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评语 > 2023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四篇)

2023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四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四篇)

微信扫码分享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一

一、教材编排

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二、教学目标

1、识认字250个,写字250个。

2、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3、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在“自检”中,学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阅读体会

4、通过“语文天地”中设计的活动,创设写话的情境,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

三、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学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 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 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第二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第三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话”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想象的能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2.本单元重点:

(1)感受童话中生动有趣的形象。本单元的四篇童话,都塑造了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如《去年的树》中信守诺言的小鸟;《那一定会很好》中牺牲自己、把方便献给大家的大树;《在牛肚子里旅行》中遇事冷静、见多识广、机智的青头;《一块奶酪》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教学时,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体会童话给予我们的启示。

(2)学会讲故事、演故事、编写童话故事。

每篇童话都非常生动有趣,易于把握内容,学完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最好会演一演故事。还要在了解童话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提示词语来创编童话故事。

第四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预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童话故事,学会预测故事情节,续编故事。

2.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 阅读的乐趣。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安排了与预测有关的内容。《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练习根据故事情节预测故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练习续编故事接下来的情节,《不会叫的狗》训练预测故事的结局。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预测训练。

第五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学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2.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本单元的两篇课文都安排了与观察有关的内容。《搭船的鸟》要求我们学习作者抓住翠鸟彩色的羽毛和身手的敏捷的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的,《金色的草地》要求我们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描写,发现蒲公英早上和傍晚 会合拢,中午的时候会张开。张开的时候,遍地是金黄色。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析作者的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第六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关键句,根据这个句子可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的关键句。《海滨小城》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关键句。《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的关键句。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去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学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写作。这样的关键句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第七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

2.本单元重点:

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妙,语言生动、优美。《大自然的声音》写了风、水以及动物带给我们的美妙声音。《父亲、树林和鸟》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树林的美景。《带刺的朋友》写了一只刺猬月下偷枣的情景。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积累语言。

第八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爱”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司马光》《掌声》《灰雀》和《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仁爱之情,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

2.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安排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的练习。《掌声》中的“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英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灰雀》安排了练习“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的重点要求是“默读课文,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四、单元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2023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二

2018部编版:七上历史《期中测试卷

(一)》

初中历史10月17日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七年级同学观看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其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①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②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③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④山顶洞人有审美意识,磨制一些染色的石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们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4.“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出自《山海经》,与该材料相关的事件是()a.涿鹿之战

b.盘古开天辟地 c.尧舜禅让 d.大禹治水

5.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们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根据神话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a.黄帝——发明算盘 b.仓颉——创造文字 c.嫘祖——养蚕缫丝 d.伶伦——制作音律

1 6.“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对殷墟的评价。殷曾是下列哪个朝代的都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7.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减或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8.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为此观点提供依据的是()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10.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仿效。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春秋时()a.周王室衰微 b.经济得到发展 c.发生政治改革

d.青铜制作工艺进步

11.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订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2 12.栗劲的《秦律通论》指出: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战果如下: 这种战局商鞅变法起着极大的作用。从材料看,其直接作用是()a.推动了秦朝经济发展 b.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c.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d.“尊王攘夷”口号统一了人心

13.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14.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社会上有学问的人越来越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分封制的实行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15.“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材料诉说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者。这位统治者是()a.商纣王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太宗

16.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秦法政”不包括()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17.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其中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有()①统一文字②统一货币③统一度量衡④焚书坑儒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层发动的武装反对统治阶级的运动。我国历史上开此先河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19.汉武帝时,针对诸侯王势力强大,独霸一方的问题()a.实行盐铁官营

b.分封异姓诸侯王以牵制 c.推行郡县制 d.实施推恩令

20.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 d.强化大一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2分,22题16分,23题18分,24题14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 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们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是对哪位水利专家的赞扬?(3分)(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3分)(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3分)(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3分)22.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4分)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4分)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6分)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 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通过变法逐渐强大起来,争霸战争更加频繁,诸侯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引起了许多争论,这天,一群学者就当前局势发表自己的看法。

a说:“从春秋以来,战争就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的,大家应反对一切战争,统治者应以‘仁政’治理天下。”

b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互相关爱、反对战争,但也不能说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对的,对那些正义的战争应该支持,而侵略战争则应该反对。” c说:“君主治理国家,不能空谈仁义,而应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结果?(2分)

(2)材料二中的“卫鞅”指谁?文中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这次变法对这个诸侯国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3)听了材料三中这些人的言论,请你判断他们分别代表了哪家学派的观点。其中哪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最深远?(6分)

(4)通过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齐、秦两国的改革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材料二

材料三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四 西汉建立后,沿用和承袭了秦朝的政治体制。汉武帝时,西汉出现大一统局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严明法度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写出三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6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4分)

(3)材料三所示是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实行的什么制度?(2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试卷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9分,第27题9分。共18分。23.阅读下列材料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变法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一变法的内容吗(至少两条)?(4分)

(2)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当时的国君是谁?(2分)

(3)如何评价这次变法,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3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姓嬴名政,生于公元前259年,13岁时(公元前246年)即位为秦王。22岁亲政后,逐步进行统一全国的大业。经过十年的兼并战争,公元前221年,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全国后,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请回答:

7(试卷一)参考答案:

1—5 cdcaa

6—10 bdaca 11—15 acbdb

16—20 abadd

21、(1)a指大禹,b指李冰;李冰。(3分)(2)都江堰。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 量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至今仍造福于人民。(3分)(3)依靠人民群众;采用堵和导相结合的办法。(3分)(4)克己奉公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3分)

22、(1)东:齐国;南:楚国。(4分)(2)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主要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等。(任答两点即可)(4分)(3)秦国。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6分)(4)由分裂走向统一等。(符合题意即可)(2分)

23、(1)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2分)(2)商鞅。反映商鞅要变法改革的思想。影响: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分)(3)a→儒家;b→墨家;c→法家。儒家思想影响最深远。(6分)(4)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分)

24、(1)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6分)(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4分)(3)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2分)(4)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1)为了加强专制统治,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哪三个主要官职?(3分)在地方推行的主要制度是什么?(2分)

(2)为了加强思想上的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为了消除六国之间的差异,巩固统一,秦始皇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试卷二)参考答案

10、cbbbd bccbb 11-20、bbcbc baaca 21-

22、ca 23.(1)商鞅变法;确立县制,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等(至少两条)(4分)

(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2分)

(3)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分)24.(1)丞相、太尉、御史大夫(3分)郡县制(2分)(2)焚书坑儒(2分)

(3)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2分)

8(试卷三)

2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1)材料一中的“封建”意为封邦建国,“藩”指的是诸侯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和作用。诸侯国要承担哪些义务?(两项即可,6分)

(2)材料二中的“平王”在哪一年开创了哪一个朝代? “周室衰微”有何具体表现?(4分)

(3)材料二中的“齐、楚、晋”三个诸侯国分别出现了哪些著名的霸主?请你写出诸侯争霸中的一场著名战役。诸侯争霸有何影响?(6分)

(4)结合这两则材料的内容,说说材料一中“封建亲戚”的利与弊。(4分)

23.(18分)在历史上,有些人物,虽然不在同一个年代,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但是他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结合下列人物,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改革说商鞅】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怎样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在哪一年开始进行变法?(6分)

(2)材料二涉及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除此之外,商鞅变法还有哪些措施?(8分)

【思想论韩非】

材料三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韩非

(3)材料三中的“法”指法制,“势”指君主的权势。结合材料总结韩非的思想主张。(4分)

24.(12分)某中学历史小组以“识古代帝王,话胜败兴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史记·殷本纪》

材料三 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史记·周本纪》 材料四 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9(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桀和纣分别是哪个朝代的暴君?他们有哪些暴政?暴政的结果如何?(6分)

(2)材料三中的“王”是西周后期的周厉王,他的暴政导致发生了哪一事件?(2分)

(3)材料四是哪位帝王实行的暴政?请你再列举此帝王的暴政表现。(三例即可,4分)

(试卷三)参考答案: 1—5 cddbc 6—10 aabac 11—15 baada 16—20 bacba

21、(1)b。(2)c。(3)a。(4)a。(5)a。

22、(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义务: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2)公元前770年,东周。表现: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3)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城濮之战。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4)在西周时期确实起到了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一方,这项制度就严重威胁到了周天子的统治。(合理即可)

23、(1)变法革新的思想。公元前356年。

(2)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其他措施: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3)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4、(1)夏朝和商朝。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纣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结果导致了夏朝和商朝的灭亡。(2)“国人暴动”。

(3)秦始皇。实行残酷的刑罚、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

2023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

1.神秘古老的埃及文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如果你也是旅游者之一,你可以在埃及考察和参观到()①金字塔

②楔形文字

③象形文字

④圆形大剧场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家里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根据当时的民主制度,可以参加投票的有()

a.5 人

b.3 人

c.2 人

d.1 人

3.当乔达摩·恐达多否定种姓制度时,印度诞生了一种广为流传的宗教,该宗教是()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4.古代世界各民族创造的科技和文化为近代文明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下列属于古希腊代表性建筑的是()

a.万神庙 b.帕特衣神庙 c.凯旋门 d.卢浮宫 5.所谓全球史观,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平地看待、评价历史。如果以这种角度看殖民扩张,应该是()

a.“带着血泪的进步”

b.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给亚非拉造成了无穷尽的苦难 d.冲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6.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蓝色的地中海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搜集的主要参考书目应包括()①《雅典政治制度》

②《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 ③《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④《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着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精神?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人文主义

d.蒙昧主义

8.设立智慧宫,并为保存和传播西方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做出重要页献的帝国是()a.亚历山大国

b.阿拉伯帝国 c.类斯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围 9.某纪念馆馆长介绍道:“这些奴隶从他们的家乡被绑到这里,然后通过臭名昭著的‘不归之门’被运到外国。约有五分之一的黑奴死在海上。他们语言不通,在美国市场上被卖掉。在奴隶主的皮鞭下卖命到死。”馆长的话揭露了()

a.西欧农奴制的残酷 b.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c.“三角贸易”的罪恶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弊端 10.19 世纪中后期,日本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到 1890 年,日本已从棉纺进口国变为棉纺出口国。这主要得益于()

a.实施殖产兴业政策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1.穆罕默德建立了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赢得了人心。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的纽带是()a.政治口号

b.经济实力

c.个人魅力

d.宗教信仰 12.新航路开辟后,首先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是()

a.英国和法国

b.葡萄牙和西班牙

c.英国和西班牙

d.法国和美国

13.“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党党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a.货本主又发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民族解族运动时代

d.无产阶拨革命时代 14.下图是 1800—1870 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导致英国 1800 年以后英国煤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1800 1820 1830 1850 1860 1870 产量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000 a.“三角贸易”远程航行的燃料需求 b.改良蒸汽机广泛使用后对煤炭需求剧增 c.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 d.英国参加一战的战争资源需求 15.右边是某次辩论中辩论双方的观点。双方辩论的是哪国经济体制的影响?()

a.列宁领导下的苏俄

b.斯大林执政时的苏联 c.罗斯福执政时的美国 d.卡达尔领导下的匈牙利 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时间内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反方:它造成该国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滯不前。

16.历史地图能够准确反映时空观念。下列现象发生在下图所反映的历史时空之中的是()a.物种交流巩固了地中海的贸易中心地 b.西方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c.达·伽马开创了人类环球航行的壮举 d.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17.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特在其著作《根》中写道:1760 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昆塔的悲惨遭遇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a.亚历山大东征

b.罪恶的“三角贸易”

c.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8.1881 年,意大利苦于弱小,不能对抗法国,便投靠德国和奥阅帝国。经过该判,1882 年德,奥,意三国签订条约。这样,形成了()a.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

c.反法同盟

d.轴心国集团 19.下列各项不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意义的是()a.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b.促进了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c.促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

d.将世界完全联成一个整体 20.历史漫画或历史示意图能生动的再现历史。下列漫画和示意图反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是(c)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21、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指出英、法两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相似的根本原因。与英、法两国相比较,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有何特殊性?(2)17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初,反封建的民主思潮走向立法,请分别列举出英国、法国为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制定的重要法律文件。

(3)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文献是什么?(4)以上革命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861 年以来,俄国农民不断外出打工,加入到资本主义生产活动中 1897 年泽姆良县外出打工的农民中,20 岁以下的占 3.2%.20-25 岁的占17.5%,26-30 岁的占 24%,31-40 岁的占 34.9,41-50 岁的占 15%.外出打工给农民生活带来很大变化,农村中农民住房面积增加了,居住环境更为舒适和方便。

——编自唐艳风《俄国 1861 年改革后农民经济研完》 材料二

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70-1873 年)国家开始进行军事工业的建设,重点发展国营事业,特别是把铁路和矿山放在重要的地位 第二阶段(1873-1880 年)资金由中央负责筹措、调配,继续发展铁路,矿山和机械制选,鼓励经营务农、畜牧和农产品加工,缩小国营事业的规模 第三阶段(1894-1885 年)廉价处理国有企业,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成长,重点放在纺织,玻璃,制糖等行业的经营——摘编自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完所《日本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61 年以来俄国农民外出打工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的变化。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 19 世纪后半期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 23、.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法制和法治随着人类的社会发展在不断地完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公元前 18 世纪,两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为了加强统治,当时的国王制定了一部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出现表明了一个什么事实?

(2)罗马对人类文化做出最伟大的贡献之一是在法学方面,《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这部法律的颁布具有什么历史作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编纂的哪部法律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法律权力与法律义务在逻辑结构中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世纪欧洲庄园法庭开庭时细户必须履行什么义务?《权利法案》中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这是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

(4)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1787 年美国宪法,它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联邦制共和国的国家体制,它的分权制衡是指行政权、立法权和什么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这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政治上什么局面的出现?

(5)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法制和法治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维护和发展社会关系的调整器。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历史上法制建设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

1-5adbba

6-10acbca

11-15dbdbb

16-20bbadc 21、(1)英法两国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是因为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本国的发展。

〔2)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3)《独立宣言》(4)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2、(1)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改变了劳动力结构;扩大了国内市场。

(2)经营主体从国营为主转为私营为主;建设范围从军事工业到多个行业;投资主体从国家投资为主转为私人投资为主。

(3)俄国、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扩展。

23、(1)名称:《汉漠拉比法典》。事实: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历史作用:成为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法律:《罗马民法大全》。

(3)义务:出席法庭。受限制的权利:立法权和财政权。

(4)权利:司法权。专制。

(5)特点:法制和法治随着人类的社会发展不断地完善;法制和法治发展与时俱进。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初中历史,九年级历史重点复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练习题汇总

2023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四

六年级共有学生人数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绝大多数上进心强,有极强的求知欲。上学期成绩有所以高。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古诗,能主动借助字典独立识字;同时,孩子们在阅读、书写、表达等方面已具有了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多数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和大阅读活。

但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但学生书写习惯不够正确,有待改进。也有极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能及惯时完成,掌握知识不扎实,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语文能力有待提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于20xx年秋季正式试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轻叩小说的大门,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的魅力,初识鲁迅。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这八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课例包括2—4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和“资料袋”,全册安排“阅读链接”4次,分别在2课《丁香结》、4课《花之歌》、8课《灯光》、25课《好的故事》;

安排“资料袋”3次,分别在5课《七律、长征》、13课《穷人》、21课《文言文二则》。“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全册共安排了四次,分别安排在第二、第四、第六、第七单元,主题分别是演讲、请你支持我、意见不同怎么办、聊聊书法;

“习作”是每单元都有安排,主题分别是:变形记、多彩的活动、笔尖流出的故事、围绕中心意思写、学写倡议书、我的拿手好戏、有你,真好;除了这8次专项习作外,课文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分别安排在13课《穷人》和24课《少年闰土》的后面。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七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二和第八单元各一次,“快乐读书吧”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一次。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表”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

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

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写摘录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的策略、方法并形成习惯。加强朗读的指导与检查,加大对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指导。

培养目标对待特殊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并与之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给他们学习的勇气,使其能快快的进步,早日品尝学习的乐趣。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四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shipingyu/16849192721224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