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评语 > 2023年大自然中的启示范本(6篇)

2023年大自然中的启示范本(6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大自然中的启示范本(6篇)

微信扫码分享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大自然中的启示范本一

春雨霏霏,雨中,我听到那小草、树木争先吐芽的声音,你用心去倾听,那美妙的声音便飘进了你的耳中。同时,那滚滚春雷,也仿佛也为它们鼓掌喝彩一般,为这大自然的绝美篇章更添音韵。

北风呼啸,雪剑飞扬,看那纷纷扬扬的白雪,好似撒下漫天棉絮,飘舞飞扬,听它那般似在北风中开放的声音,弥漫着缕缕清香,不得不惊叹这个世界的美妙,如此这般,闲似神人,信手挥洒,一切是那样自然,曼妙,如此美乐,让心便归于寂灭,让人不觉痴了,惊异于造物者的神奇。

高山流水,阳春白雪,诸般美乐,尽皆美妙无穷,但终究难达天籁之音。听那蝉鸟和鸣,莺歌燕语,飞瀑轰鸣,滑滑细流窃窃私语,听那清风吹拂,更有那鱼跃薄冰,如此美乐,岂又是我们可放过,如此和谐,让人无法不将自己融入这片广阔天地之中,去倾听这大自然的美妙乐章,让人生不出一丝不谐之感。让我们深深沉醉其中,去沉思,回忆着过去的一幕幕,那似流水般掠过我们眼帘的,仿佛又回到了过去,过去的岁月及已逝的往事是那样回味无穷。

往事如风,过去的一切是那样美好,无法忘怀,直到如今,那巨浪飞腾,风啸雨鸣……这一切自然,真切的声音是否如此?也许,只有那心碎的声音很真切的。

雨声依旧,倾洒于大地,再难听到那花草树木争相展叶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无尽呻吟,而那逢春枯木再遭灭天顶之灾,酸雨肆虐,它已不再是往日那般纯洁,仿若毒药,怎不让人心痛。

北风狂卷而来,抬头仰望期待着那纯洁的白雪的再度来临。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漫天黄沙铺天盖地,再也听不见那风雪中怒梅裂苞含笑争妍的美妙声音。好怀念过去,然而,往事如风一去不复返,岂是我们可追,任由黄沙狂卷,堆积着一座座坟墓,这便是我们触怒自然的必然恶果。

自然和谐已不再,而那诸般美妙自然的乐章已渺无踪迹,只有一个声音在说:“打破自然和谐,必然遭到毁灭。”这就是大自然的声音。

2023年大自然中的启示范本二

【教学目标】

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2.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课题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设情境,激发兴趣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读课文,解释词语

1.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呈现:显出、露出。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9.悬殊:相差很远。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1.自由快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

3.圈点勾画法——画出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

(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项进行讨论,并推选中心发言人在全班发言,老师按回答的先后、概括的准确度。在黑板上方进行评价记分,并对学生回答进行即时评价,明晰正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做到条理化,并能熟练掌握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从而在阅读中能准确地、迅速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

文章主要内容:这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第1段: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情况。

第2段:以具体的现象为例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段:介绍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等问题。

第4、5段:以具体事例说明了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6、7、8、10段: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第11、12段:说明了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四、小结本课

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境,走进交流

1.教师与学生对话。

(1)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这样拟题对于揭示文章内容有何帮助?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指丰富的物候现象。

标题采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

(2)文章在第1段中,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里面涉及到的“大自然语言”有哪些?

明确:涉及到的“大自然的语言”有: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花开,候鸟归来,植物孕育果实,果实成熟,植物种子变黄并凋零,北雁南飞,昆虫消失,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

(3)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有四个因素,它们的位置可以调换吗?

明确:不行,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条理分明。此环节意在进一步熟悉课文,做到由外至内的理解课文,为进一步品析课文作好准备。

2.学生与文本对话。

话题: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介绍物候学知识科学文章。物候学不是一门容易懂得的科学,你认为作者采用哪些策略,使文章叙述知识时深入浅出?

明确:

(1)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

(2)在行文中尽量少用专门术语,用人们易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

(3)大量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修辞手法,使枯燥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理清分析文章内容,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参与者。

二、研读品味,咀嚼精妙

1.找出你欣赏的句子、段落,谈谈你认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

明确:主要针对1、2段,研读文章语言生动、用词典雅的特色。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的好处。

个人欣赏是针对前面的小组讨论合作而言,教学中也有学生单个的阅读见解,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欣赏句子和段落时,还要针对学生水平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要求。

2.与竺可桢原文《一门生产的科学——物候学》比较,谈谈你的认识。

明确:找出与原文不同之处,可以从整体,也可以从某一点谈体会。应围绕改后文章更准确、内容更有概括性谈起。

三、拓展延伸,实践明理

在浩瀚的宇宙,在无际的星空,每个人仅是一滴水、一粒沙,只有融入自然,才有价值;只有浪淘水洗,才能展现自己的光辉。本文告诉我们,人类不仅有了新的时间起点,而且还应该有新的空间。希望人类能够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链接一:除了本文讲述的语言之外,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模仿本文1、2段的文字,写一段话来介绍它。

链接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多媒体显示:

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八千多只虫。

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

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

教师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链接三:你了解竺可桢吗?课后以“走进竺可桢”为主题开一个故事会,更好地了解竺可桢,从而获取科学的正确的观察态度和治学方法。

链接四:现在我们还在研究物候学,这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未来有什么意义呢?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走向课外,不但关注书本还联系现实生活,这需要老师充分地引导学生在自然与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不断地感悟语文和学习语文。

四、课堂小结,再品文本。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如在第1、2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

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本文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2023年大自然中的启示范本三

本节课上我将继续“浅浅的教语文”,“浅浅的教语文”其实是肖培东老师的观点,我比较赞同,一直在努力实践,希望语文课就是语文课。相对于浅浅的教,就是学生主动的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成长的主体。所以课堂上我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科学引导激发兴趣。力争激发每一个生命中的学习主动性,努力创设开放而又活力的语文课堂。

《大自然的语言》是科学家竺可桢先生写的一篇阐述事理的科学小品文,也就是事理性说明文。本单元无论是草木荣枯,还是大雁来去都是引导孩子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领域产生无限的趣味。

本文主要作者通过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本节课作为第二课时,在初读感知和理清本文说明顺序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语文素养是科学指导教学的基础。八年级第二学期,孩子经过了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对说明文的阅读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能够把握说明对象,简单说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但是他们对事理性说明文的阅读还存在阅读量少的问题,尤其是本文刚刚认识的物候学新概念,有一定难度。并且对于本文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更是相当困难。再加上我面对的学生80%属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他们没有好一点的学习环境,相对语文素养比较薄弱,基于此,我指定以下教学目标。

有的才能放矢,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我从三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阅读课文,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2、 过程和方法目标:继续多角度的阅读课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本文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特点。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本文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本节课是《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第二课时,所以在第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设置为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并能说出本文语言特点。

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而公倍,在这一节课上,我将用回顾展示法,设疑激趣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孩子们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并能指出本文的语言特点。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所以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1、 情境导入(用时5—8分钟)

本节课用回顾展示法导入课文,回顾上节课我们所学过的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并举例说明,让孩子们从进入课堂就收到关注,得到肯定,让积极踊跃发言不再是难事。

2、 分组合作,再读课文。

按照以往各层次互相搭配的分组模式,分组再读课文,并在组内分工,有的人记录,有的人圈点勾画,有的人作为发言人,有的人评点,合作探究,最终展示自己学习小组关于本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介绍。最后老师板书归纳,并指正。(用时15分钟左右)

3、 分组合作,三读课文。

小组内阅读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并请发言人举例一一说明,小组之间互相点评,老师最后点评并归纳板书。

4、小结

今天,我们从竺可桢老前辈的身上看到了他们对科学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探索科学的未知领域,为社会展示我们的价值所在。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方法

语言特点

2023年大自然中的启示范本六

走进大自然,我听到小鸟在歌唱;看到蝴蝶在嬉戏;见到蜜蜂在劳作。

走进大自然,我听到河流在演奏,看到群山在舞蹈;感到草木在私语。

走进大自然,我听到大风在呼啸,看到雷电在忙碌;感到雨雪在低诉。

大自然如同一本耐读的书,每一页都是丰富多彩的,每一节都是五彩缤纷的,每一课都是意味深长的。

看,那东升的旭日,带着新生的朝气朝我微笑,它让我读懂了重新再来的希望。

瞧,那雨后的彩虹,带着突出重围的喜悦向我挥手,它让我读懂了敢于经历风雨的勇气。

听,那奔腾的江河,带着勇往直前的毅力冲我呼啸,它让我读懂了永不放弃的决心。

我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将自己融入大自然,将自己的思想交付给大自然。

大自然带着我去欢赏大海,大海告诉我什么是宽容,带着我去观云霞雾岚,云霞雾岚告诉我什么叫温情,带着我去品尝各种鲜花的芳香,鲜花的芳香告诉我什么是美丽,带着我去看群星闪烁的夜空,群星闪烁的夜空告诉我什么叫团结。

大自然陪我散步,教我如何感悟生活;陪我嬉戏,教我如何品味人生;陪我赏月,教我如何陶冶情操;陪我聊天,教我如何品读生命。

在我走近自然瞬间,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爱,天空对小鸟的友爱,大地对植物的.关爱,雨水对江河的疼爱,山川对动物的怜爱,以及宇宙对众星的博爱,都交织在一起,像是一首大自然永远都唱不厌的歌,一首永恒的爱之歌。

噢!原来大自然就是爱的化身,美的升华,宽容的源头,温馨的摇篮

朋友,当你苦闷难耐的时候,何不打开这本书去找寻你丢失的喜悦呢!当你孤独寂静无人倾诉的时候,不妨翻开这本书去叩问你隐藏的激情呢!当你与友人彼此有隔阂的时候,为何不揭开这本书去追寻宽容的足迹呢!当你身处逆境的时候,为何不去求助于这本书,吮吸书中的秘决呢!

还犹豫什么,大自然是一本耐读的书,快快去品味吧!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大自然中的启示范本(6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shipingyu/16847352521147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