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观后感合辑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观后感合辑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观后感合辑

微信扫码分享

【#心得体会# 导语】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于2019年4月30日10时30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是金笔头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观后感合辑,供大家的品读。

  【篇一】

  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是一种精神,表现出对我们民族炽热的爱,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表现着的责任和使命。

  今天,我们这一代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有幸站立在世纪和千年交汇点上。我们是幸运者。面对新世纪,我们责任重大。我们回顾发扬“五四”精神,认真思索着,自己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记得,最初开始认识“五四”是从小学的历史课开始的。那时,老师讲到“五四”运动,向我们讲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种种欺凌,讲述青年们为祖国不惜献身的种种壮举。当时,我们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但有如一丝曙光照亮蒙昧的荒原,我们幼小的心田中已播下了爱国的种子。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我们成为风华正茂的青年,我们更加深刻地懂得了五四的传统和精神。想想那些曾经与我们差不多大的五四青年吧!他们稚嫩的肩上早已承当起一份救亡图存的重任,而今天建设祖国的重任将别无选择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我们是否应该为祖国的更加繁荣昌盛而奉献我们的一切?

  是啊,我们不小了,我们不能永远停在父母宽大的羽翼下避风躲雨。今年的五月四日,我们将参加成人宣誓仪式。那意味着我们将要同父辈们一起,共同撑起一片蓝天。

  长辈们常说我们这一代人是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少些紧迫感,也少些责任感。的确,与他们相比,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安逸。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身上的努力,减轻肩上的责任。

  人们每每谈到我们苏北老区总是感慨万分。苏北大地,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我们盐阜地区也曾在中国革命留下过光辉的一页。戎马倥偬的年代,这一方热土,曾经为中国的革命付出了多么昂贵的代价。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凭着苏北人的勤劳和智慧,使自己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这一切,我们心中总是充满自豪。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里与祖国的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这里个别地方的贫困还有待于进一步治理。这里的整体经济还有待进一步的腾飞。我们,作为苏北青年,首先应该感觉到的是什么??责任,感到的应该是责任。“生我是这片土地,养我是这片土地。”我们爱着脚下的这片热土。我们就要承担起建设家乡,繁荣家乡的责任。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与我的父亲同龄人。他就是全国闻名的身残志坚的农村科技铁人姜德明。他立足农田,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小麦、棉花如何在家乡的土地上能够有更高的总产量。当他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时,癌症又一次地向他袭来。他没有倒下,拄着拐杖依然风里雨里地留在田头,走访在农户家中。不懈的努力,他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得到了推广,种植技术得到了普及,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双手欢迎这样的农技员。把他誉为“农技铁人”。他是我们老区青年的好榜样。去年,他在我市青年成人宣誓仪式上谆谆告诫我们,为老区经济的腾飞,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立足本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记住了这位铁人的话,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我们盐阜老区的青年们都会努力的。

  是的,责任放在我们每个青年的肩上,放眼新世纪,振兴中华,建设家乡,我们是不会退缩的。

  【篇二】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由于“新国家观”的灌注,五四运动承继并超越了传统的家国情怀,成为首次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各阶层在民族大义的旗帜下达成了空前的团结,这使得五四运动最终实现了既定目标,而五四勇士们也在救亡壮举中获得了精神激励和自我圆满。

  那个年代,青年们智性勃发,血脉贲张,为济世救民,不惜舍身取义,慷慨赴难,“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五四青年演绎了最“燃爆”的青春,展现了最热血的担当!

  秉承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道德感和神圣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籍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人民一起奋斗,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才是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也才是我们对五四运动100周年的纪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小我”同“大国”本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100年前如此,当今亦如此。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新时代的青年们,请回答1919的前辈们!

  【篇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晃眼间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了100年,如今我搭乘时光隧道见到你们,我虽然仍是那个《沁园春.长沙》里慷慨激昂的革命进步青年,但更像是一位垂垂老矣的长者,诉说我的过往,见证你们的未来。

  回溯我的过往,那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与当时大多数青年知识分子一样,我怀揣着让国家崛起的信念,夜以继日地学习着。但《巴黎和约》的签订犹如当头一棒,打在每个学生的心上,这被压迫的暗无天日的世界又添加了一笔沉重的色彩,仿佛我们的希望就此被扑灭,仿佛无论我们做出多大努力与贡献,都不会被认同。这巨大的委屈与愤怒被压抑,再被压抑,最终在1919年5月4日爆发,数百万学生工人罢课罢工,要求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我仍忘不了那天壮观令人热泪盈眶的景象,我们挥洒着青春所特有的疯狂与热血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民族抗争着,让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火燃得旺些更旺些,那是我们铭记的辉煌的时代。

  放眼现代,我惊喜地感受到中国这无可阻挡的飞跃。国际地位的提升、科技的发达、生活质量如此之高是我以前不敢想象的,更重要的是这和平优越的学习条件令我瞠目。

  而此刻我看到台下的你们个个健康壮实,眼中充满着期待与向往,风华正茂,不禁让我怀念起我读书时的模样,我就在想大家心中是否也饱含着拳拳爱国之情,是否也拥有着为国做贡献的梦呢?

  这是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在我们坐拥令人羡慕的物质条件,各方都极力支持着我们前进,但坏却坏在我们梦寐以求的安逸,马克.吐温曾说过“安逸是令人麻木的毒药”,而我们也对古代诗文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了解甚深,可见我们不能坐享安逸,更要居安思危,为中国梦的筑构增砖添瓦。

  未来等着我们的是更大的挑战,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与精神支持,值此风华正茂时,更要发挥出青春特有的热血与激情,为国家作出贡献,这样我们过往的努力才不会白费,我们的中国才未来可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观后感合辑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