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阅读 > 口号大全 > 最新天宫三号观后感(大全4篇)

最新天宫三号观后感(大全4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最新天宫三号观后感(大全4篇)

微信扫码分享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观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天宫三号观后感篇一钱学森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动荡之时,他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科技才能强国”,他立志为中国之崛起而发奋读书。他通过聪颖的天资和刻苦的付出,以优异的成就留学美国。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报效祖国的初心,将自己全部的力量都倾注在原子 弹研究上。他夜以继日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工作手稿越积越多,逐渐堆成了一座小山,成为了美国科研机构核心成员。当他收到新中国母亲的召唤,他眼睛里闪烁着报效祖国的光芒,利索的整理好手稿,收拾行李,准备回国。美国人知道钱学森有着非凡的才能,便极力阻扰,大使来到钱学森家中说:“先生,如果你留在美国,我们会支付你一笔酬金。”钱学森挥了挥手,眼睛里放射出坚定的光芒:“中国需要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必须回去!”大使被他的赤胆忠心所震撼,只得恭敬地放行。

回到祖国的怀抱后,钱学森开始不分昼夜地演算,他深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必须万无一失。他将美国的先进技术与自己的大胆想法结合,加以创新。他的笔尖在纸面不停地书写,眼前似乎浮现出曾经中国人被外国人欺侮的画面;他想着中国往年的贫穷,落后,心中在呐喊:“用科技引领中国前进!”

1960年11月5日,中国的第一枚导弹飞向天空;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 子弹在空中开出一朵绚烂的花朵;1970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个卫星在太空遨游。这是中国崛起的象征,这是世界瞩目的辉煌,这是钱学森等爱国人士心血的结晶!

哪里有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我最崇拜的便是那负重的人,那位以身许国,严谨治学,赤胆忠心的“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天宫三号观后感篇二二零二零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天问一号”内的火星车祝融于二零二一年五月十五日成功登录火星乌托邦平原。截至目前,祝融号火星车已行驶超过一千米,共获取约10gb原始数据。

从屈原的《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中华民族就对宇宙有着无限的向往。如今我们正在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古人对太空的疑问。火星车祝融在火星的成功着陆,填补了中国没有火星探测车的空白,这对于中国航天事业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祝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以祝融命名,也有“祝愿美好未来,融汇古今中外”之意。中国第一次向火星发射探测车,仅一次便直接成功,中国航天人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火星车与环绕器分离再进入大气,配平翼展开,开伞着陆器展开,缓速下降成功着陆。这一系列流畅的过程都是中国航天人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奋斗最生动的注脚。从中国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再到如今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和火星车祝融,这都是中国航天人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精神的赓续绵延。

即使有了现在的辉煌,也不要忘记我们曾经的落后。1958年毛泽东便说:“我们也要造人造卫星!”并于1965年正式开始研制,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在1970年4月24号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在这之前,美国苏联都不看好中国,不愿给我国提供任何帮助。这其中的任何零件都是我国航天人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当时的艰苦难以想象,所以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更不能落后!

祖国之美,祖国之好,不仅因山河壮丽而美,也不仅因人之友善而好,还有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自强不息,定有美好未来,定能融汇古今中外,令世界刮目相看!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一定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去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天宫三号观后感篇三回溯历史,漫天星斗寄寓着中国人几千年不绝的向往追求;时至今日,早已一路繁花似锦,郁郁葱葱……

君不见,“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天和驻空”“祝融探火”?君不见,追天揽月,千年梦想,泱泱华夏,今朝梦圆?君不见,“北京明白”,高健蹿红,航天精神,激励向前。一项项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辉映中华民族砥砺风雨的奋斗,鉴照英雄儿女拥有揽月摘星的梦想。中国青年,朝气蓬勃,当续前人九天之魂梦,绘吾辈奋进之青春。

胸怀祖国,勇于攀登,航天精神托举中国人民迈向浩瀚寰宇。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举目回望,郭永怀投身弹道导弹研制,在飞机失事时他用身躯保全了国家重要科研资料;放眼当下,高健自少受航天精神的影响,作为总调度,为“神舟十二号”指路引航……“神五”飞天,“神六”出舱,“嫦娥”取胜,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精神的引领下,矢志报国,迎难而上,跨过急流险难,穿过惊涛骇浪,让深邃星空一次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中国青年将航天精神传承发扬。

天宫三号观后感篇四回想2011年9月29日9时,我坐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天宫一号”的发射。那振奋人心的一刻,是中华民族意义非凡的一刻,我不禁感慨。

“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首个自主研制载人空间试验平台的启动。回望整个中国航天史,自1956年二月钱学森首次提出,“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等一系列卫星飞船相继出现,一幅关于中国航天的宏伟蓝图展现在世界舞台,这是民族伟大复兴的体现,引亿万深爱祖国的同胞自豪!

航天梦自然是中国梦,如果说宇宙飞船是一艘渡轮,那么航天员则是掌舵人。由此可见,培养优秀的宇航员是多么重要。

刘旺是“天宫一号”的其中一位对接人员。关于他,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他出生在一户普通农家,尽管生活水平不高,但成绩仍然优异。在他读高一那年,收看了老山英雄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报告,从中让他深刻地感悟到祖国的神圣与更加坚定爱国的信仰。

此因,他的内心渐渐积淀下自己的向往——做一名优秀的航天人,可是这并非易事。在此后多年,从飞行员一步步靠近这个梦想。终于在一次失重测试中胜出,取得了稀少的名额,并在以后的训练中,连续通过严格考核。从此,刘旺的航天梦正式开启了。经过多少次失败和磨砺,不屑一顾地捍卫心中的信仰。在自己的航天领域获得多项荣誉,不亏于“时代楷模”这个称号。他能够得到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就是对祖国热忱与爱吗?无数航天人的爱国信仰成就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航天梦,中国梦。中国梦的促动力是强大的,它会让人的意志变得坚不可摧。

这样的爱国信仰会让中国在未来的时间里,建造宇宙国际空间站。甚至可以在任何一颗星球中行走,如履平地。期待这一天的来临。

在这个时代,每个中国同胞都拥有一份自己的爱国情怀。我们都应该像航天员一样,挑起时代重任,背负理想,砥砺前行,争当未来的主人,为中国梦增光添彩。

最新天宫三号观后感(大全4篇)相关文章:

2021最新天宫课堂观后感(精选8篇)

最新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500精选

最新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

最新天宫课堂的观后感100字优秀3篇

最新天宫课堂的观后感400字左右(五篇)

最新天宫三号观后感(大全4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新天宫三号观后感(大全4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wenxueyuedu/kouhaodaquan/1686637491191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