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 廷巴特尔事迹学习心得(优秀8篇)

廷巴特尔事迹学习心得(优秀8篇)

天涯浪子 点赞 分享
廷巴特尔事迹学习心得(优秀8篇)

微信扫码分享

廷·巴特尔同志他是新中国开国少将廷懋之子,几十年钻研摸索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牧民,金笔头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8篇《廷巴特尔事迹学习心得》,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廷巴特尔先进事迹有感心得 篇一

榜样是人们为人做事的一种楷模和规范。这是很值的效法和学习的。良好的榜样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小面积的播种获得大面积的丰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榜样之所以能成为别人学习的对象就在于它给出了在某一方面。某一行业的行为准则。也就是告诉人们你沿着他说经历过的道路脚踏实地的干下去也就等于你找到了一条通向天堂之门的钥匙。但榜样首先要避开排除一些先天性的因素。譬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看到这些故事让人匪议所思。

但我们扪心自问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这样的例子嘛。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样的故事也不是古人信口胡诹肆意杜撰出来的!无风不起浪。即然存在了我们就要正面的去面对。用到现在就是告诉人们找到个人坐标。做适合自己做的事情。盲目。盲从所得的效果终究都是零。

榜样不是一个实实在在引领你怎么做的步骤,而是指导你用什么样的状态以什么样的精神去付诸努力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当然根据自己的情况完全和别人做同一件的事情。如学习榜样。你再怎么做无疑还是效仿别人孜孜不倦。刻苦专研的学习态度。而在当今一些大腕。泰斗级人物面前好多学习的就是人文交际等等的了。可能从事的职业和别人大相径庭。但终极目标是相同的。对于榜样只能取其一部分。留其一部分才能为我所用。

为我服务。有取有舍才是正常的。断不可一概而论。全盘肯定亦或全盘否定。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势强必弱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实际上给自己找个适合自己的定位是很有必要的!

廷巴特尔先进事迹有感心得 篇二

廷巴特尔,蒙古族,1955年6月生,1976年11月入党,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原书记。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扎根牧区近50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改革先锋”等称号。

6月29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身着一袭蓝色蒙古族长袍的,正是被称为“草原之子”的廷·巴特尔。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原书记,廷·巴特尔扎根牧区,在近50年的时间里,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廷·巴特尔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名牧民”,无论获得多少荣誉,这一点都不会改变,“这是我的职业荣耀”。

从19岁起,廷·巴特尔就扎根在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那里是一片总面积达四百三十多平方公里的草原,地处有着“黄色野马”之称的浑善达克沙地西北部。

上世纪80年代,针对萨如拉图雅嘎查过牧、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日益严重的问题,廷·巴特尔提出“围封轮牧”。

1986年,廷·巴特尔卖掉自家的60只羊,圈起300多亩草场休养生息。第二年,300多亩草场打了九马车草,相当于其他牧民1000亩草场的打草量。牧民们亲眼看到了“围封轮牧”的好处,纷纷进行封育和划区轮牧。

1993年,廷·巴特尔当选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他针对当地的生态问题,提出了“蹄腿理论”,倡导牧民少养羊、多养牛,并引进西门塔尔优质乳肉兼用牛与本地牛杂交,培育高产优质母牛。嘎查党支部扶持的20多户贫困牧民现在已全部脱贫。

近50年的时间,廷·巴特尔扎根牧区,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探索出既保护草原生态、又让牧民增收的路子,把生态“从白色变回绿色”。同时,也将萨如拉图雅这个“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

廷巴特尔事迹学习心得 篇三

1988年,从浙大化工系毕业的陈薇,还是一个鹅蛋脸、长发披肩,笑容稍显腼腆的少女。

1991年,清华硕士毕业后,陈薇签约了深圳一家生物公司,即将过上高薪白领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帮导师取一份抗体,走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

那里尖端的研究课题和先进的科研设备震撼了她,也吸引了她。

电影《碧海蓝天》中有句台词:“人经常会感受到内心的召唤,如果不去回应它,人就始终不能平静下来,如果去回应它,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很多心爱的人和物。”

一边是锦绣般的前程,一边是内心强烈的召唤。

在经过衡量后,她最终放弃了大公司的职位,她做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参军!投身于国防大业。

同年4月,她被特招入伍。

“清华人到部队去等于是埋没了自己,入伍就意味着落伍。”

时光拨回到1991年,那时的大学生还很稀缺,更不用说清华的硕士了。

大家都劝她别犯傻,但她却“一意孤行”,前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

她也确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两年后她和师弟在一次学术会上碰面后,她发现师弟的收入竟然是自己的上百倍。

而且,科研工作如同航海探索,如果能发现新大陆当然有极大的成就感,但更多时候是枯燥乏味的航程。

点击播放 GIF 2.1M薪酬低,前途未卜,辛酸孤苦,但她却内心坚定,毫不动摇,做好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准备。

她先是花4年时间成为了微生物学的博士研究生,3年后又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让人望洋兴叹!

从此她开始崭露头角,先是入选了军事医学的A类人才库。后来又晋升为研究员,享受首批军队特殊人才津贴。

廷巴特尔先进事迹有感心得2023 篇四

听到张小娟牺牲的消息后,甘肃省税务局驻镇原县三岔镇的8名驻村干部举行仪式,集体默哀致敬。“风华正茂的年纪就突然走了,令人惋惜,她的事迹令人敬佩。”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驻镇原县三岔镇周家庄村工作队总队长成富军表示,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将以张小娟为榜样,学习她敬业奉献的人格和品格,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为实现全省脱贫攻坚目标奉献力量!

“张小娟誓言要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怀着深情把生命和热血奉献给扶贫事业,她是绽放在陇原大地上最美的格桑花。”张小娟的先进事迹让省商务厅驻靖远县永新乡永新村干部朱燕深受感动,她说,张小娟用实际行动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名和张小娟同龄的驻村干部,要像张小娟那样勇于担当、崇尚实干,以不怕吃苦、追求卓越的作风履职尽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兰州海关派驻康乐县莲麓镇扎那山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赵政说,张小娟是甘肃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优秀代表,她上学时品学兼优,毕业后回乡奉献家乡。她心系群众、为民务实,跋山涉水、走村入户,摸情况、提建议、解难题、抓落实,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推动扶贫举措落地见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和担当。她舍小家顾大家,无暇关心和照顾家人,一心扑在工作上,直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张小娟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生动感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兰州海关驻村工作队将以张小娟等脱贫攻坚一线先进人物为标杆,勇于拼搏、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履职尽责、扎实工作,为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张小娟是我们一线扶贫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她的事迹感人至深,她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礼县马河乡孟泉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队队长刘小平说,为了脱贫攻坚任务,张小娟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无数个日日夜夜奔走在乡镇村组、田间地头,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和事迹,将成为每一位扶贫干部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

廷巴特尔先进事迹有感心得 篇五

廷·巴特尔,男,蒙古族,1955年6月出生,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原党支部书记,历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从“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 他扎根牧区40载,是带领牧民脱贫致富的“最美奋斗者”

廷·巴特尔同志是开国少将廷懋之子。1974年,年仅19岁的廷·巴特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机会,来到偏远闭塞、生活艰苦的萨如拉图雅嘎查下乡插队,一干就是47年。他靠着不服输、不认输的韧劲和扎根草原、建设边疆的志向,凭着“心里装着百姓,让牧民过上好日子”信念,扎根牧区,艰苦奋斗,谱写了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壮美诗篇。

廷·巴特尔刚插队到嘎查时,嘎查牧民生活困难,牧民人均收入不足40元,当时牧民没有砖瓦房,土房也很少见,牧民住在蒙古包里,睡觉就盖一件皮袄,看到这些,廷·巴特尔心里不是滋味。1993年廷·巴特尔担任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后,心里就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改变这个状况。他挨家挨户募捐基础母羊,筹集数百只母畜建起集体“流动扶贫羊群”,每100只羊为一个“流动扶贫羊群”,承包给贫困户饲养,每年羊毛收入和80%的成活羊羔归贫困户所有,20%的成活羊羔归嘎查集体,这项措施产生了明显的扶贫成效,获得了锡林郭勒盟“科技发明奖”。为了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廷·巴特尔让牧民给贫困户打分,对好吃懒做、劳动表现不好、家庭不和睦、不爱护草场、不参加义务劳动的扣分,对积极主动、吃苦耐劳的加分,按得分高低排序决定先帮扶谁后帮扶谁,通过奖勤罚懒的办法,先后有24户贫困户实现由输血式脱贫转变为造血式脱贫。

1997年,草场承包到户,作为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廷·巴特尔,把最好的草场留给了牧民,把全嘎查退化最严重的、谁也不想要的草场留给了自己,总计5926亩的草场大部分被白沙地覆盖,牧草稀疏,大风一起,白沙泛滥。为了提高牲畜生产效益,同时防止自家草场进一步恶化,他率先在自家牧场推行“围栏轮牧”,在当年生态最差的草场上养出了最肥壮的牲畜,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明显改善了草原生态。在他的引导下,围栏轮牧、科学放牧、持续发展成为嘎查牧民的共识,得到普遍推广。

为了实现稳定脱贫,他积极开拓集约化产业发展路径,组织嘎查“两委”、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发展奶制品、风干肉加工、生态鱼塘等特色产业和 “牧民之家”旅游产业,嘎查牧民人均收入由当初的40元达到2018年的1.88万元,翻了几百倍,牧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廷巴特尔先进事迹有感心得2023 篇六

张贵斌老人出生于1925年。1948年,张贵斌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入伍,在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他勇敢作战7天6夜,用血肉之躯守住阵地。之后,又随部队转战半个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1954年转业回家后,收起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和军功章,在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付出,不计较个人得失。张贵斌老人的事迹经各大媒体刊载和微信微博转发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鞍山市委、市政府以及我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秦喆一到达老人家里看到张贵斌老人穿着整齐的军装在门口等候立即快步上前,拉住老人的手亲切地向老人问好。在张贵斌家中,秦喆详细询问老人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并赠送慰问金,嘱咐老人要保重身体,有困难就找政府,政府一定尽全力为其解决。在交谈中,秦喆对老人70年来深藏功与名,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的崇高品格深感钦佩。他表示,张贵斌老人的事迹是全省退役军人的光荣与骄傲,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正在准备组织深入开展向老人学习活动,希望能够将老人的先进事迹传播到广大退役军人中去,积极营造学习典型、尊崇英雄的浓厚氛围,激励全省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努力开创拥军优抚工作新局面中去,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辽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廷巴特尔事迹学习心得 篇七

5月10日上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团走进中坪镇,全镇干部职工90余人参加了此次宣讲活动,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龙增刚先进事迹的热潮。

宣讲团首先介绍了龙增刚同志在26年的工作生涯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精彩的人生,以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和清正廉洁的光辉形象忠实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

五位宣讲团成员,分别以《用生命兑现入党誓词用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情洒红色故土难舍组工情怀》、《贵州大山里腾飞的巨龙》、《长辈式的领导》为题作的报告,他们饱含深情的讲述,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把一个在场的人都深深打动。

最后,中坪镇党委书记肖福勇指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向龙增刚同志学习。全镇广大干部职工要把龙增刚同志作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面镜子,深入学习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心甘情愿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爱岗敬业,对党忠诚对待事业和工作的实干精神;学习他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甘于奉献,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廷巴特尔事迹学习心得 篇八

5月5日至6日,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宣讲团成员先后来到建中镇和珠藏镇进行宣讲,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龙增刚先进事迹的热潮。

在建中镇和珠藏镇,5位宣讲团成员结合亲身经历,分别以《用生命兑现入党誓词 用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情洒红色故土 难舍组工情怀》、《贵州大山里腾飞的巨龙》、《长辈式的领导》为题作的报告,他们从不同角度、饱含深情的讲述,使每场报告会都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深深打动着现场听众,报告会取得良好效果。

据介绍,龙增刚同志在26年的工作生涯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理想信念、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扎根基层、心系百姓,忠诚履职、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精彩的人生,以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和清正廉洁的光辉形象忠实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同时也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在以后的工作中坚定信念,牢记宗旨、为民奉献,为努力开创x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廷巴特尔事迹学习心得》,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廷巴特尔事迹学习心得(优秀8篇)相关文章:

廷巴特尔事迹学习心得(优秀8篇)

廷巴特尔先进事迹有感心得2023【通用10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廷巴特尔事迹学习心得(优秀8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