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资料 > 个人简历 > 英文简历 > 2023年《曾国藩家训》全文简短

2023年《曾国藩家训》全文简短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曾国藩家训》全文简短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年《曾国藩家训》全文简短一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下面这篇文章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名言语录,欢迎大家阅读。

1、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2、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3、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4、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5、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6、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7、小心谨慎安于天命,埋头做事不问其他。

8、我们互相砥砺,重要的是应当以声望超过实情为切戒。

9、精神要常常保持在治事上有剩余,这样才能体气充沛而心思不散漫。

10、我身在军营中,颇为有以诗文而荒废正务的'现象,以后当切为警戒。

11、雅量虽由于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惟以圣贤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度量闳深矣。——《曾国藩书信》。

12、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曾国藩书信》。

13、看者涉猎宜多、宜速;读者讽咏宜熟、宜专。——《曾国藩书信》。

14、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敢轻视。——《曾国藩书信》。

15、军事非权不威,非势不行。——《曾国藩书信》。

16、用兵能识时务,能取远势;行军有伸有缩,有开有合。——《曾国藩书信》。

17、善莫大于恕,恶莫凶于妒。——《曾国藩家书》

18、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曾国藩家书》

19、体强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体弱者,如贫人因节啬而自全。节啬非独食色之性也,即读书用心,亦宜俭约,不使太过。——《曾国藩家书》

20、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曾国藩家书》

21、尔欲稍有至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曾国藩家书》

22、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古人绝好文字,大约于此四者之中,必有一长。——《曾国藩家书》

23、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曾国藩家书》

24、戒奢要从苗头开始,而不是等待以成习惯再行改变,那就是极为困难了。——《曾国藩家书》

25、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曾国藩家书》

26、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俾埠,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曾国藩家书》

27、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曾国藩家书》

28、凡诸弟及吾妻子吾诸女侄女辈,概愿俭于自奉,不可倚势骄人。古人谓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曾国落家书》

29、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曾国藩家书》。

30、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曾国藩家书》。

31、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家书》。

32、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曾国藩家书》。

33、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曾国藩家书》。

34、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35、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曾国藩

36、既有定识,又有定力。——曾国藩

37、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曾国藩

38、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曾国藩

39、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曾国藩

40、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曾国藩

41、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曾国藩

42、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43、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44、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45、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曾国藩

46、万里关山睡梦中,今朝始洗眼朦胧。云头齐拥剑门上,峰势欲随江水东。楚客初来询物俗,蜀人从古足英雄。卧龙跃马今安在?极目天边意未穷。 ——曾国藩 《初入四川境喜晴》

47、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48、君子之道,莫善于能下人,莫不善于矜。

49、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曾国藩

50、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适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51、好谈己长只是浅。——曾国藩

52、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曾国藩

53、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辛勤劳动)则神钦(神灵钦佩)。

54、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曾国藩

55、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6、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57、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58、五夜楼船,曾上孤亭听鼓角;一樽浊酒,重来此处看湖山。

59、随时以法言巽语相规,为诸君导迎善气;斯民当火热水深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60、圣代褒崇迈古今,生而旗常,殁而俎豆;忠臣精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61、服金石酷烈之药,必致损命。即坐功服气,往往损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曾国藩

6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曾国藩

63、无好小利。——曾国藩

64、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

65、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66、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67、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68、圣贤领要之语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见之难而晦之易也。

69、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曾国藩

70、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曾国藩

71、"坚忍有恒"四字,最为办事要着,勿畏难中辍,勿滋生弊窦,勿遗人口实。照此进行,何患不达目的? ——曾国藩

72、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曾国藩

73、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曾国藩

74、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 曾国藩

75、概天下无无瑕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

76、雅量由于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唯以圣贤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度量闳深矣。

77、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曾国藩名句

78、俭以养廉,直而能忍。出处:曾文正公全集

79、是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80、曾国藩八交友: 一曰胜己者,二曰盛德者,三曰有趣味者,四曰能吃亏者,五曰能直言者,六曰志趣广大者,七曰患在当患者,八曰体人者。《曾国藩家书》

81、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

82、惟柔以制刚狠之气,惟诚以化顽梗之民。

83、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曾国藩

84、为学从切实际出发,自不落空。——曾国藩

85、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朝气。

86、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行以绳人 …… 为子孙做繁华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利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87、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苦衷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88、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核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89、无恒者,喜新厌旧也,欲求上进难矣。

9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念书则可变革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阶梯,"立德、建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方针,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s("content_relate");

【关于曾国藩名言语录大全90句精选】相关文章:

关于曾国藩名言语录大全(精选50句)11-21

曾国藩名言语录大全100句10-30

关于曾国藩名言语录汇总(通用100句)11-19

曾国藩语录11-21

曾国藩名言语录(通用40句)11-16

语录名言大全11-07

曾国藩名人语录11-18

关于时间名言语录大全(精选50句)11-10

关于张小娴名言语录大全(精选80句)11-01

关于苏轼名言语录大全(精选60句)10-30

2023年《曾国藩家训》全文简短二

关于曾国藩格言(精选40句)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曾国藩家书》以下是小编特意为各位读者准备的曾国藩格言,欢迎参考。

1、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2、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3、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4、天下的事情,没有不从艰苦中得来而可以长久可以宏大的。

5、大抵与兵勇及百姓交际,只要此心真实爱之,即可见谅于下。余之所以颇得心民勇心者,此也。——《曾国藩书信》。

6、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身到者,如吏则亲验命盗案,亲查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冒矢石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先要擘得开,后要括得拢是也。眼到者,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是也。手到者,于人之短长,事之关键,随笔写记,以备遗忘是也。口到者,于使人之事,警众之辞,既有公文,又不惮再三苦口叮咛是也。——《曾国藩书信》。

7、凡在行间,人人讲求将略,讲求品行,并讲求学术。——《曾国藩书信》。

8、我不越境,则我常为主,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也。稳守稳打,彼(敌)自意兴索然。——《曾国藩书信》。

9、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曾国藩家书》

10、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曾国藩家书》

11、盖君子之孝,尤重于立身,内之刑家式乡,外之报国惠民。凡吾行事,足令人钦仰者,皆吾所以敬吾亲也;凡吾德意,足生人感恋者,皆吾所以爱吾亲也。推此以求,则尊显之道,事业无穷,未可酷于一哀,限生灭性,不达继述之义,翻蹈细人之行。——《曾国藩家书》

12、余死生早已置之度外,但求临死之际,寸心无可悔憾,斯为大幸。——《曾国藩日记》。

13、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曾国藩家书》。

14、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15、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曾国藩

16、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曾国藩

17、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曾国藩

18、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

19、君子之道,莫善于能下人,莫不善于矜。

20、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21、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22、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休预怕后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吉祥。

23、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

24、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25、大笔高名海内外;君来我去天东南。

26、舍己从人,大贤之量;推心置腹,群彦所归。

27、为己之学,成己所以成物,由本可以及末也。为人之学,徇人至于丧己,逐末而不知反本也。——曾国藩

28、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曾国藩

29、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曾国藩

30、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曾国藩

31、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曾国藩 《致吴竹书》

32、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曾国藩

33、曾国藩的"善用人"还体现在有效的奖惩机制上,他针对不同的人不同需求,采取武人给钱文人给名的措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得皆大欢喜,军心一统。幕府为曾国藩出谋划策,筹备粮饷,办理文案,处理军机,兴办军工,出尽了力效尽了劳,可以说曾国藩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幕僚们的支持与帮助,于此同时曾国藩也成就了许多人的'一生。

34、在待人上,曾国藩告诉纪泽,名之所在,当与人同分,利之所在,当与人共享。在行为上,曾国藩要求儿子举止要重,发言要慢,还要记住,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方可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以成才。他要儿子做有才有德之人:勤俭节约,自我约束,吃苦耐劳,能屈能伸。

35、正是由于在风谲云诡的时代,各种身份的集合体,曾国藩才备受关注和争议。然而,让后世更推崇和循环评价的却是:曾国藩家书。

36、人生由立志开始, 志不立, 天下无可成之事, 若能立志, 圣贤豪杰, 无事不可为。

37、古之为师者,以诚教,弟子亦以诚学。今之为师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欲胜名而饵利,不亦惑乎?

38、易责人而乐讥俗,其亦弗思也已。夫己无遗行,后可责人;家罔阙事,后可讥俗。

39、无实而享台甫者必有奇祸。

4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念书则可变革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阶梯,"立德、建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方针,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s("content_relate");

【关于曾国藩格言(精选40句)】相关文章:

关于曾国藩格言语录(精选50句)09-09

曾国藩格言短句(精选40句)09-06

曾国藩格言短句大全70句09-08

曾国藩格言句子汇总(精选90句)09-06

关于曾国藩名言(精选30句)09-10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03-25

关于科学的格言09-01

关于安全格言09-01

关于爱情的格言09-01

关于人生格言08-19

2023年《曾国藩家训》全文简短三

曾国藩语录优选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一般用于正式文体,是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语录优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2、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3、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4、人的一生,蹉跎跌宕,难免会有过失。当别人对我们提出意见的时候,我们可能羞于面对自己的缺点而恼羞成怒。倒不如采取这样的态度:如果别人说得对,确实指出了自己的不足,则要虚心改正;哪怕别人说错了,也可以把它当成是一种提醒,以此警示自己。

5、人生中,最大的无聊就是未来存有过多地担忧,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忧心未来,或者忧心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当时不杂

6、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7、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8、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曾国藩

9、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10、理智、坦然接受眼下发生的`一切,而不是找借口逃避、推托,学会接受,便是担当的开始。未来不迎

11、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12、而古代的圣君贤相,也无不以勤劳自勉。

13、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14、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15、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6、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天赋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勤奋完全可以补足这一点。曾国藩自己小时候也曾经因为愚笨被老师羞辱,但是后来凭借自己手不释卷的勤奋,终究还是出将入相,位极人臣。

17、人与人也是如此。论语里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8、慎,谨也。——《说文》

19、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20、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21、活在当下,就要珍惜当下,而珍惜当下最好的方法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既过不恋

22、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23、如果你能说一句话,为别人发声,就可以解决别人的纷扰,纠纷。那么如果是这样,也不要太过退缩,但是如果想用这种方式谋得一定利益,那么就如同交易一样了,和重利忘义又有什么区别呢。

24、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曾国藩

25、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适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

26、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曾国藩

27、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28、所谓的“慎独”,也就是能够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之下遵守住其道德规范,做到真正的言行一致,而这也就是所谓的自律。当一个人能够在没有人看管的地方,做到思想、言行、行为等各个方面的绝对谨慎,这样无论是他面对任何事情都会心安理得。而在现如今的社会中,能够做到自律才是真正能够经得起诱惑的人,才能够在这个错综复杂、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s("content_relate");

【曾国藩语录优选】相关文章:

曾国藩名人名言语录90句精选09-24

曾国藩名人名言语录汇总100句09-16

曾国藩家书家训摘抄10-11

关于美文优选好句11-07

曾国藩名人格言(通用30句)10-27

曾国藩名人格言句子汇总100句08-31

曾国藩名人名言(通用30句)10-15

曾国藩名人格言说说大全70句精选09-23

曾国藩名人名言说说(精选40句)09-25

曾国藩名人名言短句汇总70句精选09-18

2023年《曾国藩家训》全文简短四

第一次读《曾国藩》是在上学的时候,没能坚持下去,这次断断续续的读完。

借用几句名言,写一下观感。

1、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岳麓书院有一副对联,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自古三湘出人才,然人才之中,天赋异禀者少,大多离不开一个勤字。

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科举之路不算顺利,几次之后才获同进士出身,终因诗文和见识打动穆彰阿,才点入翰林,而后十年七迁,官至二品。这其中虽有运气的成分,但跟他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分不开,一曰勤,二曰静,三曰诚;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是他留给子孙的精神财富,自己亦是这么践行。

正如他所说,拙不可怕,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的这句话为后来的读书人标榜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曾国藩也不例外,出身翰林,其使命是:埋首经丛史集,吟诗作赋、著书立说。然当时的清朝外忧内患,并不太平。带兵打仗,建功立业,为天下生民开太平之世,也是书生的志向。

初练湘勇的曾国藩雷厉风行,奉行“乱世用重典”,却不料成了百姓眼里杀人不眨眼的“曾剃头”。

靖港大败,选择跳江自杀,鄱阳湖之战,全军溃败,选择跳湖自杀。只要有他参与的军事行动,无一例外不是输,而他没有参与的,反而胜者居多。以至于认为自己根本无带兵打仗的才能。

论才华和军事谋略,曾比不过左宗棠,但左宗棠心高气傲,只可居人上不可居人下。曾则不同,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远在左之上。正因如此,三湘才俊愿意跟着他创办湘勇,也正是这批人,建功立业,封侯封爵。

虽无领兵打仗之能,却能运筹帷幄之中,湘勇由农民变成一支能打仗的军队,离不开曾的军事管理。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在战国时代能提出这种思想真是了不起,虽然直至今日,仍是民为轻,官为贵。

如果打败了太平天国,却发现百姓过得还没有天平天国统治时的好,你所谓的为万民开太平有什么意义呢?

在书的最后一章,也即曾国藩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有很多寓意深刻的对话;

陈广敷说他:几十年来,一直囿于忠于一家一姓之小节,遗忘了拯救国家百姓之大义。言外之意是,当掌握二十万湘军的时候,为什么不黄袍加身,建立一个新朝。

国之命运,必有其天数。为或不为或许冥冥中早已注定。

4、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虽崇尚程朱理学,但是没有理学家的固执和刻板,对待洋务这件事情上,虽有排斥,但不盲目。咸丰逃亡热河,以及“天津教案”,让他深刻明白清朝最大的忧患在于外部,要防止洋人入侵,需要有一支强劲的水师,而水师需要装备精良的设备,光靠买不行,要办工厂,而且要有自己的母厂,从原零件的生产到军舰的装备技术一应俱全,要派人出去学习技术,要建立专门的技术学校。

思想之超前,制度之腐朽,要想落地必然会招致许多非议,好在他有个得意门生:李鸿章,李和曾不同,曾做事有太多道德约束以及对整个家族命运的担心,从而事事谨慎,养成了胆小怕事的性格。而李既有文人风骨,却又有痞子手段,加之背后有一支自己的淮军,往往是功成事立。

2023年《曾国藩家训》全文简短五

1、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2、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3、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4、肝气抑郁最容易伤害人。

5、大抵与兵勇及百姓交际,只要此心真实爱之,即可见谅于下。余之所以颇得心民勇心者,此也。——《曾国藩书信》。

6、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曾国藩书信》。

7、宜专意整顿营务,毋求近功速效。——《曾国藩书信》。

8、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曾国藩书信》。

9、大抵看书与读书,须划分为两事,看书宜多宜速,不速则不能看毕,是无恒也;读书宜精宜熟,而不能完,是亦无恒也。——《曾国藩家书》

10、尔欲稍有至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曾国藩家书》

11、和字能过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曾国藩家书》

12、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曾国藩家书》

13、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4、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15、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曾国藩

16、一身精神,具乎两目。——曾国藩

17、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8、终身让人道,从不失寸步。

19、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20、文涵万古江山气;道续千年丝竹声。

21、沉默是一种态度,拖也是一种方法。

22、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曾国藩

23、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曾国藩

24、"坚忍有恒"四字,最为办事要着,勿畏难中辍,勿滋生弊窦,勿遗人口实。照此进行,何患不达目的?——曾国藩

25、曾国藩平时再忙,都要坚持每天早上临帖,读十页史书给儿子做出榜样,纪泽在他的影响下课业大进,他还用自己读书几十年的`切身体会,对儿子的课业做详尽的指导,启发,那份耐心,细心,完全不像出兵打仗的将领,而更像孜孜不倦的先生。

26、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27、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曾国藩

28、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觊福虑祸,故强为善而不敢为恶,下愚憨不畏祸,故肆为恶而无所忌惮。

29、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足之选不行得,姑节取其次,以待缓缓教诲可也。

30、人苟能自发愤,则圣贤好汉何事不行为?何须借助于人?

2023年《曾国藩家训》全文简短六

看了《曾国藩》后,实际上已找到了答案,曾国藩就是一个集中国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身上有着民族和文化的负载,并且他的经历也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处在变革时期浮躁不安的现代人,依然渴求来自本族文化的滋润,尤其期盼从这种文化所培育出的人士身上获取某些启迪,这启迪因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更显得亲切、实用,也更有效。

在现代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年代,机遇良多,一刻千金,人们再也没有往日田园般宁静的心境和经年累月足不出户闭门读书的悠闲,少了古人那种琴棋书画的幽雅和内涵,更多的是一种浮躁和空虚,如何让忙于事功者在沉浮的商海中把握人生的航向呢?如何在喧杂的闹市中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

合上书本,一遍遍地想:作为一个个体,曾国藩以病弱之躯在短短六十年里,何以做了那么多有意义的事?他的超常精力和睿智的头脑从何而来,作为一个头领,他白手起家创建了一支体制外的团队,在千难万险中将这支军队带到成功的彼岸,他的本事在何处?作为一个父兄一生给子弟写信数以千计,即便在军情险恶时仍对子弟不忘谆谆教诲,他的这种非同寻常、不计功利的爱心源于何处?作为一个国家高级官员,在举世昏昏不明的时候,他能提出向西方徐图自强的构想,并在权力范围内加以实施,他的这种见识从何而来?即使100年过去了,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仍令人回味无穷,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

曾国藩曾说过这样:“但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怎样才能明强,他认为:一是能自胜者谓强。二是从自修处求强。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圣贤标准的道德品行。这样就能求得真正的明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也许读懂这本书,便与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通了一次话。通了一次话,就明白了很多事理。感觉挤压在心底的那些惑事竟然轻轻化解了。

也许读得有点狼吞虎咽,还没完全读透。好书不厌读,待有时间再细细品味咀嚼吧。

2023年《曾国藩家训》全文简短七

昨天才拿到《曾国藩传》就迫不及待地读了第一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曾国藩及其家族如何通过科举之路一步步踏上从政道路并实现阶级跨越的。

从本章节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原生家庭虽然小有富庶但并非名门望族或官宦之家,甚至前几十代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可见他并非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富二代或官二代,凭借自身的努力一步步脱颖而出,进了翰林院,相当于现在知识分子的精英中的精英阶层。总结来看,我认为曾国藩能够成功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原生家庭重视教育。从第一章可以看出,从曾国藩的爷爷辈就非常重视教育,不惜花重金培养曾国藩的父亲和曾国藩本人。本来祖父是想培养父亲的,可惜父亲多年不能中取,祖父就是不信邪,把希望放在孙子上,从小非常重视曾国藩的教育,所以曾国藩在这种教育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自然文化基础和素养也不差。

二、继承了家庭的优良传统精神—锲而不舍。我们读第一章可以看出,曾国藩的父亲多次科考,多次不中。考了好多年,终于在40多岁才榜上提名。而曾国藩本人也考了好多次才考上秀才。父子俩的这种成绩成了当地乡亲的笑话,但这些都没有阻止曾氏家族追求金榜题名的梦想。他们带着这样的梦想,一步步锲而不舍地向梦想迈进。终于父子俩都在不同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或大或小的金榜题名之梦。而能带着他们坚持下来的就是他们家的家族精神——锲而不舍。曾国藩回忆,他的祖父有“三不信”,不信风水,不信医生,不信和尚,只信人定胜天。我想翻译过来,就是对梦想的锲而不舍的这种精神。

三是善于从失败教训中分析原因和总结。通读曾国藩的科举之路,发现他的科举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他失败的次数其实还是得挺多的,但是有一次的失败开启了曾国藩的人生拐点。那就是他的父亲中秀才,而他却名落孙山,还被当成反面典型进行通报,批评他的文章写得文理不通,相当于现在说的语句不通,结构混乱之类的,还是批评得相当厉害了。这件事使得曾国藩深受打击,他痛定思痛,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并将自己的文章和其他优秀的文章进行对比,准确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的一套写文章的方法。第二年,他再次进行科考,终于如愿以偿金榜题名。从此以后,曾国藩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开始突飞猛进。可见善于从失败中找寻原因,找差距,总结经验是多么重要的事。

2023年《曾国藩家训》全文简短八

1、人莫不刚愎自信,刚愎自信,即是自绝,谁敢语以至道。凡人有才气而复虚己问者,实大难得。----曾国藩

2、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3、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曾国藩

4、曾国藩是清代得名臣,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来激励自己,教育子侄,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机会,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还给自己订了十二条规则。

5、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国藩

6、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7、治将乱之国,当用重典。治久乱之国,宜予生路。曾国藩

8、行事常思退一步。——曾国藩语录

9、人才何常?褒之则如甘雨之兴苗,贬之则如严霜之凋物。——曾国藩

10、曾国藩是清代名臣,他把恒心当做习惯。习惯使他博闻强识,习惯让他学富五车,习惯成就了他文人武侯的封号。它是一颗星,映的今晚也群星璀璨。

11、盛世垂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曾国藩

12、所以,我经常在公司里讲,我们应该远学苹果,近学老干妈,做不出苹果那么好的产品,一罐一罐的辣酱老老实实的做,老老实实的卖,我们总还是做得到的.。所以我们公司的文化其实跟曾国藩学了一招,叫结硬寨,打呆仗,虽然这样显得有点笨,但是底盘比较扎实。"

13、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曾国藩

14、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曾国藩

15、惟俭可以养廉,惟勤可以生明。此二语者是做好官的秘诀,即是做好人的命脉。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2023年《曾国藩家训》全文简短九

曾国藩是个褒贬不一的历史人物。他曾因镇压太平天国,剿捻军而被称作“曾剃头”,因处理天津教案被叫做卖国贼。然梁启超却称他为半个圣人。另外两个圣人一是孔子,一是王阳明。为什么一个人会有如此毁誉参半的评价呢?读完唐浩明先生所著的《曾国藩》后,就能了解曾国藩为何会有阴阳两面的评价,也会了解他是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历史是复杂的,对曾国藩的评价出现褒贬不一的观点也实属正常。但后世对他的为人,修身、治家却是出奇一致的赞誉和认可。做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是如何修身的。

读罢本书,我认为曾国藩在修身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勤、俭、静、思、谦。

一,勤。勤可以从两方面解读,一是不懒惰,做事不拖延。今日事今日毕。二是勤快,积极主动。如果我们在任何事情上都能做到积极主动,则不仅能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还会获得比预期目标更大的收益和成长。曾国藩曾对他的弟弟们说:“家业之兴衰,全在勤,敬二字上。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二,俭。保持节俭可以减少我们内心的欲望,让我们更专注。试想,如果你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去考虑今天穿哪件衣服,穿哪双鞋子,选哪个发型。留给做事的时间势必会减少。曾国藩的节俭让我印象深刻,即使他官至总督,起居之室也仅有一张竹床,一个跟随他多年的放书的大箱子和一张书桌而已。

三,静。静是要遇事不慌,沉下心来深思熟虑。"每逢大事有静气"。曾国藩是从唐鉴那里学得的静。唐鉴有一次告诉他:“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在日后即使遭遇太平军的围困之时,曾国藩也能做到打坐一炷香,静静思考御敌良策。尤其在如今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我认为“静”才是陶冶心性的金玉良策。遇事尤其需要静下心来,不要让情绪左右你的行为。

四,思。思即反思,自省。经常反思自己的过往,有得时,分析成功的原因;有失时,分析失败的原因。特别是失败后的反思,有助于你突破现有的思维框架。就像曾国藩初创湘军时,与湖南官场和绿营的斗法。曾国藩自认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且实心实意为朝廷办事。因此处处遵循国法,事事秉公办理。明面上赢得了争斗的胜利,实则埋下隐患,处处遭人掣肘,导致湘军迟迟不得壮大。然静中极思,终得领悟老子的“柔胜刚,弱胜强”“江河所以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的真谛。

五,谦。谦即谦虚,不自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如果稍微有点成绩就骄傲自满,目空一切,最后只能固步自封,原地踏步。跟曾国藩同期的左宗棠,年少得志,天赋极高,有勇有谋。但一生成就却逊于曾国藩,本质就在于他过于自傲。他曾问幕僚:为何天下人皆言“曾左”,而不言“左曾”。幕僚答曰:因为曾公眼里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并无曾公。

其实这些道理人人皆知,然为甚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实则知易行难。正如王阳明所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人生需要不断的修炼。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曾国藩家训》全文简短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qiuzhiziliao/gerenjianli/yingwen/1685361756142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