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评语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模板8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模板8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模板8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篇一

1、认识生字、词语,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紧扣课题“让”字,叩问文本,感受三美,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课前准备:

师:了解季羡林;设计课件

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出作者:孩子们,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还记得文中的大树是谁吗?

生:季羡林

2、介绍一下季羡林:

季羡林(1911--20xx),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35年9月,赴德哥廷根留学。1945年10月回国。1980年,离开哥廷根35年后,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返哥廷根市考察学习。

3、揭题导题: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季羡林一生几次到过德国?

预设:两次,第一次是为了——留学,这一呆呀就是——10年

师:所以对于季羡林来说,德国就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他写的与德国有关的文章,题目是——(课前板书)

4、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擦去“让”体会德国人心甘情愿种花给别人看。

6、叩问“让”字,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预设: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贴纸: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

如何让别人看花——贴纸:怎么让?

为什么自己的花要让别人看? ——贴纸:为什么让?

7、牵线“美丽”,一线贯穿

1980年,季羡林爷爷重返德国时,迎接他的主人问她: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

季羡林回答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发问:德国的什么可能变了?

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哪些美丽没变呢?

8、过渡语:难道真的只有花的美丽是不变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1、这篇课文都读过好几遍了吧?其实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杯美酒,是越品越有滋味儿。下面就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自由地读书。

注意: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书读完了,但真的都读好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

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1) (请一名学生读完后)问:第一句想说什么在美中占重要的地位?——花。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花。想要把一个字重点突出来,可以怎么读?——重读。来读读看。

(2)同样的道理,第二句应该怎么读。齐读,突出德国。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 (请一名学生读完)问:季羡林想赞美德国的什么?——美丽,所以我们要把朗读的重点落在——美丽。听老师读。

(2)我还是采用刚才那样重读的方法突出美丽这个词的吗?——不是——那我是怎么做的——在美丽后面停顿久一点、那你们也来试试看。

(3)生读句子

归纳学法:原来我们在朗读时为了突出重点,可以采用重读,也可以采用停顿的办法。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不要问为什么这样读?)

(1)停顿教学,“如”是好像的意思,“入”是进入,我们平时读书停顿往往是在一个词语读完之后,虽然这里的“如”和“入”是单个字,但是实际上表示一个词语,所以要做此停顿。

(2)介绍山阴道的美丽故事:东晋王献之一日由我们现在的浙江绍兴去往诸暨,途径一条山阴道,其风景甚美,于是他写下了这一妙句:“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此言一出,山阴道就从此声名远播,很多文人雅客就把“山阴道”奉为风景极美的地方。

(3)齐读。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概括方法:概括内容一定要清楚,简洁,明了。发现了没有,原来有时候题目拿来概括课文内容!

(1)交流

(大屏幕出示句子)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配乐批注,开展语言训练

(3)生自由读,做批注。

(4)学生交流,老师相机点评。

(5)关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

老师发现你抓住了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谈了自己的读书收获,你说什么是花团锦簇?

学生交流:

预设:花非常的多

那可能会有哪些花?

这些花都簇拥在一起,这就是——花团锦簇(板书)

从哪里还可以看出德国街头的花很多?——任何,家家户户,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姹紫嫣红

什么是姹紫嫣红?

预设:花有很多种颜色。

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花的颜色多?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是的,从这么多颜色,我们可以读到,这的花很——美(板书:姹紫嫣红)

(6)朗读训练,引读

你看,所有的花聚集在一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团。这就是

——花团锦簇。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蓝的像——海。这就是

——姹紫嫣红。

走在这条街上,抬头向上看,这家窗子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走过那条街,那家的窗子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就是——

走过任何……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7)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8)交流想象的画面

(9)分组朗读,读出花的又多又美

师:多美的意境呀!此时此刻,如果我们走在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德国街头,能不使人感到惬意舒服吗?现在带我们男女生分组读读看,看看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能把德国街头的花读得又多又美。

(10)感悟花美

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觉得德国的什么美?——花美(板书)

(11)背诵句子

这么美的画面,我们就把它刻在心里,记住她,一起来背背看吧,真不会背,可以偷偷看一眼。

1、教师引导:是啊,德国的确是一个爱花的民族。那么,德国人是如何做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3、交流:句中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德国人种花是让别人看的

种花的地点——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

自己在屋子里看花的角度——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4、摸摸你的脊梁,文中“花的脊梁”指哪里?(花梗,花的茎,花的杆)

5、出示图片,理解花的脊梁

6、师:在家里,德国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他们仍然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

7、激发情感,感性朗读

现在你们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句?

学生交流(敬佩、赞美)

齐读

8、引导理解莞尔一笑,体会德国人种花给被人看的行为美。

(1)什么是莞尔一笑。

(2)走进画面,情景再现,师生表演“莞尔一笑”

(3)你从女房东的莞尔一笑读出了什么?

预设:德国人认为种花给别人看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

9、引导感受行为美

这是你又觉得德国人什么是美丽的啊?——行为美!(板书)

1、师:家家户户种花,家家户户的花都临街而种,虽然在家只能看见花的背影,可是倘若出去——又是怎样的场景,找出那句话?

2、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种境界是怎样的境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2)从哪里可以看出德国人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引读:

是啊,德国人就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时候别人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3、交流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

(1)其实何止德国做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实在我们也是一直这样做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学生交流,师引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扫地,借阅书本

4、扣“又”,引导理解风土人情美

孩子们,课文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什么是“又”,又表示以前也是这样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以前是什么时候啊——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的那十年。

说明了几十年来,无乱风雨怎样变幻,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德国人种花的习惯没有变。

如果一种习惯几十年如一日,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是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5、此时此刻,你觉得什么极美——风土人情!(板书)

1、现在你们懂了吗,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的是什么没有变?

花的美丽没有变;种花的行为没有变;风土人情没有变

2、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就是:花美、行为美、风土人情美。

孩子们,美的东西值得我们珍藏,拿出我们的采蜜本,选择其中的一种美,把相关的句子抄下来。(播放音乐)

美丽没变?

花团锦簇

花美

姹紫嫣红

人人为我

风土人情美

我为人人

行为美临街而种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篇二

1、借助拼音认识“忆、异、逢、佳、倍、插”6个二类字和“忆、异、逢、佳、倍、插、遍、遥”8个一类字,能通过对比分辨出“异”上半部分“巳”与“已”的区别,知道“插”的正确笔顺,正确书写“遥、插”。

2、简单了解诗人王维,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诗句的大概意思。结合王维的生活背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并体会诗句表达的诗人思乡思亲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件

随着夏天的脚步逐渐远去,我们又迎来了美丽的秋天。秋,是一个诗意的季节。秋风响起,落叶归根,会引发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思乡佳作,诗题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说说对王维的了解,补充王维的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诗人,多才多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流传至今的诗歌有400余首,人们又称他为“诗佛”。

2、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指导书写。“忆”是什么意思?围绕这个“忆”字,你从题目中还知道了什么?请大家轻轻打开书36页,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注释来说。

(1)在这里“山东”不是指现在我国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板书:家乡)。王维不到17岁就与弟弟王缙离开家乡到当时全国最热闹的城市——首都长安游学,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市。

出示示意图,介绍两地之间的大概距离。(两地间高速公路路程为536千米,驾驶汽车需6小时45分钟。如果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每天走十个小时,也要半个多月才能到达。)

(2)重阳节: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我们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古时候人们过重阳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风俗。

(3)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逐步将诗题板书完整)

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题目很重要,是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想念兄弟的事。齐读诗题,注意语调低沉缓慢。

题目平实朴素,内容也看似平常,但是为什么这首诗会流传千古,被人们广为传颂呢?

1、学习诗歌,“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只有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读古诗有三个层次,三种境界:读得正确流利——读懂意思——读出感情。

(一)读正确流利:

(1)出示带注音诗句,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去音后男读女读,读出节奏;

(4)提出生字并归类,小组开火车认读并组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在这一课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左右结构:忆佳倍插

上下结构:异

半包围结构:逢遥遍

板书:“异”。师示范“插”的笔顺,生练习书写。

(二)读懂意思:

1、诗句读通了,我们还要读懂诗句的意思。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法小结:查资料、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反复诵读。

2、先轻声或默读古诗,根据下面的注解与插图,想想全诗大概是什么意思,能说出大概意思即可。同桌交流想法,指名汇报。

(三)读出感情:

同学们对诗句的意思理解得很准确。师错误范读。诗人通过诗句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哪些诗句或者字词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伤心的心情?在书上圈画出来。

1、(板书:独)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透过它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出示句式,想象说话:

远在异乡,当时,王维独自一人。

(生病时、空闲时、遇到困难时、写出一首好诗时……)

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请体会王维此时的心情,带着王维的感受再读第一句。

2、即使生活在繁华都市中,即使满腹才华被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为刻骨。诗人把满腔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句中?(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聚了诗人的情感和心血。

你们认为哪个字诗人用得?为什么不说“每逢佳节更思亲” “每逢佳节又思亲”,偏偏要说“倍思亲”呢?同桌讨论。(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明王维平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板书:倍思亲)

诗中提到的“佳节”还会是哪些中国传统节日?生回答时,师补充相关习俗。

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不管什么节日,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那么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出示句式,同桌交流,想象说话,说出人物的动作神情:

节到了,王维看到,想起家乡的亲人,。

(师:春节——看到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地一起包饺子、放鞭炮——泪流满面)

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即便只是一句普通的问候,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都令王维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怎能不——(配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呀,我们可以想象:

a、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他乡求学的孩子们,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

b、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打工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

c、每到国庆节,远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深情地说:——

3、虽然心中倍思亲,但重阳节这天,王维还是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任思绪飞越千里,他会在脑海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

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令人心碎啊!王维只能面向东方,含泪吟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又会想些什么呢?的确,家乡的亲人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啊!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对西方,大声喊出——(读)“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4、胸怀大志的王维年少早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甘心忍受离别的痛苦,只能把自己的绵绵思乡之情融入到诗句之中,正因为对亲人的眷恋,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情感,所以这首诗直到今天还能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现在让我们再次读读这首诗。(配乐背诵)

5、总结学法。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眼含热泪,神情忧郁的诗人王维。这节课,我们通过逐次逐句地品,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怀,希望今后在学习古诗时,同学们能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

古时候交通、通讯极为不便,人们长时间外出时只能靠诗歌来抒发自己思乡思亲的痛苦心情,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思乡诗歌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一些名篇更成为千古绝唱。

出示:

(1)学过的思乡诗歌题目:《秋思》《长相思》《泊船瓜洲》;

(2)朗读补充的诗歌。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qiè),不敢问来人。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qī)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收集王维的诗歌或者思乡诗歌进一步阅读、品味。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篇三

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看法:文章中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以自己独特的视眼,欣欣然观望着这世界。一颗充满阳光的心,让她同情着那饱经风霜的修鞋人,善意地用“不用找零钱”的方式给予老人一点无私的关爱;一双充满阳光的眼,让她感觉世界如此美好绚丽,情满人间,爱满心田。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笔触细腻,几个准确的动词,几句朴实的话语,几个含情的眼神,便淋漓尽致地勾勒出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

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品析词句,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教学难点是通过对难句“妈妈说‘你是个好心肠的小姑娘’总像阳光从头顶洒下……所有一切看上去都非常的好。”的品析,理解尊重、关爱便是那从头顶洒下的阳光,浸润人的心扉,世间万物也因此而美丽。

根据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运用“不知所云”等造句。

2、通过品读词句,理解难句“妈妈说‘你是个好心肠的小姑娘’总像阳光从头顶洒下……所有一切看上去都非常的好。”,从而把握文章中心,感受到“爱便是那洒下的阳光”激发学生尊敬关爱他人,用真爱拥抱世界的情感。

3、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能通过朗读读出“我”的纯真可爱,修鞋匠的朴实善良。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第二课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我设计了以下的学习活动

(一)导入揭题,激趣入情

1、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平凡得如同沙砾的人,似乎微不足道,但他们的存在真真切切地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不容忽视。你能举一两个例子吗?(擦鞋的,卖早点的,修鞋的……)

2、教师小结揭题: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心人,能发现身边这些人存在的价值。昨天,我们学习的《阳光洒下来》中的那个小女孩也有一颗细腻的心,一份真挚的情。她一直关注着大院门口的那个修鞋匠,让我们一起随她去看看那位修鞋匠是怎么工作的吧。“学起于思,而缘于疑”,从“微不足道”到“可以写入文”的鲜明的反差,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品词析句,批文入情

1、这个鞋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2、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然后指名交流。

3、学生会从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找到“老伯伯的手很巧”。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体会鞋匠手艺的“巧”,教师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并圈出描写鞋匠一系列动作的词:比划、取、划、提、剪、套、合上、按、举、敲、拿、削、磨、摸。让学生反复朗读并想象其一系列动作,从而体会到鞋匠动作的娴熟,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气呵成。同时也充分感受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累了语言。

4、接着让学生继续交流,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出修鞋匠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可能会从“一张脸有点干,皮肤黑红、皱皱的”,体会到鞋匠每天风吹雨淋,很辛苦地劳作。教师点拨提升:这张脸是饱经风霜的写照,正因为如此他才会熟能生巧,手艺精湛。

学生还可能从“老伯伯捏去原有的断线头……小心地对好包带……”“一把抓住我的书包……仔仔细细地检查”这些句子中体会出老伯是个朴实,工作认真的人。学生的这一理解只是浅层次的,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我”只是一个小女孩,老伯却一如既往地认真帮我修书包,从而提升学生认识,老伯是个朴实,而且能一丝不苟对待每一个顾客的人。

(三)朗读感悟,缘情入境

1、终于,有一天我也需要请老伯帮我修东西了,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想想“我”为什么不要老伯找“零钱”?

2、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得到情感的熏陶。先组内交流讨论,后指名交流。学生可以通过“针断了”“老伯伯轻叹一声”“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拍了一下心脏”这些语句体会到“我”看见老伯的针因给我修包而断了,心里感到十分歉意。从“他的眼镜滑在鼻梁上,很像看报纸的外公和做针线的外婆”体会到老伯让“我”联想到自己慈祥的外公外婆,平添几分亲切之感。这是促使我不让老伯找零钱的两个原因。其实原因有三,因引导学生联系前面老伯人物形象的品析,体会到我最主要是因为老伯对工作的认真,对顾客的一视同仁让我感动,想要给予他一些帮助。

3、小结:是啊,诚实的劳动犹如栽花,回报的是姹紫嫣红。我的钱虽不多,但那是对老伯劳动最真的肯定,是一份真情的回报。

4、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自读自悟,走近文本,走进文本,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再指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此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要读出真情实感,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四)辩论激情,情动辞发

1、我做了这件事后,担心大人责骂,可妈妈确实爱怜地说我是“傻丫头”,我真的傻吗?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学生通过前文的精读品析,相信会有正确的认识,但教师不应以自己的感受替代学生的感悟,应允许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针对问题展开辩驳。学生会认为“我”不傻,我是尽我的所能在回报老人,给予老人一点真情关爱,也可以看出“我”很尊敬这样平凡的劳动人民。但是并不排除有学生认为“我”是“有点傻”,那些钱确实能买好多针了。如果我心理过意不去,可以今后多光顾他的生意呀,那样岂不要比施舍的方式更好?对于这一课堂动态生成,教师不应简单的以对错来判别,而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下文妈妈的“你是个好心肠的小姑娘”,帮助学生理解爱是无价的,金钱在真情真爱的面前是苍白的。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这一学习活动,可以创设开放活跃自主的课堂气氛,绽放了思维的火花,情动辞发,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2、在学生对于我到底“傻不傻”的问题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出示:“妈妈说‘你是个好心肠的小姑娘’总像阳光从头顶洒下……所有一切看上去都非常的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通过前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辩论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这一难点应该是不攻自破。学生会理解那“像阳光从头顶洒下的”就是关爱,正因为有爱才使“我”有一双发现美的眼,感觉一切都是那样美好。

3、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提升总结:我们的心田因关爱而肥沃,我们的灵魂因关爱而饱满。当关爱的阳光洒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才会抛弃世俗的怨恨,感受到万物如此多姿,生命如此多彩。

4、你用敏锐的眼,善良的心发现身边有需要关爱的人吗?你有过被他人关爱的经历吗?

这个学习活动有机地从课堂向生活延伸,真正立足与学生的终身发展。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尊重普通劳动人民的情感。

(五)作业

1、观察一个身边从事像修鞋匠那样的服务行业的人。

2、写一篇观察日记。

3、给予身边的人一点关爱。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篇四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听写部分的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通过学习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教学难点:

如此多的生词,学生不能当堂课上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

教学过程:

出示:

你喜欢花吗?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干什么?原来……

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齐读课题

2。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1。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习:“颇”、“耐”

查字典理解“颇”。“很”的意思。

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质”的意思。

师:作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好思想、好品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

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习生字:“栽”、“脊”。指导书空“脊”。

再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生字:“簇、汇、暇”

“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样记住它?(与姐妹字“瑕”进行比较。)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注意此处的应为多音字,应付的意思)

老师先说一句话:节日的百润发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员们忙得应接不暇。谁能用它也说一句话。

2。朗读课文第2。3小节。

3。教师小结:

试想: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眼见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鲜花,鼻闻沁人心肺的清香,是否有一种仿若人间仙境的感觉?

所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们之间互爱的表现。

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一下,作者数年后再次来到德国的感受吧?

4。读第4节。

5。作者认为除了花以外,美丽的东西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

6。小结:正是有这奇特的民族,才有这绮丽的景色。

1。学习生字:概、栽、确、含

2。朗读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复习生字、词)

4。你能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说一件贴一朵花)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篇五

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提高理解能力。

联系学生的读书体会,读中感悟。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

2课时。

课件。

教师板书

课题:阳光洒下来。

师:你看到这个课题后,想到了些什么?(晴朗的天空阳光普照大地……)

1、圈:(1)说说预习课文时,你觉得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是什么?

2、查:你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塞)

3、问:读完课文,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一读。

2、课文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1、自由读1—3自然段,想想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1)学生自渎,在相应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边交流边指导,读好相关的句子:“我是长得小小而不怎么会表达的女孩。脑子里总有想不完的事。”

(4)小结:这是一个弱小、内向、爱思考的女孩。

2、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对那个新来的修鞋老伯伯有怎样的想法。

(1)学生找到描写老伯伯的句子读一读。

(2)引导读句子,体会小姑娘对老伯伯的好奇,也通过观察思考,感觉到老伯伯生活的艰难。

1、教师范写。、

2、学生独立练习。

回顾第一节课的内容。

①读读4—16自然段,讲讲小姑娘和修鞋老伯伯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②找找描写老伯伯的语句和写小姑娘心里想法的句子,分别做上不同的句号。

③自读感悟,再读句子,想想这时老伯伯和小姑娘心里想了些什么?在句子旁边作上批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④全班交流。

1、走进老伯伯的内心。

在断针时,老伯伯叹了一口气,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指导读句子)

老伯伯见我给了针钱,有说不用找钱时,他抓起书包仔细检查,从这里能看出老伯伯的想法有是什么?

2、走进小姑娘的内心。

重点体会句子“我一楞,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拍了我一下心脏。”和“我转回神,飞快的把书都塞进书包里,又飞快地取出口袋里折得皱皱的钱,塞到老伯伯的手里……”

如果你就是这位小姑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

3、分角色朗读这个部分。

1、妈妈为什么说我是一位好心肠的姑娘?读读课文的最后4个自然段,展开小组讨论。

2、交流看法:要求表达观点时,要用课文中相应的语言作为依据。

3、回扣主题:全班齐读课题,为什么说妈妈的话像阳光照进我的心里?说说你的看法。

4、小结:妈妈是在夸小姑娘关爱他人、用心体察他人的疾苦,很善良,也是对小姑娘主动承担自己过失,有责任心的一种肯定。

在你的生活中,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能不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篇六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诊费”“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书后问题。

4、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层和概括层意为难点。

教学生字词——初步理解——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深刻理解——指导朗读

李时珍(1515—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22岁随父学医。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行程达1万余里。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分52卷,包括药物1892种,药方11096张,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投影仪和幻灯片。

:三课时。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出示幻灯片:看看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李时珍的照片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李时珍是怎样一个人?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的?板书:立志、学医、编书。

2、找出与上面三方面对应的自然段。

3、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把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多读几遍,好好体会,等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

老师问: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课文第1、2自然段是非重点内容,所以采用引读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李时珍是何时、何地、怎样的人,他立志学医的原因是什么?

(1)指导学生围绕“编书”质疑。

(2)梳理学生提问,并有针对性地释疑。

a、导读第3自然段,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完善的药物书,并进行分层训练。

出示幻灯片:学习第3自然段,说说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

1、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不全面。

2、有药物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不详细

3、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不正确。

然后老师指着板书,边说边划去了三个“不”,所以,内容全面、详细、正确的药物书就是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板书:全面详细正确;结合第二句话进一步理解“完善”的意思)

①引读第1、2句。

②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在书上标序号。引读旧的药物书有三个缺点,并指导概括:不全、不详、不准。

③理解句与句的联系:“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与后面几句是什么关系?(总分)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总分关系。

④旧的药物书有这么多缺点,李时珍有什么想法?(读第3句)有什么决定?(读第4句)

师小结:从李时珍下决心重编药物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态度严谨的人。

板书:态度严谨

⑤比较句子:

他决心编写一部药物书

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a、默读三句话,比较句子异同;

b、引导学生理解“决心”、“重新”、“完善”的意思,重点理解“完善”:完善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药物书才是完善的药物书?请联系第2句理解。

⑥第2句和第3、4句是什么关系?(因果)指导用“因为......所以.......”说话。

b、讲读第4自然段时,提问:“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出示文字课件:“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上千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句子中体会到天气的恶劣,路途的艰辛,“走遍了”说明了地方的广。)学生能说到,不能说到老师不要拼命分析,可以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或老师口头的叙述,是呀,山那么高,路途那么遥远,有时是雪花纷飞,有时酷暑难耐,只要是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都——————走遍。真是不辞辛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读出李时珍的不怕坚辛吧)

“他有时——————————山上过夜”(不怕苦,不怕累)

“他走了上万里路———————————学到了——————————没有的知识”(虚心请教。师述:向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请教,实际上是为了让医学的内容更正确,更详细,更全面。)

“他还亲口品尝”———————(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①读第1句,可以看出这一段主要写李时珍哪方面工作?(亲自上山采药)

②朗读写他亲自上山采药的句子。

③结合课文插图,指导理解“走遍了”,“不怕.......不怕.......”,“拜访”等词意思,学习李时珍严谨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崇高品质。

④出示句子:

他还品尝了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还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a、品尝是什么意思?

b、品尝药材会有什么危险?

c、品尝越多,遇到的危险就越大,他明知道这一切,他为什么还亲口品尝许多药材?

d、三句话相比,哪一句更体现了李时珍献身医学的崇高品质?再读体会。

⑤后面4句和第1句是什么关系?(总分)用“——”画出总起句。

⑥教给学生“抓总起句概括自然段意思”的方法。

小结:李时珍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不但“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采药”,从这件事中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不怕辛劳,献身科学的人)

师导:那么,他这样不辞辛苦的到各地去采药,都是为了要编写一部怎样的药书呢?(完善)请大家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老师引背第4自然段,出示幻灯:同学们,李时珍正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详细、准确”的药物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还亲自到()。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他有时(),饿了(),天黑了就在()。许多药材他都要(),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拜访千百个(),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

c、自由读第5自然段,了解李时珍编的《本草纲目》是否已达到完善的要求。

①《本草纲目》达到了完善的要求吗?自由读第5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②指导朗读,注意突出“伟大”一词。

③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完善”的意思。

4、再读第5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编书的不容易。

①编写这部书容易吗?从哪些词体会到?用“…”标出来。

②自读体会编书的不容易。

出示“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部分新的药物书,就是的《本草纲目》。”

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去掉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整整”说明时间长,“终于”说明历尽艰辛,“”说明这本书的价值。)

板书:有毅力,有恒心

边读边想象,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情景。比方说,在无数个晚上,在炎热的夏天,李时珍怎样做的等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为我们祖国有这样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板书)感到自豪,为有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感到骄傲。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

板书:

救死护伤,立志学医

立志

处处留心,暗记药方

李时珍

伟大的医学家

和药物学家不详细

学医:一面行医,一面研究不全面态度严谨

不具体

不怕……不怕……不辞辛劳

编书亲自采药,亲口品尝献身医学

积累经验,拜访别人虚心请教

整整27年,终于编成持之以恒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找出“看松鼠表演”的段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4、写一个片段,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通过边读边想,将松鼠表演的几种不同的方式还原成画面,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1、做游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最喜欢的小动物,但不说出它的名字,让同学们一猜就知道。

2、说说你了解的松鼠。

3、读课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字词,正音。

1、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

2、找出描写“看松鼠表演”和“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松鼠是怎样表演的?用笔勾画有关的词语。

2、你喜欢看松鼠的哪种表演?从文字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到了些什么?

3、小组内交流。(句式:我喜欢松鼠表演,我仿佛看到,我想。)

4、全班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

5、生自由读这一段。

6、指名读,指导朗读。

7、齐读。

8、作者是怎样将他观察到的其中一只松鼠写得生动具体的呢?指名读。

谁来扮演这只可爱的松鼠?指导朗读

9、朗读第二自然段。

1、作者看到了松鼠这么多的表演,是一次看到的吗?看来观察小动物不是一两天的事,我们在写小动物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把每次观察到的不同情况写下来,连成一篇美文。

2、课文没有单独描写小松鼠的外貌,而是在描写小松鼠时,写出了它的特点:大尾巴,弹跳力好,善于爬树等。小松鼠的动作描写出神入化。作者太聪明了。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写写片段。

3、片段练习:

我喜欢看表演。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我注意到其中一只,它。

4、总结。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篇八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2个字,认识2个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情境创设,情感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善良和纯真。

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善良和纯真。

体会小姑娘心理活动的变化。

生字卡

2课时

1、学会12个字,认识2个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理解课文第1—3自然段。

理解课文第1—3自然段,能够对小姑娘有个初步的认识。

学习生字。

走入小姑娘丰富的内心世界。

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新朋友,她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她吧。

(请快快翻开书本第36页读读这个故事吧!)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2、检查生字。

3、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指名自由概括)

2、自由读1—3自然段,想想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1)学生自由读,在相应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边交流边指导读好相关句子:“我是个长得小小而不怎么表达的女孩儿。脑子里好象总有想不完的事。”

(4)小结:这是一个弱小、内向、爱思考的女孩。

3、现在,你们就是这样一个小女孩,你对那个新来的修鞋老伯伯有怎样的想法?

(1)学生找到描写老伯伯的句子读一读

(2)引导读句子,体会小姑娘对老伯伯的好奇,也通过观察、思考感觉到老伯伯生活的艰难。

师过渡:是啊,这样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小姑娘,她会和修鞋的老伯伯之间发生怎样的事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学习“鼻、皱”等12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鼻”字注意上中下结构的比例;“皱”字写时要注意右边“皮”的一撇要将左边一部分托起来。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走进小姑娘的内心世界。

2、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善良和纯真。

精学4—16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姑娘的善良和纯真。

走进小姑娘的内心世界,体会小姑娘的善良和纯真。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知道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爱思考、爱观察而又内向的小姑娘,她和修鞋老伯伯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1、读读4—16自然段,讲讲小姑娘和修鞋老伯伯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描写老伯伯的语句和小姑娘心里想法的句子,分别作上不同的记号。

3、自读感悟,再读句子,想想这时小姑娘和老伯伯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1)走进老伯伯内心:

a、在断针时,老伯伯叹了一口气,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指导读句子)

b、老伯伯见“我”给了钱又说不用找时,他抓起书包仔细检查,从这里可以看出老伯伯心里的想法又是什么?

(2)走进小姑娘的内心世界:

a、重点体会句子:“我一愣,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拍了一下我的心脏。”和“我转回神,飞快地把书都塞进书包里,又飞快地取出口袋里折得皱皱的钱,塞到老伯伯的手里……”

b、假如你就是这个小女孩,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

c、分角色朗读4—16段

1、妈妈为什么说“我是个好心肠的姑娘?”读读课文的最后4个自然段,展开小组讨论。

2、交流看法。要求表达观点时要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语言作为依据。

3、回扣文题:为什么妈妈的话像阳光照进我的心里?说说你的看法。

4、小结:妈妈是在夸奖小姑娘关爱他人、用心体察他人的疾苦,很善良。从此以后,妈妈的话如同阳光照进我的心里。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模板8篇)相关文章: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三篇)

2023年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4篇)

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爱好

2023年最新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详案(五篇)

小学四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测试卷

小学四年级写事的优秀400字作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试题(有答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句子练习题五篇

小学四年级作文题目:我来到了童话世界

2016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模板8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