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实习心得体会 > 关于游庐山瀑布导游词(推荐)

关于游庐山瀑布导游词(推荐)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关于游庐山瀑布导游词(推荐)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游庐山瀑布导游词(推荐)一

古往今来这里就享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的说法。秀峰的山,秀峰的水,姿态万千,你不想被她感染,都不成喽!这里的山有形似展翅欲飞的(鹤鸣峰),像乌龟在爬行的(龟行峰),有形如香炉状的(香炉峰),以及似屠天宝剑的(双剑峰)、姐妹相嬉的(妹妹峰)、在憩息的睡女山……等;在这山峰之间流动的山溪,竟然奔腾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这里的山峰青秀,瀑布悠美、林木葱绿、潭水生媚,自然天成了一幅幅群峰竞秀的美丽景色。

秀峰是个让历代中国人生情眷念的地方。天才诗人江淹一首《从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的诗,点醒了趋仙若骛的天下人。广成爱神鼎,淮南好丹经。此峰具鸾鹤,往来尽仙灵。

一时间,天下人都爱到这里感受天地间的仙灵之趣。到南唐的时候,南唐中主皇帝李景,在做没有皇帝以前曾到这里来买了地盖起房子依山读书。中主当皇帝以后,就将他少时在秀峰读书的地方,送给和尚们做寺院了。并赐了寺名“开先寺”,这大概是李景 认为这里是他开国立业预先祥兆的缘故吧。

开先寺于公元951年建成后,当年,中主李景亲自挑选当时的高僧绍宗大师,到开先寺当住持。在南唐中主皇帝的直接支持下,开先寺的僧从此就成了中国佛教禅宗青原系云门宗的重要道场。

以后的宋元明清时期,开先寺在庐山的影响越来越大。清朝康熙年间,开先寺中好事相继而来,寺院发展达到了空前的大规模时期。超渊大和尚自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来开先寺当家以后,与外界的联系、交往日益增多,也将这里仙灵神韵带洪给了天下人。当时的康熙皇帝非常向往秀峰的山水,却无缘亲临。只好将他亲笔御书的《般若心经》、江淹的诗《从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等赐给开先寺,以慰籍自巳想念的心绪。

康熙皇帝在第六次南巡时,特别要开先寺住持超渊大和高奉圣旨在准安迎驾。这次康熙皇帝给开先寺赐了新寺名“秀峰寺”,就连随行太子也受到感染,为秀峰挥毫留下了“洒松雪”的激情。

我们还未走进秀峰景区,那庐山瀑布的秀姿已早撞入了我们的眼帘,在我们前面山崖上出现的两道较宽长白色布状的下坠物,那就是庐山瀑布。因为距离较远,现在我们感觉她还是静止状态的,此刻此景就是大诗人李白笔下“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诗境。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东瀑马尾水和西瀑黄崖组成,随着我们与瀑布间的距离的逐步拉近,我们将会一步步的领悟“飞流直下”的动感,“下九天”的快畅……我们就可以全面感受到李白诗中的山之魂、水之灵的真神趣。

朋友们,跟着我!我们一同走进秀峰吧!

走进秀峰中,看那林中的小溪正向我们问好,从林荫道向右转,就转出了一座门,门楣上挂着宋代大书家米芾的书迹“第一山”的大匾。这是到了历史上庐山五大丛林之一的秀峰寺旧址了。

观音大家都熟悉,常言说家家观世音。请问各位:你见过长胡子的观音像吗?见过的请举手……

好了,秀峰的观音像就是长着胡子的,大家请看那长着胡子的观音像正在那儿等我们呢!这里的观音为什么会长着胡子呢?请大家想一想,等游完秀峰时,请大家告诉我答案。

双桂堂是当年秀峰寺的方丈室、堂前这两棵饱经沧桑的桂花树,就目睹了这里许多岁月风情。双桂堂的后面有一口老水井,这井里的水依然甘甜,他也叫“聪明泉”,聪明泉这三个字还是黄庭坚的墨宝。 我们沿着聪明泉的小路西行右上后山,就来到了南唐中主李景当年的读书的旧地---李景读书台,台边上的围栏依然是当年中主李景依栏读书的旧物,真可谓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了。那清代康熙皇帝御赐给秀峰寺的御笔书就《从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所刻的碑,仍还立在读书台的中央。

这块御碑有三个绝妙的地方,第一,江淹这首描写香庐峰的诗好,第二,宋代大书家米芾书写的字妙,第三,康熙皇帝亲自临摹的。真是好诗、好书法,好心境啦。

在读书台下的摩崖间还散布着许多的历代摩崖碑刻。最出名的有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大唐中兴颂序》,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七佛偈》,明代王守仁的《记功碑》……我们欣赏完这些名家大作后,右下右行就走入了青玉峡龙潭。

青玉峡龙潭是庐山瀑布两处瀑布水汇聚的地方。这两股瀑布水分流下垂,合流而入,原本急奔的水流,在龙潭中静下后,方缓缓的从圆润的石头间的空隙处流走,这就叫“漱玉”。在漱玉亭上,品漱玉是一种妙高境界。这里被苏东坡认为是庐山的两处绝美景色之一。龙潭的四壁乏上刻满了自宋以来的历代摩崖石刻壹佰多处,宋代米芾书写的“第一山”、“青玉峡”,宋南康太守李亦的“龙”、宋南康守朱端章的“庐山”……在此间,龙潭让我们在这近的距离来感受山水,与古人交流,来共同分享天地的真趣!你的心会是什么样的……

在瀑布下面昂头看瀑布,只见瀑水飞泻而下,仿佛与天相接,凝视银河落人间。

寄情于山,您会情满于山;付情于水,你将会情溢于水!山水可以给人启悟,也让人心升华……所以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我们享受了秀峰的山美,也亲近的秀峰的水秀!接下来就到了回答问题的时候了,秀峰的观音像为什么会长着胡子呢?还先来说一下秀峰的观音像吧,秀峰的观音像是唐宣宗时期一位高僧所画的一幅半身观音像,后来在元代时被画匠姜月境补画成全身立象,从画法上看颇似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画风。整幅画像采用流畅的线条来勾画出体态丰满庄重的观音形象,充满盛唐时期的风韵,欲称“铁线观音”。铁线观音像用星子出产的青石刻制的,碑高四米,宽二米。观音是随佛教一同传入中国,开始进入中国还是男人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变化,适应中国的文化的要求,逐步从男人的形象,向女人的形象转化。又根据各时代的审美时尚要求,逐步由盛唐的丰满型,进化到明清至到今日的苗条型。

秀峰的观音像的头部唐宣宗时期的作品,依然有这时代的特点,人们在改变观音男性大的特征时,还没未得及去了胡子,这才给了我们看到长着胡子观音的机会。

朋友们,在秀峰只需多坐那么一会儿,你的心会跟着飞流直下的瀑布水一起奔腾流淌,在低头抬眼之间,四时的美景都跑到了你的眼前,太阳真的西下了,不知去那儿了,可那龙潭里的鱼、山林中的鸟都会让你不忍心离去的。这里的一切真能让天地人得到一种清新的感受!

关于游庐山瀑布导游词(推荐)二

大家好!

今天我将陪伴大家游览庐山风景名胜区,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庐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时欢迎您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听我念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唐代大诗人苏轼没有揭开庐山真面目,今天我就带大家揭开庐山的面纱吧!

庐山位于九江市南边,面积达302平方公里,共有99座山峰,这座山为什么叫庐山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后来他们得道成仙,人去庐空,所以这座山叫庐山。庐山自古以来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名。庐山还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因高,气候寒冷,就是盛夏也只有16.7度,是著名的避暑胜地,而且庐山一年中一般都是大雾天。

庐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它的北面,有一条大河滚滚而下,就是中国的黄金水道----万里长江,而它的东面和南面,是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在地形上,它形成了一江一湖夹一山的格局。全山面积有三百多个平方公里,山体是呈椭圆形的,呈东北西南走向,并且全山由99座山峰组成,其中五老峰是庐山的代表山峰,但是它只是算比较险峻和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有不同的造型,并不是最高,庐山的最高峰为汉阳峰。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是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康有为、陈三立、胡适、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写诗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灿若珠玑。

庐山199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下面大家自由活动,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注意保护风景区的环境。

各位团友: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具有“庐山第一峡”之称的庐山东林大峡谷景区。家喻户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就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遍游庐山和神秘的庐山东林大峡谷后,在庐山东林大峡谷谷口的西林寺留下的千古绝句—《题西林壁》。

庐山东林大峡谷由卧云垄和剪刀峡两大景区构成。景区起自庐山东林寺,西林寺,终于庐山旅游中心牯岭街街心花园。全长约20xx年东晋慧远大师南下寻觅宏-法宝地,至庐山东林大峡谷内,见其清雅宁静,足以息心。于是筑龙泉精舍,后聚高僧、名士123人,种莲结社,创立佛教“净土宗”。在建立东林寺后,为感谢乌龙潭神龙的帮助,在慧远大师倡导下“每年六月六广大僧众都要在乌龙潭双叠瀑布下祭祀神龙,延续至今。庐山又称为匡庐,周朝时,有位匡续隐士结庐修炼于—庐山东林大峡谷内,后成仙飞升而去,后人以其姓加所居之庐,故而得名匡庐,道教也因此认定此地为“道教第三十六福地”,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官方民间都要在匡续祠祭祀匡真君----和瘟先生,祈求平安幸福,健康长寿,形成一大习俗。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自公元409-415在此结西庐而居六年,正是有了这六年的隐居生活为他以后创作《桃花源记》提供了原型。历代文人墨客钟情于东林大峡谷的秀美景色,给它留下了众多不朽的千古名句。

剪刀峡景区由于据今约7000万年前的燕山造山运动和第四纪冰川的挫磨,形成深邃的峡谷,形态呈弯曲状槽谷,宛如剪刀。而且峡谷内又有双瀑布似飞剪所以称为剪刀峡。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灵。自古庐山因瀑布之多,之美而闻名天下。瀑布赋予庐山以雄奇秀丽的姿色,让人心旷神怡,观赏瀑布是游览庐山的主要内容。景区内溪水长流,泉瀑交替,景致幽诡雄奇,谷内的山泉水从峡谷两边流向谷底形成一道道形态各异的瀑布。从而形成了庐山最大的瀑布群。而东林大峡谷的水量又为庐山众峡谷之最,又是庐山唯一的一年四季可赏瀑布的景区。沿着山谷的山径、石道可一路饱赏瀑布、潭水风光和丰富的植物,剪刀峡景区自古以来就笼罩着神秘的色彩,只有身入其中才能领略其妙。

关于游庐山瀑布导游词(推荐)三

我们现在来到了芦林湖畔的一个林木扶疏的花园,它占地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这里面也有一栋特殊的别墅,就是芦林一号,说它特殊,是因为它曾经是毛泽东工作和居住过的地方。这幢建筑人称“芦林别墅”,因为其房号是1号,所以也叫“芦林一号”,现在已辟为博物馆,供人们参观。

让我们沿着这林荫道往里走。大家可能已经感觉出来了,这里是一个山水相映、奇花名木荟萃的大花园。

各位请注意!在我们前进方向的左边,有一个铁制件,看上去并不起眼,可那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古物,等会儿返回时我再向大家作详细介绍。

我们面前的这幢建筑就是芦林一号,是专为毛泽东设计建造的。1959年毛泽东上庐山,临别时讲过一句话:“过两年我还会再来的。”既然他还要来,为他另建一栋别墅自然就非常必要。这栋房子就是在1961年,毛泽东第二次上庐山之前竣工的。它坐东朝西,建筑面积为2700平方米,石材与混凝土结构,单层平顶,其坚固程度非同一般。我们正处在建筑物的西面,迎面是一个八角亭,与外廊相连,呈45°倾斜,亭高约7米,内顶以八角的对角线构成藻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碧波清澄的芦林湖离这里不远,这为酷爱游泳的毛泽东提供了便利条件,1961年夏末秋初他在庐山住了一个月,这里是他办公的地方,几乎每天中午他都要去芦林湖游泳。芦林湖是1955年筑坝建桥而成的高峡人工湖,处在玉屏峰和新洲蜂之间,湖的面积为13万平方米,蓄水量为120万立方米。

接下来请大家到里面去参观。这是一栋四合院式的建筑,中间有个约340平方米的矩形天井花园,四周是内走廊,长廊与天井之间以大型玻璃窗相隔,当年毛泽东在这里时,常在长廊里散步。别墅里面有些房间还保持了当年毛泽东在此工作时的原样,请看,这是会客室,还有毛泽东卧室、餐厅、中央政治局会议厅、卫士室等。

这幢建筑在1984年被辟为庐山博物馆,馆内的藏品十分丰富。我们可以浏览一下各个展室: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庐山用过的物品展室,这是绘有“蒋”字的特制餐具,为蒋介石所专用,这是宋美龄用过的象牙柄扇。另外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咏庐山的真迹展室;历代名人在庐山隐居、题咏、游历踪迹展室;庐山植物、昆虫标本展室;庐山地质演变展室等。

游客们,在这个展室里有几幅非同寻常的绘画作品,这是五百罗汉图中的几幅仿制品,虽为仿制,但也能让我们品味到真品的风格。请看这幅罗汉图,画上罗汉的双眼炯炯有神,神奇的是无论我们站在哪个位置,他的眼睛都在随着你转,在向你注目而视。五百罗汉图是“足以重山灵”的绘画真品,属国家一级藏品。这批绝妙佳作,说起来还有一段来历。那是清康熙年间,当时尚是少年的金世杨登游庐山,对庐山风光非常喜爱,乐而忘返,发誓“他日必以名迹酬山灵”。30年过去,金世杨步入宦海,出任苏州布政使。无意间得知浙江人许从龙善画山水人物,于是重金延请许大师画五百罗汉图。历六七年时间,许大师绘制成二百幅,然后许从龙精心装裱,完工后,分装为八箱,运抵庐山栖贤寺保存。此图每幅宽5尺、长14尺余,构思奇妙,画面精美。所画罗汉像大者三四尺,小者尺许,或行坐于山海木石之上,或笑语于鸟兽鱼龙之间,毫发纤细,端严清净,形态各异,姿态万千,令人观之不倦,肃然起敬。自问世以后,人们争相瞻礼,一睹为快。该图后因寺僧为避兵祸而匿藏于山洞,年久霉破散逸,现仅存112幅,收藏于这个博物馆内。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鹅”字很有名气。这里也展出了一个大“鹅”字,传说是王羲之的手迹,这个字倒是很耐看,它结构严谨,字形潇洒,而且上面还有历代名人如苏轼、米芾等数十人的题字。

游客们,参观完芦林一号后,还是原路返回。

我们又看到了这个铁构件,这是一个残存实物,名叫“璇玑玉衡”,原是属于庐山著名道观太平宫的东西。太平宫,背倚老君崖,面对株岭,九十九峰罗列其前。太平宫原名庐山使者庙,亦名九天使者庙,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至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3年)中,诏令庙易名为太平兴国观,宣和六年(1124年),宋徽宗又升观为宫,正式命名为太平宫。据宋史记载,宋朝时为安置罢退的大臣各闲员,特在一些宫观中设置使、提举、提点和管勾等官职,坐食俸禄而不管事,号为“祠禄官”。庐山太平宫因地位高,故也设置了祠禄官。当时的太平宫几经拓置,已成为庐山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道观,被誉为道教“咏真第八洞天”。但后来日渐中落,唯明嘉靖年间(1522-1566)有一次较大规模的复兴。璇玑玉衡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仪器,太平宫制造此物,与当时它再次复兴的背景有关。

请看,现存放在此的璇玑玉衡分上下两截,是生铁铸成的。下截如覆甑的下端,直径6l厘米、高46厘米。上截推之可转。下端边沿有两道弦纹,近底边铸有直书横置阳文“岁次癸未七月口日匠人张文造”等字样。有人据此,认为是明嘉靖二年(1523年),由匠人张文所造。说明此物制造于太平宫明代复兴之时,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有专家认为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据报道,甘肃省张巨湘先生曾破译了庐山的璇玑玉衡,并绘制出了复原草图。按照他的复原草图,璇玑玉衡应为三截,残存实物为中下两截,上截已不复存在。下截为底座,上面标有八卦、十二时辰、五行方位等,起地盘作用;中截为“铁菱角”,起着枢纽轴承作用;上截可能是玉制的,由于其不存在,所以玉的痕迹也就无从看到。此物为一方形物体,背心中处应有一孔,正好与“铁菱角”上端之圆柱相配。方形物体套于其上,水平方向的四个圆柱,推之可转动。方形物体上面有一直径为84厘米的圆,等分为四象,古代用以表示天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星象,每一象七宿,总计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青龙表示东方,朱雀表示南方,白虎表示西方,玄武表示北方。在青龙与朱雀两象之间绘有北斗星的位置。据此复原的草图可粗略判断,这个璇玑玉衡为“正天之器”,通过运转,既可审定时刻,又可观测星宿。可能是当年太平宫中道人在施食台上炼丹时,用以窥测星宿,厘定时刻的。这与汉代以来普遍认为璇玑玉衡是浑天仪前身的说法大致吻合。该物民国初犹保存完好,1938年日军扰乱太平宫时遭破坏,它是太平宫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物。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关于游庐山瀑布导游词(推荐)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xindetihui/shixixindetihui/16849074781220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