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实习心得体会 > 关于云南明永冰川导游词通用

关于云南明永冰川导游词通用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关于云南明永冰川导游词通用

微信扫码分享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云南明永冰川导游词通用一

我们的车从春城昆明向南行驶60公里,来到澄江县境内,再往南3公里便可看见一个漂亮的湖泊,湖中有二石耸立,状如两位神仙抚肩巡游,称为“抚仙石”,因而湖也被称为“抚仙湖”。

接下来向各位游客介绍抚仙湖的概况、地质结构和传说

现在请大家欣赏一下抚仙湖,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滇中淡水湖,只见它碧绿澄清、白浪如银,一望无际。倘若鸟瞰抚仙湖,仿佛一个倒放的葫芦,面积约217平方公里,最深处157.8米,平均水深87米,深度仅次于吉林长白山天池,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

抚仙湖属于高原断陷湖泊,这样的高原断陷湖泊在云南还有滇池、洱海、泸沽湖、阳宗海、星云湖、程海等。抚仙湖湖面海拔1720米。湖水清澈,水质纯净,透明度可达8米,不论远看近看,都呈蓝绿色。为什么会如此清澈透明呢?是因为抚仙湖的水中含磷量高;同时,抚仙湖的水主要来自泉水聚积,并由南部星云湖、北部澄江梁王河东西两大水系汇人,这些河水的水源大多数是泉水,水中没有浑浊的泥沙,这就使得抚仙湖水清莹澄澈,曾有诗人形容它为“一盆盛开的睡莲”。

抚仙湖这么美,当然孕育着美好的传说:相传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石、肖二仙来人间巡查,他们俩来到滇中,看见一池碧水,波光粼粼,两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忘记了返回天上,变成了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站立湖边。据说你若在湖上驾舟遥望,还能若隐若现地看到在湖东南方有两石并肩搭手倚立,那就是石、肖二仙,他们正在迷人的湖边观赏呢。

靠澄江县一侧,即湖的北部,水面广阔,三面群山耸立,山水相映,景色旖旎。湖中有特产鱼类20余种,其中抗浪鱼以肉质鲜美驰名,是抚仙湖名贵特产,西南有水道与星云湖相通,四面环水,风光清幽,水道中有“界鱼石”,相传两湖游鱼至此丽止,互不往来。

抚仙湖的主要景点有禄充村、界鱼石、明星景区、孤山岛等。

今天的抚仙湖之行,大家一定会觉得不虚所行。

关于云南明永冰川导游词通用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玉溪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

抚仙湖是全国第二深淡水湖,湖面海拔1720米,最深处达155米,平均深87米,是云南最深的湖泊。湖面212平方公里。抚仙湖含磷高,无污染,湖面呈碧蓝色,透明度达7-8米 ,湖水水温年平均17.7oc湖畔沙滩洁净细软。湖中有一特产,称抗浪鱼。抚仙湖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产稻、麦、蚕豆、烤烟和油菜,是有名的滇中谷仓,又是闻名全国的云烟之乡。抚仙湖的水温,冬夏变化不大,水质又好,是极好的游泳之地。特别是北部沿澄江坝子一带,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 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铺细沙伸延至湖岸数米,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游泳。

抚仙湖盛产抗浪鱼,湖边的鱼洞可以看到捕鱼的木车,这是当地渔民“车水捕鱼”的绝活。他们用木制水车把泉水车出,经过沟道流入湖内,泉水与湖水的温差和流速恰好迎合了喜争强、有洁癖的抗浪鱼的个性,鱼儿便群集而上,钻入沟道里的竹笼。这种独特的捕鱼法世代沿袭。现在抚仙湖及湖中孤山修建了许多旅游设施,是夏天度假旅游的绝佳之地。

志舟楼在澄江县城西凤山。建于1943年。三重檐攒尖顶亭阁,高约15米,全楼共用48根,木柱支撑顶部,各层四角均饰瓶形莲状斗拱,顶镶琉璃瓦宝瓶,铺琉璃瓦。此楼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号"志舟"取名,楼四周配有4亭,亭柱上悬有林则徐、阚兆祯、赵藩、尹壮图等名人手迹,登楼远望,抚仙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为澄江著名风景区。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云南省会昆明60多公里。要说着玉溪,可谓是人杰地灵的地方,被称为“云烟之乡”、“花灯之乡”和“聂耳的故乡”。在20xx年,玉溪荣获“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称号,位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长沙市。玉溪,由于有一条穿城而过的玉溪大河而得名。而这条玉溪大河正是从抚仙湖中潺潺流淌而出,也就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一起来见识下,养育了玉溪这一方子弟的母亲湖——抚仙湖。

要说抚仙湖,只能用“六大神奇”来加以概括。

神奇一:全国最深淡水湖

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境内。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有158.9米,足以淹没一座五十层的大楼,相当于滇池和洱海总蓄水量的四倍,相当于太湖蓄水量的四倍。占云南全省湖泊总蓄水量的67%,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

抚仙湖的水温,冬夏变化不大,水质又好,是极好的游泳之地。特别是北部沿澄江坝子一带,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铺 细沙伸延至湖岸数米,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游泳。

神奇二:水清异常

抚仙湖水的补给除靠雨水和泉水补给。抚仙湖水清澈纯净,属于一类水,可直接饮用,透明度平均为5-6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居云南省湖泊之最。诗人们形容为“琉璃万顷”。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写道:“滇山唯多土,故多勇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为什么同是湖泊,抚仙湖的清澈度能位列全省之最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抚仙湖多为雨水补给,周围地区的雨水汇集成小溪,流经地区植被较为完好,流入抚仙湖自然水质较好。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过去,在抚仙湖的西南边有一星云湖,通过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与抚仙湖相连,仅长一公里多,补给的水通过星云湖的沉淀过滤再流进抚仙湖,自然水质相对于之前好了很多。但是现在,由于星云湖水质逐渐变差,红藻时不时会爆发,所以政府部门现于20xx年开始封堵海门河,让抚仙湖的水回流回星云湖,想通过两个湖泊之间的流经顺序来改变星云湖每况愈下的水质。

当然,海门河河中段有一个神奇的景点就是,界鱼石。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如石碑上所言: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抗浪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

神奇三:生物奇观

抚仙湖湖水深,风浪大,湖中的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不易生长,浮游生物以及底栖生物如螺蛳、蚌、虾也很少,只在沿湖浅水一带才有生长。这种多风的水域环境,有了一种神奇的鱼类——抗浪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原名鱇浪白鱼,属鲤形目鲤科白鱼属。对生长环境水质要求极高,抗浪鱼是云南抚仙湖的特产。每一批亲鱼产卵活动通常持续3天,约停7天后又来第二批,此所谓渔民说的“来三去七”的规律。用水车把水抽向引水渠,抗浪鱼便自动游入渔民特制的鱼篓中。由此出现了最有特色的“水车捕鱼”,抗浪鱼由于数量少,鱼质鲜美,市场价格在1000元一斤左右。

抚仙湖是全国少数几个可以看到青鱼阵的地方。青鱼阵以每年的农历七月至十一月为高潮期,逢万里晴空,风平浪静之日,游人皆可大饱眼福,且近前鱼群不散,拍照不乱,悠游自如。最近几年由于抚仙湖水质维持在较高水平,所以每年夏天,幸运的游客都可以一睹青鱼阵奇观

当然,在抚仙湖附近还有被称为国际古生物学界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198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侯先光在澄江县帽天山发现了"纳罗虫"化石,向人类揭示沉睡了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世界,中国、云南、玉溪、澄江、帽天山声誉鹤起,名声不胫而走,传遍世界。

这里埋藏着距今5.3亿年的,该动物化石群再现了距今5.3亿年前达尔文进化论中“寒武纪大爆发”的猜想。并作为事实依据,有力的支撑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猜想。在澄江帽天山地区采集了约5万块化石,在澄江化石中发现了40多个门类的80余种动物,涵盖了现代生物的各个门类。我们在这里,可以找到最早的脊椎动物,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人类最早的祖先起源的地方。

神奇四:古滇国墓葬—李家山墓葬群

李家山古墓群为战国至东汉初期的墓葬。随葬品10多件至50多件出土的文物以青铜器为主,另有金、银、铁、玉、石器物;按功能分为礼器、乐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以“牛虎铜案”最珍贵,高0.43m、长0.76m。是云南古代青铜文物的杰出代表,并于1995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组通过正式认定为国家级文物。案又称“俎”,是中国古代一种放置肉祭品的礼器。牛虎案就是用来放献祭牛牲的,逝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献祭。因牛牲居祭祀“三牲”中首位。而虎在滇文化中具崇高地位,常立于滇人祭祀的铜柱顶端,为崇拜之对象。

此铜案为古滇战国时期青铜材料铸成的案祭礼器。其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以一头体壮的大牛为主体,牛四脚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椭圆形的案盘面,一只猛虎扑于牛尾,四爪紧蹬于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视眈眈于案盘面。大牛腹下立一条悠然自得的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寓意了大牛牺牲自己对小牛犊的保护。牛虎铜案中的大牛颈肌丰硕,两巨角前伸,给人以重心前移和摇摇欲坠之感,但其尾端的老虎后仰,其后坠力使案身恢复了平衡。大牛腹下横置的小牛,增强了案身的 稳定感。 此铜案是滇国青铜器中较大的一件,其特殊的组合造型使整个铜案重心平稳,大小和谐,动静均衡统一。也因其器奇特造型,新颖构思,既有中原地区四足案的特 征,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此铜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极具艺术观赏价值,是中国青铜艺术品的杰作,更为我国古代文化之稀世珍品。

此外出土文物中,还有各类贮贝器、各类铜鼓、铜编钟、立牛葫芦笙、曲铜锄、孔雀衔蛇纹锥、手执形銎 戈、铜柄铁剑及金鞘饰、鹿形金饰、金腰带、各类铜扣饰等精品。

李家山墓葬群,在文物量上,媲美长沙马王堆墓葬群,而距离抚仙湖不到十公里,已被初步证实为古滇国的墓葬群。到目前为止,已发掘的墓葬出出土4000多件青铜器,还有200多座墓葬没有发觉 价值连城

本来按照依山傍水的墓葬风水要求,墓葬本应朝向星云湖,但在已发掘的87座墓葬中,统一朝向抚仙湖。这就是第五大神秘之处:

神秘五:碧海王城

20xx年11月13日,云南的权威报纸《春城晚报》发表了《抚仙湖里有古城?》, 20xx年、20xx年,我国曾两次湖泊水下考古,央视都对其进行了直播,其中20xx年的水下考古是我国首次进行水下考古工作。在水下考古工作的进程中:

发现类似金字塔高大建筑和罗马斗兽场圆形建筑。其造型是一座阶梯状建筑,气势非常恢宏。它上下共五层,第一层底部宽63米,第二层宽48米,三四层倒塌比较严重,无法仔细测量,第五层宽27米,整个建筑高21米,类似于美洲玛雅人的金字塔。在每一层大的台阶之间都有小台阶相连,其中第一级大台阶从底部有一条笔直的小台阶直通而上,其规模不逊玛雅文明,对其研究将成世界性课题。

在另外一片区域里,还发现了一座圆形建筑,底部直径为37米,南面偏高,依稀可以辨别出台阶。该建筑北面倒塌得比较严重, 东北面有个缺口,形状类似于古罗马的斗兽场。此外,在这两座建筑中间还有一条长300多米、宽5-7米的石板路面,用不同形状的石板铺成, 石板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几何图案。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回顾一下,在云南澄江县的历史上,有史可查的有3个城市,其中最早的是俞元古城,后来在史书上神秘消失, 这是很多专家倾向于认定水下城市就是俞元城的原因。 “俞”在古汉语中有“最初”之意,而“元”有“原 始、根基”之意,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最初的高大的根基”。

1920xx年以前被埋在维苏威火山下的庞贝古城也不过只有1平方公里,而据可靠数据显示,该古城范围面积有2.4平方公里,相当于故宫博物院的四倍。当然具体,这是传说中史前文明,还逝滇国文明,都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神奇六:抚仙湖的传说

在神奇之旅的最后,我们来感受一下抚仙湖不一样的神话传说。抚仙湖的大名给它赚来了不少人气。但是,真正知道抚仙湖名字由来的人可谓寥寥。在澄江县城的凤山公园,有一个名为“抚仙”的雕塑展现的是肖、石二仙陶醉于抚仙湖的情景。雕塑上有这样的记载:“传说天上有石、肖二仙因慕‘澄江海’的清澈明净,驾云来到湖边,被这瑰丽的湖光山色所陶醉,以至流连忘返。久之,二仙搭手抚肩化为山石。抚仙湖也因此得名。”

相传,深居天宫的玉皇大帝,一日步出宫门,远眺人间,发现一颗状如葫芦的明珠,镶嵌在云雾缭绕的万山丛中,湛蓝明净,波光粼粼,美丽至极。玉皇大帝为之倾倒,急传肖、石二仙立即下凡,描摹这人间美景,带回天宫,装点天堂。

肖、石二仙急忙腾云驾雾,飘落在明珠东南方向。走近一看,迷离美景展现在眼前:明珠四周,嶙峋怪石密布,峥嵘多姿,仪态万千;有的如冲天玉笋,有的似文房笔架,有的如大象汲水,有的似猛虎下山;孤山独坐湖中,云雾迷漫时,似一座忽大忽小、忽升忽降、缥缈无常、变化莫测、神奇美丽的仙岛,与明珠交相辉映;烟波浩瀚的湖泊,无波时水平如镜,柔和妩媚,像一位袒胸露怀的少女,在安闲舒适的憩睡。起浪时白浪叠现,如满盘碎玉在晃动,又似朵朵睡莲在竞相开放。

远山近水,州岛错落,好一幅色彩怡人、幽深奇崛的山水画卷。肖、石二仙只顾搭手抚肩地在观看,在赞叹,竟痴痴迷迷地忘了画画,忘了归期。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他们定定地站在那里,陶醉在迷离美景之中。久而久之,两位神仙变成了两座石峰。看,在 抚仙湖的东南方,果真叠立着两座形似搭手抚肩、俯视明珠的石人山。据说,这就是肖、石二仙变成的,抚仙湖之名便由此而来。

到此呢,我们今天的图文声像了解抚仙湖就告一段落了。小何还是希望,各位游客能在今后有机会的时候真正走进抚仙湖,了解这个神秘的湖泊。

关于云南明永冰川导游词通用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玉溪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

抚仙湖是全国第二深淡水湖,湖面海拔1720米,最深处达155米,平均深87米,是云南最深的湖泊。湖面212平方公里。抚仙湖含磷高,无污染,湖面呈碧蓝色,透明度达7-8米 ,湖水水温年平均17.7oc湖畔沙滩洁净细软。湖中有一特产,称抗浪鱼。抚仙湖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产稻、麦、蚕豆、烤烟和油菜,是有名的滇中谷仓,又是闻名全国的云烟之乡。抚仙湖的水温,冬夏变化不大,水质又好,是极好的游泳之地。特别是北部沿澄江坝子一带,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 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铺细沙伸延至湖岸数米,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游泳。

抚仙湖盛产抗浪鱼,湖边的鱼洞可以看到捕鱼的木车,这是当地渔民“车水捕鱼”的绝活。他们用木制水车把泉水车出,经过沟道流入湖内,泉水与湖水的温差和流速恰好迎合了喜争强、有洁癖的抗浪鱼的个性,鱼儿便群集而上,钻入沟道里的竹笼。这种独特的捕鱼法世代沿袭。现在抚仙湖及湖中孤山修建了许多旅游设施,是夏天度假旅游的绝佳之地。

志舟楼在澄江县城西凤山。建于1943年。三重檐攒尖顶亭阁,高约15米,全楼共用48根,木柱支撑顶部,各层四角均饰瓶形莲状斗拱,顶镶琉璃瓦宝瓶,铺琉璃瓦。此楼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号"志舟"取名,楼四周配有4亭,亭柱上悬有林则徐、阚兆祯、赵藩、尹壮图等名人手迹,登楼远望,抚仙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为澄江著名风景区。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云南省会昆明60多公里。要说着玉溪,可谓是人杰地灵的地方,被称为“云烟之乡”、“花灯之乡”和“聂耳的故乡”。在20xx年,玉溪荣获“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称号,位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长沙市。玉溪,由于有一条穿城而过的玉溪大河而得名。而这条玉溪大河正是从抚仙湖中潺潺流淌而出,也就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一起来见识下,养育了玉溪这一方子弟的母亲湖——抚仙湖。

要说抚仙湖,只能用“六大神奇”来加以概括。

神奇一:全国最深淡水湖

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境内。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有158.9米,足以淹没一座五十层的大楼,相当于滇池和洱海总蓄水量的四倍,相当于太湖蓄水量的四倍。占云南全省湖泊总蓄水量的67%,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

抚仙湖的水温,冬夏变化不大,水质又好,是极好的游泳之地。特别是北部沿澄江坝子一带,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铺 细沙伸延至湖岸数米,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游泳。

神奇二:水清异常

抚仙湖水的补给除靠雨水和泉水补给。抚仙湖水清澈纯净,属于一类水,可直接饮用,透明度平均为5-6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居云南省湖泊之最。诗人们形容为“琉璃万顷”。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写道:“滇山唯多土,故多勇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为什么同是湖泊,抚仙湖的清澈度能位列全省之最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抚仙湖多为雨水补给,周围地区的雨水汇集成小溪,流经地区植被较为完好,流入抚仙湖自然水质较好。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过去,在抚仙湖的西南边有一星云湖,通过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与抚仙湖相连,仅长一公里多,补给的水通过星云湖的沉淀过滤再流进抚仙湖,自然水质相对于之前好了很多。但是现在,由于星云湖水质逐渐变差,红藻时不时会爆发,所以政府部门现于20xx年开始封堵海门河,让抚仙湖的水回流回星云湖,想通过两个湖泊之间的流经顺序来改变星云湖每况愈下的水质。

当然,海门河河中段有一个神奇的景点就是,界鱼石。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如石碑上所言: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抗浪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

神奇三:生物奇观

抚仙湖湖水深,风浪大,湖中的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不易生长,浮游生物以及底栖生物如螺蛳、蚌、虾也很少,只在沿湖浅水一带才有生长。这种多风的水域环境,有了一种神奇的鱼类——抗浪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原名鱇浪白鱼,属鲤形目鲤科白鱼属。对生长环境水质要求极高,抗浪鱼是云南抚仙湖的特产。每一批亲鱼产卵活动通常持续3天,约停7天后又来第二批,此所谓渔民说的“来三去七”的规律。用水车把水抽向引水渠,抗浪鱼便自动游入渔民特制的鱼篓中。由此出现了最有特色的“水车捕鱼”,抗浪鱼由于数量少,鱼质鲜美,市场价格在1000元一斤左右。

抚仙湖是全国少数几个可以看到青鱼阵的地方。青鱼阵以每年的农历七月至十一月为高潮期,逢万里晴空,风平浪静之日,游人皆可大饱眼福,且近前鱼群不散,拍照不乱,悠游自如。最近几年由于抚仙湖水质维持在较高水平,所以每年夏天,幸运的游客都可以一睹青鱼阵奇观

当然,在抚仙湖附近还有被称为国际古生物学界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198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侯先光在澄江县帽天山发现了"纳罗虫"化石,向人类揭示沉睡了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世界,中国、云南、玉溪、澄江、帽天山声誉鹤起,名声不胫而走,传遍世界。

这里埋藏着距今5.3亿年的,该动物化石群再现了距今5.3亿年前达尔文进化论中“寒武纪大爆发”的猜想。并作为事实依据,有力的支撑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猜想。在澄江帽天山地区采集了约5万块化石,在澄江化石中发现了40多个门类的80余种动物,涵盖了现代生物的各个门类。我们在这里,可以找到最早的脊椎动物,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人类最早的祖先起源的地方。

神奇四:古滇国墓葬—李家山墓葬群

李家山古墓群为战国至东汉初期的墓葬。随葬品10多件至50多件出土的文物以青铜器为主,另有金、银、铁、玉、石器物;按功能分为礼器、乐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以“牛虎铜案”最珍贵,高0.43m、长0.76m。是云南古代青铜文物的杰出代表,并于1995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组通过正式认定为国家级文物。案又称“俎”,是中国古代一种放置肉祭品的礼器。牛虎案就是用来放献祭牛牲的,是古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献祭。因牛牲居祭祀“三牲”中首位。而虎在滇文化中具崇高地位,常立于滇人祭祀的铜柱顶端,为崇拜之对象。

此铜案为古滇战国时期青铜材料铸成的案祭礼器。其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以一头体壮的大牛为主体,牛四脚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椭圆形的案盘面,一只猛虎扑于牛尾,四爪紧蹬于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视眈眈于案盘面。大牛腹下立一条悠然自得的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寓意了大牛牺牲自己对小牛犊的保护。牛虎铜案中的大牛颈肌丰硕,两巨角前伸,给人以重心前移和摇摇欲坠之感,但其尾端的老虎后仰,其后坠力使案身恢复了平衡。大牛腹下横置的小牛,增强了案身的 稳定感。 此铜案是滇国青铜器中较大的一件,其特殊的组合造型使整个铜案重心平稳,大小和谐,动静均衡统一。也因其器奇特造型,新颖构思,既有中原地区四足案的特 征,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此铜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极具艺术观赏价值,是中国青铜艺术品的杰作,更为我国古代文化之稀世珍品。

此外出土文物中,还有各类贮贝器、各类铜鼓、铜编钟、立牛葫芦笙、曲铜锄、孔雀衔蛇纹锥、手执形銎 戈、铜柄铁剑及金鞘饰、鹿形金饰、金腰带、各类铜扣饰等精品。

李家山墓葬群,在文物量上,媲美长沙马王堆墓葬群,而距离抚仙湖不到十公里,已被初步证实为古滇国的墓葬群。到目前为止,已发掘的墓葬出出土4000多件青铜器,还有200多座墓葬没有发觉 价值连城

本来按照依山傍水的墓葬风水要求,墓葬本应朝向星云湖,但在已发掘的87座墓葬中,统一朝向抚仙湖。这就是第五大神秘之处:

神秘五:碧海王城

20xx年11月13日,云南的权威报纸《春城晚报》发表了《抚仙湖里有古城?》, 20xx年、20xx年,我国曾两次湖泊水下考古,央视都对其进行了直播,其中20xx年的水下考古是我国首次进行水下考古工作。在水下考古工作的进程中:

发现类似金字塔高大建筑和罗马斗兽场圆形建筑。其造型是一座阶梯状建筑,气势非常恢宏。它上下共五层,第一层底部宽63米,第二层宽48米,三四层倒塌比较严重,无法仔细测量,第五层宽27米,整个建筑高21米,类似于美洲玛雅人的金字塔。在每一层大的台阶之间都有小台阶相连,其中第一级大台阶从底部有一条笔直的小台阶直通而上,其规模不逊玛雅文明,对其研究将成世界性课题。

在另外一片区域里,还发现了一座圆形建筑,底部直径为37米,南面偏高,依稀可以辨别出台阶。该建筑北面倒塌得比较严重, 东北面有个缺口,形状类似于古罗马的斗兽场。此外,在这两座建筑中间还有一条长300多米、宽5-7米的石板路面,用不同形状的石板铺成, 石板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几何图案。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回顾一下,在云南澄江县的历史上,有史可查的有3个城市,其中最早的是俞元古城,后来在史书上神秘消失, 这是很多专家倾向于认定水下城市就是俞元城的原因。 “俞”在古汉语中有“最初”之意,而“元”有“原 始、根基”之意,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最初的高大的根基”。

1920xx年以前被埋在维苏威火山下的庞贝古城也不过只有1平方公里,而据可靠数据显示,该古城范围面积有2.4平方公里,相当于故宫博物院的四倍。当然具体,这是传说中史前文明,还是古滇国文明,都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神奇六:抚仙湖的传说

在神奇之旅的最后,我们来感受一下抚仙湖不一样的神话传说。抚仙湖的大名给它赚来了不少人气。但是,真正知道抚仙湖名字由来的人可谓寥寥。在澄江县城的凤山公园,有一个名为“抚仙”的雕塑展现的是肖、石二仙陶醉于抚仙湖的情景。雕塑上有这样的记载:“传说天上有石、肖二仙因慕‘澄江海’的清澈明净,驾云来到湖边,被这瑰丽的湖光山色所陶醉,以至流连忘返。久之,二仙搭手抚肩化为山石。抚仙湖也因此得名。”

相传,深居天宫的玉皇大帝,一日步出宫门,远眺人间,发现一颗状如葫芦的明珠,镶嵌在云雾缭绕的万山丛中,湛蓝明净,波光粼粼,美丽至极。玉皇大帝为之倾倒,急传肖、石二仙立即下凡,描摹这人间美景,带回天宫,装点天堂。

肖、石二仙急忙腾云驾雾,飘落在明珠东南方向。走近一看,迷离美景展现在眼前:明珠四周,嶙峋怪石密布,峥嵘多姿,仪态万千;有的如冲天玉笋,有的似文房笔架,有的如大象汲水,有的似猛虎下山;孤山独坐湖中,云雾迷漫时,似一座忽大忽小、忽升忽降、缥缈无常、变化莫测、神奇美丽的仙岛,与明珠交相辉映;烟波浩瀚的湖泊,无波时水平如镜,柔和妩媚,像一位袒胸露怀的少女,在安闲舒适的憩睡。起浪时白浪叠现,如满盘碎玉在晃动,又似朵朵睡莲在竞相开放。

远山近水,州岛错落,好一幅色彩怡人、幽深奇崛的山水画卷。肖、石二仙只顾搭手抚肩地在观看,在赞叹,竟痴痴迷迷地忘了画画,忘了归期。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他们定定地站在那里,陶醉在迷离美景之中。久而久之,两位神仙变成了两座石峰。看,在 抚仙湖的东南方,果真叠立着两座形似搭手抚肩、俯视明珠的石人山。据说,这就是肖、石二仙变成的,抚仙湖之名便由此而来。

到此呢,我们今天的图文声像了解抚仙湖就告一段落了。小何还是希望,各位游客能在今后有机会的时候真正走进抚仙湖,了解这个神秘的湖泊。

关于云南明永冰川导游词通用四

苍山洱海简介: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苍山洱海是古今旅游者所向往的地方。明代著名文人杨升庵描绘它“山则苍茏垒翠,海则半月掩蓝”,“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

苍山

苍山,又名点苍山,共有十九座山峰,最高峰海拔4000多米。

苍山十九峰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对照,其峰自北而南依次为: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音、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这些山峰,海拔一般均在3500米以上,有七座山峰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最高的马龙峰海拔4122米。苍山十九峰,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奔泻而下,流入洱海,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溪序为:霞移、万花、阳溪、茫涌、锦溪、灵泉、白石、双鸳、隐仙、梅溪、桃溪、中溪、绿玉、龙溪、清碧、莫残、葶溟、阳南。苍山景色向来以雪、云、泉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最。在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点苍山顶显得晶莹娴静,不愧是一个冰清玉洁的水晶世界。

点苍山的云变幻多姿,时而淡如青烟,时而浓似泼墨。在夏秋之交,不时出现玉带似的白云横束在苍翠的山腰,长亘百里,竟日不消,妩媚动人。 在苍山顶上,有着不少高山冰碛湖泊,湖泊四周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还有18条溪水,泻于19峰之间,滋润着山麓坝子里的土地,也点缀了苍山的风光。苍山还是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不仅有几十种杜鹃,而且有珍稀的茈碧花和绣球似的马缨花等。

洱海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呈狭长形,南北长40公里,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泛舟洱海,那干净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蓝天,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受。

在洱海最南端的团山,有一座洱海公园,是观赏苍山洱海景色的好处所。

苍山洱海,山水相依,洱海是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北起洱源县江尾乡,南止大理下关,海拔1972米,南北长41.5公里,面积约251平方公里,因为湖的形状酷似人耳,故名洱海。在洱海最南端的团山有一座洱海公园,是观赏苍山洱海景色的好处所。

从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洱海共有3岛、4洲、5湖、9曲。洱海属断层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传说在海底生长着一棵硕大无比的玉白菜,这碧波莹莹的湖水,就是一滴滴从玉白菜的心底沁涌出来的玉液。

洱海到苍山之间是一片扇形的冲击平坝,这里田地肥沃、村落相连,崇圣寺三塔笔立挺拔,素有“风景画廊”之称,风光、名胜、民俗融为一体。 从小码头入园沿石阶登山,登至山顶,便可看到飞檐翘角的望海楼,漫步在望海楼长廊,极目眺望,苍山洱海风光尽收眼底。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关于云南明永冰川导游词通用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xindetihui/shixixindetihui/1684905708121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