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讲话致辞 > 领导讲话 > 最新酸碱盐思维导图精选(五篇)

最新酸碱盐思维导图精选(五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最新酸碱盐思维导图精选(五篇)

微信扫码分享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酸碱盐思维导图篇一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通过物质的分类理解酸碱盐的组成。

2.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3.进一步了解溶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的特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

2.通过对酸碱盐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的求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了有关酸碱盐的知识后的一个回顾和总结。酸碱盐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难点就在于相互间的化学变化,这一难点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也是个突出点。学生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内容和复分解反应后很容易形而上学,胡乱自编化合物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酸碱盐这部分的内容很多,一节课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本堂课只针对学生学习时遇到的重点及难点化学性质复习。

【教学策略分析】

1.通过学生探究石灰水瓶的清洗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自然引出课题。

2.通过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和对物质进分类增强学生对酸碱盐在组成上的认识,为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正确书写埋下伏笔。

3.通过学生动手书写化学方程式,纠正学生的一些常见错误。

4.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5.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判断和动手书写一些有关复分解反应的方程式引导学生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书写规律。

6.通过多媒体和学生复习讲义的配合让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注意力更集中,目标更明确。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常见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典型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

的书写及纠错。

难点: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特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实验室有关学生实验的准备。

课件的制作。

多媒体设备的调试。

复习讲义的编辑,并分发到学生手中。

为学生分组。 

学生分组时要注意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各组要平衡。这样有利于讨论和实验,也有利于学生进行相互学习。

学生实验、导入 教师出示一瓶新的石灰水和一瓶用久的石灰水。

提问:这瓶用久的石灰水瓶壁上为何有那么多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什么?如何除去?

〈过渡〉

刚才我们运用到了一些酸碱盐的化学知识,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回顾和归纳。 学生短暂讨论,一个学生回答并上黑板书写方程式,其他同学在讲义上书写方程式。

学生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并自然引出课题。同时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帮助记忆。

学生练习,讨论 (板书)

酸碱盐的复习

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些物质的化学式,请学生读出其名称。

校对化学式,纠正常见错误。 

学生在讲义上读出化学式。 练习化学式的书写,纠正错误。巩固学生的基础。化学式的选择有意识地安排不同类别的物质,为下面的内容做铺垫。

〈设问〉

同学们能不能对上述物质进行一下分类呢?

多媒体:进行分类 

学生进行分类。 帮助学生复习物质的分类知识。

引出酸碱盐的化学组成。

讨论,交流,归纳,投影 〈过渡〉

通过分类大家有没有发现酸碱盐在组成上的规律呢?

(板书)

酸碱盐的组成。

酸的组成:

h++酸根离子

碱的组成:

金属离子+oh-

盐的组成:

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看大屏幕 

了解酸碱盐的组成,引发学生回忆酸碱盐的知识。

为复分解反应的书写规律作铺垫。

讨论,交流,归纳 〈过渡〉

生活中常见的酸:胃液中的盐酸;铅蓄电池中的硫酸;食醋中的醋酸;碳酸饮料中的碳酸…下面我们看大屏幕:

多媒体:

闻气味图片

浓硫酸的腐蚀性图片

提问:

该同学闻的是浓盐酸还是浓硫酸的气味?

这是那种酸的杰作?

〈过渡〉

常见的碱有哪些?

多媒体:

氢氧化钠潮解图片

新鲜鸡爪被腐蚀的图片

提问:

图中易潮解的物质是哪种碱,你能归纳出它的哪些物理性质?

多媒体:

鉴别无色溶液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教师演示鉴别方法 

看大屏幕并思考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回答:浓盐酸和浓硫酸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空气中易潮解

填出讲义中的相关知识

分组讨论交流鉴别方法

学生观察现象 

引发学生思考酸的物理性质并归纳总结

学生归纳总结出常见的两种碱的物理性质

进一步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体验归纳法的应用

鉴别要有明显现象

学生练习 常见的酸有盐酸和硫酸,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盐酸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

大屏幕:盐酸的化学性质。

纠正学生常见错误。

〈设问〉

盐酸有这样的化学性质,那其他酸是否也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呢? 

完成讲义上的填空及化学方程式。个别学生上黑板书写。

讨论并记录,汇报。 

练习方程式书写。

纠正常见错误。为归纳酸的化学性质作准备。

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讨论归纳 

大屏幕:酸的化学性质。 

观察大屏幕,和自己的归纳作比较。 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知识脉络更清晰。

引导学生学习归纳的学习方法。

深入 〈设问〉

酸为什么会有这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大屏幕:酸在水溶液里都能解离出氢离子。 

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用求同思维方式理解大多数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可能原因。

学生练习 〈过渡〉

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我们来回忆一下氢氧化钠的一些化学性质。

大屏幕: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纠正学生常见方程式错误 

完成讲义上的填空及化学方程式。个别学生上黑板书写。 

练习方程式书写。

纠正常见错误。为归纳碱的化学性质作准备。

讨论 〈设问〉

氢氧化钠有这样的化学性质,那其他碱是否也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呢? 讨论并记录,汇报。 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归纳 大屏幕:碱的化学性质 观察大屏幕,和自己的归纳作比较。 引导学生学习归纳的学习方法。

深入 碱为什么会有这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大屏幕:碱的水溶液里都有氢氧根离子。 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用求同思维方式理解大多数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可能原因。

讨论 〈过渡〉

酸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叫什么反应?

多媒体:

中和反应的过程 中和反应

看大屏幕 进一步让学生巩固中和反应的本质和应用。

学生练习 〈〈过渡〉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我们总结了,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发现了一些盐的化学性质呢?

同学们能否象刚才那样先举些例子然后来作个总结呢?

(与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以后专题讲) 学生讨论,动手举例和总结。

学生交流归纳结果。 

进一步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会、学习归纳学习法。

明确盐的化学性质。

本节小结  学生总结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使学生意识到应善于总结和理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巩固练习 大屏幕展示练习题。

教师评判。

布置课外作业:讲义 

分组讨论交流 

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更进一步。

酸碱盐思维导图篇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c粉mno2fe3o4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

溶液、feso4

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

溶液、fe2(so4)3

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

溶液、cuso4

溶液、cu(no3)2

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

溶液(较浓)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酸碱盐思维导图篇三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资料六   酸碱盐知识

一、复习内容和要求:

1、有关酸碱盐的化学用语:电离方程式和常见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2、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意义和应用;

3、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4、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5、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6、离子的检测;

7、物质的颜色和酸碱盐的特性;

8、酸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

二、典型考题解析

例1. (xx年甘肃省)下列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oh)2、cuso4、h2co3      b. hno3、koh、nacl

3、naoh、h3po4           d.h2so4、kno3、naoh

解析:本题是考查酸、碱、盐的判断方法。只要掌握了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方程式的写法,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例2. (xx年黄冈市)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 稀硫酸 b. 氧化钙 c. 浓盐酸 d. 二氧化碳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酸碱性。稀硫酸、浓盐酸的水溶液呈酸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的通性,可见三种物质的水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水溶液呈碱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

例3. (xx年北京市丰台区)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agno3、kno3、hcl          、cu(no3)2、nacl

c. h2so4、nacl、na2co3      2、kno3、nacl 

解析:本题考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要使物质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没有沉淀析出;(2)没有气体放出;(3)没有水生成。(a)有agcl沉淀产生,(b)有cu(oh)2沉淀生成,(c)有co2气体产生,(d)中的三种物质不反应,在同一溶液中能共存。

例4. (xx年广东省)现有四种物质:bacl2、naoh、cuo、zn,请另选一种物质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只与上述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发生反应,则所选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2)可与上述四种物质都发生反应,则所选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根据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反应规律选择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的应用能力。解题时应先区别题给物质的类别,bacl2(盐)、naoh(碱)、cuo(碱性氧化物)、zn(氢前面金属),要使四种物质与一种物质都发生反应,这种物质无疑是酸。因bacl2中含ba2+,要使ba2+沉淀,则选择的酸只能是硫酸。要选择一种物质和上述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反应,这种试剂可以是不和naoh 、cuo、zn反应的可溶性硫酸盐,或可溶性碳酸盐,如na2so4、k2so4、(nh4)2so4、na2co3、k2co3等。

三、习题精练:

1、恰好中和某naoh固体时需要一定量的某质量分数的盐酸。若将盐酸换成等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则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                                (  )

a.>7             b.<7        c.=7                d.无法确定

2、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   )

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l2、caco3的混合物

b.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是盐酸

c.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

d.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到试纸上,测定其ph

3、等质量的三种金属分别跟足量的盐酸反应时均生成了相同化合价的盐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金属的活动性:a>b>c a

b.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c>b>a b

c.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a>b>c c

d.金属的活动性:c>b>a

4、海水中的na+的质量分数是1.42%,如果其中的na+全部以氯化钠计算,则海水中氯化钠

的质量分数是                                                          (   )

a、2.82%      b、5.85%      c、3.61%      d、4.91%

5、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fe2+

c.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fe2+

d.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ag+、cu2+

6、在实验室中用锌、氧化铜、稀硫酸做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

(1)zn        h2            cu ,(2) cuo         cuso4        cu

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铜的质量相等,下列叙述符合实验结果的是:            (   )

a.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b.消耗相同质量的锌

c.消耗相同质量的稀硫酸

d生成硫酸锌的质量相同

7、某工厂排放的废硫酸,拟选用下列物质与之中和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市场参考价(元/kg )

caco3  100 1.8

ca(oh)2  74 2.0

nh3  17 6.5

naoh  40 11.5

如果要求花最少的钱来中和同样量的废硫酸,则应选择                      (     )

3   (oh)2      3     

8、某同学在春天买了5盆同样大小的同种植物,每天向花盆内浇同样量的水和液体肥料,不久植物开始发芽。为了研究植物生长与水和肥料间的关系,对5个花盆作了如下处理,然后观察植物的变化。

花盆 浇水量 施肥量

1 与以前相同 与以前相同

2 与以前相同 比以前多1/2

3 比以前少1/2 与以前相同

4 比以前少1/2 比以前多1/2

5 不浇水 比以前少1/2

如果想要证明:过多施肥会引起植物枯萎,可以比较哪2个花盆?         (     )

a.1与2     b.2与3    c.3与4   d.4与5

9、有a、b、c、d四种物质的溶液,他们分别是硫酸钠、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钠中的一种,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的反应:

①a+c→e↓+f  ②b+c→g↓+f ③b+d→h+j+k↑

根据以上关系推断:(填化学式)

a为__________ b为__________

c为__________ d为__________

10、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氢氧化钠的片状固体放在表面皿中,离开实验室。三天后进行观察。

发现问题:三天后片状固体变成白色粉末状固体了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固体物质是什么?”

建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来完成以下实验,把相关内容填写在表格中。

实验方法及操作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反思与应用:我们学过的哪些物质还具有这样的性质?_______________

11、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炫耀说他捡到了黄金。小宝说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种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黄金。于是他与小新开始探究。

(提出问题)这块黄色金属是黄金?还是铜锌合金?

(猜想)①小新认为是黄金;

②小宝认为是铜锌合金。

(查阅资料)合金中的金属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金在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锌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设计实验)①小新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②小宝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现象与结论)

(1)小新在实验中观察到黄色的金属变黑,则他的猜想           。黑色物质是                 。

(2)小宝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反思与应用)假如你的观点和小宝的观点相同,你还可以设计的一个实验是:

① 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                                 溶液中。

②你设计的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12、下面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  系图(各步反应条件和其他反应物均已略去),甲乙丙丁中有两种金属,其中一种金属在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居所有金属的第二位。请回答:                

(1)丙、丁分别是       、      。

(2)有单质生成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

(3)写出乙 + 水   a + 甲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

13、人吸入空气,排出co2等气体。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且能有效排除空气中co2的干扰,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除去空气中的co2和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则锥形瓶ⅰ、ⅱ中加入的试剂为                (      )

瓶ⅰ 瓶ⅱ

a ca(oh)2 naoh

b naoh ca(oh)2

c 石蕊 酚酞

d na2so4 cacl2

14、白色粉末m是由na2co3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取甲、乙、丙三份质量不同的m样品分别跟50克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的气体质量与m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实验组别 甲 乙 丙

稀盐酸质量/克 50 50 50

加入m的质量/克 3.80 6.20 7.20

生成气体的质量/克 1.76 2.62 2.62

试计算m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酸碱盐思维导图篇四

课   题

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与制备

课型

复习课

授课时间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复习酸、碱、盐的性质及有关知识

2、  掌握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解决问题的规律、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废水问题的处理引出酸碱盐的性质,设计方案检验、除杂、制备,提升学生的知识网络,渗透方法,进一步发展到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规律性的认识和提升,方法技能的培养3、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整理、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xx年奥帆赛在青岛举行,海水污染倍受关注 问题:污水的检验、处理

思考、回答情感渗透,增强环保意识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回忆再现。深入探讨:你还可以用哪些物质相互反应制取氯化镁?讨论、设计、交流方案提高学生设计、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渗透分析方法的引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导:回顾刚才几个问题的解决,都应用了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 点拨:1.你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呢?2.你认为制备一种物质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复习酸碱盐的性质;复分解反应条件;置换反应规律等相关知识各抒己见:检验、除杂、离子共存等常见问题的解决规律、方法交流,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各类物质的相互转化规律性的认识和提升,方法技能的指导和培养梯度练习,学以致用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展示结果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梳理、交流、提高

谈谈收获,一起分享;

说说疑惑,共同解决.自由发言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回顾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作业:(1)用网络图整理完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2)复习指导132页精练 及时巩固整理学习方法的培养,加深学习效果

酸碱盐思维导图篇五

一、概念:   1、 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 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 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 复分解反应—&mdas......   一、概念:

1、 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 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 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5、 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

(3)酸 + 某些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4)酸 + 活泼金属 = 盐 + 氢气。

(5)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1、 锌跟稀盐酸反应: 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 锌跟稀硫酸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

3、 铁跟稀盐酸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 铁跟稀硫酸反应: fe + h2so4 =feso4 + h2 ↑ 溶液变成浅绿色。

5、 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 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 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 + 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碱 + 酸 = 盐 + 水

(4)碱+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1、 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 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3、 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 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 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6、 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

7、 生石灰跟水反应:cao + h2o =ca(oh)2

(三)盐的性质:(1)盐 + 某些金属=另一种盐 + 另一种金属。

(2)盐 + 某些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

(3)盐 + 某些碱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4)盐 + 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盐

1、 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4 + fe = znso4 +fe 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2、 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3、 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4、 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5、 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3 + hcl = agcl↓ +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6、 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淀产生

7、 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8、 硝酸银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gno3 + nacl = agcl↓ + na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9、 氯化钡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有白色沉淀产生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五、溶解性表:

(1) 大多数酸可溶(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浓h2so4有吸水性。)

(2) 碱的溶解性:钾、钠、钡、铵溶、钙微溶,其余碱 全不溶。

(3) 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四盐溶。

氯化物除agcl不溶外,其余全溶。

硫酸盐除baso4不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全溶。

碳酸盐除钾、钠、铵盐全溶、mgco3微外,其余全不溶。

六、反应条件:

1、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2、 金属跟酸反应的条件——

(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要排在氢前。

(2) 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3) 铁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铁的化合物。

3、 金属跟盐反应的条件——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单质的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

(2)反应物中的盐要可溶。

(3)k、ca、na、ba等金属跟盐反应不能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4、 盐跟盐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

5、 盐跟碱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或气体。

七、熟记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

生石灰—— cao 熟石灰——ca(oh)2 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食盐——nacl 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 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 nahco3 铁锈、赤铁矿——fe2o3 赤铁矿—— fe3o4

金刚石、石墨—— c 干冰——co2 冰—— h2o

天然气(甲烷)——ch4 酒精(乙醇)—— 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

八、熟记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 、p(红磷)

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

白色的固体——kclo3、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等

暗紫色的固体——kmno4 黄色的固体—— 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蓝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3等含fe3+溶液

九、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1、 检验稀盐酸(或cl-)——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2、 检验稀硫酸(或so4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3、 检验co3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4、 检验nh4+——取少量待检物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5、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 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o2气体(或各滴入几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oh)2,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补充下列反应方程式:

1、 氢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蓝色沉淀消失

2、 氢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变成蓝色溶液

3、 氢氧化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 有蓝色沉淀产生

4、 氢氧化钠跟氯化铁溶液反应:3naoh + fecl3 = fe(oh)3↓ +3nacl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用指示剂,溶液的酸碱度——用ph来表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中性 ← 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 →

紫色石蕊 无色酚酞

ph<7为酸性 显红色 显无色

ph=7为中性 显紫色 显红色

ph>7为碱性 显蓝色 显红色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一些知识点

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 f2,o2,h2,cl2

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化合物: 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最新酸碱盐思维导图精选(五篇)相关文章:

最新酸碱盐思维导图精选(五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新酸碱盐思维导图精选(五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jianghuazhici/lingdaojianghua/1687846911217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