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讲话致辞 > 会议发言 > 毛概第一专题范文大全

毛概第一专题范文大全

白云滩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毛概第一专题范文大全

微信扫码分享

第一篇:毛概第一专题

第一专题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理论构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理论灵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

毛泽东思想

第一部分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时代背景: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1、向西方学习迷梦的破产。

2、走俄国人道路的新生选择。

二、历史需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历史需要。

1、革命运动的客观需要。

2、曲折探索的历史产物。

三、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

1、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2、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四、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马列主义的传入与传播。

五、实践平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平台。

第二部分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一、为什么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杰出的代表,这个理论成果以他的名字命名? 胸怀大志,刻苦读书。

•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二、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1、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考察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剖析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研究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问题,阐明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把马克思主义由欧洲的民族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体裁、表现方法、手段、语言运用和技巧。

*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是在党和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创造。

*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吸收他人观点、合写、讨论定稿]

*毛泽东思想同时反映在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著作之中。

3、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4、要区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错误倾向: 有人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而否定毛泽东思想,把他晚年的错误与毛泽东思想混为一谈。

有人把毛泽东思想分为“正确的”和“不正确的”两部分,否定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完整的体系。

正确答案:毛泽东的思想包括晚年的错误,但毛泽东思想不包括晚年的错误,因为:违背了马列主义、个人主观臆断的产物、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总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必须把握四对关系:

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

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

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

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党的成立到大革命失败)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

四、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

198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概括为 6个基本方面和 3个活的灵魂:

1、六个基本方面——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2、三个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这三个方面都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概括,它们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

实事求是讲的是党的总的和根本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它涉及的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群众路线讲的是党的总的和根本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它涉及的是领导与被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独立自主讲的是党的总的和根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它涉及的是中国与外国、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

2)这三个方面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概括了毛

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为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并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

3)这三个方面之间,实事求是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最核心的东西,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

•第一部分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1、刻骨铭心的两大灾难。

2、时代主题的当代转化。

3、步履维艰的追求进程。

二、历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1、石破天惊的两大震撼。

2、经验教训的理性反思。

三、现实条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其脉络如下:

1、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1978-1982)

2、邓小平理论的正式形成。(1982-1987)

3、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建立。(1987-1992)

4、邓小平理论的确立阶段。(1992-1997)

四、个人禀赋:邓小平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第二部分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1、恢复并确立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将党的思想路线发展成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辨证关系: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和目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永无止境的事情。

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1、判断一种理论是否形成体系,就在于它是否系统地回答了所研究领域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邓小平理论符合这样一个标准。

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治保障论、精神文明论、执政党建设理论等彼此有机结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一、世情的发展: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政治多极化格局曲折发展。

2、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3、文化多样化形态相互激荡。

4、科技信息化浪潮迅猛发展。

二、国情的变化: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来源。

三、党情的挑战: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1、党的历史方位变迁。

2、党的队伍结构变化。

3、党内出现的一些问题。江泽民曾在不同场合严肃指出党内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归结为三个“相当不少”,即:

现在党的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还相当不少;

党内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不符合甚至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也相当不少;

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我们需要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相当不少。

4、执政经验的历史总结。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而共产党则取决于自身的建设及人心的向背。

四、品格的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根源。

1、什么是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就是指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体现时代性---捕捉时代精神精华、抓住时代主题、关注全球问题、洞察世界大势、树立大安全战略观念。

把握规律性---把握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富于创造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

2、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第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我们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生硬的教条;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重复的教义.第二、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情况,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正面分析]

革命的理论导引革命的行动,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第三、党的理论和工作能否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反面教材]

3、如何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要做到与时俱进,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作到“三个”解放出来:

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诚如十六大所言:一切防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第二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一、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中国决不称霸--韬光隐晦--和平崛起

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一、共同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

二、共同的理论品格:与时俱进

三、共同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

四、共同的价值取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第二篇:毛概

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5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6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和路径

基本要求

要求各项改革必须协同配合,需要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路径: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7党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8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9如何理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0中国梦的核心内容和实现途径

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这是一项光荣又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的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1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一,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以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第二,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二,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三,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功相承接,是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第三篇:毛概2013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在什么时候?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3、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历史地位)

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它们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都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理论基础,都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们都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方面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内在统一。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中国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正是因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简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7、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主要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6、新民主主义的性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7、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9、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主要法宝。

(2)相互关系:①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②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③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12、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4、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利润分配: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方面进行分配,及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法、步骤?

答:改造方法: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称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公私合营。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成果:(1)《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生,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呼吸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路径。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14五位一体的总建设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整体。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盛昌黎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2、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1)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3)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3、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民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4、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美好。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5、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开放性质问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社会主义改革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改革方向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色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向,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设优势。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其他各方面改革也要与之相适应、相衔接。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贯穿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之中,推动各方面改革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来推进,努力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机制,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体制。

5、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主要原则。

答: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③把不断改善人们生活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点结合的。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6、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7、改革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据问题: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公有制为主体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3)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容: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创新驱动战略发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四大内容: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6、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质改革。

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8、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的内涵: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体制安排,涉及政治制度运行的组成体系、功能结构、工作机制和程序安排。

9、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0、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1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2、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13、树立生态文明三大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定的依据

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1、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四点意见。

(1)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2)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3)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4)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首先要继续保持两岸关系大局稳定。其次要努力增进两岸民众福祉,让更多民众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坚定振兴中华的共同信念。深化经济合作。

第十二章

1、中国共产党是党的领导核心

2、当前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荐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清醒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3、学习服务 创新,三者是相互关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学习是基础、服务是目的、创新是动力。

第四篇:毛概文档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是我国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社会发展阶段。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认清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但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的构想和“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更高目标。随着“两个一百年”的临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再遥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是中国处于历史转折关头作出的战略决策,有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

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挥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全会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会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提出两个概念,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二是要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这两个概念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总目标做了定位。总目标深刻表明了改革的鲜明性质和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的旗帜要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

第五篇:毛概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实事求是。

2、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4、解放思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新中国的成立表明中国从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变成新民主主义的社会。

7、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毛泽东思想。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适合和平赎买。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9、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0、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11、中国开放的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2、社会主义民族政治的核心: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

13、现阶段我国的共同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14、依法治国的核心:有法必依。

15、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根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

1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的领导。

17、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18、我国出现的新阶层:6个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

19、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制度特点: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0、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1、实行对外开放是长期的一项基本国策。

22、工人 农民 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23、现代化的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4、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25、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6、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27、过渡时期总路线被称之为“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其中“两翼”是指: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28、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以马、毛、邓、三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材料分析(看看)毛泽东思想统一战线

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是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基本思想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个思想实际上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斗争思想形成的过程类似。毛泽东从党的一大开始,在遵义会议以前,虽然对于中国革命一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实践证明常常有“先见之明”,但是在党内却一直没有很高的威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毛主席经常在工作中表露出对那些理论水平比较高、制定策略不切实际的党内重要人物的不屑,像瞿秋白这样的理论家毛泽东也基本不放在眼里,所以尽管他的建议往往是正确的,但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拥护,毛泽东经过这一次次的磨练,最后才感觉到在党内也必须先有人气才能大展宏图,于是开始广泛接触党内中下层的同志,对于高层的同志则尽可能取得同情和认可,运用这种方法,在遵义会议上取得了一个决定性的胜利。从此,毛泽东将此奉为法宝,也就是他终生强调的“群众”。毛泽东将统一战线的大旗挥舞得最高的时候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利用和迎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排外”的大众心理,迫使蒋介石不得不摆出全民抗战的姿态,而中国共产党则既赢得了声誉,又利用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日的奔忙,乘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实际上,如果没有日本人的侵略,今日河山究竟属谁还很难说。毛泽东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本质上就是调动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因素和敌方对抗,很实用的 毛泽东思想阶级分析 自己找吧

实在找不到。辨析题

1、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

错误(1)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达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共同富裕,少数人的富裕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3)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大方向是共同富裕。(4)因此,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而不仅仅富裕就是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所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阶段,而是特指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中国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生产力很不发达的情况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革命胜利的,革命后不久,经过短暂的社会主义改造就宣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是个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必须经历漫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其他社会条件,因此这些国家革命后可以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无需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新新民主主义过渡期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本质的区别

正确 其一,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谁胜谁负的问题没有解决,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已经不存在; 其二,过渡时期存在多种经济成分,但公有制经济不占主体,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确立起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其三,过渡时期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所以,我们确认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不是要重回“过渡时期”。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稳定的,不矛盾的社会

错误

(1)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2)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论述题

1、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答: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由于种种因素,造成社会成员收入和富裕程度差距长期存在,因此,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既有客观必然性。“先富“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手段先富起来。允许一部分先富,是承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收入差别和富裕程度差别,但并不是收入差距越大越好。先富要帮后富不搞两极分化。先富带后富这一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大原则,也是最终目标。“共富”不是同时同步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它是一个历史过程。(2)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的作用:第一,示范作用。一部分人先富,必须要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手段。只有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才能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影响左邻右舍,使他们向先富地区学习。第二,帮助作用。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不但通过向国家纳税等各种途径和措施帮助相对落后地区的人们,帮助其地区经济的发展。第三,带动作用。先富地区的人可以为落后地区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给他们创造就业机会,带动该地区的发展。(3)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捷径,最终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实行这个政策,要除了坚持只允许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手段而先富起来,还要防止个人收入过于悬殊,在富裕程度差距上防止两极分化,注重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践证明,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以此使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毛概第一专题范文大全相关文章:

毛概第一专题范文大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毛概第一专题范文大全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jianghuazhici/huiyifayan/7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