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总结 > 实习工作总结 >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最后的结束语(八篇)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最后的结束语(八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最后的结束语(八篇)

微信扫码分享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最后的结束语篇一

1、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看到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有什么感受呢?

生杂:很高兴,很快乐,想和风筝一起飞。

师:总之,同学们看到风筝的感受是愉快的,可是有一个人看到风筝,涌起的感觉却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翻开课文风筝,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原因。

1、请同学们自由的把课文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做两件事:画出鲁迅先生和我们不一样感受的词语;画出你认为重要的或者是你不会读的或者是你不懂的词语。

2、划出你觉得重要的词语,或你觉得不会读不会写的生字是哪些?读完后自由写到黑板上去。在生字词下加点。不懂的词语打问号。

(生自由读书,5分钟后六七个学生自由到黑板上写生字词。有以下这些生字词,老师重点给加点字正音。)

瑟缩发见苦心孤诣嫌恶憔悴肃杀?丫杈

师:“肃杀”是什么意思?

生1:很冷

师:联系课文句子理解。

生2:形容秋冬天气寒冷。

师:这位同学能很快的解决生字词很好啊。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师:刚才大家通过主动的努力,把自己不会地学会了,很好。接下来我们来思考一下中年的鲁迅看到放风筝时的感受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1:嫌恶

师:那是他小时候的感受。那中年以后呢?(在北京的空中看到风筝的感受)

生2:惊异和悲哀

4、师:他看到风筝为什么“惊异”?谁能告诉我?

生1:因为做了对不起弟弟的事。

师:那是因为弟弟的原因。

生2:因为弟弟很喜欢风筝,而我又不许他放,看到风筝感到惊异

生3:在北京的冬季看到风筝

师:故乡的风筝是在春二月时放的,而北京在冬季就放风筝了,感到惊异。(好的,这个问题我们先谈到这里)

5、师:那么“悲哀”从何而来呢?

生1:小兄弟向往风筝,而我却不许他放,将风筝折断了,扔在地上,后来知道了玩是儿童最正当游戏。

师:事情缘于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具体的事件是什么?

生2:小时候踩坏了弟弟的风筝。

6、师: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小时候这件事。课文应该在③④两段。弟弟喜欢风筝吗?哪些词语写出了弟弟是很喜欢风筝的,抓住词语说。

生1:几乎、跳跃

生2:呆看

生3:小半日

(可以将这几句话朗读一下)

7、师:弟弟对风筝不只是喜欢,而且是入迷了。那么我喜欢风筝吗?

生齐:不喜欢。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1:我不但不爱,而且嫌恶。

师:“嫌恶”是什么意思?

生2:讨厌,厌恶

师:他为什么嫌恶风筝?

生3:他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玩的。

师:在我看来,有出息的孩子应该做什么?

生4:爱学习,有知识

生5:将读书和玩乐相结合才好。

生6: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师:做风筝不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结合的吗?

生6:读书和玩乐要两不误

生7:半天读书,半天玩。

师:这是小时候鲁迅的想法吗?

生:不是,

师:这对中年以后的鲁迅来说就合适了。小时候的鲁迅则认为玩风筝是不是有出息孩子该做的事呢?

生齐:不是。

8、师: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很无聊的事。应该去做有意义的事。所以他发现弟弟做风筝时,他是怎么做的?

生1:毫不犹豫的踩破了。

师:他抓断了风筝的翅骨,踏扁了风筝。做这件事时他的神态是怎样的?

生齐:愤努的。

师:你对“愤怒”是怎么理解的?

生2:哥哥你这样弄坏了我的风筝,……????

师:哦,你用了情景式来回答,很好,那现在我们换一种说法:想像下哥哥在踩风筝的时候边踩会边怎么说?

生3:你背着我做这样的事,气死我了。

生4:你这个没出息的孩子,不好好读书,竟在这里做这玩意。

师:是啊,哥哥对弟弟是满怀希望的,希望弟弟有出息,可弟弟竟背着他做风筝。他很愤怒。应该说他当时是为弟弟好。这种愤怒你能理解吗?有时我们爸爸妈妈也会因我们的什么事生气,甚至打我们,其实也是为我们好,你们能理解吗?

9、师:哥哥推门而入,粗暴地将风筝踩扁,弟弟的神态是怎么样的?

生杂:惊惶、失了色瑟缩着、绝望

师:此时站在弟弟的角度,弟弟会怎么说?用合适的表情,语气说说看。

师:哥哥你真坏,为什么踩坏我的风筝?(口气很愤怒)是不是这样?

生杂:不是

生1:你为什么弄坏我的风筝?

生2:下次不敢放了。、

生:哥哥,对不起,我再也不敢了。

师:我知道错了。

生3:我已入迷了,让我做一次吧。

师:祈求哥哥。

生4:今后我一定好好读书,再也不敢做了。

师:弟弟的反抗有没有。

生杂:没有

师:祈求有没有?(学生思考)

生5:他以后想也不敢想了。

师:没有乞求,更加没有反抗,弟弟知错了。哥哥认为自己做对了,得到了完全的胜利,而留给弟弟的是绝望。做风筝这种想法被哥哥给……我们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说。

生6:肃杀

师:应该是……

生杂:是“虐杀“

10、师:弟弟知错了,哥哥自以为正确的得到了完全的胜利,那么这件事到底谁对谁错呢?二十年后再来看一下风筝之事,他还愤怒吗?

生1:是悲哀,他知错了。

生2:是懊悔

师:谁告诉他的?他怎么知道错了?书上哪个句子?

生齐:“游戏是儿童……”

师:看到一本外国的书,知道自己错了。他便想起了自己做的那件事是对弟弟的精神虐杀。

所以他想补过,设想了哪两种补过的方法,可能实现吗、

生3:送他风筝和他一起放风筝。

师:可能吗?

生齐:不可能。

师:是啊,不可能了,因为我们都已经人到中年了,那第二种办法呢?

生4:请求他宽恕。

师:行吗?

生4:不行,弟弟说忘了。

师:哥哥知道自己做错了,总是想着补过,弟弟却已经不记得了。

11、师:哥哥其实是希望弟弟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件事的?

生1:希望他毫不怪他。

师:是希望他记得这件事还是希望他忘了这件事呢?

生:希望他记得这件事。

师:为什么希望弟弟记得呢?

生2:非常惭愧,对不起弟弟,弟弟骂他打他,他也会舒服些。

生3:弟弟说不记得了,他心里的石头就一直放不下。

生4:如果他记得的话,他就能教育他的孩子。

师:(在玩这件事上)弟弟会用什么态度对待他的孩子呢?

生5:他不会让孩子玩了。(可追问为什么?因为他也从哥哥的行为里知道了,风筝是最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是笑柄,是可鄙的)

师:如果他还记得又会怎样?

生6:他就会让孩子玩

师:是啊,他是多么希望弟弟能记得这件事,即便是记恨他,责怪他也没有关系。可是现在弟弟是全然忘却了,假如他以后又发现他的孩子做这样的事,他会怎样呢?

生杂:不许他放。

师:哥哥为了爱不让弟弟放风筝,二十年后知道自己错了,哥哥醒悟了,对哥哥来说弟弟醒悟了吗?

生杂:没有

师:哥哥的感受怎样?

生:我的心一直沉着,沉着

师:沉着可以换一个什么词呢?

生7:难受,感到悲哀

12、师:我悲哀的是什么呢?

生1:因为我对不起弟弟,他却忘了,感到悲哀。

师:为谁而悲哀?

生2:为弟弟而悲哀,为弟弟的不醒悟而悲哀。

生3:为弟弟的小时候感到悲哀。

师:为弟弟小时候的没有反抗感到悲哀。

生4:为小时候自己弄坏了风筝感到悲哀

师:为自己的年幼无知感到悲哀。

生5:没有正确理解“游戏是儿童……”而悲哀。

生6:为小时候我把错误的观念传给了弟弟而悲哀。

13、师:认为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这种认识是与生俱来的吗?是不是一生下来他就这么认为的呢?

生1:是大人教给他的

生2:是父母教给他的。

生3:也许有光玩而荒废了沉重的人身上启发的。

师:有这么些人光玩而没有处理好玩和学习的关系

生4:是他看书知道的。

师:(什么书?是中国的书还是外国的书?)书上的知识是怎么来的?

生:是前人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师:恩,书上的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一直传到我这里都认为玩风筝是没出息的。如果我不觉醒,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有多少孩子的天性会被扼杀啊!这种错误的想法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这样接受的,整个社会推而广之。不醒悟的是不是只有我弟弟呢?(整个社会都这么沉浸在错误的认识中,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

生:不是,是全社会很多的人

师:本文小故事却提示了一个大道理。为坚持错误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的人感到悲哀,还有很多人还没有觉悟,很多人还没有觉醒,只有鲁迅觉醒了。(写下了这篇文章,以唤醒他人)

师:下面我们看课文。“……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一下,想一想,假如弟弟宽恕了他,他的心宽松得了吗?

生杂:宽松不了

师:所以在文章结尾他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把“四面”两个字划起来。这里的“四面”指的是什么?

生杂:是整个社会

师:“寒威和冷气”呢?

生:指的也就是无尽的悲哀。

师:我除了为弟弟悲哀,为自己悲哀外,他还为什么悲哀呢?

生:为整个社会中不觉悟的人悲哀。

师:我们每个家庭都有亲情,可有时我们会因为“爱”而做了一些伤害别人的事,(甚至是自己的亲人)。有时候我们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们,虽然有时候他们也会想错,做错,但我们不能把错误的认识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要反思他们行为。我们的父母也很爱我们,(有时也会和我们产生矛盾),一方面我们要理解父母(因为爱是不需要理由的),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反思父母的行为。找机会和父母沟通。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得到的启示。

进教室之前我没想到课会上的如此顺利,但走出教室后我很欣慰,在短短的45分钟的时间里,我带着学生感受到了鲁迅那如父亲般的兄长之爱,也体会到了他作为一个清醒者对国民麻木性的批判和感伤,可以说,无论是爱的主题还是对国民麻木性的揭露,在本课中都达到了,回过头去再来审视这堂课,我觉的课堂目标的达成得益于对小时候踩坏风筝事件的精细分析,正是有了对那件事深入细致的分析,所以后面的一切都完成的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另外,即时敏锐的抓住课堂生成也是本课得以完成的关键,我感觉本文处理的较好的生成资源有如下几处:当要求学生回答对“愤怒”的理解时,有个学生采用了情景式来回答,我马上就调整了我的问题,让学生进入情景来回答;第二处是在回答“鲁迅是希望弟弟忘记这件事还是希望他记得这件事”时,有学生说“如果他记得的话,他就能教育他的孩子。”我一想,对啊!何不拿他的孩子说事呢?他记得与不记得这件事,反映在他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就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吗?而且这还和教育思想的代代相传有关系呢,所以就抓住这个细节做了一点文章,最终学生也明白了错误思想代代相传的可怕性。③还有探究错误的教育观念是怎么来的问题,也是课堂生成的,就感觉课上到了那里,顺理成章的就出来了这个问题,必须要去追究一下根源,而学生的反应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障碍,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这是从大人们那里学来的,然后再联系前面的孩子,代代相传的可怕再次得到了重复印证。学生对于作者的“悲哀”也就能够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了。

一直以来,我包括还有很多的老师可能都责怪过编写文章的那些专家,把〈风筝〉编进初一的课文不是难为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吗?可是现在当我顺利的上完这篇文章后才发现,其实这样的内容学生能接受,只不过是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带着学生去理解和接受,过去的课堂失败是因为我并没有象现在这样深思熟虑的来思考过课堂设计,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什么样的问题是学生容易理解的。真的就是那句话,因为害怕,连脑子都笨了。

明知山有虎偏想虎山行,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能象这次对待〈风筝〉一样,对有难度和有争议的文章多一些讨论和争议,多一些想法和尝试,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象春天一样,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最后的结束语篇二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周陈莉,来自建德市寿昌初级中学。我说课的题目是:《山市》。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本单元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山市》是一篇文言文,它所涉及的自然现象与海市蜃楼相似,可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适当的探究。课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山市的生成、发展、高潮及至消失的过程,极富想象力。本文是自读课文,学生学习文言文又尚在初始阶段(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三篇文言文),所以对文言字词、语法的要求可以尽量放低,甚至基本不作要求。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贯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教育,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⑴ 知识目标: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⑵ 能力目标: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丰富想象,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山市神奇、壮丽的幻景。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⑷ 重点:发挥想象,体会山市这一自然现象的神奇,并再现山市。

⑸ 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头表达能力。

3、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积累词语与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请学生用画笔或语言描绘出山市奇幻的景象。还要运用电脑多媒体手段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虽已初步接触了文言文,对怎样学习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体印象,但还是有畏难心理。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要求用一课时来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抓好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工具书、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够找出难词难句,并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

⑴ 预习要求:

①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速和语调。

② 借助工具书和书中注释疏通文意,准备复述课文。

⑵ 预习步骤:

① 初读:识记生字词,分清停顿,标出难词难句。

② 再读:逐词逐句疏通文意,补出省略的翻译。

【教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情境设置法:

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首先是动画片《阿拉丁神灯》片断,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其次整节课都在具有神秘气息的中国古典民乐的氛围中。课件的背景是与文言文意境相似的中国古典山水画,字体采用楷书、隶书、行书等书法字体。整体界面古色古香,充满了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从而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中的物象,通过联想与想象,在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课文的意境中。

2、诵读法:

教法千变,朗读为本。对文言文的教学来说,诵读尤为重要。要克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就要从朗读入手,让学生把握文言文的节奏,体会其中的音乐美,感悟中国古代文化的韵味。

3、质疑法:

课前作好预习,课上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互相释疑,教师适当补充。

4、讨论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将简单的分组讨论引向有组织、有分工、有合作的更高层次的讨论形式。

5、画图法:

《山市》中的景色瞬息万变、虚无缥缈,比较适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我从三个层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⑴ 以创造性复述来培养学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象力。

⑵ 以给景物画插图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将语言转化为图景的空间想象力。

⑶ 最后又给插图配上文字,将再造想象力与空间想象力相结合。

【学法】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始终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即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

1、圈点勾画法:

此法主要用在预习以及检索山市的变化过程中。预习中,圈出生字词,划出疑难句,注出自读心得。在检索山市的变化过程中,要通过快速默读,标出山市的初生、发展、高潮与消失四个阶段。

2、文言文阅读法:

在预习中使用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诵读法:

把握文言文的节奏,体会其中的音乐美,感悟中国古代文化的韵味。

4、讨论法:

充分讨论,互相启迪,有合作、有分工,感受团队的力量。

5、画图法:

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图画再现山市,描绘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

先播放动画片《阿拉丁神灯》的片段:主人公阿拉丁为了向公主求婚,命令灯神一夜之间在沙漠上建起了无数宫殿。然后,请同学们说说动画片中最神奇的是什么?并适时引导: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在瞬息间出现一座城市吗?让我们走进《山市》,去领会山市的神奇吧!

说明:设计此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后面的活动作好情感准备。

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理解课文大意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因此,要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具体做法是:

⑴ 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是朗读、词义句义、课文理解等各方面的。由学生互相释疑,教师适当补充。

⑵ 齐读课文,解释课后练习中的词语,反馈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或肯定或指正。

⑶ 分别请两位同学复述课文,并请其他同学点评优劣。评价的重点放在文言文的复述是否仅仅是机械的翻译,倡导创造性复述,为下一环节的再现山市作铺垫。

3、合作探究,培养想象力:

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要求学生研读相关段落,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描绘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步骤:

⑴ 快速默读课文,检索主要信息,并围绕它展开讨论:可以将山市的变化画成几副图,挑选一副图思考:该图中有哪些内容?(文中之景学生可以说得很好,主要引导学生想象言外之象)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多媒体出示板书,并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的小组提出在孤塔、城郭、危楼的周围还应该有山、有树、有小桥流水把文中没有提到,现实中有的事物画进去。那么请问文中的孤塔、危楼都直接霄汗,我们在有限的画纸上怎样表现无限的山市呢?

⑵ 按小组活动再现山市的奇幻场景,由小组长组织分工,擅长画的画,擅长作文的同学就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该场景,可以是描写性的文字,也可以是诗歌等形式。

⑶ 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作品,并谈谈创作的设想及过程。

4、拓展延伸:

这么奇妙的山市要是能经常看见多好啊!那么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通过这一问题自然的将思考从课内到课外,从文本迁移到自然科学,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

5、总结评价: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虽然我们无缘目睹海市蜃楼,但同学们能充分发挥想象,用手中的笔再现山市,真是棒极了!!最后让我们回归文本,在朗读中体会山市的神奇、壮丽吧!

说明:此环节对学生活动给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励,并回归文本,从整体感知到局部的活动,最终又回到对整体的把握上,体会文言文的音乐美、语言美,想象大自然的神奇。

6、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把山市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说明:通过讲故事使山市的成因及其变化过程更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培养想象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最后的结束语篇三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拿到这篇文章,我读了十遍。

前两遍我站在普通读者的立场,读这篇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随笔,感受到文章结构的紧凑鲜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描写的细致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感受到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传达出的对蟋蟀的无限喜爱之情,是一首人类对小昆虫、小生命的赞美诗。

第三四遍,我站在学生的立场读,读后产生了一些疑问:学生对蟋蟀熟悉吗?他们理解什么叫“随遇而安”吗?学生能从拟人写法中感受到什么呢?

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师的立场读,找了我和学生在阅读之后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为什么说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样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伟大工程的?这之后的四遍,我在阅读中积极地思考:怎样构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怎样组织一个和谐的绿色的对话的课堂。思索再三,我将目光锁定在建构主义理论,锁定在其下的“抛锚式教学法”并作了教学设计。

根据上述对教材、学生及教学理论的思考,我预设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 、遇 、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话交流达成1、2两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继续对话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三。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作一说明。

第一课时我根据“抛锚式教学法”,安排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环节,分别以四句诗进行概括。

第一句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也是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因此在这第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词,为下文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句诗:“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这也是第二个环节:确定问题。

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初读课文后学习生字词,将字词按一定规律进行分组教学,与课文语句、课文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工具性”和“人文性”共同关注。二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从“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阅读的概念。

第三句诗:“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也是第三四个环节: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第四句诗: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这也是第五个环节:效果评价。

语文学习成效的最好评价内涵是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该环节通过“我手写我心” 的形式:“你看,它的住宅是多么科学、多么精致、多么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简单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壮观的工程。此时,你想对蟋蟀说点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通过写一写,表达自己对蟋蟀热爱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对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最后用“文章的作者法布尔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他为什么要用拟人方法来写?”的“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最后的结束语篇四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36、37页。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理解“形状变了,体积不变”的原理。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认识并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课件、量杯、水杯、水果、土豆、纸盒等。

一、创设童话故事情境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乌鸦喝水几个片段。

2.师生欣赏《乌鸦喝水》动画片。

二、提出问题,教学体积的概念。

1、提出问题。

(1)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

(2)瓶子里的水面为什么升高了?

(3)小乌鸦为什么要放许多石子?

板书关键词: 石子 占空间 大小

2、联系生活。

(1)比划、感受和想象,

出示购物纸盒,教师示范纸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同学们闭眼想象。

出示一个球,指名学生比划。

(2)说一说。

在的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举出两个物体说一说。

3、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呢?做一做,想一想。

揭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师:什么是纸盒的体积?什么是球的体积?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4、说一说什么是冰箱、微波炉、手机的体积?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固体)水有体积吗?(气体)那气体有体积吗?(吃气球,气球鼓起来的现象就说明它们是有体积的。)

(设计意图:打破学生的定向思维,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瓶子里装满水,空间被水占了;吹气球,气球鼓起来了的现象说明它们是有体积的。)

三、教学容积的概念。

1.认识容器。

师:老师准备这节课带了这么多的教具,都是放在哪里的?

像纸箱、量杯这样能容纳物品的器具叫做容器。你还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

2.实验中理解容积的含义。

(1)教师出示类似教科书p41“想一想”的两个杯子,提出;两个杯子装满水,哪个杯子装的水多?哪个杯子装的水少?

(2)每位学生设计一个解决方案,并进行交流。

(3)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师生共同做实验验证。

先说说都有哪些实验方法,再动手操作。

3.提示容积的概念。

揭示容积的概念: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4、联系生活。

说说什么是水杯的容积?集装箱的容积?冰箱?

四、深化概念,对比联系理解本质。

1、仔细观察:盒子的体积与盒子的容积哪个大?

结论:对于同一个容器,它的体积一定比容积大,因为它有厚度。

2、假如我们把纸箱的箱壁加厚,再加厚,一直这样加厚下去,箱子有什么变化?

结论:容积变小,体积不变。

3、假如我们不是往里面加厚箱壁,而是在这个箱子的外面加厚它的箱壁,一直这样加厚下去,请你想象一下,箱子会有什么变化?

结论:容积不变,体积变大。

4、体积和容积有区别吗?谁来简要的概括一下?

(1)从测量方法来说,体积是从物体外部测量的;容积是从物体内部测量的。

(2)从它们的大小来说,同一物体,它的体积大于容积.当容器壁很薄的时候,容积近似等于体积.

五、巩固练习。

1、同一物体形状发生改变,但体积保持不变。

2、填空题、判断对错,明晰概念。

3、由于杯子的大小不同,淘气的3杯就可能等于笑笑的2杯,为后面体积单位的学习做铺垫。

3、数学故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布置作业:完成37页第6题。

六、全课小结

本节学习了什么?你所学最深的什么?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最后的结束语篇五

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光临酒店管理学院酒店信息系统实务精品课程,我是课程负责人,自20xx年起,担任本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工作,经过教学团队及合作企业八年的共同建设,该课程日臻成熟。下面,我将从课程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团队、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与创新、课程建设规划八个方面向您介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以下ppt第三页,close shot :ppt)酒店信息系统实务是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授课对象为酒店管理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学分4分,课时量64学时;由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北京华仪系统工程公司和青岛华涛酒店管理公司共同打造;培养学生信息系统操作技能,并借助系统了解酒店实际工作流程。自20xx年被确定为首批院级精品课程以来,授课团队持续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课程经历了从课程体系向行动体系的重构过程。课程始终坚持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效果,达到“教育就业零距离”的教学目的。

(以下ppt第五页,close shot :ppt)作为省级特色专业,青岛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通过召开专家研讨会,首先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以下ppt第6页,close shot :ppt):通过三年的校内学习、顶岗实习、社会服务以及日常生活细节的训练,使学生具备酒店前台岗位群所具备的态度、知识、能力、习惯和体能,成为受知名酒店集团及相关延伸行业(会所、俱乐部、邮轮管理、高尔夫管理,图4-1)欢迎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管理潜质的督导管理人员。(以下ppt第7页,close shot :ppt)随后,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可以看到,图中红色条目即为信息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接下来,根据任职要求安排前后续课程,图中蓝色的部分,都与信息化相关。也就是在学生在校学习的六个学期中,每个学期都有信息类教学的内容。在每次信息化类课程学习的同时,学生都完成了一个信息技术同本专业相融合的再造过程,我们称为“四个融合”,即: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能相互融合;

专业实训与信息系统操作技能融合;

行业实践与信息系统操作经验融合;

行业信息化理论与管理实践融合。

最终,通过长期的教学促使学生形成一种核心的能力,一种信息化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单纯的技术。

定课程性质之后,课程组进一步深化“校企共建”的层次,在信息系统供应商、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国内酒店管理公司、单体酒店企业、经济型酒店五个层次展开校企合作,并且在合作层次上,全面升华的“实习生+教师挂职”级别的合作,在培训体系、标准操作流程的制定与执行、市场调研、系统改进等多方面深入合作,提出“校企融合”的新理念,打造“引领行业”的新思路。

遵循以上设计理念,本课程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贯穿课程设计始终,进行课程的开发。确定了课程所对应岗位的要求,根据酒店行业的职业生涯,将课程对应岗位分为基层人员和督导管理层,而基层人员又分为接待员、收银员、预订员和餐饮服务员。每个岗位的要求分为职业道德要求、知识要求、能力和素质要求三个方面。接下来,根据由易到难的顺序,确定了本课程的六个情境,

酒店信息系统体系

客户资料管理与维护

预订的新建、修改与取消

客人的接待与入住

账务处理与收银

房务管理与夜审

确定学习情景之后,进一步细化该学习情境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最终形成每个学习情境的最终教学内容。

在具体教学中,课程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为1:1。在完成理论教学后,首先将学生分为6-8人课程小组,根据职能的不同,模拟酒店组织,由学生自行确定组长、文员、技术人员和操作员。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每个小组首先领取课程工作页,在任务分析之后准备相关文档、必备工具等。第二步,由每个小组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所有课程任务均以酒店实际工作为背景。第三步,在任务中遇到技术难题时,每个小组可以根据学生偏好,由学生自行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询问其他同事(即同学),查询技术资料,登录课程网站,查看教学视频,使用软件帮助和请专家(即教师)帮助等6个方法。课程的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组成员和教师三方面做出任务评价,并由每个小组提交整个工作的视频。完成整个教学环节。

为了方便教学工作的开展,课程组与北京华仪公司和青岛华涛酒店管理公司共同编写了工学结合的教材,主编为课程主讲人穆林老师,并完成了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工作页库等项目,并具有学习指南、行业发展动态简报等教学相关资料,所有资料全部上网,满足了网络课程教学的需要。

良好的教学内容,需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完成教学工作,酒店信息系统实务课程注重“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相互协调,打造融合性的教学平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别使用了:

实物软件操练法

现场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企业调研法

小组讨论法

专家讲座法

视频资料教学法

等多种教学方法。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学生在我院实训中心使用酒店信息系统软件的场景,酒店信息系统实务课程充分依托我院实训基地进行课程教学,(此处插入穆林授课视频,2分钟)这是课程主讲人穆林在实训室前厅的授课情景,讲授内容为酒店预订的注意事项内容。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任课老师和实习生在酒店总机房进行现场教学的照片,通过现场教学法,有效的弥补了学校教学无法实现的场景,在图中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学习了阿尔卡特程控交换机、fcs电话接口等平台,还学习了叫醒服务、客房电话权限变更、客户话费查询等工作流程。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情景模拟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中的使用,图中课程小组在每个客房和餐饮相关学习情境之后的总结场景。

现在屏幕上所显示的是行业调研和企业调研的图片,由学生在酒店实习时完成,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实习时的内容,使学生的实习更加充实,也让教师获得了行业大量第一手的资料,间接的丰富了教师对行业的了解。同时,学生在调研之后形成了丰富的调研报告,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课程的辐射性,课程组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建立了多个课程网站,取得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网站的访问者不但有本校学生,还有毕业生、行业人员和其他学校的教师。

课程组充分体现了“校企深度合作”的思想,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达到了四个百分之百,即:

“双师”教师比例 100%

校际考察交流率 100%

行业背景拥有率 100%

海外学习培训率 100%

(在实践平台的搭建上,我院实训中心为山东省省级 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近年来,累计500多万元进行实训室建设,并建设了《酒店信息系统实务》专业实训室。

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我院始终走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实习生分布在全国12城市58家高星级酒店,与北京昆仑饭店、广州富力丽兹卡尔顿酒店、三亚文华东方酒店等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如表所示,我院已经与世界十大酒店集团中的八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和国内的知名品牌中的大多数拥有实习协议。

在课程组的不断努力下,课程收到各界广泛好评:

在酒店信息系统供应商方面,北京华仪工程系统公司对课程的评价是:“酒店信息系统实务课程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在国内酒店管理教育行业处于领先水平,为推动酒店信息化进程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深入合作的基础上,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与北京华仪公司进一步合作,开展酒店信息化认证合作,考生通过标准化考试后,颁发学校和企业共同认证的资格证书。这开创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为提高酒店行业人员信息化水平做出了新的探索。

在行业和企业方面,苏州香格里拉大饭店前厅经理张伟说“贵校开设《酒店信息系统》课程,使得学生在到岗后,可以迅速的适应岗位。”

上海浦东假日酒店 前厅部经理candy给学院来信写道“贵校实习生在入住退宿系统的使用中,很熟悉,这是我们第一次碰到的场景,学生们前期学习比原先安排整整少了一半,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的教育是成功的,他们是紧扣酒店的需求进行教育教学的”

优秀的毕业生,吸引了大量企业来我院招聘,大量媒体:中国旅游报、高等教育报、青岛日报等媒体多次报到我院就业情况。20xx年5月25日,《中国教育报》在第6版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缘何连年保持97%以上?》为题,详细报道我院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突出成就,被《中国教育报》誉为“中国酒店业职业化人才的摇篮”。20xx年6月19日,《中国旅游报》在第10版以《“三准环境”助毕业生高起点就业》为题,报道我院着力营造“三准环境”,推进毕业生高起点、高质量就业,并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8名参赛选手获得了4个1等奖,3个2等奖,1个3等奖及最佳组织奖的优异成绩。20xx年3月,《青岛日报》、《青岛早报》、《青岛晚报》等多家媒体在显要位置报道了我院就业形势的大好局面,《青岛日报》题目为“8000岗位争抢20xx毕业生,高职生走俏就业寒冬” ;《青岛早报》题目为“幸福啊! 1名高职生挑4个岗”,《青岛晚报》则为“职校生风头力压本科生,昨天一场招聘会显示:用人单位更看重求职者的操作技能”。

分别加入以下照片:

酒店信息系统实务课程不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程也取得了许多值得推广的建设经验:

第一个就是“合”,即深度校企融合,我们称为“四合”,即:

校企合建,共同开发课程;

校企合建,共同搭建课程平台;

北京华仪公司不但协助课程组完成课程的设定等,还捐赠了包括酒店前台、餐饮、库存管理、采购管理、工程管理等在内的全套的酒店信息系统,市场价值50万元。青岛华涛酒店管理公司则负责软件的管理和运营。

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

校企合作,共同评估课程;

企业不但在课程设计时全程参与,在课程教学环节也深入其中,近一年来,北京华仪公司共派出高级管理人员4人次,工程师80人/天赴青岛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工作。青岛华涛酒店管理公司则聘任课程组教师穆林老师担任信息总监职务,加强了校企融合。

校企合力,共同推广课程;

校企合力,共同完善课程;

仅凭借一个学校的力量,去推广一门课程是困难的,如果有众多企业和企业的融合,推广起来就事半功倍。课程组首创的信息系统证书,在有了北京华仪公司的认证之后,就可以在全国20xx多家使用华仪软件的酒店中得到认可,推广效果明显。

校企合惠,共从课程受益;

校企合惠,共促行业发展。

最后,最重要的一个合,就是合惠,一定要让企业在合作中有所得,这样的校企合作才有生命力。前面所讲到的酒店信息系统认证,这一方面缩短了学生进入酒店的培训周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更重要的一个方面,也大幅度降低了酒店信息系统供应商培训成本,达到了“双赢”的效果,所以合作才能越来越走向深化。当然只有校企的合惠还不够。最终学校和企业应该通过课程共同促进行业的发展。这样的课程才能越来越受行业的欢迎。所以最后总结起来,酒店信息系统实务课程创造了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打造了“学生、员工、教师、学校、企业、社会”六方赢利合作模式,我们称之为“六赢”,通过这种合作模式,逐步将校企合作转变为校企融合,开创职业课程开发的新天地。

课程的第二个特色就是变“引入双证”为“创造双证”

“双证”即为“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对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非常有帮助,但酒店信息系统实务遇到的情况是:在相关行业中没有相应的资格认证,为此,课程组联合多家企业共同建立了自己的资格认证,并得到了多家企业的认可,为“双证”教育模式的发展融入了新的血液。

依据已有的建设基础,结合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课程组制定了未来5年的课程建设规划。

20xx年度,建设完成酒店信息系统实务实验室;推广酒店信息系统实务等级考试;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信息系统》教材出版工作;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20xx年度,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化考试体系开始向企业推广,标准化认证酒店数量达到20xx家;

20xx年,将授课平台从目前的3个进一步拓展到5个;全面推广酒店信息系统等级考试,标准化认证数量达到6000家;

20xx年,完成酒店信息系统标准化考试体系,尝试市场化,标准化认证覆盖率达到10000家 。

20xx年,开发基于vrml虚拟现实技术的酒店信息化软件;标准化认证完成市场化。

以上就是酒店信息系统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最后的结束语篇六

质数和合数是在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质数和合数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能记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这一节内容中抽象概念较多,而且有些概念容易混淆,如: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等。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能初步弄清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等概念的区别及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水平。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在学习准备中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对小组号码数字进行分类(按奇数、偶数分,按位数分等等)。对学生不同的分法老师都给予肯定,同时引导学生对非零自然数的另一种分法,即按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来分,从而引入新课。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小组号码数的约数,并绘制成表,让学生观察表“按约数的个数来分”该怎样来分。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三类数的特点,归纳、概括出质数、合数的概念。然后教学例2:质数和合数的判断。教师指出还可以通过查质数表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引导学生制作质数表。从而使学生初步发现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等概念的区别及联系。

再次是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最后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学习准备:让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对自己的小组号码数进行分类(按奇数、偶数分,按位数分等等),同时引导学生对非零自然数的另一种分法,即按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来分,从而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 建立质数、合数概念:

找约数进行分类、观察归纳出质数、合数概念。

2.教学例2: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你认为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告诉学生还可以通过查质数表来判断,并指导学生制作质数表,引导学生发现,初步弄清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等概念的区别及联系。

(三)巩固拓展应用:

1.填空 2.判断 3.思维训练

(四)全课小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三的第2、3题。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最后的结束语篇七

《钠》是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的第一节,碱金属是高中系统学习的唯一的金属元素族,是学习元素周期表知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典型的代表元素钠的学习,初步学会元素族知识的学习方法以及结构、性质、存在、用途之间的联系。钠---本节知识教材包括三部份内容: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钠的存在用途。

1、 重点 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

2、 难点 对钠的性质实验的观察、分析、探究性学习

1、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了解钠的保存、用途 3、初步从钠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本节课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本节教材为边讲边做实验模式,重视实验给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如何根据现象分析钠的相关的性质 。

本节知识,课本讲解顺序是先讲解物理性质,后讲解化学性质。由于这节课是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为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将知识作了一些处理,先讲解化学性质,在学生探究了钠的化学性质,并分析现象本质原因后,再讲解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学生根据知识原理自己推理得出的,而不是教材生硬的灌输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些。

本节知识,学生要重视实验分析,注重分析各种现象的原因。学生的学习以探究式学习为主,重在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练习书写钠、钾的原子结构简图,并引导学生察看课本中的锂、钠、钾、铷、铯等原子结构简图,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分析,电子的得失关系,得出碱金属元素名称的由来。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纵观高一化学教材有关章节内容。如:〈碱金属〉、〈卤素〉、〈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课本元素族知识的编排方法,每一族元素相关知识都是以某一元素为代表,然后按一定的原理递变,推理得出其它元素性质。在此,教师可简单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一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和用途,让学生建立化学思维模型,然后引出碱金属元素以钠为代表,进行相关学习。

(1) 钠的保存:(演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提出悬念,等待后面实验验证。)

(2) 钠的化学性质:

① 钠与氧气反应

切开钠,引导学生观察切面颜色。 思考:a、 钠为什么可以轻易切开? b、 切面颜色怎样?说明什么?

在石棉网上加热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 a、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b、剧烈燃烧,火焰黄色 c、生成淡黄色粉末

思考;1)受热熔化的原因 2)小球是银白色,说明什么 3)剧烈燃烧说明什么

另外,教师讲解钠与氧气反应的两种产物 na2o、na2o2的区别。如条件、稳定性、颜色。

② 钠与水反应

a、 将一小块已吸干表面煤油的钠用铝箔包好,扎孔,放入水中,用倒立的试管收集氢气,检验气体。(复习氢气的检验方法。)

b、 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如:浮、熔、游、红、声。学生经过讨论后逐一得出结论。

③ 知识巩固复习: 对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氧化还原分析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④ 知识拓展:钠与盐溶液反应、钠与酸溶液反应的现象与分析 举例 钠与硫酸铜反应,钠与硫酸溶液反应,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3) 物理性质:

经过钠相关的几个化学实验后,学生很容易推理得出钠的相关物理性质:颜色、金属光泽、密度、熔沸点、硬度、导电导热性等。

(4)存在: 掌握钠的性质后,思考、复习巩固钠的保存,进而推理得出钠的存在(自然界的以化合态存在)。

用途; 由性质推理书上相关用途的原理,对用途作些了解。

本节课重点在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对钠的性质的学习的回顾,归纳钠的性质,归纳总结元素族的学习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和用途,回应前面的学生思维模型的构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作业形式以围绕钠的性质出题:氧化还原分析或计算等内容。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最后的结束语篇八

《谈中国诗》一文,是谈论中国诗歌的特征。先交代谈论中国诗的根本立场,即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接着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外国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则不然,先有抒情诗,后有戏剧诗,没有史诗。然后阐述中国诗的四个特点。一是篇幅短小,“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二是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是由于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沉重;又由于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文章最后指出,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运用比较方法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体会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积极作用。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二、了解中国诗的特点,欣赏旁征博引的论述风格。

三、感受本文生动、机智的语言,体会其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妙处。

1《谈中国诗》一文课文容量很大,旁征博引,涉及范围很广;不少内容深邃,牵涉一些理论问题,这给学生阅读带来不少困难。为此,建议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

2.反复诵读,了解大概。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3、.串通文义,学习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4、不求全貌,雕琢精义。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3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让他们敢于说出别的不一样的声音

5、学法: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发现创新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最后的结束语(八篇)相关文章:

最新幼儿园小班说课稿简短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万能(10篇)

最新幼儿园健康说课稿中班 幼儿园健康说课稿万能(3篇)

初中音乐说课稿万能 初中音乐说课稿版(5篇)

幼儿园说课稿语言领域大班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万能(三篇)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最后的结束语(八篇)

幼儿园说课稿万能(十三篇)

2023年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小学数学人教版(8篇)

2023年幼儿园艺术说课稿 幼儿园艺术说课稿万能(14篇)

最新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小学数学人教版(8篇)

幼儿园说课稿语言领域大班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万能(7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最后的结束语(八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zongjie/shixi/16864755541876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