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000字优秀4篇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000字优秀4篇

狂想曲 点赞 分享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000字优秀4篇

微信扫码分享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金笔头网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000字》,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400字 篇一

伟大的英雄从来不会被岁月遗忘,他们所散发出来的光辉就如同那在黑夜中照亮天空的星辰,那样光彩照人分,那样亘古恒久,被后世以不断地用诗歌散文,用语言的魅力与艺术一代又一代地赞颂歌咏下去。就如同罗曼罗兰写《名人传》是为了使在帝国主义驱使下利欲熏心、鬼迷心窍的欧洲人民重新呼吸到"英雄的气息",感受他们如同山岳一般魁伟高尚的伟大人格,以及他们所取得的令人高山仰止的杰出成就。《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同样也是这样一部歌颂英雄的历史作品,一个杰出的剧作家,哪怕是古罗马最富盛名的文学大师,也要穷尽毕生精力才能塑造出一部荡气回肠、恢宏壮阔的伟大悲剧,然而历史的洪流却如一支巨笔般将每一个短暂的传奇书写下去,而这些短暂的传奇便是那些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而茨威格则无比成功地将这些由伟人,抑或是由短暂地列入不朽者的行列却又重归平庸的人所创造的传奇凝聚成了十四篇生动翔实的历史特写,读完掩卷深思,那种令人热血沸腾的震撼仍然久久萦绕于心。

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亨德尔用《弥赛亚》实现自我的救赎、拿破仑在滑铁卢折戟沉沙、西塞罗为捍卫共和傲然地迎接毁灭……等等这些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不朽丰碑的事件与人物在茨威格细腻灵巧的笔墨下宛如就发生在昨日,我仿佛仍能看到西塞罗如何为了捍卫共和义正言辞地在元老院的圆形讲台上发表反对安东尼独裁的十四篇"反腓力辞",亨德尔如何以超凡的天才和澎湃的热情连续几天昼夜不息写出不朽名唱《弥赛亚》,斯科特如何在南极浩渺无际的冰原上为了人类伟大的探险事业而傲然地迎接死亡,菲尔德为了沟通欧、亚两洲荡尽家财顶着如狂风暴雨般强烈的讨伐声浪成功连接起横跨大西洋的电报路线。这本书使我的心灵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桎梏,去与那些不朽者的心灵交流,去重温那些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那些伟大的、英雄的瞬间。如果说,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三幕波澜壮阔的伟人史诗,那么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便是十四出精巧简练的短剧,如同色彩斑斓的碎片一般,拼凑出了一幕幕光芒闪耀的历史。

然而这些伟大者并不一开始就是光彩照人的巨星,他们中的人物有些甚至说不上取得了真正的成功,然而却也如同星辰一般散发出了一缕耀眼的微光,在历史浩瀚无垠的天空上留下了自己的轨迹,浓墨重彩地大书一笔。例如鲁热。德。利勒,他是《马赛曲》的作者,这首不朽的民族战歌如今已成为法国的国歌,这首曾经激起一个民族的昂扬斗志的歌曲的作者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工程兵,然而仅仅是为了社交场合的需要,他才在一个晚上的时间,用他那支在短暂的永恒中被上帝亲吻过的笔写出了这首荡气回肠的进行曲,短暂地加入了不朽者的行列,然而随后却又被命运无情地剔除出去。当这首歌在莱茵军前线被广为传唱、鼓舞人心时,鲁热却浑然不知地在一个碉堡里画着工程图,最终与伟大无缘,平庸甚至有些凄凉地死去。还有斯科特,他怀着探索人类最后一片未知领域的雄心壮志意图报效祖国,却不曾想到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已经捷足先登,最后在返回的途中,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严苛的环境,在广袤的冰原上与他的同伴孤独而高傲地死去。

他们或许并不广为人知,甚至都不具备伟大的品格与高尚的操守,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实际上是一个卑劣的殖民主义者与逃犯,从某种程度上说,斯科特甚至可以被列为一个失败者。但茨威格最终将他们誉为人类的星辰,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个人价值的升华,他们不再是一个卑微而渺小的个人,而是融合到了历史的洪流中去。他们中的有些人缔造了悲剧,但是这悲剧却更能撼动人心,就像发现加利福尼亚金矿的苏特尔颠沛潦倒的一生,就像拿破仑令人唏嘘的滑铁卢。前者为如今加利福尼亚的繁荣创造了先机,而后者则留下了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代战神和帝国的传奇。

伟人之所以伟大,并不仅仅因为在他们短暂的一生中取得了如何轰轰烈烈的成就,更在于他们所具有的那种超凡的毅力与强大而崇高的精神力量。就好像巴尔沃亚,他不过是一个命运的赌徒,一个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而到伟大的事业中去寻求庇护的罪犯,但他拥有与历史来一场赌局的勇气,拥有穿越南美洲凶险热带雨林的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智慧,因此他才能傲然登上落基山脉,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人,而他,巴尔沃亚,也就从一个朝不保夕的逃犯成为了一名光耀史册的伟大开拓者。而亨德尔,哦,这位令贝多芬都情愿跪在墓前朝拜的"圣乐之祖",你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一个在命运的坎坷面前一蹶不振的中风病人,当他半身不遂时,他仍不愿意就这样结束自己伟大而艰难的音乐生涯,他,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还要去创造他独一无二的天国之乐的传奇,因此他以超凡的勇气与意志,在德国一个温泉小镇静养了半年,也不屈地与命运斗争了半年,终于,他那高傲而气魄雄浑的灵魂打败了那曾经不可一世的颓废与疾病的魔鬼,重新控制了属于他自己的身体,他,伟大的亨德尔,就这样顽强地实现了自我光耀的复活。没错,伟人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一味地瞻仰赞叹的,而是让我们从他们那令人高山仰止的伟大灵魂中,学到那一切凌驾于世俗纷扰的不朽的精神力量。

令人遗憾的是,茨威格并没有深入到中国的历史当中去,他并没有勇敢地撩开东方文化神秘而独具魅力的面纱,如果他知道在这片广袤的东方大地上曾经诞生过怎样传奇的人或故事的话,那我相信这本《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篇幅肯定要再翻一番了,程婴为了尽人臣忠义含辛茹苦抚养赵氏孤儿,待其成年后慷慨自刎而死。屈原为了故国倾覆悲以慨歌,后坦然投江自尽。陈吉思汗东征西伐,铁蹄铮铮远至波兰。张骞开拓丝绸之路,开创了亚欧文化交流的新格局……如果茨威格知道了这些瑰丽多姿的东方传奇,那他那颗富有浪漫与热情的文学家的心,又该怎样醉心于此呢?

回顾每一个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感受英雄不朽而魁伟的灵魂与心灵,让英雄的故事顺着那奔腾汹涌的历史的江流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直到历史创造出属于又一个时代的真正英雄。这或许就是茨威格想给全人类所表达的一种诚挚而热切的嘱托吧!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900字 篇二

最近读完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此书又译为《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

三十多年前,曾经读过他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罗曼·罗兰、斯汤达、托尔斯泰等人写的传记,可惜几乎都没读过。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从外孙女的书架上看到的。说来惭愧,我小学六年,除了教科书,几乎没接触过课外书;到初中,也只读过很少几本书,如《薛仁贵征东》《七侠五义》《珍珠塔》《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之类。可外孙女刚进初中,读过的书比我进大学之前读书的总和还要多。她书架上放着的许多书,我至今也没读过,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了不起的盖茨比》《苏菲日记》《明朝那些事儿》、《中国通史》、《可怕的哲学》、《目送》等等。

多年来,读书养成一些习惯,比如从序言或前言读起,一篇一篇往后读,很少“跳”着读;还有一旦拿起一本书,无论喜欢与否,都会从头读到尾,即使不喜欢的或读得很困难的书,也会硬着头皮往下读。这样的习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可既成习惯,想改也难了。

这次读《人类群星闪耀时》也是这样。全书两篇序(一篇是作者序,一篇是译者序),12篇正文。读过两篇序,兴趣甚浓,再读正文,前两篇是《不朽的逃亡者》《拜占庭的陷落》。读完这两篇,心里有点嘀咕:似乎不怎么样嘛。第一篇写的是逃亡者,第二篇写的是入侵者,赞扬歌颂这样的人,作者是怎样的历史观呢?可我还是硬着头皮读下去了。从第三篇《亨德尔的复活》起,渐渐地被吸引住了,渐渐地激动起来了,渐渐地有点儿懂作者了,渐渐地欲罢不能、难以释手了。

这几年读书,纯为“消遣”,再无功利。过去或为长些知识,或为传道授业,读书的目的性很强;如今退休了,读书就是为兴趣,为消闲,或者说就是一种习惯。可既然读过了,就会有些感受,有些想法,也算是“消遣”之外的别样收获。这次读《人类群星闪耀时》,它能这样吸引我,以至兴奋激动,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是选材。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值得书写的何其多,可作者选中这“12幅历史袖珍画”,主旨很明确。作者认为:“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一个影响至为深远的决定系于唯一的一个日期,唯一的一个小时,常常还只系于一分钟,这样一些戏剧性的时刻,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生活上,在历史的演进中,都是极为罕见的。”“戏剧性的时刻”正是作者选中这些事件的原因,如巴尔博亚发现太平洋,祖特尔发现黄金国,都是这样。正如译者所言:“仅仅想到能有幸一窥世界史上这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伟人名家传奇一生中极具戏剧性的插曲,便足以令人怦然心跳”。这本书,就是容易让人“心跳”。

其次是别具一格的写法。它不是传记,却如传记一样真实;它不是小说,却比一般小说更加扣人心弦;它特别擅长运用渲染、铺垫、对比、反衬等手法,加速读者的心跳。《亨德尔的复活》写的是世界名曲《弥赛亚》创作诞生的过程,写的是一个音乐家肉体与心灵复活的经历。濒临死亡的亨德尔又从地狱归来了,心如槁木、灰心绝望的亨德尔又完成了不可言说的壮举。“被点燃的灵魂又一次成就了意志的奇迹,一如先前瘫痪的躯体成就了复活的奇迹。”从绝望的深谷,又回到高山之巅,反差之大,几乎令读者窒息,谁能抗拒它的魅力呢?《封闭的列车》写革命家列宁十月革命前夕潜回俄国的惊心动魄的经历。开头一节标题是“修鞋匠家中的房客”,瑞士这座和平小岛复杂、喧闹、紧张、危机四伏的场景,与修鞋匠家中平静、冷落、没人注意的气氛形成极大的反差,充分表现出列宁革命家的睿智、气度、沉着和勇敢。

最后是极富表现力语言。据说,当年这本书出版之后,一时洛阳纸贵,德国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语言具有极大的魅力。《一夜天才》写的是鲁日上尉创作法国国歌《马赛曲》的经过。“鲁日奋笔疾书歌词、乐谱,越写越快,犹如笔录别人的口授——一场他那狭隘的市民心灵从未经历过的风暴已经向他袭来。一种极度兴奋,一种本非他所有的激情,而是凝聚于唯一的一秒钟的魔幻伟力,把这可怜的业余作者千百倍地拔高,把他像一枚火箭似的射出去,直抵星辰,刹那间闪耀着灿烂的光华和火焰。鲁日上尉一夜之间跻身于不朽人物行列:街头和报刊最初的呼声被吸收、被借用,形成创造性的歌词,并升华为一诗节,其词永世长存,一如曲调不朽。”这类激动人心的描写在书中比比皆是,只要你翻开它,你就一定会被他形象、热烈、华丽、煽情的语言所打动、所吸引、所感动,欲罢不能。

也许我读得太马虎了,读后的感觉不是很清晰的,甚至有点儿模糊,很难确切地说出《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动人之处,本文的立论与举例可能不尽恰当,也许会贻笑大方。可我相信,我的总体感觉是不会错的,这本书尽管是“旧书”新版,可对没有读过它的人来说,绝对值得一读,你读过它以后,也一定不会后悔的。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900字 篇三

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讲述了十个改变人类历史命运精彩瞬间。我印象最深的是“滑铁卢的关键一分钟”。

在这场关键战役前期,法国皇帝拿破仑命令格鲁希元帅率领三万士兵追击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败军(这一决定使得滑铁卢主战场法军兵力只有不到六万,同英普联军相比不占优势)。这位循规蹈矩资质平庸的法国骑兵元帅奉命追击时,因为行动迟缓而导致普军分批逃回加入滑铁卢战场。虽然当时他所处的位置能够听到滑铁卢方向的英军炮声,判断出法军的形势非常紧急,需要救援而且部下也强烈建议他增援皇帝。但在决定救援还是遵照拿破仑命令他追击普军的命令的一分钟选择里,他做出了其生涯中唯一一次错误决策,也是最致命选择——置法国皇帝的军队和滑铁卢战场于不顾,继续遵守命令。他的选择导致了法国的彻底失败,法国皇帝最终流亡孤岛。

如果格鲁希元帅听从了手下们的正确建议,选择增援滑铁卢主战场上的法军,这场战役的结局会是怎么样,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又会是什么变化呢?

在滑铁卢战役前,拿破仑刚重新夺取政权,法国内部还不十分稳定,外部反法联盟的势力无比强大。法国皇帝急需一场场的胜利来震慑国内的反对派,给支持他的军队和人民以信心。从当时滑铁卢战场上的情形看,最初是法军全力进攻的。由于兵力不足,为赶在反法同盟军队增援战场上惠灵顿的英军前结束战斗,拿破仑被迫投入了全部的兵力。此时战争双方都已经到达了极点,法军还稍稍占优,法军只要再有少量的军队就可以使英军全面崩溃。法国皇帝甚至派出多名传令兵去寻找格鲁希的援军。但当普鲁士人及时赶到并增援了英军后,没有预备队的法军只能全线败退。如果格鲁希元帅先到达战场,那么毫无疑问胜利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

如果滑铁卢战役法军获胜了,那么法军的士气必将无比高涨。对反法联盟来讲将是一场噩梦。法国皇帝会乘胜追击,对英国、普鲁士、俄国、奥地利等国发动不间断的攻击,掠夺这些国家的资源,延迟这些国家的发展。虽然反法联盟的势力很强大,但凭借高昂的士气和拿破仑天才般的战争技能,拿破仑重新统治大半个欧洲还是有可能的。即使法国最终失败,欧洲也不可避免的会陷入数十年的战乱,各大帝国主义国家本土的经济遭受巨大的破坏。对于反法联盟的主力英国来说,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长期的英法战争,会使英国的国力大幅度减弱,对印度等殖民地控制力的减弱,甚至无力发动给我国造成巨大伤害的鸦片战争。

有时历史就是这么神奇,一个平庸的人的关键一分钟,就有可能改变伟大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命运、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命运乃至欧洲、世界的命运。

翻开《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每一次阅读都能带给我不同的感悟。被歌德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的历史,尽显人物的关键时刻,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普照着人类。

书中的故事太多太多,令我记忆最深刻的便是那“滑铁卢之战”,是拿破仑巨大的转折点。一个国家的存亡兴盛,由一秒钟的犹豫而决定。在这极其关键的时刻,格鲁希元帅这颗关键之星闪耀起来。格鲁希是个优秀的元帅,但臣服他人太久,过度的信任使他将属于自己的睿智果敢被抛在一边。反法联军开响大炮,所有人都感到事情不对。但格鲁希对拿破仑盲目的臣服,犹豫了一秒钟,作为元帅,决定不下令支援,士兵都不敢动身。到后来,格鲁希才醒悟,拾回自己的勇敢与魄力,但也于事无补了,法国败局已定。

格鲁希被命运选中,却不知道怎么利用它。小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使他与无上的荣耀与胜利擦肩而过。命运所推崇的是有勇气、有魄力的真英雄,是幸运并智慧的人,它同样也会鄙视畏首畏尾的胆小者,成不了大事的都是没有勇气的人。

一颗星星的闪耀并不长久,却能带给我们震撼的启悟。我这才明白,原来勇气与魄力是这么重要。眼中的坚定深沉了几分,看向天空的远方,心绪激动,久久不散。

我想起自己,做事比较浮澡,也有些胆怯,还耐力不够无法坚持。以前我一直逃避,现在想想才明白自己原来有这么大的错误。我的胆小,过了许多提高能力、完善自我的机会。勇气,多么重要的东西,我一定要时刻带上它,不让它逃跑。要努力得到命运的关注,并且好好利用,不要重演格鲁希的悲剧。

我原以为能像星辰一般闪耀的必定是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但巴尔沃亚、韩德尔、歌德、列宁等人的出现,却在我心中形成一道令我难以相信的念想——我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绽放出自己的绚丽光彩。我并不是无法实现的,我的内心没有害怕退缩,目光愈发坚定。我相信,只要怀有一颗真挚的心以及付出刻苦的努力,总有一天,一定会梦想成真!

合上书本,渐渐平息胸中的澎湃之情,眼神更加坚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有太多太多知识哲理,能够丰富我的知识,让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能够传授我人生哲理,让我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能够净化我的心灵,让我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将真善美洒向人们的心田!所以,我要多多读书,探索书中的奥秘!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四

20世纪初的世界,几乎已无秘密可言,所有之前地球上未曾被人类染指的地方,陆地或海洋,都留下了人类的足迹。当然也有特例,那就是地球的两极。千万年来,地球一直以两极为轴心转动着,人们对它们的好奇,可想而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尽管只有些许可能,也会有一些勇士,踏上探索地球“处女地”的征程。北极被征服了,接下来,轮到了南极。

1911年,英国海军上尉斯科特开始了征程,他的目的地直指南极。在当时看来,他们几乎准备好了一切,从衣服到食物,再到拉雪橇的西伯利亚矮种马,一切貌似都在掌控之中。在经过近半年的等待之后,出发的日子终于来临。

而就在这时,他们惊讶的发现,他们并非妄图征服南极的唯一团队,在距他们11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挪威人,也在计划着向南极挺进,他就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阿蒙森。国家的荣誉,个人的使命,强大的竞争对手,让斯科特本人以及团队感到了沉重的压力。但是此时的他们还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一切都是那么顺利,至少看上去是这样。

但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顺利都是表面上的,真正的困难,随着斯科特的开拔,马上扑面而来。先是西伯利亚矮种马不适宜南极的冰天雪地,在走到比尔兹摩尔冰川时随着最后一匹马的死亡,他们不得不使用人力,拉着沉重的雪橇继续前行;

接着是天气突然转变,冬季风的提前来临,让本来松软的雪变成了坚硬的“三角铁”;可最大的困难总是被留在最后,当他们以为战胜了一切困难终于要迎来最后的胜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上南极点的团队时,他们绝望的发现,在南极点上,已经飘扬着挪威的国旗,阿蒙森已经提前到达了这里。在人类的历史上,人们往往只能记得第一,第二终会被无情抛弃。梦想的破灭,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任务还得完成,因为这是他们的使命,虽然这份使命已被别人“践踏”。收集岩石资料,观测气候数据,最为心痛的是,他们要带上阿蒙森在南极点上留下的证据,以证明他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给挪威国王的信。

带着疲惫,他们踏上了返回的道路,这时的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虽然天气并没有比来时更加恶劣,但是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克服了,因为他们失去了精神的支撑,他们现在是以失败者的身份返回的。

但是上天并没有因为他们是失败者就多给他们一丝一毫的怜悯,困难依旧接踵而至。寒冷的天气,持续的零下40度低温,使他们肢体麻木,用冻掉脚趾的脚挪动着;在冰天雪地里迷失方向,找不到补给储备点;在费尽周折终于找到储备点之后,才发现储备的煤油过少,不足以提供他们迫切需求的热量。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苦难。大自然终于用它无情的手段打散了这支勇敢队伍最后的希望。

先是有人在备受折磨之后疯了,然后是在一个早上,一位受伤的队友为了其他人的生存,在脱下衣服之后,走进了冰天雪地之中。悲壮,催人泪下的悲壮。最后的三个人并非幸运儿,在历经苦难之后仍看不到未来时,他们不得不选择放弃,在睡袋中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他们真的放弃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在一连串的灾难之后,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他们的权利,但是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使命,这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责任。

斯科特用冻僵的手拿着笔写下了这次冒险失败的原因,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他的每一个伙伴的家人留下证明他们是勇士的证言;为自己的妻子还有儿子留下自己的安慰和希望。他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但惟独没有为自己做点什么,甚至是一份遗嘱。伟大莫过于此!

以勇气挑战梦想,用生命承担责任,这样的人,找不出理由不去尊敬和纪念。

历史是公平的,这次,它不仅记下了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阿蒙森,也为后来者留下了足够书写其伟大的丰碑,让我们记住了斯科特。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幸在历史中读到了这位英雄,伟大的斯科特。向英雄致敬,为梦想致敬,更为责任致敬!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000字》,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000字优秀4篇相关文章:

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有感(优秀10篇)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5.4“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课稿

八年级读后感: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600字

高中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课稿范文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

《人类的形成》教案范文模板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000字优秀4篇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教案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重难点解析与综合训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000字优秀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