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实习心得体会 > 2023年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范本

2023年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范本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范本

微信扫码分享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范本一

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古到今,人杰地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原名周树人,此刻我们就来参观下原汁原味的鲁迅故里,主要包括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鲁迅出生的地方,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里,所有房屋结构保存完好,青砖黑瓦,大都是砖木砌成的,从大厅、书房、藏书室、卧室、客房直到厨房,能够看出鲁迅家原先是个书香门弟的大户人家。

跨出周家老台门,我们来参观下鲁迅纪念馆,那里详细介绍了鲁迅坎坷的人生和他发表的名著,他写的文章好处深刻,书法优美,图文并茂。一件件一篇篇,让我们为他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感动。

之后,我们来畅游一下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精致的篱笆把园子围了一圈,除了那棵显眼的参天大树,其它植物花草依旧葱郁一片,角落里还有那道泥巴墙,我们似乎还能在这个角落里找寻到鲁迅的童年身影。

最后,我们一齐去看看鲁迅成长的摇篮吧——三味书屋。那里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孝顺的鲁迅因为照顾生病的爹爹,上学迟到被先生责骂,于是,下定决心在椅子上刻下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我不要再迟到。正是因为鲁迅有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才成就了之后伟大的革命事业。

我很高兴为大家导游绍兴鲁迅故里,期望你们把绍兴的文化和土特产带给你们的朋友,欢迎下次再来绍兴,多谢大家的观赏!

浙江鲁迅故里导游词(五)

尊敬的各位旅客大家好,很高兴在那里和大家相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蒋,大家能够叫我小蒋,或蒋导。

我们即将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学习。生活的地方。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期望在我的陪同下,大家能够开心的游玩鲁迅故里。我们先去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那里求学。看!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据说,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的批评,就在书桌的右上角刻了一个“早”,以此为戒,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你们看到了书桌上的“早”字了吗。

我们此刻要去百草园。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面积近20__平米,原先是新台门周姓十来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子,平时种一些瓜果蔬菜,秋后用来晒谷。你们相信吗?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他常来那里玩耍嬉戏。

那里是咸亨酒店。咸亨酒店在市区鲁迅路秋官第,临街朝南。四柱似竹,塔体中空,朝西面有黑底,上书“咸亨酒店”四个金字。

鲁迅故居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细细游览吧!

2023年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范本二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绍兴的沈导游,长话不多说,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去鲁迅故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风景吧!

到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鲁迅故里。首先,马上你就可以看到这条街的左边就是著名的咸亨酒店,它坐北朝南,门外塑有鲁迅笔下人物孔乙己的雕像,里面有我们绍兴著名的土特产,比如臭豆腐,茴香豆,莓干菜和热腾腾黄酒等,想去品尝品尝的游客不妨到里面坐一坐。

再往前走,就进入了鲁迅故里的后门,这整条街是用石板铺成的,所有的建筑都是砖瓦结构,很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这条街也十分热闹,人也非常多,所以后面的游客千万别掉队。再往前走,左边有鲁迅先生生活的地方-鲁迅故居,它的门前还有一条小河流过,是以前的交通要道;故居的后面是百草园,他童年时代的乐园,玩耍嬉戏的地方;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有名的私塾,鲁迅12 岁--17岁就在这里求学。这些地方里面的家具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原物,保持着原状。大家可以去自由地参观一下,联系鲁迅的一些作品可以增加大家的游兴。

另外要想买些土特产的可以在这条街去看一看 ,许多小商店都可以买到,绍兴土特产是好吃不贵,引来许多游客的关注。

各位游客们,祝大家旅游愉快,两小时后在咸亨酒店门口集合。

这尊高达20.8米的石佛,为弥勒佛盘坐造像。

佛,乃是梵文音译为汉语"佛陀"的简称。意译,当为"觉者"。弥勒佛是佛教创世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的转世形象。以佛教的术语讲,应叫它为转世佛。

柯岩弥勒佛,宽颊广额,螺形发髻;法相敦厚慈祥,仪态文静端庄;左手抚膝,右手屈举,正作阐经说法状。在雕刻工艺上可谓造诣颇高。

柯山石佛景观形成于隋唐,而柯山石佛寺更名为普照寺,则为明万历年间。旧寺倒塌,副使黄猷吉发起重修。自明而清而民国,至当代,普照寺倒了又修,修了又倒。当代重建之普照寺,移址百米外于山坡之上,规模空前,内涵之丰富非旧寺所能相比,已自成柯岩一景。

云骨

"云骨"景点,位于石佛景点之东首,与石佛东西相对。这天下奇观的云骨几乎是在石佛问世的同时,脱胎而出。

据传,柯氏父、子、孙三代石工在开凿石佛之际,注意到邻近有一处孤岩颇具灵气,便就势将它凿成一尊香炉。

石香炉既已存在,围绕着它采石的石工们哪有不避让之理。就这样,周围的岩石被挖去后,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石"的奇石便形成了。

这奇石,高30余米,底围4米可由三人合抱。底部扁形直立最薄处不足1米,当代徐金富先生为证实此说,特亲手作过测量。奇石之中、上部形丰而凹凸险峻。远远望去,此奇石宛如一炷烟霭,袅袅升腾。故文人墨客赐它一个雅号"炉柱睛烟"。在距地面20余米处,刻有两个隶书大字:云骨。系清光绪年间所刻。岩顶有一棵古柏,生命力之强令人惊叹。据当代一位专家测定,其寿命已逾千年。

相传,北宋大书法家米芾访越至此,见此奇石,欣喜若狂,绕石三日,搭棚观赏,不忍离去。后人便在其搭棚拜石处筑亭纪念,亭曰"拜石亭",奇石与亭之间的一座小石桥则名为"绕石桥"。

拜石亭有一抱对:"万匠削不尽,一柱空中全"。与"石魂"、"绝胜"、"天下第一石"一样,表达了观者对"云骨"的赞美。

云骨和大佛岩彼此出于同一座山岩,由于彼此所承载的文化不同,所拥有的崇拜者也就不同。前者知音多为知识分子,后者知音多为百姓大众,当然也不乏专业佛教人士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

绝胜亭

"绝胜亭"景点,位于柯岩风景区的入口处。据正史记载,晋永和年间会稽内史先后为王述和王羲之。王述出于太原王氏,王羲之出于郎琊王氏,两人之祖先同出于晋阳姬姓。前者属典范的官场人物,说他主动向皇帝汇报,求得敕文而发起建成柯山石佛寺未尝不可。后者属文人型良吏,初见会稽佳山水便有终焉之志,后来又与支遁和尚结为良友。以此来看,说他有功于柯岩胜地的发展于理相通。当代重建之石构件仿唐式柯岩绝胜亭内,立有一碑,上书"柯岩绝胜"四字,所采用即是书圣王羲之的手迹。有些史书上隐露了两人之间的某些"恩怨",一些研究者又加以突现,但对柯岩来说,晋永和年间的发展,则是青史中的重要一页。一柱烛天、净手池

"一柱烛天"和"净手池"是围绕"石佛"、"云骨"的配套景点。自"绝胜亭"向右转,有一座镌刻着"一柱烛天"四字的照壁与云骨遥遥相对。照壁前有一净池,池水清澈。相传,善男信女拜佛前都要在此净手,表示虔诚,而求祈祷之灵验。因当代所开掘的这座净池,为石砌池壁,石栏四围,加之人们观念更新,故净手无须再直接与水接触,只须往池中上空象征性净手即可,名云:"空浴"。

莲花听音

"莲花听音"景点,位于"一柱烛天"与"云骨"之间,其间,用形态各异的莲花石铺就的甬道,将"一柱烛天"与巨形莲花坪连结在一起。这块巨型莲花坪半径9.9米,由99块巨石拼接组成,意取"九九归一",象征"万众一心"。

莲花在佛教中代表纯洁无瑕,观世音菩萨的座椅即由莲花承托。而无论人们是否信佛,对于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皆有认同,故置景之好意人人都乐于接受。

踏着莲花甬道,轻松愉快地登上莲花坪,观望砖雕回音壁,可领略到壁上所刻佛教《金刚经》之阵阵佛气。伴侣同游,分立莲花两端,可以窃窃私语而享受共鸣之趣。逢天朗气清,在10时10分之际,独立莲心,人影与佛影合在一条直线上,可进入"天神合一"之境界。

这就是当代柯岩景区的修造者,以佛教载体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提供给游人的一个放松身心的产品。

离开巨型莲花坪,莲花甬道延伸至拜台。拜台阔绰,隔池正对石佛。拜台既是善男信女烧香点烛祭祀大佛的安全场所,亦是游人休憩之好去处。

台上立有两只石香炉。每只重万斤,皆由4只龙头作支撑,以示高贵。相传,与石佛相配套,在同体岩石上还雕有香炉、莲台、石阶,可惜已毁于战火。

蚕花洞

"蚕花洞"景点,位于石佛池北岸,它是一个蚕形状的摩崖洞天。洞口右上方岩壁镌刻着两行字,上行"化鹤飞?quot;,下行"蚕花洞"。右有边款表明所刻日期为"光绪二十九年仲夏",左有落款,内容为"光山熊先畴书,僧本源监制"。如果文中"光山"为地名,那么这书家熊先畴若非侨居绍兴,就是僧本源云游光山时所遇之人物。

洞口石刻既为"僧"所主持题刻,那么这"化鹤飞来"民间传说自然富有佛教意味。相传,古代某一时期有石工在洞内采石时,浑然不知洞口高悬的一方巨石即将塌下。是时,有一仙神路过,为救众匠人而化为一只仙鹤,在洞口飞旋鸣叫。当石工们见异状而出洞观看时,才发现洞口之危险境况。于是赶忙撤离,而悬石轰然塌下。

至于蚕花洞的命名,有多说。一说幼蚕称蚕花,其形如蚁,而该洞洞底形状如蚕花;一说四月为蚕月,蚕熟花香之际,游洞之淑女如云,故名。

不管怎么说,洞名的温和与其洞的奇险正好成为两个极端。进入蚕花洞,但见两边岩壁矗天,仰头望天,洞顶只有"一线天"。洞深处一口深潭,清澄寒彻。如不是为方便当代游客而用青石铺成平坦小道,踏嶙峋碎岩,溯流而入洞,定为产生一种探奇访幽的感觉。

七星岩

"七星岩"景点,位石佛池西端的柯山脚下,它有内外七个岩宕组成。何谓七星岩?其名源出于天上的"北斗七星"而得名。北斗七星从斗身顶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其名称依次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按理而论,七星岩之每一岩潭的名称亦应依据北斗七星而类推。但实际情况是,这七个岩潭的具体小环境颇为不同,故又各有俗名。

从"蚕花洞"来到"七星岩",是从"斗柄"开始。

"斗柄"为并列相通之两潭,紧挨石崖。人从其边过,清澈鉴影。其一称鸳潭,其二称鸯潭。

有一小山头伸出石崖,人们须绕过它,并通过其岩缝口才能进入又五潭之区域。五潭中,日潭和月潭在露天,分别在"斗"之边缘。月潭岩壁刻有"放生处"三字。

作为"斗"底边的三潭在岩崖之石洞中。

自左而右,先为老人潭,洞名老人洞。相传有一位九旬老汉在此洞中常住三年,后寿至一百八十岁。老人洞形同广厦,高十多米,深数十米,冬暖夏凉。潭在洞尽头,水色深黛。洞口崖壁上留有历代名人题刻多方,因年代名远,已模糊不清。当代开发者特镌?quot;古七星岩"字样。

紧挨老人潭,为观音潭。潭在岩洞下,隔水石壁上雕有小型"送子观音"佛象,观音盘坐莲台,手托童子,题额"慈渡"。旧时有一说,隔池投掷一石,若能击中观音,家中可望得子。此说弊端有二:一是以石击观音不礼貌;二是倡导投石,日积月累,势必会使清潭缩小体积,故不可取。妥当的提法,应为隔水许愿,以求"慈渡"极灵。

又一潭为金童潭。相传有一金姓少年,将父母所给零花钱,除却购买笔墨外,全用来在此潭中放养观赏性金鱼。因人们竞相仿效,后来竟使"七岩放鱼"成为一段佳话,而使"七岩观鱼"成为一件美事。

紫府洞天、文昌阁

"紫府洞天"和"文昌阁"景点,位于七星岩之山上。沿小石阶登临八卦台,上有一座石龛,龛中有一太上老君坐像,高近一米。

龛上方刻有"紫府洞天"四字。相传为清咸丰年间所刻。

道教创始于东汉末年,其中有五斗米道派。因入道者要交纳五斗米,故名。创始者张陵写了一本道书,说是得自太上老君口授,因而后来道士们便尊太上老君为祖师爷。古时道教常采用巫术和道术,为人驱鬼治病,在我们今天看来自不可取。但把收徒、治病摹集来的钱,用于修路、造桥,为过往行人和难民免费提供住宿,则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性。

张陵创立道教明显受佛教的启发,但同时因道教毕竟有别于佛教,故难免与佛教发生摩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道教与佛教互比高下,互相渗透,后来竟造成不少佛教徒礼拜道神,而道士尊奉佛神的局面。

道教以"八卦"占卜吉凶,所以在太上老君塑像前的地面上铺设有石雕"八卦图"。八卦者,载于《周易》,乃是古时候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今之某些研究者,认为它具有一定的现代科学道理。

不管怎么说,对于柯岩的游览者来说,这八卦台不但为我们眺望石佛景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落脚处,同时也为我们细观摩崖石刻提供了一个最佳视点。

这摩崖之石刻文字,根据其内容不同可分为三组。

第一组,赫然夺目两字:柯岩。书体为篆,旁有小楷数行记述刻石年代及缘由。字行均为竖排。

第二组,自右而左一句佛语:南无阿弥陀佛。在其下边,则为竖排10寺10僧之名。依次是:大庆寺福昶、融光寺慧成……

在这10个僧人的落款下边有两大字:敬镌。

这组石刻文字,就是我们曾提及过的"佛文化遗存"。不难想象,曾经有10座名寺的10位长老,相聚于柯岩,举行了一次空前绝后的"佛界交?quot;。

第三组刻字只有四个大字:文光射斗。位置处于第二组之上。显然刻题这组文字是为了与它下方的文昌阁相辉映。

文昌阁虽与八卦台近在咫尺,但须从小山头的另一石阶登临。

显然,此阁也属"屡毁屡建"。阁者,供远眺,游憩、藏书和祭祀之用。文昌阁供奉的是文昌君,文昌君是"专管文教"的神,古代学子无不对其十分崇敬。文昌阁作为儒文化的载体之一,曾为中国城乡所普及,而与道文化、佛文化共处一摩崖之下、小山头之上,乃柯岩所独也。

二、镜水湾景区

镜水湾景区,位于柯岩风景区中部,东邻石佛景区,西毗名士苑景区,东北与普照寺景区相接,占地20公顷,居柯岩风景区四大景区之首。

镜水湾景区以"越女春晓"为中心,东起"三聚同源",西至"清潭看竹",西北达"镜水飞瀑",东南抵"儿童角",大小共含近20个景点。景区的平面形状,如从东山之巅俯瞰东南,好像一支欧洲人乐见的"丰饶角";而从越女池南缘北望,则又如一顶绍兴人钟情的"乌毡帽"。

在文化内涵上,镜水湾景区以中国江南山水园林为基调,以反映越地风土人情为特色。同时又注意与其他三大景区内容有机联系,自然过渡,相映成辉。

三聚同源

"三聚同源"景点,是一个精致的小广场,位于镜水湾景区东端。从文化意蕴看,这是一个过渡性的景点。广场造型外方内圆,与自秦汉以来中国古钱的形制恰好相反,但一样表达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

在广场靠东的位置上,安放着一个1米多高的圆石。圆石分为黑、白两色,各占其半。在圆石东、西两个半面上,均雕刻着戏剧脸谱。因此,这个圆石也就成为一个有着黑、白两张面孔的人头造像。其寓意,白色象征着"人性本善",黑色象征着"人性本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曾极大地左右过中国古代的政治取向。

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设施是矗立着三根高达6米的汉白玉圆柱。圆柱上分别雕刻着中国古代儒、道、释三教"教主"的立像:孔子、老子和佛祖。在这三根立柱的北面,构筑有数层环形的台阶,使广场地面逐渐抬高。在最上面的一层台阶上镌刻有一个硕大"源"字的围壁上,有水流通过喷涌、倒挂、漏滴纷纷溢出,然后经过不规则的小溪曲曲折折,漫流至广场中心的一个圆形的小池,名之曰"汇源地"。这里虽终日受水,却从不溢出。这组设计的总体寓意是:三教同源殊途,又殊途同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生生不息。

儿童角

"儿童角"景点,位于"三聚同源"景点的南面,镜水湾景区的东南角,占地9亩,其平面图形,恰如一只精致的铃铛。

儿童角是儿童的乐园。它建有迷宫、喷水座、动物石雕、八卦阵、大型地球仪等场所和设施,让儿童们开心益智、寓教于乐。最具匠心的,是有一条用石板、滩路、水道、木桩等串连而成?quot;贝贝步"穿行其间,可以让孩子们从想像古代匠人丁丁当当的采石声中找到自己的世界。

镜中镜

"镜中镜"景点,位于"儿童角"的西北,"三聚同源"的西面,是一组具有典型江南水乡民居风格的传统建筑群,面积近600平方米。

"镜中镜"中,有可供100余人就餐的餐饮厅和装饰典雅的多功能会议室。上层还设有观光台,是文人雅士登临览景、饮酒赋诗的佳处。

鳄鱼尖、乌篷湾

鳄鱼尖很自然地在越女池水面上圈起了一个小小的港湾,游湖的乌篷船多在这处水面上泊歇待客,此水面也就叫做"乌篷湾"。岸上即为游船码头。

越女春晓

从鳄鱼尖踏上纤道西行,奋力登上一座高桥,我们便来到镜水湾景区的中心,也是镜水湾景区中最大景点"越女春晓"的中心。

"越女春晓"景点的主体是一个人工湖泊,名"越女池",水面达16亩。湖面构筑成一位衣裙坐地的少女形象,其间,一座高3米、长15米的石拱桥正建在"她"腰间的位置,故名"玉带?quot;。

玉带桥的北面,是"越女"的上身侧影,背东面西,造型优美。在"她"的面部,用青石砌塑着眼睛、眉毛和耳朵。瞧,在"她"修长的脖颈上,还有着一挂用汀步石串成的项链呢!在"她"的面部,用青石砌塑着眼睛、眉毛和耳朵。瞧,在"她"修长的脖颈上,还有着一挂用汀步石串成的项链呢!玉带桥的南面,水面如"越女"向东西两面展开的长裙,湖面开阔,灵动飘逸。

若逢春暖时节,此景点山色空濛,水光潋滟,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直可与杭州的西湖媲美。而在轻风微雨中,又自有一番雅趣别致。

社戏台

从玉带桥南望,可看到在越女池南缘前水中建有一座社戏台,歇山顶,龙吻脊,古色古香。戏台面朝东山,台后有一座白色石桥与南岸连接。

景区常年在这里为游客演出绍剧、越剧、莲花落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坐上乌篷船,酌上热老酒,在碧波荡漾中悠然自得地看看社戏,听听音乐,品品黄酒,会使您乐而忘返。

乌毡帽亭

在玉带桥西"越女"腰前草坪上,建有一座占地50多平方米的乌毡帽亭。乌毡帽亭以它的亭盖为一顶长8.5米、宽6.714米、高3米的巨型乌毡帽而得名。这顶乌毡帽由当地5位民间匠人耗费450个工时精心制成,用去乌毡达180平方米。可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乌毡帽。

乌毡帽下的亭柱也别具一格,共3根,造型均为绍兴黄酒酒坛的模样,按大小可分为单坛柱、三坛柱和五坛柱。

作为水乡农民的传统装束,乌毡帽在绍兴已沿袭千年之久,与乌篷船、乌干菜一起,合称为"绍兴三乌"。尤其是经过鲁迅神来之笔的描写,乌毡帽早就名扬四海。

象鼻岩、蝴蝶岩

从玉带桥东下沿越女池东侧北行至其"后脑勺"处,有一山岩接近湖畔,经采石,此岩的北面形成了两个石宕,宕中水浸为潭。但从南边望去,此岩却因一南北向的透空穿洞而形成象鼻吸水的形状,故称"象鼻岩"。

过象鼻岩再北行,又见一处小岩,名"蝴蝶岩",确似一只伏花吮吸的蝴蝶,逗留在"越女"发髻上恋恋不去。杏花坡

"越女"头枕的"杏花坡"景点,是一片极为开阔的缓坡地,处于柯山与东山之间,面积在30亩左右。如今满坡满谷种满了各种花树、果树,阳春三月,繁花似锦,团团簇簇,衬山映湖,使人流连忘返。

东山春望

"越女"面对的东山,是柯岩古八景之一的"东山春望"景点。山上昔有"览胜亭",供游人凭栏远眺四周湖山之胜。

由于历代采石,东山东南面早已成为一堵绵延壁立的巨大峭壁。以后因峭壁上岩体不断风化崩落,又在峭壁前堆起无数大小不等的嶙峋怪石,将峭壁底部众多深潭巨宕隔在里侧。于是,人工天力之下,在这自东北至西南长达300余米的地段上,逐渐形成了诸多景观,今天主要有"镜水飞瀑"、"情人谷"、"石室烹泉"、"剑辟石"、"蝙蝠洞"和"清潭看竹"等。

镜水飞瀑

"镜水飞瀑"景点,处于镜水湾景区的西北端,依石壁而建,瀑布落差达42米,为目前国内单瀑落差最大的人工瀑布之一。

飞瀑直下落于水潭之上,迸起巨大的水花,宛若一朵盛开的水莲。三道跌瀑,欢腾跳跃,水花飞溅,银亮一片。阳光照射下,在瀑前空中一片弥漫的水雾中,可以看到一道绚丽的彩虹。

情人谷

从"镜水飞瀑"景点向西南拐个弯,便进入"情人谷"景点。这里有3根石柱和几条链子。相传,青年恋人只要在这柱子面前立下山盟海誓,再男左女右,将两人的?quot;锁"在同一根链子上,然后静静地待上一个时辰,情侣双方便会心律同一,相爱相恋,终生不渝。

石室烹泉

"情人谷"景点之南,为"石室烹泉"景点,系柯岩古八景之一。石室高大幽深,外阔内窄,犹如巨蟒张口,气势恢宏。洞内水积为潭,潭水自岩隙中涌出,终年不断。

此潭又名"天王塘"。相传唐朝末年,越州出了一个少年才子,姓罗名隐,命相极贵,后人称他为"罗隐王"。后来因灶神误告,玉帝派天兵天将下来拆去了他的龙骨,富贵命随之烟消云散。但由于天兵天将在匆忙中漏掉了他的嘴巴骨没有拆去,因此以后罗隐虽然再也做不成皇帝了,但嘴巴却还?quot;圣旨口",说什么就应什么。有一天,他来到这东山山崖下观景,口中自言自语地说:"这块悬岩好险呀,像是要塌下来的样子。"不料话音未落,那悬岩就哗地一声整个儿塌了下来,将罗隐压在下面。从此以后,你只要远远对着峭壁喊一声"罗隐",就会隐隐听到他的回答:"嗯……"当然,这不是罗隐的应声,而是峭壁的回声。

2023年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范本三

【--整改方案】

1881年 一岁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1886年 六岁

是年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1888年 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啦。”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1892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

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1893年 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1896年 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1898年 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树人。

1899年 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1901年 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1902年 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3年 二十三岁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1904年 二十四岁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一九零六年 二十六岁

六月回家,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一九零七年 二十七年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绌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一九零八年 二十八岁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1909年 二十九岁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0年 三十岁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 三十一岁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1912年 三十二岁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是月公余纂辑谢承《后汉书》。

1913年 三十三岁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1914年 三十四岁

是年公余研究佛经

1915年 三十五岁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

是年公余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 三十六岁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

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

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1917年 三十七岁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

1918年 三十八岁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是年仍搜 罗研究拓本。

1919年 三十九岁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

1920年 四十岁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

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1921年 四十一岁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2年 四十二岁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3年 四十三岁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1924年 四十四岁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1925年 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先生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1926年 四十六岁

一月女子师范大学恢复,新校长易培基就职,先生始卸却职责。同月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1927年 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1928年 四十八岁

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1929年 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许广平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周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1930年 五十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 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1931年 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灭》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1932年 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三○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录译著书目。

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两地书》。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1933年 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

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1934年 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

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

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合。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1935年 五十五岁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

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

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

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

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

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1936年 五十六岁

一月肩及胁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

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

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数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o?v?《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

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

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

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

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鲁迅的生平经历概括鲁迅生平事迹500

本文来源:http:///buwangchuxin/37663/

2023年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范本四

心目中,有两位文人一生铭记,一位是现代童话大王郑渊洁,他给了我最初的启蒙;另一位便是鲁迅,那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人们常说,一本好书,见证了一段历史,《朝花夕拾》便是如此。

一本仅有十篇文章的回忆散文集,见证了近代中国三十年的文化变迁,也留给了读者太多太多的感触。封建思想,帝国主意的压迫,中国六亿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时的鲁迅,仅有十四岁。

十四岁,父亲去世,鲁迅阴遭受诽谤而远离绍兴,到了南京进入雷电学堂。十八岁,只身一人又开始了怨毒日本求学之路。不该那些年龄承受的苦楚,鲁迅用他瘦弱的肩膀担着。初到日本,鲁迅和孙中山先生一样,怀着相同的梦想——学医救国而努力。不一样的是,一场讲述日俄战争的电影,改变了鲁迅今后的人生,从此弃医从文。这是莫大的勇气啊!一介平民,硬是用短小的笔尖,划开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埋下的阴霾,让一缕缕阳光,温暖了无数爱国青年的内心。

之后,鲁迅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旧屋里,多了一张藤野严九郎先生的照片,没有了完好的讲义,却给鲁迅今后的生涯做出了无限的铺垫……

在幼时的鲁迅,也有着平常的童年:“谋杀”自我隐鼠的阿长,却帮自我买来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背完了《孟子见梁惠王》的前三卷,也伤逝了去看五猖会的热情;告别了逸趣横生的百草园,随着大多数学子一齐,进入了三味书屋,请教了镜寿吾先生。仿佛人生都不会有偏差,直到自我父亲濒危,家境衰落。鲁迅的人生也从此逆转。

《朝花夕拾》并不如《百草集》那样有着浓厚的讽刺意味。相反,书中的背景,没有了夸张的手法,没有了能够的抨击,留下的只是一张张回忆的影子和一段段历史的记忆。腐朽的封建教育,崇洋媚外的社会风尚,还有大闹牛鬼蛇神的迷信之事,这些在《朝花夕拾》的任务里充分的体现出来。鲁迅就是鲁迅,仅有经历了许多常人无法经历的故事,才会有今日所见的《朝花夕拾》。

鲁迅再给日本友人增田涉的信中曾提到:这十篇,原文载莽原上,之后被集成书了,原名叫“旧事重提”……之后想一想觉得……于是改名为《朝花夕拾》。起初,鲁迅准备写的十一篇,结果只写了最终一篇《范爱农》便草草结尾了。据回忆录中讲述:这篇写法较差,大概是路途奔波,思路有点乱罢!其实知晓鲁迅当时状况的人都知晓,鲁迅再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住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阁楼上,一边与“名人志士”作斗争的同时,望着一轮明月,写着这十篇——《朝花夕拾》。

鲁迅的遗体上盖着“民族魂”三个红字。这也是当今社会所缺少的。区别于日本的民族排挤,中国人至少应当团结起来,应对未来许许多多鲁迅先生还未曾面临过的,民族危难……

2023年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范本五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光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这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此刻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这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明白,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那里原先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带给了丰富的素材。之后,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那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那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那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

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到达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以前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游客,此刻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十分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此刻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方让我们告别那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一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此刻还能够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那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我,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我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游客们随我穿过马路。此刻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这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此刻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之后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游客,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此刻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齐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一样。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方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状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用心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一样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这天的参观到此结束,多谢大家。

2023年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范本六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20xx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20xx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20xx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0xx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现在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现在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同。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20xx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面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

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2023年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范本七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绍兴的沈导游,长话不多说,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去鲁迅故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风景吧!

到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鲁迅故里。首先,马上你就可以看到这条街的左边就是著名的咸亨酒店,它坐北朝南,门外塑有鲁迅笔下人物孔乙己的雕像,里面有我们绍兴著名的土特产,比如臭豆腐,茴香豆,莓干菜和热腾腾黄酒等,想去品尝品尝的游客不妨到里面坐一坐。

再往前走,就进入了鲁迅故里的后门,这整条街是用石板铺成的,所有的建筑都是砖瓦结构,很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这条街也十分热闹,人也非常多,所以后面的游客千万别掉队。再往前走,左边有鲁迅先生生活的地方-鲁迅故居,它的门前还有一条小河流过,是以前的交通要道;故居的后面是百草园,他童年时代的乐园,玩耍嬉戏的地方;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有名的私塾,鲁迅12 岁--17岁就在这里求学。这些地方里面的家具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原物,保持着原状。大家可以去自由地参观一下,联系鲁迅的一些作品可以增加大家的游兴。

另外要想买些土特产的可以在这条街去看一看 ,许多小商店都可以买到,绍兴土特产是好吃不贵,引来许多游客的关注。

各位游客们,祝大家旅游愉快,两小时后在咸亨酒店门口集合。

这尊高达20.8米的石佛,为弥勒佛盘坐造像。

佛,乃是梵文音译为汉语"佛陀"的简称。意译,当为"觉者"。弥勒佛是佛教创世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的转世形象。以佛教的术语讲,应叫它为转世佛。

柯岩弥勒佛,宽颊广额,螺形发髻;法相敦厚慈祥,仪态文静端庄;左手抚膝,右手屈举,正作阐经说法状。在雕刻工艺上可谓造诣颇高。

柯山石佛景观形成于隋唐,而柯山石佛寺更名为普照寺,则为明万历年间。旧寺倒塌,副使黄猷吉发起重修。自明而清而民国,至当代,普照寺倒了又修,修了又倒。当代重建之普照寺,移址百米外于山坡之上,规模空前,内涵之丰富非旧寺所能相比,已自成柯岩一景。

云骨

"云骨"景点,位于石佛景点之东首,与石佛东西相对。这天下奇观的云骨几乎是在石佛问世的同时,脱胎而出。

据传,柯氏父、子、孙三代石工在开凿石佛之际,注意到邻近有一处孤岩颇具灵气,便就势将它凿成一尊香炉。

石香炉既已存在,围绕着它采石的石工们哪有不避让之理。就这样,周围的岩石被挖去后,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石"的奇石便形成了。

这奇石,高30余米,底围4米可由三人合抱。底部扁形直立最薄处不足1米,当代徐金富先生为证实此说,特亲手作过测量。奇石之中、上部形丰而凹凸险峻。远远望去,此奇石宛如一炷烟霭,袅袅升腾。故文人墨客赐它一个雅号"炉柱睛烟"。在距地面20余米处,刻有两个隶书大字:云骨。系清光绪年间所刻。岩顶有一棵古柏,生命力之强令人惊叹。据当代一位专家测定,其寿命已逾千年。

相传,北宋大书法家米芾访越至此,见此奇石,欣喜若狂,绕石三日,搭棚观赏,不忍离去。后人便在其搭棚拜石处筑亭纪念,亭曰"拜石亭",奇石与亭之间的一座小石桥则名为"绕石桥"。

拜石亭有一抱对:"万匠削不尽,一柱空中全"。与"石魂"、"绝胜"、"天下第一石"一样,表达了观者对"云骨"的赞美。

云骨和大佛岩彼此出于同一座山岩,由于彼此所承载的文化不同,所拥有的崇拜者也就不同。前者知音多为知识分子,后者知音多为百姓大众,当然也不乏专业佛教人士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

绝胜亭

"绝胜亭"景点,位于柯岩风景区的入口处。据正史记载,晋永和年间会稽内史先后为王述和王羲之。王述出于太原王氏,王羲之出于郎琊王氏,两人之祖先同出于晋阳姬姓。前者属典范的官场人物,说他主动向皇帝汇报,求得敕文而发起建成柯山石佛寺未尝不可。后者属文人型良吏,初见会稽佳山水便有终焉之志,后来又与支遁和尚结为良友。以此来看,说他有功于柯岩胜地的发展于理相通。当代重建之石构件仿唐式柯岩绝胜亭内,立有一碑,上书"柯岩绝胜"四字,所采用即是书圣王羲之的手迹。有些史书上隐露了两人之间的某些"恩怨",一些研究者又加以突现,但对柯岩来说,晋永和年间的发展,则是青史中的重要一页。一柱烛天、净手池

"一柱烛天"和"净手池"是围绕"石佛"、"云骨"的配套景点。自"绝胜亭"向右转,有一座镌刻着"一柱烛天"四字的照壁与云骨遥遥相对。照壁前有一净池,池水清澈。相传,善男信女拜佛前都要在此净手,表示虔诚,而求祈祷之灵验。因当代所开掘的这座净池,为石砌池壁,石栏四围,加之人们观念更新,故净手无须再直接与水接触,只须往池中上空象征性净手即可,名云:"空浴"。

莲花听音

"莲花听音"景点,位于"一柱烛天"与"云骨"之间,其间,用形态各异的莲花石铺就的甬道,将"一柱烛天"与巨形莲花坪连结在一起。这块巨型莲花坪半径9.9米,由99块巨石拼接组成,意取"九九归一",象征"万众一心"。

莲花在佛教中代表纯洁无瑕,观世音菩萨的座椅即由莲花承托。而无论人们是否信佛,对于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皆有认同,故置景之好意人人都乐于接受。

踏着莲花甬道,轻松愉快地登上莲花坪,观望砖雕回音壁,可领略到壁上所刻佛教《金刚经》之阵阵佛气。伴侣同游,分立莲花两端,可以窃窃私语而享受共鸣之趣。逢天朗气清,在10时10分之际,独立莲心,人影与佛影合在一条直线上,可进入"天神合一"之境界。

这就是当代柯岩景区的修造者,以佛教载体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提供给游人的一个放松身心的产品。

离开巨型莲花坪,莲花甬道延伸至拜台。拜台阔绰,隔池正对石佛。拜台既是善男信女烧香点烛祭祀大佛的安全场所,亦是游人休憩之好去处。

台上立有两只石香炉。每只重万斤,皆由4只龙头作支撑,以示高贵。相传,与石佛相配套,在同体岩石上还雕有香炉、莲台、石阶,可惜已毁于战火。

蚕花洞

"蚕花洞"景点,位于石佛池北岸,它是一个蚕形状的摩崖洞天。洞口右上方岩壁镌刻着两行字,上行"化鹤飞?quot;,下行"蚕花洞"。右有边款表明所刻日期为"光绪二十九年仲夏",左有落款,内容为"光山熊先畴书,僧本源监制"。如果文中"光山"为地名,那么这书家熊先畴若非侨居绍兴,就是僧本源云游光山时所遇之人物。

洞口石刻既为"僧"所主持题刻,那么这"化鹤飞来"民间传说自然富有佛教意味。相传,古代某一时期有石工在洞内采石时,浑然不知洞口高悬的一方巨石即将塌下。是时,有一仙神路过,为救众匠人而化为一只仙鹤,在洞口飞旋鸣叫。当石工们见异状而出洞观看时,才发现洞口之危险境况。于是赶忙撤离,而悬石轰然塌下。

至于蚕花洞的命名,有多说。一说幼蚕称蚕花,其形如蚁,而该洞洞底形状如蚕花;一说四月为蚕月,蚕熟花香之际,游洞之淑女如云,故名。

不管怎么说,洞名的温和与其洞的奇险正好成为两个极端。进入蚕花洞,但见两边岩壁矗天,仰头望天,洞顶只有"一线天"。洞深处一口深潭,清澄寒彻。如不是为方便当代游客而用青石铺成平坦小道,踏嶙峋碎岩,溯流而入洞,定为产生一种探奇访幽的感觉。

七星岩

"七星岩"景点,位石佛池西端的柯山脚下,它有内外七个岩宕组成。何谓七星岩?其名源出于天上的"北斗七星"而得名。北斗七星从斗身顶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其名称依次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按理而论,七星岩之每一岩潭的名称亦应依据北斗七星而类推。但实际情况是,这七个岩潭的具体小环境颇为不同,故又各有俗名。

从"蚕花洞"来到"七星岩",是从"斗柄"开始。

"斗柄"为并列相通之两潭,紧挨石崖。人从其边过,清澈鉴影。其一称鸳潭,其二称鸯潭。

有一小山头伸出石崖,人们须绕过它,并通过其岩缝口才能进入又五潭之区域。五潭中,日潭和月潭在露天,分别在"斗"之边缘。月潭岩壁刻有"放生处"三字。

作为"斗"底边的三潭在岩崖之石洞中。

自左而右,先为老人潭,洞名老人洞。相传有一位九旬老汉在此洞中常住三年,后寿至一百八十岁。老人洞形同广厦,高十多米,深数十米,冬暖夏凉。潭在洞尽头,水色深黛。洞口崖壁上留有历代名人题刻多方,因年代名远,已模糊不清。当代开发者特镌?quot;古七星岩"字样。

紧挨老人潭,为观音潭。潭在岩洞下,隔水石壁上雕有小型"送子观音"佛象,观音盘坐莲台,手托童子,题额"慈渡"。旧时有一说,隔池投掷一石,若能击中观音,家中可望得子。此说弊端有二:一是以石击观音不礼貌;二是倡导投石,日积月累,势必会使清潭缩小体积,故不可取。妥当的提法,应为隔水许愿,以求"慈渡"极灵。

又一潭为金童潭。相传有一金姓少年,将父母所给零花钱,除却购买笔墨外,全用来在此潭中放养观赏性金鱼。因人们竞相仿效,后来竟使"七岩放鱼"成为一段佳话,而使"七岩观鱼"成为一件美事。

紫府洞天、文昌阁

"紫府洞天"和"文昌阁"景点,位于七星岩之山上。沿小石阶登临八卦台,上有一座石龛,龛中有一太上老君坐像,高近一米。

龛上方刻有"紫府洞天"四字。相传为清咸丰年间所刻。

道教创始于东汉末年,其中有五斗米道派。因入道者要交纳五斗米,故名。创始者张陵写了一本道书,说是得自太上老君口授,因而后来道士们便尊太上老君为祖师爷。古时道教常采用巫术和道术,为人驱鬼治病,在我们今天看来自不可取。但把收徒、治病摹集来的钱,用于修路、造桥,为过往行人和难民免费提供住宿,则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性。

张陵创立道教明显受佛教的启发,但同时因道教毕竟有别于佛教,故难免与佛教发生摩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道教与佛教互比高下,互相渗透,后来竟造成不少佛教徒礼拜道神,而道士尊奉佛神的局面。

道教以"八卦"占卜吉凶,所以在太上老君塑像前的地面上铺设有石雕"八卦图"。八卦者,载于《周易》,乃是古时候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今之某些研究者,认为它具有一定的现代科学道理。

不管怎么说,对于柯岩的游览者来说,这八卦台不但为我们眺望石佛景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落脚处,同时也为我们细观摩崖石刻提供了一个最佳视点。

这摩崖之石刻文字,根据其内容不同可分为三组。

第一组,赫然夺目两字:柯岩。书体为篆,旁有小楷数行记述刻石年代及缘由。字行均为竖排。

第二组,自右而左一句佛语:南无阿弥陀佛。在其下边,则为竖排10寺10僧之名。依次是:大庆寺福昶、融光寺慧成……

在这10个僧人的落款下边有两大字:敬镌。

这组石刻文字,就是我们曾提及过的"佛文化遗存"。不难想象,曾经有10座名寺的10位长老,相聚于柯岩,举行了一次空前绝后的"佛界交?quot;。

第三组刻字只有四个大字:文光射斗。位置处于第二组之上。显然刻题这组文字是为了与它下方的文昌阁相辉映。

文昌阁虽与八卦台近在咫尺,但须从小山头的另一石阶登临。

显然,此阁也属"屡毁屡建"。阁者,供远眺,游憩、藏书和祭祀之用。文昌阁供奉的是文昌君,文昌君是"专管文教"的神,古代学子无不对其十分崇敬。文昌阁作为儒文化的载体之一,曾为中国城乡所普及,而与道文化、佛文化共处一摩崖之下、小山头之上,乃柯岩所独也。

二、镜水湾景区

镜水湾景区,位于柯岩风景区中部,东邻石佛景区,西毗名士苑景区,东北与普照寺景区相接,占地20公顷,居柯岩风景区四大景区之首。

镜水湾景区以"越女春晓"为中心,东起"三聚同源",西至"清潭看竹",西北达"镜水飞瀑",东南抵"儿童角",大小共含近20个景点。景区的平面形状,如从东山之巅俯瞰东南,好像一支欧洲人乐见的"丰饶角";而从越女池南缘北望,则又如一顶绍兴人钟情的"乌毡帽"。

在文化内涵上,镜水湾景区以中国江南山水园林为基调,以反映越地风土人情为特色。同时又注意与其他三大景区内容有机联系,自然过渡,相映成辉。

三聚同源

"三聚同源"景点,是一个精致的小广场,位于镜水湾景区东端。从文化意蕴看,这是一个过渡性的景点。广场造型外方内圆,与自秦汉以来中国古钱的形制恰好相反,但一样表达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

在广场靠东的位置上,安放着一个1米多高的圆石。圆石分为黑、白两色,各占其半。在圆石东、西两个半面上,均雕刻着戏剧脸谱。因此,这个圆石也就成为一个有着黑、白两张面孔的人头造像。其寓意,白色象征着"人性本善",黑色象征着"人性本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曾极大地左右过中国古代的政治取向。

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设施是矗立着三根高达6米的汉白玉圆柱。圆柱上分别雕刻着中国古代儒、道、释三教"教主"的立像:孔子、老子和佛祖。在这三根立柱的北面,构筑有数层环形的台阶,使广场地面逐渐抬高。在最上面的一层台阶上镌刻有一个硕大"源"字的围壁上,有水流通过喷涌、倒挂、漏滴纷纷溢出,然后经过不规则的小溪曲曲折折,漫流至广场中心的一个圆形的小池,名之曰"汇源地"。这里虽终日受水,却从不溢出。这组设计的总体寓意是:三教同源殊途,又殊途同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生生不息。

儿童角

"儿童角"景点,位于"三聚同源"景点的南面,镜水湾景区的东南角,占地9亩,其平面图形,恰如一只精致的铃铛。

儿童角是儿童的乐园。它建有迷宫、喷水座、动物石雕、八卦阵、大型地球仪等场所和设施,让儿童们开心益智、寓教于乐。最具匠心的,是有一条用石板、滩路、水道、木桩等串连而成?quot;贝贝步"穿行其间,可以让孩子们从想像古代匠人丁丁当当的采石声中找到自己的世界。

镜中镜

"镜中镜"景点,位于"儿童角"的西北,"三聚同源"的西面,是一组具有典型江南水乡民居风格的传统建筑群,面积近600平方米。

"镜中镜"中,有可供100余人就餐的餐饮厅和装饰典雅的多功能会议室。上层还设有观光台,是文人雅士登临览景、饮酒赋诗的佳处。

鳄鱼尖、乌篷湾

鳄鱼尖很自然地在越女池水面上圈起了一个小小的港湾,游湖的乌篷船多在这处水面上泊歇待客,此水面也就叫做"乌篷湾"。岸上即为游船码头。

越女春晓

从鳄鱼尖踏上纤道西行,奋力登上一座高桥,我们便来到镜水湾景区的中心,也是镜水湾景区中最大景点"越女春晓"的中心。

"越女春晓"景点的主体是一个人工湖泊,名"越女池",水面达16亩。湖面构筑成一位衣裙坐地的少女形象,其间,一座高3米、长15米的石拱桥正建在"她"腰间的位置,故名"玉带?quot;。

玉带桥的北面,是"越女"的上身侧影,背东面西,造型优美。在"她"的面部,用青石砌塑着眼睛、眉毛和耳朵。瞧,在"她"修长的脖颈上,还有着一挂用汀步石串成的项链呢!在"她"的面部,用青石砌塑着眼睛、眉毛和耳朵。瞧,在"她"修长的脖颈上,还有着一挂用汀步石串成的项链呢!玉带桥的南面,水面如"越女"向东西两面展开的长裙,湖面开阔,灵动飘逸。

若逢春暖时节,此景点山色空濛,水光潋滟,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直可与杭州的西湖媲美。而在轻风微雨中,又自有一番雅趣别致。

社戏台

从玉带桥南望,可看到在越女池南缘前水中建有一座社戏台,歇山顶,龙吻脊,古色古香。戏台面朝东山,台后有一座白色石桥与南岸连接。

景区常年在这里为游客演出绍剧、越剧、莲花落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坐上乌篷船,酌上热老酒,在碧波荡漾中悠然自得地看看社戏,听听音乐,品品黄酒,会使您乐而忘返。

乌毡帽亭

在玉带桥西"越女"腰前草坪上,建有一座占地50多平方米的乌毡帽亭。乌毡帽亭以它的亭盖为一顶长8.5米、宽6.714米、高3米的巨型乌毡帽而得名。这顶乌毡帽由当地5位民间匠人耗费450个工时精心制成,用去乌毡达180平方米。可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乌毡帽。

乌毡帽下的亭柱也别具一格,共3根,造型均为绍兴黄酒酒坛的模样,按大小可分为单坛柱、三坛柱和五坛柱。

作为水乡农民的传统装束,乌毡帽在绍兴已沿袭千年之久,与乌篷船、乌干菜一起,合称为"绍兴三乌"。尤其是经过鲁迅神来之笔的描写,乌毡帽早就名扬四海。

象鼻岩、蝴蝶岩

从玉带桥东下沿越女池东侧北行至其"后脑勺"处,有一山岩接近湖畔,经采石,此岩的北面形成了两个石宕,宕中水浸为潭。但从南边望去,此岩却因一南北向的透空穿洞而形成象鼻吸水的形状,故称"象鼻岩"。

过象鼻岩再北行,又见一处小岩,名"蝴蝶岩",确似一只伏花吮吸的蝴蝶,逗留在"越女"发髻上恋恋不去。杏花坡

"越女"头枕的"杏花坡"景点,是一片极为开阔的缓坡地,处于柯山与东山之间,面积在30亩左右。如今满坡满谷种满了各种花树、果树,阳春三月,繁花似锦,团团簇簇,衬山映湖,使人流连忘返。

东山春望

"越女"面对的东山,是柯岩古八景之一的"东山春望"景点。山上昔有"览胜亭",供游人凭栏远眺四周湖山之胜。

由于历代采石,东山东南面早已成为一堵绵延壁立的巨大峭壁。以后因峭壁上岩体不断风化崩落,又在峭壁前堆起无数大小不等的嶙峋怪石,将峭壁底部众多深潭巨宕隔在里侧。于是,人工天力之下,在这自东北至西南长达300余米的地段上,逐渐形成了诸多景观,今天主要有"镜水飞瀑"、"情人谷"、"石室烹泉"、"剑辟石"、"蝙蝠洞"和"清潭看竹"等。

镜水飞瀑

"镜水飞瀑"景点,处于镜水湾景区的西北端,依石壁而建,瀑布落差达42米,为目前国内单瀑落差最大的人工瀑布之一。

飞瀑直下落于水潭之上,迸起巨大的水花,宛若一朵盛开的水莲。三道跌瀑,欢腾跳跃,水花飞溅,银亮一片。阳光照射下,在瀑前空中一片弥漫的水雾中,可以看到一道绚丽的彩虹。

情人谷

从"镜水飞瀑"景点向西南拐个弯,便进入"情人谷"景点。这里有3根石柱和几条链子。相传,青年恋人只要在这柱子面前立下山盟海誓,再男左女右,将两人的?quot;锁"在同一根链子上,然后静静地待上一个时辰,情侣双方便会心律同一,相爱相恋,终生不渝。

石室烹泉

"情人谷"景点之南,为"石室烹泉"景点,系柯岩古八景之一。石室高大幽深,外阔内窄,犹如巨蟒张口,气势恢宏。洞内水积为潭,潭水自岩隙中涌出,终年不断。

此潭又名"天王塘"。相传唐朝末年,越州出了一个少年才子,姓罗名隐,命相极贵,后人称他为"罗隐王"。后来因灶神误告,玉帝派天兵天将下来拆去了他的龙骨,富贵命随之烟消云散。但由于天兵天将在匆忙中漏掉了他的嘴巴骨没有拆去,因此以后罗隐虽然再也做不成皇帝了,但嘴巴却还?quot;圣旨口",说什么就应什么。有一天,他来到这东山山崖下观景,口中自言自语地说:"这块悬岩好险呀,像是要塌下来的样子。"不料话音未落,那悬岩就哗地一声整个儿塌了下来,将罗隐压在下面。从此以后,你只要远远对着峭壁喊一声"罗隐",就会隐隐听到他的回答:"嗯……"当然,这不是罗隐的应声,而是峭壁的回声。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范本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xindetihui/shixixindetihui/16848990741217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