近的文章,也需从新角度、新学科去探讨,写出自己的新经验、新观点,给人以新的启示,使读者一看就能从选题上去区别。

2.以“窄小”立题

在面对写作立题这一难题时,我们应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的条件,选择难易适中、大小适度的题目,因为太大的题目不容易把握,容易泛泛而论,缺乏针对性,而小题目就比较容易驾驭,可以具体地分析和有针对地解决问题,即选题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作为在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撰写研究论文。

学术论文要求对题目精心考虑,力求做到准确、新颖、简洁,通过题目即能了解论文的大体内容、研究的程度。题目的数字最好控制在12至20个字左右,如字数多可加副标题。

(二)编写论文提纲和搜集相应资料

选题确定后,要在题目的方向和范围内,全面深入地开展论文整体构思,作为论文撰写的基础环节,撰写论文提纲是论文孕育成功的重要阶段,把搜集到的资料用简练的文字勾画全文的论点,根据读者的心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拟出小标题起草成文,

撰写论文没有充足的材料,科学研究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基本提纲的范围内搜索材料,除了课本上已有的和自己平时积累的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在图书馆通过书目和索引去查找,善于查阅学术期刊和报纸专栏,多搜集与论文有关的资料,进行必要的调查和个案研究。对于搜集的信息,要作深入的研究,结合所学内容多搜集的资料进行突破性的思考,分析别人已经作过的研究、提出的见解,做到边搜集、边研究。

(三)学术论文的写作步骤

在写作中要注意学术论文的特点、写作顺序及文字的要求。

1.初步形稿

根据论文提纲,用连贯成片的书面语言写出初稿,是论文撰写的重要环节。经过搜集、整理出来的资料融会贯通之后,根据大纲的顺序,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体会和感受写出来,最好做到一气写成,段落层次要完整,凸显主题,在撰写初稿时要尽量详细,必要时可用量化表格和图表来增强论据的说服力。初稿亦要有“文体感”,明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从大局着眼,小处落笔,把中心论点贯穿全文,由点到面地组织好论文。

2.修定二稿

初稿形成后,要反复思考,仔细阅读,在观点论据、层次结构和文字等各个方面都要认真推敲,逐字逐段修改,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和请同事、导师或专家帮忙釜正,做到言之有物,充分考虑文字的准确性和美观度,将初稿遗漏的信息加入到文章里,对参考文献的引用要严格审核。

3.多次修改

二稿之后,要求对文章语言的准确进行检查,检查细节安排的是否合理,举例是否恰当。经过反复的实验,检查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或可行性,可以根据工作中新的体验、新的发现进行不断的修改,一定要注意文字使用,以及数字、量词、时、日、月等内容的规范化、标准化用法。

4.最后定稿

为了确保文章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应用性,应努力确保文章的内容充实、有见解,努力做到用语贴切、行文流畅、逻辑严密和结构完整。可以请行家审阅,对文章进行润色直至完善。

三、学术论文各部分撰写的具体要求

(一)摘要

摘要是从整个文章中摘录出来的要点,是对研究目的、方法和结果的全面概括,是全文总内容的大浓缩,能起到不阅读论文就获得必要的信息的作用。我们在写摘要的时候应包括研究对象的目的、重要性、研究的主要内容,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及意义等内容。因此,摘要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而对语言要求尽可能地简练、准确和自然。

论文定稿后,将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和要点找出来,写出综合、简明摘要,但是不能重复论文的原有句子,摘要的结构要严谨,语义确切,切忌言语空洞、模棱两可,摘要的篇幅要视需要而定,一般为150到250个单词,要充分体现研究的主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三项即可。

在学术论文摘要的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1)要素不完整。在摘要的写作过程中,完整地体现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许多学术论文摘要的结构要素无故残缺,大大减少了摘要的信息量,无法满足读者获得必要信息的要求;2)用词不当。摘要不是对该论文的介绍或评价,因此摘要中一定不能出现“本文介绍”或者“该文对某问题作了介绍”“找到了可靠的依据”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等语句;3)照搬照抄。许多论文的摘要就是复制正文中的小标题或者是目录,摘要的逻辑性比较差;4)摘要长篇大论。摘要的内容不浓缩,信息简单重复,篇幅过长,在文章中显得有点头重脚轻。

(三)关键词

通过给文章取名字,写摘要,凝练出关键词。关键词也称主题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的检索有重要作用,一般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条款的单词或术语,用以突出重点。每篇论文的关键词一般为3到8个词语,每个词语的字数一般不超过5个。

关键词主要是根据论文的主旨,是在摘要的基础上凝练而出的使读者能根据它大致判断论文研究内容的名词或名词词组,关键词一般应从论文标题和论文内容中选出,其排列顺序不是按照其在摘要中出现的顺序排列,而是要按其重要性,不可重复排列。

(四)前言

(五)正文

正文是学术论文的主体,占篇幅的绝大部分。学术论文的创造性主要通过该部分表达出来,它直接反映出论文的水平,写正文要有充分的素材、内容,也要有概念、判断、推理及最终形成的观点,应该按照其逻辑思维规律来安排学术论文的组织结构,以达到顺理成章的目的。总之,正文必须实事求是,合乎逻辑,有科学性、创造性的见解,最好能解决实际问题。正文部分最后可提出下一步研究设想或者工作方向,供读者参考等。

(六)结论

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宿,总结全文,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读者往往是先看摘要和前言,接着就看论文的结论部分,以了解研究的主要结果,再决定是否有必要仔细阅读文章的全文,因此,结论的写作显得尤其重要,在撰写结论时,不仅要对研究的全过程进一步认真地加以概述,准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而且要陈述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研究的重要内涵。所以结论要与摘要和引言相照应,肯定我们所提出的论点,回答提出的问题。

(七)参考文献

四、结语

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撰写,要求我们定期阅读相关的学术期刊,及时了解研究的最新动态,根据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社会实践来寻找课题,发现不同点、共同点和相似点继续探索,经常与我们的同行、学生接触,注意发现研究课题或收集相关素材。如果发现别人的研究优于自己的,或者别人已经证实了的东西,就尽快放弃,多思考、勤动笔。此外,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不仅要重视英语水平的培养,而且要在汉语表达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戴曼纯.学术论文写作五大要点[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

[2]陈琳.漫谈学术论文写作[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

[3]杨放.学术论文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长春大学学报,2001.

[4]龙瑜清.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写作[j].青年科学,2009.

精选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二

关键词: 中医药研究生学术论文 英语摘要 语类分析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语类分析

语类分析是篇章语言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thompson,1999;hyland,1999,2004a,2005a,2005b;paltridge,starfield,2007)。语类是为实现某一交际目标,得到特定交际社团公认的语言交际类型(葛冬梅、杨瑞英,2005;庞继贤、叶宁,2009)。语类分析主要在语篇层面结合功能进行,目的是阐释学术文体的语篇推进结构和语言特征,体现了学术文体写作的规范要求。

(二)摘要研究述评

学位论文摘要是位于学位论文正文之前对论文整体内容进行概述的独立学术语类。《mla格式指南与学术出版准则》(1998)对论文摘要的要求是长度不超过350字,内容包括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结论。英语摘要,在中医药研究生学位论文中,除标题外,是唯一用英语写作的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论文的整体质量,是评判研究生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目前对学术论文体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论文引言的研究。普遍认为引言的组织结构与整个论文的结构基本一致,即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包括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四个语步,即i-m-r-d模式(swales,1990)。在导言部分,swales(1990)有详尽的语步分析,如下表1(改动自黄婷婷、许明武,2003)。目前对于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三个语步的语步分析较少。

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已经成为学术论文体裁研究的通用分析模式,为学术界所公认。而国内大多数对学术论文体裁的研究,也沿袭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对论文的引言部分进行体裁分析,而鲜有用此模式对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进行分析。实际上,摘要和引言属于不同的体裁,graetz(1985)认为论文摘要由四语步构成,即问题的提出(problem)―方法(method)―结果(result)―结论(conclusion)。bhatia(1993)认为,摘要由以下语步构成:(1)介绍研究目的;(2)描述研究方法;(3)总结研究结果;(4)讨论研究结论。因此,学术论文英语摘要区别于引言,一则在于摘要由于字数限制,较少涉及研究领域的前期研究成果,侧重点在于提出问题和介绍研究目的;而引言部分必须从文献综述入手,否则很难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无法开展下一步的讨论(徐有志等,2007)。二则摘要语篇较之于引言语篇,更需要有效提供研究结论,而不宜占用过多篇幅展开讨论。因此,一方面,鉴于国内对于学术论文摘要部分研究较少,而另一方面,学术论文摘要区别于引言,在第一语步和第四语步有其独特特点,所以,有必要借鉴swales(1990),graetz(1985),bhatia(1993)等前人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国际上对学位论文摘要的研究,包括对机械工程、西医外科学、应用语言学文、社会学的研究,当前对中医药英语摘要的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偏误分析(如段平、顾维萍,2002;戈玲玲,2002;王高生,2005),没有对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研究,也没有在更高层次上对中医药期刊论文摘要的语类特点进行考察。

二、研究方法

(一)理论研究类

(二)实验研究类

在实验室中,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较为严格的变量控制,观察假设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从中探索中医药作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受试往往为实验动物。如观察某经典方对受试的治疗效果。

(三)临床研究类

在临床研究中,或在临床实际运用中,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较为严格的变量控制,观察假设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从中探索中医药作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受试往往为患者。如观察某经典方对受试的治疗效果。

同时,根据swales的cars模式,并借鉴黄婷婷、许明武(2003)的研究方法。我对论文摘要进行四大语步的分类: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判断摘要的文字的语步范围,来自于该文字使用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型。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一)语步及体裁分类

通过对语料进行初步分类。分类结果如下:

如表2所示,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并不完全遵循传统的论文英语摘要写作模式。首先,理论研究类是区别于其他学科领域论文的特有类型。由于中医药研究重视对传统医学知识的集成和积累,因此文献综述、医案研究、名家经验总结是不可或缺的论文体裁,而其他学科领域中,尤其在理工科和西医学术论文中,除期刊论文可以有文献综述的体裁,一般不允许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论文以纯理论研究的形式出现,因而在摘要中也不会出现理论研究的类型。

其次,通过实际分类发现,在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中普遍存在混合研究的情况,即介绍和讨论理论背景后,通过实验室或者临床应用证明理论指导下对受试进行实验,或者对患者进行施治的情况。而期刊论文摘要由于篇幅所限,往往选择省略对理论背景的讨论,使用直接描述实验或者临床应用的写作策略。同时,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也存在省略背景讨论的情况,只对实验过程或者临床作用进行讨论。

最后,可以发现,在类型分布上,硕士学位论文学位摘要的种类数量比较平均,以理论研究稍多;而博士学位论文明显以理论研究加实验室研究的混合研究类较多,可以推断,博士论文在理论深度上要求更高,博士生也更多参与实验室研究工作,故而此类较多。同样,因为大多数博士论文的摘要中会包含理论背景,临床研究类的论文数量较少。期刊论文除不存在混合研究外,在其他三种类型中分布平均。这可能和期刊论文的篇幅有限有关,侧重点往往只在一方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语步分析

1.理论研究语步分析。

通过对理论研究的基本语步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理论研究类并不遵循swales的cars模型,往往只有导言部分(introduction)。另外,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虽然长度不同,均涵盖导言部分的三大语步,即m1:建立研究领域(establishing a territory);m2:建立研究地位(establishing a niche);m3:占据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以硕士学位论文a7每段开头为例:

the virus pneumonia is a commonly significant disease in clinic (m1 s1) .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treats virus pneumonia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xuanchangfeiqi tang on virus pneumonia and its clinical utilization rule of ventilating lung (m3 s1).

在期刊论文全文中有相似语步,以c2为例:

di dang decoction, a classic prescrip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was used to treat stagnated blood syndrome in ancient times (m1 s1).

recently,physicians have found that interior stagnant-heat syndrome is manifested in many kinds of internal damag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so the prescription can treat diseases of different systems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recent clinical reports of didang decoction (m3 s1).

2.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语步分析。

3.混合研究语步分析。

首先,在三种英语论文摘要中,在期刊论文摘要中混合研究数量为零。我认为,并非期刊论文的实验过程和临床应用没有结合理论,而是在语步中理论并没有体现。

同时,博士学位论文英语摘要的语步特点最完整,使用imrd或imrc的语步推进模式,对理论研究部分的描述最全面。以博士论文b9为例,有清晰的元语篇标记(meta-discourse)完成语步转换: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article holds that ...(第二段第一句)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we reproduce the mouse model of ...(第三段第一句)

“本文分为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理论研究方面,运用温病学理论、认识感染性肺炎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重点探讨中医与现代现代医学之感染性肺炎在病因、病理认识上的契合点。”

第四段出现对应的元语篇结构:

“临床研究方面,根据症状表现,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105例感染性肺炎住院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总结临床用药,结果显示,感染性肺炎临床常见证型为痰热壅肺与风热犯肺型;最常用具有宣降肺气以透邪的中药属解表、清热、怯湿、止咳、化痰等类。”

pneumonia is classified under feng-wen,or ke-sou (cough) catego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literature study showed that both conventional and tcm shared similar views on causes and pathology of ,in terms of treatment,tcm has its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currently still being recognized as clinically effective.

最后,我们发现,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类的语步不同的是,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中混合研究的语步更多出现讨论部分,或者讨论和结论并存,更符合swales(1990)的imrd的语步推进模式。主要原因是篇幅容量足够进行讨论,以及论文评审的要求。

四、结论与意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参考文献:

[1]bhatia,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london: longman,1993.

[2]graetz, efl students to extract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rom abstracts[m].in j. m. ulijn and a. k. pugh. reading for professional purposes. leuven: :123-135.

[3]paltridge,b.& starfield,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a handbook for supervisors[m].london: routledge,2007.

[4]swales,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cup. 1990.

[5]thompson, the contexts for writing:interviews within phd supervisors[m].1999. in p. thompson (ed.) issues in eap writ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reading:centre for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

[6]hyland, to students: metadisourse in introductory coursebook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9,18:3-26.

[7]hyland, interactions: metadiscourse in l2 postgraduate writing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4a, 13:133-151.

[8]hyland, interactions in writing[m].london: .

[9]hyland,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 [j].discourse studies, 2005b, 7:173-192.

[10]刘胜莲,魏万德.英文摘要方法语步中体裁结构及语言特点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14):197-200.

[11]段平,顾维萍.医学论文标题与摘要汉译英常见错误分析[j].中国翻译,2002,23,(4):47-55.

[12]葛冬梅,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2005,28,(2):138-146.

[13]戈玲玲.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的语用失误――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一项调查[j].中国科翻译,2002,15,(2):44-46.

[14]黄婷婷,许明武.中外经济类期刊英文摘要语步结构分析[j].外语教育,2003:34-38.

[15]庞继贤,叶宁.语类意识与英语研究论文写作.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34-36.

[16]王高生.论文摘要的撰写及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18,(2):9-12.

[17]徐有志,郭丽辉,徐涛.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j].中国外语,2007,4,(4):47-51.

[18]余莉,梁永刚.英语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j].外语教学,2006,27,(1):34-37.

本文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医药研究生学位论文英语摘要语类研究”成果,编号:09xsk1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精选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三

论文论文摘要: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达到上千家,证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应该看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不分配股利或分配股利以再融资为目的的现象,这被学术界称为“中国股利政策之谜”,股利政策已成为国内外公司财务、金融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

论文论文关键词:现金股利 股票 股利 股利政策

公司税后利润究竟应该分配给股东还是留在公司内部?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把股利分配给股东?应该分配多少股利给股东?股利分配的金额和方式对公司价值和股东财富有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一致的回答,因而,公司股利政策的问题也成为公司财务领域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西方国家对于上市公司股币政策的研究历史较长,最先是和证券估价分析联系在一起,还没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对股利政策的真正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两位财务学家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发表了《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估价》一文,股利政策一时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此后,很多财务学家对此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并形成了传统股利政策理论与现代股利政策理论。前者主要侧重于研究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方面,形成了股利无关论与税差理论;而后者侧重于研究股利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原因,形成了追随者效应理论、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

传统股利政策理论认为,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大喜欢将利润留存给公司。这是因为:对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鸟”,是实在的,而公司留利则是“躲在林中的鸟”,随时都可能飞走。既然现在的留利并不一定转化为未来的股利,那么在投资者看来,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1956年哈佛大学约翰·林纳(john.1inther)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拉开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

1.“一鸟在手”理论。“~鸟在手”理论主要的代表者是戈登。1962年戈登(grordon.m.j)和夏普(elishapiro)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戈登模型。该理论基于投资者偏爱即期收入和即期股利能消除不确定性的特点,认为股票价格变动较大,在投资者眼里股利收益要比留存收益再投资带来的资本利得更为可靠,由于投资者一般为风险厌恶型,宁可现在收到较少的股利,也不愿承担较大的风险等到将来收到更多的股利,故投资者一般偏好现金股利而非资本利得。在这种思想下,该理论认为股利政策与股东财富息息相关,股利支付的提高将会增加股东财富。

2.股利无关论。最著名的mm股利无关论是由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在1961年提出的,因为两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均为m而简称为mm理论。modigliani和miller认为,在一个信息对称的完善资本市场里,在公司投资决策既定的条件下,公司的价值和公司的财务决策是无关的,因此,是否分配现金股利对股东的财富和公司价值没有影响,股利政策与股价无关,公司的股利政策不会影响股票的市价。

3.税收效应理论。法勒(farrar)和塞尔文(sel—wyn,l)通过研究认为,在不存在税收因素的条件下,公司选择何种股利支付方式并不是非常重要。但是,如果现金红利和资本利得可以不同税赋,如现金股利税赋高于资本利得的税赋,那么,在公司及投资者看来,支付现金股利就不再是最优的股利分配政策。由此可见,存在税赋差别的前提下,公司选择不同的股利支付方式,不仅会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也会使公司(及个人投资者)的税收负担出现差异,即使在税率相同的情况下,资本利得只有在实现之时才缴纳资本增值税,相对于现金股利课税而言,仍然具有延迟纳税的好处。

现代股利政策认为,在完善资本市场环境中,股利政策并不重要,每个股东都能无成本地选择公司的股利政策,以适应自己偏好,所以股利不影响公司价值。但是,在现实经济中,由于资本市场存在不对称税负、不对称信息和交易成本三种缺陷,公司的股利政策将对公司的价值产生影响,这时股利政策就显得十分重要。

1.追随者效应理论。追随者效应理论是税差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股东的税收等级不同,导致他们对待股利水平的态度不同。有的税收等级高,而有的税收等级低。公司应据此调整股利政策,使其符合股东的愿望达到均衡。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将吸引一类追随者,由处于低边际税率等级的投资者持有;低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将吸引另一类追随者,由处于高边际税率等级的投资者持有。

2.信号传递理论。股利具有信息内涵的思想萌芽于lintner,由mm最早提出。bhattacharya(1979)建立了第一个股利的信号传递模型。该学派从放松理论的投资者和管理当局拥有相同的信息假定出发,认为当局与企业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管理当局占有更多的有关企业前景方面的内部信息。

3.代理成本理论。jensen和meckling(1976)的代理成本学说为整个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奠定了理论框架和分析基础。jensen和meckling将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下,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委托人)聘用另一人(即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其中包括把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代理人。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由此他们将代理成本定位为委托人发生的监督支出、代理人发生的约束性支出和委托人承担的剩余损失。

4.股利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成长机会理论。信息不对称是指公司管理者与投资者在有关公司信息方面存在时间及数量上的不一致性。股利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公司的管理者比外部投资者占有更多的内部信息,且在时间上也比外部投资者早得多。交易成本理论认为,虽然股东可以创造自制股利或将其所获股利用于再投资,但是在交易中会发生交易成本(如经纪人佣金等)。成长机会理论指的是当公司进入成就期后,通常从某一时刻起开始支付股利,并逐步提高所付股利占净利润的比例。经验证据表明,公司股利政策的模式一般保持不变,当股利政策改变时,股票平均价格会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公司一般保持稳定的股利政策。

我国的股利政策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建立了资本市场,90年代中后期逐步开始股利探索。翻译借鉴西方成熟而完备的股利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的股利研究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一大特色。目前理论和实证研究对股权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对股权结构主要探讨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并已有多项实证结果。对于股利政策的研究偏向于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多项因素的综合分析,较少从股权结构方面展开进行分析。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两者均较少涉及股权结构和配政策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对于经营业绩的研究是针对一个过程的结果,属于事后控制的范畴,而股利政策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选择不利于公司发展的分配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到公司业绩;另一方面,公司业绩反过来又会成为发放股利的一个制约因素,兼具事中和事后控制的作用,可以帮助投资者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

1999年,吕长江和xxx敏采用因子分析法在对可能影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38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构造了8个与现金股利有统计显著性的因子,进一步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因子与股利支付水平之间的关系显示,国有股和法人股控股比例越大,内部人控制度越强,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越低;国有股及法人股比例越低,公司越倾向于将利润留存于未来发展,易采用股票股利代替现金股利的支付政策。

2001年,赵春光、张雯丽、叶龙选取1999年底前上市的210家公司为样本研究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结果也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可能越不分配股票股利。原红旗2001年在对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1994-1997年除金融概念股外的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分年度进行横截面分析,结论表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存在通过现金股利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的行为,而对以股票股利留存于公司内部的资金存在浪费现象。魏刚2001年以389家公司1367个样本观察值为基础,采用legit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和股权结构的关系,发现国家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分配股利的概率越高;相反,国家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越低,上市公司分配股利的概率越低。

从目前相关的文献来看,无论是传统股利理论还是现代股利理论,无论是从税差理论角度、信号效应角度,还是从代理成本理论角度,中外学者都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股利之谜”仍是一个未知的领域。现代公司财务学是在放松了mm定理的假设条件和基于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理论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已经越来越多涉及到利益相关人之间以及股东之间的利益分化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在国外,股利政策的研究通常都以mm理论为研究线索,通过放松其严格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现实世界的股利问题。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财务学者将不对称信息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财务理论,这些理论对现实世界公司的财务决策给予了重新的解释,突破了传统只重视外部可见因素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可分配收益有决定权的个人动机研究,人们开始认识到不对称信息决定了契约的不完美这将导致作为决策主体的个人动机在财务决策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与动机相关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也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国内的研究则主要体现为:应用国外股利理论来解释我国的特殊情况,很少系统地从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环境出发,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利益主体的股利支付动机。因此。在我国,从公司的治理机制出发,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将会是一个新的亮点。

精选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四

该课题选题新颖,紧密结合临床,设计合理,属于本学科研究热点,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论文的内容与题目基本相符,结构完整,格式规范,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语言通顺流畅,内容丰富。文献材料收集丰富详实,基本涵盖了本学科相关的主要文献,并对本学科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归纳作用。数据资料充分,论述过程严谨,思路清晰,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方法选用得当,结果可信。论文撰写严肃认真,推理符合逻辑,结论和建议具有现实意义,是一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硕士生论文。

该论文反映出了作者在本门学科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建议安排答辩。

x同学的学位论文《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数据模型的分析和研究》选题于教育部委托中山大学开展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项目。该论文研究成果对于构建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先导性意义。

本文主要围绕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这个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论文首先对已有的专业设置数据模型进行综述,分析其在功能性、预测性、分析性以及挖掘性方面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实际需求,引入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和olap,构建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总的来说,论文框架清晰,逻辑严谨,行文体现了自己的学术思考及思辨结论,有自己的创见。

本文的写作符合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规范,学术水准较好,体现了两年学习的成果,可进入答辩程序。

论文长于思辨和综合,而短于对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况的考量,比如各用户对于专业设置的需求以及数据挖掘中数据的可采集性及可用性等。建议今后在相关研究中采取更广泛视角。

精选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五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毕业论文的定稿,四年的学士本科生生涯也即将画上句号。回首在浙江财经大学学习、生活的时光,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概,更有道不完的感激。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李连华教授,李老师深厚的理论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的学习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本文从选题、结构设计、初稿修改到最后成稿,都得到了李老师的悉心指导,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他不辞辛劳的工作态度使我受益匪浅。

其次,我要感谢会计学院的所有老师,从诸位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人民教师的传授之辛、授业之勤,这些都将是我今后学习的榜样。各位老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能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

再次,我要感谢会计学院20xx级学术型学士本科生的全体同学,特别是竹丽婧同学,她在我论文写作期间给予了我无私帮助。感谢所有同学在四年的学习生涯中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在我写作遇到瓶颈时给我鼓励,给我无私的帮助,让我有信心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感谢所有在我写作期间帮助我的老师、同学、父母,你们的帮助对我完成论文是不可或缺的。对此,我永远铭记在心!

精选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我是从基层岗位调任机关部门开始写作学术论文的。调入机关的第二年,我结合工作开始学着写稿,在同事们的帮助指导下很快入门,如今已初出“茅庐”,20多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连续多年被多家杂志社评为学术研究报道先进个人。回想20多年来的写作历程,我的感悟概括起来七个关键词:热爱、勇敢、勤劳、钻研、创新、精心和交流。

热爱。即热爱工作和学术研究。俗话讲,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先导。结合工作搞学术研究,首先是热爱工作。“实践出真知”,没有丰富的经验,是写不出有价值的学术文章的,干好工作是出研究成果的前提条件。因此,多年来,我对本职工作总是兢兢业业,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潜心研究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其次是热爱撰稿。写稿要有热情和兴趣,要写出“瘾”来。多年来,我想方设法努力培养自己的“写瘾”,经常自我加压、自订计划、自拟题目撰写学术论文,使自己经常保持一种不写点什么就不舒服的感觉,养成了坚持经常撰稿的良好习惯。

勇敢。即敢于就当前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撰写论文。敢于写稿,同时也是时代发展对我们的需要以及强化精神需要。不同时代涌现不同的革命斗争精神,如冷兵器时代——勇猛无畏、敢打敢拼。火器时代——坚定沉着、机智勇敢。革命战争时代——连续作战、英勇顽强。新时代——精密协作、处突不惊、多谋善断。写稿也如此,需要有一种“丑媳妇不怕见公婆”的勇气。要敢于实践,破除对学术研究的神秘感和心理上的自卑感,这是搞好学术研究的前提。我初学写稿时,心里有“四怕”:一怕“观点不明”;
二怕“文理不通”;
三怕“滞销挤压”;
四怕“人家笑话”。基于这一点,我主动向擅长学术研究的同志学习和请教,由不敢写逐步向“豆腐块”摸索,由小篇幅逐步向较长稿迈进,把写稿的过程当作学习、提高的过程,经过慢慢积累,逐步放大了胆子,增强了信心。

勤劳。即勤于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首先是勤于思考。平时,经常听一些同志说,自己有心写稿,却苦于抓不到问题,总感到没什么好写的。我想,这主要是不善于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缘故。其实,教学、科研、训练、管理和值勤等方面可写的东西很多,只要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不难捕捉到写作素材。善于思考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思考必须贴近实际,切忌凭空想象,闭门造车。20多年来,我把结合工作写稿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工作中经常有意识地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做到干什么、想什么、写什么。在题材选择上,一是从成果中选题材。如我在组织重大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于是就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撰写成学术文章。二是从暴露的问题中选题材。近几年,我们组织了一系列课题演练。演练中,由于许多机关干部缺乏专业常识,不会使用信息系统而暴露出不少问题。演练结束后,我及时撰写了《指挥机关的信息系统训练有待加强》一文被刊用。三是从个人体会中选题材。写个人体会,素材丰富、翔实,写起来得心应手。如2009年第1期《政工导刊》发表的《相互信任---军政主官相处的基点》就是这样成文的。四是从大家议论中选题材。群众议论的问题,不少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抓住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是写问题类学术文章的一个方向。其次是勤积累。“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我总是随身携带着文摘卡片,凡对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有参考价值的所学、所见、所闻、所思,包括头脑中瞬间的“闪光灵感”,都及时存入我的“存储器”。以供写作时“调用”。这样,天长日久,积累多了,就能厚积而薄发,就会形成写作“源泉”,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积累的形式多样,我认为概括起来最常用的有三种:一是标记符号,深化理解;
二是批注评语,写心得体会;
三是剪贴记忆,分类整理。20多年来我剪贴文章12本,近1800余篇。再次是勤总结。干任何工作都要善于总结,写稿也是如此。有总结,有比较,才有发展、飞跃和进步。多年来,我经常拿出自己写的稿子,在成功与失败面前进行总结反思。无论稿件是否刊用,我都要冷静地思索一番:成功的诀窍是什么?失败的症结在哪里?从中找出经验教训,使自己获益匪浅。四是勤动笔。学术写作,特别是想要我发表自己的作品,勤动笔是第一位的,当然在勤动笔的前提下,注意加强与编辑部沟通和对当前写作动态信息的捕捉。特别是部队的作者,一般写的多,与编辑部沟通的少,对编辑部的研究宣传方向不是太了解。在用稿比例低、信息掌握不够的情况下,只有勤写多投才能提高命中率。同时,通过勤动笔还可以使自己养成勤于研究的习惯,逐步提高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

钻研。即刻苦钻研。写作需要下苦工夫、硬工夫和大工夫,图安逸、怕辛苦是搞不了学术研究的。要说写文章,我的起点也不高。刚进机关时,写份总结都感到力不从心,总是一拖再拖,不能按时交稿。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心里确实很难受。正是在这种压力下,我下决心刻苦钻研写作。首先是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多年来,我系统学习了《机关业务》、《现代技术》、《实用词典》等业务书籍,既增强了业务能力,促进了本职工作,又为撰写学术论文储备了必要的业务知识。其次是认真学习写作知识,努力提高文学水平。写稿需要一定的文学基础和写作技巧。因此,我一是自学了《写作教程》、《论文写作》,订阅了《应用写作》、《写作技巧》等杂志,平时注意阅读和搜集各种报刊介绍写作方法和经验的文章。二是拜能者为师。我对身边几位老作者所写的文章,总是先行拜读,并当面讨教写作“门道”。三是向杂志学习。每期《学术》等一到,我都基于浏览一遍,对一些好文章更是反复研读,研究他们的谋篇布局、落笔角度和表达技巧。每当自己的稿子被刊用后,我都要逐字逐句地对照原稿,从中找出自己的差距,同时学到了不少写作技巧。通过刻苦学习和钻研,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创新。创新是文章的生命,惟有创新,才有超前和进步。为了提高刊用率,写稿时我刻意求新,尽量不重复别人写过的东西,少弹别人弹过的老调,给读者以新的启迪和感受。但是,写文章的人和发表的文章这么多,要独倡新论,与别人毫不重复,是不容易做到的。怎么办呢?关键在于“找到自己”。就是说,自己写的文章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新东西,不能老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新东西从哪里来?我认为,一是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注意发现新情况,探讨新问题。2002年底,我针对当时大纲中出现的“合格与不合格”这一规定,撰写了《不合格人员问题研究》一文,受到编辑称赞并刊发。二是要对构思的主题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写出别人写过、但高于别人又对单位有指导价值的文章来。三是要善于集中别人的正确观点,从自己的角度加以发挥,在“求同思维”中升华。四是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错误或不足,加以补充、修正和完善,在拾遗补漏上做文章,在“求异思维”中创新,以达到吸收别人的、形成自己的、超过前人的境界。

精心。即精心修改,成文求精。“文章不厌百回改”。我的体会,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我每写好一篇文章,总是反复琢磨、锤炼和修改,直到自己满意才出手。有的同志认为,稿件经过编辑之手总是要改的,不愿在修改上多下工夫、多花精力,寄希望于编辑“斧正”。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没有好处,还是把“斧子”留给自己好。在修改上,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征求意见法,每次文章初稿写成后,我都要广泛征求领导和周围同志的意见,请他们看看文章是否充实,观点是否正确,表达是否完善,结构是否合理,集众人智慧来提高稿件质量。凡多数同志认为必须修改之处,即使是自己非常喜欢的地方,我也舍得下手,毫不怜惜。二是搁置提高法。一篇文章写好后,不急于发稿,暂时放一放,进行“冷处理”,过段时间再精雕细刻。这样,在搁置过程中,自己也许会产生新的“灵感”,修改时可以使文章更加充实。三是朗读推敲法。在朗读中推敲语句是否顺畅,文意是否通达等。四是重抄斟酌法。通过抄写进一步锤炼语句,以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我所写的文章,从构思、酝酿到成文、发稿大多经过3至5遍的修改。

交流。交流对提高论文刊稿率、捕捉杂志社用稿需求,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我们讲,大事小事多商量,有事没事多联系。多交流多沟通对个人撰写学术论文能提供极大的帮助。院校和机关有一个共同的缺失,都是各自关起门来做学问、搞研究,闭目塞听。交流是一门学问,特别是和编辑同志交流要有的放矢,要注意交流的方式,多体现出你的诚心、谦虚和激情。通过经常交流你肯定有机会捕捉到更多的信息,这对你从事论文写作十分有利。同时交流也是掌握论文巧投一种方法。所谓巧投,就是把写好的学术论文投到“适销对路”的刊物上,以提高“命中率”。做到巧投,一方面要准确掌握学核心专业性刊物有哪些、适合于院校和部队投稿的综合性刊物有哪些,以及各个刊物的通联地址,这样投稿才有了目标;
另一方面要了解各个刊物特点、本年度宣传报道的重点,增强研究和写作的针对性。

最后想说的是,多年来许多作者对刊稿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有关系的论文好登,没关系的论文不好刊。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二十年来探索实践可告知所有作者,事实不是这样的。数据能证明这一点:某杂志是核心期刊双月刊,每期刊登的文章通常在50篇上下。全年6期总共刊登300篇左右;
而每年各期刊编辑部收到的学术论文,少的有三四千篇,多的达七八千篇,来稿与用稿比例为10%上下。在来稿渠道如此之多、用稿比例如此之低的情况下,如果编辑部只从个人关系的角度选稿刊稿,恐怕所有版面都用来照顾关系也不够用。任何一本学术期刊,要赢得读者的信赖,没有高质量的文章支撑是不可能的。如果编辑把眼睛盯在关系稿上,实际等于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因此,一个负责任的期刊编辑部,一个有责任感的编辑,是决不会把自己选稿刊稿的着眼点放在照顾关系稿上的。选用高质量的稿件,是编辑部和责任编辑最基本的工作标准。所以,作者大可不必担心自己与编辑部没有“关系”,论文就用不了。编辑部盼望好的稿件,也是望眼欲穿。只要你的论文质量高,有“关系”没“关系”一样能刊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来,我在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经历了从不敢写到学会写,进而发展到如今能较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这种学术写作与研究能力的提升,当然与领导的培养、同事的帮助和编辑的关心分不开。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学术论文写作是勤人的事业,勤学苦练是提高学术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

推荐访问:学术论文感悟多年写作学术论文20多年,总结了7点感悟!写作学术论文20多年总结了7点感悟!学术论文写作感想

ad("zf");

精选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七

ok3w_ads("s005");

关键词:陕西省古籍存藏单位;古籍保护论文;研究分析

摘 要:文章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和“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陕西省72家古籍存藏单位自2007年至2017年发表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了样本论文的发表时间、发表期刊、著者、发文单位、论文主题和被引频次,分析了陕西省古籍存藏单位的古籍保护学术研究现状,思考了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中图分类号:g2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3-0085-03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实施[1]。2007年8月,陕西省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部指定的古籍普查试点单位之一,开始进行馆藏古籍的普查登记工作。截至2017年,陕西省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已开展十年,各项古籍保护工作成绩斐然,相关学者及工作人员撰写并发表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亦是该项工作的成果之一。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陕西省古籍存藏单位共72家,笔者以此72家单位自2007年至2017年被中国知网收录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陕西省古籍存藏单位的古籍保护学术研究现状,思考了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1 样本统计及结果分析

笔者将72家陕西省古籍存藏单位分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文博及其他”三类,按照各单位名称进行检索,去除重复发表的论文,共检索出20家单位的301篇符合条件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

1.1 论文发表时间

笔者根据统计数据,绘制出样本单位自2007年至2017年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增长趋势图,见图1。笔者研究发现,影响相关论文数量增长趋势的因素主要有发文人数和发文数量两点,如:2012年,焦振廉等9人共发文19篇,占当年发文总量的48.72%,加之其他17名著者的20篇学术论文,达到了十年间发文数量的最高峰。

1.2 论文发表期刊

样本学术论文分布于我国115种期刊和8个重要会议,发文数量在5篇及以上的期刊有16种,合计发文144篇,占样本学术论文总量的47.84%。其中,《当代图书馆》发表了27篇相关学术论文,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详见表1。

1.3 论文著者及合著情况

笔者用“合作度”和“合作率”的计量概念反映合著论文的相关情况(合作度=作者总数/论文总数,合作率=合作论文数/论文总数×100%),合作度和合作率的数值越高,表明学术论文的合作程度越高。表2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7年的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平稳有序,且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在工作中均较为注重合作与交流。

1.4 发文单位

在样本学术论文中,发表数量在5篇及以上的单位共9家,占所有发文单位总数的45%,共发文277篇,约占样本論文总数的92.03%。9家单位中有公共图书馆1家、高校图书馆6家、文博及其他单位2家,其中高校图书馆类的6家单位共发表学术论文106篇,详见表3。

1.5 论文主题分布

笔者将样本论文的主题分为8大类并进行统计,见表4。在样本论文中,古籍开发研究类的论文有156篇,数量最多,占样本论文总数的51.83%,其他类型的学术论文数量较少。笔者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古籍数字化等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古文献知识和信息技术都有较高要求,一般的学者或工作人员较难触及。二是陕西省虽已有23家公共图书馆将合计30,141部馆藏古籍信息出版为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2-3],但在笔者统计时间段内,仅有陕西省图书馆、榆林市星元图书楼、安康市汉滨区图书馆和咸阳图书馆4家单位发表了与古籍保护相关的学术论文。

1.6 论文被引频次

笔者对样本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了统计,被引频次在3次及以上的论文共11篇。其中,《今本〈西游记〉定稿前的创作“冲刺”——论明代中末期民间秘密宗教对“西游故事”的利用和再创作》和《试论中医古籍文献的现实价值》的被引频次最多,均为4次,被引频次为3次的论文共9篇,剩余论文的被引频次多为0次。分析原因后,笔者认为样本论文以古籍开发研究类为主,而古籍文献晦涩难懂,一般的学者较难读懂其内容并加以利用。另外,我国流传下来的古籍卷帙浩繁,且被保存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机构或个人手中,限制了研究者的选择范围。

2 陕西省古籍保护学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2.1 论文年平均发表数量偏低

2007年至2017年,陕西省72家古籍存藏单位发表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总数为301篇,平均每年发表27.36篇,各单位平均每年发表0.38篇。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陕西省拥有古籍约11万部,120万册[2],与庞大的古籍藏量相比,陕西省平均每年发表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数量偏低。

2.2 论文著者较集中

笔者统计发现,相关论文的著者多集中在少数几家单位,研究样本中的72家古籍存藏单位仅有20家发表了有关古籍保护的学术论文,占比不足1/3。在20家发文单位中,发文总量在5篇及以上的单位仅有9家,其发文数占样本论文总量的92.03%。另外,发文数量在5篇及以上的论文著者共14人,合计发文147篇,约占样本论文总量的48.84%,也呈现出集中分布的特点。

3 提高陕西省古籍保护学术研究水平的意见

3.1 给予制度上的支持

人是学术研究的主体,有关机构应制定科学规范的人才管理和科研基金发放政策,为科研活动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各古籍存藏单位也应做好工作人员的引导和激励工作,积极开展深层次的学术研讨等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科研水平。

3.2 鼓励工作人员申报学术研究项目

科学基金制是国家对科学事业的一种管理体制,亦是一种经费下拨方式,即有关部门拨出专门的经费,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择优对科学研究活动给予支持[4]。在本文涉及的72家古籍存藏单位中,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借助学术项目申报的方式,使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参与古籍保护学术论文撰写及发表数量上名列前茅。古籍存藏单位鼓励工作人员进行学术项目申报,既能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又能为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和荣誉,激励和带动更多工作人员投身古籍保护工作,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活动。

3.3 重视科研活动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至今,陕西省各古籍存藏单位完成了多项古籍保护工作,如:整理馆藏古籍,厘清已有的古籍目录;将馆藏古籍信息录入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给每一部古籍编号;按照《图书馆特藏古籍书库基本要求》,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改善古籍书库条件等。撰写学术论文同样是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优秀的古籍保护论文不仅能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还能提升古籍保护工作者的业务工作能力。

4 结语

2007年8月,陕西省图书馆作为全国古籍普查试点单位之一,率先拉开了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新的序幕。2008年10月,经国家文化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在陕西省图书馆正式挂牌成立,负责全省古籍善本保护相关工作,推动了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迄今为止,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加大全省古籍保护学术研究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古籍保护的学科理论体系,将古籍保护学术研究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強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2020-02-20].http:///zhengce/content/2008-03/28/.

[2]《陕西省二十二家公共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委会.陕西省二十二家公共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前言1.

[3]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前言1.

[4]樊国萍,徐澎.图书馆学研究概论[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12.

(编校:冯 耕)

收稿日期:2020-02-27

作者简介:王小芳(1984— ),陕西省图书馆馆员。

相关热词搜索:陕西省学术论文古籍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精选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八

学术论文的精要在于文字的博大精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要注意哪些问题吧。

1、论文中文题目。(二号宋体加粗)

2、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名称,所在省和城市名称,邮编,如多名作者则分行依次排列。(作者:小四号仿宋;单位等:六号宋体)

3、摘要:150~300字,需有简明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结论等,摘要书写中不能出现“本人”、“本文”等第一人称称谓。(五号宋体,摘要两字加粗)

4、关键词:3~8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隔开。(五号宋体,关键词三字加粗)

5、引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内容均为小四宋体,行距1.5倍下同)

6、正文:论文的核心,要求主题新颖,观点明确,有理论高度,有实践基础;论据充分,引文准确,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图表清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精选学术论文范文范例通用(八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wenxueyuedu/wenzhangyuedu/zheliwenzhang/16856336241526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