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总结 > 学校工作总结 > 精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4如何写

精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4如何写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精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4如何写

微信扫码分享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4如何写一

1.可以用4×2表示的算式是:  a.4+2   b.2+2+2+2  c.4+4+4+4 d.4-2 2.小明和2个好朋友一起去看电影,每张票6元,买票共付:  a.12元  b.18元   c.15元  d.8元  3.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是:  a.二五一十 b.四四十六  c.三六十八 d.一七得七 4.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以上都有可能 5.求右图中一共有多少棵白菜,不可以用的算式是:

a.4×3+2   b.5×2+4   c.5×3-1    d.4×4-1  6.左图中的纸条长()厘米。

a.5 b.3 c.2 d.4 7.在一个三角形的花坛上摆花盆,每条边上放3盆,至少需要()盆。

a.3 b.6 c.9 d.12 8.老师把12个小朋友分成两组,一组有4人,另一组有()人。

a、8 b、6 c、4 d、3 9.左图中一共有()条线段。

a.10 b.9 c.8 d.7 10.a.b.c.d.二、填空题。(共5小题。)11.看图写算式。

□×□=£ □÷□=□ □×□=□   □÷□=□ £×□+£=□ 或 £×□-□=□  12.第一行添上()根或者第二行拿走()根,两行就同样多;

从第二行移()根给第一行,两行也同样多。

13.从2、4、6、12、24中任选三个数,写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

()×()=()()÷()=()()×()=()()÷()=()14.2个4相加得();

2和4相加得();

2个4相乘的()。15.小明有19块糖,小星的糖比小明多,小红的糖比小明少。小星最少有()块糖,小红最多有()块糖。三、解答题(共7小题.)

16.写出计算的过程 48+29-39=     74-37-25=      17.在方格图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六边形。

18.(1)同学们分3组打扫卫生,每组4人,一共多少人?(2)如果把他们平均分成2组,每组多少人? 19.买这样的一套衣服一共需要多少元?妈妈付了90元,应找回多少元? 49元    38元   我也踢了2次,第一次踢了5个,第二次踢了6个。

我一共踢了2次,每次都踢了6个。

20.小义 小丽 小义一共踢了多少个?      小丽一共踢了多少个? 21.小芳和4个好朋友一起做了20朵纸花,她们平均每人做了多少朵?   22.把一根绳子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每段刚好是6米,这根绳子全长是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b 2.b 3.b 4.d 5.d 6.b 7.b 8.a 9.b 10.a 二、填空题(共18分)

11.2×4=8 8÷2=4 4×2=8 8÷4=2 5×3+1=16或6×3-2=16 12.6,6,3 13.2×6=12 12÷2=6 或 4×6=24 24÷4=6 6×2=12 12÷6=2 6×4=24 24÷6=4 14.8,6,8 15.20,18 三、解答题(共52分)

16.38,12(共6分)

17.略(共6分)

18.(1)3×4=12(人)(2)12÷2=6(人)(共10分)

19.90-49-38=3(元)(共5分)

20.小义:2×6=12(个)小丽:5+6=11(个)(共10分)

21.20÷4=5(朵)(共5分)

22.6×4=24(米)(共5分)

小学数学二年级期末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4个3列成加法算式是()。

① 3+3+3+3 ② 4+4+4 ③ 4×3 2、下列线中,线段是()。

① ② ③ ④ 3、每盒装8个球,用这样的4个盒子装30个球,结果怎样?()

① 正好装满 ②没有全部装满 ③ 装不下这些球 4、把左边的图形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几个?()

①3个 ②4个 ③5个 ④ 6个 5、9 ×() 46,最大能填几? ① 4  ② 5  ③ 6  ④ 7  6、有一堆糖,比20块多,比40块少。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人分得的块数和小朋友的认数同样多,可能有()块糖,有()个小朋友。

①30 5 ②25 5 ③49 7 7、量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8、观察下面的图片,看到的是()。

① ② ③ 9、用5根同样长的小棒不能摆出的图形是()

①三角形 ② 平行四边形 ③ 五边形 10、小华一步的长大约是()。

①6厘米 ② 6米 ③ 60厘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第一行摆15根小棒,第二行摆9根。

(1)

第一行拿走()根小棒,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2)

第二行添上()根小棒,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3)

从第一行拿()根到第二行,两行小棒就同样多。

2、(1)

每堆有()个正方体,()堆一共有()个。

(2)

()个正方体,每()个一堆,摆了()堆。

(3)

()个正方体,平均分成()堆,每堆()个。

3.在()里填“米”或“厘米”。教室的门高大约2()一本《新华字典》大约厚3()一支铅笔长约14()一棵大树大约高11()

4.在○里填上“、或=”。54÷6○10         5×4○10+10      3米○3厘米  3×9○4×7         42÷6○42÷7      2米○28厘米  5、6+6+6+6=(),写成乘法算式是(),读作()。

三、解决问题(每题5分,共35分)

1、你能按规律再画5个圆吗?(6分)

(1)

一共画了多少个圆?(2)

如果接下去再画2个圆,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冬冬浇了34盆花,小玉比冬冬少浇16盆,南南比冬冬多浇了19盆。南南浇了多少盆花?(5分)

3、(4分)

=()

4、41个同学参加溜冰和独轮车训练,参加溜冰训练的有25人,分成了5组,参加独轮车训练的同学分成4组。(6分)

(1)参加独轮车训练的有多少人?(2)

参加独轮车训练的每组多少人? 5、(6分)

6、(4分)

把条件补充完整并解答。

条件:

7、列式计算。(4分)

(1)6个3连加的和是多少?(2)2个乘数都是4,积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① 2、③ 3、② 4、② 5、② 6、② 7、② 8、③ 9、② 10、③ 二、填空题 1、6 6 3 2、(1)4 5 20(2)20 4 5(3)20 5 4 3、米 厘米 厘米 米 4、< = > < > > 5、24,4×6=24,4乘6等于24。

三、解决问题 1、图略,3×5=15(个),15+2=17(个)

2、34+19=53(盆)

3、35-8=27(朵)

4、41-25=16(人),16÷4=4(人)

5、2+1=3(人),3×8=24(人),27÷3=9(套)

6、8×9=72(棵),略 7、6×3=18 4×4=16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后面的c里画√。

1.计算9÷9应想哪道乘法口诀? 九九八十一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2.表示3个5相加的正确算式是? 3+5 5×3 3+3+3+3+3 3.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 6×6=36 2×6=12 2+6=8 4.下面哪幅图不是平均分? 5.看一本30页的书,小月每天看6页,小华每天看5页,()先看完 小月 小华 一样 6.周洋画了27个五角星,王华画的比周洋少,王华最多画()个。

25个 26个 28个 7.看下面的图写算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2×6+4 3×6-2 3×6+4 小军 8.小军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

9.一条小船最多可以坐3人,一个旅游团一共14人,至少需要多少条船? 6 5 4 10.一条长50米的彩带,第一次剪去15米,第二次剪去18米,现在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33米 17米 3米 二、填空题。

11.看图写算式。

()+()=()

()÷()=()

()×()=()

()÷()=()

12.左图中剪刀长()厘米;

铅笔长18();

跳绳长2();

楼房高大约30();

妹妹身高1()24()。

0 1 2 3 4 5 6 7 8 9 13.弟弟有24枚邮票 哥哥有36 枚邮票 弟弟想:如果我再集()枚邮票,两人的邮票就能同样多;

哥哥想:如果我送给弟弟()枚邮票,两人的邮票也能同样多。

14.15.有13个苹果,至少拿去()个苹果,可以使余下的苹果正好放在4个盘里;

至少拿来()个苹果,可以正好放在3个盘子里。

三、解决问题。

16.竖式计算。

46+37-36= 80-54-19= 17.按要求分一分。

分成两个五边形 分成一个三角形 分成两个四边形 和一个四边形 18.(1)面包车有多少座? □○□=□()

(2)大客车有多少座? □○□=□()

19.每本《学生字典》8元。

(1)买7本《学生字典》要多少元? □○□=□()

(2)李老师要买6本《学生字典》,带50元够不够?(先算一算,再在方框里画“√”)□○□=□()

够□ 不够 □ 20.二(1)班的同学坐4辆面包车去参观博览会,每辆车坐8人,其中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 □○□○□=□()

21.星期天,小明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公园的儿童票是每张7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带50元去,应找回多少元? □○□=□()

□○□=□()

22.为庆祝“十一”国庆节,二年级有5个班,一共排练了30个节目,?(先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再解答)

提问:

解答:□○□=□()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第2个 2.第2个 3.第1个 4.第3个 5.第1个 6.第2个 7.第3个 8.第2个 9.第2个 10.第1个 二、填空题(第11题4分,其余每空2分,共计28分)

11.8+8=16 2×8=16 16÷2=8 16÷8=2 12.7;

厘米;

米;

米;

米,厘米 13.16,20 14.12,6 15.1,3 三、解决问题(8+9+8+8+5+8+6,共计52分)

16.47,7 17.18.(1)18-6=12(座);

(2)12+27=39(座)

19.(1)7×8=56(元);

(2)6×8=48(元)够 20.4×8-21=11(人)

21.5×7=35(元)

50-35=15(元)

22.平均每班排练了多少个节目? 30÷5=6(个)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0分,每题4分)

1.4个4是多少?列式为()。

a.4×4 b.4×2 c.4+4 2.左图中,这根辣椒长()厘米。

a.5 b.7 c.6 3.左图中,一共有()条线段。

a.4 b.5 c.6 4.在一个三角形的花坛上摆花盘,每条边上放3盆,至少需要()盆。

a.6 b.9 c.12 5.幼儿园老师有10支笔,分给3个小朋友,要想每个小友分4支,还要再买()支笔。

a.3 b.2 c.4 6.可以用4×3表示的算式是: a.4+3 b.4+4+4 c.3+3+3 7.下面的算式中,和6÷6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是:

a.1×6 b.6×6 c.36÷6 8.下面的这些“身体尺”,接近1米的是哪个? a.1拃长 b.1脚长 c.1庹长 9.图中,小红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样子? a.b.c.10.木棒几厘米? a.5厘米 b.1厘米 c.6厘米 二、填空题。(20分,每题4分)

11.每串()颗糖葫芦,有()串,求一共有多少颗糖葫芦可列式()×()=(),计算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12.看图写算式。

☆☆☆☆☆☆☆☆☆ ☆☆()×()+()=()

()

×()-()

=()

?个 13.在○里填上“>”“<”或“=”。

5×5○10 200厘米○2米 12-4○12÷4 1×1○1+1 1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或“÷”。

4×3=□×□ 5=□÷5 54○9=30÷5 8○8=100-36 15.在()里填上“米”或者“厘米”。

小兰的身高是125()

一幢大楼高约12()

《新华字典》厚约3()

小华的一步长约45()

三、解答题(共7小题,40分)

16.故事书有58本,科技书有36本。

① 两种书一共有多少本? □○□=□()

② 科技书比故事书少多少本? □○□=□()

17.妈妈买了3个相同的茶杯用了12元,买6个相同的碗用了36元,茶杯和碗哪个贵? 贵多少? □○□=□()

18.有48根小棒,可以围成多少个右边这样的图形? □○□=□()

19.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8支圆珠笔。妈妈带的钱正好买4支钢笔。如果买圆珠笔,可以买多少支? □○□=□()

20.一共有36根跳绳,平均分给4个小组。

(1)每个小组分得多少根? □○□=□()

(2)平均每人分得多少根? □○□=□()

21.一捆电线长80米,第一天用去27米,第二天用去45米。

(1)两天一共用去多少米?(2)还剩下多少米? □○□=□()

□○□=□()

22.(1)买2双手套,需要用多少元钱? □○□=□()

(2)小明带了56元钱。若买布娃娃,可以买多少个? □○□=□()

(3)小明用56元钱买了一双手套,剩下的钱买6个皮球,够吗? □○□=□()

(4)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b 4.a 5.b 6.b 7.a 8.c 9.b 10.a 二、填空 11.4 3 4×3=12(3×4=12)

三四十二 12.3×3+2=11 3×4-1=11 13.> = > < 14.2×6(答案不唯一)

25 ÷ × 15.厘米 米 厘米 厘米 三.解决问题(1-6题每题6分,第7题12分)

16.58+36=94(本)

58—36=22(本)

17.12÷3=4(元)

36÷6=6(元)

6>4,碗贵;

6-4=2(元),贵2元 18.48÷6=8(个)

19.4×8=32(支)

20.36÷4=9(根)

9÷3=3(根)

21.27+45=72(米)80-72=8(米)

22.(1)9×2=18(元)

(2)56÷7=8(个)

(3)56-9=47(元),8×6=48(元),47<48,不够(4)买8个皮球要多少钱?8×8=64(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4份)(含答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检测卷(4份)(含答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质量检测卷(4份)(含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精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4如何写二

苏教版鸟语教学实录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苏教版鸟语教学实录》的内容,具体内容:《鸟语》是苏教版第八册 15 课的讲读课文,教师如何讲解课程的呢?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篇一师:......王维也曾作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鸟语》是苏教版第八册 15 课的讲读课文,教师如何讲解课程的呢?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 师:......王维也曾作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而小时候生长在江苏的台湾作家郭峰身处在空山聆听鸟语,又会有什么样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散文《鸟语》,品读美文,感悟真情。

板书课题。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下预习情况。你能准确地读出这些词语吗?谁来试一下。

投影:婆娑 奇崛 爽飒 迸落 红喙 厮磨 微醺 斑驳 鹧鸪 缥缈 寂寥 沧桑 一生读。

师:真厉害,没有一个误。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有两个词语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一个爽飒我们通常说过飒爽,还有一个缥缈,还有另外一种写法,你们看屏幕,意思是一样的。好了,这么

多词语,能过预习,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现在提出来听们共同探讨。

生:我有一些不理解,是奇崛? 师:有在文章中找一找。

生:文中说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缥缈的云朵。

师:奇崛是用来形容岩石的,怎样的岩石呢?你来解答。

生:奇崛是奇怪突出的意思。

师:周有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崛,突出。奇,奇怪。奇崛,奇怪突出。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生:我不理解厮磨的意思? 师:谁来解释的? 生:就是彼此很亲密的样子。

师:还有要说的吗?好看来大家都理解了。刚才咱们说了,奇崛是用来形容岩石,今后咱们要再形容岩石的,我们也可以用上奇崛,学以致用呀。我们要把今天学到的词语用到作文中去。

师:有句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老师觉得题目也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老师透过这题目有几个疑问:(投影)1、你觉得山"空"吗?题目是"空山鸟语",那作者为什么说"空山"? 2、山中哪些鸟叫声吸引了作者?这些鸟的叫声有什么不同呢?好,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开始。

学生自读课文。

师:好的,来发表你们的看法。

生 1:我觉得山是不空的,因为文中有一段说,山上有娇艳的花,有婆

娑的树,有飘逸的云朵,山中有这么多优美的景物,所以我觉得山是不空的。

师:是呀,有花有树有岩石有云朵多美呀。你还有吗? 生 1:我还觉得作者说这座山是空山,是因为他的心是空灵澄澈的,是宁静的,是淡朴的,所以他觉得这座山是空山。

师:那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的心是宁静的、淡朴的?你的看法非常深刻。

生 1:文中还有一句:朦胧的月、朦胧的光线,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我觉得这句话是体现了作者内心的一种宁静。

师:突出了当时的氛围是那么的――(生:幽深、远离尘俗、空灵)。

师评:你说得真好真精彩。还有谁来发言,请女同学。

生:我觉得第二段,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我觉得这几句话更能体现出作者当时心中心有沉寂,心静如水的,能够把自己整个心灵灵魂都融入到这片林子中间,在作者的意境中间是没有这些花、没有这些树的,只有一片人间仙境。

师:嗯,老师再给你补充一点,这一节中有一个表示转折的词语――(生齐:但),对了,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山有多美,他在乎吗?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有――(生齐:鸟叫)。

是的,你说得真好。

老师也有同感,作者此时融入山林,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抛开一切烦忧,让内心空旷充满自然美景。我觉得不空在风景,空在心灵,师: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原因就不是因为心远地自偏吗?按照我们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心空则山空。那么清空心灵,是为了全身心地听鸟叫,那么山中哪些鸟的叫声吸引了作者吗? 把机会留给后的同学。

生:有林中鸟叫,一种是绿背黄纹,不知名的,它们的鸟叫声是缠绵的,使作者感到它们鸟之间的一种情谊。还有一种是......(板书:鸟叫声)师:打断一下,你能给这种鸟具体地概括一下它的特征,给它取一下名字吗? 生:我感觉得给它取名鸳鸯比较合适。

师:鸳鸯,你们觉得合适吗?(有生:不合适。)我觉得不太合适,你抓住它的特征。(有生说:绿背黄纹)还有一个特征――(生齐:红喙)。

师:对了红喙,你们觉得哪一个特征更突出――(生齐:红喙)好的,就给它取名红喙鸟。(板书:红喙鸟)师:红喙鸟的叫声是? 生:红喙鸟的叫声是缠缠绵绵,重重复复的。你能把这读出来吗? 生读: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师:我听出你读出了缠缠绵绵,重重复复的感觉了。咱们一起来试一试。读缠绵一些。生齐读。

师:哎哟,声音没有读出来,再读一遍。

齐读。(板书:缠绵 重复)

师范读,生再读。

师:你们觉得它的叫声还有其他特点吗?再来读读这个句子,透明的情意,像滴落的泉水,泉水叮叮咚咚地,很--(生齐:清脆)。鸟叫声还有一个特点是清脆,那么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它的清脆吗? 生读。

师:很好,谁来试一试?透明的情意呀。

生读。

师:还有另外一种是什么鸟?,谁来谈一谈。

生:鹧鸪鸟。师板书:鹧鸪鸟。还有一种鸟是鹧鸪鸟,它的叫声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不可捉摸了。

师:你能朗读一下。

生读。

师评:读得不错。

师:你觉得它的叫声有什么特点为?我觉得它有叫声非常缥缈的,忽断、忽续、忽近、忽远、缥缈、不可捉摸的。(板书:断续、缥缈)断续、缥缈的,你看这几个词用提多好呀,忽断、忽续、忽近、忽远、缥缈......师:你看屏幕上,鹧鸪是怎么叫的? 生咕咕咕。

你能读鹧鸪咕咕叫声的忽断、忽续、忽近、忽远的状态吗?自己读读试试。生自读。谁来试试。

一生读。

篇二

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5 课《鸟语》。

生:齐读课题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组词语,认识它们吗? 投影出示:

呢喃软语 亲切啼叫 充满深情 美丽矫健 翩翩飞翔 飞行整齐 勤劳可贵 纪律重要 勇敢顽强 师:谁来读第一行? 一生读 师:发现没有,这一组词写了什么? 生:这三个词都写了鸟儿的叫声。

师:鸟儿的叫声很动听,很亲切。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一行的三个词语 师:第二行,谁来试一试? 一生读第二行的三个词 师:这一组又是写了什么? 生:鸟儿飞行的姿态。

师:在头脑中想象鸟儿飞翔的样子,谁再来读? 又一生读第二行的三个词 师:读得真不错,老师奖励你再读一组。

师:第三组词又是写了什么? 生:写了鸟儿的品质 生:写了鸟儿的精神 生:写了鸟儿给我的启示

师:课文的题目是"鸟语",说句实话,你能听懂鸟语吗? 生:不能。

师:你能吗? 生:不能。

师:可小作者却能与鸟儿进行交谈,成为鸟儿的"知音",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请快速阅读 4-7 节,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聆听鸟语 生:自由读课文。

师:发现其中的奥秘了吗?一听到鸟儿的叫声,"我"是怎么做的? 生:一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便以"知音"自居,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

师:鸟儿其实并不会说话,关键是听的人在用心猜想鸟儿的声音,有时还会把自己当成一只鸟儿。

板块一:与布谷鸟对话 1、投影出示句子: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一生读这句话 师:这句话的"无拘无束"可以换成哪些词? 生:自由自在 生:无忧无虑 师:就是这样自由自在,想说什么——生:就说什么。

师:想问什么——生:就问什么。

师:平时,你最喜欢和谁进行无拘无束地交流 生:好朋友。

生:同学 生:父母。

师:我在和谁进行无拘无束地对话? 生:布谷鸟。

师: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 生读:"你做什么?""种田织布。" "你喜欢什么?""勤劳刻苦。"(课件相机出示)师: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我"和布谷鸟的对话。

师:听过布谷鸟的叫声吗?(播放课件)自由的学一学她的叫声好吗? 生:自由学布谷鸟的叫声。

师:用你们的叫声和教师进行对话好吗? 生:好 师:你做什么? 生:布谷布谷 师:你喜欢什么? 生:布谷布谷。

师:在"布谷布谷"的声中,小作者听出了什么? 生:种田织布,勤劳刻苦。

师:读读看"种田织布""勤劳刻苦"与"布谷布谷"读音上有什么联系? 生:它们都是 4 个字。

师:"布谷布谷" "种田织布""勤劳刻苦",注意它们的最后一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它们读音很相近。

生:它们的韵母都理"u"。

师:这就是押韵,读起来很有节奏,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我"和布谷鸟的对话。

师:人和鸟就是这样——生: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师:老师也想成为布谷鸟,你们提问,我回答,好吗? 生:你做什么? 师:布谷布谷。你们猜,我说的是什么呀? 生:种田织布。

师:不对,这是农民的职责,我可是一个教师。使劲地猜,大胆地猜。

生:认真上课。

师:还是不对。谁再来猜。

生:

师:我说的是"好好教书",注意我说的也押韵哦。

师:谁再来问? 生:你喜欢什么?

师:布谷布谷。再猜猜我说的是什么? 生:阅读书目。

师:你太有才了,真是我的知音啊!握个手好吗? 师:"我"和布谷鸟这是这样 生:再读"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师:假如老师进行这样的猜想,你们看可以吗?投影出示:你做什么?睡觉打呼。你喜欢什么?做事马虎。

一生读 师:同学们都笑了,能告诉我你们笑什么吗? 生:这只鸟太懒了。

师:"我"和布谷鸟会有这样的对话吗? 生:不会,因为布谷鸟是勤劳的鸟。

师:是啊,布谷鸟又叫"报春鸟"。春天来临时,它每天早早地就发出啼叫,好像在催促人们去种田织布呢。

师:看来要想真正听懂鸟语,不仅要用耳朵听,而且还得——生:用心听。

师:我就是在用心听鸟语的。投影出示: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师:在生活中,谁会催促我们? 生:我们的父母 生:老师 生:朋友 师:在作者的眼里布谷鸟就像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我们贪玩时,布谷

鸟在催促我们——生:要认真学习......师:在我们做作业粗心时,它在催促我们——生:要细心......师:在我们有所放松时,他们提醒我们——生:要勤奋刻苦。

师:声声催促都饱含着深情,引读"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师:什么叫疏忽啊? 生:粗心 生:马虎 生:因精心而没有注意到。

师:平时,我们在哪些地方不能疏忽? 生:医生给人治病时不能疏忽。

师:是啊,人命关天疏忽不得。

生:考试时,我们不能有丝毫疏忽。

生:司机开车时不能疏忽。

......师:看来无论做什么事都疏忽不得,学习更是如此。再次引读"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板块二:与喜鹊对话 师:小作者还与谁进行了对话?(指名说,板书)师:(课件出示:喜鹊图片)这就是喜鹊,它长得怎么样。

生:羽毛乌黑的。

生:胸脯白白的。

师:看上去它就像是一个穿着西服的绅士。再再听听它的声音,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很动听。

《鸟语》教学设计

鸟语教学设计

《鸟语》教学设计

《鸟语》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苏教

精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4如何写三

苏教版数学《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估计和测量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2、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在估计和测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

3、在具体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和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直尺、软尺、卷尺、小正方体、长方形,小棒、方格纸 学具:每人一把学生尺、一个小学具袋(小正方体、小棒和小长方形)、一个大学具袋(花生、红豆、长方体、橡皮、方格纸、小棋子)一张作业纸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对线段有怎样的认识?(小组交流后自由汇报)2.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并理由。3.小结:线段必须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桌的宽,看看有多长?(2)自由汇报。

(3)质疑: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4)小结:为了更加准确,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尺子来量。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2.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跟你同位说说。②自由汇报。

③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

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4)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在直尺上观察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3.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你有办法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吗?你认为该怎么量?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示范:铅笔的一端要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另一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动手测量后,指名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4)打开课本第51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5)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第一条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第二条呢?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6.画线段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①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②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③点上另一个端点。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画。(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四、课堂总结,反思评价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这堂课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师:瞧,老师新买了一个杯子,我想美化一下我的杯子,在这一圈贴上一张彩纸,彩带要多长呢?可这尺子不好量,怎么办呢?学生说方法?(有的用皮尺围绕杯口一周;有的把尺子放在桌子上用杯口滚动的方法测量;有的用根小绳绕杯口一周后测量绳子的长度……)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在测量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法。

师:为了测量方便,人们发明了直尺、三角尺、卷尺等(课件演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子和合适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下面你们可以用直尺,也可以用卷尺,选择你最想量的物体量一量。

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cm)

量: 刻度线 对准 刻度0表示起点。

放平

精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4如何写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苏教版

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 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

1 / 3

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1.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

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3.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5.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2 / 3

6.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采取的主要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

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 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3 / 3

精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4如何写五

【导语】大文斗范文网的会员“sky3055”为你整理了“苏教版燕子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3、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5、学习抓住外形特征来描写小动物的表达方法,并用此法写一种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来了。《燕子》这篇课文,就是写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那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怎么美呢?

2、先来仔细看看燕子。

○默读片断,思考:片断中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

○听教师读、删减比较。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一个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读这些词语,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分别写出了燕子的什么?

○讨论:这些形容词删与不珊,哪种更好?为什么?(初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把《燕子》中的燕子外形描写与《翠鸟》中的翠鸟外形描写进行比较:课文中为什么只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不写其他方面?而《翠乌》中又为什么只写翠鸟的小爪、眼睛和嘴?(描写外形要抓住特征。深入体会语言形式表达的准确性。)

3、出示: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口头缩写——示范朗读——说说理解

4、朗读:几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5、作业:

《课堂作业》1—4

第二课时

1、课文第2段写了哪些景物?

○雨、风、柳、草、叶、花。

2、出示,觉得怎么样?

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3、逐个比较,层层添加。

4、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心里想说什么?下面一句中,哪一个词把小燕子这种急切的心情表达出来?

5、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小燕子从南方赶来,这告诉我们燕子是什么鸟?(候鸟)

6、理清层次,练习背诵。

一共四句: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7、花儿、草儿赶来了,小燕子也赶来了,为什么说“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呢?(释:生趣)

8、读第3段,想像一下燕子飞翔的情形。

9、缩写句子。

10、找出描写燕子飞行轻巧敏捷的词句。

11、小结朗读。

12、作业:

《课堂作业》5—6

第三课时

1、朗读最后一段。

2、比较:

○落——停

○痕——根

3、理解“理待演奏”。

4、背诵本段。

5、全文小结。

6、仿写第1段。

武术教教案设计模板

小教教案设计模板

高中教资教案设计模板

教资教案设计模板高中化学

苏教第一节物理教案模板(共5篇)

精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4如何写六

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本单元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这样,学生就认识了常用的各个长度单位。教学分米和毫米要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知道它们有多长;要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根据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要知道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再教学毫米,最后教学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分米和1毫米,逐步建立正确的概念。知道1分米、1毫米是多长,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需要通过活动体会。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教学活动。

1、在引出单位时产生鲜明的第一印象。教学长度单位时首先要引出单位,教材在原有认知背景和新的认知冲突中引出分米和毫米,力求使学生产生比较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在引出分米时,出示了一个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的文具盒,告诉学生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这样引出新的单位分米,能让学生知道表示文具盒的长、宽各多少,除了用厘米作单位还能用分米作单位,同时还知道1分米比1厘米大(10厘米才是1分米)。在引出毫米时,用直尺量数学书的厚,发现不到1厘米。比1厘米小的长度怎样表示呢?需要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2、看直尺首次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直尺是度量长度的工具,尺上的刻度比较准确。因此,通过看直尺上的1分米和1毫米能让学生准确地感知它们的实际长度。在看直尺上的1分米时,教材承接前面的“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的上面用红线括出10厘米长的一段,并注上1分米,便于学生观察。还要求学生用直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再次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在看直尺上的1毫米时,教材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在教材的指点下感知1毫米是很短的。

3、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在直尺上感知1分米和1毫米固然准确,但往往不牢固,离开了直尺或间隔了一段时间,首次感知的印象会淡忘。因此,教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通过说可以有两点收获:一是反馈、检查学生在直尺上的首次感知是否有效,可以从他们说的物体是不是大约长1分米看出来。二是借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自己找到的物体帮助长时记忆1分米是多长,以后在回忆1分米有多长或判断其他物体的长是不是大约1分米时,可以把熟悉的物体的长作为参照。1毫米是很短的,让学生寻找长1毫米的物体比寻找1分米的物体难。所以,教材编排作了相应调整。先列举了一些实例,如1分硬币、银行卡或电话卡、10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都大约1毫米,让学生知道1毫米的物体还是比较多的。然后改变问题的提法,不是问学生“哪些物体的长或厚是1毫米”,而是问“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凡是比较短的、薄的,不到1厘米的物体的长或厚,如米尺的厚度、蚂蚁的身长都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显然,后面的问题容易回答。

4、用手势比画1分米和1毫米。学生进行了观察直尺、寻找实物等感知长度的活动,这些感知对象的共同特点是长1分米或长1毫米。用手势比画1分米和1毫米,是建立相关概念的活动。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用手势比画,把直尺上的、物体长度上的共同特征——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来,这样的动作拉动了思维就是形成概念。学生在用手势比画时,还可以经历“比画—在尺上验证—修正比画—再验证……”的过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渐做到尽可能地准确。另外,学生掌握了用手势比画1分米、1毫米后,就好像随身带了一把尺,便于他们随时进行估测。

5、和1米、1厘米建立结构性联系。1分米的长度介于1米和1厘米之间,比1米短、比1厘米长。1毫米的长度比1厘米短得多。把新教学的长度单位和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联系起来,从小到大、从大到小依次排一排,想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有益于学生在熟悉的1米、1厘米的概念上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整理长度单位,可以结合第28页第5题或第30页第4题进行。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意义。

课件、米尺、一分硬币、银行卡、光盘、固体胶水、磁带等。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我们班听课,是不是有点紧张啊?没关系,我们先来轻松一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首好听的歌,一起来听,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后面一起唱。

谈话:好听吗?那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吧?看来小朋友们都挺喜欢这部动画片的。谈话:认识他吗?大名鼎鼎地懒羊羊。

谈话:最近懒羊羊开始写数学日记了,写得可有意思了,你们想不想看啊?这就是他的日记本,我们随便来看其中的一篇吧。谈话:我想请一位小朋友来读一读,谁愿意的?(清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13米长的牙刷,挤出1米长的牙膏刷牙。吃完饭后,走了90厘米远的路来到学校参加升旗仪式。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15厘米高的旗杆上,我心里真高兴呀。回到教室打开长23米,宽17米的数学书,开始学习。

谈话:小朋友,你们为什么会笑啊。别急,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同桌。然后商量怎么改正,开始吧。

谈话:好,小朋友往这儿看,谁来当小老师帮他改正的。(请同学改正)谈话:这个小朋友已经改完了,同意的小朋友点点头。都同意。那再请你比划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谈话:再请你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

谈话:米和厘米是我们上学期认识的两位老朋友了,谁来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谈话: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看,喜羊羊也来了,他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有没有信心迎接挑战。

谈话:谁愿意当喜羊羊来提问呀?

(1)要测量教室的长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请你选一位小朋友来回答。

(2)要测量文具盒的长和宽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请你选一位小朋友来回答。

2.实践操作,主动探究,认识分米

谈话:说到文具盒,昨天美羊羊买了一个新文具盒。她想知道这个文具盒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于是就量了量。

谈话:我们一起来看它量的过程。首先,用学生尺量了量文具的长,又量了量文具盒的宽。

谈话:10厘米还有一种说法,谁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谈话:他刚刚说的这个分米,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一起来认识的长度单位。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文具盒的宽大约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谁知道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啊?为什么呀。怎么想的?

谈话:我们来听听村长是怎么说的吧。村长的话还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谁知道?谈话:请小朋友把这个关系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

谈话:那一分米有多长呢?请小朋友在学生尺上看一看吧。谁愿意上台指给小朋友看的。

谈话:再请你1厘米1厘米的数,数出10厘米。其他小朋友在心里和他一起数。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谈话:你们能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吗?画好后,同桌交换量一量,看看画得是不是1分米。

谈话:刚才我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画1分米的,他从刻度1画到刻度11,他说这样也是1分米,你同意吗?为什么?谈话:小朋友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已经对1分米有了一定的印象,现在请小朋友学着老谈话的样子,这样拿着学生尺。用这个手的食指和拇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这两个手指要固定不动,然后轻轻拿开学生尺。同桌两个小朋友比一比,看看谁比划的1分米最准确。

谈话:我们还可以请学生尺做小帮手,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同桌两个小朋友先讨论一下。

谈话:谁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谈话:刚才小朋友观察的非常仔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大胆的猜想一下。猜什么呢,猜一猜,1米里面究竟有多少个1分米,谁敢猜?

谈话:接下来,我们来验证,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米尺,请同学们数一数,米尺里有多少个1分米。

谈话:通过刚才的验证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验证的结果小朋友们同意吗?谈话:请小朋友大声把这个关系说一遍。

3.实践操作,主动探究,认识毫米

谈话:前面我们帮助懒羊羊纠正了数学书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接下来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估计一下这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呢?谁敢来估一估。

谈话:喜羊羊他们实际去量了量,你们想不想看他们测量的结果?

谈话:看来,他们测量的结果和小朋友们估计的差不多。如果我们想知道的更准确一些该怎么办?

谈话:需要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毫米。当测量的物体长度不到1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来做单位。

谈话:那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我们还是请村长来介绍介绍吧。

谈话:听了村长的介绍,谁来说一说这本数学书的厚度可以用什么来做单位?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厘米和分米的关系,分米和米的关系,那厘米和我们现在学的毫米有什么关系呢?先来听一听村长的要求。用铅笔尖指着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几小格。

谈话:请小朋友数一数,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听听村长的答案。谈话:谁来确定的说说,1厘米等于几毫米。谈话:请小朋友把这个关系在心里默默的说一遍。

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物品,量一量他的厚度。

谈话:请小朋友用食指和拇指捏着你的物品,用另一只手轻轻地把他抽掉,小朋友看,两根手指都快怎么样了?差不都合上了,手指之间有一个小小的缝,这条小缝的宽度就是1毫米。感受一下。

谈话: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呢?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以及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分米和毫米,那你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一排?谁想上台来排?

谈话: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的?那你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说一说,多少毫米等于1厘米呀?

谈话:还有不同排法吗?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呀?

谈话:在国际上为了书写方便。这四个长度单位还可以用符号来表示。谁当小老师来介绍介绍。你知道哪一个就说哪一个。

谈话: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积极动脑,动手操作,我们认识了分米和毫米。接下来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不好?

4.全课总结。

谈话:小朋友,现在请大家在脑海里把这四个长度单位固定一下。

谈话: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的毫米并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还有原来学的米也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查一查资料。

精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4如何写七

2016-2017学年上学期三年级期末检测卷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第六题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18分)1.花坛有15株玫瑰花,有5株月季花,玫瑰花是月季花的()倍。灯笼花是月季花的12倍,灯笼花有()株。

2.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周长是()厘米,在长方形中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小明体重32(),每天吃面包300()。

4.计算-时,想:()个减去()个,结果是()。

5.用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可能是()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厘米;也可能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6.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二、在里填上“”“”或“=”。(6分)78÷378÷6103×6104×5 8000克14千克 370×0370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

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苏教

苏教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下苏教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苏教第一节物理教案模板(共5篇)

内蒙古自治区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a卷

精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4如何写八

listening part(听力部分,30分)

( ) 1、 ubc usb bbc

( ) 2、 wto mto mba

( )3、 circle square sheep

( ) 4、 tiger line tree

( )5、 bread bird biscuits

( )1、a、nice to meet you! b、glad to see you!

( )2、a、it’s a square. b、it’s a circle.

( )3、a、look at this tiger. b、look at that monkey.

( )4、a、these are flowers. b、those are trees.

( )5、a、i don’t like noodles. b、i don’t like dumplings.

( ) ( ) ( ) ( ) ( )

writing part(笔试部分,70分)

flowers i don’t like biscuits.

these are sheep. turn right!

( )1、a、circle b、square c、nice

( )2、a、monkey b、line c、mouse

( )3、a、flowers b、trees c、sheep

( )4、a、tiger b、bread c、dumplings

( )5、a、turn b、left c、right

( )1、nice to meet you!

a、i’m fine,thank you. b、nice to meet you,too!

( )2、what are these?

a、they are birds’ eggs. b、it’s a square.

( )3、how are you?

a、i’m nine. b、i’m fine, thank you.

( )4、what do you like?

a、i like bread. b、i’m sorry.

( )5、how many circles are there? xk m

a、seven circles. b、these are circles.

( )’s this?

’s a cirle. are circles.

( ) you soldiers?

,i am. , we are.

( )’s your name ?

a. my name is dino. b. i am six.

( ) morning!

a. good afternoon. morning.

( ) that a funny monkey?

a. yes, it isn’t b,yes, it is

flower_________ tree__________ bird__________

circle_________ tiger_________ sheep_________

grass_________ noodle_______ biscuit________

policeman___________

jack has a little zoo. there are three animals(动物) in it. there is a funny monkey. there is a small elephant. there is a >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精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4如何写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zongjie/xuexiao/16850999571296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