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评语 > 精选《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通用(2篇)

精选《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通用(2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精选《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通用(2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通用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传统的文言文,出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主要是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本篇节选部分主要记载了齐国谋士邹忌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齐威王听民意从而达到强国家的良好效果。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注重学生对 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注重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这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在初中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但是不能否认的一点是,学生普遍对文言文不太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在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在保证落实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 考虑怎么把文言文的课教得更加 生动活泼,考虑怎么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1、掌握相关的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对比 、排比 的写作方法。

3、品味邹忌含蓄的论辩艺术。

4、领略齐威王从善如流的魅力。

1、掌握相关的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对比 、排比 的写作方法。

品味邹忌含蓄的论辩艺术。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通读全文,弄准字音。

2、布置学生上网查关于《战国策》的相关资料。

3、布置学生书面翻译文章。

4、教师做ppt课件。

一课时

品读法、讨论法。

众所周知, 评价 美丽女子 的词语有很多,经典的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大家知道这两个词语是在形容哪些美女么? 对,是在说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 ——西施、貂蝉、昭君、杨贵妃。 英俊男子比如有宋玉、潘安, 那大家知道有评价 英俊男子的词语么?比如说身高:增之一分则太高,减之一分则太矮。这就是美到极致啊!今天这节课 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英俊的男子——邹忌, 内外兼修, 不仅长的美,而且他的口舌功夫也是相当的一流啊 !(板书:邹忌讽齐王纳谏)

1、教师示范朗读,读准字音。

2、教师强调积累正音:

昳 丽 yì 朝 服衣冠 zhāo 朝 廷 cháo 谤 讥 b à ng

时时而 间 进 jiàn 朝 于齐 cháo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章。

2、各组学生代表发言,交流成果。

3、教师评价订正,归纳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

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谁与谁相比,哪一个更怎么样呢?

②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③ 忌不自信: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④ 孰视之:孰,通假字,通“熟”。

⑤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

⑥ 臣之妻私臣:私,偏爱。

⑦ 皆以美于徐公:以,动词,以为,认为。 再如“以师赴秦军”,“以”是动词率领的意思。

⑧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⑨ 能谤讥于市朝:于市朝,介词结构后置。

⑩ 期年:满一年。

4、学生再读课文,注意断句,读出节拍。

1、品读妻、妾、客的回答:

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① 学生示范,要求注意朗读的语气,读出情感。

② 学生分析三个人的内心世界。

③ 教师明确:

妻:私——偏爱。丈夫是妻子的天,妻子对丈夫情感深厚而强烈, 不排除有美化自己丈夫的成分,有点夸大其词,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 毫不犹豫,脱口而出,由衷地称赞 ,用感叹句 。

妾:畏—— 畏惧。妾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对丈夫小心翼翼,不敢说错话,顺着妻子的话说说而已。

客:求——有求于人,说点应景的客气话、奉承话,句末用句号,陈述句,情感一般。

板书: 妻——私(偏爱)

妾——畏(畏惧)

客——求(请求)

2、品味邹忌的劝谏艺术:

提问:

① 邹忌是怎样劝谏齐王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邹忌的劝谏思路是从家务事谈起,由家而国,道理相同。

(板书)

家 → 国

妻——私(偏爱)——宫妇

妾——畏(畏惧)——朝臣

客——求(请求)——子民

面临 现状 :奉承话 王之蔽甚矣

解决方案: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实施 过程 :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最终结果:齐国称霸

②你认为邹忌的劝谏为什么会成功?

教师明确:

邹忌含蓄劝谏,齐王从谏如流,齐国称霸。

3 、师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

1、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2、课堂小结:

翻译文本,诵读对话,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理清思路,明了逻辑,欣赏邹忌劝谏艺术

创设情境:

1、假如你的表妹要上高一了,学校安排军训,但是表妹怕晒黑,不想去参加,如果姨妈希望你去劝说表妹,你会怎么劝谏她呢?

2、假如你和同学上街,同学不走人行横道而横穿马路,你会怎么劝说他呢?

3、家人闲聊时,妈妈告诫你说遇到路上有老人摔倒可千万不要去扶起,否则容易找上麻烦,你会怎么回答妈妈的话呢?

学生任选一个问题,或者自己创设情境,然后加以回答。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家 → 国

妻——私(偏爱)——宫妇

妾——畏(畏惧)——朝臣

王之蔽甚矣 →称霸

客——求(请求)——子民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对文言文基础知识常抓不懈,落实 对文本的 诵读, 注重创设情境以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精选《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通用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邹忌是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据史载,有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借谈琴来说明治国安民的道理:弹琴要音调谐和才算善于弹琴;治国也和弹琴一样,能安抚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国。威王听后,大为赞赏,于是封他为齐相。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

《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中说事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三、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

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教师补充注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

句中的“尺”为齐尺,相当于19. 7厘米。“八尺有余”,若按八尺半计算,邹忌身高166. 5厘米,约合五市尺。

2、“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窥”,必然是仔细的。“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孰与”:与……比,谁……。“美”:漂亮,形容词。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

4、“孰”:古为“熟”的本字。本文的“孰视之”的“孰”,即用其本义的引申义,是“精审”,“孰视”是“定睛细看”。

5、“旦日”:课本注释为“明天”,不妥。据《辞源》“旦日”条,“一天明时,即平旦。”课文中的“旦日”是紧承上文“朝”而言的,只能解释为“白天”,或“天明后”,而不能释为“明天”。

6、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给予上等奖赏。

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虽”:即使。“言”:说,批评,建议。“进”:进谏。“者”:相当于“……的”。

二读: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理清思路。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提出问题)

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分析问题)

第三段: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

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解决问题)

三、布置作业。

有哪些疑难问题(包括内容和写作技巧方面)?准备下一堂讨论。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讨论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讨论)。

1、为什么说邹忌进谏的方法很巧妙?邹忌为什么不“直谏”而要“讽喻”?

2、本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作者却用占全文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写邹忌和徐公比美,这是不是详略不当?

3、本文的人物对话有何不同?

二、课堂自测(20分钟)。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长) ②形貌昳丽(光艳)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④臣之妻私臣(偏爱)

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⑥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⑦时时而间进(间或)

2、辨析加点词的意义和词性。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代词)

孰视之(仔细地,副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周详地,副词)

3、“于”作介词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a.到 b.向 c.对 d.比 e.跟 f.在。

给下面加点的“于”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客之美我者,有求于(c)我也。

②……皆以美于(d)徐公

③皆朝于(a)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f)朝廷

⑤曹操比于(e)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4、“于”和“是”连用,有:a.于是b.在这事上。给下面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于是(a)入朝见威王。

②吾父死于是(b)。

5、比较下面两个疑问句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哪一个句子与现代汉语的词序相同?

①吾孰与徐公美?②吾与徐公孰美?

这两个句子都有表比较的疑问代词“孰”(谁、哪个、什么),都有连接相比较事物的连词“与”,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第②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词序。

6、对话的个性化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在回答邹忌提出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时,妻、妾、客人的回答有何不同?试结合他们的不同身份扼要回答。

附: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 齐威王

妻→→→→→→私←←←←←←←宫妇左右

| |

妾→→→→→→畏←←←←←←←朝廷之臣

| |

客→→→→→→有求←←←←←←国境之内

↓ ↓

受蔽 受蔽

类比推理

教后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精选《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通用(2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shipingyu/16853648931423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