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 > 雷雨 读书心得 雷雨阅读心得(9篇)

雷雨 读书心得 雷雨阅读心得(9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雷雨 读书心得 雷雨阅读心得(9篇)

微信扫码分享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雷雨 读书心得 雷雨阅读心得篇一

看着窗外大雨如注,夹杂着雷鸣闪电铺天盖地的下了起来。目之所及都在大雨中变得模糊了,白茫茫一片。在阳台出神得看着这一切,几缕雨丝拂过脸庞,凉丝丝的,说不尽的惬意!走近书架顺手拿起了曹禺先生的《雷雨》,“雷雨”“雷雨”一样的天气,不一样的心情。

《雷雨》的作者曹禺先生于1910年出生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在国内革命期间创造了大量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话剧,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而《雷雨》曹禺先生在1933年创造的处女作,也是他最有影响力的剧本之一。《雷雨》的问世引起了轰动,获得广泛的赞誉。

《雷雨》我之前已经读过两次了,每次读完都是压抑与揪心并存,心情久久不能平伏。《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矛盾纠纷。周朴园是这个家庭的统治者。讲述了在二十年代初,周朴园抛弃了前妻(其实也不是妻,只是他玩弄过家中的一个侍女而已)再娶了繁漪,而长期的生活压抑使得繁漪与他前妻所生的儿子周萍不断发生一些暧昧关系。周萍在疏远繁漪时,又去勾引下人四凤(周萍的同母异父的妹妹)。二儿子周冲是个具有新思想的青年,他爱慕四四凤。四凤的妈妈来周家接走被解雇的四凤时,发现周萍就是自己的儿子。而侍萍和鲁贵生的儿子正是带领工人在周朴园工厂罢工的代表。所以的矛盾,纠纷,长期压抑的愤恨等等紧紧地缠在一起,爱恨情仇一触即发。在一个狂风暴雨的黑夜,出走被阻的四凤和周冲被闪电打中,死了;周萍自杀了,繁漪疯了,侍萍痴呆了,鲁大海出走了。一个辉煌一时的周公馆瞬间变得支离破碎。

在这里我最想说说的是周朴园,周朴园是一个旧社会的彻头彻尾的资本家,他阴险狡诈、唯利是图、毫无亲情。年少时自恃风流,勾引女佣侍凤。却像所以悲剧一样,一来受社会等级制度的限制,二来也是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周朴园只是贪图侍萍的美丽。他为了自己的前途,在玩弄过后就吧侍萍抛弃了,又抛弃了他的儿子,他那是毫无怜悯之心,在利益的驱逐下就算是亲人也可以弃之不顾,留给我们的只是冷血的狰狞的资本家面孔。几十年后,当他重遇侍萍时,第一感觉就是害怕而不是羞愧。他害怕她会说出他以前的丑事以及冷血。还带侍萍去看他一直为侍萍留着的房间,以示他对侍萍的关心。可是他关心的不是侍萍而是他自己,他用这种方法来掩饰他的罪过无情。那个房间只是周朴园寂寞无聊时,用以回想他的年少青春,他的过往的辉煌成就;用以彰显自己的虚假的情意,存放肮脏的灵魂,仅此而已。在他以为侍萍会对他不利,影响他的前途时,立即就把一张支票递给了侍萍。他谁都不在乎,谁都不爱,他爱的唯有他自己。他在赶走侍萍时,娶了一个他认为的门当户对的人——繁漪。可是他从未真正关心过繁漪,他把她娶回家好像只是买了一件可与家庭地位相称的物品而已,不闻不问地放在家里。他毁了一个女人的幸福,有又把外一个女人丢在家了,让她的青春岁月好在无尽的等待与寂寞中,任其枯萎。他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如何坑埋苦工等害人发财的事情上。这一切反映的都是资本家卑劣的本质。

然而,所有的一切一切,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想闪电划破黑夜一样所有的阴谋,秘密,纠纷都暴露无遗。真相的面前却是一颗颗沉重和破碎的心,结果在周家的那座大宅了,所有的人死的死,疯的疯,出走的出走。周朴园一生阴险狡诈,卑劣图利,自私无情,以为得到了很多,却牺牲了所有,失去的亲人,失去了自我和尊严,只留下一座空空的,死气沉沉的大宅,在历史的风雨中摇摇欲坠。

挖尽心思的自私、算计,换来的只是孤独和唾骂。

雷雨 读书心得 雷雨阅读心得篇二

生活就得由着迟疑将我们毁灭。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雷雨》中的周朴园大概是想不到吧,自己祭奠了三十年的人,已经死了的“周家太太”,竟会一自家仆人母亲的身份出现,这场丑陋的悲剧也渐渐浮现出来它的悲哀。

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有这样的例子,但痛击人心,引人唏嘘的也唯有这披着伪善面具的周朴园。

我是同情他的,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扭曲的社会门第观念下,尽管追求自由爱情。但这与现实比也唯有抛弃。屈服于现实,抛弃妻子,三十年沉默的赎罪,热血也得到沉寂,淀出的杂质凝成的膜隔着心,只留下人性的淡默。我可怜他,爱情也变得资本,没有感情只活在回忆。

但我不认同他,可怜他在德国学到的自由与爱情,竟抵不过一座空院,一座黑漆漆尽染人性丑恶的矿藏。昔日恋人的相见也变得利益,支票卖掉的良知,留下的无知让人憎恶,竟变得这般唯利是图,我鄙夷他,将这唯一的浪漫也想的如此功利。

周朴园的一生成也在这社会,败也在这社会,他是一个成功的资本家,却也是一个失败的男人。

他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爱情与面包你只能选择一个,你选什么?我想我会做出自己认为的正确答案,半生的悔悟也得知己承担,生活由不得我们迟疑,爱情经不起我们犹豫。

着戏剧的人生尽是悲凉,我只怀着怜悯来看待着场荒诞。

雷雨 读书心得 雷雨阅读心得篇三

我曾经看过爱情温柔的凋零,才明白所谓真爱无敌的童话,只不过这是当一丝情愫如细草穿沙般掠过心田时,人们彼此心照不宣的谎言,这原本就是个暧昧不清的世界,一切注定了就这样永远注定了。然而,《雷雨》却形象地描述了那一切,描述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描述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它让资产阶级的罪恶在阳光下暴晒,让我们更好地明白现在生活的幸福。

《雷雨》中人物形象,首先不能不提周朴园,他是个封建资产阶级的代表:在家,要创造“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在公司,他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现险情一次就淹死了许多的小工,而他则是为了从每个小工的生命中捞取三百大洋,正如鲁大海说的“周朴园原发的是断子绝孙的财”。在面对蘩漪和侍萍时更流露出他的专横冷酷与丑陋的伪善嘴脸。让人厌恶,让人气愤。接着也不得不提四凤。

她看似再重复母亲的后路,但却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一面是母亲的担心,一面是她与周萍的恋情,是她跃进悲剧的深渊。这是四凤无法面对的理由,也是那个罪恶的社会的产物。提及周萍,我想要发表我的看法。

我不喜欢周萍,我想他是一日也不曾爱过蘩漪的,因为他的懦弱,是个十足的胆小鬼,单凭这一点,他就永远无法大胆地去爱。他只有无尽的追悔,永远只在悔恨自己过去由直觉铸成的错误,“他佩服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在他的见闻里,除了一点倔强冷酷——但是这个也是他喜欢的,因为这两种性格他都没有,他觉得他在那一方面欺骗他的父亲是不对了,并不是因为他怎么爱他的父亲,他觉得这样是卑鄙,像老鼠在狮子睡着的时候偷咬一口的行动。不过,周萍并未完全使主体深化,周冲的死却更让主题深化,一位重面梦想的活力的少年,为了追求美好的恋爱而失去了生命,这真是太残忍了!《雷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蘩漪。她是一位中国旧式女人的代表,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

——他对诗文的爱好。但是她也有她的野性但对强大的封建压力也只有妥协,她那乖戾的性格,也是被环境扭曲的。但在《雷雨》的氛围里,周蘩漪最显得调和,她的生命燃到电火一样地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情感郁热,境地,激成一朵艳丽的火花,当着火星也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化为乌有,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也许爱与恨正是曹禺的《雷雨》所要表达的主题。曹禺写的关于《雷雨》的一首诗是这样说的:我是一个不能冷静的人。

不过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写《雷雨》使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雷雨》我品味着,思考着……

雷雨 读书心得 雷雨阅读心得篇四

写这篇读后感时觉得很别扭,很不自在,不似写《曾国藩》的读后感那种恍然醒悟,被一语惊醒梦中人的觉悟,写得很痛快,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胸中的感想,是种茅塞顿开的觉察,是成长的收获和喜悦。

看完《雷雨》让我觉得像八月里闷热的天气,很压抑,似乎有什么东西堵在胸口出不来一样那么难受。有许多思想的撞击,但是无法汇成语言。我没有资格去评论它本身的好坏,只能说像品味生活一样细读了每个章节。因为它本身就是生活,充满矛盾和戏剧性,我再文绉绉地分析会显得矫揉造作。于是前面打地草稿写了一大堆被我两笔给划掉了。

剧中的男人--周朴园,周萍,周冲,鲁贵

对于周朴园,充满了同情和怜悯。他一个人独撑到剧的最后,何尝不是一种孤独和煎熬。很难想像一个男人可以绝情到大年三十把儿子他妈赶出家门,任其自生自灭,这样的薄情寡意至极,他又如何还懂得爱?在我看来一个不懂爱的人是最可悲的人。而他对旧时的留恋反而显得有些可笑了,似乎太形式化了--那些家具,那些摆设,那些习惯,还有那些照片和旧时的回忆。有人说,干大事的人不拘小节,于是他就要抛妻弃子吗?我以为,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才可以真正成就一番事业;有人说男人为了事业要有所牺牲,但如果代价是牺牲了爱人的能力,代价未免太大,如果说侍萍是周朴园的真爱的话。在这部剧里始终没有走进过周朴园的心里,是他不愿让人走进,是我走不进,也不愿走进。不知道他是否有感情,不知道他是否爱过侍萍,分明看到了他的想念,却又被他无情的言语刺伤;不知道他是否有对子女的爱,有斥责,却没有关爱;不知道他是否有对繁漪的歉疚,一直给她请医生却不懂她真正的病因……有些鄙视他的冷血,特别是对于那个陪伴他一生的女人繁漪如此残忍!其实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为了前途少了一点良心,有些懦弱却又不得不故作坚强。

对于周冲则充满了欣赏和钦佩--他浑身上下充满了生命力,他敢爱敢恨,虽然年纪轻轻却很有责任感并且为了爱情和生命的信念敢面对陈旧的封建礼教宣战。爱的时候果断,即使被拒绝也大度又慷慨。特别是他的善良让人感动不已。即使在当今社会他也一样充满个性,是男生学习的楷模。他是一个能温暖心灵的人物,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未来充满向往,相信美好并不惧现在。

对于周萍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替他庆幸能遇到像四凤那样的女孩子。对于鲁贵亦是除了鄙视再无其他的语言,活到他那个样子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幸而有四凤这样个能干的女儿。

剧中的女人--侍萍,四凤,繁漪

很欣赏侍萍,因为她的坚韧,独立还有气度。很难想像一个未婚女人在那么森严的等级观念和封建压迫下与一个和自己身份地位悬殊的人恋爱并未婚生子所需要的勇气。她让我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女性的勇敢。她就像一团火焰为了爱情炙热地燃烧,她对爱情的追求就仿佛飞蛾对火的执著,让人敬佩和感叹。那种对爱情的信念是让人充满敬意的,所以后来她被抛弃,被爱情而不是一个男人抛弃时表现出来的绝望以至于她要跳河自尽是完全让人理解的。然而天不遂人愿,要让她留在尘世继续忍受煎熬,我坚信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气和力量。她忍受世人的蔑视,忍受鲁贵的责难,坚挺地活下来。然而人生总是在不经意处转弯,三十年后重遇周朴园,想像不出她的内心是怎样的震撼。直到最后发现亲生女儿和儿子相恋的悲剧,她所做的决定都毫无保留地表现了一个母亲无私的爱和大度以及包容,她把所有的痛苦自己一个人扛,接受命运的惩罚。我丝毫也不同情她的命运的悲苦,正是命运的磨难,让我看到一位如此伟大的女性。

繁漪是最无辜地被牵扯进来的女人--先是被扯进周朴园的婚姻,再是被扯进与周萍的乱oooo伦恋。一个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女人,始终是在忍受……

四凤自然有她吸引人的原因,开始有些不明白她为什么会喜欢周萍,我以为周冲的性格更有吸引力。认真思索一下,周冲年轻又具有活力,可能和他在一起更像朋友或者只是弟弟的感觉。而三十岁的周萍,他虽然懦弱和疲乏,为生活和命运所困,有些颓废和无助,却又不乏男人的成熟,正是他这种忧郁的气质激起了四凤的母性情怀,这种成熟的韵味让四凤更有安全感。四凤的朝气让周萍找到生活的动力,仿佛回到年轻的岁月,有了前行的动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所以周萍会选择独立勇敢的四凤,而不是依赖和同样懦弱的繁漪,性格上会更互补一些!

雷雨 读书心得 雷雨阅读心得篇五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曾经写给胡兰成的话,虽时隔了半个世纪,我认为这依就是最理性的话之一。

张爱玲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苍连、凉无望的,牵手过后便是放手,“死声契阔”却还要说永不分离。是啊,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谎言的世界,当爱情之花温柔的凋谢时,才明白真爱只是美丽的童话。其实,所谓的爱情在冥冥之中,苍天早已有所注定。

想起了繁漪,一个在《雷雨》中被爱情伤的体无完肤的女子。繁漪,她就像一个活死人,有着一颗被爱情遗忘的冰冷的心。但是爱情始终是女性永恒的期待,无论你身处在怎样的环境之中,你依然渴望一把像火一样的爱情点燃你内心冰冷的坟墓。正如繁漪一样,她十八年来陪着一个暴躁专横的丈夫,早已心如死水,而周萍,正好是点燃她内心之火的救命稻草。

我认为在《雷雨》中,繁漪是个罪人,也是个受害者。她就像在黑暗之中铿然而泊的血莲,冷漠.诡异.妖艳。将生命之火点燃到像光电一样白热,但你却如同灯丝一般短促,将生命顿时化为乌有。“也许爱与恨正是《雷雨》所要表达的主题,周朴园.鲁侍萍哪一个不是恩怨情仇,只是繁漪将爱与恨诠释的更加淋漓尽致罢了。”

喜欢繁漪,觉得她很可爱,也许这样的用词不是很恰当,但我认为她的可爱就在于她的不可爱,她用一种传统一种端庄,一种贤妻良母去野性的爱一个人。套用《士兵突击》许三多的说话方式,这比大胆还大胆。

至于周萍,我不喜欢他。他根本没有爱过繁漪,他说“我尊敬父亲”,我敬佩父亲,多么虚伪,他见着四凤,觉着她有“青春”她有美貌,就因为这一点,他根本就配不上繁漪。

周萍死了,在惊心动魄的雷雨之夜,爱与恨的嘶杀之中死了,当一切又回归平静时,我们应该明白,爱恨终究不能长久,繁漪只是做了那个年代的牺牲品。

爱是什么?“只不过是你伤我,我伤他,痕已请,痛尚存”,为此而已。它就如同神与佛与轮回,与一切宗教信仰一样,一直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心证罢了。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雷雨 读书心得 雷雨阅读心得篇六

以前在只在电视上看过一点苏州评弹,唱的基本上是一些传统曲目。这次居然看到了苏州评弹版的《雷雨》,这样的创意这是令人耳目一新。

评弹版的《雷雨》抽取了周萍、繁漪的情感纠葛。一共分了三场戏《山雨欲来》、《夜雨情深》和《骤雨惊雷》三回。

第一回一开始以旁白的口吻介绍了周朴园一家,还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从照片上看这是一个有秩序的家庭。”起到了反讽的效果——因为家庭表里不一30年间两代人制造了3段孽缘(周朴园与梅侍萍、周萍与繁漪、周萍与四凤)在这一回里,表现的是周朴园回家,繁漪和周萍怕他们之间的事情败露。在原著中大段的对于周朴园的外貌的描写被删去了,只留下了寥寥数笔——但是有意点名“周朴园有一种从骨子里冒出来的威严”这从他逼迫繁漪喝药与周萍劝药的细节中可以看出了。我个人认为这是周朴园长期出门在外回来后重整家风确立威信的。因为是以萍、漪二人的情感为主线,所以删去了周冲的很多台词,添加了萍、周二人的心理描写——两人一直在揣测是不是奸情被周朴园有所察觉,在刻画心理的片段上,评弹配上了音乐使得纠结矛盾恐慌的心态配上缠绵婉转的江南丝竹显得更加有感染力了。周朴园让周萍向繁漪下跪说:“母亲,请喝药。”周萍一方面迫于父亲的威严不敢不跪、不得不跪。另外心想如果不跪会不会使得奸情暴露?繁漪更不希望周萍跪下,否则他们之间的关系完全不伦不类也等于否认了两人间的爱情。所以编者在此处花了许许多多的笔墨细致地刻画了两人的心思。在原著中繁漪不等周萍跪下就将药一饮而尽,而在这版《雷雨》中,周萍下跪,喊繁漪母亲。一言既出,繁漪非常崩溃,看出了周萍的软弱与妥协。满含泪水地将药喝完,直冲回自己的房间,趴在椅子上大哭一场——这里是一个矛盾冲突点,演员的情绪已经被推向了极致——编者笔锋一转,使其感情趋于平缓——繁漪忽然想到周萍主动请缨去矿地,明白他是在故意摆脱自己,便欲下楼挽留。于是重整妆容,下楼去。编者恰到好处地处理了演员的情绪,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在繁漪下楼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了周萍与四凤约在晚上见面,她的直觉告诉她另有隐情。但是繁漪却在周萍面前不露声色。在这段繁漪劝说周萍留下的戏中,评弹版《雷雨》增加了一个“团扇”的意象作为萍、漪二人的定情之物。团扇本是周萍第一次见繁漪时候送她的见面礼。后父亲长期不在家,周萍送了繁漪一件生日礼物——借戏班的名义请周老爷和周太太去听《游园惊梦》父亲不在,周萍作为长子,名正言顺地陪繁漪去看戏。繁漪嫁入周家以来第一次有人为她庆生日,自然是感动得不得了。回来后就在扇面上绘了杜丽娘的形象,并请周萍题词。按常理论,他题词的内容应是《牡丹亭》中著名的那个唱段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可是编者在这里让周萍提的却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繁漪一下子在此中找到了自己——我不就正像杜丽娘一样在寻觅知音吗?转念也感受到了周萍看到了、理解了自己长期孤独无依无靠的生活状态。这段还有个细节我很喜欢——繁漪盛装去看戏,上车的时候顺手拉上了车帘,周萍劝她将帘子放下。于是一路上繁漪看到了赏心悦目的美景,收获了路人赞许的目光。领略到了周萍和她说的“周园之外别有一番天地。”

在周朴园那里没有得到的尊重、体贴与关爱在周萍这里全部得到了补偿。繁漪自喻为一只枯荷,觉得是周萍使得自己重新获得了活力,这也是他为什么一直对这段感情不后悔的原因。

在《夜雨情深》一回中,四凤是个纯洁善良、善解人意的形象,当然人物内心也有挣扎——自己喜欢周萍,母亲却绝不允许她与周家来往。刚刚发过毒誓周萍便来找她,两人只好隔窗对话。这给周萍的忏悔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其实四凤对周萍与太太间的事情略知一二,但是她并不计较,而且当周萍说愿意娶她的时候,她说这次是她听得最踏实的时候。于是抛开毒誓,启窗让周萍进来。四凤的不计较不仅仅是主仆关系她没有资格指责对方,而是她很宽容很理解周萍此时此刻的处境。这回中繁漪一直站在不远处听着这一切——听到周萍的悔不该当初、听到四凤的好言相劝、听到他们两人的互相表白。大雨中的繁漪妒火中烧。鲁大海的出现再次激起了矛盾:周萍想逃,窗户却被繁漪死死地顶着——开窗与定窗正好是四凤与繁漪两人对于爱情的不同诠释:前者大度后者自私。最终周萍与四凤的会面让鲁大海逮个正着。梅侍萍被儿子鲁大海叫醒,看到3个儿女一时无言以对,要周萍立刻就走。

在第3回中,当所有人都聚集到周家的客厅,当繁漪知道周萍要带着四凤一起走。绝望的她叫起了周朴园将她与周萍间的一切公之于众。一则细数嫁入周家以来所受到的冷落、二则点名自己与周萍的感情缘何而起、三则指责周萍没有责任没有担当朝三暮四。自己对这段感情完全绝望。周朴园如五雷轰顶,但表面上故作淡定说繁漪的药要接着吃——一方面稍稍解了围,此外还有开头强行劝药相互照应。如此以来,周萍的身世之迷也就纸包不住火了。一个大家庭瞬间土崩瓦解。

评弹版的《雷雨》中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孤独寂寞、最后被始乱终弃的繁漪。她很痛苦,两位男士一个冷若冰霜一个软弱善变。周萍面对父亲的威严,背离了与繁漪间的海誓山盟,恐惧、后悔之后想到的只有逃避。都说繁漪自私,周萍何尝不是呢?说对不起说有人,唯独漏了繁漪。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评弹“噱”的表演传统,在该版《雷雨》中,加入了大量的“雷人”的语言以逗乐“。”两位夫人,三个儿子,侍萍的儿子,这俨然是周朴园的一场追悼会“、”于是我做了一件中国人不会原谅,外国人不会原谅的事“、”今天你叫我娘,不是亲娘的娘,而是丈母娘的娘“这些跳出角色之外的评论性的”雷人“语言让观众暂时从悲剧的情境中解放出来,很好地调节了气氛。

当身边所有的人都已经改变,变得不认识,不熟悉,每个人的内心包裹着外壳,那么有什么信心继续活下去?去面对原本不属于他的世界,他很悲惨,

无疑的,我看到了一个罪恶的社会,一个危机四伏的黑暗的社会。但是这也更多的是对世界的一种感觉,不仅仅存在于某个历史某个时期,这也正是我在这个时代去读的时候,还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现的那个家庭,那个社会给我一种无路可逃的感觉。周萍、四凤、周冲,还有蘩漪似乎一直都处于一种想要逃离这一切的状态里,他们想要离开,想要摆脱,想要征服。但是他们的痛苦却始终没有出路,反反复复地挣扎,甚至死成为了唯一的解脱。是的,那个社会,那样的生活没有给他们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雾般不能真实地抵达。探索真理的路上他们已经不能忍受,我想这也正是一种无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为自己作品集写后记的时候说:”今天看来,必然有很多缺点和谬误“,然后他谈到没有写一个无产阶级人物,没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却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会跨越时代,跨越阶级。

从周鲁两家的冲突上,表现了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之间的冲突。侍萍和四风是旧中国两代劳动妇女的典型。但是同样她们有很强的局限性,以至于很多时候是她们的软弱造成了自己悲惨的命运。这也是一个时代赋予妇女的不幸,世界没有告诉她们:她们是可以反抗的。侍萍忍辱负重,遭遇那么多不幸,却只认为那是自己造的孽,甘心在心里承受所有痛苦。这或许是社会和家庭给予一群人的悲哀,却正是这样才被展现地淋漓尽致。他们的确可以在黑夜里去寻找一个真正的光明,但是那对于他们已经太难了。

最后,评弹版的《雷雨》对于原著的改编也结合了评弹自身的特色。主要是表演的形式:没有太多肢体语言更没有有夸张的动作,有的话也是从座位上站起稍稍意思一下,主要是借助丝竹来表情达意。在服装设计上也独具匠心:男演员一身浅灰的长袍、几位女演员身着长旗袍,更细致的是每回根据剧情的不同旗袍是不同的——第一回中词中说到繁漪换了件湖绿色的旗袍,台上的盛小云女士正好穿的是同色的旗袍;在风雨之夜,繁漪偷听四凤与周萍的谈话身着一袭黑色的旗袍,盛女士亦是一身黑旗袍亮相。除了与的契合,服装与人物性格也很相配。演四凤的陈琰女士是一袭粉色镶边白底暗花的旗袍,凸显了四凤纯洁的性格特征。

评弹版的《雷雨》的悲剧性不是特别的强烈,大动我的恰恰是那些伴着琵琶、三弦的优美的唱段,主人公的种.种难言之隐都尽在其中了。有道是”低眉信手续续谈,说尽心中无限事。“评弹版的《雷雨》是一版凄婉优美的《雷雨》。

雷雨 读书心得 雷雨阅读心得篇七

周朴园是名声和地位显赫的地主阶级,带着资产阶级的特点。对他而言,头衔和金钱是最重要的。年少时的爱情也要屈服于此,于是他努力创造一个“年轻。贤惠、规矩”的小姐侍萍,他欺骗了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儿子。他把自己塑造成重情重义、遵守封建礼仪的正派人物。

可见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是虚假的,周朴园带有一颗封建的庞大的虚荣心。

再看30年后的相逢,在周朴园认出了眼前的鲁侍萍后,他感受到了威胁,但这威胁是他自己加给自己的,他试图使用金钱摆平一切。在这里不仅仅是虚荣心,还有对声名的贪恋和紧握。

这样的人物未免太过单薄,也不符合现实。

在那段地位身份悬殊的感情中,周朴园也曾用心过,总是关着窗的房间,遇到还不明身份的无锡人最先询问的是三十年前的事,最后无法回避时还是让周萍与鲁侍萍相认了……把这些部分简单地说成周朴园自欺欺人是不妥的。在时代背景下,周朴园当年的抛弃妻儿是有其他封建人物支持的,他的行为是受封建摆布而做出的顺应的选择,他不过是可怜的封建思想的奴隶。

这样的周朴园才显得饱满起来。

经典中的人物、情感基于现实,对人的评定、人与人间的关系都不是可以用好坏来简单概括的。所以回到现实中来,所有的人、事也不能单纯看待。人是复杂且矛盾的。侵华的日军固然可很可恶,所犯罪行固然罄竹难书,但我们不能抹杀他们在亲人面前的情感是善良真实的,同样也是自私的。举这样极端的、国人皆知的例子并不是想为当年的侵华日军的罪行抹些明亮色彩,而是要指出在人性的分析上,不能单从一种行为中片面判断。

而单纯的好坏标签的滥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随处可见的影视作品中,反派角色大多坏的彻底,不见一点人性的闪光点。家长在面对不利于孩子教育的人事时,也习惯于用“他是坏人”或“这是坏事”来简单概括。这就养成了单纯的一代,不会全面评点,也会给阅读带来障碍,无法理解经典中的人物的饱满的人性,提出“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样的疑问。这是可悲的,看不清人和世界。

品读到了这些,在成长中,也就学会了客观和全面,拒绝单纯武断的贴标签。品读经典,重要的是从中抽离出现实,作为自己的人生装备。

雷雨 读书心得 雷雨阅读心得篇八

拿到“雷雨”立刻放下手头的事,一口气读完。

在封建权威的笼罩下,人们如同跌在沼泽里的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沼泽里。掌权者也失掉了可贵的本真。周朴园生活在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断层中。年轻时,他曾经试过跳出封建的束缚,追逐自由,真心地对待所爱的侍萍,然而他的懦弱使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背叛了侍萍,饱受摧残的侍萍便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她没有权力去爱她所爱,恨她所恨,而是将一切罪责都担在了自己身上,这既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又是一位对封建权威的臣服者。

气氛沉重得有些透不过气来,人似乎在受着情感的捉弄,这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的心情,本应主宰自己,却发现自己时常被环境所主宰着。在这样的环境中,周府的豪宅,侍萍的陋室,极端的痛苦与爱情在一天中强烈的碰撞。随着阵阵雷雨滚滚而来,抑郁,绝望,充斥在空气中,一幕幕就如暴风雨中的波涛,恶狠狠的撞向人们,人们无处可逃。

在这样一群随波逐流的人中,蘩漪是一只独自绽放的花,她更让人们所接受,因为人常常身不由己,回归到原始的路,流着血,不是恨就是爱,一切走向极端,要轰轰的烧一场,中间不容易有一条折中的路。当她嫁给了被封建思想腐蚀了多年的朴园时,她奋力地要跳出紧缩的牢笼。在茫茫寻找中,她阴错阳差地爱上了丈夫前妻所生的长子,周萍。她的生命如火一般的白热。也是一般短促。情感,境遇,激成一朵朵火花,在周萍身上交织成了_残酷的爱和_不忍的恨。然而她很勇敢,站在滚烫的砂岩上,她用火热的情和那颗强悍的心做了一回困兽之斗。当时有许多女人也都有美丽的心灵,是环境的窒息使她们乖戾,抑郁终身。蘩漪虽然_终回到了火坑,但这更值得人们去尊敬和怜悯。

如果说迷走在爱恨中的是蘩漪,那么沉浸在自己的伊甸园中的就是周冲了。也许是从小的高高在上让他一直被埋藏在理想的堡垒之中,对社会,家庭,以及对四凤的爱情都天真得像是在心中编织的一个个美丽的童话。然而现实的残酷让他不得不感到理想幻灭的悲哀。从父亲逼迫母亲喝药的那一刹那,他已经感受到了现实的丑陋。直到慈祥的母亲变成了站在眼前神志不清的女人时,他的梦惊醒了,心中的激荡早已不再。终于,这个悲情故事在雷雨的轰鸣声中达到了高潮,一根电线,结束了四凤和周冲的生命,扼杀了蘩漪和侍萍的意志,击溃了一个罪恶的家庭。周萍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崩溃了。但他平静得如一潭死水,也许是知道了自己的命运,终于可以不再被命运完弄,以死来结束自己内心的折磨是_好的解脱,这是大厦轰然倒塌后的死寂。

是时代和命运在扭曲的人性中塑造的这一出悲剧。

雷雨 读书心得 雷雨阅读心得篇九

读完《雷雨》,我的内心似乎有太多的感慨,我总是想曹禺先生要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觉得的人世间的残忍,这种社会自然的冷酷,四凤与周冲的遭际最足以代表,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无过咎。

故事发生在夏天,夏天是个闷热又让人不安于状得季节,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夏天的时候,炎热高高升起,天空变成一块烧红了的铁,人们常常会不由自主更归回原始的野蛮的路,即使不是头破血流地回去,也是将自己一切都走向极端,要如电如雷地轰轰地烧一场,中间不容易有一条折衷,代表这样的性格是周蘩漪,是鲁大海,甚至于是周萍,而流于相反的性格。这样的性格,遇事希望着妥协,缓冲,敷衍便是周朴园,以至于鲁贵。但是后者是前者的阴影,有了她们前者才显得明亮。鲁妈,四凤,周冲是这间明暗的间色,他们做成了两个极端的阶梯。所以在《雷雨》的氛围里周蘩漪最显得调和。她的生命烧到电火一样地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情感,郁热,境遇,激成一朵艳丽的火花,当着火星也会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化为乌有。曹禹最喜欢繁漪这个角色,但他没有刻意美化她。她的发疯是她唯一的下场,因为她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一个占有欲如此强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后,她只能疯。我也很可怜她,两个男人都抛弃了她。而她只是在自以为是的爱情中毫无头绪地磕碰,也许她只有这个下场,也是因为作者怜惜她,确实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可怜的女人!

故事的开始是回忆,开局便给读者留下了种.种悬念,楼上的夫人是谁?为什么会那个样子?楼下的太太又是谁?为什么每当腊月三十他会总到窗前观望然后陷入深深的冥思?她盼望的是什么?这一切的疑问每一个读者不会不想弄明白,这就要求每个读者必须读下去以揭开这种.种谜团。

周朴园,是矿厂的董事长,是家里的绝对权威,所以在他的性格方面也处处为“绝对权威”这四个字服务,或许正因为如此才会在现代社会里演出这一幕封建家庭的悲剧,周朴园的性格或许只能从它对女性的态度上来反映,他年轻时爱上了自家的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但是为了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周家人逼使侍萍投河自尽。尽管可以说此事主要是封建家长做主的,但周朴园本人似乎没有做出任何形式的反抗,而是默然的接受了,这就是他要在周宅内摆着侍萍的照片,以及她爱的那些家具,甚至保持着夏天不许开窗户的习惯,这家人包括仆人只是觉得有一点奇怪,但没有知道这故事里的故事。

前面我们所说的门当户对的小姐就是后来周朴园的妻子周蘩漪。蘩漪的出场我记得作者是用了这几个词的,它们是“文弱、哀静、明慧”。可以说她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女性。蘩漪由爱到恨、由倔强到疯狂的转变就已经是一部悲剧了。她是不顾一切的爱着周萍,或许可以说是不顾一切的追求着自由和幸福,但周萍又不得不背叛这爱情,这不能不使蘩漪发疯、变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肯定的绝不是乱伦关系而是蘩漪为了追求自由和幸福所做出的牺牲,和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

周朴园怎么也不会想到多少年后,自己的故事又在自己的儿子身上从新上演。由此我想到一句话“历史没有绝对的重演,确实惊人的相似。”我认为用在这里最恰当不过了。

书中的人物每个都有自己的性格。周冲,周蘩漪的儿子。周冲是可喜的性格,他最无辜,而他与四凤的同样遭受了残酷的结果他藏在理想的堡垒里,他又许多的憧憬,对社会,对家庭,以至于对爱情。他不能了解自己,他更不了解他的周围。一重重的幻念束缚住了他。他看不清社会,看不清他所爱的人们,他犯者年轻人犯得病,有着一切青春发动期的青年对现实那样的隔离。他需要现实的铁锤来一次一次敲醒他的梦。在喝药的那一景,他才真认识了父亲的权威笼罩下的家庭。在鲁贵的家里,忍受着鲁大海的侮慢,他才发现他和大海之间隔着一道不可填补的鸿沟。在末尾,蘩漪唤他出来阻止四凤与周萍逃奔的是偶,他才看出来他的母亲全不是他所想的那样,而四凤也不是能与他在冬天的早晨,明亮的海空,乘着白帆向着无边的理想航驶去的伴侣。连续的失望都是一只尖利的锥,那是他应受的惩罚。他痛苦的感觉到现实的丑恶,一种幻灭的悲哀袭击他的心。这样的人即便不为残忍的天所毁灭,他早晚会被那绵绵不尽的渺茫的梦掩埋。到了与世隔绝的地步。甚至在情爱里,他依然认不清真实。抓住他心的并不是四凤,或者是任何美丽的女人。他爱的只是“爱”,一个抽象的观念,还是个渺茫的梦。所以当着四凤不得已说破了她和周萍的事情,使他伤心的却不是因为四凤离弃了他,而是哀悼一个着一个美丽的梦的死亡。待到连母亲那是十七岁的孩子的梦里幻化的最聪慧而慈祥的母亲,也这样的丑恶地围着情爱痉挛地叫喊,他才彻头彻尾地感觉现实的粗恶。他不能再活下去,他被人攻下了最后的堡垒,青春期的儿子对母亲的哪一点憧憬。他于是整个死了他生活中最宝贵的部分——那感情的激荡。以后那偶然的或者是残酷的肉体的死亡对他算不得痛苦,也许反是最适当的了结。其实在生前他始末不隐隐觉得他是追求着一个不可及的梦想。他在鲁贵的家里说过他白日的梦,那一段对着憧憬的四凤讲的。在四凤和周萍同走的时候,他只说,我好像觉得……似乎……我是在胡闹。于是他慷慨的让四凤跟着周萍走了。这不像爱一个人在申说,而是一个梦幻者探寻着自己。

周朴园,作为剧中中心矛盾的焦点,无疑是情感冲突最激烈之存在。年轻时爱上侍萍的周朴园,或许还能说是仍有一丝纯净残留。可自那个年三十之夜,他听任家中长辈将梅侍萍赶走,随后娶了门当户对的阔小姐时起,他的心灵已彻彻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最佳写照。在三十年后,他重又认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来的情感,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而是彻头彻尾的猜忌,怀疑与恐惧。他想到的,是侍萍是到来也许会对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胁,是真相揭穿后自己将面临的尴尬处境,而不是对侍萍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怜爱。他口口声声的说他一直留着她喜欢的家具,说他保留她的习惯,珍视那绣了梅花的旧衬衣,可说到底,这些都不是因为爱,都是因为要彰显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看!我是个有情有义的君子!”其实哪里有什么情呢即使曾经有过,那也在三十年的时光中消失殆尽,他如今的一切的一切——包括给侍萍五千大洋,承诺包管她的生活开支,要她们永远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门——全都,全都,是为了他自己。对他而言,爱情早已是漫长生命中的一点佐料,可有可无,如梦一般不切实际。这个资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熏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

剧中周冲是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当然这是较之剧中的其他人物而言也是其他人对他的看法,但他并非真真正正的年少无知。这不仅表现在他懂得了爱与憎,还在于他的言语是自然的,行动也是发自内心的,这其中少了许多人们经常加上去的封建的、传统的东西。或许这个人物被作者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来挽救这个封建的家庭,但结局却那么不尽人意,他死了,他的死我们不得不真真正正的去深思一下。

至于蘩漪为什么会爱上周萍这个卑怯、懦弱而又不负责任的人呢?我们或许只能问蘩漪的命了,她为什么落在周朴园的家庭中。这或许只能归因于时代,这是时代的不幸。

还有四凤和大海,长辈们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呢?是快乐、是幸福?他们的人生又是怎样的灰暗,他们又是多么的无辜,许多书在分析《雷雨》时通常只会分析,周朴园、蘩漪、周萍的性格特点和他们的命运,可我认为四凤也是一个应该值得重视的角色人物,虽然她没有文化,但他却懂得自己的爱与恨,虽然他没有贵妇人的气质、仪态。但他却有着属于她的那份善良、淳朴、美丽。他在世上没有享受到什么,除了她心中的那点所谓的爱情,可在她知道了事实的真相之后,那么她的死亡似乎又成为必然,对她来说一切来的多么的突然,又是多么的难以自信。这世界对四凤来说是不公平的,她的死也是雷雨这一幕大悲剧中的重要的一幕悲剧。想想,这个世界给她带来的是些什么?长辈们给她留下的是些什么?多么滑稽!多么荒谬!!!

矛盾的冲突穿插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每个人也由矛盾的驱使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下场,似乎唯独周朴园的例外,可我还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苟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雷雨 读书心得 雷雨阅读心得(9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xindetihui/dushuxinde/1685707418156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