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 >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汇总(3篇)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汇总(3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汇总(3篇)

微信扫码分享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汇总一

不做教书匠的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高尚的人交谈。”的确,看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就等于在与管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管老师睿智的思想,生动的例子和质朴的语言给了我很大启发。教书匠和教师的区别就在于教师把教育当 作事业来做,用心来做,教书匠是把教育当作工作来做,做对就好。那么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今天,我们要成为怎样的老师?管老师也在书中作了有力而响亮的 回答: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 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这本书令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章节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教育工作需要微笑,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管老师说得好:“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师的微笑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老师的微笑可以给学生增添信心;老师的微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老师的微笑还可以打开学生封闭的心扉;老师的微笑同时也让自己收获幸福!

管老师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好,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前我总是对聪明能干、遵守纪律的孩子笑 得多,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板着脸。但事实证明,对于后进生越是用粗暴的教育方式,得到的教育效果越是令人失望。所以我也尝试着对他们微笑,这才发现即使 最调皮的孩子都有他惹人喜爱的一面。我想老师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把他闪光的一面找出来,夸赞他,鼓励他,欣赏他,在赏识中使他树立起“我行,我可以” 的信念。一时的落后,只是暂时的,只要他能保持一颗上进的心,必有一片属于他的领域。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 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

就拿我们幼儿园来说,每年的九月,就会迎来 一批新入园的孩子,他们哭、闹、发脾气、难以适应新环境,更不要说遵守常规了。每当这时,老师总是给予他们慈母般的爱,微笑着抱一抱他们、微笑着亲一亲他 们的脸,微笑着和他们说说悄悄话,用自己的爱换来孩子的信任和喜爱。这样的一个过程,往往需要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面对孩子的哭闹,老师从不会 厌烦、生气,更不会吝啬自己的微笑。因为,老师的内心充满着爱。当孩子稍稍习惯幼 儿园生活,老师就开始寻找每个孩子的优点,发现每个孩子的美好,表扬每个孩子的进步。对于常规不好的孩子委婉地提醒,耐心对孩子讲道理。渐渐的,孩子们听 话了,可爱了。当孩子调皮时、退步时、违纪时,我都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面对着日渐进步的他们,自己的内 心越来越快乐了。一个快乐的人才会有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时常微笑着的老师一定是孩子所热爱的。

不做教书匠,让我们做个快乐的教师吧,用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所有赐予!


本文来源:http:///tubiaozhanban/193/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汇总二

“聪明的故事是引领我们走向美好教育生活的原因。激励我们的年轻教师。通过仔细阅读,我真的受益匪浅。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青年教师,无论你遭受什么样的失败,你都不会贬低,只会欣赏。”。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只有失败才能真正带给你进步的思维。

也许你在这次评估课上失败了,也许你在这次论文评估中获得了孙山的称号,也许你在这次研讨会上失败了,也许你多次失去了你的贡献,也许你的教学改革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许你的教学在这学期贬值了,你在这些尝试中得到了赞赏,但是这些价值观没有以适当的方式和机会被揭示出来,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给你一个惊喜。"

对于刚开始工作几年的我来说,看到这样的陈述,穿透我们年轻人的内心语言,分析我们的失败,亲密地鼓励我们的进步,怎么会不令人兴奋呢?我缺少的是对失败的正确认识。我经常接受失败,这给了我挑战失败的勇气,从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勇于创新和改变,走出自己的教学之路。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鼓舞人心的书。越读越觉得晚。我忍不住激动,继续往下看。“每个孩子的心都像荷叶上的晶莹露珠。年轻人应该尽一切可能照顾她,保护她……”是的!我现在还记得我可爱的孩子们和他们一起玩游戏的快乐场景。多么和谐的画面!年轻的我有理想,有梦想,有很多作为老师和年轻人。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孩子”,“我希望我能早点把他们送走”。

张弛的笑容立刻收敛了下来。我在问自己,为什么?我是不是少了什么?我在书里找到了答案,就是当你能微笑着听学生讲,微笑着赞同,微笑着摸孩子的头,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相反,如果老师总是一本正经地批评教育,学生肯定不敢走出去,战战兢兢地坐在教室里。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限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就是教育成功的动力。陶行知老师说得好:“抱着一颗心,不是无私奉献爱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非常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和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蜡烛。我很感谢这本书,它让教师从中汲取力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大的激情投入教育实践。

中国古人说: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言,就是“教是为了不教”,被认为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可见,重视学生的获得性学习和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回顾自己的教学,很多时候我只是一个老师。

《不做教书匠》只要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每天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时刻跟随时代的脚步,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成为一名专业教师将是我永久的追求。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汇总三

淡雅的封面、兰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让我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选中了它——《不做教书匠》。拜读之后,感受颇深,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还记得踏上工作岗位时我的目标是:“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要在年级中名列前茅,这样才对得起所教的学生、对得起家长,这样才是一位好教师。”于是就朝着这样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着,这时我的一位恩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如果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这样的教师至多只能算是一名优秀的教书匠。”我茫然了,那怎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怎样的教学才是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呢?这本书里作者用清晰的笔触将社会转型期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指出来,其中的每一个事例、每一个建议,似乎就在我的身边,在我的工作中都能找到原形。也许是心灵效应,我一遍又一遍的品味着,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

其中,《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一章中《教育,从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触良多。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一辈子书,即使起初是不纯粹、有杂质的,到后来,也一定会清澈起来,纯净起来,永远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脱

文中说,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固有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年轻的你一定要注意发展这个85%。这个85%里至少含有责任感、工作态度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习惯。

所以,我们要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

在我们的意识中,教书匠总是板着脸、苛刻严厉、毫无生气的那种,有时在我心情不好、对学生训话时也总是板着脸,这样看自己,我不就是一名教书匠吗?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当学生离开校园后,再与他们谈心交流时,在他的记忆深处不是你教给他的一个解题方法、一篇课文,恰恰是你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汇总(3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xindetihui/dushuxinde/16847390411149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