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王崧舟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5篇)

王崧舟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5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王崧舟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5篇)

微信扫码分享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崧舟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篇一

【观点】

诗意语文是自由对话的语文。自由对话,首先要致力于课堂自由文化的建构。自由文化的建构,我们认为有以下一些要义:

一、师生、生生之间在人格上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二、师生、生生之间养成真诚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三、消解课堂上的话语中心、话语霸权,把话语权还给课堂上的每个人;

四、与文本对话,养成赏识卓见、鼓励创见、悦纳异见、宽容误见的态度,倡导个性化的解读和表达;

五、不唯上、不唯书,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超越,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自由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文化。

《草船借箭》一课,致力于引领学生与智慧化身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展开多角度、有创意的对话。那么,这种对话的原点是什么?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心中的有关《三国演义》、特别是有关诸葛亮的“前结构”。事实上,在接触《草船借箭》这个文本前,学生心中早已贮存着或清晰或朦胧、或开阔或狭窄、或深刻或肤浅的关于诸葛亮的种种感知和理解,即所谓的“前结构”。自由对话,首先是要尊重学生心中的这一“前结构”。作者心中的诸葛亮、教师解读的诸葛亮与学生感悟的诸葛亮不能等量齐观,因此,课堂上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读出属于他自己的诸葛亮。

而要想真正读出自己心中的诸葛亮,首先就要关注学生面对文本“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的那个“现量”诸葛亮。这个现量诸葛亮是被学生的“前结构”这个照相机从文本中拍摄下来的。这种拍摄,是整体的、视界融合的、自由自足的,但又是模糊的、不自觉的、浮光掠影的。课堂上的自由对话,肇始于学生读出的这一个现量诸葛亮,即通常称之为的“第一印象”、“首感效应”、“初始感知”。

当现量诸葛亮也成为学生展开深层次对话的前结构时,教师就需要引领学生将平面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诸葛亮笑盈盈地从文字中走出来,走到学生的眼前,走进学生的心中。于此同时,又应该点拨学生转换对话视角,穿越历史的时空,将自己置身于草船借箭的场景中,成为其中的一个历史人物,与诸葛亮促膝而坐、谈笑风生。这样,学生就由物我两隔、情景相离的知性对话登陆到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诗意对话。恰如朱光潜先生所言:“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一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与物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这是一种审美的自由,是生命的更为本真的自由。至此,学生自能读出心中的这个诸葛亮。

【构想】

第 一 课 时

一、给“智慧”排个序

1、请学生自由谈谈对诸葛亮的印象。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请学生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四个人物排排队。

3、交流体会。估计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诸葛亮 周 瑜 曹 操 鲁 肃 1 2 3 4 1 3 2 4 1 2 4 3 1 3 4 2 1 4 3 2 1 4 2 3

4、小结:不管怎么说,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排在了第一位。在同学们的心目中,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是真正的智慧的化身。

二、点击诸葛亮的“智慧”

1、教师:有人说,诸葛亮是谋略的大师,因为他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有人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足智多谋、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神机妙算。

2、学生自由读课文,你觉得课文什么地方写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写得最精彩。

3、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练读有关段落。三、三个“臭皮匠”的“智慧”

1、教师:我读了课文以后,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诸葛亮在立下军令状之前,他到底想到了什么?想好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3、组织全班交流: 想到了草船借箭;

想到了三天之后长江之上必有大雾; 想到了向鲁肃借船; 想到了向曹操借箭; ……

4、小结: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后,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板书周瑜的话,引导学生诵读此句。)

第 二 课 时

一、与诸葛亮对话“知天”的智慧

1、研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引导学生读出大雾漫天的情形。

引导学生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时的心情,读出鲁肃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时心情,读出诸葛亮的感情。

2、研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概述这句话的意思:诸葛亮在第三天四更时候请鲁肃一起去借箭。引导学生感悟这两句话的不同点。

3、诵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二、与诸葛亮对话“知人”的智慧

1、引导学生将以下两句话联系起来,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2、引导学生感悟诸葛亮的“笑”。联系鲁肃的吃惊感悟其“笑”;

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感悟其“笑”; 联系回去交箭给周瑜感悟其“笑”; 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感悟其“笑”。

3、诵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三、与诸葛亮对话“知地”的智慧

1、从“顺风顺水”中你发现了什么?

2、诵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四、面对“智慧”的智慧

1、讨论:周瑜不如诸葛亮的仅仅是神机妙算吗?

2、教师:鲁肃亲自经历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过程,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先生真神人也!”他请诸葛亮介绍神机妙算的诀窍,诸葛亮就毫无保留地告诉了鲁肃。同学们想知道吗?课后请看《三国演义》的第46回。

【现场】

第 一 课 时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可以是小说,可以是连环画,可以是电视连续剧。生:(自由举手应答。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 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助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非常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师: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

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

师:哟!你知道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断。今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是吧? 生:(齐答)是!

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读完课文以后,老师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名次,你觉得可以怎么排?明白吗? 生:(齐答)明白。(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好!读完课文,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这四个人应该有了大致的印象,是吧?这四个人,如果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么排? 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周瑜排第二,曹操排在第三,鲁肃第四。师: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觉得鲁肃应该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前面两个不变。

师:哦!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3:我觉得诸葛亮排第一,曹操排第二,周瑜第三,鲁肃排第四。师:周瑜第三了,鲁肃还是最笨。还有不一样吗? 生4:我觉得诸葛亮第一,曹操第二,鲁肃第三。师:好嘛,鲁肃第三,周瑜最笨。哈哈,还有吗?

生5:我觉得诸葛亮第一,鲁肃第二,周瑜第三,曹操第四。

师:你认为曹操最笨,有意思。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是吧?尽管答案不同,但同学们发现没有,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生:(齐答)诸葛亮排第一。

师:对,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是最聪明的。这是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取得的共识。非常好!这篇课文写了诸葛亮的很多内容,现在王老师请你们仔细读一读,你觉得这篇课文写诸葛亮的智慧,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把它们找出来,然后仔仔细细地读一读。生:(大声读课文,寻找写得精彩之处。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咱们交流一下,你觉得这篇文章当中写诸葛亮的智慧,什么地方最精彩? 生1:我觉得写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在七和八自然段中写得最精彩。师:你先把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咱们注意听。生1:(朗读课文七、八自然段。)

师:不错。这两段话如果多读几遍,可能对你的帮助就更大。谁也觉得这个地方写诸葛亮的智慧得最精彩。再请一个同学读一遍。

生2:(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排开,又叫船上的兵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师:停!停!鲁肃怎么说? 生2:吃惊地说。

师:对呀!吃惊地说!再读一读,体会鲁肃的吃惊。生2:(朗读)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师:好!这样读才有吃惊的味道。继续。

生2:(朗读)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注意!诸葛亮笑着说,得有笑容,得有笑声啊。谁来读读诸葛亮笑着说?

生3:(朗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这是微笑着说。谁还愿意读读这句话?

生4:(朗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这是大笑着说。你也想读?来,请你读。

生5:(朗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你这笑,真是出自内心的笑!请你接着往下读。

生5:(朗读)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师:这个令可没下好!电视上见过大将军下令吗?那个威严,那个响亮,那个果断。这样,大家先自由读一读,体会体会。生:(自由练读。)

师:来,请曹操下令!咱们先叫一个女曹操。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生1:(朗读)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举妄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师:活脱活现一曹操。稍有一点遗憾,那个曹操说的是不要“轻易出动”,你这曹操说成了不要“轻举妄动”,两个曹操,哪个说得更准确?自己体会体会,好吗?叫一个男曹操,曹操本来就是男的嘛。曹操在营寨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生2:(朗读)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师:好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你继续往下读。

生2:(朗读)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个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起朝江中放箭,箭象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师:还有同学觉得别的什么地方写诸葛亮的智慧是最精彩的?

生3:我觉得最精彩的是第四自然段。诸葛亮说:“希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兵士,船要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你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生4:我觉得第二自然段写诸葛亮的谋略比较精彩,因为他说:“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赶造十万只箭。”

师:等等,老师请你把第二段话都念一遍,好吗?

生4: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对诸葛亮说:“我们现在就要和曹兵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师:注意啊,周瑜说这番话的时候,他实际上——

生4:心怀不轨,他很嫉妒诸葛亮,他想用这个造箭的名义把诸葛亮害死。因为他死前曾说过“既生瑜,何生亮”,所以看的出来他非常恨诸葛亮,想利用造箭的借口害死诸葛亮。师:对啊,所以说,周瑜说这话的时候一肚子坏水,你得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你刚才读得那个周瑜是光明磊落的周瑜,不是心怀鬼胎的周瑜,你得心怀鬼胎呀!试一试,行吗?(读开头的话)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对诸葛亮说——

生4:(朗读)“我们现在就要和曹兵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当然是弓箭最好。”“先生和我想得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辞。”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说:“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师:注意!诸葛亮这个时候嘴上这样说着,心里想到的是什么呢? 生5:他想到了周瑜肯定是使的诡计,干脆就来个将计就计。

生6:他想到周瑜肯定要给他出难题,十天造十万支箭肯定是比登天还难。

生7:我首先和他一样,而且我知道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他已经观过天象,知道再过三天就有一场特别特别大的雾,也想到周瑜会用这个箭来威胁他。所以他肯定想到了借箭这回事。师:尽管诸葛亮知道周瑜想要害他,尽管诸葛亮知道三天后这场大雾,将计就计能把这十万支箭借来。但是我就觉得很奇怪,诸葛亮为什么不推托、不推辞呢?明明知道周瑜要害我,要我的身家性命,我干嘛还要替他借十万支箭呢?

生1:我觉得诸葛亮想,既然你想害我,我就将计就计,我就和你斗智。

生2:我想是这样,周瑜就是想专门找一个难题难倒诸葛亮,如果你要是不去借箭的话,正好中了人家圈套,就证明周瑜比诸葛亮强。

师:同学们,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周瑜呢,是孙权的都督。刘备和孙权可是两家呀。周瑜这样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完全可以回到刘备那里去呀。

生3:因为魏军当时非常强大,诸葛亮提出要东吴和蜀汉相联盟,来攻打魏军,这样才能获得胜利。因为这个时候需要箭,诸葛亮使计,如果把魏军的箭由我来使的话,魏军的兵力就会大大减弱,而我军的兵力会大大增加,这样的就可以使刘备的蜀汉、孙权的东吴取得胜利。所以,诸葛亮是从大局来考虑借箭的。

师:看得出,你读过不少书,对当时的历史情况很了解。你讲得很对,孙刘两家只有联合抗曹,才能战胜曹操,保住自己的领地。但是,刚才你的发言有一个小小的错误,指出来你不生气吧?其实,那时三国还没有建立,东吴、蜀国、魏国还没有建立,孙权和刘备还是各地的一方霸主。所以是孙刘联合,而不是吴蜀联合。请你接着读。

生3:(朗读)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能够造好。”诸葛亮说:“只需三天。”周瑜说:“军师你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兵士到江边去取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师:好的,请坐。我们对诸葛亮的智慧都有了自己独特地体会和理解。有的同学认为前面写得最精彩,有的同学认为中间写得最精彩,也有的同学认为后面写得最精彩。其实这些都不要紧,只要我们深入到课文中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我们就能够感觉到这篇课文每一段话、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在传神地写着诸葛亮的智慧。这篇课文,老师读了二十多遍了,尽管读了二十多遍,我还是有一个问题没搞清楚,但我又很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甚至傻想着是不是应该去问一下诸葛亮。(众大笑)你们想知道困扰王老师的这个问题吗? 生:(齐答)想!

师:我暂时不告诉你们,请你们先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猜猜困惑王老师的会是一个什么问题?看谁有水平,猜得准。

(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课文,思索)师:好,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是哪个问题困扰着王老师? 生1:3天怎么能造好10万枝箭? 生2:为什么诸葛亮向鲁肃借船这件事儿不能让周瑜知道? 生3:诸葛亮的计策妙在哪里? 生4:曹操为什么不射“火箭”?

生5:鲁肃是周瑜的下人,为什么不向他报告诸葛亮借船的事? 师:这些问题我也都想过,不过通过读书,我都已经搞懂了。老师在想啊,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同学们,你们知道立下军令状意味着什么? 生1:完不成任务就要杀头。

师:喀嚓,脑袋搬家。对呀,立下军令状意味着三天造不好十万支箭的话,脑袋就要搬家。所以我就在想,当时,诸葛亮立军令状的时候,脑子里想了些什么?他到底想好了一些什么呢?这可是一个大问题啊!因为这个问题事关诸葛亮的身家性命啊!咱们是不是这样,先独自看看书,思考思考这个问题。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讨论,行吗?(学生先默读思考,然后四人小组相互讨论)

师:讨论非常热烈!看来,困扰老师多日的重大问题,就要在你们这里解决了。好啊!请教大家,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他肯定想到了些什么呢?

生1:我觉得在立军令状之前,他就已经谋略好了后面的计划,他已经计划好了怎么来造这十万支箭,然后他才敢跟周瑜立下军令状。如果他没有谋略好的话,他就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立军令状的。

师:有道理!老师继续向你们请教,这个计划当中该有哪些内容啊?

生2:我认为他想到的第一个就是天气的变化,想到了长江上三天之后会有大雾。生3:第二个他想到的是曹军会怎样应对。以曹操的为人,他肯定会谨慎用兵。他看见外面有大雾,而且又有鼓声和呐喊声,他肯定不敢轻易出兵,所以他肯定使用弓箭。

生4:他还想到了他肯定要有所准备,就是准备草船。而且,他必须考虑到鲁肃会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周瑜的。以他对鲁肃的了解,鲁肃肯定会把船借给他,而且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周瑜。生5:而且,诸葛亮他还考虑到二十条船上箭能不能插到最多。因为他一开始先让青布幔子包上,再插上草人。假如是木船前往的话,就插不上多少支箭,可能达不到十万支箭的数量。用青布幔子,箭射在上面就固定在布上,不会掉下去。而且插上草人也可以把箭插得多一些,至少不会达不到十万支箭而受罚。

师:是啊,这些问题,哪个问题能不先想好呢?草船不想好,能借到箭吗?天气不想好,能借到箭吗?曹操、鲁肃的性格不想好,能借到箭吗?这个计划,诸葛亮想得多么周到、多么细致啊!你们说,诸葛亮他神不神? 生:(齐答)神。师:诸葛亮他妙不妙? 生:(齐答)妙。

师:难怪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第 二 课 时 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周到、那样细致,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师:请你读一遍。

生1:(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师:周瑜是长叹一声,你把那个叹加上去,再来读这句话。生2:(朗读)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师:不错,请你来。

生3:(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唉,我真不如他。生4:(朗读)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呀!

师:周瑜到最后就是这副神态、这副样子。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线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我看到同学们找了很多地方,是吧?的确像同学们所体会的那样,这篇课文很多地方都在描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咱们就这样,在那么多地方当中,挑你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处,说一说这个地方你是怎么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好吗?

生1:(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我从这里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因为大雾漫天,能见度很低,所以敌人看不见他,当然他也用不着看见敌人,曹操怕江边有伏兵,就只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这样诸葛亮才能草船借箭成功,这才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先别忙着坐下去。我发现你挺能说的,理解得也非常不错。但咱们学语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是不行的,你看看这是一场怎样的雾?你一读,要让大家感受到这场雾。生1:(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师:比刚才大了点,但这场雾还不够大,谁能比他读得更大? 生2:(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师:雾更浓了,但还是没有漫天呀!谁再来读一读? 生3:(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这才是一场漫天的大雾啊!同学们想啊,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都坐在船上,他俩都看到了这场大雾,你说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什么感受? 生1:他这时候比较惊讶,比较吃惊。

师:那么诸葛亮呢?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什么感觉?什么心情?你别说,通过你的读告诉大家,自己读。

生1:(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师:你们从他的朗读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什么心情? 生2:体会到诸葛亮当时心情非常高兴。生3:他十分的自信。

生4:他终于如愿以偿了,正暗自得意呢!

师:好一个“如愿以偿”啊!但是,王老师觉得你光抓住这句话,还不能够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啥?因为光凭这句话,还不知道究竟是碰巧遇上了大雾呢还是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算准了大雾呢。哪句话能证明这场大雾诸葛亮早已算到了?

生1:(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师:谁来做做诸葛亮,来读读这句话?

生2:(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师:一做诸葛亮你就激动。(众笑)不激动。再来一次,把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把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要心定气闲,像诸葛亮那样一点也不着急地读。生2:(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师:这才像个诸葛亮嘛!心定气闲,成竹在胸。但是,王老师觉得这句话写得太啰唆,什么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诸葛亮第一天第二天不都没动静吗?写它干嘛?完全可以改成这样:“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一写,又简洁又明了,不浪费笔墨,多好啊!在书上把它改一下吧。生:(纷纷示意)不能改,不能这样改。

师:(故做糊涂状)不能改?为啥不能改?这样改不是挺好的嘛!

生1:因为有了这两句话,就能体现诸葛亮预测到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的。如果直接说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也许碰巧第三天四更时候来了大雾了,他一看,噢,来了大雾了,就今天去借箭吧。

生2:第一天第二天虽然说没动静,其实他这边盘算着呐,第一天第二天说明他做事情不是非常得急,而是他沉着冷静。生3:如果你直接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的话,就没有那种胸有成竹的感觉了。生4:这样还能看出诸葛亮在立军令状的时候非常有把握。

师:如果你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个不知内情的人,都快急死了,是吧?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火已经烧到眉毛上了,你怎么还没动啊?一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而这个时候,咱们这位仁厚老实的鲁肃,还不知道诸葛亮把他请去干嘛呢。是不是?你们说诸葛亮他神不神? 生:(齐答)神。师:妙不妙? 生:(齐答)妙。

师:刚才咱们用了前后联系的方法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前面那句话是反映诸葛亮的预测,后面那句话是反映事实的,这样一联系,就能体现他的神机妙算。你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找一找,还有哪些话前后联在一起能够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生:(默读课文,寻找相关句子。教师做现场巡视。)师:咱们来交流交流各自的发现。

生1:我觉得还有“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这是诸葛亮预测的。

生1:还有就是“曹操在营寨里听到了擂鼓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一开始诸葛亮就预测到在大雾的时候,曹操不敢把他的兵派出来,到后来又写曹操在营寨里听到诸葛亮他们的鼓声和呐喊声,就让弓弩手向他们射箭,从这里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师:是啊,诸葛亮前面这样说,曹操后面果然这样做,是不是呀?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两段话。生:(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在营寨里听到了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师:同学们,诸葛亮是怎么说的? 生:笑着说。

师:他是笑着说的。我觉得这篇课文挺有意思,我发现这篇课文写诸葛亮说的地方一共有十一处,前面诸葛亮说„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都是诸葛亮说诸葛亮说。但是我发现,只有这个地方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诸葛亮笑着说。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诸葛亮笑着说—— 生:(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是啊,你们研究研究看,你们觉得诸葛亮他在笑谁? 生:(自由读)师:诸葛亮在笑谁呢?

生1:我觉得诸葛亮是在笑曹操,因为雾这么大,笑曹操不敢出来迎战。师: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怎么样? 生1:了如指掌。

师:了如指掌,是啊,这叫什么笑?这叫讽刺的笑。曹操,哼!生性多疑,这种天气,有敌人突然来攻,自然不敢派兵。你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1(轻蔑地朗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对诸葛亮的笑,你们还有别的体会吗?

生2:我觉得他是在笑他自己的神机妙算,笑他自己有这么大的本领,对所有人都了如指掌。师:这叫自信的笑。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2(自信地朗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不错!这是他的体会,你们呢?都一样吗?

生3:他还在笑鲁肃,鲁肃前面吃惊地问诸葛亮说:“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后面回答了鲁肃。

师:他是在宽慰鲁肃,是不是?鲁肃啊鲁肃,你真是个老实人,你怎么到现在还没明白我的用意呀!是吧?这是一种幽默的笑。来,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3(幽默地朗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谁来宽慰宽慰鲁肃?来,请你。我做鲁肃。咱们开始,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生4(学着长者的口吻朗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这回我鲁肃总算放心了。看来,诸葛亮这一笑的内涵多着啊!谁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5:我觉得诸葛亮还在笑周瑜呢!前面主要是周瑜想害诸葛亮,而现在诸葛亮马上就要把十万支箭借回来了,马上就会有十万支箭了,他就觉得你周瑜肯定想不到这点。师:所以诸葛亮怎么说的?

生5:他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师:对啊!回去干嘛? 生5:回去交箭。

师:交了箭,周瑜的阴谋还能得逞吗? 生5:不能了。

师:诸葛亮心里默默地说:“周瑜、周公瑾呀,你要跟我斗,还嫩点儿!”是吧?这叫什么笑?这叫胜利的笑。你再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5(充满喜悦地朗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诸葛亮这一笑,笑得多么自信、多么自豪、多么喜悦啊!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诸葛亮这一充满智慧、充满胜利的笑!

生:(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生:(齐答)神。师:妙不妙? 生:(齐答)妙。

师:除了这两句,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你们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1:我从第四自然段最后那个“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还有第五自然段的那个“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发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诸葛亮不让告诉都督,结果鲁肃果然就没有告诉借船的事,证明他对鲁肃的为人也是了如指掌。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2:我还有一个。前面第四自然段写诸葛亮对鲁肃说“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后面第十自然段写“每只船大约五六千支箭,二十只船共有十万支箭。”印证了他的预测。师:是啊,连箭的数量都预测得那么准确。不多不少,刚好十万支箭。

生4:我这个是非常深沉的。“谢谢曹丞相的箭”,他表面上是在气曹操,实际上是要动摇曹操的军心。曹操的兵士看到诸葛亮这么神机妙算、这么历害,而他们的主帅曹操却没有识别他的诡计,他们觉得对方十分强大,就觉得不是他们的对手了。

师:就是在没有交战之前,先挫挫他们的士气,是不是啊?你的理解非常深刻,也看得出你的知识面非常广。但是我担心啊,曹操知道自己上了当,怎能善罢甘休?他要是派兵追杀出来,诸葛亮不就麻烦了吗?

生4:我觉得根本用不着担心。因为诸葛亮早已算好了,回来时是顺风顺水的。曹操他们根本追赶不上。

师:好一个“顺风顺水”!从“顺风顺水”中,你们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生5:诸葛亮不但事先预测好了气象,而且他也预测好了这个地理位置。

生6:船头只有先朝西、后朝东,才能顺风顺水地回来。可见,诸葛亮想得多么周到啊!生7:靠近曹军水寨时,是空船,所以逆风逆水关系不大。借完箭回来的时候,船上装满了箭,所以顺风顺水就省了了许多,也保险一点。

生8:顺风顺水回来,曹军就追不上。追不上,就能更加挫挫他们的士气。

师:说得好!对诸葛亮他们来说,风顺、水顺、心情更顺啊!胜利在望,能不顺心吗?难怪鲁肃详详细细地把这一切告诉周瑜之后,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读完全文,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还有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的? 生1:周瑜心胸太狭隘,诸葛亮心胸比较宽阔。

生2:周瑜其实也挺聪明,就是没有把聪明用到正道上,老想害人。诸葛亮用到正道上,做大事。

生3:周瑜他只想前不想后果,而诸葛亮想事情比较周密。生4:周瑜做事没有诸葛亮周到。

生5:周瑜做事欠冷静,就拿他想害诸葛亮这件事来说吧,他嫉妒诸葛亮比他有才干,他们现在是要联合抗曹,他却想害诸葛亮,是不是有点内讧的感觉?

生6:周瑜有点自不量力,他一开始想害诸葛亮的时候,他也不想想诸葛亮是什么人,诸葛亮早就把曹操鲁肃这些人了如指掌了。

生7:周瑜做事非常着急,而诸葛亮做事非常冷静。师:是啊,周瑜的气度、周瑜的为人、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先生真神人也。”然后就向诸葛亮讨教你这神机妙算是怎么来的,诸葛亮就一五一十地对鲁肃说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 生:(齐答)想。师:真的想知道? 生:(齐答)想。师:一定想知道? 生:(齐答)想。

师:下课!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自己去看《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谢谢同学们。

静下心来游于艺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游于艺

【“游”出感觉】

师:看黑板!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请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读题目,不光要用嘴巴,更要用眼睛。口到,还要眼到。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读得好!口到了,眼也到了。但是,心到了没有呢?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一次读到课文题目,特别是第一次读到题目中的这个“游”字,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一个词!生1:奇怪。鱼是生活在水里的,怎么能游到纸上? 师:所以你的脑海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 生1:问号。

师:奇怪,这是她的第一感觉。那么你们的感觉呢? 生2:我觉得很惊讶,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呢? 师:你想探个究竟,是吗?因为你觉得很惊讶。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生3: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

师:对啊,按照常理来说,鱼是不可能游到纸上去的。读到题目,能读出一种感觉,能读出一些问题,这就是心到了。带着这些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题目。口到,眼到,而且心到——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游”动全身】

师:其实,我也纳闷儿。一个普普通通的题目,一个简简单单的“游”字,怎么会让大家产生这样的感觉——奇怪,惊讶,不可思议。(稍顿)打开课文,让我们走进《鱼游到了纸上》这个故事。两个要求:第一,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第二,仔细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带“游”的句子,读完以后,把这些带“游”的句子统统划下来。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仔细地找,认真地划,划出之后还可以标上1、2、3、4的序号。生:(开始动笔划句子)

师: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划好,带“游”的句子多不多? 生:(齐答)多!

师:谁来读读第一个“游”字句。

生1:(朗读)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师:没错,这是第一句。读得又对又好,一个精彩的开头。第二句,谁来读?

生2:(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好!读得字正腔圆。第三句在哪儿? 生3:(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一个女孩——

生3:(接读)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师:好的,请你连起来再读一读,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调子。生3:(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师:还有“游”字句吗?

生4:(朗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师:已经是第四句了,第五句在哪儿呢? 生5:(朗读)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你读得真叫仔细!为什么?因为,这一句中的“游”和“鱼”是紧紧地纠缠在一起的。还有别的“游”字句吗?

生6:(朗读)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师:好的,已经是第六句了。还有吗? 生:有。

师:应该是最后一句了。来,咱们一起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再来一遍!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多少个带游的句子啊? 生:七个。

师:整整七个。从文章的开头一直游到了文章的—— 生:结尾。

师:是的!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七个带“游”的句子,争取把它们读顺口、读流利,读出各自不同的味道来。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师:好,虽然都是带“游”的句子,但是,如果你仔细读、用心读,你是能够体会出它们各自不同的味道的。(指名6个同学起立,要求他们依次朗读前六个“游”字句,每人只读一句。第七句要求全班齐读)怎么读呢?我读旁白,你们接着我的旁白读出每个“游”字句的味道来。师:好!现在开始。(朗读)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 生1:(接读)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师:味道出来了,就这么读。(朗读)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呢,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就在茶室的后院,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2:(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朗读)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一声惊叫—— 生3:(接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很遗憾,这一句的味道没出来。应该有一种什么味道? 生3:惊奇的味道。

师:没错,惊奇、惊讶、惊叹的味道!再读一次。(朗读)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一声惊叫—— 生3:(接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对!要的就是这个味道。(朗读)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生4:(接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画得娴熟,你读得更是娴熟,一级棒!(朗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生5:(接读)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朗读)真没想到,这样一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他通过笔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生6:(接读)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师:(朗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游”显张力】

师:他笑了,是吗?笑得那么甜,是吗?请问,他为什么笑了? 生1:因为他的画被别人赞叹。师:第一个赞叹他的人是谁?她是怎么赞叹的呢?

生1:是作者来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了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课件呈现: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来,咱们一起来。那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生:(齐读此句)

师:味道再浓一些!那小女孩惊讶地叫起来—— 生:(齐读此句)

师: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你突然听到这么一声喊叫,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1:我是觉得非常奇怪,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来了呢?鱼不是生活在水里吗? 师:所以,你一定想挤过去看个究竟,是吗? 生1:是的。

师:你的第一反应又是什么?

生2:我的第一反应是脑子里有千万个问号,鱼一离开水就会死的,它为什么还会在纸上游来游去?

师:这千万个问号会驱使着你想挤过去—— 生2:看个究竟。

师:听到这一声惊叫,听到这一声惊叹,还有谁也想迫不及待地挤过去看个究竟? 生:(纷纷举手,表示都想看个究竟)

师:好的,哪位来做这个小女孩?(指名一学生起立)就请你来。我请她喊这一声,你们注意,作出你们的第一反应。准备好了吗?现在,你们就在茶室的后院,就在金鱼缸边,突然,传来这样一声惊叫——

生1:(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生:(其余学生没有作出任何反应)

师:反应啊!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啊?(笑声)生:(跃跃欲试的样子)师:再来一遍。(手指着教室)这是在茶室的后院,这里有好几口金鱼缸,青年就在这儿画画。一开始你们都没注意,东张西望,走马观花。突然,你们的耳边传来这样一声惊奇的喊叫——

生1:(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其余学生纷纷围到读句子的同学身边,气氛热烈)(笑声)师:停!都围着别动!(走到学生身边)请问,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2:是小女孩的喊叫声。师: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3:是小女孩惊奇的叫声。师: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4:是小女孩对青年画画的惊叹。

师:请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学生纷纷归座)同学们,你们刚才都说是小女孩的叫声把你吸引过来的,是吗? 生:(齐答)是!

师:真的如此吗?(稍顿)我们听,假如小女孩的喊声是这样:(课件呈现:哟,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哟,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还是惊奇地喊,还是惊讶地叫,请问,你还会作出刚才那样的反应吗? 生:(齐答)不会。师:为什么?

生1:因为这样喊没有那么惊奇。师:你的看法呢?

生2:我想画就画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自己也会画的。师:就是!画到纸上有什么稀奇呢?

生3:金鱼每个人都会画的,我们何必挤过去看呢?每个人都会画。

师:说得是呀!所以,真正吸引你过去的,真正让你迫不及待想看个究竟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

生:(齐答)“游”字!师:对!“游”字。这个“游”字,是对青年画鱼的惊叹!读着这个“游”字,我们仿佛听到了这样的赞叹—— 生1:画得太棒了!生2:真是画得栩栩如生啊!生3:他把金鱼画得跟活的一样!生4:画得太像了,跟真的一样!生5:他画画的水平简直是超一流的!

师:是的,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汇成了这样一句话——(课件呈现:“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生:(齐读此句)

师: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抵不过这样一句话—— 生:(齐读此句)【“游”于宁静】

师:(稍顿)同学们,能把鱼画得在纸上游动,你们说这位青年的画技高超不高超? 生:(齐答)高超!师:厉害不厉害? 生:(齐答)厉害!

师:他是怎么画的呢?默读课文。生:(默读,教师巡视)

师:请问,这位青年是怎么画鱼的呢?

生:(朗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来,咱们一起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生:(齐读此句)

师:看青年画鱼,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生1: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画出的鱼仿佛在纸上游动。生2: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画得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生3: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画画一丝不苟。

师:有同学对一丝不苟的印象很深,有同学对所画的游鱼印象特别深,也有同学对青年画画的细致印象很深,是吗? 生:(齐答)是的!

师:(稍顿)但是,你们留意过这个细节吗?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 静静 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静静”,“静静”地画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请问,什么叫“静静”地画画? 生1:就是没有声音,一丝不苟地画。

师:没有声音,安安静静地画,是吗?这是他的理解。

生2:就是对旁边的干扰不去注意它,他是静静的,没有什么抱怨的,在那边很认真地画画。师:对周边的干扰没有丝毫反应,是吗?谁还有不一样的看法? 生3:静静地画画也就是一句话也不说,只顾低着头画画。

师:对“静静”地画画,你们都有着各自独到的理解,这很好!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无声无息却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光有理解那是远远不够的!你得去感受它,去看见它,你得把它还原成一幅幅真切的、生动的画面!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描述,请你仔细地看一看青年静静地画画。

生:(闭上眼睛,倾听老师的描述)

师:(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睁开眼睛。看到青年静静画鱼的场景了吗?看到他画的金鱼的各种动态了吗?你看到了金鱼的哪些动态?

生1:我看见金鱼往前慢慢游着,突然一个急刹车,又往回游了过去。师:转身,是吗?好,这是一个动态,请你站着。谁还看到了不一样的动态? 生2:我看到鱼在水里吐着一个一个的水泡,水泡还一直往上冒。师:吐泡泡,一个可爱的动态,请你也站着。你们还看到了金鱼的哪些动态? 生3:我看到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还不停地甩着尾巴。

师:甩尾巴,这是金鱼非常典型的动态,是吧?好,请你站着。我知道,还有各种不同的动态,是吗?那么,这些金鱼的动态,那位青年又是怎么画的呢?

(指着生1)你来给大家读一读青年画金鱼转身的动态。怎么读呢?就读这段话,读到“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这个地方,你就把“转身”这个词语插到“金鱼”的后面,读成“很快地画出金鱼转身的动态”,其它统统不变。这样会读吗? 生1:会。

师:好,大家注意看。现在,青年开始画金鱼转身的动态了——

生1:(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转身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师:看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

师:(指着生1)我想问你一下,当那位青年在画金鱼转身的时候,他还需不需要再走到金鱼缸边去看看金鱼是怎么转身的? 生1:不需要。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以前每天都在观察那个金鱼的动态,金鱼的所有动作都印在了他的脑袋中了。师:金鱼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印在了他的心里,是吗?好,我们继续看青年静静地画画。该画金鱼吐泡泡了,是吧?大家注意看!

生2:(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吐泡泡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指着生2)请问,那位青年在画金鱼吐泡泡的时候,还需不需要再走到金鱼缸边去看看金鱼是怎么吐泡泡的? 生2:不需要。师:为什么?

生2:因为以前他每个星期天都会在金鱼缸边观察鱼的动态,所以都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师:什么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生2:金鱼的各种动态。

师:谁能给“印”字换一个字?金鱼印在心里,还可以说—— 生3:金鱼装在心里。生4:金鱼记在心里。生5:金鱼刻在心里。生6:金鱼烙在心里。生7:金鱼游在心里。

师:说得太棒了!好,我们继续看,该是青年静静地画金鱼甩尾巴的动态了。

生3:(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甩尾巴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指着生3)还是那个问题,当青年在画金鱼甩尾巴的时候,还需不需要走到金鱼缸边去看看金鱼是怎么甩尾巴的?

生3:不需要。因为他每个星期天都来看,他看到了金鱼各式各样的动态,包括甩尾巴,那种甩尾巴的样子已经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

师:一句话,当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着金鱼的时候,他心里装着的只有谁? 生1:金鱼。

师:他心里刻着的只有谁? 生2:金鱼。

师:他心里印着的只有谁? 生3:金鱼。

师:他心里记着的只有谁? 生4:金鱼。

师:他心里游着的只有谁? 生5:金鱼。师:是的,金鱼!工笔细描也罢,挥笔速写也罢,有人围观也罢,有人惊叹也罢,他的心里只有谁?

生:(齐答)金鱼。

师:这才叫“静”啊!(板书:静)一心不乱的“静”!胸有成竹的“静”!来,让我们一起,(《渔舟唱晚》的音乐响起)再去看一看那位青年一心不乱地画画。预备,起——

生:(齐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师:是的,他时而工笔细描,时而挥笔速写,就这么静静地画着,静静地画着。因为,金鱼的每个部位都已经印在了他的心里,金鱼的各种动态都已经游在了他的心里。让我们再来静静地看一看——

生:(齐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游”向境界】

师:同学们,这静静地画画,(指着黑板上的课题)画出的是这样的功夫——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这静静地画画,画出的是这样的境界——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这静静地画画,画出的是这样一声惊奇的赞叹——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下课!(热烈的掌声)

第二课时:守于静

【激疑归“静”】

师: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想,有一个特写镜头你们一定印象特别深,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一个怎样的特写镜头呢?请看——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 >地画下来,像姑娘< >那样细致;有时又<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没想到,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 >人。)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个无声无息但却意味深长的特写镜头。生:(自由朗读)师:谁能把这个无声无息但却意味深长的特写镜头读完整、读清晰?请你来读一读。生:(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没想到,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

师:读得好!请大家拿出笔记本,按照这段话的顺序,把括号中的四个词语默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对又快!生:(默写,教师巡视)师:请看大屏幕——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没想到,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对照大屏幕,自己检查校对,写错的请马上改正。生:(检查修改)

师:全对的请举手。好,放下,把本子合上。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特写镜头,把镜头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地刻到自己的心里去。生:(齐读此句)

师:面对这个特写镜头,难道就没有什么问题在你的脑海里盘旋吗?请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1:聋哑人画画为什么画得那么好? 师:好,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2:既然他是聋哑人,那么别人就很难跟他交流,也就是说他是靠自学才能画好,为什么他的画技还这么高超?

师:聋哑人学画肯定比常人要难得多,这的确是个问题。

生3:我想知道,这个聋哑青年技术那么高超,那他画画到底学了几年呢? 师:说得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呐!还有问题吗? 生4:他画鱼的过程中碰到过哪些困难,不知他是怎样克服的? 生5:他为什么那么爱画金鱼呢?他是怎么记住金鱼的每个部位的?

师:五个同学提了六个问题,这些问题让我们对这个特写镜头的思考变得更加细致、也更加深刻了,是吧?(稍顿)其实,你们问了这么多,真正想问的只有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如此高超的画技,那位聋哑青年是怎么练成的?是吗? 生:(齐答)是!【比照悟“静”】

师:好!现在请你带着这个问题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课文的哪些字里行间,向你透露着聋哑青年练功的秘诀。找到一处标上①,找到两处标上②,找到三处标上③…… 生:(默读课文,标号,教师巡视)

师:多数同学找到了两处,也有一部分同学发现了三处、四处甚至五处。提个建议,同桌之间不妨交流交流各自的发现。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师:如此高超的画技,那位聋哑青年是怎么练成的呢?谁来读读自己的发现?

生1:(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原来聋哑青年练功的秘诀就藏在这句话里。

(课件呈现: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还有谁也发现了这条练功秘诀? 生:(纷纷举手)

师:我们一起来琢磨琢磨这条无声无息但却意味深长的练功秘诀。预备,读—— 生:(齐读此句)

师:我相信,当你们读着这句话的时候,一定会特别留意其中的一个词,而这个词在上一节课刚刚出现的时候,曾经被我们轻轻地掠过了。这个词就是—— 生:(齐读)静静

师:又是一个“静静”!“静静”地看着,“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请问,什么叫“静静”地看?

生1:就是心中只有眼前的那样事物,心里也只装着那样事物,把自己什么事情全部都忘掉了,只剩下那个事物。

师:说得好!送你四个字:学以致用。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生2:静静地看,就是说他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扰,完全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好一个“忘我的境界”!能从“静静”二字读出“忘我的境界”,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谁还有话想说? 生3:我觉得“静静地看”就是专心致志地看,他眼里看到的只有金鱼,别的他都不会去看。师:“静静”就是“专心致志”,好眼力!好悟性!但是,同学们,你们感受过“静静地看”吗?(稍顿)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去公园看过金鱼的吗? 生:(纷纷举手)

师:好的,请大家回忆一下,你去公园看金鱼,跟眼前这位青年看金鱼,有什么不一样?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1:我在公园里看金鱼,都是自己看够了就不看了。师:你是漫无目的地看,而那位青年怎么看?读给大家听。

生1:(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你跟青年看鱼又有什么不一样?

生2:我看金鱼都是走马观花,看腻了就不看了。师:你是走马观花地看,而那位青年怎么看?

生2:(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师:你是怎么看鱼的?

生3:我有时候会看看跳跳,有时候会说那些鱼怎么怎么样,在做些什么。师:你是三心二意地看,而那位青年怎么看?

生3:(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有人看鱼漫无目的,有人看鱼走马观花,有人看鱼三心二意,而那位聋哑青年却是这样看鱼的——

生:(齐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

王崧舟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篇二

王崧舟老师《普罗米修斯》教学实录

师:找出众多天神的名字,练读众神之名。正音。板书:神话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篇神话故事。8:46:提问

1:普罗米修斯做了什么?(提示:谁向谁做了什么,语言表达要求完整)生:盗火

2:宙斯做了什么? 生:惩罚 3:火神呢?

生:规劝(要求言简意赅的回答问题)

4:面对坚贞不屈的普罗米修斯,宙斯又做了什么? 生:更加严厉的惩罚

5:普罗米修斯遭受了怎样的痛苦? 生答

6:最后的结局是?

生:大力神救了普罗米修斯。

8:51:出示ppt,要求学生填出文章缩写的空白处。生:齐读

点评:老师用了12分钟的时间帮助学生重新梳理了文章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同时也拉近师生距离,从学生反映来看,教学效果非常好,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了这一时段的教学要求。

反思:王老师是诗意语文的旗手,在听课之前,就做好了受到震撼的准备,特别是像《普罗米修斯》这样的文本。没有想到王老师大段时间在打课堂教学的基础,平平淡淡、真真实实,而不是先声夺人,反想自己开课的时候总爱先来一段音乐或视频配上一段深情朗诵,呵呵,想想真的很肤浅。磨刀不误砍柴工,王老师这一部分扎扎实实的教学让我看到了自己和名师的距离和差距,距离是我离王老师很近,这样的课堂效果我也可以完成,差距是我离王老师很远,相比而言自己的课很是浮躁和功利。

8:52 师:如果童话故事都写成这样,(指缩写)你还爱读吗? 生:不生动、不具体、不真实„„

师:要读美文还要原汁原味,默读课文第一、二段。提出要求:

1、在课文中用波浪线划出我们在大脑里看到的两个画面。

2、思考一下自己的感受。生完成

师:那是两个完全意境相反的画面。

生:第一个画面是人类有了火,多么幸福。第二个画面是人类没有火,多么可怜。8:56 出示写有这两段画面的文字,师生互读、对比度、交换读、领读、齐读。师: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下,人们看不见什么? 生答

师:还看不见什么? 生答

师:还看不见什么? 生再答

师:甚至看不见—— 生答

师:这时洞外—— 生想象答

师:你会感到——

生:害怕、恐惧、不安„„

师:把害怕、恐惧、不安的情绪带到你的朗读中 生自由读第一段。

师:人们这时候最需要的是: 生:火

师重复三次问同样的问题:人们最需要的是?

生重复回答三次火,一次比一次响亮,一次比一次迫切。师:骨瘦如柴的人们需要 生:火

师:茹毛饮血的人们需要 生:火

师:餐风露宿的人们需要 生:火

师:普罗米修斯看到了这幅场景,他的心情可能会怎样? 生:沉重、难过、忧伤、心疼 师:为谁沉重 生:人类 师:为谁难过 生:人类 师:为谁忧伤 生:人类 师:为谁心疼 生:人类

师:这一切的感受,都源于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 生;爱 师板书爱

点评:这一时段的教学时间为14分钟,这14分钟内王老师一气呵成,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也水到渠成的完成了认知——想象——表达——入情——入境——忘我的过程。这情绪的激荡,这思维的碰撞,让人喘不过气来,紧张而激动,痛快而诗意,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反思:这一段的教学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认识、理解、朗读上,而是通过连续反复的追问,深度的挖掘,达到了人本合一的境界,这个班的孩子真幸运!坐在安医大体育馆高高的台阶上,我的心完全被王老师紧紧的抓住了,真棒!朴实而绚烂是我此时的感受!刚刚才有的一点自信荡然无存,没办法,这人太牛!

9:06 师:当人类有了火之后,画面又不一样了,人们在干什么? 生:生活做饭

师: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生:饭菜的香味

师:如果你愿意尝试的话,你愿意尝尝? 生:红烧鸡(或者是其他什么,没听清)师:你还看见什么?

生:围坐在火堆旁又唱又跳的人们。师:火堆旁你感觉到—— 生:温暖

师:是谁带来的温暖 生:普罗米修斯

师:注意这一段最后的标点,是 生:是省略号。

师:那就意味着你还可以继续看,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热水,这热水温暖了我的心。

师:你听、你看,有火的日子那真是—— 生:温暖、幸福

师:同学们这样的温暖和幸福靠什么,是谁带来的? 生:是普罗米修斯带来的火

师:普罗米修斯看到这样的场景会怎样? 连续追问

生:欣慰、快乐等

师: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 生:爱(齐答)

师:让我们再次带着爱的情感,再读这两段。生读。

点评:这一时段的教学方法和前一段完全一样,学生在了解了老师的教学意图后,师生配合更加流畅,老师也适当了缩短了教学时间,用时8分钟。

反思:依然沉浸在醇厚、磁性、煽动的嗓音中,无法自拔或不愿自拔。心里也有些隐隐的不安,如果在以下的教学中王老师继续采用追问的方式,会不会造成“审美疲劳”,学生会不会因为没有新鲜感而倦怠。

9:14 师:普罗米修斯因为盗火而受到了惩罚,于是故事继续向前发展,你又会看到两个画面,你可以做两件事:

1、用波浪线划出这两幅画面。

2、圈点出刺痛你眼睛和心灵的字眼。生:自读第三四段

师:谁来读第一个画面?(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的画面)生读

师:谁来读第二个画面?(鹫鹰啄食肝脏的画面)师:当你读了第一个画面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答不上来

师启发:轻松吗?愉快吗? 生:不轻松、不愉快 师:那就是难过了。生:是的。师:还有吗? 生:不平

师:如果你感到难过和不平的话,请读读第二副画面,你又会有什么感受呢? 生读

生答:愤怒、悲愤、师:从第一副画面上,我们发现普罗米修斯不能睡觉,他还不能做什么? 生:不能探望亲人,不能吃东西„„ 师:还不能干什么? 生:„„(答不出)师:他为什么不能睡觉? 生:是因为他被锁了。师:这是什么样的锁? 生:死死的锁

师:这是冷酷无情的锁 这是悲惨的锁

这是永无止境的痛苦的锁 师生齐读这一段。

师:更加血腥的还在后面!白天普罗米修斯 生:生不如死 师:那晚上呢?

生:晚上被啄食的肝脏重新张起来了。师;都说十指连心,平时

生:联系生活谈自己疼痛的经历 师:啄的不是手、不是胳膊而是身体上最娇嫩的地方——肝脏,而且每天都要受同样的折磨。

这是怎样的一种疼啊?

生:撕心裂肺的痛、生不如死的痛。

师:普罗米修斯忍受着这样的痛苦,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人类

师:这样的痛苦来源于什么? 生:对人类的爱。

点评:王老师用了18分钟完成第三四幅图的教学,从这一时段来说,学生已经不间断上课52分钟了,而且思维一直高速运转,情绪一直饱满,长时间的学习使学生明显感到疲倦,王老师也一直都使用读书——看图——想象——表达——发掘的教学思路来贯彻教学意图,显得单调,学生的实际知识积累水平跟不上老师要求,表达不出自己的感受,也是问题之一。反思:再好的东西用了一次、二次就不要用第三次第四次,呵呵。40分钟后一定要休息,这时的课堂已经是老师在拖着学生往前走了。王老师在这一时段的教学中紧紧抓住了“锁”和“啄”这两个字组织学生展开联想、表述。深化课文主题,一下子思路就明确了,条理就清晰了,名师的的眼光的确十分独到,我在考虑这部分教学时,没有想到要这样处理。

9:34 师:普罗米修斯生不如死,但为了人类他愿意忍受这巨大的痛苦。播放ppt——普罗米修斯受刑图,播放音乐。师:孩子们,你们看这受难的普罗米修斯,你们看他的眼睛,能看到忧伤吗?不,我们看不到,我们看到的是他坚定的目光,他用坚定的目光注视着大地,注视这群他深爱着的人们„„(老师朗诵一首歌颂普罗米修斯的小诗)

师:同学们,悬崖上的普罗米修斯那坚定的目光中一定不会缺少一个字那是 生:爱 师:火

师:请同学们拿出纸笔把普罗米修斯的爱写下来,想想他会怎么说。6分钟以后

师:写长写短都不要紧,重要的是只要用爱的目光看 到都是温馨的场面 生读自己的作品。

师:从你们的作品中我们仿佛看到了 生:温馨、兴奋、高兴

师:普罗米修斯的心里感到欣慰,是因为

生:他深深的爱着人类,只要人类好,死了都值得。师:对,就一个字 生齐答:爱

点评:老师适时的设计了“写”的环节,在学生情绪达到高潮的时候,自然可以我手写我心。王老师的音乐和朗诵真美啊!

反思:这是精心设计的一个环节,在老师深情朗诵、优美的音乐中学生们情绪达到高潮,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不失时机的设计了“写”的环节,让学生们置身于高加索山脉的悬崖上把自己当成是普罗米修斯,用坚定的目光注视着芸芸众生„„。这样的设计满足了学生们一吐为快,不吐不快的心理要求,整个环节自然、水到渠成,让人眼睛一亮,深深地被吸引,连我自己都有想动笔写写的冲动。

9:46 师:面对火神的劝告,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的回答: 生:只要人类好死了都值得。

师:把坚定这个词划出来,谁能换一个词 生:坚决

师:请用坚决的语气回答火神的劝告 生:肯定

师:请用肯定的语气回答火神的劝告 生;果断

师:请用果断的语气回答火神的劝告

师:这一切的一切,我们合在一起就是坚定,齐读 生齐读。

师;默默注视这句话,你可以从那些词语中可以体会他的坚定。生:绝不会。更不能 师:可不可以调换位置?

生:不能,因为绝不会是对宙斯说的,更不能是对人类说的。师:是的,因为普罗米修斯更看重的是 生:人类

生: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师:让我们掷地有声地再读这句话。师;让我们坚定不移地再读这句话。生反复读。

点评:通过反复诵读,王老师的教学意图更加明显,就是通过读悟出普罗米修斯博大的胸怀。反思:心里暗自窃喜,又一轮的教学高潮又要开始了,王老师正在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学生们掷地有声地朗读一次比一次坚定,一次比一次响亮。

9:51 播放音乐。

师:孩子们,你们听:这坚定的回答在普罗米修斯被死死锁在悬崖上响起过。生背这一句话

师:这坚定的回答在被鹫鹰啄食肝脏的时候响起过。生背。

师:百年之后,这坚定的声音在高加索山脉上回响。生背

师:千年之后,这坚定的声音依然回荡在人们的心中。生背。

师: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一万年、两万年、三万年过去了,这坚定的声音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强烈的回荡在天地之间。生背

师:这坚定的爱来源于爱呀!板书:只有爱才是永远的神话。

点评:大气磅礴,学生们兴奋不已,听课的老师们兴奋不已,王老师自己也兴奋不已。安医大体育馆这一刻属于王崧舟的普罗米修斯。

反思:又紧张的喘不过气来,太精彩了,课精彩,板书精彩,老师更精彩。套用一下某体育记者的话就是:伟大小学教师王崧舟,他继承了所有语文老师的光荣传统,普罗米修斯的灵魂在这一刻附体,光荣属于普罗米修斯、属于王崧舟,他不是一个人在上课,他不是一个人„„。呵呵!

9:56 师:故事的结局是大力神解救了普罗米修斯,如果大力神没有去解救,你觉得普罗米修斯还有自由的希望吗?

学生纷纷表示要去救普罗米修斯。

师:愿意去解救普罗米修斯的同学请站起来。学生全部站了起来。

师:真正解救他自己的是他心中的爱。让我们坚定的告诉自己 生读板书:只有爱才是永远的神话。师:让我们坚定的告诉普罗米修斯 生再读:只有爱才是永远的神话。10:00 下课。

小结:精确到秒的80分钟,让人十分紧张,生怕漏了哪怕一句话,回来之后没有立即写听后感,主要是让自己有个时间沉淀、消化,老师的高度是我目前没有办法企及的,因而点评大师的课也是以管窥豹,班门弄斧,但王老师的课堂真真正正给我一次震撼,我们要怎样去上语文课?我们怎样去追寻语文教育的本真?王崧舟老师以以个性张扬为风采,以智慧关照为神韵,以心灵对话为境域。颠覆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他的课堂教学犹如读一首美伦美奂、精彩纷呈的诗,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情怀,不难看出这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一种悠然见南山的境界,是一种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学生在他的课堂中,忘却了自我,醉心于惬意地交流,欢快地思索,同作者一起惊喜,一起感动,一起悲欢。

王崧舟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篇三

王崧舟教学实录——《威尼斯的小艇》

执教者: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

评课人:特级教师钱正权

师:同学们很精神。生:老师很精神。

师:同学们,我们看黑板,读一读课题。生:威尼斯的小艇——师:声音很好听。生:威尼斯的小艇——师:后鼻音很到位。

生:威尼斯的小艇——师:你可以当小小播音员。

生:威尼斯的小艇——师:声音很柔和。好,大家齐读—— 生:威尼斯的小艇。

师:同学们,这“小艇”前加了个威尼斯,你怎纯矗? 生:威尼斯是一个地方,它里面的小艇与众不同。生:威尼斯是一个地方,我们这里没有。

生:威尼斯是一个地方,小艇是它们的特产。

生:威尼斯是一个水上城市,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威尼斯的小艇就象我们这里的汽车。

师:我们在读课文之前,好好琢磨题目的意思,理解题目的意图,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小艇有什么与众不同?威尼斯和小艇有什么关系?大家放开声音读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来提问。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读得非常认真,也非常投入,课文读完以后,老师想问一下,这篇课文读完了,你想跟大家说些什么?

生:威尼斯真伟大。

生:威尼斯像小孩一样,早上快活玩耍,晚上就睡觉了 师:天才的比喻!

生:我想去坐一坐小艇。

生:交通工具跟我们与众不同。

师:(因为开始有个学生说到小艇与众不同)证明你理解是正确的,读了课文,刚才我猜对了。生:我在小艇里看书,拉开窗帘,很美。生:威尼斯的船夫驾驶技术真好呀!师:你也想当一回船夫。生:景色优美

师:假如你是作者,真的到了威尼斯,真的坐上了威尼斯的小艇,真的看到了那里的桥梁,看到那里的人们,看到那里的月光,看到那里的一切,你带了照相机,你最想将哪个地方拍下来?大家读读课文,找找看。

生:(读课文)

师:带了照相机了没有?你的眼睛就是相机,最想将什么拍下来? 生:最想把威尼斯的小艇拍下来。师:在课文的哪里?念给大家听听。生:“威尼斯的小艇„„蛇” 生:我想把街头夜景拍下来(„„等于街头汽车„„你觉得特别美。„„)

师:你得把那种感觉读给大家听,让大家都睡着了,读读看,是不是让大家都睡了。生:(从开始的念变成读,从读变成有感情读)师:谁也想把夜景拍下来? 生:(读课文)

师:那么安静的夜晚,古老的威尼斯沉睡着,你要用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声音告诉大家? 生:轻轻地(再读一次)

师:王老师也想读读这个地方,你们看着王老师,把书放下(等读书准备就绪,师范读)师:咱们一起像王老师这样读好吗? 生:齐读

师:真好,谁想拍得跟这些同学不一样? 生:我想把威尼斯的人拍下来(读)。

师:哦,你想把商人及各种各样的人拍下来。同学们,咱们走了一趟威尼斯,看了一趟威尼斯,拍了不少的照片,但我们学习课文得深入课文,得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的琢磨,读完了以后,你肯定有新的发现,有新的体会,有新的感受。我们再认真仔细读一次这段话,谈谈你的新感受,等会交流,注意把自己读懂了的地方用波浪线划一划。生:读

师:好,停!这两段话大家都读懂了吗?你读懂了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标点或者都读懂了一段话,把你的感受跟同学交流,做一下分享。生:„„行动起来„„仿佛一条蛇。

师:你读懂什么? 生:威尼斯的小艇就象新月。师:真的读懂了吗?你知道什么是新月吗? 生:刚刚发现的月亮

师:那今天晚上我刚刚发现又大又圆的月亮是新月吗?那是满月。什么时候的月亮是新月呢? 生:月牙儿是新月

师:问题听清楚,什么时候的月亮是新月!要不要老师告诉你们?农历月初的时候叫新月。师:新月像什么呀? 生:眉毛,镰刀,香蕉,小船,小艇„„

生:老师我要说体会。(读: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师:你再读给大家听,把感觉读出来。生:读(努力找感觉)

师:这句话真的读懂了吗?王老师有两个问题想问你,第一个,仿佛是什么意思? 生:好象

师板书:

1、行动起来,轻快,灵活,好象一条蛇。生:齐读

师:第二个问题,轻快、灵活用一个词连起来。生:既轻快又灵活。

师:那我把它说成这样 板书:

2、行动起来,既轻快又灵活,仿佛一条蛇。生:齐读

师:能不能改? 生:行

师:好,那我们分四人小组讨论,先确立专题讨论讨论,如果把书上的句子改成1或者2到底行不行!生:讨论(师巡视)

师:好,每个小组议论纷纷,气氛活跃。研究第一个专题的举手。生:我觉得用仿佛好一点,好象就很不一样。

生:仿佛比好象要像一点。其实仿佛就是好象,好象就是仿佛。生:仿佛深奥一点,好象就是好象。生:课文前面已经有一个“像”了„„ 师:读,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有点像独木桥„„也有像„„就这里跟前面都不一样。„„像沙发。师:真好,一个非常伟大的发现呀。

板书: „„有点像„„ „„像„„ „„仿佛„„ „„像„„一般„„

师:你叫什么名字?(生回答)非常了不起,非常伟大的发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打比方都不一样

师:不重复,不一样,这样的文章读起来都不一样,都有变化,真好,一起读一读。生:齐读这一段。

师:咱们通过自己的研究,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我们来读课文里的这句话。生:齐读(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师:不行(指名读)

师:不行(轻快、灵活得读好)指名读

师:不行,听老师读一读。(轻快,灵活加速)生:齐读

师:我们再读一读黑板上的这句话 生:读

师:感觉既不轻快又不灵活。看文章写得那么好,生动、形象、优美,再来读读。生:读课文

师:读课文时把它独特、轻快、灵活读出来。生:再读一次

师:读到这样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你最想做什么? 生:拍照,看风景,坐小艇去感受一下,去威尼斯转一圈。

第二课时

师:准备好了吗?语文书打开了吗,笔没放好的都没有准备好。师:同学们真聪明。生:老师真聪明。师:同学们真可爱。生:老师真可爱。师:同学们再接再厉。生:老师再接再厉。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领略到威尼斯小艇的独特,灵活,轻快,一定深深印在心上。怪不得同学说,我真想去坐一坐威尼斯的小艇,看一看,玩一玩,但是小艇是物,是死的,没有了人,没有了船夫,就没有它的特色,所以,咱们去威尼斯特别不能忘的是—— 生:船夫

师:自己读一读写船夫的那一段——(指名读)咱们一起读,王老师读开头,你们接下去读。师生:读

师:此时此刻你就在威尼斯,你在小艇旁边,你就面对船夫,你想对他怎么说? 生:船夫,你的驾驶技术真好。生:船夫,你辛苦了。生:船夫,开慢一点

生:船夫,你能教教我吗? 生:船夫,下次我还会光顾的。

生:船夫,小艇开慢一点,我想看看风景。师:船夫最想说什么?

生:请上船,我会开你们到处走一走的。生:小朋友,快来坐我的小艇吧!

生:不用怕,我的技术很好,不会翻船的。

师:现在四人小组来,推荐一个人做船夫,其他同学当游客。注意,船夫要吆喝,招揽你的生意,最好能请到顾客上你的船,千方百计吆喝好。能不能用课文的词语把游客请到船上;游客是来世界各国,你听了吆喝后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讨论

师:做船夫的举手,请上台!你是一号船夫,你是二号船夫,你是三号船夫。下面都是游客。师:咱们有请一号船夫,——掌声有请。

生:各位游客,我可以到很多景点,我的驾驶技术很好,我的小艇也很漂亮,有皮垫子,象沙发,你可以坐在里面看书,不管什么地方我都能快速驶进去。

生:我是二号船夫,大家快来坐我的船,你要快点,我就开快一点,你要慢,我就开慢一点。生:表演(小朋友自己请一个同学合演)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就问。生:请问一号船夫你的船免费吗?

一号船夫:(想了想)我的技术很好,如果你满意就给,不满意„ 生:请问二号船夫,你的船会不会涨价?

二号船夫:这个呀,那就看你的路程有多远了,太远了当然要加钱!游客重的话,也要加一点。生:三号船夫,你是个女的,你有力气驾驶吗? 三号船夫:我都已经当船夫了,当然了。

师:愿意上一号船的举手,上二三号的分别举手。

师:威尼斯的船夫真是厉害,有精湛的技术,又有经商头脑,对威尼斯的风景点非常熟悉,那么威尼斯到底有什么样的美丽风景呢?威尼斯有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把这些地方用笔划出来。生:划,读

师:独特风情,优美风光,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能读个大家听听吗?

生:大建筑物残破说明历史悠久(读相关课文)生:„„走到小艇里去„„(戏好看)生:那里有许多小艇。„„

师:白天,威尼斯冲满生机活力,晚上,寂静围绕着威尼斯入睡,这些情景产生都跟什么有关? 生:小艇。

师:当小艇怎么样时,威尼斯充满活力,当小艇怎么样时,威尼斯寂静入睡? 生:做生意时(找出句子)靠岸的时候就静下来。

师:威尼斯的动,威尼斯的静,都充满着情趣,无论是动也好静也好,古老的威尼斯都是那么优美。同学们想一想,除了书上用小艇做来的事外,你想想,还有哪些人用小艇做什么事? 生:先齐读课文第五段,再想象。

生:我看见女教师提着手提包,匆匆忙忙坐上小艇去学校上课。生:看见科学家坐上小艇去考察。

生:看见小学生背着书包上船,在朗读课文。生:看见运动员坐小艇去打球。

生:我看见西门豹穿着唐服来考察了。师:那是科幻片

生:我看见病人坐小艇去医院,旅客去游览。生:小姑娘卖花。

生:提着蛋糕坐在小艇里过生日。生:温州的记者去采访船夫。

师:哈,温州人去卖鞋了。肯定有。

师:好,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这是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独特的风情。使这个古老的城市变得更加迷人,更加美丽。学完了这些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话来夸夸威尼斯的风景,赞美威尼斯?把你对威尼斯的真实感受、感觉、想法写下来。(过了几分钟)生:船夫,你怎么不去划船比赛呀?

生:别的城市没有小艇,威尼斯有。我爱威尼斯。

生:小艇小艇你真棒!独特城市由你创!我们生活全靠你!大家都来把你要!(有出入)生:威尼斯的小艇,你是个愉快的“人”,我爱你!师:有机会希望你们去威尼斯走走,玩玩。下课。

特级教师钱正权

评课

这是一堂朴实、扎实的语文课。

1、聊天:创设愉快环境,和谐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恐惧,聊天过后,就非常轻松。

2、五人读课题后,来个小小的探索,“在小艇前加威尼斯你怎么看?”用意在激发学生研究文章的兴趣。

3、王老师的教学流程:(1)激发兴趣(2)初读,要求读流利(3)你想说些什么,给学生宽泛的说话要求,没有设定问题疑问(4)引导初读,渐渐深入,教师精心设计游客拿照相机拍摄一事,符合课文内容,引学生进入课文,去拍摄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5)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深入字间之中,引向深入,由整体感知,品味课文,研读课文。

4、教导小艇象新月时,什么是“新月”当学生不知道王老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其实探究式学习不跟接受式对立,我们提倡探究式学习,并不排除接受学习。

5、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改写两句话。“书上句子改成这样行不行?”进一步探索。教师巧妙设计,善于引导,使学习上了一个台阶。开始学生的理解是仿佛真像一点,好象有点不像。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发现了,教师及时评价:一个伟大的发现。同时板书4个句式,在这前后联系中,学生明白打比方有很多变化,让学生知道后,教师评价引导,让学生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后一句老师采用读中比较方法,分别读:轻快、灵活和既轻快又灵活,后者学生感觉好象不轻快不灵活,老师意图训练学生语感,语言表达形式,跟意思是否一样,学生找到了感觉。

6、以读为主线,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学生体验,探究。教师发挥积极引导作业。

7、进行活动化教学,先说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扮演船夫和游客。以活动形式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同时把口语交际的方法引到阅读教学中去。(建议:这里学生运动课文语文不多,因让学生多读以后,抓住船夫“操纵自如”来吆喝,介绍船夫技术,引导学生把这些语言运动出来)

8、展开想象,让学生说说其他的游客。并且设计活动性作业,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体会。如果是平时我们可以相应设计基础性作业。

这是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设计的两节课。是传统教学和发展性研究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自由,老师充分重视学生体验。这两节课是值得我们推敲,研究的。

王崧舟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篇四

《普罗米修斯》第一、二课时实录

—王崧舟 聚沙成塔整理记录

师:同学们,可以上课了吗? 生1:可以 师:好的,上课

班长:起立,生(齐):老师,您好。班长(紧接着):向左转。

生(转向后,齐):听课老师好。(台下掌声)师:一看就知道什么叫训练有素。好(稍停)。

一、引题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古希腊一个非常著名的神话故事。(师板书:神话)神话故事重点所写的不是人的故事,不是物的故事,当然也不是鬼的故事,是谁的故事呢?是神(沉重)的故事,神仙,神灵的故事。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用最快的速度,把这篇课文浏览一遍,找一找,在咱们这个故事里,写了哪几个神(一字一顿),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同时,也可以用1,2,3,4,的序号在神的名字前面把它标注出来。

标完了马上举手示意,好第一个、第二个、、、、、、第十个。

好的,标完了举手示意。

(稍停了停)好,把手放下,把课文翻过来,翻过来,好极了。不能看课文,(稍停)按照故事的顺序,第一个神(稍停)叫什么名字?

生1:我知道第一个神叫普罗米修斯。

师:没错,好继续。天神普罗米修斯,是么?(师同时出示ppt:天神普罗米修斯)第二个?(停会)

师;请。生2:我知道第二个神是太阳神阿波罗。

师:没错,名字叫阿波罗,称号是太阳神。第三个神是什么?你请答答看。

生3:我知道第三个神是宇宙之神宙斯。

师:啊,宙斯,又称众神领袖、众神之王,他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第四个答案,请。

生4:我知道第四个神是火神。

师:火神,没错,故事当中没有出现火神的名字,其实他有名字,他的名字叫:赫怀琉柯斯。他是宙斯的一个儿子。第五个,你请讲,你请。

生5:我知道第五个神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师:没错,名字叫赫拉克勒斯,称号是:大力神(一字一顿)。他也是宙斯的一个儿子。

还有没有别的神? 生摇头。

师:没有了,对吧?大家看,这就是这个故事前前后后写到的五个神。(ppt自上而下出示五个神,以课文出现先后为序。)这些人都是古希腊的,所以名字读起来难免有些拗口。怎么样,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生读一分钟。

师:好的,读通读顺的举手。好,请你来读一读。生1较流利读完。

师:不错,谁再读一次,顺顺溜溜地读一次。生2再读(有点磕绊)。

师:哦,你看得不太清楚是吗?不好意思,请一位看得清楚的读一读。

生3再读(最后一个英雄学生读不准,老师示范读了三遍生3才读准)

师:我们一起读,这个名字比较长,读起来比较拗口,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读;

生齐读: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师:再读;

生齐读: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师:再读; 生齐读: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师的正音做的一丝不苟)

师:好的,我们把五个神的名字连在一起读一遍。预备,第一个,读;

生齐读:天神普罗米修斯; 师:第二个;

生齐读:太阳神阿波罗 师:第三个;

生齐读:宇宙之神宙斯; 师:第四个; 生齐读:火神; 师:第五个;

生齐读: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师:非常好,还记得在这个故事中天神普罗米修斯做了什么?做了什么?(舒缓地、耐心地询问)请。

生1:天神普罗米修斯帮人类盗取了天火。师:在哪里,向谁盗取的?下一个,你说。生2:向太阳神阿波罗盗取了天火,造福了人类。师(纠正):把,把火带到了哪里? 生2:天神普罗米修斯把火带到了人间。

师:没错,这是天神普罗米修斯所做的。(ppt出示天神做的事)那么,(略带些思索地问)众神领袖宙斯又做了什么?谁想答?你请。

生1:众神领袖宙斯在天神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后惩罚了他。(惩字错读成第三声)

师:他决定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惩字正音,第二声)。

(生1再读:惩罚,读准确后,师引导再读,再读。从中看出不放过每一个学语文环节中的瑕疵,教学真严谨啊!)

师:好的,这是宙斯做的(ppt出示宙斯做的事),火神呢?火神呢?火神做了什么? 生2:火神先悄悄地告诉了普罗米修斯,跟他说如果向宙斯承认错误,并且把火种还给宙斯,他就会请宙斯轻饶了他。

师:简单地说,火神劝普罗米修斯怎么样? 生2:火神劝普罗米修斯承认错误,并且归还火种。师(出示ppt火神做的事):归还火种,好的,还有,继续。

生2:但是普罗米修斯并不听,火神就按照宙斯的命令把普罗米修斯挂在高加索山上。

师(纠正):不是挂(挂字加重音,提醒发言孩子注意,效果好),是锁(缓缓吐出锁)。

生2:锁在高加索山上。

师:好的,(出示ppt火神做的事),面对着宙斯的最严厉惩罚。普罗米修斯屈服了吗?(低声地问)

生全体(思考后):没有。

师:面对着普罗米修斯的坚贞不屈,宙斯罢休了吗?(更耐心地询问)

生全体(思考后):没有。师:狠心的宙斯又做了什么?请。

生1:宙斯又做了一件事,他派了一只凶恶的秃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

师:是的(稍停了停)。就这样,普罗米修斯遭受着生不如死的痛苦,遭受着没有尽头的痛苦。故事的最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又做了什么?你请

生1: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看到了普罗米修斯的肚皮,就挽弓搭箭,射死了那只秃鹰,救下了普罗米修斯。

师:简简,单单地说。

生1: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师:真聪明,一点就通。{出示ppt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做的事),是的,孩子,这就是古希腊著名的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他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佩服。来,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完完整整地读这段浓缩以后的神话故事。预备,起。

生齐读ppt 中故事梗概。

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走了火种,并带到了人间 众神领袖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火神劝告普罗米修斯归还火种,遭到拒绝。他只好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上。宙斯见普罗米修斯不肯合作,就派了秃鹰去啄食他的肝脏。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解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很好,孩子们你们一定已经发现,其实刚才你所读的正是这个故事的大概、梗概、主要内容,是吗?但是(声音延长),假如(略带思索)我们这个神话故事真地写成这个样子,你还愿意读吗?你还喜欢读吗?你还能够充满想象?身临其境地读吗?(每一个问都稍停会,等生给出反应后再问。)为什么?你

生1:如果这样写的话就不生动了。师:不生动了!为什么?(轻轻地问)生2:如果这样写的话就不真实了。师:好,为什么?

生3:如果这样写的话那就不具体了。

师:它就不生动;它就不真实;它就不具体了。(音调上扬,语速快。)看来要想充满想象,身临其境地读还得读那个原文。(再次放慢,重音停顿重点在原文二字上。)读那段生动具体、原汁圆味的故事,是这样吗?

三、举象、造境、入情

师:好,打开课文,默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这是这个神话故事的开头。而就在这个开头里面,它向我们陈述了两个完全不同、完全相反的画面。找一找,千万不要让这两个画面在你眼前一晃而过。你可以做两件事:第一,把这两个完全想反、完全不同的画面用波浪线画下来。第二,想一想,读到这两个画面,你心里涌起的最大感受又是什么?明白吗?好,开始。

师(巡视中):完全相反的两个画面。(时间大约两分钟)

师:好的,找到这完全相反的两个画面,举手。师(停了三秒):很好,谁来读一读,第一个画面。生1读: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师:是这个吗?跟她画得一样,举手。(目光看看举起的小手两秒)

师:好,放下,(ppt出示第一个画面的文字)那么第二个画面,在哪里?跟第一个画面完全不同,完全相反的画面,你请。

生2读: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师:(ppt出示第二个画面的文字,排在第一个画面文字下方。)这个吗?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两段完全相反的画面。我读第一处,你们一起读第二处,明白吗?

(师读第一处后,师言:读,生读第二处画面。)师:我们现在反过来,你们读第一处画面,王老师读第二处画面。准备,一,二,起。(给予学生充分听明白的时间,教师语言简洁干净。)

(生读第一处后,师读第二处画面。)

师:这样,我们把这两个画面连起来读一遍,预备,起。

(生将两个段落连起来齐读一遍。)师:我说这两个画面完全相反,完全对立,完全不同那是因为第一个画面集中写了什么?

生1:第一个画面写了没有火的话人类会怎么样? 师:没错,集中写了没有火,而第二个画面集中写了什么?

生1:第二个画面集中写了有火。

师:是的,有了火。孩子们,让我们注视第一个画面,想象一下,没有火,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我们看,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今天吃,明天吃,今年吃(声音提高),明年还是吃(声音降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看来你面前出现怎么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2: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吃这些生的东西,非常难受,吃不下去,但是不吃不行,因为人们会饿肚子的。

师:好,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3:我看到人类拿来打回来的食物,清洗干净后,直接放到嘴里吃。人们很难受,人们喝生的水,吃生的食物,就会得病。得病后没有药,就会死亡。师:这样的生活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茹毛饮血(xue 第四声)。

我们继续看,没有火,人们只好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你想象一下,无边的黑暗……你想象一下,太阳下山了,黑暗笼罩着大地。这时候,人们看不见什么?

生4:人们看不见猛兽,还有看不见和别的人在什么地方,容易碰撞到对方。

师:还看不见什么? 生4:还看不见打猎的动物。师:还看不见什么?

生5:还看不见前面有个大悬崖或者什么东西。师:好,甚至连自己都看不见,人们就只剩下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这个时候,人们的外面,林子的外面,传来豺狼的吼叫,传来虎豹的长啸。你的心会感到什么?你会感到……(说到后面,师走进请发言的学生)

生6:我会感到害怕,心都怦怦跳。师:你会感到…… 生7:我会感到害怕,万一有个猛兽把我吃了怎么办? 师:你会感到…… 生8:我会感到很不安。

师:是啊,把这种害怕,把这种恐惧,把这种(稍停了会)不安带进去,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个画面。很久很久以前,一,二,起。

(生齐读第一个画面。)

师:孩子们,面对茹毛饮血的生活,面对漫漫长夜的恐惧。这个时候,人们最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1:人类最最需要的是…… 师(打断):一个字。生1:火

(师手指向举手的学生,孩子们嘴里蹦出同样的字:火,火,火。)

师:是的,人类最最需要的是火(板书:火),你听,饥肠辘辘的人们在呼唤……读

生齐:火。师:骨瘦如柴的人们在呼唤……生:火

师:瑟瑟发抖的人们在呼唤。。。生:火 师:惊恐万状的人们在呼唤。。。生:火(学生的情绪随着一次又一次呼唤而不断上扬)

师:你听,人类在呼唤。。。生:火。(最后一声“火”,学生在呐喊。)

师:天神普罗米修斯来到人间,看到人们的悲惨生活。你说,他的心里有着怎样的滋味?

生1:很同情。师:他同情谁? 生1:同情人们。

师:他的心里还会泛起怎样的滋味? 生2:我觉得他会觉得那个宙斯太不公平了。师:他为谁报不平? 生2:人类。

师:好,他还会泛起怎样的滋味? 生3:他的心情非常地沉重。师:沉重?为谁沉重? 生4:他为人类的悲惨沉重。

师:是的,他还会涌起怎么样的滋味? 生5:他会觉得人类太可怜了。师:他会难过吗? 生5:恩,会。师:他会心疼吗? 生5:会。师:他为谁难过? 生5:他为人类难过。师:他为谁心疼? 生5:他为人类心疼。

师:是的,孩子们,他难过,他心疼,他着急,他不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谁?

生:人类。师:是的,孩子们,这样一种感情就叫爱(顿了顿,板书爱),他爱人类。

师:那是没有火的时候,当人们终于用上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来的火种,生活又是怎样的画面呢?我们继续看,自从有了火,人们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你看这副画面,你看到什么?你看到人们正在用火干什么?(走近正举手的学生)人们正在用火干什么?

生1:人们正在用火烧熟食物,驱赶。。。师(打断孩子的发言):好,停会,人们正在用火烧熟食物。来,你展开想象,你来到旁边,你闻一闻,闻到些什么?

生1:我会闻到他们打猎到猎物烧熟的香味。师:如果你愿意尝的话,你会尝到什么? 生1:我会尝到香甜可口的食物。

师:那真是美味啊!是的,谁来,人们还在用火干什么?

生2:人们还在用火,冬天的时候驱寒取暖。师:驱寒取暖,千万不要小看这四个字,你可知道,在没有这四个字之前,因为没有火,有多少人类被活活地冻死。现在,人们正在用火驱寒取暖,你来到火堆旁边,你感受一下,什么感受?

生2:我会觉得很温暖。

师:是的,你会感觉到特别特别的温暖,是谁带给你的温暖?

生2:普罗米修斯。

师:是火,是普罗米修斯带来的活种。我们继续看,继续看,人类还用火干什么?

生3:人类一定用火来照明。

师:孩子们,你们一定注意到,这句话的的最后有个标点符号,什么号?

生齐:省略号。

师:那就意味着你还可以继续看,你还能够看到更多的画面。再看,你还看到什么画面。

生1:我还看到人们用火烧开水了,喝上温热的水,就不会冷了。师:这水喝到心里去,人们会感觉? 生1:很温暖。

师:温暖,是的,你还看到什么? 生2:我还看到人类用火打造武器来打猎。师:这样,你再看,自从用火改进了他们的武器之后。。。

生2: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师:是的,他们打到了更多的猎物,他们吃到了更多的美味。生活变得更加。。。

生2:美好了。

师:是的,你还看到了什么?请

生3:我还看到那些人把一些干树枝和火种围起来,变成一个更大的、更大的火源。

师:人们围着篝火唱啊!跳啊!你听,你看,有了火的日子,那真是。。。一个词儿。

生(三两个):好,太好了。师:好,有了火的日子那真是。。。一个词儿。

生1:非常的好。(全场笑声)师:那真是。。。生2:那是爽!(全场笑声)师:爽啊!那真是。。。生3:美啊!

师:好啊!爽啊!美啊!那真是。。。生4;棒啊!

师:是的,那是多么感性的日子,多么快乐的日子,多么安全的日子,多么温暖的日子,多么幸福的日子。孩子们,这样的温暖是谁带来的,这样的温暖靠什么夺回的?

生齐:火。

师:这样的开心靠什么?生:火!师:这样的安全靠什么?生:火!师:这样的幸福靠什么?生:火!!师:火,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终于用上了自己带去的火,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得这样快乐,这样开心,这样安全,他的心又是什么感受?(走近一个举手的孩子)他会感到?

生1:他会感到非常的放心。师:他会感到。。。生2:他会感到很欣慰。师:他会感到。。。生3:他会感到很温暖,很高兴。

师:是的(舒缓的语气),他会感到。。。生4:他会感到很新奇。

师:他不光感到新奇,更感到。。。(提醒生4)

生:欣喜。

师:这一切的一切,还是一种感情,这种感情就是。。。

生(齐):爱。师:他为人类开心,为人类欣喜,为人类高兴。是的,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一种爱的情怀,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个画面。预备,起。

(生齐读两个画面。)

师:因为爱人类,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取了火种,因为盗取了火种,从此他就触犯了天条,遭到众神领袖宙斯最最严厉的惩罚。于是,故事继续在向前发展,于是在下面的故事中你又会看到两个画面。但,那是两个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画面。打开课文,找一找这两个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画面,碰到这两个画面,你可不要让它们在你的眼前轻易地放过。你可以做两件事:第一,用波浪线把这两个画面画下来;第二,圈一圈,点一点,其中的哪些字眼,哪些地方深深地在刺痛着你的心。开始!

(生用1分半钟画线,做批注。)

师:好,停。两个画面,找到了吗?谁来读读第一个画面。那个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画面,第一个。

生1:普罗米修斯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师:是这个画面吗?(ppt出示相关文字)第二个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画面又在哪里?

生2: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狠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锋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师:是的,(ppt出示相关文字,并列出示于大屏幕)就是这两个画面,就是这两个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画面,孩子们,自己看着这两个画面,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开始。

(生自由地、轻声地读。)

师:好,谁来读读第一个画面,你请。(生1读第一个画面)

师:孩子,老师问你一下,你读到这个画面,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1:恩。。。

师:你感到什么?孩子,你感到什么?你的心里好受吗? 生1:啊。。。

师:你见到这样的画面你会很轻松吗?你会很开心吗?

生1:恩。。。(否定的)师:那你什么感受? 生1:我会很难过。

师:是的,你会很难过,谁再来读一读这第一个画面。读出你心里的感受,来,你请。

(生2再读第一个画面,很有感情)

师:孩子,我想问你一下,你读到这个画面,你心里感受又是什么?

生2:愤愤不平,为普罗米修斯而感到不公平,心里很难过。

师:你不平,你难过,如果你是不平的,如果你是难过的,那么你面对第二个画面的时候,你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谁再来读读第二个画面?

(生3读第二个画面)师:那么当你面对第二个画面的时候,孩子,你的心里又会涌起一种怎么样的感受?

生3:愤怒!师:愤怒,你来!(生4再读第二个画面)

师:孩子,当你面对这个画面的时候,你的心里又会涌起一番怎样的感受?

生4:悲愤。

师:悲愤!这真是两个惨无人道、惨不忍睹的画面。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注视着第一个画面。那是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的画面,你看,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孩子们,请你们想象一下,此时此刻,普罗米修斯不能做什么?你说。

生5:他还要被风吹,雨淋,被雷打!师:他还不能“做”什么?(师强调做)生6:他还不能去看望人类,给人类造福。

师:没错,他还不能探望亲人啊!他还不能做什么啊? 生7:他还不能吃东西。

师:他还不能吃东西啊!他还不能做什么啊? 生8:他不能动,也不能睡觉。

师:那的确不能动,那的确不能睡觉,他还不能做什么啊?

生9:他连一口水都喝不到。

师:没错,他连一口水都喝不上。他还不能做什么啊?

生10:他还不能拜访亲人,比如:如果亲人发生一些事,他还不能拜访亲人。

师:他还不能拜访亲人、帮助亲人、和亲人在一起团聚啊!孩子们,他为什么不能动弹?(这个问让这个班的大多孩子愣住了,过了三秒才反应过来)

生11:因为他的双手和双脚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了。

师:一个字儿,被怎么样了啊? 生11:被。。。师:被死死地。。。锁住了。(生11跟着师说出“锁”)

师:他为什么不能睡觉啊?

生12:因为他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师:(截断孩子的发言)不,不,不,他为什么不能睡觉啊?

生13:我觉得他一不留神就会掉下去。(可能是锁这个答案过于明显,孩子没有迎合王老师的一再品位“锁”的意图,渐渐地,回答朝向一些不合情理的地方走去。老师,该出手时是不是就要出手了呢?)

师:他为什么不能睡觉啊?

生13:如果他睡觉,鹫鹰又会来啄食他的肝脏。师:他为什么不能喝一口水啊?

生14:因为他动弹不得,没有人给他送水。师:他为什么不能和亲人团聚啊?

生14:因为他被锁在了高加索山上,他不能下来,拜访亲戚。师:把这个“锁”字圈下来。孩子们,这是怎样的锁?

生15:这是死死地锁住。

师:这是死死地锁,这还是怎样的锁? 生16:冷酷无情。

师;好一个冷酷无情。这还是怎么样的锁? 生17:这还是让他痛苦的锁。师:这还是怎么样的锁? 生18:这还是悲惨的锁。

师:是的,冷酷无情的锁,死死的锁,悲惨的锁,永无止境的痛苦的锁。来,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第一个画面。“普罗米修斯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预备,起。(深情地引读)

(生再次齐读第一个画面,极动情)

师:而让我们痛苦的还在后面,尽管那画面是如此的血腥,但是,那是普罗米修斯正在遭受的苦难。我们看第二个画面。白天,你看到了什么?白天,你看到了什么? 生1:白天,我看到了普罗米修斯被宙斯派来的罪恶的鹫鹰啄食着他的肝脏。我感到他很痛苦、很难受,生不如死。

师:好一个生不如死。而当到了晚上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2:晚上我看到普罗米修斯的肝脏重新长了出来。师:长出来,曾经被啄得粉碎的肝脏,曾经被啄得血淋淋的肝脏,曾经被啄得惨不忍睹的肝脏到晚上?

生2:又重新长了出来。师:你以为他好受吗? 生2:不好受。

师:那也是一种痛啊!孩子们,都说十指连心,当我们的手被火烫了一下,被针扎了一下,你的感觉是?

生3:我的感觉是十只手指都在疼。师:你的感觉是?

生4:我的感觉十只手指都非常的痛。

师:你的感觉是? 生4:我的感觉非常的痛苦,很疼。

师:那只是手指,而现在,那凶恶的鹫鹰在啄食着,是普罗米修斯的什么?

生4:肝脏。

师:那啄食的不是他的皮肤,不是他的肌肉,甚至不是他的骨头(语调越发高昂、悲壮),而是他的肝脏啊!

(生呼应:肝脏)

师:那是天神最娇嫩,最敏感的地方啊!(一字一顿地说)

孩子们,你们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痛啊? 生1:永无止境的痛。师:怎样的痛? 生2:撕心裂肺的痛。

师:好一个撕心裂肺,那是一种? 生3:肝胆俱裂的痛。师:那是一种? 生4;那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痛。

师:无法忍受。是的,那真是一种用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无法比喻,无法表达的痛。

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第二个画面吧!(师范读后说,读,生再次齐读第二个画面)师:这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这是一种肝胆俱裂的痛;这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痛苦;这是一种没有尽头的痛苦,孩子们,普罗米修斯忍受着这样的痛苦,为了谁?

(生纷纷答:为了人类,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师:因为他深深地——(停顿)生接;爱着

师:是的,爱着人类。(师板书:爱)

师:是的,孩子们,我们一起看,这就是普罗米修斯。。。

(出示ppt普罗米修斯受难图,悲怆的圣乐响起)

四、品位永恒的“爱” 师:(再播放另一组优美的音乐,配乐朗诵)就这样,他站在高高的悬崖上,铁环死死地锁住了他的身体,鹫鹰狠狠地啄食他的肝脏。但是,孩子们,你们看他坚定的眼光,他没有屈服、他没有错。他那坚定的目光看着远方,看着大地、看着他深深爱着的人类。

孩子们,请展开你的想象。普罗米修斯就这样站在高高的悬崖,看着大地,看着人类,他会看到哪些景象?拿出练习纸,拿出练习纸,把你想象的、看到的画面写下来。(有了先前的铺垫,现在的写也就顺理成章了。)我相信普罗米修斯看到人间的画面和场景当中一定不会缺少一个字,那就是火。也许是一处,也许是两处,也许是更多。

(生练笔,音乐萦绕课堂,时间三分钟)

师:孩子们,停下手中的笔。其实,写多写少,写长写短,并不重要,把笔停下来,好吗?

甚至有没有写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你是怀着一片真情,在默默地注视着大地,在默默地遥望着人间。于是,画面就这样出现在普罗米修斯的眼前。(师指)

生1:在高高的悬崖上,普罗米修斯坚定地望着大地,望着人间,他看到人类在用他带来的火种烧煮食物,驱寒取暖,用小炉煮药给病人们吃。用火在黑暗中给人们照明,用火来打造武器,用火来烧水给自己喝,还用火来驱赶猛兽。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孩子们,我想问你一声,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感到?(到的后面是期待孩子回答的目光,孩子很快反应过来。)

生1:有成就感,很高兴、兴奋。

师:他会感到高兴、兴奋。是的,继续看。(再指一位)

生2:在高高的悬崖上,普罗米修斯静静地望着大地,静静地望着人间。他看到人们高高兴兴地生活,节俭着用自己从天上带来的火种,从不浪费。吃的是可口的食物,喝的是热腾腾的水,不再吃生的食物了。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看到人类这样的生活,普罗米修斯的心?

生2:普罗米修斯的心里感到非常的欣慰。师:欣慰!你来。生3:在高高的悬崖上,普罗米修斯坚定地望着大地,望着人间,他看到人类围着火唱歌、跳舞,孩子们在火堆旁嬉戏、玩耍。一起度过这个不眠之夜。

师:那是他深深爱着的人类,那是他甘愿遭受巨大的永无止境的痛苦而要去保护的人类。孩子,看到这样的画面,普罗米修斯的心里又会涌起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生3:只要人类过得幸福,他死也是值得的。师:是的,孩子们,所有这种感情,其实是一个字,读!!(指黑板)

生齐:爱!!

师:就是爱,有了这种感情的支撑和激励。你听,(创设情景不露痕迹,转入火神与普罗米修斯对话段落的欣赏),当火神劝他承认错误,当火神劝他归还火种的时候,我们的普罗米修斯又是怎样回答的?(ppt出示普罗米修斯回答火神的话)

生1: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孩子读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师:是的,他就是这样回答的。来,我们一起来读普罗米修斯那坚定的回答!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

(生齐读“回答”,慷慨激昂)师:孩子们,普罗米修斯怎样回答的? 生齐:坚定地上说。

师:把坚定这个词圈出来,(稍停)谁能为坚定换一个词?(再等了会)你,请说。

生1:坚决地回答。

师:(快速而有力)坚决地回答。来,请你坚决地回答。

(生1读“回答”,感情欠缺了些,师在生1朗读中间插话:“但决不会!!”提醒生将这段读出坚决。)他把坚定换成坚决,谁再换一个词儿?

生2:肯定地说。

师:肯定地说,请你肯定地回答。

(生2读“回答”,这次,肯定的意味很浓)师:这是肯定地回答,再换一个词儿。生3:顽强。

师:请你顽强地回答。

(生3读“回答”,这次,在场老师能感受到顽强地回答)

师:是的,那是肯定地回答,那是坚定地回答,那是顽强地回答。那还是怎么样地回答?

生4:还可以是果断地回答。

师:果断地回答。来,请你果断地回答。(生4果断地“回答”)

师:是呀,孩子们,这一切的一切,我们把它合在一起,那就是一种态度:坚定的爱!让我们一起再一次坚定地回答。

一、二、起!

(生齐读“回答”。)

师:孩子们,请你默默地注视这一句话,请你默默地注视普罗米修斯的回答。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他的坚定?!(稍等)请。生1:再读“回答”。(之后)他宁可承受痛苦也要为人类造福。

师:你从这体会到他的坚定。好,还在哪儿提会到坚定?请你回答。

生2:我从“绝不会”和“更不会”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他的坚定。

师:很好,把绝不会,更不会点出来。(师同时在ppt上给绝不会,更不会加点)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发现,绝不会后面跟着什么?

生3:更不会。

师:绝不会后面跟着承认错误。更不会后面跟着是什么?(声音提起,急促)生4:归还火种。

师:这两个能调换吗? 生4:不能。师:为什么?

生4:因为归还火种他是为人类造福,而承认错误是指向宙斯。师:在普罗米修斯的心中,谁最重要?(干净的转折,便于后面大写的“爱”字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4:人类。

师:没错,谁还从别的地方体会到了他的坚定?你们,注意其中的每一个字眼。每一个文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谁还注意到了。。。他的坚定?

生5:我注意到“更不会归还火种”后面是一个感叹号,说明他十分坚决。

师:是的,那是一个感叹号!感叹号,那是一种坚定不移的声音,在普罗米修斯强大的内心发出的感叹!!是的,一个感叹号足以让我们体会到他的坚定。还有什么答案?(稍等)你来。

生5: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师:你听听普罗米修斯的回答,那句话。生5: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师(急促地):再读!

生5: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师:什么号? 生5:问号。

师:你知道,他在问谁?

生5;他在问。。。人类,哦,问火神。师:问谁? 生5:问宙斯。

师:你知道这样的问需要回答吗? 生5:不需要。师:为什么不需要? 生5:因为这句话是反问句。师:好,你再来读一读。生5: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师:再坚定点。(师有些咬牙切齿了)生5: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师:是啊,这是不问自问,为人类造福没有错,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理解,怀着普罗米修斯的坚定,读一读他这掷地有声地回答。师引: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生齐读。)

师:孩子们,这坚定地回答,你听。(ppt播放音频,出示课文插图)

(音乐响起数秒后)你听,这坚定的声音在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的时候,响起过!读。

(生没有发出声音。)师:读。(生齐读)

师:你听,这坚定地回答在普罗米修斯被狂风暴雨无情吹打的时候,响起过!读。

(生齐读)

师:你再听,这坚定的声音在普罗米修斯被凶恶的鸠鹰啄食肝脏,生不如死的时候,响起过!读。

(生齐读)

师:一百年,只见一个声音回响在高加索山上,读。(生齐读)师:一千年过去,这坚定地回答依然回响在人类的心上,读。

(生齐读)

师:闭上眼睛,一万年过去,两万年过去,三万年过去了,这坚定的回答,这坚定的声音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坚定地回响在天地之间!读。

(生齐读)

师:孩子们,这坚定回答的背后不只是声音,更是普罗米修斯的。。。

生:爱!!

师:对人类的爱。是的,万世沧桑,只有爱。。。

(师板书:只有 是永远的)读。生齐:只有爱是永远的神话。

师: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安排的,作为宙斯的儿子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来到高加索山前,竟然对他父亲的所作所为愤愤不平,于是他射死鸠鹰、砸碎锁链。解救普罗米修斯。但是,假如,故事的结尾不是这个样,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碍于他父亲的面子,放弃了对普罗米修斯的解救,那么?你们想一想,一万年,两万年,三万年,你说,普罗米修斯能被救下吗?还有解救的可能吗?还有解救的希望吗?想一想。

生1:(思考后)我觉得应该还有一点希望,因为普罗米修斯是为了人的安全。人以后科技发达了,也会去解救他的。

师:你有这样善良的愿望,为什么?因为普罗米修斯?

生1:他爱着我们。

生2:我觉得也是有希望的,虽然那些神不会解救他,他爱着的那些人们会解救他的,因为他为人类受了这么多苦,人类也会被他所作所为感动的。

师:因为普罗米修斯? 生2:深爱着他们。

师:说得多好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下,你们都是人类,我们都是人类。假如普罗米修斯就这样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你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他吗?

生齐;愿意。师:愿意的请起立。(生陆续全部站起)

师:我相信,你们都被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那种爱,那份博大的、无私的爱深深地感动,其实我知道真正能够解救普罗米修斯的不是这个神,也不是那个神,而是他自己心中所充满的那一份。。。

生:(轻声的)爱。

师:让我们一起面对普罗米修斯,面对他为人类付出的博大和坚贞的无私的爱,告诉自己。

读!

生:只有爱才是永远的神话!师:让我们坚定的告诉自己,读!生:只有爱才是永远的神话!!师:下课。

板书设计:

普罗米修斯

只 有 爱 是 永 远 的 神 话!

王崧舟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篇五

王崧舟教学实录——《只有一个地球》

第一课时

师:美国有家世界著名的杂志《时代周刊》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哦?它是在美国发行的,是英文写的(众笑)它每年都评出一位新闻人物,评出来的肯定是这一年最优秀的人物。评选人物--圣安东尼.威廉斯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是正常的,知道是不正常的。(众笑)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知道吗?

生:知道。

师:这知道是正常的。(众笑)他带领华盛顿人民三年内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1979年的新闻人物是邓小平,因为他发表了南巡讲话,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1998年,评选了一位特殊的“新闻人物”,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知道是谁吗?想知道吗?

生:想。

师(点击课件,出示旋转的地球)是什么?

生:地球。

生:地球。

生:地球。

师:吃惊吗?为什么?

生:以前都是评选人,为什么选地球?以前什么不选它?

生:不是人,为什么选?如果地球是人,也就是全球60亿人,而不是一个人。

师:听得懂吗?时代周刊是不是搞错了,想知道吗?真的?答案就在这篇文章里。

(传发文章)

师:大声地读,把文章读通顺,然后再问一问自己,你的心情怎样?

(把话筒传递到部分学生嘴边。)

师:我一边在巡视,一边在倾听,一边在用心感受。感受你们跳跃的那颗心。你在读这篇文章时,心情是怎样的?能跟大家说说吗?

生:我们在美丽的宇宙中,只有一颗让人生存的星球,人们却不断地在乱砍乱伐,不断地满足自己的需求,为此我感到非常痛心。

师:我注意到了,你刚才说了两个“不断地”,不断地乱砍乱伐,不断满足自己。多么贪婪的人类啊。

生:我心情非常学生。如果再这样下去,人类将陷入无路可走、无地可容的结局。

生:人类的乱砍乱伐为自己挖下了坟墓,钱再我,地球破坏了,钱也不过是一堆废纸。

生:我有三种感受:可爱的球体让我自豪。第二种感受是看中间部分,非常痛心。第三种感受:看到结尾人们已经意识到要保护地球了,我的一腔热血已经涌了上来,我以后一定要保护地球。

师:女孩子的心思它就是细腻。(众笑)他注意了中间的部分,也体会出来了,尤其是最后,她用了“一腔热血”。再去触摸一下我们的语言,课文中哪些地方,哪些词句表达出了你的这种心情。用波浪线画出来。颤抖的波浪姆,那是心灵的颤抖。

(生自学)

师:尽管我不忍心打扰。你印象最深的,心灵越颤抖的读给大家听。

生:(读)滥用化学品的后果非常严重,使生物链遭到了破坏,非常痛心。对人们的无耻行为感到十分痛恨。

师:还有谁对这一段非常痛心吗?

生:人们不保护这些资源,实际是对自己的毁坏。

师:你们可以在这这词语上画个三角形。(板书:生态灾难)你们知道哪些生态灾难呢?

生:美国用珊瑚岛作实验,因为核污染,不能再生活。

生:太平洋上有一段“死亡之谷”,海面上有一种受污染而生出的藻类,让这一段失去了生命。

生:森林被伐,没有人住。

师:森林被伐,风沙漫天,水土流失,人们背井离乡。

生:大气层遭到破坏,导致了酸雨的形成。

生:土地变成了沙漠。

师:沙漠肆虐,(指板书)不要小看了这四个字,再读一读,大声读。

(生继续交流让自己痛心的句子)

师:我听得出你非常焦急。

(再指名读)

师:你不仅感受到这种威胁,而且你有一种呼吁的想法。

(生再读)

师:听得出你的声音里饱含着一股义愤,想说吗?齐读吧。

(齐读)

师:每个人的表情都那样凝重,能高兴吗?高兴得起来吗?能轻松吗?轻松得起来吗?还想说吗?继续。

生:(读“如果人们不加节制地开发”一段,并谈自己的看法。)

师:短短的三分钟,“不加节制”这个词用了三遍,值得划一划。从不加节制地开采着矿产资源看出了什么?

生:几百年才能形成的资源是宝贵的--

师:不能漏啊。几百万年(板书)

生:几百万年才能形成,却这人类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就破坏了,人类真是太不应该了。

师:同学们,几百万年,向千万年,甚至几亿年才能形成的资源被贪婪的无知的人们破坏着,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伤心,感觉到妈妈正在被破坏。

(指名读)

师:女孩子表达的方式比较含蓄,含蓄的语调背后绝对是不平静的心情。

生:读到这里,我非常惭愧,这是地球妈妈几亿年的努力工作才奉献给我们的,我们几百年、几十年就能破坏掉。

师:还有别的吗?让你心情沉重吗?

生:(读“慷慨地--”一段)地球如此慷慨,人类却随意破坏。

师:地球的慷慨和人类的贪婪,地球的无私与人类的自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读“地球很小很小--”一段)我从“只有”、“只占”可以看出地球的空间太小了。

师:不对呀,书上有问题呀,地球应该“很大很大”,改吗?

生: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五颗行星中一棵。

师:你管太阳系干嘛?地球有一亿平方公里呀。

生:地球人口很多,人均面积很少。

师: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口?

生:60亿。

师:再过五十年,人类将有多少?

生:90亿。

师: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

生:30亿,40亿,10亿,80亿。

师:80亿。再过五十年,地球上将有90亿人,有10亿将生徨地饿死。地球大不大?再读一读这句子。

(生齐读)

师: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作者才发出这种感叹:只有一个地球,应该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再读一读我们的心声。

(生读)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吧,为什么《时代周刊》把地球评选为新闻人物了吧。再读一读。

(生读)

师:因为宇宙只有一个地球,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课时

师:通过反反复复地朗读,反反复复地感情,反反复复地理解,我们走进了《只有一个地球》。我知道你们都付出了真情。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疑”是什么?

生:友谊。

生:问题。

师:(转向那个学生)只怪王老师口齿不清。(众笑)想“进”吗?

生:想。

师:好,那就先“疑”。

师:提个要求。你提的所有的问题必须是忠诚的,自己早就懂的不必再提,很简单的问题自己一思考就可以解决的不要再提。读,一条横线,一个问号,表示你这个地方有真问题。

(生读书质疑)

师:有问题请举手。一节课才四十分钟,每个人提个问题就是五十五分钟。有三四个问题的同学提你最疑惑不解的,提到十个问题,我们就停。

生:为什么地球可爱,又容易破碎呢?地球这么坚实,怎么会“碎”呢?

师:答案百分百在书上。(板书:破碎?)

生:人类无穷无尽地破坏,地球还能活多久?

师:(板书:地球活多久?)这是一个大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连打两个问号,一个比一个大)

生:是什么地质变化使地球矿产资源形成?

师:一个相当不错的问题,书上没答案,在课上干讨论也讨论不出什么来。到课外找课外书。(板书:地质变化?)

生:地球离我们多遥远?

师(板书:遥远?)

生:为什么就像一叶扁舟?

师:(板书:扁舟)这个问题上节课我们还形容着呢,可能这位同学认为研究得不够深入。

生:为什么40万亿公里范围内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师:(板书:40万亿?)

生:凭什么破坏地球,地球是我们大家的。

师:好一个义正辞严的“凭什么”,充满愤慨的“凭什么”。(连打三个问号)

生:可以建设海上城市,范围不就扩大了吗?

师:你对“很小很小”产生了质疑,大胆地质疑。(板书:很小很小?)

生:月球上有多少人可以去居住呢?

师:(板书:月球上可以有多少人居住?)

生:今天,我们在保护地球,那些不法分子在破坏我们的精心保护,是不是一种浪费?

师:(板书:精心保护?)十个问题,是同学们在认真读书后产生的,古人告诉我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想不想再进一进?十个问题,只要再读再思考就可以解决。王老师完全相信你们可以自己解决。每个人只要挑选一个你最感兴趣、认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自己解决,行吗?

(生自主解决问题)

师:好,好,王老师怀着一份深深的期待,想和你们分享智慧的喜悦。

生:(回答中,师引导学生再读)

师:这样下去,地球怎么能够活多久?闭上眼睛。(师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段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洪水,看到了人们在撕心裂肺地喊着。

师:现往前看。

生:他们在那砍树,大片的森林被砍光了。

师:然后村庄怎样?

生:村庄被风沙包围了,被洪水淹没了。

师:桥梁怎样了?

生:桥梁被水冲断了。

师:人们怎样了?

生:在包围在水中,有的爬上树上,有的在屋顶上,他们哭着喊着。

师:喊什么?

生:他们喊着“救命--”。

生:我看到了动物在拼命地逃跑。

师:非典就是地球对人类滥吃野生动物的惩罚。

生:我看到了妈妈把我们遗弃了。

师:那是你想到的,看到的呢?

生:我看到他们眼中的惊恐。

生:所有的房屋倒塌了,他们在祈求狂风不要让我们流离失所,洪水流向了人类的家园,人们在向母亲求饶。

师:哪有什么上天?根本就没有上天,是人类在毁灭自己。再读一读刚才那段话。

(齐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

师:不光是这些,看看地球每天在发生着什么变化?

(点击出示: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保护地球的外衣。

每天,我们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火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师:你有什么想说?

生:人类真是太残忍了。

生:人类在毁灭自己。

(再读:“可以不断再生--”一段)

师:听到你们的朗读,看到你们的表情,王老师的心情是那样沉重,面对人类的摇篮,你一定有许多的话想说给人类听,请把它们写下来。

(播放音乐){那音乐凄婉,悲凉,让人心痛,听过,但不知是什么曲子}

(生写)

生:保护母亲吧,否则人类最后的表情便是哭泣。

生:***水源是人类的源泉,***天空是我们的外衣,--

生:人类不要再胡闹了,最后吃亏的是你们自己。

师: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板书课题)(生齐读)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生齐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记住--(齐读)

师:(挨个梳理那十个问题,擦去解决的,留下没解决的)我们的这些问题就像地球的问题一样,困挠着人类。只要人们的意识开始觉醒,灵魂开始闪光,这些问题就一定能得到解决。

下课。

[评与思:该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充分朗读,读中见悟;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和生存方式提供了新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发现和处理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有条件的学校可带学生到微机室进行网上教学,资源更丰富快捷,相信孩子的体验会更深刻。]

王崧舟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5篇)相关文章:

王崧舟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王崧舟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5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sheji/1686256217180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