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范文 > 如何写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精)(三篇)

如何写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精)(三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如何写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精)(三篇)

微信扫码分享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如何写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精)一

ok3w_ads("s005");

施工进度计划

1、编制说明本施工进度计划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及规定的关键控制工期进行总体安排,局部工期计划根据我公司的施工方案作适当调整。我公司在对本工程的实地踏勘和对招标文件认真研究后,制定出详细的施工计划,一旦中标,将投入充足的人员、设备进场,逐项实施本标施工进度计划。

2、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令法规,上级主管部门对本工程建设的指示和要求。(2)力求缩短建设周期, 加强与其他各专业的密切联系,统筹考虑,以关键性工程的施工分期和施工程序为主导,协调安排其他各单项工程的施工进度,应有必要的方案比较,选择最优方案。(3)在充分掌握及认真分析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设备,最大限度地组织均衡施工,力争全面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同时要做到实事求是,有适当余地,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当进度情况变化时,要及时调整施工总进度。(4)充分重视和合理安排准备工程的施工进度,在主体工程开工前,相应各项准备工作应基本完成,为主体工程开工和顺利进行创造条件。(5)充分考虑自然条件与水文条件对工期的制约因素。(6)体现工程的计划程序,前后兼顾,衔接合理,减少干扰,施工均衡的思想。(7)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总工期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投资的效益。

3、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依据(1)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法令及指令等;(2)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和本工程设计图纸;(3)工程所在地区的基本施工条件和具体资料;(4)根据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5)工程量清单;(6)针对工程特点拟定的施工方法;(7)施工控制性进度表;(8)施工劳动力高峰人数和平均人数;(9)施工有效工作日分析与平均日强度分析; 4、保证进度计划组织机构组建有施工经验、务实、高效的项目经理部,配齐相应的技术、质量等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组建精干的施工队伍;并建立明确的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等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人员责任制,使工地各项生产、经营、生活活动,有序地进行。

进度计划组织机构框图项目经理

工长技术负责人

施工队队长技术员质检员

确保工期

5、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目标:计划开工日期为2016年12月15日, 竣工日期为 2017年05月15日,保证按计划竣工。

6、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1、部署劳动组织、机械设备配备,提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劳动力和施工机械调配得当,施工流水作业畅通,减少窝工、误工,提高劳动生产率。2、由公司经理具体负责工程所需的设备及所需配件的供应,及时按计划和需要提前进场,并设现场机械修理组,加强设备的管理及日常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3、严格执行采购技术规范,精心采购,杜绝因采购质量而造成的返工现象,保证连续施工;因故未能按计划完成的工序,影响总工期,在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允许改变的条件下,随时调整计划,制定相关措施,加大投入,编制合理可行的采购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按施工程序安排采购顺序,流水作业,均衡采购,确保完成规定的目标。4、实行严格的计件定额工资制,在保证质量的前堤下,充分调动现场各类人员的积极性。5、采取分组流水采购方法,严格执行采购进度计划, 按计划配备精干人员和状态好的设备,降低施工高峰劳动强度,抢前抓早,当天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决不托到下一天。实行倒排工期法,卡死工期,确保2017年05月15日前顺利完成该工程施工。6、确保采购物品供货及时并保证质量。7、我企业为保证工程按期竣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实施项目法管理,以项目以管理为中心,统一协调,统一现场管理,调派精良的施工及管理人员,选择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按期完工。8、在施工控制上,以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施工进度来保证总进度,即单元工程必须计划进行。9、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严格组织管理,控制关键线路的施工进度,并按单元、分部工程流水、穿插作业,加速施工进度。10、加强质量控制,避免返工现象,实行定额管理,按定额完成情况与个人经济挂钩。11、人员、设备、技术、进度等方面的安排要留有余地,在设备、技术方面,使用先进设备,推广新的施工技术和新工艺。12、抢前抓早、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分班作业,昼夜施工,混凝土合理利用早强剂。

7、拟定施工进度计划可行性分析参加本工程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是水工专业人员,其资质和施工经历及能力都能满足工程需要。物资材料根据施工进度需求量均提前进入场地,工程所配置的人员、材料、设备均能保证工程按期完成并保留余数以备不测,保证进度计划按期完成。

8、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招标文件对工期的要求,结合我企业现有的资源能力,使之达到合理配套,使各施工环节协调一致,达到均衡施工,拟定以下控制性进度计划:(1)2016年12月15日—2016年12月30日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2)2017年1月1日—2017年2月20日 土地平整工程(3)2017年2月10日—2017年3月20日 排水工程(4)2017年3月1日—2017年4月15日 建筑物工程(5)2017年4月1日—2017年5月11日 输电线路工程(6)2017年3月1日—2017年5月10日 田间道路工程 9、工期根据招标文件的总工期,我公司计划2016年12月15日开工,工程到2017年05月15日竣工,总工期151日历天。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附表四)。

10、控制性进度本工程的主要部分为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其它建筑物的工程量较小,施工也较容易,因此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的施工进度为控制性进度,影响控制性进度的施工内容为荒草地爆破、土地平整、渠道防渗、防冻施工,因为这些都为人工野外施工,施工速度慢,又受天气条件的影响。因此,根据季节性气候变化合理安排工期对进度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1、材料供应计划(1)材料供应质量控制措施材料应选用合格厂家的合格产品。无论何种材料均应选择具有生产资质的厂家,并由厂家提供生产产品的合格证明及检测报告。在选定生产厂家后,应对其供应产品进行质量抽检,抽检合格后方可签订购货合同并使用,在合同中应严格指出产品质量问题的责任。对每批到货还应进行抽检,不合格的产品禁止使用在工程中。1)按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法要求,组织各种材料进场,按总体平面布置堆放,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并准备好防雨覆盖设施,特别是防止水泥受潮变质、钢筋锈蚀;2)调查土料场蕴藏数量及开采、运输条件,并对工程主要材料(水泥、钢材、沥青、生石灰、砂砾料)按部颁《公路工程试验规程》进行室内试验,及时出具试验报告,坚持作到用数据说话;3)对各类砼构造物中所用的钢筋种类、钢号和直径,坚持做到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其技术标准应符合部颁标准,焊条、预埋件、其品种、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4)根据工程质量要求,坚持做到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使用,不合格的预制构不准安装,在现场要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及时提出有关的施工中质量的隐患和预防措施要求;5)对材料或半成品构件,订货前要取得供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进行采样试验,验证其质量可靠性;6)材料仓库、现场材料堆放处均设立标示牌,写明品种、产地、规格、检验状态,严格按“三检制”执行。(2)主要材料计划表根据施工进度计划中不同施工阶段的材料需求,制定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相关热词搜索:高标准农田做法农田高标准施工组织设计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如何写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精)二

ok3w_ads("s005");

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1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术语和定义,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田间工程标准、规划设计要求、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标准农(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中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地田间工程规划、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等文件编制,以及项目地评估、施工建设、检查和验收等活动.涉及耕地质量建设地其它项目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高标准农田建设除应遵循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地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地条款通过本标准地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地条款.凡是注日期地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其随后地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地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地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地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地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地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gb50288-19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3838-2002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15618-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50265-2010 泵站设计规范

ny/t309-1996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ny/t1119-2006 土壤监测规程

ny525-2011 有机肥料

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db51/t379-2003 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

db51/t846-2008 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

db51/t990-2010 小型泵站设计规程

db51/t 1196-2011 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db51/t1386-2011 中低产田改造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农田 farmland

指常年用于农作物种植地水田、旱地、水浇地和园地.

3.2 高标准农田 high standard farmland

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耕作层深厚,土壤肥沃无明显障碍因素,田间灌排设施完善,灌排保障较高,路、林、电等配套,能够满足农作物高产栽培、节能节水、机械化作业等现代化生产要求,达到持续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安全环保地农田.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3 uct high standard farmland

是指在现有农田生产地基础上,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完善现有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和农业机械化体系,将现代化农业技术进行综合组装配套应用,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增加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农业生产达到可持续健康发展地相关活动.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4 土壤肥力 soil fertility

指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地能力.是土壤各种基本性质地综合表现,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和其他自然体地最本质地特征,也是土壤作为自然资源和 农业生产资料地物质基础.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5 耕作层厚度 thickness of farming layer

指经耕作熟化地表层土壤地厚度,单位统一为cm.

3.6 土壤质地 soil texture

指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地组成而区分地粗细度.

3.7 土壤障碍因素 soil constraints

也称为土壤障碍因子.指土体中存在耕层浅薄、过砂、过粘、过酸、冷浸、潜育、重金属含量超标等妨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地土壤性质或形态特征,以及干旱缺水、渍涝、灌溉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对不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地外部条件.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8田块 plot

田间未级固定设施所控(不包括水田地田埂)地最小范围.

3.9田面平整度 field level

在一定地地表范围内两点间相对水平面地垂直坐标值之差地最大绝对值.

3.10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integrate grain productivity

指一定时期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要素综合投入,农田可以稳定达到较高水平地粮食产出能力.生产要素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土壤肥力,以及优良品种、灌溉、施肥、植保和机械作业等农业技术.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11工程质量保证年限 period of project quality guaranteed

指项目建成后,保证工程正常发挥效益地使用年限.

3.12田间道路通达度 pl+ot accessibility

集中连片田块中,田间道路直达地田块数占田块总数地比率.田间道路通达度用十分法表示,最大值为1.0.

4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单元选择在田地相对集中连片、灌溉水源有保障地区域进行.规划内容主要包括田间工程(“田网”、“渠网”、“路网”与“路网”地力培肥”)建设、农业科技措施和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建设.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4.1 规划准备

4.1.1 收集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设区农户状况:包括户数、人口、劳动力、经济收入、投工投资能力等.

——土地利用现状:参照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相关规定,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等类型进行调查.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基本农田建设状况:包括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以及农田基础设施现状等.

——农田质量综合情况:土壤肥力、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地下水位、ph值、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等.

——图件:地形图、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等.

——技术资料:相关技术标准,工程定额及当地物价等资料.

4.1

——测绘仪器:卷尺、测坡仪、gps仪、全站仪(或经纬仪、水平仪)、塔尺、对讲机等.

——采样工具:土钻、铝盒、环刀,钢卷尺,取样刀、铁锹等.

——其它:影像设备、相关资料图件与记载、统计表格等.

4.2 规划方法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行领导、群众和技术人员相结合;由内向外、内外结合,自上而下、由下而上相结合与室内资料分析、野外勘测与内业工作相结合地方法,要充分应用当地土壤普查、测土配方和农业种植业区划成果.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4.2

利用收集地资料和图件,在室内对建设区地质地貌、气候、水系、土壤类型与肥力状况、基础设施条件、灌溉渠系及道路分布、土地利用现状、农作模式与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根据建设区水土资源条件、耕地集中与连片规模、交通方便程度,农业电网建设、动力配备与农业机具配套等条件初步拟定建设区范围,并在图上做好标记.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4.2.2

根据室内资料分析成果,再到拟定建设区实地开展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基础设施等调查,全面查清区内水资源、土地资源、农业种植结构、土壤障碍因素以及农业生产发展地制约因子.通过座谈与走访,充分了解群众意愿与需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4.2.3

结合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从项目建设背景、建设条件、社会环境、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在项目建设必要且可行地条件下,初步拟定工程建设内容与布局,并完成野外踏勘与测绘.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根据相关技术标准,确定田间工程地技术参数和结构尺寸,计算相关工程量,编制工程设计方案;根据相关预算定额标准,编制投资估算方案.确定规划方案.经科学论证与反复比对,对规划地成果进行补充、完善和优化后,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方案.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编制

作为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应完成“三图、一书、一表”编制. “三图”:即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位置示意图、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规划布局措施平面布置图、高标准农田建设单体工程设计图;“一书”:即设计任务书;“一表”:即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概算表.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位置示意图比例尺可根据建设区所在县(市、区)幅员面积大小确定;建设面积≤3 000亩时,工程规划图与工程设计图比例尺要求为1:2 000;建设面积>3 000亩时,工程规划图与工程设计图比例尺要求为1:5 000..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编制

4.3 规划内容

规划内容包括田间工程建设、农业科技措施与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建设.

4.3

高标准农田建设地重点是田间工程建设.通过田间工程建设,提高农田耕地质量和基础设施水平,为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业科技应用提供条件,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水平,保持持续增产能力.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田网工程

田网工程建设包括土地平整、田形调整、土壤培肥和土壤改良等工程建设.通过田网建设,实现耕作田块集中,、田块规范成形,把农田建设成为“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地高标准农田,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地要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4.3

土地平整包括田面平整与田形调整.

田面平整主要是控制田块内田面高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满足精耕细作、灌溉与排水地技术要求.

田形调整是将对破碎分散或大小形状不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地田块进行合并或调整,使地块平整规则,以满足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节水节能等农业现代化要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平原区要集中成片,重点进行格田化建设.对规划单元内规格不一地田块通过挖高填低、小田变大田等措施,调整为水平展布、形状规则、面积较大、便于机械耕作地格田.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山地丘陵区要集中成线,重点进行梯田化建设.对规划单元内地农田采取裁弯取直、降低坡度等措施进行土地平整和田形调整,整理成等高水平梯田.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4.3

对土壤肥力水平差、养分状况不良地农田,要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包括增施农家肥,秸秆直接与过腹、堆沤还田,沼渣、沼液还田和绿肥翻压还田等措施进行土壤培肥;对土层浅薄、土壤过砂、过粘、重金属含量超标地农田,要结合土壤培肥与农艺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消除土壤障碍因素.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渠网

渠网工程建设包括水源工程、田间排灌渠系、灌溉设施、渠系建筑物、泵站、农用输配电网等工程建设.

渠网建设要本着控制面积大,工程量小,占地少,投资省地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布局.要根据地形、地势、溪河等情况,结合田网与路网建设,完善田间排灌渠系,调节控制土壤水分,消除串灌串排,做到能灌能排.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新建、加固和改造小型水库、塘堰、蓄水池、井灌工程及引水渠首等工程,做到水资源合理利用、采补平衡.

.2

通过整修和新建,构建完善地田间排水工程和灌溉工程,提高防渗与输水性能,合理利用水资源,形成“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地灌排体系,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田间渠系布局 田间渠系工程要以规划单元内原有主要地排灌沟渠为基础进行布局,尽可能利用原有沟渠,截弯取直,减少与公路以及其它建筑物地交叉.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平坝区田间排沟一般应与灌渠、溪河垂直布置;同级排沟、灌渠间相互平行排列,形成“非”字形排水模式;丘陵沟谷区田间灌渠随地形布置,大湾随弯、小湾取直或分段取直,主排水沟应布于积雨面积大地一侧,沟渠尽可能傍山而行;田间农、毛渠布局.田间农、毛渠地渠顶位置要尽可能高,以增大自流灌溉面积;渠底必须低于田面,以利排水与灌、排两用.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田间灌溉渠 灌溉渠可采用与排水沟相邻或平行相间布局两种形式.相邻布局时,排、灌沟靠在一起,中间用埂隔开,其中位于排水沟一侧地农田通过横跨排水沟地过水管道从灌溉渠引水灌溉;相间布局时,灌溉渠与排水沟中间有农田隔开,从节省耕地出发,尽可能采用相邻布局形式.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田间排水沟 田间排水沟根据其功能分泄洪沟、排涝沟、排渍沟.排水工程布局应与其他田间工程(灌渠、道路、林网)布局相协调,达到科学合理、排水畅通地要求.在平原与平坝地区,排水沟一般与灌溉渠分离;在山地丘陵区,排水沟可选用灌排兼用或灌排分离地形式.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渠系配套建筑物 渠系附属建筑物指斗渠(含)以下渠道地建筑物,主要包括农桥、涵洞、制口、跌水、便民池与量水设施等,渠系建筑物应配套完整,并根据排灌渠系配套要求进行规划.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4.3

对建设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配备必要地量水设施,按用水量和核准地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在有条件且农民群众积极性高地地区,大力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提高项目区节水新技术地普及和应用.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4

泵站分为灌溉泵站和排水泵站.泵站地建设内容包括水泵,泵房,进、出水建筑物,变配电设备等.

.

农用输配电设施包括高压线路、低压线路和变配电设备.主要为满足建设区排灌、植保、收获等农业生产用电,应保证安全供电和使用方便.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路网

“路网”工程建设包括农村机耕道、生产路及其配套设施等工程建设.通过路网工程建设,构建便捷高效地田间道路体系,使田块之间和田块与居民点保持便捷地交通联系,满足农业物资运输、机械化作业和其它农业生产活动与村民生活需要.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4.3

机耕道与生产路地布局可根据地块连片单元地大小和走向等确定,应本着投资省、占地少、利用率高、路线最合理地原则进行规划.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

机耕道建设应能满足当地农业机械作业地通行要求.机耕道包括机耕干道和机耕支道,机耕支道是机耕干道地补充,以保证田间路网布设密度合理.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4.3

应在每个网格内两相邻地机耕道之间规划生产路,使之到达机耕道不通达地地块,主要用于生产人员及人畜力车辆、小微型农业机械通行.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生产路一般垂直于机耕道.在平原区,可在每两条机耕道间设置生产路;在山地丘陵区可根据地形条件,在机耕道一侧或两侧设置生产路.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林网工程

林网工程建设包括农田林网工程、岸坡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坡面防护工程建设.通过实施林网建设工程,预防和减少农田地自然灾害,保持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农田生态系统安全.林网工程建设规划应尽可能作到与护路林、生态林和环村林等相结合,减少占用耕地面积.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平原区和地较平坦地丘陵坝区可规划网络状地林网,林网应与机耕道、大型输排水沟、河岸平行排列,做到一个规划单元形成一个防护林网格.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山地丘陵区可规划林带,林带应结合水土保持,根据坡度、坡向与地形进行规划,做到等高平行排列,合理布局.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4.3

4.3.2

以科技为先导,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地科技投入.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地试验示范.

实行“一建带五改”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作物品种改良、耕作制度改革、栽培技术改进、种植结构改变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到“五良”(良田、良壤、良种、良制、良法)配套.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应达到50%以上,复种指数提高到200%以上.提高建设后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高产稳产.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4.3.2

——和高产栽培技术,合理进行布局作物,实行因土种植,耗地作物、自养作物、养地作物搭配;制定先进地新型耕作制度,积极推广少免耕与增、间、套作绿肥,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推广新型农作模式,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在水资源条件许可地情况下,提倡实行水旱轮作制与三熟耕作制.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提高

平原地区主要作业环节具备基本实现机械化,主要作物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应到达50%以上;山地丘陵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础条件上要有较大提高,主要作物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应到达40%以上.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4.3.2.

确定农业科技培训内容,对建设区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与推广,提高建设区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地整体水平.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4.3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选择不同类型区,进行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建设规划.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建设包括土壤肥力、墒情和虫情定位监测点地配套设施和设备,主要用于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地土壤肥力、土壤墒情、虫害与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及效益等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自动测报.项目县地土壤墒情与肥力监测服务应覆盖到高标准农田.土壤质量监测规划应符合ny/t1119—2006 土壤监测规程中相关规定.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5 高标准农田建设田间工程设计与要求

田间工程设计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地主要内容,也是实现工程施工地重要环节.田间工程设计地重点是“田网”、“渠网”、“路网”与“林网”工程建设.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5.1 田网工程建设

5.1.1

土地平整必须集中连片进行.平原区宜不低于100亩;丘陵区水平梯田化率应不小于90%.;山区水平梯田化率应不小于60%.田块规格和平整度应满足农业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要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田面平整

.1 平整要求

田面平整要充分考虑方便田间管理、机械耕作要求.平整后地耕地,平原区应能适应机械化耕作;山地丘陵区则应为小型耕作机械提供作业平台.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田面平整时要按土方量最小等因素进行设计.要遵循“挖高填低、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分段求平”地原则,做到就近挖填平衡、运距最短、工效最高.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平整工序

——表土剥离.田面平整时要注意对耕作层地保护,严格执行耕作层再利用方案,确保耕地肥力.在作物收获后,应采用机械方法将需要平整地农田熟化表土层分厢进行剥离,剥离厚度20cm~30cm.将剥离后地表土搬运到平整区中间某一部位或邻近地非平整区堆存,堆存地点最好选用平整区域内地平均高度田块,待底土平整工程完成后用于表土回覆.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底土平整.对剥离表土后地田面用机械方法挖高填低,底土有填方地地方,厚度应加大10%以上,并进行压实,以使沉陷后能保持原设计高程,达到平整度要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回覆表土.底土平整后,应将原剥离地表土均匀地回覆于平整好地底土表面.

.3 田面平整度

田面平整以田面平整度指标控制,包含地表平整度、横向地表坡降和纵向地表坡降三个指标.平整后地稻田田面平整度应达到±3cm;坡耕地田面平整后地纵坡应<5°.高标准农田田面平整度要求参见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附录e.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田形调整应因地制宜,先按等高线确定台位,再根据地形条件而划分大小不同地格田.调整田形前应定田埂位置和全田开挖线(即挖方和填方分界线),挖填方均应剥离表土后进行挖填,并有效利用排灌渠等施工弃土,尽可能少挖少填.调整后地田形应尽可能方正、接近矩形.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1 田块大小与规模

田形调整应尽可能集中连片,连片田块地大小和朝向应基本一致.田块地大小依据地形进行调整,原则上小弯取直,大弯随弯.田块方向应满足在耕作长度方向上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要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 田块形状

田块形状选择依次为矩形、梯形或其它形状.

.3 田块长度和宽度

田块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等因素确定取值范围.平原水田地格田长度宜为60~120m,宽度宜为20~40m;山地丘陵区梯地田块长度应根据山体地地形地貌,沿等高线适当调整,把15度以下地坡耕地建成水平梯田,上下两级梯田高差应小于1.5m.每级梯田宽度不低于6m.高标准农田连片与田块规模可参照ny/t 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附录d执行.

田埂砌筑与保护

经平整田面和调整田形后,应进行田埂修复与砌筑.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原则,采用砖、石、混凝土、土体夯实等多类工程建筑材料与砌筑工艺,进行田埂砌筑与保护.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1 土质埂

在土壤质地较粘重地条件下,应以夯筑土埂为主,土埂断面形状为梯形,下宽上窄,坡比为1:0.3~0.5,埂顶宽≥40cm,要分层将土碎细夯实,夯实密度≥1.60g/cm3.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石质埂

在土壤质地较轻,且石料、卵石资源丰富地地方,可尽量采用块石、条石、卵石作为石质埂材料进行浆砌或干砌.无石料、卵石地,也可采用砖块砌筑.根据采用石质材料,石质埂断面形状可为梯形或矩形,若采用梯形,坡比可控制在1:0.3左右,埂顶宽≥30cm.

.3混凝土埂

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采用砼预制块、砼预制六棱块或砼现浇等方式砌埂.混凝土砌埂时,应留渗水孔.

.4土石结合埂

个别地段石方量较大时,可采取土石结合埂.采用土石结合埂时,一般埂下层采用石质材料砌筑,埂上层夯筑土埂,土石之间衔接牢固,埂顶面宽≥40cm.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5 植物护埂

结合土质埂砌筑,要因地制宜采取植物护埂配套措施.可选择经济价值高、对大田作物生长影响小地草本、藤本或小灌木植物,对土埂进行植物护埂,护埂率应达到新筑土埂60%以上,并根据所选草种、树种地植物生理特性,确定植物篱地种植方式(株距、位置)以及经营管理要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5.1.2 土壤培肥与改良

通过土壤培肥与改良,高标准农田耕作层土壤理化指标应满中作物高产稳产要求.

通过实施有机质提升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耕作层土壤养分常规指标应达到当地高产田肥力等级.

.1合理施用有机肥

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高标准农田耕作层土壤有机质要求参见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附录g.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包括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农家肥按22500~30000 kg/hm2标准施用,厩肥要经堆制腐熟后才能施用;商品有机肥按3000~4500 kg/hm2标准施用,商品有机肥应符合ny525-2011有机肥料有关要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实施秸秆还田.稻田生产地秸秆可以直接还田,也可以通过过腹、催腐后或堆沤后还田.其他作物地秸秆如油菜秆、麦秆也可直接或易地用于稻田.每年作物秸秆还田量不小于4500kg/hm2(干重),并辅以氮肥施入,调整土壤c/n比.建设区秸秆还田覆盖率应达到50%以上.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种植绿肥、豆科作物.推广利用冬闲田轮作绿肥,或通过作物间作种植绿肥、豆科作物.

.2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测试和田间肥效试验结果、作物需肥特性与产量目标要求等,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施肥配方.作到有机与无机肥料相结合;氮、磷、钾元素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结合.建设区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应达到90%以上.对新建成地高标准农田,应结合土壤有机质提升措施连续培肥5年以上.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土壤改良

.1 土体及耕作层

对耕作层浅薄地农田,可采用啄石骨、挑砂面土、深耕深松或爆破等措施增厚土层,也可利用其他项目剥离下来地表层土壤、老墙土或河、塘淤泥加厚耕作层;对免耕栽培地农田,2~3年进行一次深耕深松.耕地地土体厚度一般应达到100cm以上,山丘区及滩地地土体厚度应大于60cm;耕作层深度应大于25cm.且土体中无明显粘盘层、砂砾层等障碍层次.高标准农田土体和耕作层厚度参照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附录f执行.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 土壤质地改良

对土壤质地过粘或过砂地农田,可采用客土法在土壤耕层中均匀地掺入砂土或粘土进行改良.土壤质地过粘地农田,可每hm2掺入砂土150~225t进行改良;土壤质地过砂地农田,每hm2可掺入150~225t塘泥、老墙土、第四纪粘土等粘性土壤进行改良.结合深耕混匀,使耕作层砂粒与粘粒达到适当比例,使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明显改善.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 污染型农田改良

对污染型农田,首先要切断污染源,再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措施进行改良,将污染农田土壤与影响作物生长地土壤障碍因素降到最低限度.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轻度污染农田施用石灰、钙镁磷肥或掺入石灰土30~50t,中和土壤酸性,促使重金属元素形成氢氧化物和磷酸盐沉淀,降低水溶性有毒物质危害.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重度污染地,采用换土地方法,对表层20cm土层进行更换.

土壤中地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gb15618-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2中地二级标准.

.4 干旱型和渍涝、潜育型农田改良

可结合修建田间灌、排等水利设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干旱型和渍涝潜育型农田问题.

——干旱型农田.配套必要地水源工程与灌溉设施,在中度干旱情况下,使土壤抗旱能力增加5d~7d.

——渍涝潜育型农田.田间外三沟(泄洪沟、排涝沟、排渍沟)、内三沟(围沟、十字沟、厢沟)配套齐全.排水沟深度80cm以上,田内围沟深度40cm以上.渍涝、潜育型农田改良应符合本标准.3 排渍标准要求.

.5调节土壤ph值

除特殊作物外,耕作层土壤ph值以6.5~7.5为宜.过酸可施用石灰、钙镁磷肥、硅钙肥进行调节;过碱可施用石膏进行调节.高标准农田耕作层土壤酸碱度符合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附录g.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5.2 渠网工程建设

高标准农田地渠网建设主要是指与河、库、塘、池结合,以排、灌、蓄、引、提等功能为主体地田间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渠网建设地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应符合水利部门制定地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5.2.1 灌溉工程

总体要求

渠灌区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水质符合标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

灌溉设计保证率

完善灌排体系,充分利用水资源,满足灌溉设计保证率p=80%地农田面积比例应不低于90%.且应符合本标准附表1地规定.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灌溉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

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应符合gb/t50363-200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地相关要求;渠灌区斗渠以下渠系水利用系数应不小于0.80;井灌区采用渠道防渗地渠系水利用系数应不小于0.85.采用管道输水地水利用系数不应小于0.90;水稻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应不小于0.95,旱作物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不应小于0.90;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应不小于0.80,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应小于0.70,喷灌、微喷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应小于0.85,滴灌区不应小于0.90.高标准农田灌溉工程水平见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附录ii.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水源工程

应按不同作物及灌溉需求实现相应地水源保障,水源工程质量保证期限不少于20年.

——井灌工程地井、泵、动力、输变电设备和井房等配套率应达到100%.

——塘堰容量应小于100000m3,坝高不超过10m

——蓄水池容量控制在2000m3以下.蓄水池边墙应高于蓄水位0.3~0.5m,四周应修建1.2m高度地防护栏,以保证人畜等地安全.亩均耕地配置蓄水池地容量应分别不小于8m

——小型蓄水窖(池)容量不小于30m3.集雨场、引水沟、沉沙池、防护围栏、泵管等附属设施应配套完备,当利用坡面或公路等做集雨场时,每50m3蓄水容积应有不少于667m

——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禁止使用未经过处理过地污水灌溉农田.

田间灌溉

推行科学合理地灌溉模式.水稻区推广“薄、浅、湿、晒”模式;蔬菜等经济价值较高地作物采用节水、丰产灌溉模式;严重缺水地区采用灌关键水等非充分灌溉模式.根据水源、作物、经济和生产管理水平,可采用地面灌溉、喷灌和微灌等多种田间灌溉形式.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1 地面灌溉

旱作农田灌水沟地长度、比降和入沟流量可按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表2确定.灌水沟间距应与采取沟灌作物地行距一致,沟灌作物行距一般为0.6~1.2m.旱作农田灌水畦长度、比降和单宽流量可按可按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表3确定.畦田不应有横坡,宽度应为农业机具作业幅宽地整倍数,且不宜大于4m.

在渠沟上应为每块格田设置进排水口,所有农渠(或者毛渠)各点地进水口水位高程都应比田块高,以满足灌水要求;各点地进水口地渠底高程都应比田块低,以满足排水要求.受地形条件限制必须布置串灌串排格田时,串联格田数量不得超过三块.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 喷灌.喷灌工程包括输配水管道、电方、喷灌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喷灌工程固定设施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 微灌.微灌包括微喷、滴灌和小管出流(或涌泉灌)等形式,由首部枢组、输配水管道及滴灌管(带)或灌水器等构成.微灌系统以蓄水池为水源时应具备过滤装置;从河道或渠道中取水时,取水口处应设置拦污栅和集水池;采用水肥一体化时,首部系统中应增设施肥设备.微灌工程固定设施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节水措施

灌溉条件较差地旱作农业区,应采取农艺、工程等节水措施提高天然降水地利用率.农艺节水措施包括蓄水保墒、地膜(秸秆)覆盖、选用抗旱品种、施用抗旱保水剂、深松技术等,各项措施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工程节水措施主要是建立小型蓄水工程,即根据降雨、地形、耕地等条件,合理布设小型塘坝、蓄水池、水窖等工程,做到坚固耐用,使用方便.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灌溉渠道

田间明渠输配水工程、固定输水管道及其配套设施工程质量保证年限不少于15年.

.1渠道密度

明渠输水,斗渠长度宜为1000~3000m,间距宜为400~800m;末级固定渠道(农渠)长度宜为400~800m,间距宜为100~200m,并应与农机具宽度相适应.河谷冲积平原区、山地丘陵区地斗渠、农渠长度可适当缩短.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管道输水,干管和支管在灌区内地长度宜在90~150m/hm2;支管间距宜采用50~150m.各用水单位应设置独立地配水口,单口灌溉面积宜在0.250~0.60hm2,出水口或给水栓间距宜为50~100m.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 渠道断面

灌溉渠断面有矩形、梯型和u型断面,为节省耕地和方便维修管理,一般采用矩形断面与u型断面.断面设计要符合gb50288-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 渠道防渗

明渠地斗渠和农渠等固定渠道宜进行防渗处理,防渗率不低于70%;井灌区固定渠道应全部进行防渗处理.

.4 渠道配套

固定渠道和临时渠道(毛渠)应配套完善.渠道地分水、控水、量水、联接和桥涵等建筑物应完好齐全;末级固定渠道(农渠)以下应设临时灌水渠道.不允许在固定输水渠道上开口放水.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5 井灌区采用管道输水,包括干管和支管两级固定输水管道及配套设施.单个出水口或给水栓地流量应满足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7.6.1中灌水沟畦与格田对入沟或单宽流量地要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6 固定输水管道埋深应在冻土层以下,且不少于0.6m.

5.2.2 排水工程

总体要求

排水工程设计要满足农田防洪、排涝、防渍地要求,高标准农田排水工程水平参照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附录i执行.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排水标准

.1 防洪标准

农田防洪标准应不低于20a一遇洪水重现期.

.2 排涝标准

农田排涝设计标准不低于10a一遇洪水重现期,设计暴雨历时和排出时间应达到:旱作区1~3天暴雨1~3天排除;稻作区1~3天暴雨3~5天排至耐淹水深.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 排渍标准

有渍害地旱作区,在设计暴雨形成地地面明水排除后,应在农作物耐渍时间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水稻田晒田期应在3天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排水沟设计

.1 泄洪沟

泄洪沟设计重点是截断撇开洪水,确保平原区稻田无泥沙冲压农田,丘陵区洪水不淹田.泄洪沟有时可与灌溉沟结合,排灌两用,雨季用于排洪,旱季用于引水灌溉.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平原区泄洪沟一般规划设计在靠近洪水主要来源一侧或与灌溉渠相邻、相间布局;山地丘陵冲田区泄洪沟一般布设在稻田与两侧丘体交接地边界线上.当冲田两侧山体汇水面积大,两侧分别修建1条泄洪沟;当洪水来源于冲田上部,且冲沟宽度大于100m时,可在冲田中部从上至下修建一条中心泄洪沟,将两侧山体洪水通过横向沟导入该中心泄洪沟.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 排涝沟

排涝沟应顺坡降方向由上向下展布,与灌溉沟相邻或相间布局.排涝沟应按排涝设计流量确定断面大小,按调控地下水位要求确定沟深和间距.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大田成片地平原区,排涝沟应呈网格状布局.为了减少占用耕地,可采用主排涝沟与支排涝沟相结合地形式.主排涝沟呈纵向即坡降方向布局,支排涝沟横向布局,主排涝沟与支排涝沟呈“非”字式联通.在规划单元内一般每隔80~100m规划修建1条排涝沟,其中粘性土壤间距为80m左右,砂性土壤间距为100m左右.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山地丘陵区以坡面为单元进行规划.当谷宽小于50m时,排涝沟布于汇水面积较大和有冷浸水源地一侧;谷宽50~80m,排涝沟布于两侧山田交界线上;谷宽80~100m,可采用开中心排涝沟地形式,两侧农田有效排水距离为40~50m;谷宽大于100m,通过增加排涝沟数量地方法解决.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 排渍沟

排渍沟主要承担降低地下水位和排涝功能,在一定条件下,也可承担灌溉功能.在稻田排水期.排渍沟应按照水稻淹水期地下水位在50cm以下,干水期地下水位在80cm以下地要求设计.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排水沟密度

平原区排涝斗沟长度宜为800~2000m,斗沟地间距宜为200~1000m;山地丘陵区排涝斗沟、农沟地长度可适当缩短.

排水沟深度和间距

农田排水沟深度和间距要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地要求.田间排渍沟沟深至少应在田面以下100cm,其中潜育型稻田要大于120cm,沟宽控制在50~60cm之间.具体参照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附录j执行.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排水沟流量计算与断面设计

排水沟要从上到下,分段按来水汇流面积,计算断面流量.暴雨强度以100mm/d计,迳流系数取0.4~0.5时,1km2汇流面积地日排水量约为4~5万m3,平均流量约为0.5 m~0.6 m3/s.排水沟断面设计要符合gb50288-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5.2.3 渠系附属

渠系附属建筑物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规范标准,使用年限应与灌排系统总体工程相一致,工程质量保证年限应不少于15年.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5.2.3

农桥应采用标准化跨径.桥长应与所跨沟渠宽度相适应,不超过15m.桥宽宜与所连接道路地宽度相适应,不超过8m.三级农桥地人群荷载标准不应低于3.5kn/m2.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人行便桥.

人行便桥可用水泥预制板或石板修建,应与生产路配套建设,也可桥闸共建.桥宽不少于60cm,厚度不少于10cm,能承载400kg以上压力.长度根据排灌渠上口宽度确定,一般大于渠道上口宽度0.5m.人行便桥不宜过多,满足群众出行与农耕即可.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涵洞

渠道跨越排水沟或穿越道路时,宜在渠下或路下设置涵洞.涵洞根据无压或有压要求确定拱形、圆形或矩形等横断面形式.承压较大地涵洞应使用管涵或拱涵,管涵应设混凝土或砌石管座.涵洞洞顶填土厚度应不小于0.5m,对于衬砌渠道则不应小于0.3m.用砼预制涵管或条石安砌,过水断面与排水沟过水断面一致或略大,一根砼预制涵管不能满足流量要求时,可多根并列或加大涵管规格,以确保排水畅通.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制口

斗、农渠系上地制口可分为节制闸、进水闸、放水口和退水闸等类型.在灌溉道轮灌组分界处或渠道断面变化较大地地点应设节制闸;从水源引水进入渠道时,宜设置进水闸控制入渠流量;在分水渠道地进口处宜设置放水口;在斗渠末端地位置要设退水闸.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一般采用条石或现浇砼方式在渠道取水口下方建节制闸,节制闸断面多为矩形(梯形断面渠道地闸口可改成矩形,但其过水断面要保持不变).通常节制闸设计为一闸灌多田,地形变化大地地段也可采取分段设闸.丘陵区可利用梯田自然落差,改深水闸为浅水闸,在上台田地渠道跌水处设节制闸灌下台田.闸门可采用木板或预制砼板.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放水口在节制闸地上方修建,底部与田面齐平,口宽20~30cm.可用石料、预制件或砖进行安砌.放水口可为敞式或暗式,若为敞式,断面宜采用矩形或梯形.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便民池

便民池通常是对居民点附近地某段渠道进行加深、扩大而成,并配套下池梯步.丘陵地区可利用田埂自由落差,结合建浅水闸,修建迂迥蓄水池代替.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跌水

沟渠水流跌差小于5m时,宜采用单级跌水,跌差大于5m时,应采用多级跌水.跌水应采用砌石、混凝土等抗冲耐磨材料建造.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量水设施

渠灌区在渠道地引水、分水处应根据需要设置量水堰、量水糟、量水器、流速仪等量水设施,井灌区应根据需要设置水表.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5.2.4. 泵站

机井和泵站应与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泵站净装置效率不宜低于60%.各项标准地设定应符合gb50265-2010 泵站设计规范与db51/t990-2010 小型泵站设计规程地要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灌溉泵站以万亩作为基本建设单元,支渠(含)以下引水和提水工程装机设计流量应根据设计灌溉保证率、设计灌水率、灌溉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及灌区内调蓄容积等综合分析计算确定,宜控制在1.0m3/s以下.

排水泵站以万亩作为基本建设单元,排涝设计流量及其过程线应根据排涝标准、排涝方式、排涝面积及调蓄容积等综合分析计算确定,宜控制在2.0m3/s以下.

5.2.5 农用输配电

5.2.5

输电线路一般沿田间道路和沟渠布设,每条线路相隔80~100m.低压线路宜采用低压电缆,应有标志,导线截面积按控制面积内电力设备可能同时使用最大功率综合计算确定.地埋线应敷设在冻土层以下,且深度不小于0.7 m.农用输配电工程建设质量保证期应30年以上,电缆敷设应符合gb50168-200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地相关规定.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5.2.5

宜采用地上变台或杆上变台,变压器外壳距地面建筑物地净距离不应小于0.8m;变压器装设在杆上时,无遮拦导电部分距地面应不小于3.5m,变压器地绝缘予最低瓷裙距地面高度小于2.5m时,应设置固定围栏,其高度宜大于1.5m.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5.3 路网工程设计

5.3

机耕道设计要求

需要进行机耕道建设地建设区,应结合渠网与田网布局,要突出科学设计、合理实用与节约土地.机耕道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满足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地通行;支路应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机耕道建设应符合db51/t379—2003 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有关规定.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平原区规划单元内每间隔200~300m规

如何写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精)三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3日实施日期:2017年5月1日

^v^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v^^v^、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v^土地整治中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评审中心、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v^。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洪、范树印、闫刚、郧文聚、郑伟元、宁鸣辉、梁军、辛景树、李红举、贾文涛、任意、黄先栋、仲鹭勍、孙洪波、杜秀文、胡孟、刘道平、翁国庆、吴川、刘爱民、李树君、李向岭、席兴军、杨丽、张延华、薛彦东、郭照光、金晓斌、^v^海、陈彦清、黄辉玲、张燕、周同、孙春蕾、陈原、张蕾娜、李晨、吕婧、高世昌、王长江、田玉福、陈正、桑玲玲、张秋惠、姚艳、任佳、刘昊博。

    本标准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的目的任务、内容、工作程序、评价原则、方法和成果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行政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的整体评价工作,项目和地块的评价可参照执行。各部门和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28405 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7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30600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817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ny/t 1119 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ny/t 1634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 2148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2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 103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4 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 1035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 1041 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v^关于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函[2013]111号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高标准农田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耕地。

3.2高标准农田建设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或消除主要制约因素,全面提升农田质量而开展的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并保障其高效利用的建设活动。

3.3建设任务 construction task按照有关规划和计划确定的一定时期内需要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面积和投入的各项资金、工程量。

3.4建设质量 construction quality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对建设项目的安全、使用、环保、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注:本标准所称的建设质量包括工程质量和耕地质量。

3.5工程质量 engineering quality通过项目建设,工程应满足相关标准、规划设计及其合同约定的程度。注:本标准所称的工程质量,集中反映在构成农田基础设施各单项工程要素的综合特性上。

3.6耕地质量 cultivation land quality耕地满足作物生长和安全生产的能力,包括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等自然形成的,投资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以及由气候因素、土地利用水平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所决定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要求。

3.7建设成效 construction effect通过工程建设活动所获得的成绩和效果,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生态和资源环境等效益方面。

3.8建设管理 construction management为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施工要素进行全面协调、统筹安排的一系列活动。

3.9社会影响 social influence通过项目建设,对国家和地方各项社会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与影响,以及项目与社会的相互适应性。

3.10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 assessment of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方法,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结果的全部特征和价值进行综合判断的过程。

4.1 评价目标依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v^关于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的批复》和gb/t 30600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统一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内容、程序、方法和要求,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情况,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

4.2 评价范围和时点

4.2.1 各级政府组织本行政区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工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成果进行总体评价和抽样复核。

4.2.2 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时点一般为每年年末和规划期末。

4.3 评价对象和内容

4.3.1 评价对象应为各级行政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情况,包括建设过程和结果。

4.3.2 评价内容包括建设任务、建设质量、建设成效、建设管理和社会影响等。其中,建设质量包括工程质量和耕地质量。

4.4 评价指标

4.4.1 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指标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根据不同的评价范围,分别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4.4.2 根据区域差异性,将三级指标细分为必选指标和备选指标。各地可结合本地区特点,增加体现地方特色的备选指标。

4.5 评价方法

4.5.1 目标比较法。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实际产能提升效果与预计产能提升目标进行比较,分析预计目标的完成程度。本法适用于建设任务和建设成效的评价。

4.5.2 专家评议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专业性强、难以直接量化的指标进行评议。本法适用于建设质量的总体评价,以及建设管理、建设成效和社会影响的评价。

4.5.3 问卷调查法。针对项目区利益相关方有关的事项,通过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定。本法适用于建设质量、建设成效和社会影响的评价。

4.5.4 资料查阅法。通过查阅项目建设管理和后期利用的有关资料,包括规划设计文件、建设管理文件、施工检验资料和当地统计资料等,获取有关评价指标的数据。本法适用于建设任务、建设质量和建设成效的评价。

4.5.5 现场调查法。通过现场检查、量测和检验等方法,对工程质量、耕地质量和经济效益等进行复核性评价。本法适用于建设质量、建设成效的评价。

4.5.6 抽样调查法。从评价对象的全部项目中,抽取一部分项目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项目的数量特征去推断全部项目的数量特征。其中,评价对象的全部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取出来进行评价的部分构成群体的“样本”。本办法适用于基本单元如农户、地块等数量较多项目的评价。抽样样本应包含不同类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4.6 评价原则

4.6.1 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系统科学、可扩展、可操作、实用等原则。

4.6.2 客观公正的原则。评价工作要客观,评价过程、方法和结果要做到公正,评价的内容、指标和程序要向社会公开。

4.6.3 系统科学的原则。评价工作既包括建设管理情况等过程评价,也包括工程质量、耕地质量和建设成效、社会影响等结果评价,应统筹考虑各项评价内容,科学选择评价指标。

4.6.4 可扩展的原则。评价工作既要服务于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也要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要求,评价指标应符合开放性特点。

4.6.5 可操作的原则。评价指标应以简明、可量化、可验证为基准,既突出时效性,也可量测、检测、计算。评价结果应具有可比性。

4.6.6 实用的原则。评价指标和方法应适应区域特点,评价结果应能够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4.7 评价工作程序

4.7.1 评价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成立评价工作机构、明确评价范围与内容、选择评价指标与权重、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数据采集与检验、建设任务评价、建设质量评价、建设成效评价、建设管理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综合评价、编写评价报告、提出对策及建议等。

4.7.2 评价工作程序详见附录a。

5.1 准备工作

5.1.1 评价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成立评价工作组和专家组。评价工作组应承担评价方案编制、选择评价指标与权重、组织评价、撰写评价报告等具体工作;专家组应对评价方案、评价指标及权重进行审定,对调查过程中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集中评议,对评价成果进行审核。专家组成员应来自于财政、土地、农业、水利、林业、经济、统计等专业。

5.1.2 评价工作开始前,应编制技术方案,明确评价范围和对象,选择评价指标和权重,开展现场调查、资料收集、评价指标数据的现场采集与核验等。

5.1.3 收集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的文件、资料等。主要包括:a) 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项目管理制度文件;b) 项目立项和设计文件:可行性研究文件,立项批复文件,规划设计文件(含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设计变更文件等;c) 项目工程施工文件:施工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包括工程量清单),施工总结,竣工图,监理文件,工程检验试验资料,工程质量评定资料等;d) 项目验收和管理文件:合同段工程交工验收资料,土地重估与登记资料,竣工验收资料,工程结算报告,审计报告,运行管理文件等;e) 工程质量控制与施工质量验收成果: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工程复核报告、项目建设前后耕地质量评价成果等。f) 其他资料。

5.2 选择评价指标和权重

5.2.1 按照评价对象、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选择评价指标,并按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划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详见附录b。

5.2.2 选择评价指标应遵循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可验证性等原则。要求如下:a) 针对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应针对评价对象的特定目标有重点地选择;b) 实用性。评价指标和方法的选择应简明、尽可能量化,并符合当地特点;评价结果应能够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指导;c) 时效性。评价指标应与评价区域和工作周期相一致,并对评价时期内可能产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提高评价成果的时效性;d) 可验证性。不同的评价人按照同一方法,对同一对象的评价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评价指标应尽可能量客观、具体,不同类型指标区分明显,选择和确定权重操作简单。

5.2.3 根据不同对象的评价目的,分别选择评价指标的权重。不同层级评价指标的选择要求如下:a) 下一级评价时,应以建设任务和建设质量的评价为主,其权重之和应不低于70%;b) 上一级级评价时,应以建设任务、建设质量和建设成效的评价为主,其权重之和应不低于80%;c) 当不同层级下的评价指标出现2个以上时,其权重值应视指标的重要程度,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进行确定;d) 必选指标和备选指标同时出现在同一级指标层下时,备选指标的权重值之和应不大于必选指标的权重值之和。注:下一级评价主要指市、县级评价,上一级评价主要指省级评价。

5.2.4 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指标、指标涵义、数据来源、评价方法与评分规则详见附录c,各级指标赋值和分值计算方法详见附录d。

5.3 现场调查

5.3.1 选择评价指标之前和实施评价时,均应开展现场调查工作。现场调查应深入项目区,收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关资料,并开展评价指标数据的现场采集。现场调查方式包括现场查看、群众访谈、问卷调查、专家集中评议、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座谈等。

5.3.2 现场调查中,涉及有关数据采集时,应执行gb 5084、gb 15618、gb 50026、gb/t 28407、ny/t 1634、ny/t 1119、td/t 1033、td/t 1041等规定。

5.3.3 现场检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查阅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规划、立项、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审计、运行管理等文件,收集工程质量、耕地质量等检测数据,综合评议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情况。

5.3.4 实地走访项目区群众,询问项目建设前后有关耕地质量、建设成效等变化情况及公众参与情况,综合评议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实际效果。

5.3.5 开展现场问卷和群众满意度调查,了解相关利益方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过程的看法和意见,收集建设成效等指标数据。

5.3.6 综合运用专家评价法,针对性地参与现场查看、群众访谈、问卷调查和过程评价等工作,对评价方法和指标数据等进行咨询论证。

5.4 数据采集与检验

5.4.1 评价中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建设质量、建设成效等量化指标时,可通过查阅资料、现场量测、遥感图像量算和取样检验等方式,获取真实准确的评价数据。

5.4.2 针对不同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可执行下列规定:a) 对于长度、面积、体积等数据,可通过图纸量算、卫星图像量测、现场测量等方法获取;b) 对于工程质量,可通过查阅工程质量评定成果和现场抽样检查、外观质量复核等方法获取;c) 对于耕地质量,可通过查阅耕地质量等别(等级)评定成果、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成果,结合现场勘查和取样检测的方法获取;d) 对于建设成效,可通过查阅当地统计资料、类似项目区模拟、实地观测、入户调查等方法获取;e) 引用社会资料时,可通过当地公开的统计资料获取,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各时期的技术水平、价格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等;f) 其他标准规定的获取方法。

5.4.3 采用取样检验时,应符合工程施工技术、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等标准的规定。

5.5 公众满意度调查

5.5.1 公众满意度调查对象应为使用高标准农田的利益相关方,包括项目区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经营者和基层政府。调查对象应具有代表性,区域分布合理。

5.5.2 公众满意度调查应由项目所在地基层政府组织,评价工作组具体承担,项目所在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土地经营者积极配合。

5.5.3 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上的调查区域,可采取全数调查方式;对于农户、地块等项目基本单元数量较多时,可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抽样等抽样方法进行抽样调查,样本数量应保证对总体有代表性,抽样比应不低于10%。

5.5.4 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之前,应围绕评价内容,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建设任务、工程质量、耕地质量、建设成效和公众参与情况等。问卷内容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充分反映被调查者的真实意愿。

5.5.5 调查工作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各项数据的分析整理,并依据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校正和修改建设任务、建设质量、建设成效等评价成果。

6.1 评价内容

6.1.1 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关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的建设任务进行评价,评价建设完成的高标准农田面积、各类工程数量和资金投入量等。

6.1.2 分项目统计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表详见附录e。

6.2 评价要求

6.2.1 通过资料查阅、现场调查等方法,开展建设任务评价。

6.2.2 查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资料和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及相关信息系统,统计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资金投入量和灌溉渠、排水沟、道路和建筑物等工程量。

6.2.3 按比例抽查项目,开展现场调查,现场核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开展数量调查时,可与建设质量评价相结合。抽样比一般应不低于10%。

6.2.4 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应通过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进行校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建设任务评价项目不得分:a) 项目建设区域不清晰;b) 未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录入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及相关信息系统;c) 现场检查项目发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被建设占用、弃耕、退耕或退化的。

7.1 评价内容

7.1.1 建设质量评价内容包括工程质量和耕地质量。

7.1.2 工程质量评价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单项工程建设标准及工程质量构成要素。

7.1.3 耕地质量评价内容应与工程质量评价相结合,实现对土壤、水资源和环境的综合支撑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价。

7.2 评价要求

7.2.1 通过资料查阅、现场调查、专家评议等方法,开展建设质量评价。

7.2.2 查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资料,依据gb/t 30600、td/t 1041提出的工程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对工程质量评价成果进行复核。

7.2.3 查阅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耕地质量评价资料,依据gb/t 28405、gb/t 28407、ny/t 1634等规定,对耕地质量评价成果进行复核。

7.2.4 按比例抽查项目,开展现场调查和专家评议,现场抽查、检验工程质量和耕地质量。抽样比应不低于10%。填写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调查复核表,详见附录f。

7.2.5 当单项工程质量评价中的任一必选指标不满足附录c规定的最低限值要求时,该单项工程建设质量评价项目不得分。

8.1 评价内容

8.1.1 建设成效评价内容包括建成后的经济、社会、生态和资源环境等效益。

8.1.2 经济效益包括新增粮食产能、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新增农业产值、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等。

8.1.3 社会效益包括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值、受益总人数、农业人均增加年收入、转移农村劳力数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如何写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精)(三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jihua/fanwen/16854333191447255.html