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演讲稿 > 经典演讲 > 历史名人故事简短

历史名人故事简短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历史名人故事简短

微信扫码分享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名人故事简短一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学习历史能够让人了解世界的发展变化,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尤为重要。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晋朝历史名人,希望能够帮到你!

晋朝历史名人篇一:山水诗鼻祖谢灵运

古代诗歌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既有边塞诗、田园诗,也有怀古诗、山水诗等,这些诗篇各有各的美,接下来我们就来品品山水诗的美。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其它方面的例子还很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是执简驭繁、化难为易的范例。远水不可视之以目,却能表达得如此气势壮阔。为雨幕所笼罩的山色朦朦胧胧,无法分辨,诗人用“有无中”三字予以示现,精当无比,显示出非凡的观察、体验和表达的功力。”

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把登高的“怡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有想象中北山隐者张五的怡悦之情,还有阔远的视野以及闪烁于其间的种种景物。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表现在一个“远”字上,用远景烘托远意。“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

晋朝历史名人篇二:贾后乱政

《晋书》云“妒忌多权诈”“妃性酷虐,尝手杀数人”究竟是谁被称“酷虐”呢?此人便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晋朝历史上著名的贾后乱政便是出自她之手。

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外戚杨骏托孤辅政,出汝南王镇守许昌。野心勃勃的皇后贾南风干政。当时杨骏执政,与贾后对立,杨骏为了巩固自身势力,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使宗室诸王与某些大臣不满。291年贾后藉由楚王司马玮除去杨骏及其势力,任命汝南王亮与卫瓘掌政。不久贾后利用楚王玮与汝南王亮不合去除汝南王亮及卫瓘,再以伪诏杀楚王玮,任命张华、裴頠及贾模等人掌政。

至此贾后夺权成功。所幸张华等人同心协力,尽忠职守,政局得以稳固。此时关中羌氐叛,294年匈奴郝散叛,不久平定。296年其弟郝度元以齐万年为首,联合西北马兰羌、卢水胡叛变。299年齐万年之乱平定。江统和郭钦都曾建议将胡族强制迁离,他所著《徙戎论》提出更完整的主张,晋室施行了优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代替过去的强制迁徙,但是没有对有野心的分裂贵族采取迁徙和防范措施。

由于太子司马遹非贾后亲生,贾后意图废除。320xx年太子被贾后污篾谋反,被废。赵王司马伦采孙秀计,挑拨贾后杀掉太子。而后赵王伦联合齐王司马冏以替太子报仇为由发兵去除贾后及其党羽,赵王司马伦在诛杀贾后党羽和张华等人后自领相国位,独揽大权,不久即以金屑酒毒杀贾南风,贾南风死时只有四十五岁。

晋朝历史名人篇三:晋惠帝司马衷

晋惠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傻子皇帝”。他的智力本来就有缺陷,却做了皇帝。即位之后,他便沦为野心勃勃的皇后贾南风操持国政的工具。“八王之乱”爆发之后,他更是成为诸王抢夺的傀儡,备受欺凌。他的一生无疑是悲剧性的,也将西晋历史带入了悲剧性的一章。

千古着名“傻”皇帝

中国古代帝王中称得上“开明圣君”的屈指可数,大部分君王平庸无为,此外还有残暴的、懦弱的、贪图美色的、痴迷炼丹的、工于诗词书画的、善做木匠手工的……在这些帝王中,有一位天生智商低下的“傻皇帝”,他就是西晋的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字正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在位十七年。司马衷天生智力低下,根本无法胜任一国之君的位置。他在位的十七年中,刚刚建立的国家迅速衰落,贾后干政,朝政混乱,各诸侯王并起争权,爆发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不堪国事的晋惠帝在动乱中被当做傀儡一般反复挟持利用,甚至还一度被废。最终,他在“八王之乱”平定之年突然死亡(一说是被毒杀),结束了荒唐难堪的一生。

十年之后,西晋就被趁乱而来的匈奴人攻灭。从此,中国北方进入了长达三百年的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代。

对于司马衷这个名字,人们可能不是很熟悉,但他的两个着名笑话却是家喻户晓。一次惠帝在华林园游玩,听到园中池塘内蛙声响成一片,他凑上前去,傻兮兮地向身旁的随从们问道:“这些呱呱乱叫的东西,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还有一次,时值天下大乱,百姓闹饥荒,饿殍遍地,朝中大臣向晋惠帝奏报此事,谁知晋惠帝竟问道:“他们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满朝文武听后错愕无言。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又哪里来的肉粥呢?晋惠帝愚笨的程度由此便可想而知了。

传位“傻太子”之谜

一位智力如此低下的人,怎么能让他去做皇帝呢?这就要从司马衷的父亲——晋朝开国之君晋武帝司马炎说起了。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经过了爷爷和父亲两代人的积淀和准备,司马炎终于在公元265年逼曹魏皇帝退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晋朝建立后,于公元280年灭了东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又一次统一了中国。社会初定之后,司马炎开始怠于理政,沉溺于女色之中。据记载,司马炎的后宫有万人的规模,而他的儿子就有二十六位之多。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轨早夭,次子司马衷是杨皇后的儿子,当时杨皇后又正得宠信,所以司马衷被立为太子可谓名正言顺。

司马炎不是不知道太子在智商方面的缺陷,他也曾多次表达过对太子继位的忧虑,甚至产生过另立太子的想法。然而由于皇后的阻挠和佞臣的谄媚,司马炎一直犹豫不决。一次,他决定考一考这位愚笨的太子,就找来一些国家公文,送到东宫让太子决断。以太子的智商,当然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这时,精明的太子妃贾南风灵机一动,想出让别人代太子作答的主意,并让代笔的人多引经据典,以显得太子有学识。一旁的给事官张泓连忙劝阻道:“太子没有学识,这是陛下早就知道的(你引经据典反倒会露馅儿),如今应当就事论事作答,不可引书。”贾南风一听有理,就让张泓写了一份粗浅的答案,让太子誊抄一遍,交给了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看后非常高兴,对朝臣们说:“谁说太子愚钝,你们看,他平时不怎么念书,处理政事不是一样四平八稳?”司马炎也从此安下心来。

其实,武帝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承认太子愚钝,是因为他不想把皇位拱手让给自己的弟弟司马攸。

司马攸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亲弟弟,为人温和公允,礼贤下士,深受父亲司马昭的宠爱,几次想立他为太子。但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影响深远,有所谓“立长不立贤”的说法,司马攸不是长子,名分上说不过去,因此司马昭最后还是立司马炎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晋武帝。到了武帝晚年,朝廷内外都想让武帝将皇位传给弟弟司马攸。

当年为了与弟弟争夺皇位,武帝承受了无尽的忧惶和惊吓,现在当然不肯将帝位白白送给这个平生潜在的最大对手,宁愿将江山托付给自己有些痴呆的儿子。

历史名人故事简短二

历史名人故事作文

8岁的她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都落到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妈妈安慰她:跑到最后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是:只追你前一名同学。

小女孩点了点头。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每次只追前一名,到了学期末,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了中游水平,而且慢慢喜欢上了体育课。

9岁时,她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应用到学习中。

2001年,这个只追前一名的女孩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

她的名字叫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只追前一名”,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引领她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只追前一名”的理念不像其他的大道理那样难懂,它简单易行,很容易激起自信心和斗志,目标虽小但是具体。在实现这个目标时,会心无杂念,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当你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赏识,就会逐步走向大的成功,也许就会做出一番大的事业来。


s("content_relate");

【历史名人故事作文】相关文章:

1.历史名人故事作文

2.历史名人故事作文

3.历史名人故事作文

4.历史名人故事作文

5.历史名人故事作文

6.爱因斯坦历史名人故事作文

7.历史名人故事

8.历史名人故事

历史名人故事简短三

古代名人励志爱国故事 历史优秀故事

从古至今,爱国精神一直是人们所传诵的,古代有很多名人的爱国精神深深触动着我们,流传千古。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古代名人励志爱国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就在这时,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保卫国家。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

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她为了国家,不惧危难挺身而出,出兵救国的精神让人抚掌称叹,她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更是女子楷模。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谭公临刑之前抒发的绝唱。意谓是我生为变法而生,死为变法而死,一生一死是一副忠肝义胆,像昆仑那样高耸,谭公生如昆仑,死如昆仑。“谭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在上古时期的周朝,统治者把全国分成许多小国,由他们的子弟和功臣去治理,叫诸侯国。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办法对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是起过作用的。但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诸侯国独自为政,不听中央的命令,相互之间又不断打仗争夺,使全国陷入分裂和动乱的状态。这就是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时期。到战国后期,人民都希望把全国统一起来。

公元前220xx年,秦国国君赢政经过20xx年征战,消灭了其他6国,建立了秦朝。他就是秦始皇。怎样进行管理呢?有的大臣提出,还应该像周朝那样分封诸侯。一个叫李斯的大臣坚决反对,说应该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统一管理,才不致于造成混乱和分裂。秦始皇支持李斯的意见,说:“过去战争不断,百姓受苦,就是因为全国分裂、各自为政、不尊天子造成的。如果我再分封,不是等于给自己树立敌人吗?想要安宁就难了。”

于是,秦始皇决定把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郡县官员由中央任命。他又下令制定统一的法令,使用全国一致的文字、车辆,开通首都到各地的驿道,做到畅行无阻;对长度、重量、容量也做了统一的标准。他还亲自到各地巡视,宣传统一的意义和功德。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全国统一的办法,后来被历代统治者所继承。在中华大一统的事业中,秦始皇是有伟大功绩的。

历史名人故事简短四

孟尝君,战国时期的一位大政治家,也是闻名于世的“战国四公子”(即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和孟尝君)之一。孟尝君年仅五岁的时候,有一个以语启父的故事,至今为人们传诵。

孟尝君,小时名田文。他的父亲名叫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弟弟,在齐国当了十一年的宰相。齐湣王继位后,把薛地分给了田婴,故史称他为薛公。薛公妻妾成群,有儿女四十多个。本文的主人翁田文,就是田婴的一个小妾生的。

由于田文是五月五日生的,所以田文一出生,田婴就命令他的母亲将其扔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人们迷信,认为五月五日这天生的孩子,长大后会跟门一样高,男会克父,女会克母。田文的母亲心地善良,她怎么舍得把自己的亲骨肉扔掉呢?但夫命难违,于是,田文的母亲便瞒着田婴,将田文偷偷地养在另一个宅院里。

田文生性聪慧,一岁会说话,两岁会认字,三岁读诗文,到五岁的时候,便能谈古论今了,很讨母亲喜欢。

事情发生在田文刚满五周岁的这一天。田婴外出未回,母亲决定给田文过一个生日,让平时侍奉田文的侍女们一块参加,热闹一番。田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兴,一会儿作文,一会儿赋诗,大展风采。田文那一张带有稚气的小脸,一副认真得像大人的样子,不时逗得母亲和侍女们捧腹大笑。谁料正当笑声满屋的时候,外出的薛公回来了,一步踏进宫中。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得田文的母亲和众侍女目瞪口呆,室内顿时鸦雀无声。田文的母亲见事情再也隐瞒不住,只好如实相告,并叫田文上前认父。

田婴一听,立即火冒三丈,怒斥田文的母亲说:“我当时命你将其扔掉,谁让你私自把他养大的!”

田文的母亲吓得浑身发抖,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倒是小田文镇静自若,首先不慌不忙地给父亲叩了个头,然后问道:“听说父亲因为我是五月五日生的,才要把我扔掉。但五月五日生的为什么不好,儿子想向父亲讨教其中的道理。”

田婴气呼呼地说:“五月五日生的儿女,将来长得会像门一样高,男会克父,女会克母!”

田文听了继续问父亲:“我想再向父亲请教,一个人的命运究竟是由上天支配呢,还是受门支配?”

田婴听了,无言以对。田文见父亲回答不出,接着说:“父亲如果以为人的命运受天支配,那就听天由命就是了,您又何必发愁?人的命运如果受门支配,等儿子长成,再把门加高一些就是了。可是,谁又能长得像门一样高呢?”

田婴听了,觉得年仅五岁的儿子讲的很有道理,态度有些缓和地说:“不要再说了,既然你已经活下来,就顺其自然吧!”

但田文却未就此罢休,他决心彻底解决父亲的思想疙瘩,所以又接着问父亲:“我再向父亲请教个问题,儿子的儿子是什么辈数?”

田婴说:“刚才看你很聪明,怎么这会儿又如此蠢了?儿子的儿子是孙子,谁还不知道!”

田文并不惊慌,又问:“那么孙子的孙子呢?”

田婴有些不耐烦了:“叫玄孙!”

田文接着问:“那么玄孙的玄孙呢?”

田婴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你问这些有什么用?”

田文见父亲被问住了,乘机对父亲说:“您在齐国当宰相,历经三位国君。这些年来,齐国的疆域并没有扩大多少,但您的财富却与日俱增;再想一下,您虽然有了这么多的财富,但您的幕僚中却连一个贤才也没有。使我更不明白的是,您后宅的人穿着绫罗绸缎,可一般才士,却连粗服也穿不上;您后宅的侍妾米饭肉菜吃不完,剩下扔掉;可一般才士,却连糯糠也吃不饱。现在,您还在念念不忘地聚集财富,大概是留给您刚才所说的孙子、玄孙和一些连您也叫不出辈数的后代吧?但您却忘掉了一个大问题,这就是国家的政事却一天比一天变坏了!”

田婴听完了田文的论述,心中很感动,也十分高兴。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个只有五岁的儿子,对问题看得那么远,想得这么深,真是“将门出将,相门出相”。这个有幸没被自己扔掉的孩子,将来必定是个有用之才。

后来,田文长到十几岁,田婴便让他主持家务,接待宾客。田文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希望,不仅把家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且处处礼贤下士,很多有才之士都愿意和他结交,田文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田婴死后,田文继承父位,做了薛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

历史名人故事简短五

鲁班生于公元前五0七年。他一家世世代代都是手工工匠。鲁班本人则是一个手艺高强的工艺巧匠,杰出的创造发明家。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和传说很多。至今,在民间还广泛地流传着他发明创造的故事。

今天,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锯、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传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出来的。

就拿锯的发明来说吧。有一次,国王命令鲁班在十五天内伐出三百根梁柱,用来修一座大宫殿。于是,鲁班带着徒弟们上山了。他们起早贪黑,挥起斧头,一连砍了十天,一个个累得精疲力尽,结果只砍了一百来棵大树。

这时,砖瓦石料都已备齐,国王选定动工的黄道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动工时木料准备不齐,是要处死刑的。怎么办呢?晚上,鲁班躺在床上翻来复去地睡不着。他爬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走去。抬头望望,启明星向他眨着眼睛,天快亮了。

突然,鲁班觉得手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抬手一看,长满老茧的手划出一道口子,渗出了血珠。他仔细地在周围观察,原来是丝茅草划的。鲁班很惊奇,他摘了一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

他用毛竹做了一条竹片,上面刻了很多象丝茅草叶和蝗虫板开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出了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片上的锯齿不是纯了,就是断了。这时,鲁班想起了铁。他跑下山去,请铁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带锯齿的铁条,用它去拉树,真是快极了!

这铁条,就是锯的祖先。有了它,鲁班和徒弟们只用了十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梁柱。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班门弄斧”这句话,就是说谁要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由此可见,鲁班用斧之纯熟。

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鲁班做木匠活时,常常遇到直角。虽然他手头有画直角的矩,可用起来挺费事。鲁班经过改进,做成一把“l ”形的木尺,量起直角来,可方便了!后来,人们都把它叫鲁班尺。 由于鲁班对木工工具的改进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所以,两千多年来,木匠们都尊敬地称他是祖师。

鲁班一年到头,四处奔波,给别人干活。 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来休息。旁边,有一家人正准备做饭,可是没有面粉了。他们拿来一些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捣麦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了很少一点。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又把麦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当时,人们都是用的这种办法。鲁班决心改革它,为人们解决困难。 又一天,“鲁班来到另一个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捣麦子。老太太年岁大了,举不起石杵了。她扶着石杵,在石臼里研着麦粒。鲁班走过去一看,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鲁班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回到家里,鲁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来两块石料。他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个圆盘,他还安上了木把。邻居们都很奇怪,鲁班做的是什么呢?大家都围过来看。只见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还装了个轴。他在圆盘中间放上麦粒,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高兴极了,鲁班真是为人们立了一大功啊「 这就是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农村曾经广泛使用过的石磨。

鲁班不仅是能为人民制造各种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一个杰出的机械发明家。

鲁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休。那时,每个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墙。守城的将士们关上城门,站在城墙上守卫着。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过是弓箭、长矛之类,很难将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围了多日,干着急攻不下来。

鲁国国王命令鲁班制造攻城的器械。鲁班想来想去,想起了自己己盖房子时用过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顶,造一个长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墙了吗?如果在梯子上还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吗?于是,鲁班造出了”云梯“。这种”云梯“,能在乎地上架起来,够上高高的城墙,上面还可以站人射箭。现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从这个云梯发展演变而来的。

据古书记载,鲁班还造过一辆”木马车“。那是他的母亲死了,为了送葬造的。鲁班在车上安了机关,有木人驾御。送葬那天,一路上围了很多人,看着这辆自动行走的木马车,一个个赞叹不已。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历史名人故事简短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yanjianggao/jingdianyanjiang/16855056301470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