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 关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写(七篇)

关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写(七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关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写(七篇)

微信扫码分享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写一

ok3w_ads("s005");

古时运动身体的方法有《五禽图》。因其有体无用,故其法不传。要之,不外使人效其动作,仿其性能,运动身体,使血脉流通,藉以焕发精神而已。今内家拳即其遗意也。夫身体愈运动愈坚强,无人不知。然有因激烈运动反致受伤者,推究其故,不外气不足而努气努力所致耳。今人恒言气力,不知有力无气,只是死力,极其能负重而矣。于精神何有哉。欲求精神焕发,气力合一,体健而不劳神者,舍习拳术无由也。

拳术创自达摩。本属静坐并行之功。首重气,力次之。所谓养气者,纯刚是也。气充而运之以神,神之所照,无不如志。其练法简易,于动中求静,用后天之形,补先天之气。以手足动作,调节呼吸。虚心实腹,气归丹田。有一分气,用一分力。不努力,故不伤气。诚中形外,则精神健旺。盖气馁则志败,气盈则力盛。子舆氏所谓:“持其志,毋暴其气,胥是道也,迨真气弥满。”所养既充,而后注意于神。以气行为,则力不可测;
以神行气,则境臻于化。儒者之言曰:“大而化之之钥圣,圣而不可知谓之神。”《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可知神为莫大之功用。然非易筋抟气以后,不能臻此境也。拳术无论何派,能致力不懈,未有不成过人之才者,古今之人无异也,即理无异也。若谓神勇属昔人所独具,是自豪也。吾人处身社会,南北不定,风气各异,每有迁地而苦不适者,果能练习拳术,持之以恒,从未必即跻神勇之域。而内部精力充沛,自足以抵抗外界侵袭之气,病夫之饥,庶可免矣。

内家拳可分为形意、太极、八卦三派。均系动中求静,强身固气之学。能使吾人之精神,藉拳法顺逆伸缩、阴阳变化之姿势,于无思无意之中得以修养也。其法简易,既无折腰曲腿之困苦,复无标奇立异之姿势,无论男女老幼,皆可习之。懦者可使之强,刚者可使之柔,即或身体极弱或有劳伤疾病者,因其不尚血气,不努力,纯任自然,故亦可从事,有百利而无一害。久之,气质中和,胸宽腹实,气固神完,祛病延年,可操左券。初练时似感不易,迨稍入门径,知其总枢,即不难自习。其枢在腰,力起足跟(即呼吸以踵之意),形于四肢。心静意专,一气贯穿。形以意运,不断不滞,气如车轮,动作不散乱。总要在圆中求方法,所谓得其环中,则应变无穷也。

一、太极拳:又名十三势,即掤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是也。

二、形意拳:劈崩钻炮横“五行”是也;
龙虎猴马鼍鹦鹞燕蛇(鸟台)鹰熊“十二形”是也。

三、八卦拳,又名遍身八卦连环掌。即风轮掌、背身掌、狮子掌、抱掌、反身掌、卧掌、平托掌、顺势掌是也。

形意拳概说

合国拳技,原属知行并进之学。若知其原理又能身体力行之,则身心两方,必可收获巨大效益。

惟吾国拳技范围广大,派别众多,设欲兼收并蓄,则人生之体力、寿命有限,殊不可能。以予之经验而论,初学者惟择其不背生理,不悖人情,应用变化,纯任自然者而习之,即不难收效也。人体组织至为复杂,内有五脏,外具四肢百骸,抑具秉赋不同,体质各异,虽呼吸以长命,食物以养生,尽人皆然,但六欲所侵,七情所感,致弱生病之由,则尽人而异。古人因体会顺逆、阴阳之理,创制形意拳学,教人练习,以为保健祛病之方,诚人世之福音也。

形意拳学,以“方”为体,以“圆”为用,以“三体式”为基础,以“五行拳”属拳纲,以“二形拳”为进退、起落变化,分易骨、易筋、洗髓三步工夫练习。不仅练式简单,不背生理,不悖人情,且其应用变化,神妙莫测。其拳在内为意,在外属形。有往体,有来体,一伸一屈,莫不于顺中用逆。理其气机,助长毂化,虽不运气而气自充于全身,虽不用力而力自达于四肢百骸。故循环周转,动静咸宜,追气功深,得中和之正轨,则形于外者自然从容中道。旧谱云:“养灵根而心静者修道也。又与静生养心者,息息相通也。”

形意拳有三步练法,即明劲,暗劲,化劲是也;
有三种功效,即易骨,易筋,洗髓是也。初练明劲(即易骨),当求平心稳齐,舒展活泼,勿尚拙力,勿使怒气,勿逾规矩,以增荤饰,勿趁私意,以求悦目。次练暗劲(即易筋),当崇尚内意,开拓心思,循其方法,虚心默会,务期内外相合,上下一致,以尽体用贯一之能事。不可私心背理,出乎规矩,流成俗功。很练化劲(即洗髓),专以神意运用,刚柔悉化,所谓纯熟之极,归于平淡。而举向之博涉,泛骛者一约之于朴实简易之中,故似淡而意愈周,似浅而变化愈妙。吾国拳技之能纯遵自然,其养无害者,惟形意拳庶几当之。

八卦拳浅说

八卦拳,又名游身八卦连环掌。其象取于数理,立体于八卦。又以先天之气在肾属气之体,以复天之气在脾属气之用。效天地日月之循环,周流靡间,以达诸筋骨脉络耳目形骸,而臻于强健灵敏之境。故静为体,动为用,体用一源,动静一气,以极简单之形式,达极深奥之道理。其法虽有阳刚阴柔之变及伸缩、旋转之法,不出《易》数方圆二图之理。其式始于太极,终于八卦。中分“两仪”“四象”“五行”。奇正相生,无不俱备。斯拳之作用,在化后天不自然之力,以补先天不充足之气。远取诸物,效其性能而为吾用。近取诸身,藉有形之身,周流靡间,而焕发其精神。论其练法与形意、太极等方式虽若不同,而功用则一。

今就其练法言之,学者须先明“三害”,次习“九要”(详见孙禄堂公著《八卦拳学》)。左右旋转,一奇一偶。腰为主宰,手变从爻,足变从勾股三角。换式须上下一致,圆融无碍。走步须气脉通连,隔行不断。进退须不接不离,应之以中。其拳圆中寓方,内藏十八罗汉拳、七十二截腿、七十二暗脚以及点穴剑术,互属其用。正卦含“四德”“八能”“四情”。变卦有形变、意变之别。形变易,意变难,若不动而变,不属形式所拘而变,行之以神,尤属上乘。旋转行步须平稳,若静水浮物,只见物行,不见水流。变换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极变化之能事,有莫测其由之慨。

总之,虽一式之微,莫不有柔巧闪展腾挪之妙,俱在学者善自体会,实地修持耳。

学习内家拳须知

今之学拳术者,每好高骛远,辄以炼气凝神,勿须拘泥于形式,理论固高深矣。然不切合于初学何!夫拳术,无论少林、武当,欲舍形式之外,实无致力之途。且拳术贵在顺中用逆,导气下沉,动中求静,神不外散,则自然气聚神凝。其形式纯正者,呼吸即调,形态乖谬者,则呼吸亦如其形态而散乱矣。余闻之先严云:“拳术练气凝神须向姿势平正中求之。形正则气和,形偏则气亦偏。”又云:“增其荤者,减其骨;
饰其外者,丧其中。”此言初学宜注重姿势而不尚奇特,概可知也。学习拳术,门派之见,实属万不可有。然选择拳术,首

戒标奇立异。设二三其志,尤易趋入歧途。但既经选择之后,尤宜继循正轨。所谓探骊,贵得其窍。矢志前修,持之以恒,不特真诠可获,且其成功可待也。练习拳术,必须心静。心静则意专,意专则举手进退,左右往来,前后进退,上下伸缩,无不如意。意之所至,即力之所至。尤须知拳术姿势,变换在腿。内外一气,含蓄在胸。两肩松开,气自下沉。力起于脚跟,则主宰在腰腹,而运用则在两肩。往来伸缩,如前面有物阻挡,前进后退,有不丢不顶之意。初练时务要认定一种,勿贪多,勿嫌少。须知拳虽一派,而式不同,法出一源,而用殊异,故学一式须时加练习。勿专求重,重则滞;
勿专求轻,轻则浮。尤不可专求一部之气、一部之力,务求全身平均发展。盖拳术顺者,自然有力。内外和者,自然气聚神凝。得其中正者,身体自然沉重。神意静逸者,身体自然轻灵。故切不可专术一事。久之,身体自然强健,自然可以祛病延年矣。今请与初学诸君约嗣后学习,请照各则循序渐进。虽不能皆成名家,亦以可免误入歧途矣。

一、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源出一流,而式用不同。初学者亦各择其性之相近,认定一种加以练习。

二、三种拳术既经择定一种之被,学会一式即须勤加自习,切勿贪多嫌少。要知各式有各式之妙,学者宜细细领悟。

三、到场练习,幸各自动将所学会者温习。须知多练一道,即身体上多获益一次。幸勿俟催促后,始再练习。

四、练习拳术,学有先后。初学者应自起点学起,切不可强与先习者比拟。

五、温习拳术如有不明了,即当随时质问,以免食而不化之讥,而于休息时,尤其应观察他人练习,藉以仿摹、领悟之效。

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学形意拳,万不可因式简而贪多求快,不求甚解。应按部就班,打好基础,循序渐进的提高,一式学不好,不学第二式。否则姿势长期不正确,势将事倍功半,身体机能也难得到改善。三体式、五行拳虽形式简单,如果不加重视,而过急欲学套路,学花样,希图以多而胜,实际工夫很难长进。

二、应有毅力,持之以恒

不择场地,只要平坦、通风的一块地即可。每天有计划地练习,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也难收到锻炼的好处。坚持才能改善素质,提高技术水平。

三、因人制宜,适当安排

有人认为,形意拳猛烈,运动量大,只有年轻时才能从事学习。其实不然。古时有名的拳家很多是从中年以后,如李洛能37岁始学,李镜斋63岁练至70余岁学成。女同志同样可以学。但要因人制宜,适当安排。拳势稍缓,少打明劲,然后再增内容,提高强度。

四、协调和顺,呼吸自然

不可憋气,只要身法伸缩、步法进退、手法起落等方面作到协调和顺即可。外顺则内合。动作符合要领,身体安排合度,才能呼吸畅行无阻。

(责任编辑乔汉)

相关热词搜索:拳法内家孙存周谈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关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写二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各行各业都有精英。这些精英都有共同的特点:严谨和一丝不苟。就像相声大师侯宝林,他对待艺术的这种细心认真的态度,使他无愧“大师”称号。

一个人要想进步,要想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世界中占有优势,就必须具备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因为这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成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前途。

一代文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可以说是治学严谨的典范。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他从未因自己特殊的身份而在教学方面有所懈怠,他总是潜心研究各个领域的学问,《牛棚杂记》是他比较得意的作品,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修改了多少次,纠正了多少回,大到整句整篇,小到一词一句。《古文观止》这部书季羡林也曾经批注了无数遍,为了力求完美,每次都会比上一次认真细致。

我们对大师充满了无限的敬仰,但他们超越于我们的往往就是他们追求精致的境界,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我们在钦敬赞美之余,需要做的应该是见贤思齐,使其高贵品质为我所用,这才更有现实意义。

令人倍感痛心的是,在当今这个浮躁且急功近利的时代,钻研精神,谨慎态度似乎不再是社会的主流,而哗众取宠,捞取名利,备受青睐。科学领域的论文抄袭、欺骗已经完全背离了科学发展的精神,科学被嘲弄,技术被玩耍。时下愈演愈烈的肥皂剧风潮已成为对艺术的无情亵渎。

我们唯有采取大师们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来洗涤我们内心世界的污垢,才能使这个社会真正得以进步,社会真正得以和谐。“嫦娥”何以飞天?“神舟”何以漫游?太空行走何以完美?北京奥运何以完美?这是我们无数具有追求卓越、严谨负责、一丝不苟态度的科学家、艺术家、普通工作者通力协作的结果。

在历史的发展的浪潮中,一个人要想名垂青史,一个民族要想求得生存,一个国家要想发展,不需要在启程的航船上带着太多行李,只需一颗严谨的心,一种敬畏的态度,成功必定在不远处“等着我”。

关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写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进行演讲,与其它教师相比,相差甚远,此时的心情既高兴又惭愧。因为,坦白地说:在我那颇为贫乏的词库里,我实在

找不到更为确切的词语来概括我今天的演讲,于是,我把它取名为“感恩做人,敬业做事”。

我作为一名拥有近三十载教龄的“教书匠”,说到感恩,必会首先想到感谢年迈的老母亲对我的惦念。感谢妻子的理解和关怀,感谢我自己的付出。感谢伴随我成长的每一位老师。感谢老师们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学校给予的机会,感谢领导的信任。正是因为他们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正是因为他们的团结,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正是因为他们的精明强干,勤奋有为,让我有了一股向上的冲劲! 宗教是最崇尚感恩的。他们感谢天神,感谢主。当然,我感谢的,远比他们要多很多。因为感谢着这些,我今天便站在这里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永不言败。因此我要感恩做人!

说到困难,在座的同仁们那个没有?我的妻子上班。早出晚归,我的饮食全靠吃小铺,换洗的衣服都要等妻子晚上回来洗,地里的农活还要料理,家务我还要做。人情搭理还要面对。这是其次,使我最担心最发愁的是女儿面临高考。我成了多面手。面对这些,我首先想到的是工作,是学生。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努力, 仔细想想,在我们周围,有些时候我们会抱怨工资太低,物价上涨太快,可是工资还

是不动;有时候我们会抱怨班里的孩子成绩太差,学困生太多;甚至会抱怨工作压力太大,整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可是,无休止的抱怨中并没有让我们的状况改变多少。反而还增加了我们的心里负担,让自己

的心情郁闷,整天出于低谷的工作状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和激情。有人抱怨玫瑰有刺,可反过来想一想,荆棘中有玫瑰本来就是一种奇迹,多美丽的花!我们应该感恩才对。学会感恩,用感恩的眼光看待世界,你会发现处处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感谢这次展示自我的机会,为了感恩做人,敬业做事,我又是怎样做的呢?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一)今年我以五十岁了,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继续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工作,说实在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五十岁的老师与十四岁的儿童,多大的差距呀!无论是从性格,兴趣爱好等与孩子们都相差甚远,孩子们活泼好动,爱好广泛,而我由于身体多病家务缠身,工作起来总感身心疲惫,思维迟钝,学生私下议论老师得了老年痴呆了吧!可是面对这些天真无邪、奋发向上的学生,面对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大量投入,面对绩效工资的实行,边远农村小学的岗位补贴,面对领导的信任、家长的信任和期待,怎能不感恩呢?我怎能懈怠呢!因此,我每天总是七点前到校,查看学生们做卫生情况,打开办公室,之后坐在教室等待学生们的到来,查看作业,做好课前的准备。而且真正做到“三勤”,勤看勤说勤指导,维护课间秩序,杜绝耍闹和抄袭作业等。中午饭后还有时骑上车子在庄里转上一圈,看看有没有早到的学生,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下午放

学后亲自下楼查看有没有在学校和周边滞逗留的学生。总是最后一个离校,为学生们的安全而尽心尽力。

(二)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工作。教师的工作是无止境的、细致全面的。我除了较好地完成备课、处理作业、规范学生行为管理好学生之外,还圆满地完成了鼓号队训练,教研组组长等工作。另外我们办公室的老师大多是女同志,学校没有安排人送水,为了解决饮水问题,大多是我扛到三楼的。虽然没有报酬,没有领导安排,但为了感恩我还是做了。因为我懂得只有善于感恩和懂得感恩的人,将会拥有快乐,并会制造快乐。会用坦荡的心境对待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三)各位领导、老师,只有干好本职的教师才算称职的教师 所以我的信条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我班现有四十名学生其中22名是男生,个头、体重大多都超过了我。有些事情比我还明白,有了自己的主见。有的时候真的很难驾驭他们。为了做好班务管理,我一改粗暴的管理办法 ,建立起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如:刘玉洁、郭建华、董泽奇等都是我的得力助手。卫生的检查、作业的检查、黑板报的办理、各项活动的开展,个别学生的学习、纪律的监督和管理,都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对待个别顽皮生,找他们谈心,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和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网,共同转变学习态度。如赵宇博、刘帅转变就很大。现在他们能老实地坐在教室看书写作业了,课下耍闹、课上扰乱秩序的现象减少了。

经过一番艰苦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强有力的凝聚力,高尚的集体荣誉感。现在,在我校开展的十星级班集体评比中月月能拿到十颗星。这学期在学校开展的长跑、唱红歌班级对抗赛中均获得优胜奖。这都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结果。教学质量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名列前茅。再一次证明只有敬业做事,才能让我们有一种珍惜和敬重的心情对待自己的职业,让我们心甘情愿的为之付出和奉献。古人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感恩的人更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要。 由于我的影响和教育,每位学生也学会了感恩做人。例如:我班学生刘莹莹双休日在家玩耍时不慎崴了脚,不能正常上学,家长急、老师急、学生急,为了不落下功课家长每天用川野车送到学校。刘玉杰等同学就轮流搀扶上下楼,就连平时爱耍闹得赵宇博也主动的帮助刘莹莹。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唱响了一曲爱的赞歌。刘莹莹及家长感激万分。感恩学校、老师教育出这么多好学生。学校以此为内容把孩子们的活动照片以感恩的心为主题展示在楼道里,以激励他人。还有帮助杨晓迪补习功课等事例举不胜举。在班内形成了温馨的“感恩”氛围。

老师们,感恩是一份信仰,是一种坚守。感恩的心容易感动,感动的心充满感激,感激的心充满快乐。当我们懂得感恩,或许就会明白付出是我们能含蓄而热烈的表达方式。让我们一起用感恩的心传递感动。一同感恩生活,让我们的生命灿烂多彩,让我们的生活五光十色。

感恩做人, 敬业做事,奋力追求,永无止境,我坚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位同仁的支持下,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的事业定能更上一层楼。

谢谢大家。

关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写四

ok3w_ads("s005");

徐蓉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张充和先生七十岁时用隶书写下此联。

真羡慕字写得好的人,若是我能够像先生写得这般好,大约不会只是在早晨时自己安静临贴,做些孤独的功课,而是肯定会想着晒给朋友们看一看。有一点自以为的好处,就想着要让别人知道,大体上,我还是属于这样的人。承认这一点,是有一些惭愧的。

据说,张充和先生教学生写字,有时候就用清水来写,她根本不在乎字的显示、留存与否。就好像她写文章,也是随写随丢,没有想過要收集起来编成一本册子。

许多人都想着自己的生命能够留下一点痕迹才好,这样的想法也挺有意义。不过,如果能够像张先生这样,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做的时候无比认真投入,做完之后却又放下执念,并不希翼永久的保存。那样的一种境界,大约还是要算高出一层的吧。

就好像是朋友之间的相处,她说的是“十分冷淡存知己”。我想以前的我大约不会理解,也不会同意,对知己都是十分的冷淡,那对什么人才可以亲热呢?我们难道永远也不能心存恋慕,只能固守自己的蜗牛壳,永远做一只孤独的蜗牛?

以前的我,若是对一个人有了解的兴趣,就会搜集关于他的一切信息。若是一位歌手,我会找来他所有的歌听一听;若是一位作家,我会搜寻来他所有的作品读一读;若是一位导演或演员,我会追着看完他执导或演出的所有影片。

我还会找来他们的生平资料研究。总之,所有的一切我都很想了解,简直像侦探一般,不愿漏掉一点蛛丝蚂迹。

若有合适距离(距离很重要,只有存在一定的距离才能够自由交流),我甚至会冒险告诉他有我这么一个人,有的想法和他几乎差不多,也几乎能够理解他的想法。

人和人,可能失之于过分疏远,也有可能失之于过分粘腻,大多还是失之于过分亲近。一个人一生的功课,不过是要做成一个较好的自己。所有与他人的交集,只能是与自己相互映照,略助于将自己填充完整。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知己之间,没有比平淡的状态更为自然的了。一个人若与另一个人心灵相通,他们的交往定会是平淡自然的。因为互相理解,所以不用说什么都会互相明白;因为互相信任,所以不用互相剖解;因为见与不见都一样,所以根本无所谓牵挂。

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几乎也就是冷淡的境界。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如果有所经历,该知道此言不虚。《红楼梦》中,黛玉、宝玉固为知己,求近之心却往往造成求远之势,总是心证意证的想要证实,最终才知道,无可云证,方是信任。

如果有一个人,无论我懂与不懂,他都会平淡接受,将我作为朋友,或者才更算知己。我向往一个人这样对我,我对以为是知己的人,亦当是如此,无论懂与不懂,全然平淡接受。

相关热词搜索:冷淡知己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关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写五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爱同行》。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 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永远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永远以坦诚.热情待人……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不小心摔倒时,你是否希望能有一双温暖的手扶你一把;当你遇到一个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你是否希望能有一个人耐心指导一下;当你迷路时,你是否渴望有人能帮你指点道路;当又累又渴回到家时,你是否希望看到一杯热茶和一张可爱的笑脸呢?同学们,其实只要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献出一点点关爱,就是在以行动学习雷锋精神。

雷锋,这个熟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

20xx年的那场震惊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5.12地震,是多么的惨不忍睹呀!是他们,伸出他们那充满着爱的援助之手,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

5月12号是护士节,然而地震给这个本来应该温暖的节日带来了颤抖,白衣天使们恪尽职守,抢救伤员,是在用危难面前的救死扶伤来捍卫自己的职业操守。

危急时刻,都会有子弟兵迎难而上,“官兵徒步前行”牵动人心,这一份急切中,又有着多少的温情和期待。子弟兵一线抗灾,让我们看到他们正坚忍不拔的前行,看到他们正与死神之间进行着不屈的较量。。

当房屋倒塌时,当孩子被压在倒塌的教学楼下,乡亲们自发投入了救援,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复杂动机,其实在那种如此般急迫的时候,他们想的可能只有两个字“救人”!

也许,我献的血就能救一个人”,中国那句老话“患难见真情”似乎总能应验并能深切的让人感到温暖和隽永,新闻联播中那一张张青春和无私的面孔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

爱,它传遍了整个汶川,它让遇难的人们重获新生。这些在遇难中给予别人温暖的“雷锋”们,是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呀!

学习雷锋要时时刻刻学,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比如:为学校、为社区的卫生、文明做一点自己的贡献,看到校园里、走廊上、马路旁的地上有别人乱丢的垃圾,及时捡起来丢到垃圾桶;看到同学在走廊上追跑打闹及时制止;有同学病了,关切地问候一句,扶他上下楼梯,帮他补习功课;看到教室的灯没关,水池的水龙头还在滴水,随手关掉,为学校节约水电;看到师长主动问好;课堂上注意纪律,作业按时完成;回到家里,为辛苦了一天的爸爸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小家务,拖拖地,洗洗碗……为需要帮助的人们付出一点一滴实际行动,这就是学雷锋。

是的,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再也不要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再也不要忍受饥饿了,再也不要像雷锋那样经历那么多苦难了。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任何时候,他还应该是我们的榜样,何时候我们都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理解他、尊敬他。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我们永远也不能缺乏雷锋身上那种对他人和世界的关怀与爱。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手连手,心连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献给需要爱的人们一份爱吧,争做一名品德高尚的“小雷锋”,与爱同行,与爱共存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关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写六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上《存零用钱》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数学三年上《存零用钱》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结合“存零用钱买书”的具体生活情境,探索没有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通过交流活动,让全体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3.经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能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掌握。

2.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教学过程

1.填空。

(1)5.9元= 元 角= 角

(2)3.3元= 元 角= 角

2.列竖式计算。

25+11 46-48 124-23 103+28

1.教学例题。

(1)出示题目。

(2)说说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一共花了多少元?

(3)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列式:3.2元+11.5元= 元

(4)探索算理和算法。

1)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元?

2)让学生各自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第一种: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3.2元=32角

11.5元=115角

32角+115角=147角

147角=14.7元

第二种:用竖式计算。

第三种:用小数计算。

3)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过程,分析、判断解答的是否正确。分享多种正确算法的成果。

4)讨论:

三种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小数做竖式加法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单位的数对齐。不对齐就不能直接相加。

(5)让学生比较哪一种算法比较简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直接用小数来计算并掌握这种算法和算理。

2.拓展知识。

(1)提出问题: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

(2)判断解决问题的模式。写出算式:11.5元-3.2元= 元

(3)列竖式计算。

(4)说一说: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小数点也要对齐)

3.课堂小结:

强调小数点要对齐。

课本第6页的`“试一试”的第2、3题。

2题:独立完成,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3题:鼓励学生对两个单位的`小数用心算进行加减。

1.课内作业。

(课本第7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第1题: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再鼓励学生进行心算,直接写出结果。

第2题:这也是一道简单的小数相加减计算题,可以用竖式计算,也可以鼓励他们用心算,直接计算出结果。

2.小黑板作业。

1.列竖式计算。

2.5+54.4 45.8-4.6 53.7+1.2 12.4-11.3

1.46+0.53 8.47-2.25 35.6+43.3 46.7-5.4

2.菊花一束的单价是1.50元

满天星一束的单价是2.40元

(1)各买一束,一共要多少元?

(2)买一束满天星比买一束菊花贵多少元?

(3)买2束满天星要多少元?

存零用钱

列式:3.2元+11.5元= 元

第一种: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3.2元=32角

11.5元=115角

32角+115角=147角

147角=14.7元

第二种:用竖式计算。

第三种:用小数计算。

这节课我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因为相同单位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s("content_relate");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上《存零用钱》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精选6篇)12-23

北师大版九上《贾芸谋差》教学设计及反思02-17

北师大版数学《线的认识》教学反思03-3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04-07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07-13

北师大版《学步》教学反思04-0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倒数说课稿04-07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函数说课稿04-07

北师大版数学幂函数说课稿04-07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二单元复习要点内容09-07

关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写七

以前看到一个教育的寓言:跳蚤能跳多高。讲述科学家用一个实验说明了没有限制跳蚤能跳到让人意想不到的高度。引用这个寓言来阐述教育上的一个道理。似乎给学生压抑的便是教师的教和为检测教学效果的考试。如果没有了这两样的限制,学生也会像那跳蚤般能跳到让老师惊讶的高度。但是实际情况怎样呢?

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应当是教学生学的意思,在教学合一中能够达到教学相长。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截然分开的。学生习惯了有东西压制着,你忽然拿去了压制他们的东西,比如说让他们自学一篇课文或者自学其它的课目,学生所表现出来很茫然,一节课上无事可做,养在笼中的鸟儿放回归到森林里去了,因为长期的驯化已不能适应自然界的风雨!

今天中午课上,我让学生阅读余秋雨的《道士塔》,给出了写作的提示:谁是罪人?是学者还是强盗?敦煌文化重现辉煌?

这样的三个话题基本上涵盖了作者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思考,在第一教时笔者对这篇课文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这节课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把他们的文稿收上来一一看了一下,却让我大失所望,他们对课文内容浮浅的理解,只是简答题一般的结构方式,干瘪而无味的语言,更有草草的书写,所有这一切都让我感觉这节课尝试的失败。

我真的想不通一个读了十几年书的人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却是那么的无能。其实阅读材料并不深奥,课文的内容也易于理解,可是学了十几年的书,字写不好,句子读不通,思想内容理解起来也是似是而非,表达更是词不达意,每次考过之后,还津津有味地争论卷面上的分数,但是平时语文的素养如此的溃乏,真的有一种对语文无可奈何之感。

回想起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似乎也没有值得借鉴的东西,以前教过我的教师的课都已随时间而灰飞烟灭了,研究那些优质课教师的课堂结构,师生活动的课堂实录收获也只是了了,谈不上什么启发和收获。学校里许多课题的研究,我参与过几个课题的研究,似乎课题的炮制也略微知道了这些课题研究的情况,每一项实验似乎都有一种美好的结局,而所有的结局其实都是在纸上谈兵,是研究者一种善良的推测。我因此也怀疑那些写在书刊杂志上的所谓经验。

我似乎很相信,学生只有读,只有写,才能写好语文,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学生除了语文课本,参考书之外,读其它的书则会被班主任没收,教学生写,学生所有的活动都在教室里,这里面每时每刻都在教师的监控之下,教师不在,学生干部就充当了教师的耳目,每一次课外活动都被学生认为是奢侈的事儿,都是班主任开恩的赏赐。现在我也能明白,我们为什么写作文的时候一提笔常常笔落深沉,记下烦恼郁闷的事能够滔滔不绝,那是因为压抑在心里的委曲太多了,这里有竞争的急功近利,有背负家庭的希望的不堪之重,还有肩负着教师的名誉的分数,唯独失去了思考,我们的学习但底是为什么,对于目标的迷失,使我们的学习失去了冲动,失去了青春的激情的学习使得我们青春黯然无光。常常在一些庸俗的书里憧憬着一些无聊的虚幻的明天。

教了十几年的书,面对现在的学生我忽然不知怎么教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关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写(七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xindetihui/xuexixinde/1685490105146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