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导游词 > 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优秀5篇

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优秀5篇

法兰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优秀5篇

微信扫码分享

导游词最主要的部分会写了,还要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让游客喜欢你。导游词要有始有终,别忘了有礼貌地向游客道别。金笔头网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篇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鸟的天堂,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将带领你们游览鸟的天堂美景。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河中心是否感觉像一只大乌龟呢?其实那并不是只乌龟。而是一棵大榕树,这棵榕树的树叶茂密,枝干粗大。这棵榕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不论春秋,它总把人们放在首位,春季,它为人们挡雨;夏季,它为人们遮荫;秋季,它是值得人们观赏的一处美景;冬季,它又为人们遮风。它真是一棵敬忠职守的好榕树啊!

你们听见了吗?到处都是鸟声,听,那悦耳的歌声在四面八方传出来,这真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啊!这里是鸟的大家庭。你们看见了吗?一只翠鸟正在一枝苇杆上等着小鱼浮出水面呢!你们知道吗?这里的鸟真多不胜数啊:麻雀。画眉鸟。啄木鸟。灰雀。杜鹃鸟。白鹭。夜莺等等的鸟,听见了吗?现在啊,所有的鸟正在“叽叽喳喳”地举行大合唱呢!在这里,它们搭窝建巢,在这“天堂”尽情享受幸福,感受快乐,领悟自由,尽情翱翔。

不知不觉间,大家是否已沉醉在这美丽的景色当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将要离开了,虽然仍有不舍,但我希望各位团友能够用心感受这一切的美好,接下来迎接我们的是新的一天,新的景观。

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篇二

《丽江古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要去丽江古城游览。

我国有两大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们分列一南一北,各具特色,北方是山西的平遥古城,南方是云南的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由大研、白沙、束河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建单元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也常常把大研古城叫做丽江古城。

从地域来讲,丽江大研古城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少数民族高原古城。

[大研古城的位置→历史]

大研古城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

请看盆地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峰,丽江盆地则像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砚台,古时“研”和“砚”相通,所以古城就叫大研,难怪人们说丽江文化昌盛是因为丽江钟灵毓秀、地灵人杰。

古城形成于宋末元初,明清以来一直是滇西北商贸中心和连接滇川藏的茶马古道重镇,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

古城面积3.8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居住着6200余户人家,常住人口约有2.5万多人,其中纳西族人口约占67%。

丽江古城在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古城选址]

丽江古城除了同苏州古城一样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外,还在古城选址、街道布局、纳西民居等方面别具一格。

古城北靠金虹山,西倚狮子山,东南向着千顷沃野,地势北高南低。

这样的位置,冬阻西北寒流,夏送东南暖风,使古城冬暖夏凉,气候舒适宜人,我们身边的玉河水则为古城提供了洁净而充足的水源。

可以说,古城的选址是十分科学的。

[水车→照壁→水龙柱]

我们面前的水车,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

过去古城里就有水车,今天在一些偏远地方也还在使用。

它可以用来舂米磨面,如果人住在高处或要灌溉的田地在高处,但水在低处流,还可以用它来提水。

水车旁是写有主席题词的照壁,古城里有三房一照壁的民居,那照壁就像这个样子。

照壁右侧是水龙柱。

龙是管水的,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立了这个水龙柱,以表达古城人民免除火灾的愿望。

千百年来,古城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古城,也请各位朋友像古城人民一样爱护古城,不乱扔烟头垃圾。

[世界遗产徽记→石刻墙→巴格图]

再看世界文化遗产徽记图案。

外圈呈圆形代表地球、代表大自然;正方形内框为两只手合围,代表人类的创造;圆圈和方框内外密切相连,表示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丽江古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杰作。

环绕圆圈的文字,分别是中文、英文、法文的“世界遗产”一词。

右边的这堵石刻墙,采用丹霞地貌区特有的砂岩雕成,是因整治古城外围环境,于1999年建成的景观。

这堵巨型浮雕墙,高9米,长55米,名为“丽江古城盛世图”,展现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城三个片区的古代日常生活场景。

其代表性场景有白沙壁画、束河四方街、大石桥、大研四方街,还刻有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演奏、男耕女织、古城民居大屋顶,是一幅浓郁的纳西风情画,称得上是丽江的“清明上河图”。

我们脚下是“巴格图”,又叫青蛙八卦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占卜工具。

图案正中爬着一只青蛙,背上似有占卜经文,腹部横穿着一支箭,象征五方五行五色八位。

箭杆朝东,象征“木”,木色青;蛙嘴朝南,嘴吐“火”,火色红;蛙腹居中,化为“土”,土色黄;箭头朝西,象征“铁”,铁色白;蛙尾朝北,撒出“水”,水色黑。

此外,蛙的左肢指向东南,右肢指向西南,左脚指向东北,右脚指向西北,加上东、南、西、北,象征八方卦位。

图案周围标有十二种动物形象,从正东方起的次序是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子鼠、丑牛。

这样,木、火、土、铁、水五行各配公母而得十,然后循环配与十二种动物而得六十序数。

民间东巴祭司以青蛙躯体部位象征宇宙空间方位,布局阴阳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八方八门,使之形成了特殊的占卜图,用来解释自然界,预测人类生活。

巴格图对研究纳西先民的原始宇宙观,乃至对研究八卦起源,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城布局]

古城的街道和房屋布局,可以说是以水为脉,随势自然。

象山脚下的黑龙潭泉水流出千米长的玉河,玉河泉水在这里分为西河、中河、东河,在古城里再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过巷,穿墙进院,流遍全城,使丽江古城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审美情趣。

古城的街道、房屋随着水势、山势自然伸展,与我国许多古城的方正严整的棋盘式布局迥然不同,更体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园林之美。

以水为脉的布局也告诉我们,如果哪位朋友在古城中迷了路,那么,只要逆流而上就能走出古城,走到入口这里。

下面就请大家跟我沿着西河畔的新华街进入古城吧!

[五花石街道]

可能有的朋友已注意到我们脚下的铺路石,这叫五花石。

古城里铺的都是这种美丽的砂砾石板,经过千百年人马的踩磨,已经相当光滑。

这样的街道旱不灰、雨不泥,如果是在阵雨过后进古城,街道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就像一条五彩斑斓的“花道”伸向远方,简直美不胜收。

这种五花石是花岗石的一种,古城里铺的都是这种石头,难怪日本客人说:“你们丽江人真阔气呀!”

[小桥→流水→人家]

大家看,我们左边是西河,它流向四方街,流向木府,我们的右边是随着山势而建的纳西民居。

这里玉水滢滢,垂柳依依,木桥座座,瓦屋鳞鳞,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

据统计,在古城3.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石拱桥、石板桥、栎木桥365座。

丽江古城既是一座水城,也是一座桥城。

水,对古城来说,是脉络,是血液,水使古城充满活力,水给古城平添秀色。

可以说,没有了水,丽江古城将失去一半的妩媚。

游客们,在这古城里,除了这水给古城带来活力外,还有一个给古城带来活力的方面,那就是居民。

直到今天,以纳西族为主的各族人民仍然工作和生活在古城里。

他们自然祥和的生活,使古城古风犹存而又生机盎然,因此人们又把丽江古城誉为“活着的古城”。

大家随时可以见到纳西大妈们,身着宽腰大袖上衣,腰系百褶围腰,背披七星羊皮,在经商,在娱乐。

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篇三

各位游客:

大伙好!我是一名小小导游。大伙都了解吧,国内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今天,我就带你们去游览九寨沟。

九寨沟坐落于四川省南坪县境内,是一个中外闻名的自然风景区。九寨沟的秀峰挺立,山谷幽静,湖泊棋布,河流纵横,道道瀑布点缀其间,是一个景物奇异、风光秀丽的佳境。有人间仙境九寨风光胜桂林的美称。

游客们,大家顺着林阴小道向上走去,一会儿就到诺日朗瀑布!你们看,这瀑布如何?白花花的流水从树丛中飞流出来,仿佛银河奔泻,抛珠撒玉,声震幽谷,映出彩虹。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春季花朵点缀水面,夏季浓荫遮盖水层,秋季枫叶野果为水添色,冬季,玉树琼枝倒挂水边。

前面就是九寨沟的湖泊。大伙跟着我去游览九寨沟的湖泊。九寨沟的湖泊是很漂亮的。它像一面镜子镶嵌在深山峡谷中,湖水清澈透明,放眼望去,水的颜色由浅处的天蓝色,变为较深处的墨绿色。水面上鸳鸯、野鸭和翠鸟双双结伴,水中游鱼明确可见,历历可数。清水随风荡漾,远看仿佛水波仙子在翩翩起舞。

你们真有眼福啊,看,那些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金丝猴全身毛色金黄,背毛非常长,宛如肩披一件金色的蓑衣,鼻子向前翘着。它爪子非常尖,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从远处看,像一个威武的卫士,在守护着九寨沟。

游客们,这里还有非常多美景,目前就在此解散,你们可以拍照,还可以漫步赏析了!请大伙注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篇四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现在您乘坐的是“长城号”汽车前往北京,观赏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长城。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叫我袁导就可以了,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请教我,祝大家旅行愉快!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防御建筑工程,因为长城有望口、垛子、射口这些建筑,因为在古代我国人民可以先在望口上观察,观察完后可以拿枪在射口射击,射击完后有可能被人发现,这时,我国人民就可以躲在垛子上防御。所以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防御建筑工程。并且长城还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建筑在陡峭的山岭之间,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从远处看,像一条长龙卧在山脉上。人们都称它为“万里长城“。

好现在我们到了长城的入口,我们走进去吧!现在请大家低下头,看看脚下的方砖,它是十分平整的,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顶上是方形的城台,又叫烽火台。它是战士们的堡垒,可以在里面居住。烽火台还可以传递信呢。只要第一个烽火台点起狼烟,邻近的巡逻士兵见了,就会立刻通知下一个烽火台点火,就这样一个个地传下去,烽火台上便都燃起了火。大家积极备战,为保卫国家誓死与敌人拼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事多么富有智慧啊!

现在请全部人上车,我们走了,拜拜,长城。

中国文化遗产导游词 篇五

亲爱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我将热情地为您们介绍!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位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村西的龙骨山。距北京市区48公里。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所以我们在游览时应当不乱扔垃圾、不触摸物品,这样才能保护和欣赏到有着“人类远古文化宝库”之称的中国主要古人类文化遗址。

首先,我们共同参观一下“周口店第一地点”。这里俗称“猿人洞”,东西长约140米,中部最宽处约20米。它是1921年瑞典科学家安特生、美国古生物学家格兰阶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丹斯基共同发现的。从1921年发现和发掘起,考古学家已下挖了40多米。到目前为止,共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尤其是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三枚人类牙齿化石,成为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为研究人类早期的生物学演化及早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接下来,我们一起参观“周口店第一地点”周围的第五、七、八地点,它们是1929年被发现,在这儿里考古专家又出土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遗迹。发现的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发现的工具,可以推算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发现的用火遗迹,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北京人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经研究,可知“北京人”不仅懂得用火,而且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烧火的燃料主要是草本植物,也用树枝和鲜骨。

最后,让我们步入北京猿人展览馆,领略一下考苦学家们辛勤研究成果和保护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重要意义。根据对北京猿人骨骼化石、石器、用火遗迹等方面的研究,考古学家们认为北京猿人大约生活在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北京猿人头部特征较原始,但已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北京猿人已经懂得用火和吃熟食,知道保护火种,火的使用完备了人的特征。北京猿人的发现,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北京猿人的发现与研究,为人类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利实证,解决了关于“直立人”是猿还是人的争论,是中国科学家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伟大贡献。事实证明,北京猿人具有“直立人”的典型形态标准,而对火的使用,更加完备了其作为人的特征。“直立人”是人类历史的最早期,处于从猿到人进化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他们是猿的后代,后来人的祖先。北京猿人的发现,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远古文化宝库。

这次旅途到此结束,祝大家愉快!谢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优秀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